台灣沒被教好
2014年04月20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明正
台大法律學院謝院長說:
「我們沒有把學生教好,把馬英九教好。」
這話極為不當,
正證明了台灣整個沒被教好。
台大確實是沒把學生教好,但不是馬英九。
辱罵交大校長的台北市議員周威佑
就是台大法律系的,
邏輯來說,
馬英九不是現在的法律學院教出來的,
他若沒被教好,是法律系上一代老師的責任,
謝院長應該也是那種老師教出來的。
師長跟著學生起舞
一個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人,
敢用如此粗暴的語言公然罵一個大學校長,
當然絕對不是不知法律,
而是他對於如此辱罵的「正當性」之信心
使他認為已可「阻卻違法」或「阻卻責任」。
中華民國整個法律體系的正當性危機
在此驚世一罵中顯現無疑!
台大還有教授,
在期中考題罵總統叫馬鹿(日文的笨蛋),
還嘲諷、抹黑警察痛毆民眾,
完全把個人政治傾向帶入課堂。
有學生家長請他別為了自己政治立場汙染教育,
他就嗆說把學生學號交出來,他讓他轉班。
這樣的教師,自己都沒教好,何談師鐸?
由於台灣的法官水準差,很多恐龍,
加上陳水扁貪汙入獄,
故台大成了人們取笑的對象,尤其是法學院。
後來為了貶馬,又給兩個台大總統加個謔語,
說是走了個謀財的,來了個害命的。
但不管怎麼揶揄,
台大仍是需分數較高才能進的學校,
這種大學也沒教好學生,
那整個社會之愚昧更別談了。
誣說馬是害命,就證明了是台灣沒被教好,
才會被政治仇恨操控,一直發展惡化到今天。
你看一個教了好久還沒教好的老學生,
竟會放浪形骸,以最下流的髒話來罵總統,
可謂語言暴力之最,卻被老師大力鼓掌支持。
整個傳道授業解惑的體制全亂了,
目無尊長,尊長還要跟著學生起舞,
甚至附和鼓勵,說是自己沒教好,
要向學生學習紅太陽。
這與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
那些臭老九認錯懺悔完全一樣。
有的老師還更壞,
利用學生,帶學生上街,
以路過作課外教學,鼓動暴力政治,
教新聞傳播的竟帶頭違反言論自由,
這不但違法,
也與其課堂教的民主法治的道理相背,
但卻在「造反有理,革命無罪」之下,
說是有正當性,故可無法無天。
說主張「服貿」是沒被教好,
正是台灣整個有了問題。「
服貿」不是馬英九個人的獨裁孤意,
這是多數人、多數黨的政策主張,
是加入「世貿」的必然下游政策,
也被充分討論估算過利弊,
當然,若眾人之見不對,
就只一位台大經濟老師沒被教好,
那在課堂、輿論、宣教,
請代議士立法可以,
哪可以鼓動學生去占立法院?
上下顛倒是非不分
反智的、反動的、反對的、激進的政治老師,
鼓動學生不受教;
而那認真教書,
不容看到以不服從為名就不來上課的老師,
變得畏縮沉默,不敢教書,不敢講理,
不敢言德,一旦講了,政治不正確,
就被學生批鬥,
被呵斥:「誰聽你啊?還不道歉?」
當少數的反派學生被說是等同全部公民,
要多數人的政府聽學生的,
一個社會到了牝雞司晨,
上下顛倒,是非不分,
說是學生沒教好老師,
那就是完全沒有章法,
不知怎麼教了。
誰弄成這樣?還不道歉?
(作者為文化大學歷史博士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北 大學 學號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八卦
Kairos 大學誌 04
2015 Summer 開學號
職人的大學精神:莫忘初衷
就算不被看好,也要把最在乎的事放在優先。奧運國手張嘉哲:找到興趣和熱情,才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打拚的意義。
口述|張嘉哲
撰文|林芳羽
張嘉哲,1983年生,奧運馬拉松國手,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講師。42.195公里的路途,他以最佳成績2:15:56,成為全國第二快的男人(僅次於許績勝)。張嘉哲並不是體育科班出身,而是在傳統升學制度下成長、從小被視為「不會念書」、「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高中讀的是新北市開明高職電腦繪圖科,大學保送體院後開始在知識中探索認識自己,更加深信自己一路「跟著興趣走」的意義與價值。他的跑步哲學 - 先求帥,再求快!成為今日路跑界朗朗上口的名言,在2015年創辦LoveShoes.TW公益計畫,目前擔任執行長(CEO)一職,幫助弱勢基層田徑選手募集愛心跑鞋。
>> 攤開你的學經歷,哇!很特別耶!你讀美工出身,沒念過體育班,大學突然進了體院,一路跑上研究所、跑到奧運去,現在是個大學老師? 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對。我其實不是從小念體育班出身,大家經歷過的讀書考試壓力,我一樣也沒躲過。求學時我總是班上那個被老師評語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我很喜歡戶外,喜歡自然,喜歡陽光;我也喜歡學習,但我就不喜歡教室。國中的時後,每個假日都得補習,從早到晚,下課太陽都不見了,眼看爸爸帶著高中的哥哥可以去跑步,而我要待在被拿掉時鐘的教室,心中就覺得很嘪送!現在想想,也許是有點賭氣意味,有天我就跟家人宣告「我也要開始跑步!」大家都當我開玩笑,但隔天,我還真的就穿上哥哥不合腳的跑鞋上路開始跑。坦白說,一開始也真的只是想逃離教室,想不到這一跑跑了18年,那天之後的道路,我始終記得這件事──我喜歡跑步!我要跑步!如果可以,我要跑一輩子!所以高中我也是在「要跑步」的前提下,我選了開明高職電腦繪圖科。因為其他科系假日都要產學合作實習,念這個不用,一下課就可以去跑步了!一直到上大學前,我都沒有想太多,只知道「跑步很快樂、我要跑步!」跑著跑著,因為競賽成績還不錯,家人就建議搞不好加分可以上大學。原先我對大學沒什麼特別憧憬,只覺得,「YA!可以繼續跑步!太棒了!」於是我以術科資優進了台北體院(現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陸上運動學系。在大學裡,各樣學習資源超乎我想像的豐富,尤其是「知識」層面的東西。舉例來說,在我修教育學程時,知道了原來人類學習新事物的方式有3種類型-視覺、聽覺、觸覺,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自己主要的學習途徑。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們的考試教育一直都是偏向視覺學習,要看、要記、要默寫;而我大概就是最後一種,觸覺學習者,也就是俗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學生,我不擅常視覺記憶,但其實什麼東西只要讓我摸過,體驗過,我就可以漸漸學會。
>> 能不能分享大學時代一件對日後的你影響很大的事?
大二時,我修了一門課叫運動哲學,教我們用哲學的角度理解運動經驗。我當時其實聽不懂,但往後10年它卻幫助我領會許多運動技能外的意義。例如,你聽我說「我愛跑步、我愛跑步」,但我說的「愛」,指的是愛跑步時多巴胺跟血清素帶給我的興奮愉悅感?還是踏上跑場的成就感?還是肌肉在運動時的整個過程,包含痛苦跟極限呢?馬拉松全程有42.195公里,每個人站上跑道時都很意氣風發,差不多跑到30公里,開始腳痛、胸痛、橫隔膜痛、全身都在痛,這時候真的會開始懷疑自己在幹嘛?有沒有必要這麼想不開?但想想人生哪件事情不是這樣?當你在痛苦低潮時,那才是真正的開始啊!談戀愛、結婚也一樣啊!從一開始甜蜜期,到了中間磨合期,開始吵架,開始想分手,這時候唯一支持你往前的,也真的只有「初衷」。而我,就是想跑步!不管甜蜜或痛苦,這是我的選擇,我別無怨言。靠著這個意念,我熬過最痛苦的12公里,迎接我的就是終點。在跑場上跑步,雖然是往前跑,思想卻是往後、往根源、往初衷追尋的。比賽、感情或者人生也都是一樣。大家都在說莫忘初衷,偏偏初衷就是最容易忘記。我作一個運動員,這份初衷的追尋格外重要,因為現實的挑戰太逼真了!
>> 念了想讀的科系就天天都很快樂嗎?進了大學才發現幻想破滅怎麼辦?
我一進大學,一心以為可以盡情跑步了,但想不到學長們紛紛建議,「趕快培養第二專長!」、「趕快考證照、考老師!」我內心真的是無盡的疑惑與吶喊,我來這邊,不就是因為我想要跑步啊?但身邊的人就會接著說,「啊?跑步可以當職業嗎?你打算送快遞嗎?」我想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在台灣,整個社會不認同我拚的是一份專業。這個狀況一度令我覺得灰心,直到大三去日本參賽時,田徑場坐滿加油鼓動的群眾,甚至還有人看著我的選手服寫下我的名字歡呼,他們也許不一定看得懂,不一定認識你,但他們就單單為你的努力而感動。一個運動員所需最大的力量,其實往往也就是這份來自身邊的情感支持。大學的確是一個有別於以往體驗,資源很豐富的寶庫,然而卻也不是什麼支援都無窮盡的世界。儘管外界支持一定有限,但有個東西是無限的,那就是你自己。
>> 感覺你的確一直不斷在突破限制,你認為能讓自己無限,最關鍵的是什麼?
是興趣。我自己的體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也好、一個專業的養成也好,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單靠意志力去苦撐有辦法達標的,關鍵在於動機。我能一直不停跑到今天,因為我做的是「我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別人覺得有用的事情」。也許在很多人眼裡覺得跑步這件事沒有用,可是我知道跑步是我的興趣,我很快樂,跑步時我可以感覺到自己活著。那整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有了價值。訓練很辛苦、賽事很辛苦,可是這些辛苦是我願意去承受的,那跟我被逼著承受,是兩回事。
>> 如果我念的是沒有興趣的科系,該怎麼辦?
的確不一定每個運動員都是本著興趣的動機,也不一定每個新鮮人都是因為興趣來到大學,但到頭來這個問題還是得面對。因為不管什麼專業,跑道很長,過程很多痛苦,環境很多挑戰,沒有興趣的支持,意志力是很難撐完全程的。一件事情別人評論有沒有用,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找到你的興趣跟熱情,記住你的初衷,你才會知道自己4年後走出校園在這個世界上打拚的意義,並真心接受這場可能要持續一輩子的拚鬥。你願意嗎?
#訪問
台北 大學 學號 在 林聰賢 Facebook 八卦
看見宜蘭囝仔新能量 - 2015小小藝術節
藝術是自然的右手。
自然只讓我們存在,
而藝術創造我們的人類。─德國詩人‧席勒
文化藝術,是代代相傳的血脈和傳播載體, 它是經驗和智慧的累積,是現今科技創意的激盪,更是年輕學子豐沛無畏的靈魂。這一次,一株株的幼苗如雨後春筍嶄露頭角,「不娘少年」團隊由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劉銘傑同學於2013年成立,受本府籌辦之「噶瑪蘭國際短片節」深刻的啟蒙而發動,以影像創作結合舞台劇見長,實為本縣優秀可期的青年人才。
秉持大手拉小手的精神,劉銘傑同學號召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圈的各路好友,於今年暑假回到家鄉宜蘭,偕同本縣高中職的孩子共同策展,以《2015小小藝術節》為題,活動內容展現這群青少年的雄心壯志和無懼無畏,不論是攝影展、19部電影、2部舞台劇、1場講座或表演工作坊,都讓我們再再驚喜並感動,本府長期耕耘的文化藝術活動後繼有人。
《2015小小藝術節》工作夥伴幾乎為我們的宜蘭囡仔,年紀很輕,動能卻很強。這群孩子帶來了年輕人的活力和視野,透過富有設計感和亮點的文案內容和宣傳酷卡,結合網路平台、觀光熱點和各大社區團隊,深耕宜蘭、回饋宜蘭、影響宜蘭,由此可見,本縣藝術文化領域的嶄新風貌,指日可待。
各位宜蘭的鄉親朋友,來吧!7月21日至7月25日,到宜蘭行口走走,來給這群可敬又可愛的孩子們加油打氣,一同享受並見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喜悅!
https://www.facebook.com/ungirl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