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轉型論壇就在今天!
疫情造成觀光業重挫,國外旅遊停滯,過去仰賴國際客的臺北觀光旅遊業怎麼辦?
如何透過人員升級、系統升級、服務升級,吸引報復性國旅觀光人潮?
後疫情時代,正是盤點、改善產業體質的最佳機會!
心法+實務+應用 一次傳授,觀光論壇找出續命方案。
歡迎更多優秀觀光產業團隊,和我們一起打造完善的產業生態系,共同為臺北的觀光市場迎接光榮價值。
👉🏻8/11(二)14:00準時直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96661184158365&id=167209003311667&_rdr
#台北觀光
#旅遊轉型
#台北觀光轉型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萍嬉游憶畫展、陳文輝專訪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出去逛畫展,並且專訪陳文輝老師,文輝老師為外省第二代,卻找不到他的故鄉歸屬感,從小出生在汐止,但汐止的快速變化,已經讓他找不到家鄉的感覺,再加上2001年納莉風災,讓他多年的畫作全部泡水,於是他一邊寫生、也一邊找地方,因為上次作品泡水...
台北觀光轉型論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萍嬉游憶畫展、陳文輝專訪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出去逛畫展,並且專訪陳文輝老師,文輝老師為外省第二代,卻找不到他的故鄉歸屬感,從小出生在汐止,但汐止的快速變化,已經讓他找不到家鄉的感覺,再加上2001年納莉風災,讓他多年的畫作全部泡水,於是他一邊寫生、也一邊找地方,因為上次作品泡水的經驗,但他深感畫作保存不易,只有油畫能較長久的保持,於是他落腳平溪老街上在2006年成立了平溪畫坊,和汐止隔著同一座山頭,卻有家鄉的感覺,卻是他四處在平溪取景寫生一直到今天。最後專訪也請文輝老師為聽眾朋友導覽、介紹他這次展示的其中10件作品,節目介紹順序就是預告照片放置的順序,歡迎聽眾朋友一邊聽廣播、一邊欣賞畫作的照片。
台灣人對自身文化的尋覓、探討、定位,總是不間斷的,並引發了行動上、文字上、論壇上多形式的討論。祖籍浙江,在台出身,為外省二代的藝術家陳文輝即用創作找尋自己「由何而來」的解答。尋覓多年他選擇「平溪」作為創作的謬思,圭臬他對「思鄉」的渴慕,並成為他藝術經營下永遠的想望,因而被喻為「平溪藝術家」。平溪多山,自然景觀豐富,過去因礦興旺,後來產業轉型人口外移,成為大台北地區人口最少的地區。陳文輝在平溪極為靜穆時愛上這個城鎮,老人家的人情味、停滯的時光,具化了陳文輝對故鄉的想像。「身為在台出生的外省人,我總有尋求歸屬的渴望,中國祖籍的陌生,台灣土地似乎也並不接納我。但有日走入平溪,這裡的美與靜,讓我默許以後這就是我的故鄉吧!」
陳文輝筆下的平溪沒有沉重的歷史感,擁有輕快多變的生命力。早期鐵道邊光影錯落,老街長長的石板路或是天燈,陳文輝用富有情感的筆調具象記錄了好多年。其中當然要提及的,是他用現成物拼集組裝的達達意識、結合東方水墨的多角平移視點所打造的大型平溪寫景;藝術家拆解了自行車零件,自成景觀地將之圍繞成不規則的外框,象徵行旅平溪,中央的油畫帆布則畫上了當地的人情、鐵道、礦山、溪流,楓紅,夜晚與白天,打破時空的記載下許多平溪給予他的驕傲、感動,記憶與溫情。
此次「萍.嬉.游.憶──陳文輝個展」,可說是陳文輝創作生涯至此的整理與回視,經由外在投射的「鄉」,與內在尋求的「家」,陳文輝架構了自我豐富的藝術寶藏。多年前陳文輝與平溪「萍」水相逢,心領「嬉」遊多年不勝歡喜,在此地他找到了故土而啟發了「游」於藝的靈感,創造了無數深刻的回「憶」──「萍‧嬉‧游‧憶」即用作品呈述了整段過程。雖然近年平溪因為天燈文化的推廣,已從過去的空谷幽蘭成為了人車密集的觀光小鎮,但透過藝術家的創作,我們必能捕捉住在他的眼光中那股清淨的氣流,經此造就了陳文輝的藝術,與他想往的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