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站在家附近!再去感謝一次💪
每每紀錄全台挺店家、挺醫護的紀錄
一定都從家鄉先,再遠都從這裡開始
那天看到區長貼文有疫苗接種站的資訊
原來在我家附近,馬上厚臉皮聯絡!
火速聯絡了家裡附近的美食便當
之前家裡在裝潢的時候,工人師傅們辛苦
每天午休我都買這間便當請他們吃飽飽❤️
老闆聽到這任務很開心的一口答應,
幫我做大家共55人份的便當👍
同時鼓勵我網路上的各種言論
聽聽就好,忠於自己!家鄉人都挺你的
尤其聽到「家鄉人都挺你」眼淚都快掉下了
我寫好卡片,自己來跑腿,帶上滿滿感謝
沒錯,醫護單位不缺吃喝,為什麼還要一直送?
當初的初衷就是大環境不好
我是只想紀錄消費挺認識的店家
但我吃不多消費不大,
同時間看到新聞上有人傷害醫護人員
靈機一動,我立誓改為把挺店家的所有美味
轉力量導向醫護,只是想傳遞滿滿溫暖給他們
讓醫護朋友知道,溫暖還是很多的,別失望..!
將一切像我平常開心紀錄一般,完整呈現
帶來的善循環太大「這就是我的工作、任務」
所以我非常投入、非常感謝,非常充實
生日前夕的願望:
一起平安度過這段日子,加油💪
感謝 新市玖玖美食屋 趕工支援
第一步:台北萬華快篩站
第二步:新北淡水馬偕醫院 急診
第三步:高雄大同醫院
第四步:台中 榮總 &中國醫大附設醫學院
第五步:新北淡水馬偕 各單位
第六步:新北新莊新泰醫院 急診
第七步:台南麻豆新樓醫院
第八步:彰化北斗卓醫院
來到第九步:淡水新市疫苗接種站
台北榮總附近美食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八卦
去年初北部某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我在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說出是林口長庚後,在臉書上貼文呼籲我的鄰居們要改變習慣因應疫情的發展。住在林口長庚附近十幾年,深知我的鄰居們有很多長庚醫護、我們也很習慣以長庚作為我們生活圈中心,不只是健康問題上長庚,也善用長庚院區的接駁交通,以及周遭的美食百貨等。尤其在當時大家對疫情充滿恐懼與不確定,口罩也不夠。我自己就做了些改變:搬到立法院的台北宿舍,減少自己通車的時間,也把慢性病處方箋改到診所領取,易言之,盡量不要在醫院出入。
我的那篇PO文,被扣扣小姐在她的節目中大罵,什麼難聽的字眼都用上了。
還好,沒有人跟進罵我歧視桃園人、歧視林口人。
這次部桃的群聚感染比去年的林口長庚嚴重多了,尤其確診的多是醫護及家人,更令人心疼不忍。
部桃事件後,我又再度發文提醒政府不要再從國外以人道醫療為名,載送非台灣人的旅客回台,因為外交部在這一年內,天天大作Taiwan Can Help的大內宣、大外宣,去年國人口罩不夠,我們咬緊牙關,看著Taiwan Can Help飛向世界各地;今年其他各國拉警報,我們又從英國、關島,開著Taiwan can help 的包機回台,還夾帶著幾十個外國人回來。
難怪,部桃的醫護都累了,因為在我們兩百多天【零確診】的防疫神話期間,是部桃,宛然抵抗五胡亂華、清兵入侵的長城山海關,絕大多數的入侵者(境外移入確診者),都往那裏送,這也是部桃的徐院長會說最多一天收治30幾名的確診病例,因為每一名確診病例,一定要治療到痊癒才能出院,有人很快,兩三周,但是也有住了一兩個月的重症患者。網路上有人誤解成為是指揮中心隱瞞疫情,純是誤解!
現在,當部桃清院後,所有協助承接部桃確診病例或其他病患的醫院,也都很辛苦。但是,這次國內的醫療機構發揮團隊精神,不只桃園,新北、台北的醫院也收治,大家都辛苦了。
越是在兵荒馬亂之際,越要冷靜。昨天高雄榮總貼出提醒民眾少進出醫院的公告,被罵的滿頭包,其實高雄榮總的發文,是提醒民眾盡量少進出醫院,因醫院為高風險之場域,然而高榮身為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必須全力支持政府的醫療資源調度,隨時做好超前部署準備。這樣的發文,不只高雄榮總,所有的醫院都應該公告,也是疫期中民眾應該要有的共識,盡可能不要進出醫院,何錯之有?
至於國防部和幾個縣市長發布禁桃令,或許也是像去年的我一樣,出於善意的提醒,但是,台灣這麼小,北北桃本來就是共同生活圈,如何禁、如何避?
部桃事件有其正面意義,提醒醫護要作好SOP,也提醒全民我們不可能真的是亂世中免疫的福地,國人都要小心謹慎、作好防疫!
#醫院和人潮洶湧處少去
#唐吉軻德不要再去大排長龍了
#搭乘大眾運輸戴口罩
#戴口罩勤洗手
台北榮總附近美食 在 胖狗過生活 Facebook 八卦
去年端午節,在乃菁的節目聊粽子,她提起小時候常吃的白粽子,雖然身為上海人,可我竟然沒吃過白粽子,各位吃過白粽子嗎?不是鹼粽喔!是沒有任何東西的白粶子。
時隔一年,乃菁去了香港工作,在明報看到她寫的這篇「爸爸的白粽子」,看完後,心𥚃暖暖的⋯⋯
爸爸的白粽子
文/尹乃菁
*分享自香港《明報》
世紀副刋〈兩地書〉專欄
中國的傳統節日伴隨著味道,不需要看黃曆,走在巷弄,蒸騰的粽葉香撲鼻,就知道端午節來了。
媽媽是台灣彰化縣人,為了爸爸,學了一手江浙菜。媽媽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燒菜輪不到她,幫嫂嫂們帶孩子,年紀輕輕學裁縫掙錢,才是她的工作。嫁了懂得吃、愛吃的江蘇爸爸,家裡又總是同事、親朋好友、部隊袍澤來打牌蹭飯,總得學幾招。爸爸是教媽媽做菜的第一個師傅,再來就是〞外省媽媽〞環伺的鄰居們,教了媽媽好幾道大江南北的外省菜。
我家的飲食習慣是「父親至上」,爸不愛吃的,媽媽鮮少端上餐桌。口味走的是「外省風」,粽子就是一個例子。上小學前,我以為鹹粽子就該是長型的、裡面一塊五花肉,有的有鹹蛋黃,有的沒有,當作打開粽葉咬兩口才能揭曉有無中獎似的驚喜。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同學家裡吃的粽子是三角型,餡料"澎湃〞(台語,豐富、料多的意思)。媽媽為了解我們的饞,也包起台灣粽。
除了大陸粽(我家的用語,正確的名稱是湖州粽)、台灣粽,媽媽還為爸爸包紅豆粽和白粽子。白棕子的長相是湖州粽,純粹用糯米,豬油都不必放。蒸白粽子時,氣味出塵的清香,打開粽葉,透透亮得像白玉,等不及放涼,拿著半裸包著粽葉的白粽子沾白糖粉,真好吃啊!
我嗜甜食,但偏愛白粽勝於紅豆粽。紅豆粽不好做,攪拌在糯米裡的紅豆,蒸熟時的外皮不能破,內裡又得是綿的,不能有生豆感。紅豆粽沾白糖粉也好吃,可能是小時候莫名的喜歡純淨的白粽,花臉的紅豆粽「長相」略遜一籌吧。
媽媽該學哪道菜,哪些菜可以「放過」,指導綱領是「爸爸想不想吃」,只要爸喜歡,再費神的料理,媽媽都能上手,代表作之一是黃魚麵。買回來野生黃魚,先端上桌的是蒜燒黃魚,吃剩的,拿下桌,媽媽會仔細挑去刺,下麵條做黃魚麵。都清楚爸愛吃,所以一盤魚「吃剩的」卻是精華。我家做的是黃魚肉拌麵、不是湯麵。細白麵條拌進蒜燒黃魚的湯汁,再撒上蔥花。爸爸吃主食的速度特別快,一碗麵,幾口就能吃完,但他不會獨享,我們四兄妹總有人會說,「爸,我也要」。拿雙筷子,直接從麵碗挑麵吃。
爸爸晚年生病住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時,有次我帶了台北來來大飯店(來來飯店後來易主更名為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出名的"雪菜黃魚湯麵"。這道麵裡放的是黃魚肉打漿做成的魚塊,湯頭濃郁,師傅的功夫還是很到位的,可是爸吃了一口,卻說:「不是真黃魚、這個麵不行,不如媽媽做的。」
爸沒有說要吃豆沙粽,媽媽省了一道功課。吃不到媽媽的豆沙粽,又沒有零用錢,只能巴巴的等著哪家會送上鬥。賺錢了,試了幾家,先是選中台北仁愛路圓環附近「九如商號」的豆沙粽,可是有段時間,不知店家是換了師傅還是出了什麼狀況,味道差了,不如鼎泰豐的豆沙粽品質穩定。而我吃過最「極品」的豆沙粽,是好友、台灣作家王宣一親手調製的。
宣一「文如其人」,文字不炫技、不張揚,樸實有餘韻。宣一文章寫得好,做菜也是一絕。2013年的端午節,她帶著自己包的豆沙粽走進廣播電台送我們,一張口說話,聲音有點沙啞。問她是不是感冒了,她說是炒豆沙的油煙氣太大,燻傷了。宣一的朋友們都是識貨又敢和她開口指定「好貨」的,為了滿足朋友們,一個端午節,她不知得炒幾斤紅豆。
宣一的豆沙粽,糯米軟糯卻仍有勁,豆沙綿細,和白糯米的比例恰到好處。媽媽吃了,也佩服宣一的手藝。我當時想,如果爸還在,一定也會說好。
我把媽媽的稱讚告訴宣一,她先是笑的有點靦腆,然後爽氣的說,「尹媽媽說好,就一定是好的了!」隔年想再拗她的豆沙粽,一想到她炒豆沙的苦工,不好意思開口,沒想到再也吃不到了。2015年2月,宣一前往倫敦看兒子詹朴服裝秀的途中,在義大利山城佩魯賈猝逝。現在吃豆沙粽,總想到宣一,畫面停格在她靦腆的笑容。
其實不管是鹹粽或甜粽,爸都吃得不多,過節時,每款嚐一兩個。我想是粽子太頂飽,不能當下酒菜,少了趣味。爸的口味當然是偏向「外省菜」,但對於台菜,也能欣賞,像是四舅的炒米粉,爸爸的評語是「比媽媽炒得好!」可是他覺得台灣粽就像包了粽葉的油飯,沒有特別之處,不像籍貫廣東省的表嬸,端午節到我家,都要我們幫她蒸台灣粽。表嬸操著廣東腔對媽媽說:「表嫂,粽子『好食』!」
家裡只有爸和我欣賞白粽子。同學和朋友聽我愛吃白粽多半覺得奇怪,沒有餡料的粽子,有什麼吃頭?同學們都愛吃"尹媽媽包的粽子",每到端午節,"訂單"就來了。唸大學時,有一次拎著一大袋大陸粽、台灣粽上學,走進大傳系的文友樓,迎面走來教電影的一位教授聞到香氣,停步探詢後立刻說:「我也要!」雖然他的課,我一門都沒選修,隔日還是「有食,先生饌」,帶了十顆粽子給他。
沒有人「點」白粽,媽媽也是象徵性包個幾顆給爸和我。包粽子費工費時,孩子們都大學畢業後,沒有"嗷嗷待哺〞的同學們,媽媽就不再包粽子了。台灣是各式料理的大競技場,市面上各款粽子、餡料從最頂級到最傳統的一應俱全。媽媽不包粽子,我們改吃朋友們送的粽子。若有新鮮樣式,或是頂級餡料,像是鮑魚干貝粽,就帶給爸、媽嚐鮮。
爸爸二度中風後,對吃不太起勁,媽媽長年照顧爸爸,犯了幾次憂鬱症,沒犯病時,也不太做功夫菜了。所以我們總想方試法張羅爸愛吃的,希望爸吃的開心,心情會好些。
爸雖然吃得少,舌頭還是很靈。榮總附近有家名氣很大的江浙館,我下班前先打了電話訂紅燒肚當,爸舉筷入口後說,「沒有媽媽燒得好」。媽媽雖然精神不振坐在旁邊看電視,聽爸這樣說,也難得聊起做紅燒肚當、乾燒下巴的訣竅。至於粽子,因為不好消化,只能嚐幾口,算是應景過了節。
前兩年在台灣我主持的廣播播節目裡,端午節前夕,邀請美食旅遊作家吳燕玲,聊聊各地的粽子。燕玲的手藝,不少得自上海祖母,可是上海人竟然沒聽過白粽子。她問,是不是鹼粽?差多了,做法完全不同。開放Call-in,沒想到好幾位聽眾都打電話進來訴說他們和白粽子的童年記憶。好友江才健稍晚傳簡訊給我,提起他和幾位朋友晚餐,恰巧都是我的聽眾,聊起白粽和家裡包的粽子,談的起勁。才健戲謔的下了結論:「一群外省餘孽!」
台北南門市場一個店家,聽了廣播,好心的打電話進電台留言,歡迎我去她家品嚐白粽子。我悄悄去買了,也好吃,但覺得不如媽媽包的軟糯。或許,我真正想念的不是白粽子,而是專屬爸和我的白粽子,那個再也喚不回的時刻:「爸,要不要吃白粽子,我來蒸!」
台北榮總附近美食 在 [抱怨+警示] 台北榮總醫院水果攤 - Mobile01 的八卦
這週岳父住院於台北石牌榮總醫院. 家母前往探視親家. 於一樓美食街的水果攤(應該只有一家) 買了一盒包裝精美的水蜜桃禮盒.在此發表我在小惡魔的第一篇文章. ... <看更多>
台北榮總附近美食 在 醫院美食街比本業還好賺? 義美承包榮總.微風包台大 ...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