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基隆|台北大空襲擴充》即將上線,三分鐘填問卷搶先登記優惠 http://bit.ly/2nSnigT
F-MAN 事件爆發地: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
電影返校的劇情原型為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而在戰前,這所學校的同學在日本統治下也仍嚮往自由。
1927年,基隆高中的前身,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成立。成立之初,整個北台灣包含宜蘭只有三所中學:台北一中、台北二中及基隆中學校,錄取率極低。該校畢業生台北帝國大學(現在的臺灣大學)比例極高,在當時,基隆中學校就已是全島知名學府。
雖為知名學府,然而歧視以及種族歧視仍存在,不到三成人數的台籍學生不時遭到冷遇、霸凌。1942 年,一名應屆畢業的台籍學生,攜帶一本簽名簿到校供同學簽名留念。簽名者全為台灣學生,其中不乏類似「血濃於水」「熱血喚起熱血」的留言。
除此之外,有人於封面寫下「FM」兩個英文字母,意指 Formosa Man(福爾摩莎人/台灣人)。一位日本學生得知後,刻意向其他同學宣傳此事,指稱台灣人秘密結社、希望脫離日本獨立。
此事傳出後,許多參與之台籍學生遭到日本學生痛毆。由於為戰爭時期,此事亦驚動了擔綱秘密警察職務的特高。多名學生被傳喚,甚至被拘留。有些學生則強制轉學至日本。此一事件曾為日本作家田村志津枝研究並出書《臺灣人與日本人─基隆中學F-man事件》
對於這段事件,現存史料不算豐富,這起事件仍有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在《天火基隆|台北大空襲》中,將以不同的角度面貌去呈現讓玩家去體驗這段故事。
《天火基隆|台北大空襲擴充》,三分鐘填問卷登記優惠 http://bit.ly/2nSnigT
既然你都看到這裡了,我們就先跟你說,我們即將徵求視覺年齡17-20歲,出身基隆的男生以F-MAN事件為基底擔綱《天火基隆》的宣傳短影片的演出,既然你看到最後了,也歡迎 tag 適合的朋友或毛遂自薦喔!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Facebook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Facebook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你今年幾歲?從臺灣大學的歷史看臺灣- 精華區TW-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帝國大學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台北帝國大學文政部(今台灣大學文學院) | 帝國, 戦前, 近代建築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問卦] 北帝大算頂大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問卦] 為什麼京城帝國大學海放台北帝國大學-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問卦] 台北帝大在帝大體系排第幾?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問卦] 為什麼京城帝國大學海放台北帝國大學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問卦] 台北帝大相當於現在的屏科嗎? - 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Gossiping 看板- [問卦] 為什麼京城帝國大學海放台北 ... - My PTT 的評價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八卦
【回顧小眼睛看日式建築群】
上次帶孩子走訪二二八公園附近的日式建築,從日本政府來台開始說起,讓孩子試著猜猜看,每棟日式建築先後蓋好的順序。活動中孩子拿著便利貼,為建築下了好多的感想,「灰色好醜」、「很紅很巨大」、「這是東京火車站」。揭開每棟時代與名稱的那剎那,有多少的驚奇在孩子的心中。
上路前簡單的介紹了幾個建築語彙,柱頭、山牆、圓頂,原來這些看似深硬的字詞,在探訪日式建築群的過程中,好幾次孩子們用小指頭指出他們知道的多立克柱子。
今年暑假也跟著孩子,用他們的小眼睛與小步伐,看看我們不知道的台北。
====
暑期營隊活動—小小導覽員
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childrencamps/cs8g
#報小子
#只寫小學生愛看的新聞
●#邀訪活動 #企業合作●
小眼睛看日式建築群👀
【本報記者/台北市天母國小三年級 #黃義閎 台北報導】你應該有去過228公園吧!那附近有許多日本統治台灣時蓋的建築物,例如:台灣總督府(總統府)、土地銀行、台灣博物館………等都是。這次記者與 #台北城市散步 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到這個區域來探險!👨👩
在那兒的台北帝國大學(現在台大醫院),上面有「拱」在建築物上,我覺得非常的酷,因為有「拱」所以就不用使用「柱」了。它主要的支撐力是在最上方,也叫「拱心石」。🏥
接著我們看到了「圓頂」,這是在羅馬時期建築物一定會看見的特色,「圓頂」的意思是屋頂是半圓形的,像是在228公園裡的台灣博物館就是「圓頂」。他們接著介紹到古希臘時期的建築物,最大特色就是「左右對稱」和「山牆」。「山牆」主要的意思是三角形的屋頂,可惜在那區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建築特色。🌴
大家光只看這篇文章並沒有比實際去看看還來得有趣,所以記者建議大家親自去228公園附近參觀,或是下次參加 #台北城巿散步 的活動,以後可能還會有建築群的主題,大家就可以更了解歷史建築。🏦⛪🏣🏢
(圖/黃義閎)
❤❤❤註:欲報名參加2016兒童暑期營隊〈小小導覽員〉者,憑【報小子】記者證可享優惠價格,請洽02-20312728 報小子總社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WalkingTour #小眼睛看日式建築群 #小小導覽員 #台北市天母國小
😍😍😍 #只寫小學生愛看的新聞😍😍😍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Facebook 八卦
這款遊戲,獻給和平世代的團結台灣
《台北大空襲史詩合集》集資延長 72 小時 https://zecz.ec/33hqlOU
集資突破 200 萬!最近我們一直在整理集資限定贈品〈戰前異聞錄〉漫畫集的排版編排,因為漫畫內容極為精彩,篇幅多達80頁,完全超乎我們的篇幅設定,設計師全力趕工中。
你知道 1930 年代亞洲第一個原子核分裂實驗在台北帝國大學(現在的台灣大學)測試成功嗎?
透過桌遊及〈戰前異聞錄〉漫畫集中,我們透過不同載體重現二戰末期台灣世界觀,讓大家親身感受到 1945 年的戰火台灣,我們太想讓大家聞香試閱17 歲少年畫師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的作品了,漫畫上市價 300 元,贊助桌遊免費贈送。
我們明白在網路時代,許多人透過各種數位平台閱覽漫畫,但數位的年代更顯實體藏品的價值,接下來即將公開部分篇幅的章節,敬請期待。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gB1GK1Y7E/hqdefault.jpg)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wc2KbaTavg/hqdefault.jpg)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8BWFNixoYc/hqdefault.jpg)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帝國大學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此後,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陸續設立九所帝國大學,按時間先後分別位於東京、京都、東北(仙台)、九州(福岡)、北海道(札幌)、京城府(今大韓民國首爾)、台北(現 ... ... <看更多>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台北帝國大學文政部(今台灣大學文學院) | 帝國, 戦前, 近代建築 的八卦
1979年的台灣距離現在已有將近40年的歲月,那年台灣與美國斷交、正式啟用中正機場,同時還發生了美麗島事件,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從歷史課本上看到的過往,但當時的模樣, ... ... <看更多>
台北帝國大學現在 在 你今年幾歲?從臺灣大學的歷史看臺灣- 精華區TW-history 的八卦
十一月中旬的台大校園,飄揚的旗幟與醒目的氣墊門正慶祝著一年一度的校慶,在這慶祝
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的日子裡,我們通常會問:台大今年是幾週年校慶呢?旗幟上似乎有
答案,精美的美工廣告印刷字體寫著:台灣大學六十週年校慶,原來台大今年已經步入第
六十個年頭了,但紀念品中心販售的T-Shirt,燙印著:NTU Since 1928,如果把年代簡單
換算,1928到2005,已經過了七十五年了,為何旗幟上寫著六十年呢?再看看正門口這個
可以算是台大地標之一的地方,似乎有點譜了,拱型的充氣門寫著斗大標語:慶祝本校創
校七十七週年暨改制六十週年紀念,原來,這才是最正式的校慶紀念名稱。圖書館內的校
史室,擺放著從台北帝國大學時代以來,到戰後更名改制台大的許多照片文物,身為台灣
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他的過去歷史,是否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呢?在此有必要先簡單的
介紹台大的歷史:
臺北帝國大學是臺灣第一所高等教育學校。明治19年(1886年)為帝國大學令的緣故,東京
大學改為東京帝國大學,明治30年京都帝國大學設校之後,於東北(在仙台)、九州(在福
岡)、北海道(在札幌)、京城(首爾)、臺北、大阪、名古屋帝國大學陸續設校。臺北帝國
大學於昭和3年(1928年)年創校,首任總長為幣原坦。直到昭和19年,臺北帝國大學已是
擁有文政、理學、農學、醫學、工學五個學部(學院)和預科,以及熱帶醫學、南方人文、
南方資源研究所的綜合大學。1936年開設醫學部,1943年設工學部。此外有附屬農林專門
學部(1925年)、附屬醫學專門部(1936年)、熱帶醫學研究所(1939年)。1943年增設預科。
同年設置南方人文研究及南方資源研究所,整合校內資源,致力於南方各地之政治、經濟
、文化及天然資源的調查研究。1944年時有學生394人,其中117名為臺灣人。1945年,臺
北帝國大學為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更名改組為國立台灣大學。(資料來源:台灣大學圖書館
校史室)
以上是台大「官方」對於本身校史的敘述,所以可說台灣大學是承繼日本時代的台北帝國
大學的基礎,加上經過戰後數十年的累積與努力,才有今日的學術地位的。如果說,校慶
的意義是在於紀念學校本身的成立與從古至今的歷史經歷,那從何而起與之間的變化就顯
得格外的重要。如同人一般,人的生命是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開始,每年慶祝生日的歡樂也
因有這一天與之後的生命歷程而存在。學校也是,誰規劃創建了學校主體規模,數十年甚
至數百年如何運作成長,多少學子的年少歲月青春時光……等,是這個學校本身的價值與
歷程,也是最珍貴之所在。台灣大學這麼個校名,的確是從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改制
更名後才存在的,但誠如之前所說,假如名字意義優於學校本身存在價值的話,那恐怕校
史室得重新佈置,每年的校慶佈置也需審慎規劃設計,因為,那1945之前的十多年,是台
北帝國大學的校史,不是「台灣大學」的。
我們不妨也觀察一下其他學校的紀念校慶情形,在台灣我想眾人皆知許多歷史悠久的學校
是從日本時代就存在的學校,這些學校通常也是現今的明星高中或國立的頂尖大學學府,
如台灣師範大學,北一女中,建國中學……等,而這些學校在慶祝校慶時也會從建校的最
初日子算起,也就是說日本時代的歷史也包含在內,不分是否為「同樣名字」,但往往會
加上「改制」兩字,這點當然很容易理解,因為戰後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學校改名改
制也是學校本身的歷史經歷過程之一,是件大事,如同人改名字一樣意義重大,需要交代
許多事情,但如果改名後就等於不同的東西,那人改名後是否等於再出生一次呢?或是不
同的人呢?
至於校慶的日子,是哪一天呢?以台灣大學為例:台灣大學校慶日為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
大家應該會以為這是台大的建校之日,其實不然,這天是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派員接收台北
帝國大學的日子,也正式更名改制為台灣大學,政治意義大於實際,那學校是否還是原來
的學校呢?到底要從日本時代台北帝國大學建校的日子當作建校創校紀念日,還是一個戰
爭後接收的日子呢?就留給台大人去煩惱吧!再看看其他外國大學的例子:西方歐美各國的
傳統大學歷史悠久的學府,在慶祝學校成立的標語上,通常會追溯到最早建立校園的時候
,然後使用較為簡單明瞭的概念「Since XXXX」,就是「從」何時開始有這間學校的,如
美國哈佛大學或英國劍橋大學等,在此會遇到一個問題,西方歐美的學校是否有面臨過殖
民統治或不同政權更迭的經驗呢?如美國哈佛大學,1776年以前,他是大英帝國殖民地下
的大學,之後美國獨立,現今哈佛是美國的大學也無庸置疑,但是否哈佛大學會去強調這
個時代的區分對於學校本身有何意義呢?需要更多資料才能下定論,更何況哈佛大學沒改
過校名,但哈佛大學把1776年以前的歷史經歷也算進學校的一部分而不因為政治上的更迭
而有選擇性排除,是眾所皆知的事,我們是否也能從中觀察到一些觀念呢?
到這裡需作一些澄清,此篇文章的用意並非針對台大等主辦校慶的單位作批評,因為作者
認為針對旗面上的設計與其他文字的呈現,去揣測原先設計或主辦人的想法,是種武斷不
公平的臆測,或許「六十週年」是因旗面本身設計容納不下如校門口的拱門上,那麼長的
字串所作的方便設計。只是,誠如本篇第一段所說,既然存在著這幾種不同的年代與歷史
劃分,有很多問題在現今的確需要我們去面對與思考。這些都與歷史分歧的認同有關,現
今台灣社會的確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的歷史解釋與認同價值觀,影響層面與造成的問題,不
僅僅是歷史學家所應關心的,而是全部台灣人,生活在這共同的歷史所造成的結果與價值
體系制度下的人,都應該關心注意的。
台灣的歷史,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驗脈絡,觀念上也有很大的認同差異,最大的不同在於
部份人經歷過日本殖民統治時代,曾作為日本的一份子,甚至為日本犧牲生命,而部分人
是在中國大陸面臨中日戰爭下的國仇家恨,而後國共內戰的時代動盪,輾轉來到台灣的,
去國懷鄉的情懷我們要去理解面對,但在上一代漸漸凋零時,成長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
多數沒有經歷過那些歷史事件,而是從父執輩口中聽來的,產生了共同的歷史經驗與群體
意識。為何這兩段歷史經驗與人們無法自然的融合與互動?這與官方的歷史解釋與價值觀
有關,過去國民黨時代的政府官方政策,是壓抑其中一段歷史的,不僅壓抑,而是把其中
的許多因果關係強接在另一段歷史解釋上,而現今的民進黨政府,在本土意識高漲的時代
,也相對忽略另一段的歷史,向另一方過度的傾斜,對於兩方來說,這樣選擇性的歷史觀
念,以及利用歷史都不是真實的還原與解釋,而是更多的誤會與衝突,當然這裡不敢遑論
何謂真實的歷史與解釋。然而,現今大家最能接受的歷史經驗,是在台灣這數十年來所發
生的,當然這都承繼以上兩段不同的族群經驗,價值體系與歷史情感等等,也就是「多元
」的結果呈現,更何況包括族群間的互動與交織出來的光輝,我們是否能先承認這兩個體
系的歷史結果與現今的關係,再思考其中的平衡點與尋找屬於大家的共同價值呢?是現在
台灣人都應思考的問題。
我們常常會問小孩子:「你今年幾歲啦?」也一天到晚遇到國慶、校慶、紀念……幾週年的
日子場合,人們也常常為自己或其他人慶生,日期也許不那麼重要,但人因為有記憶而有
情感與多采多姿的生活。我們在面對這些特別的日子的同時,是否也想想,能否有那麼大
的胸襟,去包容所有的過去呢?這些過去的歲月,都是上一代所親身經歷的,不管好與壞
,都是我們要去面對的,而非選擇性逃避或刻意的曲解。在一年又要結束的日子裡,僅以
一些觀察後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
這是拙著,請大家參考指教^^
謝謝!
--
涵養愛鄉心情
發揮自覺精神
重建台灣文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40
> -------------------------------------------------------------------------- <
作者: takenzo (龍王丸)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Re: 你今年幾歲?從臺灣大學的歷史看臺灣
時間: Mon May 1 01:06:06 2006
※ 引述《HEARTMAN (青空)》之銘言:
: 至於校慶的日子,是哪一天呢?以台灣大學為例:台灣大學校慶日為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
: 大家應該會以為這是台大的建校之日,其實不然,這天是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派員接收台北
: 帝國大學的日子,也正式更名改制為台灣大學
今天真是長見識了
原來台大現在的校慶日是以接收日訂為校慶日
我以前就一直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我念過的學校,校慶日都在11月
台北工專~前身為台北工業學校
校慶日為11月1日
成功大學~前身為台南工業專科學校
校慶日為11月11日
一開始以為是日治時期
開學時間跟現在不一樣所致
原來是接收的緣故啊
而後在台復校的交通大學
校慶日就是4月8日
看來台大校慶日的問題
應該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創立學校校慶日的共同問題吧
--
我的無病呻吟集
https://www.wretch.cc/blog/takenz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99.140
> -------------------------------------------------------------------------- <
作者: yukiss (被縫108針的小球~~~)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Re: 你今年幾歲?從臺灣大學的歷史看臺灣
時間: Mon May 1 01:40:43 2006
台南大學前身是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
於1899.4.9創校
後來1946.1.5國民政府派員接收南師
之後南師一直以1.5作為校慶
直到1980年代以後漸漸改為12月下旬為校慶周
舉辦運動會/校慶晚會
原因可能是要避開一月中旬的期末考
南部12月的天氣也蠻穩定的
高雄的雄女好像是以10/25為校慶日
台南女中好像是11/12
把台灣光復節 孫文誕辰當校慶的學校 應該也蠻多的
--
如果你真的認同台灣,
就別再用她的名字取笑或辱罵自己的國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5.33
> -------------------------------------------------------------------------- <
作者: stanagain (甜心小寶貝)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Re: 你今年幾歲?從臺灣大學的歷史看臺灣
時間: Mon Aug 6 19:48:50 2007
我來八卦一下
台北帝國大學的校慶據說是現在台大運動會以及杜鵑花節的那段時間
我大一的時候(1998)台大有非常大規模的慶祝校慶七十週年
那時台大完全沒有去遮掩日本時期的校史
所以我覺得台大後來會在大門作「六十週年」的校慶牌樓
只是因為剛好可以用六十週年來作大肆慶祝的號召囉
所以等到後年台大創校80週年時
我想我們又可以在羅斯福路大門口那兒看到一個超級大牌樓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42.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