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的問題】
我知道,和時代力量的諸多委員、黨公職比起來,我對於社會以及這個黨的貢獻是遠遠所不及,但,黨裡一直有些問題,也一直都存在,很久了,既然沒有人要撕破臉攤開來講,那就我來吧。
這些話,是我從2015年加入時代力量參與選戰,歡欣鼓舞進入國會到現在,一路以來目睹的黨內矛盾,寫出來,一來是我對黨還有最後的感情,二來是希望黨內所有人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要處理,現在吃力不討好,或許還會掉票,但我認為如果這個黨還自詡理念型政黨的話,這是必須承擔的重量、必須跨越的關卡。
本文總共9632個字,總共分五個段落,覺得太長我下面會附上連結,可以直接選子題閱讀。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https://reurl.cc/7go91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https://reurl.cc/AQ818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https://reurl.cc/bLR6l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https://reurl.cc/Mad7W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https://reurl.cc/kR05K
-------------
以下全文
前言:
許多朋友曾在私下聊天時,半調侃半認真的問,「時代力量」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一般政黨都會以所要表彰的價值融入黨名,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建國黨,都可以很清晰地在自我取名中看見該黨的意識形態,那麼時代力量呢?時代力量四個字本身沒有與任何價值連結,你們的自我定錨究竟是?
殊不知,「時代力量」恰恰精準反映了這個黨的內涵,名實相副。
時代力量,就是在這個「時代(當下)」,有「力量(聲量)」的人,合起來組了一個黨,就叫做時代力量,這正是時代力量的生辰八字,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近來時代力量的路線問題再次受到外界激烈的質疑與批判,過去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日前我就已對黨公開呼籲過,時代力量過去四年動輒面臨是不是「小綠」、「與柯文哲合作」等質疑,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沒有路線,即便有,本身也從未被明確定義與說明過,不要說外界,包含時代力量內部都常有人對路線提出疑問,但從未被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與組織問題。
過去時代力量屢次流出內部分歧的消息,媒體常以「分裂」、「派系鬥爭」下標解讀,事實上並不正確,因為時力內部從未有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鬥爭,頂多「不和」,這代表黨本身沒有堅硬的外部框架,主要成員間缺乏明確的共同利益約束,致使各方都不願花費撕破臉翻桌的成本在內部收攏意見。黨內部無法透過衝突解決問題,導致當核心政治判斷出現分歧時,往往流於議而不決,甚至不議讓問題擱置,或索性各幹各的,多頭馬車。
外人或許覺得殊難想像,但這確實是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問題,或至少在勞基法二修,時代力量至凱道前抗議後,路線問題就成為黨內房間中的大象,無人觸碰,或是被認定無法解決,不知從何解決起,只能讓問題靜靜地躺在空氣中擱置,等待時間自然淘洗出結果。
這並不是黨中央同仁或黨主席個人問題,而是整個時代力量要面對的結構困境,時代力量黨中央從未有過凌駕幾位立法委員,特別是三位區域立委的權力,因此無法以中央決策強力主導黨的方向,就算真的想這樣做,恐怕也要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權力結構,國民黨是早年接受俄羅斯共產國際扶植的政黨,黨組織完全繼承共產黨,也就是所謂權力集中的「列寧式政黨」,民進黨在成立時高度參考國民黨的組織架構,而時代力量的黨組織架構再同樣高度參考民進黨黨組織架構,三者殊途同歸。列寧式政黨或許聽來陌生,其實台灣人非常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所認知的政黨樣貌,就是列寧式政黨,它的特色是類似政府或軍隊的科層化組織,由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一條鞭領導 ( Chain of command ),我們以為政黨就是長這樣,其實列寧式政黨是一種特殊模式,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時代力量雖然引進若干網路參與的機制,但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封閉式政黨,在黨內部產生決策後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傳達,這在包括提名程序等各項黨務運作方面都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對缺乏經驗的後進者而言,模仿既有制度是最快速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國民黨的全代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黨的全代會、中執會、中常會;時代力量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基本上是同一套運作邏輯,當指揮中心無法有效決策時,黨就會陷入癱瘓。
要能夠揮動軍旗、號令部隊,背後當然要有權力支撐,國民黨過去有槍桿子和黨產,無須多說。民進黨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給予即是支配」,這分兩個層面,一是民進黨自黨外至今的多年發展中累積了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地方公職選舉中,被黨提名即有相當高機率能夠當選,「民主進步黨」這個招牌就是黨紀約束力的來源;另一部分是能夠匯集社會公信與資源的頭人,透過自己的分配管道建立系統,頭人在系統內部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後來也發展出民進黨獨特的派系文化。
回到時代力量,時力黨中央的權力基礎呢?時力財務本身相當吃緊,候選人基本上都要自己想辦法募款打仗,而在社會支持方面,時代力量的政黨認同度大約都在10%上下,對於當選門檻和這個數字差不多的縣市議員來說,黨的招牌的確有相當的價值,因此必須尊重黨的決策,但對於當選門檻是過半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來說,狀況就不盡然相同,更何況是對2016年時力首戰告捷的三巨頭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號稱理念型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小黨,例如社民黨與綠黨合作的綠社盟。時力與綠社盟在意識形態、政策方向上均差別不大,為何最後時代力量贏下三席區域立委,外加政黨票74萬票,斬獲兩席不分區立委,突破政黨補助款門檻,而綠社盟鎩羽而歸?除了社會的期待,當然也和洪林黃三人當年的社會光環與背景資源脫不了關係。
權力只向它的來源負責,對時代力量這樣原本沒有基礎的政黨來說,是因為有了黨,才有這三名立委;還是有了這三個人,才有後來的時代力量?這是一個很難釐清的問題,但也因此注定了黨組織無法凌駕開國功臣的命運。試想,如果今天黨強制要求區域立委某事而得不到配合,那麼黨有什麼後續手段嗎?黨能夠承擔得起損失這三位立法委員其中一位嗎?有任何一位黨主席擔得起這個政治責任嗎?
這舉例雖然極端,但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黨的癥結何在,決策參與機制可以擴大,但至今仍未突破這個權力結構的硬傷。與其說黨中央向外下達命令,不如說從進入國會開始,諸侯共治才是它的真實樣貌,顯智主席雖貴為黨主席,但在幾位委員之間權力不會超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
時力雖有剛性政黨的制度設計,但從未備齊運作這套機制所需的權力集中,也不曾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來凝聚黨的路線以及釐清政治責任歸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更高的權力作為桶箍,一旦這三人無法互相退讓合作,也不試圖以強制手段逼迫對方妥協,那就注定黨陷入失能的分歧狀態,大家各走各的路,美其名為柔性政黨,其實黨不像黨,這幾年時力各種狀似精神分裂的內部邏輯矛盾,其根本源於此。
------------------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本文目的不在聚焦個人,而是釐清時力作為一個新生政黨,過去四年運作有哪些弊病,然而黃國昌這個名字之於時代力量,連結實在太強,談時代力量如果完全繞過國昌,也就失缺了一部分,因此這個段落必須談黃國昌和時代力量的關係。
*
國昌最近因私菸案,引爆台灣社會對時力定位的強烈質疑,我不認為這是他的刻意操作,今天換作藍營執政他依然會是戰神,廉能和行政墮落間的二元抗戰,本就是他一直來的主軸,但私菸案不是本文重點,這裡就不多談,國昌的路線後面會再提到。
國昌作為政治明星,一言一行最終仍會回到社會如何看待,但對時力來說,目前受到的強烈批判並不是國昌的問題,而是這個黨的問題。
國昌在非常早的時候,幾乎是甫進入國會不久就跟民進黨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關係很早就已經決裂,他也持續在言談中釋放對與「綠」合作的高度排斥,以一個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在執行層面我非常尊敬黃國昌,他是工作狂,對公共事務懷抱高昂鬥志,他的專業知識與揭弊能力不要說在時代力量,在整個立法院都是數一數二。
從黨的角度來說,國昌這幾年的工作成果更是時代力量聲量得以維持不墜的關鍵,他雖然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既然黨未曾明確定義黨的方向,那麼自然也沒有衝突問題,在工作上,他將他的工作發揮到淋漓盡致,何錯之有?
對黨內來說國昌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他鮮少談及他對政治的遠程想像,使人無從捕捉他的藍圖,也無從跟隨或討論利弊,這或許是他的謹慎性格使然,然而綜觀他這幾年的路徑,國昌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實證主義者,他不常直接談論純政治的觀點,特別是卸下黨主席的職務毋需代表黨後更是如此,他只在持續的行動中實踐自己的路線,但我們仍可從他累積的行為中,包括他偶而使用的隻字片語,例如「藍綠不過半」等,描繪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個路線我在第五段會另外專門討論。
國昌的實證主義性格,也反映在他與黨內的溝通上,國昌不太和黨內同仁爭辯政治路線與對錯層次的問題,除了第一段提及的時代黨內衝突沒有檯面化之外,背後隱含的態度是「說那麼多沒有用,打出個成績再說」。時代力量的民選公職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無不戰戰競競、戮力奉公,但對「新政治」「素人參政」「各行各業來從政」來說,本就鮮有人能與中研院研究員出身、早在社會運動征戰多年的國昌的戰力旗鼓相當。
所以,時代力量的問題不在於國昌路線凌駕黨,而是黨在這幾年間並沒有在國昌路線之外另立出黨自己的路線,也沒有透過路線之爭來處理黨內蘊含的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致使國昌個人完全代表也詮釋了這個黨。
年輕的面孔、良好的形象可以得到選民一時的喜愛,但一個黨若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路線來爭取選民長期的信任。試問,如果今天國昌離開了時代力量,那麼這個黨的招牌是什麼?還剩什麼?時力還能夠吸引、抓住諸多對新政治高度期待的中間選民嗎?
請各位同仁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時代力量的內部分歧,最大程度體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上,我在第一段中已經說明過這是因為時力內部從未統合的緣故,政治上同陣營不同勢力各執己見時,就都去打,看結果誰的群眾多,這是簡單又實際的方法。但僅限於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政治框架內時,如果連基本的大方向都各搞各的,那麼黨就會呈現高度精神分裂的詭異狀態,當前的2020大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時代力量在選舉中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不論是以時間軸橫切或縱切,都呈現高度的不一致,以橫切來說,目前時代力量在區域立委的提名,有選區明顯需要和民進黨合作,卻又有選區直接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和民進黨究竟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
以縱向時間來看,更是無比矛盾,各位還記得2015年時代力量中和立委候選人胡博硯老師為何退黨退選嗎?不就是因為在專訪中說了「如果民進黨不協調,不排除不支持蔡英文」,引起輿論譁然後迅速被黨部切割,翌日自己退黨退選為時代力量切割止血?
當時是2015年5月底,如今已是2019年8月,時代力量至今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曖昧不明,在當年蔡英文對國民黨有壓倒性優勢時,時力早早就內部定調支持蔡英文,2019面對韓國瑜與蔡英文,時力這樣高舉理念的政黨,竟遲遲無法在兩人間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怕被扣上小綠的帽子,但不論如何對外說明,恐怕都很難不給人2016害怕得罪泛綠選民,2020害怕被執政包袱拖累的觀感。
再以新北市第一選區為例,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呂孫綾、同樣的時代力量,兩次卻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上次面對國民黨的資深立委吳育昇,代表時代力量出戰的馮光遠最後和呂孫綾整合,退出選舉。當時黨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勸馮老師,甚至因此被他怨懟,埋下日後退黨種子?難道不是因為怕選到底馮呂分票讓國民黨撿了便宜嗎?現在卻又主動再次走回這條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小綠」這兩個字的陰影是如此壟罩在眾多時力黨人心頭,但究竟什麼是小綠?怎樣才算是小綠?這樣的定義卻從沒有被談清楚過,似乎小綠是一個外界與媒體貼上的標籤,只要一但貼上就要使勁把它甩掉,這個黨是不是小綠竟處於被動狀態,小綠成了故事中的惡龍,人人都知道山谷的背後有條惡龍,卻從沒有人真正看過。
這樣的焦慮,來自於時代力量本身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渾沌不明。時代力量成立之初的政黨定位非常單純,就是時代力量吸引中間、理念派選民,整合傳統綠營群眾的支持,來扳倒國民黨連霸選區。在國會裡民進黨加上時代力量區域與不分區的少數關鍵席次突破半數,促成立法院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是2016的主軸。
但這樣的想像迅速在時力成功進入國會後破滅了,因為民進黨單獨取得了過半席次,時力戰略想定中的關鍵少數高地不存在,自此後黨內再無成功凝聚共識去定義時代力量的政黨定位,將詮釋權拱手交出,也就注定了在第九屆國會剩下的時間不斷面臨大綠小綠的困擾。
時代力量在這四年與民進黨關係惡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台灣的選制本身就對小黨極為不利,在時代力量成長為第二大黨之前,永遠在單一選區:總統、縣市首長、立委都必須面對是否支持民進黨和合作與否的問題,也就產生小綠陰影;而堅硬的執政邊界也使時力無法參與治理過程,無從分享執政紅利,白話講就是雖然時力本身也喊要和民進黨一起打倒國民黨,但民進黨做得好那選民自然集中支持民進黨,時力反而必須在民進黨的缺陷中證成自己的價值,制度本身的框架註定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
在國會內,當黨的戰略定位消失,就變成必須單純在戰術層次取勝來鞏固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定位上的不同,只有誰比較優秀,「更左更獨」是為代表。因此除了國昌個人強力的揭弊表現之外,時力黨團自然走向激進化的道路,在各個重大議題上必須踩得比民進黨更前緣,使民進黨人抨擊時力不務實、加蔥等指控。兩黨難以合作,因為給民進黨比讚就是在掏空自己地基,這都是黨沒有處理路線問題的後遺症。
坦白說,在我的觀點,所謂大綠小綠事實上是史觀的問題,一個黨要建立長期穩固基礎,必須要在歷史中刻劃國家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中鑲嵌自己的價值,這樣黨才有核心,才有穩定的方向;對外而言,黨的核心論述必須要能夠回答選民三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2. 我們該往哪去
3.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這樣的論述給予了人在共同體中、以及台灣在世界地景中的定錨,才有渲染力跟說服力。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和民進黨的台灣史觀便是兩黨的群眾來源,即便是黨內最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也無法違背這個框架。對時力來說,如果順著國民黨228屠殺台灣人、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民主制度成熟這條歷史軸線走,那最終必然導向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終點;也就必然面對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共抗國民黨的道德結論。
這是大綠小綠之爭真正的源頭,也是我認為時代力量目前應該和民進黨採取的戰略位置,但倘若時力真正想走出一條長久、穩固、與台灣土地相連的第三條路,那麼應該回頭在既有史料中重新爬梳,尋找並建立一條全新的歷史切入面,在這個軌跡之上闡釋台灣的發展。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時力真正應該去發掘的路線,最近也跟一些黨內朋友討論了想來著手進行這個論述工作,可惜不論時間與我的能力皆太不足,未能在時力遭逢當前危機前將這個工作產出一點初步成果,力有未逮,非常、非常遺憾。
-----------------------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時代力量作為一個高舉價值和理念的政黨,且批判性如此之強,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台獨政黨,理論上理當對柯文哲市長的種種親中言行作出反應,但很奇怪,時代力量遇到柯文哲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馬避而不談,要馬雙重標準輕聲細語,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舉例:今年三月韓國瑜市長訪香港中聯辦,時力在官方粉專以「主權零分」嚴詞批判,到了七月柯文哲訪問上海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力粉專的措辭就變成了「我們支持柯市長所謂的對等公開透明,更希望一旦對等公開透明不被中國接受時,柯市長能夠堅守立場,拿出態度。」一來一往之間,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事實上也不用答案,路人皆知當然是因為柯市長的支持者,所謂柯粉,與時代力量支持者高度重疊的關係,一旦抨擊柯文哲,便會引來柯粉憤怒的回擊,流失選票。
一個政黨,面對有風險的政治後果不可能完全迴避,就算如此久了也會被人看破手腳,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要決策時就有個問題跑出來:誰來負政治責任?
我在第一段說過,時力內部本質上更接近諸侯共治的狀態,因此在2018的選舉採取分區負責的做法,也就是台北主委操盤台北選舉,新北主委操盤新北選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說是時力裡的西伐利亞原則。
在去年的選舉中,時代力量在台北市提名了包括我在內五位市議員候選人。當時在內部大家對於支持柯文哲與否各有判斷,林昶佐做為台北市主委因不欲強勢主導方向影響大家各自最後選舉結果,於是發表了兩篇文章談論柯文哲,希望從中拉開空間,後果並不成功,而候選人也於選舉末段各自表態,台北在柯文哲這一題於是沒有統一的立場。選舉過後,對黨來說,柯文哲問題就變成誰要來扛政治責任的問題。
許多人批評為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國昌鮮少談及台北市政或柯文哲?一來是基於對上述原則的尊重,二來,站在國昌的角度,為何他要來為黨扛這個擔子?比起時粉跟柯粉,昌粉與柯粉更是高度重疊,這在各個政治網路社群都能明顯觀察出來這個趨勢。以去年來說,如果說時代力量支持者中有七成支持柯文哲,那麼至少八成支持黃國昌,而在支持者外,兩人的政治路線除了主權方面以外,也有許多重疊之處,例如柯的「藍綠一樣爛」與國昌的「藍綠不過半」。既然台北沒有處理這一題,那麼他何須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來接這個燙手山芋?這是人之常情。
既然時代力量檯面上的政治明星都沒有為黨承擔這個站在理念上理當批判柯文哲的責任,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時代力量這個招牌的集體責任,所有人共同承擔。既然共同承擔,那麼似乎又好像沒有人需要承擔,且黨內凝聚共識成本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就被持續拖延到現在。
許多時代力量的成員對民進黨抱持高度敵意,認為時力與民進黨有選票競爭壓力,泛民進黨支持者又常在網路上嘲諷、攻擊時代力量,因此民進黨是時力的最主要競爭者,這一部分來自於上屆政黨票被民進黨招喚流失的陰影,一部分也是前線戰士在戰壕中的視野。
但我認為,柯文哲才是在政治上,時代力量當前的最大競爭者。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才會互相搶業績,而舒跑與可口可樂則否。這是經濟學替代品的概念,時力與柯就是互為替代品,所以柯文哲一直以來也對時力相當客氣,甚至將時力黨主席與時力切割,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現階段雙方駁火對彼此的政治發展都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台灣社會來看,藍綠各自有其政治軌跡與社會基礎,國民黨以黨國意識形態、侍從分配體系和軍公教打造自己的群眾板塊,民進黨則以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社群、和農、勞工階級為基礎出發,但隨著時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雙方都面臨越來越多群眾傳統網路接不住,例如被經濟成長遺落的小生意、大公司裡的社畜,一但你照顧不到這些人,也無法為他們發聲,人民自然會尋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這是第三勢力的群眾來源,這個群體我認為還在持續擴大中。
廣義上來看、時代力量、柯文哲、黃國昌、館長等人都是這個社群中的聲量品牌,彼此間擁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支持者。第三勢力群眾還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邊界,最大的共通點大概就是素樸的正義感與對傳統體制的不信任、被背棄感。
如同去年我在選舉中對柯的批判,我認為柯文哲市長利用他廉能、親民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對新政治有期待的第三勢力支持者,卻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屢屢用民粹的手段發起鬥爭,破壞民眾對社會體制的信任,甚至弱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邊界,倘若有朝一日柯徹底掌握了第三勢力群眾,勢必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不只是時代力量自身的存續,這個黨能否成為第三勢力裡的中流砥柱,建構出理性、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第三勢力道路,這是我對時代力量現下最深的期待,也是我之所以還留在這個黨的原因,可惜目前為止看來,選舉太近、理想太遠。
-----------------------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時代力量在2016標榜的口號,也是這個黨最原始的目標:打倒國民黨。然而,在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三人分別拉下楊瓊瓔、林郁方、李慶華後,四年過去,這個目標是失敗的,因為顯然國民黨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絕地大反攻。而究竟在進入國會後,具體要怎麼實踐打倒國民黨這個目標,政治上的進程如何規劃,黨也沒有藍圖來執行。
這是所有時代力量成員要捫心自問的問題:「到底『打倒國民黨』還是不是我們政治上第一優先的目標?」
是的話,怎麼做?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目前,黨內明顯蘊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性格,根本的差別就是時代力量與藍綠兩黨間的距離。一種,是認為時力應該與民進黨合作,共同對抗國民黨復辟;第二種,則是在藍綠兩黨間保持等距,就個案與政策監督批判。
這是時代力量真正的路線問題,長久以來被埋在檯面下、隱而不鬥的衝突。
不論是柯文哲的「藍綠一樣爛」,或是國昌在立法院拉出的「清廉 vs 弊端」都是一種在藍綠兩黨之間中立的形式。「藍綠一樣爛」,任何對台灣民主歷史以及政治現實稍有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句去脈絡帶風向,與事實違背的話。即便站在最嚴格檢視的立場,馬英九執政與蔡英文執政,何者實現比較多時代力量支持的價值與政策方向,難道我們分不出來?
而以監督對抗權貴結構,創造一個新的政治分野,這樣的路線,或許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的藍綠板塊,讓時力繼續穩定成長,但這個路線本身是由不斷不斷的戰鬥串連起來的,無法預測事件,政治上也沒有明確的遠程方向。我認為,政黨的功能,終究還是要給支持者指引一個方向,告訴大家,我們究竟希望把這個國家開往什麼方向?更何況,以時代力量如此重視台灣獨立這四個字的政黨,主權議題、中國威脅,我們怎麼能夠不視為優先問題?
如果將視角拉出立法院、拉出台灣政府部門之外,拉出台北市、拉出台灣,我們會看到,中國正在殘忍的壓迫周邊民族的生存空間,上個禮拜,香港23個公部門發表聯合聲明,嚴詞批判港府,港人已經幾乎要走到了武裝抗暴的前線。我們能獨善其身嗎?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反紅媒,多少人在雨中走上街頭,不就是因為真切感受到這是正在發生的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勢力結合,加上韓國瑜捲起的民粹風暴,眼看就要對台灣民主構成最強烈的威脅,時代力量這時候難道還要猶豫嗎?還能不採取行動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說:「我們必須選邊,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從非受害人。」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中立,就是選擇站在威權,在藍綠間中立,我認為同樣亦相去不遠。
赤裸地講,我至今仍打從心底相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以我所學習的台灣的歷史發展,以我這幾年在政治圈工作的所見所聞,我依然認為國民黨是阻礙台灣進步,邁向下一階段的最大障礙。
過去國民黨阻擋台灣民主化,民主化後阻擋轉型正義,阻擋各項社會改革,現在要阻擋台灣在美國幫助下真正脫離中國勢力影響,阻擋台灣建構成一個更成熟更穩固的自決共同體,國民黨永遠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危害台灣的那一端,這就是這個1949年來到台灣的殖民政權和台灣本土社會間永恆的衝突。
這樣的政黨,如果時代力量如果不能夠讓時力的支持者們明白:台灣必須先面對這些歷史的沉痾,花費更多時間解決檯面下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後,才有可能向真正公平、效率的社會更邁向一步,那麼這個黨,我認為有愧於諸多對時代力量推動台灣寄予厚望的人,也辜負了當年時代力量創黨的精神。
如果時代力量怯於小綠的心魔,怯於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差異說出來,怯於指出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那麼即便時代力量本身成長了,但國民黨執政完換民進黨,民進黨執政完再換國民黨讓它復活,這樣台灣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容我提醒大家,台灣打從有總統和國會直選以來,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政黨輪替就是2016年,這是一個多麼艱難不容易才走到的下一階段,難道我們要讓它倒退,所有努力都變成白費嗎?
這不是什麼用大局綁架、或是某些人口中嘲諷的芒果乾吃太多,真實處境就是如此,大家知道台灣在世界上其實是相對富裕、安全、穩定的地方,那麼也應該要了解,這樣的狀態有多麼不容易,它需要這個社會付出力氣、付出汗水維護,即便過程發生一些問題,也不該因此中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生活在相對安定的環境裡,就是因為有國家的壁壘幫我們擋下中國的入侵,如果讓國民黨重新上台自毀長城,那麼不知道會有多少勢力因此滲透進台灣。用積木堆起城堡要很久,推倒它只要一瞬間,時代力量在這個關頭還有模糊的空間嗎?
這不是時代力量哪個人,或是黨主席要獨自處理的問題,而是時代力量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此向所有時代力量的夥伴沉重的提問:
時代力量到底有沒有勇氣說出:「對,我認為現階段民進黨繼續執政,時代力量作在野黨監督,這才是對台灣有幫助的。」?
時代力量能不能夠和民進黨合作,讓台灣歷史開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自2015年入黨至今,儘管一路上諸多質疑,基於政黨倫理,此前從未公開批判,今天到了這一步,實非我所願。如果時代力量還是無法面對自身的矛盾,還在困於選票計算,迴避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對這個黨的期待、在這個黨的路,或許也走到了盡頭。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20的網紅姚文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18手牽手護台北「守護國家首都」,大家一起來! 1118「1聚、2賴、3集合」手護國家首都三步驟: 1. 請參考路線圖上的行政區,當天前往「和自己的厝邊一起相聚」!或是自由加入,選擇和文智擊掌最好的視野! 2. 加入姚文智官方LINE,在下午2:30集結、下午3:33手牽手,會以「LINE訊息...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八卦
過去十幾年來,陸續在不同的議題場合、政治領域分別結識了不同背景的夥伴們,這次因為憲改這個歷史時刻而集結在一起,串連成立「二〇四六 台灣」,讓這次不只是單純的階段性修憲,更是凝聚年輕政治工作者的國家共同願景的過程。這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機緣,我們一起許下承諾,一起共同行動,讓2046年的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尊嚴而美好的國家。
---
二〇四六 台灣・憲政改革聲明
過去十幾年,我們從參與社會運動逐步走向投入政治改革,成為中央或地方層級的民意代表。這個會期,立法院的修憲委員會已然成立,值此憲改工程啟動的重要時刻,必須廣納年輕世代之聲,為台灣下一個世代打下堅實的國家基礎。在這樣難得的憲政時刻,我們決定組成「二〇四六 台灣」,揉合中央與地方的觀點,參與推動憲政改革。我們認為,憲政改革必須從真正的核心議題開始討論:未來的台灣,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面對憲改議題,朝野政黨已經提出許多討論,主要聚焦在十八歲公民權,以及考監兩院組織調整等等。這些確實都是涉及國家體制的重要改革,但是憲改不能只是針對部分疏漏做檢討,更要承載對於未來國家願景的想像。在時間的維度上,我們提出「2046年」,對台灣史而言,這是台灣總統民選五十年,是台灣終戰一百年;對個人而言,則是我們從青年公職走向成熟政治工作者的重要生涯階段,不管就歷史或個人而言,我們都感到必須嚴肅以對、負起責任地扛起歷史的重量,勇於提出對於未來的想像。
2046年的台灣,是否已經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有著怎樣的國家特質與樣貌?這個問題不能空想也不能懸置,我們決定站出來推動,從地方到中央,由下而上匯集改革的能量,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都該有機會提出對於未來國家樣貌的想像。因為2046年的台灣,就會是當前的年輕世代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中堅份子,所將生活的台灣。我們倘若不想枉費青春抱憾終生,現在就必須捲動改革的浪潮,這是我們作為政治工作者的生涯課題,也是我們欲與台灣人民共同討論、凝聚的未來願景。
這次的憲政改革,不能只是修修補補,而是台灣在重返世界、成為正常國家的過程中的關鍵轉捩點。全球疫情未歇、美中對峙仍熾,無論從印太戰略區域的觀點,或是東亞歷史文明的視野,我們都要成為民主、自由與進步的實踐典範,在這個不確定的未來中,成為一個團結國人、立足世界的堅韌國家,台灣要生存、要繁榮、要團結、要爭取承認、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我們就必須徹底檢討國家體制,建立紮實的根基與藍圖。
因此,對於憲政改革的大方向,我們提出三項主張:
一、全面檢討國家體制,落實廢省,全面改革地方自治體制促進區域平衡:
憲政改革在議題上不能畫地自限,必須通盤檢視國家整體的憲政體制。我們認為相關的討論至少應該包括國家體制、國族定位、選舉制度、民主防衛、地方自治體制、人權與文化權保障等等。
憲政改革要凝聚國民共識形塑未來台灣的政治想像,就必須從基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出發。我們要特別強調全面改革地方自治體制的重要性,因為來自地方第一線的我們,從紮根地方的第一天起,就強烈感受到區域發展和資源分配的失衡與不公平,我們主張國家的區域劃分必須面對現實、促進平權,例如六都與非六都,實際生活圈與地方行政區劃的落差,這些都是基層有感的現實議題。
二、召開「公民憲政改革論壇」,在全國各地啟動憲政改革的討論:
憲政改革在過程中不能畫地自限,不能只有立法院的修憲委員會或立法委員才能參與討論。以當前憲政改革主張中最具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為例,年輕人需要的不只是投票權,年輕人需要的是參與實質的討論,在實際的政治過程中提出主張彼此辯論,所以我們認為憲政改革的討論應該要廣納包括青年團體、地方公職、原住民族與多元族群等等來自多元背景的各種成員。我們將以具體的行動在全國各地啟動憲改改革的討論,每一個主張都必須由下而上反映人民真正的未來想望,讓憲政改革成為真正由人民與國家的正式締約。
三、「公民憲政改革論壇」的討論,將會成為「二〇四六台灣 」的修憲版本:
我們將會提出更多具體的主張,但是這個過程必須經過更為多元開放的討論過程,我們不僅會在全國各地推動憲政改革的討論,我們還會負責任地提出具體主張和修憲版本。
「二〇四六 台灣 」成員名單
林昶佐(立法委員)
賴品妤(立法委員)
洪申翰(立法委員)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林亮君(台北市議員)
林穎孟(台北市議員)
黃郁芬(台北市議員)
戴瑋姍(新北市議員)
曾玟學(苗栗縣議員)
黃守達(台中市議員)
黃 捷(高雄市議員)
高閔琳(高雄市議員)
吳 崢(政治工作者)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呱吉 Facebook 八卦
今年三月,高雄一間知名藥妝店因為販售情趣用品,被市政府開罰。最近台北市也有類似的案件,造成市民來向我主動陳情。
到底藥妝店可不可以賣情趣用品?例如按摩棒或是男性用的自慰套?
之前高雄市府開罰藥妝店的法源,是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7條規定:「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成人用品零售店、限制級電子遊戲場及其他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康之場所。」確實有的場所,比方說路上常見的情趣用品店,可能就不適合兒少進入。但這和一般藥妝店什麼關係呢?
其實是中央衛福部今年作了一個函釋,擴張解釋這條法律的範圍。以後只要是有販賣、展售成人用品,足以危害兒少身心健康,無論是不是有販賣其他物品,一律屬於禁止兒少出入的場所。換言之,如果一般的藥妝店、大賣場、甚至是便利商店,只要有販賣成人用品,即使販賣的區域只佔整間店的一小部分,這間店就不能讓兒少進入,否則就要罰款。
先讓我們想像一下,路邊的情趣用品店和我們經常去的藥妝店大概長什麼樣子?
情趣用品店當然會透過燈光、裝潢、還有煽情的圖像與標語去勾起消費者的情慾,但是藥妝店顯然大不相同。經過衛福部的函釋,只要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兒少身心健康」,就同樣禁止兒少進入,我想這並不符合立法的原意,也給予行政機關過大的裁量權。
更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是足以危害兒少身心健康?在衛福部的函釋中,成人用品是指「用於刺激或鼓勵性活動或令人引起性幻想之物品」。依照這個標準,便利商店賣的保險套、潤滑液,服飾店裡的內衣、內褲、比基尼泳裝等,是不是也可能令青少年引起性幻想?但這些物品,真的會危害到兒少的身心健康嗎?
許多成人用品很多在外觀上和其他商品沒什麼差別,包裝盒甚至和一般電器產品沒有太大差別。單純用商品作分類,認為按摩棒和飛機杯會危害兒少身心健康,這就像認為兒少不應該接觸到性器官、性行為的知識一樣,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我們社會對性非常保守,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但近年來已經有非常多團體和體制內的教育者,正在推動、改變這件事。我們對於性本身若是越羞恥、越私密的去談論,反而無法教育和告知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是正確的衛教知識、怎麼樣發洩和探索自己的身體是比較好的、不會去傷害別人的。這樣對我們的下一代、對整個社會的性觀念,真的有比較好嗎?
用推卸、逃避和隱藏的方式去面對性的問題,孩子就會用野蠻的方式學習與這些事情;人不會一夜長大,唯有用正向的態度積極面對,才能引導青少年健康的成長。也因此,在丹麥、瑞典等北歐諸國、甚至是日本、南韓等國,都同樣可以看到這類商品陳列在一般的商店裡。區分出哪些商品可以公開陳售,在包裝、展示上的目的客群也做出明顯的差異和分隔,才是保護和教育我們下一代,更好的方式。
究竟情趣用品可不可以公開販售,又怎麼管制才合理?我相信也是接下來我和北市府相關局處討論的重點。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姚文智 Youtube 的評價
1118手牽手護台北「守護國家首都」,大家一起來!
1118「1聚、2賴、3集合」手護國家首都三步驟:
1. 請參考路線圖上的行政區,當天前往「和自己的厝邊一起相聚」!或是自由加入,選擇和文智擊掌最好的視野!
2. 加入姚文智官方LINE,在下午2:30集結、下午3:33手牽手,會以「LINE訊息提醒」或是注意觀看網路直播,大家佔好位置不要走太遠喔。
3. 完成手牽手創舉之後,文智和議員同志們將會沿途開始向大家擊掌,請大家和文智擊掌之後,一起「往市府前廣場集合」。
「1聚、2賴、3集合」11月18日下午兩點半,我們齊聚市政府,用行動展現意志、迎向更好的台北!
https://ppt.cc/fx1mcx
每天經過忠孝東路,聽著柯文哲對大巨蛋說拆也說不拆,說停工卻也掛上了遠雄招牌,一座城市有多少四年可以等?
「劍及履及、東區復甦」就是我解決大巨蛋的態度。
——
第一,上任後立刻和遠雄解除不合法的合約,組成律師團追回屬於全民的利益、實踐公平正義,並且由市府接管後續的興建與經營規劃,成為貨真價實的台北大巨蛋。
第二,同時進行以東區整體發展為概念的區域再造。人工基盤「台北之翼」跨越忠孝東路的構想,除了能解決公安疏散,也將串連起台北機廠、松菸、國父紀念館、市議會以及市政府,在這個區域中協調各機關重新設計綠地空間,創造台北市最大的綠廊「東區大公園」,讓大巨蛋變成是公園中的大巨蛋,解決東區發展停滯的瓶頸,引進新的觀光與消費客群。
這座城市的革新,要大膽想像,也要實踐家來實現!
--
姚文智說,由於大巨蛋的處置關係到整個台北東區的發展,因此日前提出完整的「東區大公園」計畫,為了讓市民具體想像,這次結合3D模擬的畫面,推出政策說明影片,用最具體的解決方案讓選民看見他的願景與決心。他表示,這個計畫的第一步是建置一個跨越忠孝東路的人工基盤「台北之翼」,邀請到一位哈佛畢業的建築師做出模擬,透過設計連結雙邊的人行空間。他也針對國父紀念館,提出將與文化部協調地下化停車場的想法,讓周邊的植栽綠地可以重新設計,姚文智認為,從台北機廠、松菸文創,一直接續到目前使用率極低的台北市議會前公園,都整合規劃為一個綠帶, 減少這些區域之間的阻礙,讓市民可以有親子活動、運動休閒等,提高市府前廣場的利用率。他表示,透過這的大公園計畫,將導入新的觀光與消費客群,將是東區的復甦很大的關鍵。
姚文智表示,關於大巨蛋的解決方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而柯文哲則是一拖再拖、看不到解決方法,目前只有他提出真正解決的方案。一方面以解約來解決大巨蛋官商勾結的合約問題,組成律師團爭取公義社會和市民最大利益;另一方面透過都市改造、環境整體思考,把巨蛋變成「公園中的巨蛋」,創造一個綠地公園,解決交通疏散、美學環境、東區發展瓶頸等問題,展開區域復甦的工程。
👀更多內容請訂閱👀
👉🏻姚文智翻台北網站:http://yaotrendingtaipei.com/city.php
👉🏻姚文智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aoTurningTaipei
🙋♂動動手點網址,邀請您加入《姚文智翻台北》官方LINE🙋♀
👉https://line.me/R/ti/p/%40mnr8768c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一國兩制 #香港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3 什麼是「一國兩制」?
01:39 中國以外也有「一國兩制」?
02:58 中國為什麼要實施「一國兩制」?
04:04 「一國兩制」怎麼開始的?
05:37 「一國兩制」的實施狀況
07:04 「一國兩制」失敗了?
07:58 我們的觀點
09:17 提問
09:29 掰比~別忘了訂閱!
09:43 相關影片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中央與特別行政區關係專論:https://bit.ly/2H88JNd
→ 194 | 比較政治學:香港政制,應和哪個地方比較?:https://bit.ly/2iiOksD
→ 246 | 國際案例與北京的差異:「一國兩制」是甚麼?:https://bit.ly/2j5ow4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https://bit.ly/2GVdWrz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https://bit.ly/2iEJeqz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https://bit.ly/2KoQvch
→ 一國兩制:https://bit.ly/2YOwH5T
→ 吳凱宇:奧蘭群島映照香港低度自治:https://bit.ly/2TfoAOP
→ 奧蘭群島的自治緣何成功?:https://bit.ly/2pwQmZU
→ 這些國際上尷尬的「台灣們」:波多黎各——「經濟成癮」下的島嶼公投:https://bit.ly/2yblrrZ
→ 歷史上的今天》3月2日──波多黎各人賦予美國公民身分101周年紀念:https://bit.ly/2M6fu6c
→ 維基百科:格陵蘭:https://bit.ly/2MPgfA2
→ 菲律賓版「一國兩制」!穆斯林自治區「莫洛國」公投過關 反抗軍改拿筆桿拚經濟:https://bit.ly/2B5xIgN
→ 「一國兩制」誰說50年不變?「逃犯條例」如何引爆103萬香港人最深層憤怒:https://bit.ly/2M9icrw
→ 香港街訪:給台灣人的忠告?一國兩制的看法?One country, two systems. Does it work? │老外看台灣│郝毅博 Ben Hedges│新唐人電視台:https://bit.ly/2YOJ6qE
【 延伸閱讀 】
→ 中國民主選舉:掙扎參選的獨立競選人:https://bbc.in/2MJAFd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評價
《抬槓大神》正式上線!
首發強檔邀請呱吉、苗博雅、曾玟學、侯漢廷大談:「政治人物明星化,對社會是好是壞?」
正方苗博雅、呱吉聯手,槓上首度站同邊的反方曾玟學與侯漢廷,現場錄製火藥味十足!
呱吉狂被提夾筷、苗博雅嗆爆韓國瑜不是靠長相選上、「苗栗國」曾玟學臨場反應迅速回擊阿苗、侯漢廷更大膽提出會不會臺灣有個領導者正靠著明星化試圖毀滅國家?!
來看看四位具有「明星光環」的議員們有什麼精彩立論?
段落傳送門👉👉👉
10:05 正方申論一 呱吉
12:22 反方申論一 簡東辰
14:49 正方申論二 苗博雅
17:55 反方申論二 曾玟學
22:07 你抬我槓:KO環節
33:22 正方結辯 苗博雅
36:21 反方結辯 侯漢廷
想看更多👉👉👉
正片請鎖定【 閱部客 】YouTube頻道
精選片段請鎖定【 抬槓大神 】YouTube頻道:https://bit.ly/3jaHL7T
趕快訂閱與分享,就不會錯過第一季的精彩內容了!
#抬槓大神 #辯論 #政治明星化
▶️ 本集抽書活動《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博客來書籍介紹: https://bit.ly/3lps0Ml
👉🏻將於9/15,在YouTube抽出1位幸運兒,送出有現場來賓及主持人簽名之《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中獎條件:按讚、留言、分享,並訂閱【 閱部客 】&【 抬槓大神 】YT頻道,就有機會❤️!
💬註:
(1) 9/13號截止,於9/15號公布得獎人。
(2) 僅限台澎地區,若不在此區域將重新抽出。
(3) 請於2日內,將條件證明截圖私訊FB粉絲專頁,否則視同放棄,將重新抽出。
(4) 行政作業需要時間,敬請耐心等候。
來賓YouTube頻道:
呱 吉👉 https://bit.ly/3hHOExh
苗博雅👉 https://bit.ly/31CHTXP
曾玟學👉 https://bit.ly/34HADft
侯漢廷👉 https://bit.ly/32vhaMg
:::::::🔥【追蹤抬槓大神】🔥:::::::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odoftaigu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odoftaigun/
YouTube
https://bit.ly/3jaHL7T
《抬槓大神》持續為你打造思考的快感和表達的舞台!
:::::::👊上一集!:::::::
《愛情市場學》
https://youtu.be/dSZhzFPjmUI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在 用身體歌謠記憶臺灣行政區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