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了拆除的建成圓環:從日治時期回顧台北圓環歷史
重慶北路一段和南京西路交叉口的台北圓環,近7、8年來不斷重新開張還是於2016年底遭到拆除。圓環攤商的興起要從1935年說起,當時作為地震避難場所的圓公園,陸續有攤販在樹下聚集;1938年台北行商組合圓環夜市場成立,讓圓環攤販的聚集有了合法規範,二戰末期圓環周遭的二層樓房因疎開而拆除,這些空間逐漸被回來營業的攤販佔據,當時除了圓環內有攤商,鄰近路段及後來大中華戲院的空地都有,形成一個四角形狀,也因此被稱為四角環。
1961年四角環周邊的81間違章建築拆除,政府安排攤販遷至中華商場營業,周遭道路也跟著都市規劃拓寬闢建,經過整頓後最盛時期的四角環僅剩下路中央的圓環了,1993年與1999年的兩次失火讓圓環逐漸沒落;2003年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重新開張,但空間設計不良、沒有足夠的攤商進駐,最後又於2006年熄燈,中間十年營運上問題頻繁,最後2016年委外合約結束,台北市政府接管並於年底進行拆除工程,台北圓環昔日的熱鬧只留下1943年啟用的防空蓄水池,作為這段圓環史的痕跡。
✨WTFmedia給你渴望的質感生活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灣吧全新強檔【故事・臺北】,帶您感受臺北商圈的城市魅力 ! ! ! 合作洽談:chensc0126@gmail.com 【故事・臺北】不只是講古說故事,更希望向大家介紹臺北在地的好文化、好品牌。 這次呢,要告訴大家的是—邁入第21年的「台北年貨大街」: 今年1/23~2/6日,即將在迪化街盛...
台北圓環歷史 在 舊文化復新事 Facebook 八卦
消失的建成圓環、新生的圓環綠地
還記得月初分享過的台北圓環歷史嗎? ( 回顧傳送門: https://goo.gl/p874XM )
去年6月台北市長室會議決議,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預計在今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昨天,斥資約新台幣1900萬元的建成圓環廣場完成,1943年留存至今的防空蓄水池也以市定古蹟之姿重現大家眼前。
70多年歷史的防空蓄水池,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在拆除台北圓環建物過程中完整保留,施工期間為了避免擾民,圓環外牆的玻璃帷幕不使用敲碎的方式處理,而是一片片地拆除,透過照片可以看到去年底到昨天啟用時的建築變化,這也是文資保留與市容兼具的另一種表現。
謝謝網友彭靖芳分享她拍攝的建成圓環照片,紀錄了去年底至今日,建成圓環遺址地景的演變。
左上:2016/12/04 建成圓環建物開始拆除
右上:2016/12/18
左下:2016/12/26
右下:2017/07/20 建成圓環地景廣場啟用
這裡曾經是台北著名的美食攤商市集「建成圓環」(因此地舊名建成町而得名,俗稱圓環夜市),坐落在台北市重慶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中心,為大稻埕鬧區附近四條道路交會的環狀區域,面積達1,732平方公尺。
最早的建成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此地在日治時期為臺北市最著名的小吃集據點,雖曾於1943年台北大空襲期間,變成防空蓄水池,不過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恢復了往日的市集容貌。
1980年代以前,建成圓環一直都是台北市的重要地標之一,但隨著臺北鬧區東移,多為違章攤販組成的建成圓環漸趨沒落。1993年及1999年,圓環兩度發生大火,這期間圓環荒廢達十年之久,直至2002年,在馬英九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於2003年10月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重新開幕後的建成圓環,因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攤攤位,僅存6攤,並嚴重虧損。在各方考量之下,2006年7月,建成圓環正式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於2009年6月22日重新開幕,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於2011年5月1日再度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由余湘及聯廣集團主導重新開幕。3年後,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之後更在2016年6月宣布,將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台北建成圓環大事記:
在清代漢人開墾前,建成區一帶是一大片的低窪沼澤地,清代才開始有了人煙。
1894年,圓環已具雛型,位在四條道路交會的空地。後來劉銘傳興建台北至淡水的鐵路,才逐漸繁榮起來。
1908年,日本人執行「市區改正」計劃,在道路交會的空地上畫了個大圈
圈,沿著圓圈外緣栽種七里香,中央種上榕樹,形成了供大家聊天、納涼的「圓公園」,圓環從此誕生。
1920年,日本人取「建設成功」之意,將當地命名為建成町。
1921年,圓環終於成為一合法的夜市,營業時間從傍晚至午夜。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夜間不准點燈的禁令下,圓環的生意大受打擊。
1943年,美軍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並將圓環的土地給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四周修築一圈圈的防空壕。圓環店家曾一度為躲避空襲遷到圓環東方的日新國小對面,因場地擺設關係,改稱「四角環」,俗稱「角公園」。
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光復後,防空壕被拆除,蓄水池填平,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圓環附近的建築一幢接一幢蓋,攤販活動的範圍與其並進,迅速蔓延,擴張到現在的寧夏路與重慶北路一帶,圓環的盛況自此而起。
1953年,在此聚集的流動攤販,先是用公園的樹當支柱,搭起有蓋的竹棚,後來索性把樹木砍掉,公園慢慢變成市場。
1954年,各攤販共同募資,從原來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圓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逐漸形成圓環商圈。
1960年,圓環至此達全盛期,各地攤商進駐,高達97攤。各地江湖好漢都來此賣祖傳秘藥,整個重慶北路及南京西路地區一直到後車站,入夜後便是遊人如織,燈火如晝,彷若一座不夜城,加上重慶露店的商店街,使得圓環商圈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與艋舺龍山寺夜市齊名,而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的說法。
1973年,為拓寬重慶北路,拆除了重慶露店,導致夜市光芒逐漸幽暗,圓環成了「孤島」,市民的共同情感及回憶正慢慢逝去。
1980年,電視普及、錄影帶風行,促使圓環一帶戲院、劇院相繼倒閉關門,使圓環生機再受創傷。
1993年,國聲戲院拆除電影布幕時,火星不慎飄到圓環屋頂,引發大火。
1997年,市府提出了「建成圓環再生方案」,捷運淡水線地下段民權西路站至中山站通車營運。因捷運並沒有設圓環站,致圓環商機未蒙捷運之利。
1999年,寶月號炸魚起火,引發二次祝融,燒掉了圓環最後的商機。
2000年,台北捷運地下街正式開幕,建成圓環做成拆除決議。
2001年3月29日,舊圓環正式拆除;4月,簡易公園完工。
2002年4月,新建圓環的工程進行時,意外挖出二次大戰時期的地下蓄水池,被列為二級古蹟保留下來。
2003年10月,市府為呼應市民對圓環的美食記憶,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不過其位置已與舊圓環不同,而是縮小範圍並南移,且圓環南側的道路被封閉為人行道,自此「圓環」名存實亡,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交會處已成十字路口。
開幕後不久,因玻璃帷幕設計不良, 造成圓環內商家生意持續下滑,而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在外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虧損, 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個攤位,最後僅存6攤。
2006年7月,建成圓環美食館終告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郝龍斌任市長)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
2009年6月22日,新圓環以「台北圓環」為名,兼顧管狀建築體設計和圓環美食歷史意涵,用「進入老台北的新大門」做為重新開張的定位,冀望台北圓環能成為國際化和經典化的觀光地標。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台北圓環最後在2011年5月1日又一次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再度重新開幕,由有「媒體教母」之稱的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余湘接手掌舵。新的建成圓環,以最初始的圓環「公園」、及「美食」為概念出發,以「水綠圓環」、「火紅國宴」延續大家對圓環的傳統美食記憶,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圓環是老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儘管過去經營團隊與建築並不是很契合,不過這次重新出發,絕對可以讓圓環風華再現,讓圓環成為台北市樂活、美食的休閒場所。」
2014年12月,台北圓環因為裡頭開設夜店而引發多方討論。
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
2016年6月,台北市長室會議決議,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2016年11月24日,台北圓環建物啟動拆除工程。建物裡頭有一處自1943年留存至今的防空蓄水池,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將在拆除台北圓環建物過程中完整保留,之後會在新闢的地景廣場裡完整重現。
施工期間為了避免擾民,圓環外牆的玻璃帷幕將不會用敲碎的方式處理,而是將之一片一片地拆除;依照市府規劃,11月24日起至11月底,僅先架設施工圍籬與工程告示牌,12月1日才會開始拆除建物主體,而且會先將建物周邊的玻璃帷幕拆卸後,才進一步拆除內部之RC結構,且僅對地上樓層動工,位於地下層的防空蓄水池將以保護板覆蓋之。
台北市政府在2017年2月20日前將建成圓環建物完全拆除後,斥資約新台幣1900萬元把這裡打造為「建成圓環廣場」,讓圓環裡的市定古蹟「防空蓄水池」重現世人眼前,於2017年7月20日正式啟用。
台北圓環歷史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臺灣吧全新強檔【故事・臺北】,帶您感受臺北商圈的城市魅力 ! ! !
合作洽談:chensc0126@gmail.com
【故事・臺北】不只是講古說故事,更希望向大家介紹臺北在地的好文化、好品牌。
這次呢,要告訴大家的是—邁入第21年的「台北年貨大街」:
今年1/23~2/6日,即將在迪化街盛大登場,一連串驚喜街頭演出【神遊大稻埕】╳結合懷舊風的共好概念品牌特展【台北柑仔店】╳2016猴年限定【發財金與限定優惠】,就等你來逛街體驗~更多活動訊息,都在「台北年貨大街」粉絲團:https://goo.gl/mIigpB
*再告訴你一個,現正開跑的限時活動—
【過年當然要團圓吃頓飯啊,不然要幹嘛?】
現在翻出你往年的年夜飯照片,就有機會到大稻埕指定地點領取【猴年限定發財金乙份】、再抽【大稻埕創意風味桌菜】哟!詳情可見:https://goo.gl/pYoMFh
了解台北文化多一點,來逛一次台北年貨大街吧? ;)
--
發行:純粹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製作人:蕭宇辰
主持人:星期天
監督:DJ Hauer
文本: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文本協力:陳郁婷
劇本:星期天、蕭宇辰
視覺監督:Jiajiach
導演/分鏡:Wendy Lu
角色設計:Jiajiach
物件/場景設計:iRene Chan
動畫製作:Wendy Lu
配樂/音效設計/後期:陳珍惠
片頭動畫導演:Wang Li ping
片頭平面視覺:iRene Chan
片頭配樂:DJ hauer
專案經理:許子薇
改編音樂:
-E. Grieg : "Peer Gynt - Morning Mood
-加瀨邦彥、山上路夫:熱情的沙漠
-八三夭:東區東區 (吉他:Roger Hsu)
-桃花過渡
-賀新年
參考資料:
李秀美、胡芝寧、喬瓊恩、陳健瑜著,《新世紀‧台北‧思想起》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2。
臺灣吧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官方信箱: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台北圓環歷史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評價
創作《北城講古》這首歌的團體,甫在美國風光奪獎,用音樂讓國際看見台灣!為了撰寫這首歌,他們仔細考究台北的歷史,每一字句,都喚醒了那古老的記憶,期待用一首歌的力量,讓生活在這座繁華城市裡的人們,更瞭解屬於這裡的過去,也因此更喜歡雙腳下的這片土地。歌詞結合國語、河洛與客家話,如同這座城市的多元風貌,副歌橋段則與本土歌仔戲巧妙結合,豐富了這首歌的曲風。
《北城講古》MV以復古手法,呈現台北過去的樣貌,也企圖透過這座城市發展的根基,強化人們對她的信心。不只懷舊,MV也加入了新潮的元素,以國外盛行的「跑酷」運動為概念,主角從過去跑到現代,古早味的建築、充滿人文的意境逐一浮現,濃厚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情感。
2010城市概念專輯【Open Taipei】一推出就受到熱烈的回響,不僅是在各大銷售榜上都有亮眼的成績,陸續推出的每支mv在網路上也都短時間內累積很高的點擊率,每一次現場演 出,總是讓民眾深深感動。
現在,邀請對這城市有夢想的市民們,到城市夢想音樂會聽音樂人唱出對這城市無可救藥的愛。
【Open Taipei 城市夢想音樂會】巡迴演出中! 詳情請至 http://0rz.tw/OQuub
【創作理念】
我們不斷說著這個城市多麼先進,多麼的新穎,但我們卻對這個城市的歷史一無所知,放眼望去,所有的歌曲都在說著這個城市的現況,但卻失去了人文面的關懷,要喜愛這座城市要從認識開始,請跟著我們的歌聲來認識你陌生的台北市。
【歌詞】
(客家話)
呀係台北 係捱介都市
捱介屋角介名就喊作 Taipei City
呀介都市 介開發 係當生趣
最早介時節係 無人要介盆地
一千多年前 台北沒漢人住
單淨係原住民喊做凱達格蘭
荷蘭西班牙先後來到台灣
毋過全 沒人要 去Taipei City發展
後來來到該十八世紀
河洛 客家人全部來到台北市
士林艋舺大稻埕 係發展介開始
閩客泉彰械鬥 全因為爭田奪地
變做都城 重心移向北方
日本介時 都市規劃 做介當強
有當多介建設 係該時煞青
呀就係台北介歷史 煞猛打拼
(河洛語)
彼片山 巷仔底老樹腳
咱兮記憶猶原留置遐
這座城市一工一工佇變化
用歌聲來保存古早兮身影
(河洛語)
草厝一間一間 起佇le台北湖邊
凱達格蘭歸千年前 就來到這屏
過了歸落世紀 台北湖已經無去
淡水河面頂 兮船 載著唐山移民
青山王 祖師爺 保生大帝
綴著咱兮祖先 守護著這塊土地
一年十二個月 不時就咧做鬧熱
大龍峒艋舺市街 拼場拼氣勢
現代化 對東京 來到台北城
菊元百貨店 買上sui兮新衫
來去新公園行行 西門町看電影
圓環好料隨恁食 好康兮攏佇這
啥物時陣開始 開始尋無古早味
老城門換頭改面 失去了意義
舊車頭毀毀去 新起嘛無咖sui
進步兮城市 毋倘給過去放未記
(河洛語)
彼片山 巷仔底老樹腳
咱兮記憶猶原留置遐
這座城市一工一工佇變化
用歌聲來保存古早兮身影
(普通話)
汰舊換新 這城市煥然一新
大家都在說著台北市有多麼的先進
但是 我們卻忘記那古老的場景
這文化一點一滴存 在那古老的相本
慢慢消失 我們忘記這城市
這個城市的生命與那動人的故事
冰冷的鋼筋水泥代替了先人血汗的歷史
他已經過去 漸漸的隨著時間流逝
失去那希望 人們選擇遺忘
這是個看似先進卻停滯不前的地方
需要的不是看似現代的建築樓房
而是一股改革 創新 的力量
歷史的足跡 不該輕易被抹去
若不懂得珍惜 要如何建設這片土地
創新的意義 不等於 破壞舊有過去
台北能變的更好 讓我們一起努力
(河洛語)
彼片山 巷仔底老樹腳
咱兮記憶猶原留置遐
這座城市一工一工佇變化
用歌聲來保存古早兮身影
(河洛語、客家話)
聽講住置這兮人咖有文化
汝講介毋係捱介屋角
聽講惦置這討趁咖好生活
汝講介毋係捱介屋角
市容亂七八糟是世界出名
汝講介就係捱介屋角
歐兜麥鑽來鑽去咱攏毋驚
汝講介就係捱介屋角

台北圓環歷史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評價
跟著我的腳步不斷往前走,發現三年來台北的改變。
🔘 我們用「在地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新思維辦好每一場活動,使「杜鵑花季」成為台北的城市意象。
🔘 我們讓新北投車站重現風華,帶動既有溫泉文化,串連特色景點、歷史建築成為沒有圍牆的「城市博物館」。
🔘 我們在不追加預算的情況下,如期、如質完成世大運所有場館與選手村的整建,為台北市帶來全新的網球中心和籃球館。
🔘 我們打造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興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成為歌迷朝聖的流行音樂全新地標。
🔘 我們堅持「政治就是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因此規劃了八橫八縱16線「幹線公車」,建立更完善的公共運輸體系。
🔘 我們完成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讓北門廣場成為國門的象徵,而且交通更加順暢。
🔘 我們用最大效率,啟動幾十年來無法動彈的「五大市場改造」,讓髒亂、老舊的傳統市場終於看見改變。
🔘 我們拆掉過去拆不掉、不切實際的建成圓環美食館,結合公民參與,打造一座屬於市民朋友的圓環廣場。
🔘 我們用短短75天讓「中山地下街」改頭換面,用書香、文創活化沒落蕭條的地下街商圈。
🔘 最後,在數萬名志工與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我們以認真的態度辦好世大運,讓台灣選手回家比賽,寫下2017年夏天的台灣奇蹟。
三年下來,我們用開放透明、正直誠信,打造以價值為導向的市政文化,這支動畫影片,呈現了我們追求「進步價值」的願景。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建立一個實事求是的市政團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讓政府重新獲得人民信任,迎接「光榮城市」的到來。
#進步價值光榮城市
-
三週年施政成果
https://glory.taipei
奔跑吧!台北
https://game.glory.taipei
看見光榮城市
https://youtu.be/3ILK-hsxThU
進步迎接光榮
https://youtu.be/T2kLLi3XumM
拼出進步價值
https://youtu.be/vsXNnbvYiPo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台北圓環歷史 在 不如拆掉建公園!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 Pinterest 的八卦
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The News Lens. More like this ... 回顧台北建成圓環歷史. 我們是一群對於現今媒體不滿又想要做出一些改變的人。有一直在媒體產業的編輯,有 ... ... <看更多>
台北圓環歷史 在 建成圓環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1987年表演工作坊推出的舞台劇《圓環物語》,即是以建成圓環為主題,面對觀眾敘述台北市著名小吃區「圓環」的歷史。自清朝到日治時代以至今日台北,圓環從公園變成蓄水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