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增加灰白質,讓人更快樂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 在麻省醫院的哈佛研究團隊,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表示 ”冥想”八個星期以後,參加實驗的人 ,腦的結構都產生了變化。這是第一次科學家研究實驗,證明冥想可以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此項結果讓一些有經驗的神經學家都覺得非常的驚訝。
研究者利用的MRI,記錄了醫學史上第一次, 冥想如何造成腦部灰白質極大的變化: 此研究有16名參與者,在兩週前及冥想八個星期以後,研究人員對他們大腦進行掃描然後分析, 同一個時間有一組沒有參加冥想(對照組)他們的大腦結構也在同一個時期被掃描。
研究者發現這8星期的冥想已經發現海馬體的灰白質密度增加了,海馬體被認為是主管”學習及記憶”的重要部位,是人的自我意識,同情心和自我省思有相關的大腦結構。
八個星期以後,打坐的人都報告壓力減輕了,研究人員也發現他們的”杏仁核” 灰白質減少 ,杏仁核被認為是一種產生焦慮感和壓力的腦組織結構, 而沒有參加冥想的人,並沒有發現有任何腦組織改變。
此次的研究 是由 麻省總醫院,精神科神經影像學家Sara Lazer 領軍
她說: “ 雖然冥想被以為 是一種放鬆身體的運動, 但是冥想者早就表示冥想還有其他”認知”及”心理上”的好處。我們的研究也證明當人們花時間放鬆冥想,不只心裡感覺更好,而且大腦的結構都有實質性的變化”。
大腦的可塑性真是不可思議,透過簡單的冥想就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可以增加我們的幸福感和提高生活品質。真是太棒了!
------- All Yoga Taiwan Training 台灣最專業瑜珈師資培訓----------
10月1號週末訓練說明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98047740276186/?active_tab=discussion
2017 12月All Yoga 200小時瑜珈師資訓練(台北週末)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4547861213978/?active_tab=discussion
2018 三月 台北週間 火箭瑜珈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0999909959041/?active_tab=discussion
*台中密集200小時訓練 2018 8月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60378757531630/?active_tab=discussion
來源1 http://www.feelguide.com/2014/11/19/harvard-unveils-mri-study-proving-meditation-literally-rebuilds-the-brains-gray-matter-in-8-weeks/
來源2 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1/01/eight-weeks-to-a-better-br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台中精神科醫院 在 Facebook 八卦
#與傷口和平相處 #憂鬱症 #恐慌症
我今天要說的事情,承接前面兩則為什麼我精神狀況不好,因為壓力跟精神狀不好導致常被鬼壓床的原因。
說來也沒什麼,而且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大概只有不到兩成懂我,一成就是跟我有同樣症狀的人,另外不到一成就是身邊有跟我一樣朋友的人。
想說這些呢,並不是說我已經好了再分享經驗,只是想讓跟我一樣的朋友知道,你們不孤單。想讓大家更了解,其實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難處,看我每天上山上下海又出國,但身體差、糟心事情一堆,時間洗不去一切,但時間會讓你找到方式與自己的傷口和平相處。
好了,正文開始。
前幾年我有一段時間,一直處在每個星期,大概都要痛哭兩、三次的狀態,主要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來是工作上壓力,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個性問題,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完全訴說。
即時我現在願意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也沒有辦法很詳細的表達這幾年來的心情與感受。
從小我就淺眠,高中發現自己有點幽閉恐懼症的傾向,不喜歡去密閉空間,20歲回台中工作時發現自己不對勁,有憂鬱症狀,但當時想說只是剛入社會,又轉換地點,從台北回台中不適應。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確認得了憂鬱症,吃了一陣子的藥,因副作用太強,讓我無法好好上班,我靠自己的力量跟意志力,去跟憂鬱症和平相處,沒有再繼續治療,當時雖然個性與生活方式因為憂鬱症而改變了,但我情況改善很多,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以為我好了。
有些人認為我脾氣很好,或者是我EQ很高,其實我只是很壓抑自己情緒去處理事情,這只是當年憂鬱症創造出來的另一個我 ,比較沒有喜怒哀樂情緒的我, 我情緒反應變得比以前緩慢,對香味非常敏感 ,騎車容易受到驚嚇,尤其是天色暗了之後,我會被車流燈光干擾,所以我也不太騎車。
後來這幾年發生了些事情(這邊省略八千字),我開始無法控制壓抑自己的情緒,一直有預感,自己長年以來自以為控制的很穩定的憂鬱症,要復發了。
那段時間還伴隨著自己給自己的工作壓力,我只要打開電腦看到信件、報表,我就沒辦法呼吸,這一切都是自己作的,個性決定命運。
淺眠晚上都睡不好、呼吸會困難、好像被掐著脖子,如果放著不管隨之而來的是手腳發軟、暈眩。
一開始以為只是工作上太勞累,直到有一天,天快亮的時候,我突然醒來覺得整個人很不對勁、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心裡面就是很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跳的非常非常快、沒辦法呼吸,這個情況大概持續了二十多分鐘,那時候覺得自己的症狀非常的不對勁,而然之後並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我也就這麼放著。
直到2019年八月因為一個引爆點(這邊繼續省略八千字),讓我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種內疚又混合著委屈的心情一直滿出來,即使我已經不想哭了,可是眼淚眼淚還是一直狂流,我很清楚自己憂鬱症已經爆了,當天龔少馬上幫我找了一間不錯的診所,最後我終究還是回去看精神科。
醫生診斷後我是憂鬱症復發,還有恐慌症。
其實我已經跟憂鬱症和平相處了十幾年,對於恐慌症是很陌生的,但很慶幸的是我的症狀是比較輕微的,而且我一直在努力融入人群、調節自我的適應能力。
一如,雖然我有憂鬱症,但這我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自殺的念頭。
再度看身心科已經近兩年, 基本上我算是一個不認輸、意志力很強、抗壓性高的人,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問題, 藉由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之下,我真的是好很多。我很快就找到與恐慌症相處的方式。
再一次就診時,我問醫生一個我自己好奇了十幾年的問題。
那就是從以前我得了憂鬱症之後,我對於很多事情都是非常平靜,沒有感覺,沒有太大的心情起伏了,可是眼淚還是會一直掉,但心裡面其實是很平靜的,我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淚水,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
龔少覺得我這樣子沒有釋放壓力的管道,也沒有興趣,也不常跟朋友出去,是一件還蠻可怕的事情。
我把這件事情跟醫師說了之後。他說因為這就是我憂鬱症根本就沒有好,我必須要回到從前的樣子,才能算是好了。所以他重新調整憂鬱症部分的藥給我吃。
醫生說我怎麼一開始都沒有聊到這些問題,初診書上面也有這項問題提問才對,我說因為這十幾年來我都沒有發作,我也覺得我自己把情緒控制得很好,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好了,第一次看診在憂鬱症上面我當初並沒有太多描速,只是告知10年前在自己有憂鬱症,現在的情況就點像當初那樣情緒停不下來,醫生才會開了類似退黑激素的煩多閃,著重在恐慌症與睡眠的治療。
我覺得憂鬱症其實是一個滿和善容易相處的人,他是循序漸進,會敲門告知他要進來了。
相較之下,恐慌症是霸道的、甚至有點流氓,不分時間地點,想來就來。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為了恐慌症哭,當天本來就因為憂鬱症爆發心情不穩定,又被診斷還有恐慌症,心裡想怎麼他X的又是我。
第二次哭是因為精神狀態不好連續被鬼壓床一週,但屬於科學派,我很明白鬼壓床只是一種生理反應,身體沒醒,但是意識醒了,而且我從好幾年前就開頻繁的被鬼壓床,所以我對於鬼壓床並沒有感到害怕,只是覺得心情有點悶,總有(怎麼又來了)這種無奈的感覺。各種形式的鬼壓床都輪過一次,(一週!!!一週啊)
有一天再度被鬼壓床後,我覺得真他X的太委屈了,好吧~憂鬱症是我,恐慌症也是我,現在連鬼壓床都連續來找我,掙脫夢魘後緩過情緒來,就想著打電話給老公,我說:沒事,就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可是我第一句話就哽咽了,他馬上就說要趕回家陪我,我一直跟他說不用,因為他在上班,而且我不是害怕,我只是連續一星期被鬼壓床,真的覺得太委屈了才哭的,但他還是趕回來陪我了。
後來又一次,當天剛好是假日,我清楚知道我老公跟女兒就在客廳,但我就是無法掙脫出來,鬼壓床加上夢中夢還有現實的混合幻像,出來之後馬上又被拉進去,等我真正掙脫出來時,已經全身乏力,用最後一點點力氣喊了幾次老公,才讓在客廳的他聽到我說話,進房來看我。
我緩慢從棉被裡伸出一隻手,他似乎明白我怎麼了,抓住我的手,慢慢的把我抱在懷裡,我開始大哭,除了委屈我真的想不到其他形容詞。
好吧~如果真的要形容:X他馬的真的超不爽,超委屈的。
感覺就是有人很霸道的抓著你玩遊戲,但你一直不想玩,又不能不玩。
幸好。
#龔少就是我的鎮定劑
我的恐慌症症狀,比較常出現的是有原因或沒原因的會感到呼吸不順暢,好像有什麼東西梗在喉嚨,有時候會伴隨暈眩、四肢發軟,比較難去人潮太多的地方,如果一瞬間有一群人突然湧上來,我就會呼吸困難,慢慢的就會覺得四肢發軟、開始覺得頭暈很不舒服,暈眩。
有人會形容恐慌症的症狀就是突然被鬼上身。
要我說的話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想怎樣就想要,完全不管你的想法或是你愛不愛,而且這霸道總裁不帶現金、不給副卡、房產地,人家小說裡面都是億來億去的,你遇到他醫藥費還要自付(天殺的你知道精神科的看診費+醫藥費有多貴嗎?)
看精神科後,早晚有固定吃的藥,還有備用一些真的當下緩不過來時的紓解藥物,大概初期只吃了幾次,但醫生告訴我說,我必須要自己克服恐慌症,最好不要依賴紓解恐慌症的藥物,能不吃,就不要吃,自此之後那臨時解圍舒緩的藥物我幾乎都沒吃,都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挺過來的。
我一開始沒辦法去好事多、大型的傳統市場,後來漸漸克服,但我的狀況時好時壞,當我以為我會要跟恐慌症能好好相處時,他就又暴力討債,變著花招在耍你。
我的藥物也是一直在調整中,我又對藥物副作用很敏感,換了很多藥,經歷過經血量變少、換了一種藥後脾氣變超暴躁(龔少覺得那段時間我好像換了一個人),又換一種藥後嚴重影響到生理,懷疑是小腦長了東西,從診所轉診大醫院,我都做好了最壞打算是開腦手術心裡準備,停了藥物之後,指數就又回復正常。
去年的情況真的是時候時壞的,恐慌症又在睡夢中發作兩次,驚醒自己的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甚至遠遠看著一群人潮,我就已經開始不舒服,所以我盡量往人潮少的戶外去,但漸漸的似乎要步入了恐慌症患者,最後會嚴重到不喜歡出門的狀態。
醫生鼓勵我在休息2週後,再試著走進人群中,我也是這樣鼓勵自己,我不會一輩子都被恐慌症綁住。
這近兩年來龔少很體諒我,也很辛苦的帶我到處去看醫生,鼓勵我走出戶外。如果我有採訪工作,他也都會陪我一起去,我發作必須要避開人群的時候,還有龔少可以完成採訪工作。
我天天運動幫助自己更有效的治療憂鬱症與恐慌症,但由於我拒絕副作用發胖的治療藥物,其他藥物對我來說又明顯影響生理的情況,醫生說已經不知道要幫我換什麼藥了。
這個月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把早上恐慌症的藥全部停掉,因為它的副作用長期下來已經完全影響到我的身體、睡眠、食慾,每日肚子悶痛,(睡眠已經很差了,還能在更差嗎?我跟你說真的可以。)
所以我跟醫生說:「我要停藥。」
似乎,又回到二十幾歲的韌性,林北要靠自己,我要停藥!
想當然醫生表示:................................
醫生已經感覺的到我是能不吃就少吃藥主義者,這次停藥他也沒有強烈反對,但醫生還是有正常開藥給我,跟我說真的不行就馬上把藥吃回來。
我跟龔少說:「我寧可天天恐慌症發作,也不要天天肚子痛。」
總之,我就真的很硬氣,不知道這次可以撐多久,但早上停藥後,肚子不痛了,胃口也好多了~人真的舒服很多,當然恐慌還是像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黏在身上,但是就這樣吧!
打怪打多了,總有一天會升級。
#不要問我為什麼天天躺在床上 #因為我身體不舒服
#不要問我為什麼白天睡覺晚上不睡覺
#因為我不是晚上不睡覺 #我是睡不好
#你睡三小時精神好的跟喝了兩打瑪莉夯 #我睡12小時比不過你半小時睡眠
#精神科中醫芳療符喝酒、#任何可以幫助睡眠的我全都試過一遍了
#不要問我為什麼或是我該怎麼做 #等你跟我一樣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
我是 #有病就要看醫生派,#我有看醫生 (←上一集請看這邊)
台中精神科醫院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希望有朝一日,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暢銷,
為我帶來了許多名氣與關注,同時也帶來了批評:
「只是在無病呻吟」、「又在扮演受害者了」、「意志力薄弱」、「老是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
憂鬱/輕鬱/躁鬱……如果是那麼容易治療,就好了。
事實是,就連獲得理解,都好難。
我的病情不斷在反反覆覆,
我想我需要肉眼能見的傷口,來證明自己不是無病呻吟。
總想著:「是不是要大鬧一場,才會被人認為是真瘋而不是裝瘋。」
如今我學會與自己溫柔和解。
我的心裡仍有許多尚未治癒的傷痛,透過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
使我逐漸明白那些傷痛的種類以及背後成因。
我逐漸領悟,憂鬱症或許不會就此痊癒,但我已經不再討厭自己,
因為發現自己也有許多發光發熱的部分;
從今以後,我將練習,駐足在內心開朗明亮、綠意盎然的空間。
我繼續將這「14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或許能成為某些人安慰的信念。
★要是能藉由自揭傷疤來讓大家發現從未覺察的內心黑暗面,
那麼我認為這樣便足矣。
我已經牽起許多人的手,我還想要牽更多人的手。★
取自《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一大早,就以這個話題來開啟新的一週,是有些沉重。但這同時也幫助我們,願意以理解的角度,去面對憂鬱症者這一週,可能即將面對的挫折與壓力。
之前以「不知足」來談憂鬱症的事件,已經有不少相當優質的文章進行探討,我就不再贅述。我想把這本書拿出來,去理解在這些看似「鑽牛角尖」的對話中,看到當事人的努力—鑽牛角尖的思考方式,並非當事人所願,當事人為此承受著痛苦與無奈!
內心傷痛常被忽略,甚至被污名,這常造成二次傷害。我很感謝作者的勇氣,出一本書,除了會有相應的收入與名氣,但同時也要承受指指點點與攻擊,這常常加重情緒負擔,甚至不一定能在自己的負荷範圍。
然而,她站出來,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如何掙扎著面對自己內在傷痛,這很值得尊敬。說實在話,沒有人敢保證,憂鬱症不會在人生某個時刻,悄悄找上自己。
讓我們以理解的態度,去展開我們這個禮拜的工作與學習。祝願您,看見自己內心的黑暗面,牢牢牽住自己的手!
************************************
第二十六週──總之,人生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文/ 白洗嬉】
現在的我,沒什麼特別有營養價值的想法,但也不至於空無想法。日子裡沒有領悟到任何意義,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過著,也沒有特別激烈的情緒波動或事件發生。時而無聊,時而自在。
我總在想,要是繼續過著這樣的日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會變老,同樣的日子會重複上演,我的思想可能會停滯不前,四周也可能築著一道又一道的高牆。然後我只會和對我死心塌地的人往來,在廣闊無邊的世界裡與無數個他人擦肩而過,最後茕茕孤立。認為這樣的人生不怎麼樣的我其實更不怎麼樣,甚至發現自己沒什麼計畫、意欲與好奇心,就是個沒有特別想做之事的人,打從娘胎出生就是個既無聊又無趣的人類。
要走入某個空間本身就可能是一大挑戰,要面對某人也可能比現在更加困難,我開始思考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現在的我究竟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距離相當遙遠,意欲則顯示為零。我一邊懷疑自己是否會產生好奇心,一邊吃著藥、接受治療。
***
我
我目前正在將第二本書的錄音逐字稿做收尾,我會再整理好拿給您看,不過內容有點多。
醫生
整理這些錄音內容時,都沒有感受到痛苦嗎?或者又再次體驗到當時的感覺?
我
這倒沒有,我只覺得彷彿是在聽別人的故事一樣,整理第一本書的諮商內容時,我有很難過,因為會自我憐憫,甚至還有流淚,但是當我在整理第二本書的錄音檔時,反而有「唉,怎麼活得這麼累,真是個麻煩人」這樣的想法。我很開心自己可以保持一點距離去思考,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心想:「既然不論如何還是要把書寫完,那麼與其又像第一本書一樣草草結束,不如好好做個收尾。」其實即便是現在,也不可能為了幫書做個結尾而寫下「我已經痊癒!」這樣的字句,更何況這也並不屬實。
醫生
是啊。
我
所以我有想了一下自己有哪幾點變得比以前好。首先是憂鬱感有控制住了,躲在棉被裡的時間幾乎不見,而且以前會有「今天還算活得下去」這樣的念頭,現在則是會想「今天有點累」,等於思考模式有了轉變。再來是我變得經常運用身體,以前有失眠困擾,如今只要感覺睏了就會自行入睡。就算煩惱某件事情,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鑽牛角尖,會懂得適可而止,因為我知道這會是守護自我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思維變得更有彈性?變得會努力讓自己改掉以一小部分去判斷整體、以偏概全的習慣。然後自殺衝動有明顯減少許多,但是情緒還是很容易有起伏,也依舊心思細膩敏感。
醫生
很棒。
我
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想對您說,接下來只要持續接受治療、吃藥,假如情況有逐漸好轉的話也會慢慢減少藥物,甚至可以達到順利調整情緒、不再需要來醫院的程度也不一定,對吧?內心恢復力會變得很好,也不再容易受人影響。總之人生就是會一直這樣活下去,我這個人也不會變得多麼戲劇化。我可能會慢慢改變,也可能會重回原點。當我這樣暗自心想時(突然流淚),突然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接受人生即是如此的事實。
醫生
當時的妳是妳,如今的妳也是妳。
我
嗯,都一樣是我。
醫生
是啊,總不可能當時的妳是錯的、現在的妳就一定是對的,這也很奇怪。
我
與其說是錯的,應該說是生病的。生病的我和稍微康復的我,至少這點我是區分得出來的。
醫生
但也有可能是這樣,有些人只有做一次刺青就覺得痛到要死掉,有些人則是刺了好多地方卻認為一點也不痛,就如同妳說的,很可能跟刺的部位有關,疼痛程度不一。以前的妳被人揍一下只覺得好痛,所以會心想:「我全身都好痛,看來我很弱」但其實假如是其他部位被揍,很可能就不會感到疼痛,抑或是對方偏偏打在妳最弱的地方,所以使妳感到疼痛無比,而妳卻渾然不知。
我
您的意思是,我可能其他地方都很結實,只有最弱的部分遭受攻擊,自己卻不知道嗎?
醫生
對,妳光是發現「這裡雖然很痛,但自己還有其他結實的部分」這樣的事實,就已別具意義,正因為瞭解自己哪裡軟弱,才能夠進而去保護那個部分。
我
那麼我會想要再多找找自己比較強韌的部分,因為我總是聚焦在自己軟弱的地方。說個題外話,我很羨慕那些完全投入在某件事、喜歡並樂在其中的人,羨慕他們可以盡情、充滿熱情地投入。我當然也有喜歡的事物,但是我認為自己並沒有特別強烈熱衷於某件事情,也可能是我還沒發掘。關於這點我覺得有點悲傷,我真的很羨慕不論別人怎麼說,依舊堅持自己熱衷之事的人,儘管那件事情再怎麼微不足道也是,我羨慕他們可以大聲地說:「我就是喜歡!」所以我告訴自己,應該要更專注在這種心態上。
其實我非常喜歡「聖誕醜毛衣」(Ugly Sweater),但是從字面上便可看出這是一種很醜又俗氣的毛衣,有些款式因為顏色或圖案太誇張所以害我不敢入手,不過您看我這次買了這件(聖誕醜毛衣)。
醫生
一點也不醜啊,很漂亮呢。
我
我應該會不分早晚地一直穿到聖誕節那天,因為只能穿到那一天。
醫生
我從剛才就覺得這件毛衣顏色很好看。
我
真的嗎?謝謝。喔對,然後雖然說來有點尷尬,但我覺得自己活像個看破紅塵的人,其實每個人活著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就算沒有特別喜歡什麼也能活得好好的,對吧?就只是普通地活著,適當地喜歡、厭倦。有些人一開始熱情如火,但是隔沒多久就瞬間冷掉,有些人則是走細水長流的路線,所以這不禁令我心想,難道我一定要瘋狂著迷於某件事情嗎(當然,我是很渴望自己可以有這種事情)?但假如我不是這種人就要否定自己嗎?不能按照現在的自己過日子嗎?其實我也很著迷於書,但是書這種東西很難拿出來說,我怕大家會人為我很假掰,或者認為我在說謊,當對方問我「興趣是什麼?」的時候,我要是回答:「閱讀。」也會很容易被調侃:「咦?這裡可不是什麼面試場合喔~」
醫生
(笑)是啊。
我
最後,我不想要再貶低自己,如果停止去說那些貶低自己的言語,會有幫助嗎?
醫生
會的,妳所講的話很容易對你產生關連性,等於是自己的發言會營造出自己的氛圍,舉例來說,假如妳講了一句:「這真是爛透了!」那麼與其用爛透了這個單字,不如用更具體的句子,就算不用用到六何法,也希望妳可以嘗試多用一些形容詞來為這種句子添肉,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好或壞、棒或爛,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情感更具體化表達,也有助於妳理解自己。
我
那麼空虛感、無奈感是沒有辦法的嗎?醫生您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醫生
孤獨感當然是會有的。
我
所以差別在於這種感覺會維持多久嗎?
醫生
其實這都是理所當然會有的感覺,正因為我們會感到孤單、空虛,所以才會與人維持關係、交往聯絡,也可透過定期性地做某件事情來降低孤單感。這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情感,但是可能因為妳太常感受到這些情感,導致會有「又來了,怎麼我每天都這樣,我就是個孤單寂寞的人」這樣的念頭出現。不過這些都是人類需要的情感,可以促使妳與人建立並維持關係。
我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必須感受空虛、寂寞,才會有動力去與人相處、維持關係,這樣的說法倒是不錯。要是我自己一個人也活得開心滿足,應該就不需要與人建立或維持關係了,也不必見任何人,是吧?
醫生
這其實是任何人都有、也很自然的情感,可總是自己帶入一些負面的感覺,導致妳看待這些情感時比較負面。
我
這倒不至於,因為有時候我還滿享受那種身體彷彿有個大洞一樣空蕩蕩的感覺,我都會默默接受,只是那種情緒持續個半天以上就會令我感到很痛苦。
醫生
也許妳的課題是如何讓那些情緒不要維持到半天以上。
我
雖然我不需要讓自己的心情總是維持在豐富澎拜的狀態,但是當我想要填滿心靈時,要用什麼方式去填補,或許我該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會回去仔細想想的。
***
◆尾聲◆我已經不再討厭我自己
有一段時期,明明家裡只有我一人,我卻會因為討厭看見自己,所以把棉被從頭到腳蓋住,感受著想要用刺青畫滿全身的衝動,在昏暗處戴著眼鏡,將大部分的臉遮住才會感到心安。那段時期,我恨不得希望這個人不是我。
接受治療、出書以後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我變得不再討厭自己。接下來我也會繼續接納從我眼睛以及內心各角落所看見的自己,然後不再對自己說那些糟糕的言語。
我憑著有些故事對某些人來說很無聊,對某些人來說卻可以成為安慰的信念寫到這裡,我想要特別感謝單憑一個路人的內心黑暗故事與自己相似為由而閱讀至此的人,以及雖然與我是兩個世界卻願意嘗試傾聽的人,最後要感謝這一路走來幫助我可以成為我自己的醫生及身邊珍貴的親友。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迎來這樣的一天──心理生病的人也能像呼吸一樣理所當然地去看病、不因此而遭受任何不利、周遭人士也不再將其視為是意志力薄弱的問題,讓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
以上文字取自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723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台中精神科醫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台中精神科醫院 在 [請益] 台中精神科醫院- nurse | PTT職涯區 的八卦
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診所之前因為實習的關係讓我對醫院有恐懼但診所時間都被綁死薪資也上不去了想說還是挑戰看看如果沒走過內外科直接到精神科會很難上手 ... ... <看更多>
台中精神科醫院 在 #問臺中推薦精神科診所 - 閒聊板 | Dcard 的八卦
我也想知道原po後來去找哪位醫生看診?我目前是憂鬱症兩年多跑過台中醫院抒情診所中榮北榮但是目前還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這禮拜考慮去看中山醫的張清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