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給台灣的提案41-47:這票投給我,我跟你一起打造未來】
距離投票只剩下不到24小時,我要把3Q的提案都跟大家報告完畢,#你的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和那些坐著輪椅從國外被推回來的族群不同,如果你三十歲,你還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五十年以上。
你的這票,是投給你自己,是投給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3Q給台灣的提案41:投給自己的未來】
23年前,香港人迎來了保證「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中國,那時,他們沒有選擇。
23年後,當時的年輕人步入中年,面臨房價高昂、醫療擁擠、言論自由縮減的社會。
23年前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則在街上吃催淚彈,被毆打,被強姦,被自殺。
他們或有悔恨,但別無選擇,但是你有。
1年前,有個承諾「全台首富發大財」的煽動家,選上高雄市長,承諾他做好做滿絕不溜之大吉。
1年後,什麼承諾都沒做到的他,在凱道上煽動更多人民,接受他毫無根據的謊言。
他帶著指導解放軍作戰的吳斯懷們,帶著殺警犯、販毒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號角,一起進攻我們的民主殿堂。
還好,你們如果後悔,現在還有改變的機會,拿起盾牌,站好陣線,用手中的選票就能守護台灣。
年輕的台灣人啊,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不要擔憂,不要恐懼,不用再在意動員造勢的人數,不用在乎這兩天的耳語,明天睡得飽飽,1月11日,和你的手足,和你的朋友,投下手中這張選票。
1個半月前,平常不關心政治的香港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他們翻轉了區議會,雖然不能下架共產黨,但展現了香港的意志。
後天,只要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都出來,小英可能小贏變大勝,中二選區也可以翻盤,這就會決定選舉的結果!
不要擔憂,勇敢自信,投票前行,2020,台灣會贏。
【3Q給台灣的提案42:安心當父母】
今天的首投族,到了退休時,65歲以上老人人數將接近青壯年人數,而台灣人口也將下降到1700萬人左右,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缺乏怎麼辦?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近年紛紛強調婦女友善的政策改革,原因在於女性長期負擔照顧老幼的家庭責任,無法工作,造成高教育、低生育、低就業的矛盾局面。而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在世界上長期偏低,鄰近國家中只微幅高過日本,更急需改革!
以北歐政策而言,簡而言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經建政策,透過普及平等公托,提升雙薪家庭比率,也大力提升婦女補助,並透過國家資源投入達到再分配與去普羅化,讓勞工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
以人類發展指數而言,指數越高,生育率越低,但在指數超過0.9以後,反而呈現反轉趨勢。這些高生育率國家有相當大部分是北歐福利國,如丹麥2008年時2歲以下全時托育率就達88%,瑞典達62%,挪威58%。如學者Korpi就指出「2歲以下正式托育是支持雙薪家庭的指標」。
因而丹、瑞、挪等國,婦女就業率比台灣高出30~35%!!人口減少時代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推動以婦女為中心的福利支出。包含育嬰支援、公共托育、長照配套、和強化單親補助等婦女友善政策,讓長期在職場上被壓抑的女性可以安心就業!
在選戰中,郭台銘先生曾推出0-6歲國家養支票,但無視自己在生涯中多次養育兒女的經驗,攻擊洪慈庸委員在任期中生育,這就是無視「友善職場女性」的最惡劣案例。相比之下,蔡英文總統雖沒有漫天喊價式的浮誇政策,卻在不斷改進下,修正了公托公幼補助方式,我會在國會裡面,支持蔡總統更積極的推動照顧新手父母,友善職業婦女的政策,讓生育不再成為青年恐懼的生活負擔。
【3Q給台灣的提案43: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政策,我希望在四年內,我們能做到「公托與公幼免抽籤」的目標。
當然,我們很難將公托公幼國有化,義務化,但可以透過「準公共化」,讓父母有平等的補助基礎和多元選擇,並透過政府稽核和調查聯合抬價行為,維持市場公平性,減少「市場失靈」方式。因此,國家介入除了直接補助外,尚有維持公益調節市場的作用。亦即Richard Thaler所謂「推力」理論的地位。
另外,要透過對於民間社會的動員,促進參與和理解,並釋出多餘勞動力。並透過「政府有效投資」,減少公托的運作成本。舉例而言,所謂「青銀共照」、「二次就業」,都是嘗試釋放部分中、高齡就業者/同時照顧/被照顧者進入照顧體系,減少勞力負擔。
而在宅照顧、大家庭、社區合作社等制度,都是民間吸納照顧壓力的方式。可以透過制度設計的獎助制度來達成。而透過政府釋出閒置空間、鼓勵私營照顧服務型新創,這些都是減少市場營運成本的方式。
更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在強化公托同時,必須帶入公共運輸、公共住宅政策,並鼓勵微型創業的市場機制提供解決方案,減少父母負擔、也增加青年就業。
在0-2歲部分,以「居家型保母」和「機構型托嬰為主」,推動公正的保母推薦、管理辦法;並推動「公共社區保母」,也就是和公宅結合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在2-6歲部分,「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應以修繕活化舊校舍等現有閒置空間,達到法規安全等標準。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和公共住宅政策,在車站節點設立和社區結合的幼兒園,讓最多人能夠利用。
另外,我們可鼓勵民間提出托育和長照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法國老人院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青銀共照人力分享的制度,讓托兒所與老人院比鄰。而日本新創企業推出和媽媽工作場所結合的托嬰/工作空間。這些都能提升服務效率。
如此一來,透過政策工具,來扶助民間力量、引導市場運作,形成一個吸納足夠民意的緩衝區,逐年提升公托比例,達成女性充分就業,解決所謂的「老化、青貧、少子化,人口三位一體」問題,才是讓台灣「平等而富有」的最好方式!
【3Q給台灣的提案44:多元教育】
我們的教育,應該不僅是教育孩子而已,在許多時候,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不只是學習困難,而是遇到社交、情感、家庭上的其他困難,甚至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包含學校的心理輔導、社工、甚至語言治療師等制度,必須加強配置人數,在偏鄉學校,也需要有在幾所學校聯合起來輪駐。
以芬蘭而言,就設有「多學科小組」,由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定期和班導師討論學生整體「身而為人」的需求,仍後思考學生面臨什麼問題,能得到什麼幫助。把「心理健康和福祉」看作和學業成績一樣重要,是芬蘭教育的一大優勢,然而,台灣卻因為成本問題無法這樣做。不過,如果學生中輟,或是因情緒問題,濫用物質,無法在社會上謀生,我們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遠大於這些支出。
我認為,要達到「社會平等」,避免「青少年犯罪」,去特別關注那些落後的孩子,透過補救教學、心裡健康與社會資源協助,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減少階級優勢帶來的不平等差異,這會對我們社會的融合有很大幫助,也將省下龐大的監獄監禁、毒品戒治等成本,畢竟投資教育,回報還是大多了!
【3Q給台灣的提案45:就職教育】
在高等教育擴張下,人人都能上大學,許多人批評大學系統與技職教育的混淆,也注意到了許多類別研究所就業的困難。
許多人認為高等教育有崇高的價值,然而,在通識與基礎人文課程以外,「就職」所需的技能,幾乎還是學子進入大學最關心的事。但大學與產業界的脈動,卻不一定緊密連結。
就拿地理位置來說,以台中為例,台中擁有台灣最重要的航太工業製造基地,但大學的航太相關系所,並不在台中。同樣的,高雄市台灣最大的造船基地,但造船設計能量與大專學系,卻集中在台北,這些都是不利地區發展的因素,不要小看地理因素,人際網路交流構成的互動,常常是促進競爭與人才流動的催化劑。
因此,科學園區結合大學研究機構的集約式規劃,或是大學復歸市區,讓大學成為帶動知識經濟轉型的樞紐,在許多國家的都會與產學規劃中逐漸成為趨勢。
台中具有國立中興大學以及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學校,我認為,教育部應更開放地,鼓勵地方產官學溝通,以研究型大學為樞紐,結合其他法人研究機構與廠商的研發部門,發展一地的技術特長,也能讓學生在學或畢業時,對於就業脈絡更好掌握!
【3Q給台灣的提案46:照顧青年】
青年不敢生育,除了剛才提過的育兒負擔,當然和低薪高房價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我還是強調,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除了進一步稅負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游資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現有的《國土三法》與配套法案,著眼於管制與保護的多,而未來開創的少。我認為應參考日本《國土形成計畫法》與定期檢討的 #全國總和開發計畫 之精神,以提升地方圈競爭力為目標,以子法或子計畫規範設置機能自足的廣域國際交流圈,並以「#西部都會走廊、#東部生態走廊、與環繞全國的 #海洋資源走廊」串連,用全國性的觀點,思考機場、高鐵、鐵公路網的建構,產業的戰略佈局與差異性法規鬆綁,並在各生活圈發展「#差異化吸引」魅力,讓年輕人有台北以外的多重選擇!
而當年輕人回到故鄉,我們應該優先推出公托、公運、公宅結合創業補助的一站到位政策,讓年輕人的生活、就業、育兒都沒有負擔,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Q給台灣的提案47:長照3.0】
蔡英文總統推動長照升級的步伐,是歷任總統最用心的,而我們也看到,經過不道4年,長照BC級據點大量成立,深入社區,加上受益族群範圍擴大,也提供了長輩更多的資源。
以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模式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減緩失能」,而是增加前段的「健康促進」,來省下未來龐大的支出。在公共議題中我們必須納入相對弱勢者的聲音,才能改變我們社區的空間與生活方式。創造對所有年齡層友善的環境,並改革城市的發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誠然,社區、區域到城市,會有不同的尺度,也需要不同的架構來創造改變,建立一個全人健康,全齡幸福的城市。
在高齡者繼續增加下,未來長照2.0的框架,和財物支出,終究仍會受到挑戰。我認為,我們必須及早思考,進一步減少老人失能速度,ˇ以及降低照服員需求成長量的健康促進政策。我認為,長照ABC都是以「據點」出發,我們進一步衍生出「長照ABCD」時,就要用「在地整體照顧」,把地區改造成老年人可以持續生活在此的環境,透過居民間照護意識的提升,結合「到宅醫療」、「遠距醫療」、「智慧協助醫療」,貼近居民的生活,增加社區的信任與活力。因此比C據點更貼近人的,就是「家」。長照3.0便是以每個人的住宅為據點,社區為支援環境的整體營照,也會是長照政策永續發展之道!
台中中高年齡工作機會 在 小逸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東南亞相關政策,向來都有些疲弱無力。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的政策,我一直懷疑會不會承襲過往,無力開創新局。由於東南亞移工、婚姻移民、新住民二代是被綁成一串的議題。一拉一大把,根本不知從何開始。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新聞網站報導者,報導台中的第一廣場即將改名為東協廣場。(相關的報導,我放在留言中)
我是台中人,第一廣場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個租界。我與親兄姊的年齡跨度足足十二歲,他們年輕時候的第一廣場是最時尚的娛樂區。我印象中的第一廣場就已經是母親前往購買泰國食材的地方。
形形色色的招牌,上面書寫三、四國語言,沒有半個中文字。到了那邊,我是個失語的人。母親則是如魚得水的轉換了腔調,整個人突然變得糯軟嬌俏起來。
後來我才知道,科學家研究,掌握多種語言的人使用不同語言時,會反應出不同人格特質。我總是覺得母親用泰文的時候會回到少女時代,一個還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不用操煩兒女的玫瑰色年少。
任何外面找不到的東南亞產品?這邊都有。有人說第一廣場的治安差,母親說:不要去樓上就好。連她都不去三樓。那邊有唱本國語卡拉ok跟喝酒的地方。一樓這邊的店面都沒問題。
為什麼樓上喝酒唱歌的地方治安不好?
離鄉背井,借酒澆愁。電話卡很貴,網路也不是時時暢通。海外的家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見得來的及。
母親或許不知道。第一廣場附近還有許多骯髒幽暗的小旅館是之前警察重點掃蕩的區域。年輕男女離鄉無依,心靈跟肉體都很寂寞的狀態,能到哪去?
現在,第一廣場的改建計畫讓人怵目驚心。
規劃一晚數千的中高價位旅館。仿照台北華山文創,中高價位的文青消費與百貨公司櫃位。目標客群?已經變成了日韓觀光客與傳說中”消費得起的外勞”。
底層的移工沒有慾望,不需面目。他們不需要存在於這個城市之中。彷彿隱藏在城市表象下,隱隱騷動的蟲鼠。當有裂口的時候,蜂湧而出。
然後,富有階級的人發現:這邊有個破口。不管是傷了形象還是商機無限。他們把移工當作需要驅趕的蛇鼠蟲蟻,遠遠掃開。
如果未來重新整修成光鮮大樓,將第一廣場粉刷維修的服務者是移工們,那整件事情就變成了最惡劣的玩笑。
偏頭一想,玩笑的成真的可能性還真不小。
被驅趕的移工,終究會在另外一個地方建立全新的地盤。
又一個當地人口中骯髒恐怖的異域。
移工在台沒有聚集場所與發洩情緒的管道。或許是有選票的人認為不重要,或許是財團老闆們看不到這件事情的”競爭力”。
所以一廣很可能覆滅,台北則是使用車站廣場都變成社會討論事件。之前還看到網友開嗆:「把那些又髒又沒規矩的人趕出台北火車站!趕出台灣!」
這種發言,讓我覺得可悲又可笑。趕移工離開台灣?製造業崩潰或許還不在眼前,但移工消失,信不信醫院的護理師、護工、護佐馬上集體炸裂?多少台灣的老人家根本靠移工看護生活。
台灣消失的勞動人口,需要移工補全。但是臺灣對於藍領移工的政策不全,薪水又逐漸輸給其他國家。這是財團與社會手牽手costdown的結果。(許多家庭也是把家庭成本轉嫁到看護甚至新移民太太身上。)
或許更多人會問:善待東南亞移工對台灣人的好處在哪?或許婚姻移民與新移民二代,終究是因為婚育關係跟台灣的生命綁在一起,將來還有選票,還有人願意搭理。
移工來了又走,台灣人沒有注意到。
但是這麼多人願意為巴黎恐攻換頭像,為布魯塞爾爆炸祈禱。但近在眼前,甚至逼到鼻頭上的移工問題,就沒有同樣程度的迴響。不是因為挺移工聽起來不夠有國際觀,不夠時尚,不夠有愛心,而是我們對東南亞文化理解認同太少。
歷史課本中努力刊寫歐陸,對於鄰近的東南亞歷史……大家又知道多少?台灣少的可憐的國際新聞專注在美國,剩下的時間是西歐日韓。
一個面目模糊的文化,沒有理解就沒有愛,沒有關懷。
善待東南亞移工。因為一個社會的成熟與好壞,端看他們怎麼對待社會中的老人、小孩、弱勢者。
用高人一等的眼光的去排擠這些所謂髒臭的勞工。其實是把髒臭鎖定成了個人特質。實際上是一個背景脈絡。把所謂的高等人丟到陌生海外,在惡劣的環境中超時工作,賺取微薄薪金。高等人還有打理自己的心力嗎?跟所謂髒臭的勞工有什麼不同呢?
自以為是的菁英思想,認為物競天擇,努力出頭。任何環境下都應該要奮鬥不懈的自我提升。認為社會應該獎勵勤奮者而不該豢養落後的一群。
這種思想,我已經說了自以為是,而且還很危險。
為何危險?
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都經不起一次天災人禍。一次震災,身上三十年的房貸依舊,住處卻化為烏有。一場疾病,龐大的醫藥費與中斷的收入來源。這類事情足以摧毀大多數的中產階級。
要看你是不是有錢人?其實可以觀察扛災的能力。
有錢人當然不只一棟房子,有錢人不擔心幾百萬醫療費。
階級向上非常困難,往下洗卻是超乎想像的容易。以前在律師事務所做過債務協商工作,竟然有許多白領人士、高階公務員、師字輩的人來做債協。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才知道不幸的開端可能是一場車禍或者一次疾病。小小的一個破口,轉眼間撕裂大半輩子的努力。
我就算不談台灣該怎樣成為一個有包容力的社會,我們要談的事情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成為弱勢。或者你所關心在意的人成為了弱勢。
你所傳播的語言文字,終究會是網路輿論,甚至社會力量的一部分。當妳還有餘力的時候,你需要將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去準備一點柔軟。去為每個身在底層的人,或者不經意摔下的人一個緩衝的機會。
台中中高年齡工作機會 在 黃珊珊 Facebook 八卦
18歲
那年應該是高三,面對如火如荼的聯考,還有樂隊比賽的練習,高三的生活非常忙碌而有趣,最高興的是下課可以穿著高三制服去西門町看限制級電影,因為制服可以證明我十八歲,哈哈!
高中念的是第三類組,最喜歡的是物理化學與生物,我的同學不是醫生就是教授,但是跟我現在的工作一點關係也沒有,人生真的很奇妙!
那一年蔣經國過世,台灣從戒嚴走向民主的過程,就在我眼前經過,從北一女到台大,我的十八歲跟著台灣民主一起長大。
印象中高中導師曾經打電話給我姊姊(因為媽媽當時住台中),勸我不要常常帶同學出去玩,因為跟我一起玩的人功課都退步了,現在想起來,我當時應該很調皮。
五年前我選立法委員時也支持公民投票年齡下修十八歲,還在街頭做調查,很多老人及中年人都支持,反而年輕人回答說覺得自己還很幼稚,但是公民意識在台灣民主化過程,應該已經夠成熟,18歲是個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年紀,如果可以重來一遍,我一定到處去走、去看、去學,每天在學校裡念書準備考試會讓人對這個社會的熱情少一大半。
現在台灣民眾黨修法落實18歲的公民參政權,我由衷期盼能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讓青年有更多發聲的機會。
學姊點名我,那我就點名#蔡炳坤副市長和#彭振聲副市長,我都不怕秀三十年前的照片了,大家一起來找陳年老照片吧!!
#蔡炳坤
#彭振聲
#18歲
#書桌有點太整齊
#小時候真的很開心
台中中高年齡工作機會 在 中高齡勞工難求職台中舉行就業博覽會|寰宇新聞20201119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