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們在南湖北山眺望101 》
台灣很小。
前天和阿薇、熱血阿傑(黃仕傑) 、黃嘉龍等三位友人走了一趟南湖大山,重溫圈谷的美好時光。
最後一天我們站在南湖北山頂,被眼前的全景展望感動的久久不能自已,一待就是一個小時。無論聖稜線、宜蘭灣、龜山島、玉山群峰還是台中市、桃園市,全都盡收眼底。
視線正北方,群山綿延,層層疊疊,彷彿跟著稜線可以走到天邊。然而在那不斷的山巒起伏盡處,卻有著一脈,好似飄浮在雲端的山系。
它不是別人,正是大屯火山群,那個聳立著七星山的陽明山國家公園。
原來,那層托著群山的「雲」,正是都市的霧氣。在前景的最高屏障:北橫明池一帶海拔2101公尺的巴博庫魯山,和正後方大屯火山群之間的迷濛區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台北盆地,台灣人類世界最繁華的所在。
甚至,隔著超過70公里的距離,你還可以在迷濛的霧氣中,找到象徵台灣的人類建築鉅作:台北101。
台灣真的很小,但也很大。
如果僅憑雙腳,從這可以目視首都的地方,要花上十來天才可能抵達那高聳的建築之下。然而,我也可以在公路與汽車的輔助下,只用12小時就從台北的住處來到這裡。
家園的大小,取決於我們怎麼用它。
就像前景的山系,杳無人煙,南湖卻同時人滿為患。
我們都要謹記,這是個需要我們守護的小小家園。
---
受疫情影響累積的境外旅遊壓力,因本島疫情趨緩而在各大旅遊區引爆,那些本來就好玩又紅的地方,毫無例外的一一炸裂:蘭嶼、澎湖、宜花東...... 我們所能想像的「遠一點」的旅遊區域,如今全都萬頭攢動。
山裡也一樣。
和開放山林無關,那些本來就紅透半邊天,不管有沒有爬過山都多少會聽到,被長年炒作的「秘境」們:水漾森林、眠月線、嘉明湖... 等等,當然也跟蘭嶼綠島一樣,被無處宣洩的旅客淹沒,並讓管理問題一個又一個浮上檯面。
許多人以為,台灣的山要毀了,要被洪水般的遊客擠爆了。
但其實,只有近一點、知名一點的地方這樣而已。台灣最廣大而遙遠的中級山群,並沒有因為這波國旅狂潮而被人群攻陷,依舊是樹影搖曳、鳥鳴啁啾。
在登山爆紅的今日,管理層面要思考的並不是如何保育山林,而是如何維護我們的「大眾路線」:那些你能在網路上找到的,三天兩夜內付費就能去的行程。
秘境?不好意思,沒有體力甚至技術門檻、花錢就能到的地方,請不要對這兩個字抱有太大的期望,因為你將會看到滿滿的人潮,爭相和那一塊沒有人的背景合照,就像富士山頂和聖母峰基地營一樣。
我們只能在網路上看到俊俏美麗的主角們和背後的景色,卻看不見他們前方正排隊等待拍照的下一位主角們,準備到各自的同溫層與對山林陌生的朋友們,分享這一個「秘境」。
追求秘境不是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山裡滾個八天十天。但我們到底願意花多少心力,盡力讓這些沒有門檻的入門之地,稍微保有一點秘境感呢?
大眾路線相當於熱門風景區,而沒有任何一個風景區能承受無上限的人流;所以那些幾乎沒有門檻、純新手也能去的路線,一個個都正遭逢嚴峻考驗。無論商業還是自組,人們都在努力計算能在僅有的宿營地裡塞進多少帳篷,只為圖一晚兩晚的「清靜」。
最後,這些地方都會成為以「遠離都市」為名的集中營,像個小城市般,人們摩肩擦踵、埋怨隔壁大聲放音樂、被滿溢的糞坑嚇傻、對散落的垃圾咒罵。
然後那些地方,就壞掉了。失去最多的不會是生態,而是那份「靜」的價值,在山中留宿所能得到最讓人感動的元素,人們之所以上山的理由。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真的很小,夠簡單又夠美,能過夜也大多重度商業化的地方也就這些:
加羅湖
松蘿湖
水漾森林
眠月線
玉山
雪山
嘉明湖
小溪營地
北大武山
奇萊南華
不多不少,剛好10個。
然而,除了國家公園有國家公園法能總量管制以外,每一個「不用申請」的地方,遊憩品質都在這波國旅狂潮裡「報復式下降」,中央政府對這樣的現象卻無動於衷。
「開放山林」,不只是一個口號,疫情意外帶動的山岳旅遊就像一面照妖鏡,用最苛刻的態度檢視這個政府,到底是喊喊口號,還是真的想要做事。
國家公園們已經為山林管理提供了一個行之有年的範本,如今面對人滿為患的新手村,去年在台上宣示開放的 蘇貞昌 院長是否真的有心推動改革,訂定完善的登山管理制度,讓主管單位有法可用、讓爆量的搜救需求得以宣洩,山友們都睜著雪亮的雙眼等待著。
雖然我幾乎不會去那些地方,
但我也不想看到這些新手村失去幽靜的價值,
成為富士山那般壅擠而不適的存在,
「去過一次就不會想再去」的地方。
希望我們能把小小的台灣,玩得很久、很大。
台中中央公園一圈幾公里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對於不喜歡跟人一起擠的我來說,此文真是太共鳴。
《 那天,我們在南湖北山眺望101 》
台灣很小。
前天和阿薇、熱血阿傑(黃仕傑) 、黃嘉龍等三位友人走了一趟南湖大山,重溫圈谷的美好時光。
最後一天我們站在南湖北山頂,被眼前的全景展望感動的久久不能自已,一待就是一個小時。無論聖稜線、宜蘭灣、龜山島、玉山群峰還是台中市、桃園市,全都盡收眼底。
視線正北方,群山綿延,層層疊疊,彷彿跟著稜線可以走到天邊。然而在那不斷的山巒起伏盡處,卻有著一脈,好似飄浮在雲端的山系。
它不是別人,正是大屯火山群,那個聳立著七星山的陽明山國家公園。
原來,那層托著群山的「雲」,正是都市的霧氣。在前景的最高屏障:北橫明池一帶海拔2101公尺的巴博庫魯山,和正後方大屯火山群之間的迷濛區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台北盆地,台灣人類世界最繁華的所在。
甚至,隔著超過70公里的距離,你還可以在迷濛的霧氣中,找到象徵台灣的人類建築鉅作:台北101。
台灣真的很小,但也很大。
如果僅憑雙腳,從這可以目視首都的地方,要花上十來天才可能抵達那高聳的建築之下。然而,我也可以在公路與汽車的輔助下,只用12小時就從台北的住處來到這裡。
家園的大小,取決於我們怎麼用它。
就像前景的山系,杳無人煙,南湖卻同時人滿為患。
我們都要謹記,這是個需要我們守護的小小家園。
---
受疫情影響累積的境外旅遊壓力,因本島疫情趨緩而在各大旅遊區引爆,那些本來就好玩又紅的地方,毫無例外的一一炸裂:蘭嶼、澎湖、宜花東...... 我們所能想像的「遠一點」的旅遊區域,如今全都萬頭攢動。
山裡也一樣。
和開放山林無關,那些本來就紅透半邊天,不管有沒有爬過山都多少會聽到,被長年炒作的「秘境」們:水漾森林、眠月線、嘉明湖... 等等,當然也跟蘭嶼綠島一樣,被無處宣洩的旅客淹沒,並讓管理問題一個又一個浮上檯面。
許多人以為,台灣的山要毀了,要被洪水般的遊客擠爆了。
但其實,只有近一點、知名一點的地方這樣而已。台灣最廣大而遙遠的中級山群,並沒有因為這波國旅狂潮而被人群攻陷,依舊是樹影搖曳、鳥鳴啁啾。
在登山爆紅的今日,管理層面要思考的並不是如何保育山林,而是如何維護我們的「大眾路線」:那些你能在網路上找到的,三天兩夜內付費就能去的行程。
秘境?不好意思,沒有體力甚至技術門檻、花錢就能到的地方,請不要對這兩個字抱有太大的期望,因為你將會看到滿滿的人潮,爭相和那一塊沒有人的背景合照,就像富士山頂和聖母峰基地營一樣。
我們只能在網路上看到俊俏美麗的主角們和背後的景色,卻看不見他們前方正排隊等待拍照的下一位主角們,準備到各自的同溫層與對山林陌生的朋友們,分享這一個「秘境」。
追求秘境不是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山裡滾個八天十天。但我們到底願意花多少心力,盡力讓這些沒有門檻的入門之地,稍微保有一點秘境感呢?
大眾路線相當於熱門風景區,而沒有任何一個風景區能承受無上限的人流;所以那些幾乎沒有門檻、純新手也能去的路線,一個個都正遭逢嚴峻考驗。無論商業還是自組,人們都在努力計算能在僅有的宿營地裡塞進多少帳篷,只為圖一晚兩晚的「清靜」。
最後,這些地方都會成為以「遠離都市」為名的集中營,像個小城市般,人們摩肩擦踵、埋怨隔壁大聲放音樂、被滿溢的糞坑嚇傻、對散落的垃圾咒罵。
然後那些地方,就壞掉了。失去最多的不會是生態,而是那份「靜」的價值,在山中留宿所能得到最讓人感動的元素,人們之所以上山的理由。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真的很小,夠簡單又夠美,能過夜也大多重度商業化的地方也就這些:
加羅湖
松蘿湖
水漾森林
眠月線
玉山
雪山
嘉明湖
小溪營地
北大武山
奇萊南華
不多不少,剛好10個。
然而,除了國家公園有國家公園法能總量管制以外,每一個「不用申請」的地方,遊憩品質都在這波國旅狂潮裡「報復式下降」,中央政府對這樣的現象卻無動於衷。
「開放山林」,不只是一個口號,疫情意外帶動的山岳旅遊就像一面照妖鏡,用最苛刻的態度檢視這個政府,到底是喊喊口號,還是真的想要做事。
國家公園們已經為山林管理提供了一個行之有年的範本,如今面對人滿為患的新手村,去年在台上宣示開放的 蘇貞昌 院長是否真的有心推動改革,訂定完善的登山管理制度,讓主管單位有法可用、讓爆量的搜救需求得以宣洩,山友們都睜著雪亮的雙眼等待著。
雖然我幾乎不會去那些地方,
但我也不想看到這些新手村失去幽靜的價值,
成為富士山那般壅擠而不適的存在,
「去過一次就不會想再去」的地方。
希望我們能把小小的台灣,玩得很久、很大。
台中中央公園一圈幾公里 在 何權峰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今天,權峰和李柏毅議員、簡煥宗議員、邱俊憲議員以及康裕成議員在議會進行第四屆第四次定期大會總質詢,以「交通建設」、「經濟發展」、「地方建設」三大面向,向高雄市政府進行質詢。
#加速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工程
在鐵道下地後,騰空的廊帶15.37公里、71.3公頃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綠園道,然而工程在過去有所延宕,陳市長上任後也告訴我們要緊緊緊,完成綠園道部分路段,然而綠園道目前施工進度的情況令人堪憂,市長當場也表示對於工程進度完工有相當的信心。
#盤點中博高架橋與九如陸橋拆除期程
高雄市的陸橋在鐵路地下化工程結束後,陸續針對路網進行道路的縫合,再一座座陸橋拆除後,市民朋友非常關心中博高架橋的後續進度。我們提醒市長,高雄與台北情況並不一樣,中博若在過年時拆除,將會嚴重影響整個高雄的路況,也很高興陳其邁市長現場允諾,在確定施工工法、工期之前不會貿然進行中博的拆除。林副市長也表示九如路橋未來會朝向拆除的方向進行,並且會另蓋新橋,相關的經費也會盡力跟內政部爭取。
#緊盯龍德新路路段工程以應對交通黑暗期
日前,陳其邁市長宣布輕軌即刻復工,然而施工期交通阻塞的問題勢必另尋替代道路,龍德新路拓寬工程與龍德新路橋的進度更是迫在眉睫,我們再次提醒市府團隊務必緊緊緊,以紓緩塞車等問題。
#要求捷運黃線如期進行
捷運黃線未來經過人口總共116萬人的6個行政區,並與捷運紅線、橘線和環狀輕軌串接,完善高雄的捷運交通網路。市長的四大優先中的交通優先也告訴我們,除了輕軌要即刻復工,也要加速捷運黃線和紅線延伸線、要建構整個大高雄路網。我在場也要求市長加都市計畫變更、土地徵收等行政流程,以加速捷運黃線的推動。
#車站周邊再造打造高雄表参道
高雄市區重大建設陸續到位,包括鐵路地下化與高雄新火車站建設計劃,將軌道交通與快速路網串連南北高雄各大生活圈。市長施政報告時也提出街廓再造,透過「高雄表參道計畫」,以高雄車站為核心,針對城中及美麗島兩大區塊,將後驛、大連、長明、三鳳中街、新堀江、中央公園、南華、六合等八大商圈進行轉型改造。我們在場也要求市長務必盤點商圈基礎環境與現況,加速整體商圈硬體設施推動,以活絡舊有商圈。
#全力開發亞洲新灣區搶先佈局5GAiot產業規劃
市長不斷強調亞洲新灣區未來將朝向5G Aiot產業發展,告訴我們要以高階製造以及先進製造來帶動產業升級、產業多元化發展以及整個產業空間的佈局。我當場也提醒市長,要盡速把廠商所需的環境、循環體系先架構好,這樣才有更大的誘因吸引相關廠商進駐,加速成為先進半導體產業聚落,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帶動高雄高科技產業成長。
#爭取三民區運動中心建置
國民運動中心一直是我所關心的議題,高雄目前現有的國民運動中心,只有鳳山運動園區 (原鳳山體育場)。跟六都的台北12座、新北14座、桃園5座、台中3座比較,我們的數量更是遠遠落後。有關高雄市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市長也非常重視。選舉期間更是提出往後幾年將在高雄興建至少10座的國民運動中心,提供市民運動休憩使用。針對三民區國民運動中心的部份,市長則回應三民區有選了好幾個地點,未來在兼顧三民東西區的平衡發展下,會來啟用運動發展基金讓整個財務運作更靈活。
#積極協助肉品市場遷移
位在高雄民族路的肉品市場,於民國55年設置至今,已逾53年,超出一般建物使用年限50年標準,相關建築設備、拍賣及屠宰設施均已老舊。
高雄肉品市場設立當時雖為高市偏僻郊區,然而隨著都市發展、人口快速增加,已造成當地顯著的交通、環保衛生、都市計畫發展等問題,像是殺豬聲、臭氣沖天都讓居民苦不堪言,現在確有遷場之必要。我也要求市府不應該只是消極等待該場關閉,更應該在傾聽各區居民的心聲後,選定合宜的搬遷位置,主動去協助市場搬遷。市長當場也允諾我未來將請民政局長跟地方加強溝通,因牽涉地方建設跟回饋的需求,主動積極來協助肉品公司跟地方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