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一位很有智慧的女性長輩聊天
她就是人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
把自己的外表打理得很好,事業又出色
工作上雖是女強人但對待朋友非常溫柔
可以說是我心中的女性典範
跟她聊了一陣子
分享了很多彼此不同世代的生活哲學
雖然她年紀比我大了十多歲
但外表完全看不出來
我們討論出來的結論是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年輕的心非常重要
所以偶而讓你心裡的那個孩子出來透透氣
幼稚一點沒關係(笑)
時間這東西一年一年過得很快
不可逆性和地心引力沒有人躲得過
但我從來就不追求成為不老妖精
我甚至認為時間會給我們帶來生命的歷練
最後變成養份和智慧
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光芒
才是真正的美
但不是說外表任由歲月摧殘只要有內在的智慧就好
兩者都很重要
我們不追求不自然加工的逆齡
只要把自己外表的狀態照顧好
維持身心平衡
就可以保持內外在狀態美好
我自己的方式是接觸大自然
每次低潮或是覺得疲累的時候
爬山或看海是我舒壓充電的方式
外表是內在的顯現
身心靈平衡自然就不會顯老
當然平常還是要保養不能偷懶
如果妳跟我一樣屬於不想花太多時間塗抹保養的
建議大家可以跟我一樣用面膜加入日常保養環節
最近敷的是FORTE抗引力塑妍緊緻面膜
很久以前就用過他們家的產品很喜歡
而且因為是台塑生醫公司的品牌
有著長庚醫學團隊專業背景把關
我一直都很信任他們
這次試用的這款屬於緊緻修護類面膜
3D超微導智能型面膜布
能將精華液儲存在微導管中、強化成份吸收
精華液含有高濃度海藻多醣及海洋鈣離子
我覺得很適合輕熟女
敷上面膜後
一邊拉提面膜一邊用手的溫度輕壓、增加服貼度
每次敷完覺得肌膚狀態非常好
摸起來很彈潤又飽水
我敏弱肌用也很溫和
除了日常敷以外也很適合運動完或曬完太陽舒緩用
感覺身心靈都被療癒了
愛自己的議題已經講了好久好久
我總是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樣才是愛自己?
不勉強自己、不委屈
把自己外表、身心靈健康都照顧好
就是愛自己了吧
接下來FORTE在母親節活動當然也有優惠組合
抗引力塑妍緊緻面膜一盒(3片)會再送2片
只要$1,330元
實在很值得入手囤貨
從4/10開始各百貨通路也有索拉花立方手作活動
消費滿額或購滿兩件都可以參加
把對媽媽滿滿的愛透過親手製作無與倫比的花立方
加上面膜一起送給媽媽
相信媽媽一定會感動der
這裡買
>> https://pse.is/3cdxkp
>> https://pse.is/3dnw6p
#台塑生醫FORTE #來自長庚醫學團隊 #台塑生醫 #抗引力面膜 #抗引力塑妍緊緻面膜
(本文由FORTE提供產品試用分享)
可逆性思考 在 我是亮亮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醫界痛惡巴拉刈?】
我的同學是重症科的醫師,他曾說:「我接觸過的喝巴拉刈的病人,沒有一個活著出醫院的!」這就是為什麼醫界的人對於巴拉刈有著深深的痛惡,因為親臨現場看過病人的慘況,是如此的震撼人心與「不可逆性」。
小百合醫師曾描寫過有一個鬧情緒的大學生,喝了一口巴拉刈,只是想引起親人的注意。然而巴拉刈會在肺臟產生毒性的活性氧自由基,對肺部造成嚴重傷害與纖維化,大部分病人無法恢復,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媽的,我就只是喝了一口巴拉刈而已。」這是他在第六天去世前,不斷重複著的同一句話。
我曾經接觸到一個女病人,我在向她詢問飲食狀況時,她跟我說,因為曾經喝農藥自殺,食道嚴重損傷,所以不能吞嚥東西,平常只能用胃造口灌食營養。所謂的胃造口就是在胃及腹壁上打一個洞,由體壁放入一根灌食管,而不用經過鼻子及食道。當下我覺得很震撼,如果說人生中,不能再碰觸到美好的食物,享受進食的樂趣,這樣斷壁殘垣的人生,就像她毀壞的食道般,枯黃了。
十位服用巴拉刈者,高達六至九人死亡;服用其它除草劑,死亡者不到一人。但我們並沒有想到就算存活下來了,人生會變成怎樣?也許肺臟也像雜草般枯黃了,也許一輩子都很喘無法運動健身;也許一輩子要戴呼吸器;也許食道也沒了,人生斷壁殘垣。
人生難免遇到與親人吵架鬧彆扭、或碰到轉不出也逃不出的困境與瓶頸,想法轉變後,卻發現服用的是劇毒的巴拉刈,想重生、卻再也沒有機會,只能意識清楚、慢慢恐怖、充滿懊悔地邁向死亡。
韓國在 2012 年全面禁用巴拉刈之後,農藥自殺率減少 40%;斯里蘭卡在逐步禁用巴拉刈和其它兩種劇毒殺蟲劑之後,農藥自殺率減少 50%。這兩個國家禁用巴拉刈後,非農藥自殺率沒有增加,全國自殺率也下降。
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檢驗資訊的來路,也希望可以經得起後續的檢驗,不然就很像是在向盲人問道。林杰樑醫師是台灣的良心,他從不為廠商與資本家說話。就因為巴拉刈的極劇毒與不可逆性,林杰樑等學者,多年來紛紛從研究特殊急救療法、倡議政府落實購買登錄制度,轉而疾呼早日禁用巴拉刈。也就是說,如今農委會的禁用政策確立,是許多人數十年共同努力的成果。當然若不想禁止,至少也希望可以想出好的、經濟性的政策來嚴格管制與防堵,因為生命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此外,醫學研究也早已證實巴拉刈與癌症相關。而且早在2007 年歐盟全體國家就已禁用巴拉刈,但原因並不在自殺,而是研究發現,長期使用巴拉刈的農民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對施用者有神經毒性。
所有政策的制定,都應該以明確的數據與科學來佐證,才能合宜。希望人民的公僕,能以民眾最大的福祉為考量,多方收集科學與大量的數據與資訊、多聽聽各種立場的心聲,做出最適當的政策與管制。
政治人物應該要時時刻刻記住一句話:「你是誰」取決於你做過什麼事,而不是你說過什麼話。
可逆性思考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