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我跟市府團隊到台南進行市政交流活動。我們參訪奇美博物館,館藏非常豐富,這是企業透過公私協力回饋社會最好的案例。也拜訪321巷藝術聚落,了解古蹟活化保存,台南市政府打造文化首都的努力令人欽佩。
我們這次跟台南市政府分享城市旅遊、科技園區開發、人本交通跟2017世大運的心得,台南市政府也以文化歷史、觀光旅遊及農業經濟和北市府團隊交流,這些交流可作為雙方市府團隊未來施政參考之用。
我們也到後壁土溝社區,參訪社區營造成果,看到很多年輕人返鄉努力打拼,讓我非常感動;接著還到無米樂社區的米食館拜訪崑濱伯,崑濱伯請我們享用在地米食台農71號做的發糕,我還和同仁一同搭上牛車,也體驗了傳統的碾甘蔗機,十分有趣。
在參觀完2017台灣國際蘭展後,讓我非常驚訝的是,沒想到蘭花竟能有如此多樣性,蘭花每年有上百億的產值,是重要的經濟農作物。我們也參觀了蘭花培植園區,了解為何在蘭花培育台灣是世界第一。
感謝賴清德市長與台南市政府團隊的精心安排,透過兩市團隊的交流,讓雙邊的施政上有更多的參考,以後也有更多的合作。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見改變萬華」影片,紀錄北市府在萬華地區的施政成果,並呈現萬華2年來的改變。影片中透過人稱萬華通的萬華區長黃國彥,及4位在地人士針對市場改建、產業聚集及旅遊服務品質的提升現身說法,一同道出他們感受到的萬華變遷。 為了翻轉城市軸線,北市府統合各局處能量及民間的支持,從改建老舊設施、古蹟活化及觀光服...
古蹟活化 在 李永萍 Facebook 八卦
【讓「樹梅坪古道」成為「瑞芳詩學步道」】
永萍在「古清明」到訪的「樹梅坪」古道,是觀賞瑞芳山海美景的好所在。這條古道,十幾年前之所以能夠恢復,是地方文史工作者、愛鄉土人士等,出錢出力不懈努力的成果。
自樹梅坪往下連結至福德祠&大眾廟的「樹梅坪古道」,原本並非正式的官方步道,而是古時的採金小道。在往昔「一夕致富」的採金年代,樹梅坪一帶有著露天的金礦源頭,不少人在月黑風高時從這條山徑上山採金,走著走著就走出小徑古道來。採礦停止之後,小徑蔓草叢生,年久失修,一度古道就此消失了。
「九份鄉土館」阿賢(賴志賢)館長及瑞芳詩學會等地方人士印象中一直有著這條路存在。
阿賢館長說,十幾年前,福德祠的廟公阿明受神明指示,希望把步道恢復起來。因此,關心地方文史傳承的阿賢館長,和十來位朋友共同發願,自費自力將颱風吹毀損壞的老房屋及道路石塊撿拾收集,搬運、雕鑿、修築,憑著印象中的路徑,花了數年期間,一階一階地將步道修復起來。然而因為古意樸實的個性,眾人並未立碑落款紀念復舊工程。如今,新北市觀旅局認可地方的努力,已將「樹梅坪古道」正式納入瑞芳文史景點。
古道最近還被觀旅局「升級」為「淡蘭山徑系統」,其中木質與石刻指示牌,已雙雙掛上知名設計師蕭青陽設計的「雙扇蕨」淡蘭古道LOGO,相當吸睛。阿賢館長與瑞芳詩學研究社在興奮之餘,還有一個夢想。他們希望更進一步,結合詩詞、俚語、書法等文化元素,豐富古道景點的文化內涵;在「樹梅坪古道」沿途定點設置刻有瑞芳詩詞的碑石,讓踏賞古道的朋友,同時也能欣賞過去瑞芳詩學前輩為瑞芳賦作的詩詞,穿越古今,連結對瑞芳這片土地的情懷。
永萍十分讚賞這個構想。過去在台北市文化局長任內,我也曾與在地人士一起努力,將「北投溫泉博物館」古蹟活化成功的經驗。永萍希望能和阿賢館長、礦研協會陳嘉林博士、瑞芳詩學社楊慶昌顧問等人共同推動,讓「樹梅坪古道」更進一步成為「瑞芳詩學步道」,增添九份金瓜石「人文走讀」新亮點。
古蹟活化 在 林智堅 Facebook 八卦
【建設才是王道 政績是選擇市長唯一的標準】
新竹市是值得驕傲的一座城市,4年前,市民給39歲年輕人機會,成為全台灣最年輕的市長,能為家鄉服務,是我一生中最大榮耀。新世代的政治工作者,最重要使命就是改變,唯一不能改變的,是當下的勇氣,如果能做到,不只將改變一座城市,更能改變世界。
今天我在政見發表會跟市民朋友報告,上任後發現兩個困境,第一,財政吃緊,市府負債超過2百億;第二,過去市長未好好帶領,同仁對於解決困境沒有想法。我們透過每週一的重大建設會報,妥善規劃、跨局處協調,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以強大執行力改善狀況,建設偉大且驕傲的城市。
我們推動市容改造、兒童醫療、古蹟活化等,以及南寮大道、三姓橋路等多項重大交通建設,並替市庫還債近15億;也提出竹科X計畫、優質文教、社福提升、照顧長輩、永續城市等6大政見,大車站計畫除了結合多元運具,也將創造3,000坪公共空間,縫合前後站發展。
改變已經實現,而幸福工程必須延續,任內我把一天當三天用,用最成熟、最有衝勁的時刻,奉獻給最愛的新竹市,新竹值得更好、也一定會更好。懇請大家不能放棄手中選票,用神聖的一票決定城市未來,支持有經驗、會做事,更能把事情做好的林智堅,一起迎向美好的明日新竹。
#明日新竹 #幸福城市 #建設才是王道 #政績是市民選擇市長唯一標準 #大桔大力挺明日新竹
古蹟活化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評價
「看見改變萬華」影片,紀錄北市府在萬華地區的施政成果,並呈現萬華2年來的改變。影片中透過人稱萬華通的萬華區長黃國彥,及4位在地人士針對市場改建、產業聚集及旅遊服務品質的提升現身說法,一同道出他們感受到的萬華變遷。
為了翻轉城市軸線,北市府統合各局處能量及民間的支持,從改建老舊設施、古蹟活化及觀光服務著手,為富有厚實文化底蘊的萬華注入新能量。同時,今年底將正式啟用萬華旅遊服務中心,並在假日派駐走動式青年旅服員,提供國內外客交通指引、觀光諮詢等服務,如同在萬華注入活水,讓更多人看見這塊土地的智慧及價值。
看見更多改變:http://civil.gov.taipei/twoyears/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UAoGeXQXh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o-aczoP8wH6661-npvzztPe96hg)
古蹟活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古蹟—保育定「絕育」?三級古蹟芳園書室變死場 景賢里空置荒廢 活化計劃淪笑話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較早前指,不排除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由非牟利團體承接管理,並將其改建及活化成有價值的文化地標。但計劃自2008年實施至今,卻曾鬧出古蹟復修後喪失歷史特色、無人承租長年棄置等爭議,令人擔憂一旦主教山配水庫以同樣方式保育,活化不成反加速「死亡」。
為釋除公眾對於政府古蹟活化項目過份商業化的疑慮,發展局於2008年推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下稱活化計劃),開放部份政府歷史建築供非牟利團體沿社企形式申請租用,而團體則須說明如何活化再利用有關建築物、財務上何以達至自負盈虧,從而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活化計劃目前推出6期共24個活化項目(不包括重推項目),但當中卻有部份項目乏人問津長年空置,或者經營不善交還政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8/AHEU4AGVAZGJRP6PLBIBGDA5M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古蹟 #保育 #芳園書室 #景賢里 #主教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0dqhOXnFuk/hqdefault.jpg)
古蹟活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TQQL3EYERg/hqdefault.jpg)
古蹟活化 在 古蹟活化 - 我們的島- 公共電視 的相關結果
古蹟文創, 古蹟活化, 文化資產, 老屋保存, 地方創生, 歷史建物, 在地農業. 日本興起地方創生思維,以地方人力結合在地產物,透過創意巧思,提升地區的文化與經濟。 ... <看更多>
古蹟活化 在 古蹟活化 - 典藏ARTouch.com 的相關結果
古蹟活化 · 文化資產再生如何可行?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政策與再生現場的困境 · 文資的華麗轉身—專訪凌宗魁,從大阪商船臺北支店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出天龍國專題】新竹: ... ... <看更多>
古蹟活化 在 古蹟活化重拾風華新舊並存融入文創 - 地產天下 的相關結果
發展時間久遠的老城區,總存在著不少建築古蹟,在保存歷史風貌之餘,如能融合更多文創元素,轉型活化古蹟,不僅替老建築注入新靈魂,更能帶動商機與人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