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Love Life News
【迪化街老店“葉晉發”開業近一世紀 隨著時光荏苒於1969年停業 家族第五代不捨對文化與歷史的情感 改造百年老宅但仍保留閩式建築味道 葉晏廷與經營團隊走訪全台農家 尋找特有在地農產品 販售來自台灣10款特色稻米與自製零嘴 希望讓米食文化重新進入人們生活 也讓台灣的稻米產業時尚重生】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回來。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外觀,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所以聚財。
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跟全台灣做生意。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小時候,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小提琴,喇叭,小鼓,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玩在一起,像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都是他 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快樂的童年。」
米,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
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重獲新生,「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阿圖啊,說實在,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你也讀專科,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我想,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相互合作,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已經醒了。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10的網紅Amy & Coco魯蛋妹日常生活記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京站美食 阿嬤怕你餓之真珠台灣家味開吃篇來啦! 前陣子去了京站開幕沒多久的台式餐廳-真珠 台灣家味, 和開飯川食堂、饗食天堂、INPARADISE饗饗、果然匯 一樣都是屬於饗賓集團的品牌, 來這吃台菜不用自己準備一堆食材辛苦下廚就能品嚐到阿嬤的家常滋味, 整個餐廳完全是走復古時尚路線, 有單點也有...
古弟私廚價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推荐》
【大稻埕老店開門 米產業時尚重生 迪化街繁華再現】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 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葉家影片)
1228阿嬤在前面 阿嬤香舉好喔 上香 拜 再拜 三拜 好 收香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 有生之年 一定要再回來。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這樣高興了喔,阿嬤好開心 看妹妹好開心,阿嬤做曾祖母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 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 (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 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 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 外觀 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 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 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 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 所以聚財。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 跟全台灣做生意。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 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葉家影片)
葉瓊姿 葉家小妹,其實這些樹,有些像玉蘭花這些樹,是從那時候就開始種,所以你說 等於之前想要把它修剪,因為太茂密了,想要把它修剪又捨不得,那我就會爬牆,沒辦法 你一定要爬到那個牆 要去剪那個枝,然後採那個玉蘭花,然後媽媽會在旁邊叫,小心點 小心點 你要扶好喔,我說 你不要喊 越喊我越怕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
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小時候 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 小提琴 喇叭 小鼓 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葉瓊姿\葉家第四代)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 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 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 玩在一起 像鄧麗君的 月亮代表我的心 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 都是他,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 快樂的童年
米 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 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 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 重獲新生。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 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 阿圖啊 說實在 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 你也讀專科 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葉家影片)
那個米啊 那個米上面是太陽東昇 raising rice sun) 恭喜開張 財源滾滾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我想 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 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 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 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 相互合作 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 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 已經醒了。
古弟私廚價格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已有111年歷史的古井藥房是台南最古老的漢藥房
2017年11月2日,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62號,百年漢藥舖「古井藥房」。(謝謝網友白襪拍攝分享)
台南市五條港文化園區是府城早期的商業重區,昔年三郊的總部水仙宮旁的百年老舖「古井藥房」是府城當今最古老的漢藥房。
第一代曾古井創業,百年之後,曾家仍然守著傳統的經營方式,看著變遷中的老舖逐漸步入歷史。
早期中醫師大多是被請到藥房看門診,只收微薄的診察費,抓藥就得找藥房,很多人生病不找醫生,拿著祖傳祕方、偏方去藥房抓藥。此外,漢人喜歡進補,家家戶戶多少都會到藥房抓點補藥補ㄧ補,所以藥房是熱門行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醫藥科技日益發達,出現了漢藥製藥廠,罐裝的藥粉藥散,逐步取代了一包包的草藥,漢藥房也慢慢式微。
堅持不隨潮流賣成藥的古井藥房,如何能維持到今天?曾焜耀透露,他們獨家製造的龜鹿二仙膠,已有一甲子的口碑;遵古法製造,用小火連熬10幾天的龜鹿二仙膠,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佳補品。
騰出騎樓,縮小店面的古井藥房雖然漸漸褪去光采,但卻完整的保存著傳統藥房的器物和工具,引人思古幽情;例如牆上浮雕著「古井」的漆黑木匾、漆著紅字的招牌鏡子、抽屜上刻著藥名的200多年歷史的藥櫃、變黑的錫製藥罐和銀白色的鋁製藥罐,還有磨損的鐵製杵臼等,都是文史工作者甚感興趣的東西。
第一代:曾古井,清光緒11年(1885年)生,於日治時期1908年創立「萃芳園」藥房。
第二代:曾焜耀,日大正8年(1919年)生,1935年16歲時就開始幫忙父親的藥房工作,1941年22歲時因父親過世而接手經營,由於老客戶習慣用其父的名字古井稱呼藥房,於是他便將招牌改為「古井藥房」,但營利事業登記證上的店名仍維持「萃芳園」。
第三代:曾士杰,民國38年(1949年)生。
最早古井藥房在現址的斜對面,而現址則是當時的倉庫。那時候當地的藥房少,又是商業要區,因此門庭若市,藥房請了三個夥計還忙不過來。
戰後初期(1950年代)是古井藥房的黃金時期,銀行每天都會派人來收帳,一早開門,屋內就擠滿了人,彷彿沒有空間可以落腳。
後來當地藥房多了,中醫師可以考執照然後拿許可牌開診所兼賣藥,於是,古井藥房不再是一枝獨秀。製藥廠生產的罐裝藥粉、藥散逐漸取代了一包包的草藥。
創立於1908年的古井藥房,位在水仙宮旁的宮後街邊,見證了當地百年歷史與環境變遷。
古井藥房現址為台南市民權路三段62號,第二代店主曾焜燿生於1919年9月29日,共有8個兄弟、1個妹妹;16歲時畢業於第二公學校後就在父親曾古井創立的萃芳園藥房(古井藥房前身)見習,當1941年父親56歲撒手人寰後,便接手藥房的工作,當時的他才22歲。
曾焜燿 24歲時娶蔡錦竹為妻,這是他父親生前為他決定的婚事。婚後育有三男三女,但無人願意傳承家業,有如五條港,從全盛時期到沒落,古井藥房也將逐漸走入歷史的塵埃中。
古井藥房位於清領時期五條港的中心,也就是南勢港的港道盡頭周圍;在這裡,水仙宮內的三郊統籌辦理五條港道的進出口貿易,藥材由南郊從廈門買進,在此卸貨,佔盡地利之便,加上人潮往來洶湧,漢藥店開始蓬勃發展,在南勢街(今民權路三段一帶)及附近區域比比皆是。
康熙24年(1685年),當地創建了藥王廟(位於今神農街底),成為藥商的信仰中心。
曾老先生回憶自己小時候,五條港已相當蕭條,僅剩竹筏在淤淺的港道上進出,貨物也大量減少,倒是通往大西門的宮後街還相當熱鬧,安南區那邊尚無菜市場,機車也還未出現,人們大多挑著扁擔走到宮後街採買物品;正因為如此,古井藥房當時的店面是朝向宮後街以迎接街上的人潮。
宮後街雖然是進出城的往來要道,當年的路寬也和現在一樣,不到兩米寬。他有時會經由宮後街到大西門城樓腳下玩耍;他說,三郊就好比現在的海關,會課稅,貨物從中國運進來後,三郊就像大間的船頭行,貨物可以寄放在那裡,若是身無分文,可將貨物賣給三郊,將所得在當地購買其它貨物,再將貨物載回船內,返回中國。
清光緒21年(1895年),中國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治台後,屢次更改舊有的行政區域,有計劃地改造臺南。
明治40年(1907年),大西門與小西門之間的城牆首先遭拆除,然後舊城牆陸陸續續被拆除殆盡。從大正9年(1920年)至昭和16年(1941年)之間,日本人將西方社會的格子狀道路系統與圓環等新式都市空間移植到臺南;宮後街雖然還保存著,但大西門城已完全消失,隨日本人而來的本町(今民權路)大剌剌地劃過舊時的五條港中心,成為生意往返的重心街道,商業中心由今宮後街移轉至今民權路上,於是古井藥房便將店面轉向民權路營業。
昭和13年(1938年),19歲的曾焜燿先生從第二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回到藥房,從輾藥、磨藥、曬藥等有關藥行的工作,都必須學習。
輾藥就是以「輾座」把藥輾碎,輾座現在已不多見,是一種輪子在中間,兩旁有柄,用兩隻腳踏,把藥輾碎的工具。
他的父親請了兩位師傅到店內幫忙,師傅對他很嚴格,並不因為他是小老闆而另眼看待。
昭和16年(1941年),曾古井因腎臟病去世,享年56歲,曾焜燿便子承父業,開始他超過一甲子的漢藥生涯。
對於父親曾古井先生有何感想?他語多保留,不願多談,但在談到父親去世前為他所訂下的婚事時,不經意流露出對父親懷念的神情。
他說:「我們從店內陳設、用具,大至孳櫃,小至固定藥單的木材押條,都是從父親那裡接手過來,保存良好。招牌雖然因顧客的習慣稱呼改用古井二字,但父親所留下的店名翠芳園,依然留存於營利事業登記證上。」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盡在不言中。
日治時期,藥房營業時間從早上6點到深夜12點,非常忙碌,連中午也必須炒藥、抓藥,沒時間休息。不到10坪大的藥房,供應曾焜燿的大哥到日本留學習醫,6個弟弟、1個妹妹得以長大成人,一家子生計得以維持,可見當時藥房的生意有多興盛。
藥材的來源,均是向漢藥大盤商購買,相當於現在進出口商,在今民權路上有好幾間,例如春成、建昌,現在皆已不存在。大盤商大部份從天津、香港、南洋進口藥材,賣給漢藥行,並沒有零售給一般民眾。曾焜燿跟漢藥大盤商每半年算一次錢,年底結清。父親剛去世時,大盤商怕他付不出錢,不敢賣藥給他,觀望了好一陣子,見藥房生意並無影響,才慢慢恢復供應藥材。
日本人有時也來買漢藥,主要是買川蓮,止肚痛及腹瀉。這時,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逐漸失利,時局越來越緊張,台灣歷史上驚天動地的空襲事件爆發了。
曾焜燿回想這段艱困時期表示,空襲時,他將藥材和物品裝入布袋內,放在店門口,連門都沒關上,一家人便跑去躲避起來。
後來日軍拆除水仙宮後殿,用以建築防空洞,連帶拆了曾家的藥房,於是他把藥房遷移到對面,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路63號(今邱家烤鴨店),繼續營業。
根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的台南市鄉土史料,一耆老口述歷史內載明,昭和20年(1945年)3月間,美國駐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派機轟炸台灣時,台南在3月1日的空襲是最嚴重的一次,現在的北勢港附近被炸死了二十幾人,災情慘重。那時遇到空襲,都是以敲鐘的方式做為警報。
1945年二戰結束,曾焜燿重蓋民權路的房子,將店面遷至64號,62號留給媳婦開百貨店,後來因64號在巷口轉角,買賣百貨較方便,於是換成62號開藥房,將64號作為百貨行,不過百貨行早已關閉。
於是,空襲時流失的顧客群漸漸回來,又恢復往日生意興隆的景況。這裡有一段小插曲,國民政府來台後,有相關人員約談曾焜燿,表示藥房的「古井」二字是日本名,要求改名,他拿出身份證明表示「古井」二字為父親的名字後,此事才告一段落。
這時,藥材改向進出口商購買,如金華路尾的重吉行,進出口商由香港買進藥材。重吉行至今仍在,但是已無買賣漢藥,原因很多,包括有漢醫師自行開業賣藥,漢醫診所盛行,科學漢藥大行於市面,大盤商也開始零售藥材給一般民眾,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健保,禁止保育類的藥材買賣,來藥房抓藥的顧客日漸漸少,漢藥材已不復當年的盛況,自然有許多進出口商也不再進口藥材。
目前,古井藥房內的藥材,是向普通藥材行購買,如泰順、聯興、偶爾也向其他進出口商購買,生意一落千丈。曾老先生苦笑地表示,現代人連下廚都嫌麻煩,更何況需耗費多時的煎藥過程。
而藥商信仰中心的藥王廟,也在民國58年(1969年)拆毀中、後殿,今僅剩原廟之前殿。曾老先生偶爾會跟隨漢藥公會至藥王廟拜拜。當曾老先生在藥王韋慈藏面前,思及家業的沒落和無人承繼,落寞的情緒,恐怕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
古井藥房內還留著錫製藥罐與清領時期的瓷藥罐,曾老先生表示,瓷藥罐易破碎,保存不易,所以錫製藥罐逐漸取代瓷藥罐。雖然以錫藥罐裝入的藥材比較不會變質,但缺點是藥材尚未完全乾燥時,若裝入錫藥罐,容易壞掉。二戰後開始使用鋁罐,近期大量使用的玻璃罐,對曾老先生而言僅供客人觀看藥材用。在現場觀看錫製藥罐,共有三種造形,色澤古樸而耐用,曾老先生也把較珍貴的藥材放於錫罐中。
曾老先生表示,進出口商從中國帶回來的漢藥材是一支支的原貨,而大盤商所販賣是生藥,未處理過,零售商買入後,要修剪、清洗乾淨,依各類藥材的特性進行再處理,處理過後,藥材的功效才會顯現,才可以放入店內販賣。處理的過程包括:漬鹽、漬醋、漬酒等浸漬各類可發揮功效的材料,還有過炊、過炒「紅土」等。處理過程時間的長短端看何種藥材、用量多少而有所不同,有的一小時即可販賣,有的要等上好幾天。
藥材以其品質好壞,產地不同而區分其價格。最貴的藥材為熊膽,相當好用,這類保育類的藥材已禁止販賣,若私自出售被查到,要關上兩年半。
曾老先生有一份藥單,是他從父親那裡以毛筆寫下來的,十分珍貴;另外有一份藥籤,是當年大天后宮從藥王廟所抄錄下來的,保存這份藥籤原因是,當有顧客拿著模糊不清的藥籤前來抓藥時,可以核對,防止拿錯藥材。
古井藥房的招牌藥為「龜鹿二仙膠」,其成份共有四種,可補精、氣、神。
曾老先生表示,領有中醫師執照才可以販賣科學漢藥。以他多年處理藥材的豐富經驗,為什麼不報考中醫師?他表示並不需要,而且沒那麼多時間去念書。
為了養活一大家子,曾老先生做了多少的犧牲;當年意氣風發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今日獨坐一隅的老先生,風華歲月隨著時代的變遷流逝。
不變的是,滿屋子父親所留下的珍貴遺產,以及相伴一生的老伴,輕輕的訴說著古井藥房在歷史的洪流中,載浮載沉的蹤影。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古弟私廚價格 在 Amy & Coco魯蛋妹日常生活記錄 Youtube 的評價
#京站美食
阿嬤怕你餓之真珠台灣家味開吃篇來啦!
前陣子去了京站開幕沒多久的台式餐廳-真珠 台灣家味,
和開飯川食堂、饗食天堂、INPARADISE饗饗、果然匯
一樣都是屬於饗賓集團的品牌,
來這吃台菜不用自己準備一堆食材辛苦下廚就能品嚐到阿嬤的家常滋味,
整個餐廳完全是走復古時尚路線,
有單點也有依人數不同的套餐組合,
整體來說真珠 台灣家味有許多復刻阿嬤的經典家常菜色,
特別適合不想下廚又想和家人聚餐時的好去處,
用料實在的復古家常味,
而且份量不少我們吃不完還打包帶回家。
最推薦的前3名是旺來苦瓜雞湯 、蜜棗燒排骨、紅燒拼選組合,
不用太多人也可以簡單開吃家常好滋味的好選擇!!
開吃文:https://amy77.com/blog/post/jinzhu
真珠 台灣家味
電話:02-2552-6898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B3(京站時尚廣場B3)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午餐11:30-14:30 (最後點餐時間14:00)
晚餐17:30-21:30 (最後點餐時間20:3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午餐11:30-15:30 (最後點餐時間15:00)
晚餐17:00-21:30 (最後點餐時間20:30)
消費方式:店內消費需加收10%服務費,每人最低消費 250元
追蹤IG https://goo.gl/ngZZ9f
加入Telegram 頻道 ➡ https://t.me/dannisamy77
加入LINE@ ➡ https://goo.gl/CjJNq3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annisamy77/
或搜尋 Dannis & Amy - 魯蛋妹&大腸弟吃喝玩樂過生活
-----------------------------------------
️魯蛋妹愛用旅遊訂票工具:
訂房間|AGODA :https://www.agoda.com/zh-tw/?pcs=1&ci...
訂旅遊票券|
KKday:https://www.kkday.com/zh-tw?cid=7242
KLOOK客路: https://www.klook.com/zh-TW/?aid=2832
️魯蛋妹購物折碼碼分享:
❗️Nordgreen手錶官網85折折扣碼: amy77
官網: https://bit.ly/31acitS
❗️DW手錶官網85折折扣碼: amy77
️DW官網: www.danielwellington.com
❗️德國NaSaDen納莎登行李箱全系列團購特惠價格:https://nasaden.liteshop.tw/?u=ZMF7Hd
❗️想省錢購物趕快註冊Shopback
註冊下單領100獎勵金: https://goo.gl/emJNgW
((推薦人與被推薦人各回饋100元))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及FB私訊喔️!
希望你喜歡這隻影片囉,喜歡的話別忘了訂閱或按個喜歡喔!
/ HOPE YOU ENJOYED AND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