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搏功名〉張曼娟
在華人世界,就算是背不出一首詩的人,也知道《唐詩三百首》,這真是一本超級有名的詩集。
這本書的編選並不是唐代人,而是由清代的一對夫妻檔蘅塘退士孫洙和妻子徐蘭英攜手完成的,說不定徐蘭英花費的時間與心血更多些。可惜現在的人多半知道編書者是蘅塘退士,卻沒留意還有一位飽讀詩書的才女,也貢獻了許多心力。「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能有徐蘭英這樣的女性,真是很難得的。
這本詩選集原本是給家塾孩子的讀物,也可以驗證一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說法是否屬實。
他們參考了各家選本,總共選出七十七位詩人,共三百一十一首詩,每一首詩都是經典,令人愛不釋手。這個選本顧慮到兒童與少年的學習,因此以流暢、典雅、親切、情真的詩作為主,不僅受到家塾孩子的喜愛,也成了所有讀者共享的寶典。後來的人翻印這本詩集,不免有些增補,到最後竟不斷飆高,達到四百首呢。
但唐詩當然不只三、四百首而已,目前仍保存下來的唐詩,約莫有五萬首。
歷史上的名人,寫作《紅樓夢》的曹雪芹,有個深受康熙皇帝寵信的祖父曹寅,曹寅受康熙欽命,編選了《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蒐羅了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個數字,真是前朝與後代都無法迄及的,因此,詩,就成為了唐朝的代表,也成就了唐朝的輝煌。
在很多不同的時代,寫詩最大的功能是抒發情感,寄託幽懷。就像到了現代,不少兒童和青少年,也都能寫上兩句頗有詩意的句子。把自己難以對人傾訴的心事,或是浪漫情懷,藉由詩句表達出來。
然而,在唐代,寫詩寫得好,竟然可以在科舉中金榜題名,還能在朝廷得到官位與俸祿,可以說是功名利祿的敲門磚,既能抒發情懷,又可踏上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官宦之途,詩人何樂而不為?怪不得唐詩如此蓬勃迅速的發展起來了。
現代學生在考試時免不了寫作測驗,題目上必然註明著,不可寫詩。不管詩寫得多好,在考試時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唐代人卻在考科舉時寫過不少好詩。
中唐有位詩人錢起,是有名的才子,與其他九位詩人合稱為「大曆十才子」,他就是在應試時作了一首詩,得到主考官的激賞,金榜題名。那首詩也就成為應試詩的代表作了。
唐玄宗天寶十年,錢起應考,省試的詩題是〈湘靈鼓瑟〉,這是出自於屈原《楚辭》〈遠遊〉篇中的兩句:「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是個美麗而憂傷的,古代的神話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據說堯帝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舜,舜帝是個受百姓愛戴的帝王,為了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常四處巡行,不幸南巡時在蒼梧死去了,兩位妃子日夜思念,悲痛不已,不久也於湘水之濱去世。
她們的魂魄化為湘水之神,常在月夜裡鼓瑟彈琴,音樂悽惻哀傷,令經過南方楚地的客旅,悲不自勝。連海若、馮夷這些神祇聽見樂聲也忍不住隨之起舞。
這題目很難寫,是因為音樂的描寫一向不容易,讀過這個神話故事的人都知道,湘水女神鼓瑟,必然是悲傷的樂曲,但是如何用文字將那樣的感覺描寫出來呢?這考驗著詩人的本領,必須具備極豐沛的想像力,錢起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寫出來:它是悽楚的,就算是堅如金石也會被打動;它是有力量的,能夠穿透天地;它是有氣味的,我們嗅聞到新鮮的馨香;它是無遠弗屆的,連遼闊的洞庭湖也能跨越。
這就是修辭學裡的「誇飾法」,一定要比現實誇張許多,令人驚奇。同時,讀詩的人被說服,相信這音樂的演奏確實有著巨大神奇的力量。
最著名也最令人難忘的是結尾兩句,縹緲虛幻的景象,一江流水,幾座山峰,景色優美如夢,剛剛的一場音樂饗宴,也恍然若夢。湘水女神是虛幻的,鼓瑟之音卻描寫得如此真實,真是好有本領。怪不得當時的主考官給了他很高的名次,並且說,結尾兩句詩「如有神助」呢。
詩人創作的心靈就像是遼闊的大地山川,寶藏無限,靈感卻像是月光那樣的,照亮了事物與情理。寂寞的時刻,月光照在窗前,於是有了〈靜夜思〉;寧靜的時刻,月光照進闈場,於是有了〈湘靈鼓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浪潮旗下網頁遊戲《九龍朝》,先前以每週請來美女直播員,在遊戲裡陪各位玩家們一同暢遊引起話題,這次也將首創雙人主播模式,由性感女神「熊熊」以及有著RC羅志祥之稱的「眼線」,陪玩家們度過一個美好的遊戲之夜。兩位主播在直播過程中,也在遊戲中爆料改版的第一手消息,同時釋出全新特色玩法「家族守護獸」,邀請...
古代四大才子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八卦
《「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二 》
十幾歲時,我獲得了一串念珠,當時對於念珠的概念,並不像現在這麼在行,只覺得這串念珠,淡黃色上面佈滿了如星辰般密密麻麻,也像螞蟻築巢穴窩般的坑坑洞洞,極不規則,但拿在手裡就是有股說不出的溫暖和安心。這串一百零八顆的菩提子念珠,是來自於一位從中國福州鼓山的湧泉寺來台的老和尚,人們都管他叫傳心師父。傳心師父外型有一點酷似晚年的弘一大師,清瘦嶙峋,但卻有股不可言喻的、詩人般的氣質,風雅脫俗,我最早有些詩詞的啟蒙,也是來自此師。等到日後我讀書求學,跟隨了我的國文老師之後,愈發地覺得這老和尚本就是俱足古代翰林多墨般慧行才子,只可惜傳心老和尚當時業已圓寂多年。
傳心老和尚是一位禪淨雙修的老和尚,據說老和尚和虛雲老和尚也有段頗深的因緣,當時傳心老和尚還只是一位沙彌、學習僧,關於此事,和傳心老和尚稍熟之後,也曾聽聞虛雲老和尚在鼓山的一些玄妙事蹟,例如虛雲老和尚曾經在湧泉寺傳戒的時候,寺廟中的鐵樹竟然會無故開放出如同水盆般、奇大無比的花,這可是百年難得的奇聞。鐵樹也有人稱做鳳尾蕉,這原來聽老輩的講法,是有故事的,這故事又有一些傳奇,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多遙遠以前的故事,據說是來自於一隻鳳凰,這鳳凰被一位有錢的暴發戶拾獲,他便把牠關在籠子內,每天給他餵食最好的飼料和鳥食,希望博取這隻鳳凰的開心,據說如果可以見到鳳凰展翅飛翔或欣賞到曼妙的鳳姿,是極為喜慶的事,在中國一直是被看做吉祥的象徵,也是國祚綿延之兆,通常被稱為鳥中之王,也有一說,鳳凰是天龍後代。話說這土豪強學風雅,每天期盼著這隻鳳凰可以在他眼前振翅舞蹈,但沒想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來未曾如願過,最後他火大,就將鳳凰一把火給燒死。鄰近多事的人,在焚燒過後的灰燼中卻發現長出了樹苗,附近的民眾便認為是鳳凰的靈魂不死所長出來的鐵樹。鐵樹也因為這段神話,常常被形容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象徵。
根據傳心法師的描述,他少年時所見到的虛雲老和尚當時已經九十多歲,但卻身體極為矯健硬朗,並且日日出坡,還在寺中種植了多棵樹木。更有一件稀奇的事,那便是龍王曾經化現為一老者,求戒於虛雲老和尚的事蹟⋯⋯或許由於傳心法師的贈送菩提念珠以及經常耳聞虛老的事蹟,那段時期對於禪生起了極為深切的興趣,於是在這位傳心法師的啟蒙下,開始念誦《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等和宗門相關的經書⋯⋯。
傳心老法師是位解行並重、通達三藏的善知識,平日裡極為和善,溫潤有儀,因此頗得人心。特別對於年少孩童,他最常做的就是準備好一罐罐的瓶裝水,裡面通常會放上冬瓜糖等甜品混雜水中給小孩喝,原來他每天都會持誦一百零八次的大悲咒加持這些水,和來訪的眾生結緣。遇到比較有佛緣的小孩,他便會送一串念珠。只不過如此過了很多年,我始終看到的都是菩提子念珠與人結緣,後來有一次,當時我已經年歲漸長,回去他的精舍探望他老人家。他有一具從中國帶來的大銅缽,每次他都會放置許多星月菩提子念珠在缽內與人結緣。我便好奇地問老和尚:「師父,這麼多年來我始終看到的你和別人結緣都是用菩提子,不知道這其中是否另有因緣?」
師父用他一貫的慈悲溫暖的笑容回答說:「你既然問到了,我便告訴你,日後你也可查閱有一部經叫做《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這部經是文殊師利菩薩為了未來有情的眾生而講述,目的是要眾生了解念珠的功德是為了可以利益自己的善業成就,同時也可以保護眾生,這其中就有提到菩提子念珠。我個人認為菩提子念珠除了經文上有提,用菩提子念珠的人,不管是放置在手中,手指掐念,或者手持握菩提子念珠,只要用此念珠撥念一次,它的功德所得到的福報是無量無邊,沒有辦法用現在的數字來計算功德。就算沒有辦法用此念珠計算佛號,但只要持有此菩提子念珠,隨身手持,在行、住、坐、臥之中,不管所說言語內容如何,但因為此人保有菩提子念珠的緣故,他的福德因緣就如同持誦諸佛名號及咒語一般是無二無別的,所得到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但是如果要如理如法最好要滿數一百零八顆,才算圓滿。
如果作為手珠、提珠,也可以五十四顆,或者二十七顆,最少也可以用十四顆⋯⋯」老和尚一邊很熟練地講述著這部經的功德利益,一邊轉過身習慣性地吹口氣為在他身旁大缽內的一捆一捆用紅絲線牽綁的菩提子念珠加持,這是老和尚的習慣,他平常二六時中總是阿彌陀佛和大悲咒從不中斷地於心中默念,更了不得的是即便他和人聊天、說法、開示,也是心不散亂地默持心誦。原來這菩提子的功德殊勝是如此地無與倫比,並且經中還特別讚說,為何特別讚嘆用菩提子是獲得利益最殊勝的原因?
菩提子殊勝的功德因緣諸多,但經中曾經有說到在過去世佛出世的時候也是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當時有邪見的外道毀謗三寶,其中有一位男眾值遇非人打殺,這外道就說:「如今是我道昌盛,不知道諸佛有什麼威神力?既然佛是在菩提樹下成佛,那這棵樹應該要很有感應才對!」就把男子置臥在菩提樹下,同時說:「此樹若是聖樹,此子必當完好如初、甦醒過來。」如此經過七日七夜,稱念佛的名號,後來其子果然復活,甦醒過來,這外道便讚嘆說:「一切佛的威德力我過去未曾見聞,但在佛成道的樹下,如此的示現甚為稀奇,如此大威大德真是不可思議。」因為這般因緣,所有的一切外道都改邪歸正,發菩提心,並且堅信佛力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如此,所有的人皆稱頌此樹為延命樹⋯⋯。
如今歲月如漏沙般,於指縫間頃刻流逝,傳心老和尚和我唯一心靈傳遞相通的,也只有幾幀發黃的照片及當時他和我結緣的菩提子念珠。這串念珠伴隨我持誦過不可數的佛號及咒語,珠身也從青澀薄黃,經由歲月的摩娑,一顆顆棗紅、咖啡色的珠子輪流在指縫間雁傳心語,願老和尚早日重返娑婆。(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古代四大才子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 諺語新知
歷史上有不少放蕩不羈的才子,而明末清初的金聖歎,也算是當中的佼佼者。他曾評點小說《水滸傳》、戲曲《西廂記》及杜甫諸家唐詩,開創中國文學前所未有的文學批評模式,樹立小說戲曲評點的新體例。他也曾覺得《水滸傳》後半段的情節有所不足,自己重新創作新版本。這位才子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流傳的一些風趣妙語。
金聖歎自小特立獨行,在私塾別人讀的都是四書五經,他讀的卻是當時人看不起的小說。而金聖歎以才子自居,為人孤高,狂放不羈;覺得人生不過大夢一場,全然虛幻,短暫易逝。但正是因為他的性格,他才敢於向經典動手。他在文學批評的範疇,開創了不少先河。在他之前的評書,多是圈劃書中的妙句,或略略加上評語。但是他的批點深入至書中的一字一句,並為讀者分析書中的精妙之處,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些批點學習如何閱讀文學作品。他也敢於修改他人的作品,即便對於他最愛的《水滸傳》也毫不手軟。金聖歎約在1641年評點《水滸傳》,甚至直接將《水滸傳》改寫,令《水滸傳》的情節更加緊湊。
但是金聖歎晚年牽涉了一宗文人示威,要求將新上任的失職縣令撤職。未想到驚動了清廷,覺得要好好懲治這些江南士族,於是判處一眾參與示威的文人死刑。在斬首示眾前,他的家人和子女都到刑場來為他送別。金聖嘆看見家人,神色自若的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但聽到這句諧音對聯,他的家人都忍不住大哭。因為「蓮」和「憐」同音,他知道自己被處決,肯定會牽連自己兒子,心中不免痛苦;而「梨」和「離」同音,要離開孩兒,自然是滿腹辛酸。
其實這幅對聯正是古代文人的諧音對聯,也就是利用語音相諧,做到一語雙關。金聖歎在臨處刑前,仍能創作一個諧音聯,可見其豁達。大家又知道,他被處決前留下的遺言是什麼嗎?
#諺語新知 #諺語 #中國歷史 #金聖嘆 #文人 #清朝
古代四大才子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評價
遊戲浪潮旗下網頁遊戲《九龍朝》,先前以每週請來美女直播員,在遊戲裡陪各位玩家們一同暢遊引起話題,這次也將首創雙人主播模式,由性感女神「熊熊」以及有著RC羅志祥之稱的「眼線」,陪玩家們度過一個美好的遊戲之夜。兩位主播在直播過程中,也在遊戲中爆料改版的第一手消息,同時釋出全新特色玩法「家族守護獸」,邀請各家族成員攜手擊敗來襲的四聖獸!
「家族守護獸」玩法中,守護獸將會在府邸中大肆破壞,家族成員必定要攜手合作,一同對抗四聖獸的逆襲,誓死保衛家園的和平!
本次改版全新明朝地圖,新增許多有趣的劇情,其中包含四大才子唐伯虎「花賞月賞秋香」的逗趣劇情,以及古代神醫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辛酸血淚史。
另外,在本次的明朝改版中,還會推出稱霸武林的曠世武學系統和天機莫測的100級套裝,玩家們千萬別錯過囉!
(C) 遊戲浪潮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古代四大才子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評價
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開始[來源請求],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台閩一帶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芸苔以滸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大多為家族成員食用,一般不會用來招待外人。但近來也出現潤餅專賣店、賣潤餅專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
傳說
相傳潤餅由明代福建泉州同安縣金門島才子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是蔡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3]。
故事版本眾多,姑取其中最盛行者如下[4]。
民間流傳,蔡復一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但身體殘缺得很厲害,獨眼、跛腳又駝背,但是他熟讀四書五經,不僅能作詩、賦、八股文;才華橫溢,兩手能同時寫字,在殿試上大出鋒頭,皇帝原本想點其為一甲(前三名),但蔡態度狂傲,皇帝又改其為二甲。不過放榜之後,皇帝憐才之意又起,常對蔡加以賞賜,四個奸臣於是過來消遣他,欲挫其銳氣。
四奸臣前來,第一人取笑他是獨眼龍,蔡說:「一眼觀天下。」第二人取笑他是瘸子,蔡回應:「一腳登龍門。」第三人取笑他是駝子,蔡回應:「一背藏千卷。」最後一人又質疑他兩手同時寫字是假的,蔡就回答「兩手作萬言。」立成一首詩。四個奸臣無趣而返,於是告訴皇帝,蔡復一說天下文書都抄寫得成,「兩手作萬言」,皇帝很生氣,覺得蔡太狂妄了,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如不從,將以「欺君」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只好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幾乎不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餅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正在抄寫的蔡復一,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用餐。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使命,他抄的文件足足放滿了九個櫃子。
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故大力提拔蔡,蔡後來作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五省經略。從此,蔡夫人做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古代四大才子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評價
鳴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地勝人無慾,林昏虎有威。 澗苔侵客屨,山雪入禪衣。桂樹芳陰在,還期歲晏歸。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遊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於鹹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