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防堵非洲豬瘟 共同守護台灣豬】
日前國內查獲了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走私肉品,全台各縣市無不繃緊神經、全力備戰,為要徹底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擴散。
在談非洲豬瘟的相關防範措施之前,我要先帶各位鄉親回想民國86年台灣爆發口蹄疫時的狀況,當時新竹縣是全台第一個通報口蹄疫案件的縣市,通報當下,全台各縣市也開始通報養豬場的豬隻有口蹄疫症狀,疫情在全台灣快速蔓延;當時台灣共撲殺豬隻385萬頭,且無法外銷日本市場,整體估計損失約1,700億。
撲滅口蹄疫的過程漫長而艱辛,本縣針對口蹄疫防疫工作,在口蹄疫拔針前,提供免費的口蹄疫苗供養豬戶施打,口蹄疫拔針後,推動養豬場自衛防疫工作,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對於常有運豬車輛進出的肉品市場和屠宰場,我們加強消毒嚴格管制,同時落實疫情通報及有效監測環境中的病毒,新竹縣從105年起,連三年榮獲口蹄疫撲滅計畫評比乙組第一名,我要特別感謝本縣全體獸醫同仁的齊心努力和養豬業者的全力配合,以及防檢局的肯定,如今面對非洲豬瘟的威脅,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將防護措施建立得更完善。
為全面防堵非洲豬瘟侵台,本縣將配合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自8/30起,廚餘停止進入養豬場;9/1至9/30全面暫停廚餘養豬。
目前以不改變原來廚餘的收集清運方式為原則,請本縣的機關、學校、餐廳、旅館等單位維持將廚餘交給原來委託的廚餘養豬場或廚餘清運業者,並由廚餘養豬場或廚餘清運業者運送至本縣各鄉鎮市清潔隊或本縣指定地點(進廠時間請事先跟各公所清潔隊聯絡及預約),再由清潔隊轉運至新竹縣廚餘處理廠,以確保本縣之廚餘清運及處理不受影響,送至本縣指定地點妥善處理。
我在此也呼籲所有鄉親、餐廳、機關學校,請配合惜食、減量、剩食打包,並將廚餘瀝乾後排出。並請鄉親不要購買來源不明之豬肉或豬肉製品,如持有來源不明之肉品需協助處置,需送至防檢局各分局及檢疫站,或是高溫烹煮後以垃圾處理,勿混入廚餘避免成為養豬飼料,影響畜產業及食品安全。請將來源不明的肉品,直接丟入垃圾車,交由清潔隊妥善處理,切勿丟到廚餘桶。希望藉由政府、業者與民眾一起努力守住養豬場的最後一道防線。
自民國86年爆發口蹄疫後,一直到去年(109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終於認定我國臺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這是歷時23年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民間各界與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得來不易。當非洲豬瘟來勢洶洶的此刻,我也希望鄉親們能夠全力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不要再讓台灣重演過去慘痛的歷史。
若民眾、餐廳、機關、機構、單位、廚餘清運業者及原廚餘養豬場有任何廚餘相關問題,請洽各鄉鎮市清潔隊或撥打環保局聯絡電話03-5519345分機5417葉小姐(事業機構)、03-5519345分機5500(非事業機構),謝謝各位鄉親們的配合!
#非洲豬瘟
#領頭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啦今天紐約時報出了一篇報導:【How Taiwan Plans to Stay (Mostly) Covid-Free】(台灣計畫要如何盡可能地沒有新冠病毒,作者很強調Mostly,大致上沒有啦),幾乎每個媒體都放錯重點啦!去肉搜記者是誰,以前在北京待過在華爾街日報待過,去罵甚麼新加坡有甚麼資格說...
口蹄疫症狀 在 Magic寶媽魔力 Facebook 八卦
「口足手症」
基本上跟小豬的口蹄疫症狀幾乎一樣 被笑稱為人類的口蹄疫!
有些事情遇到了真的只能接受,需要釋懷尤其對我這個固執的金牛!
這次是可預防的,但因為拒絕不了,我被強迫接受
#孩子痛皮肉
#媽媽痛心
給媽媽的建議⬇️❤️
1.照顧家腸病毒的小孩時,也要留意自己,哈哈我是這麼告訴自己)
2.咽頰炎真的很不舒服時,可以喝些涼涼的水
3.感覺手足在發病時,走路或久站會很痛,建議穿厚襪子再走動👟
#寶媽魔力
口蹄疫症狀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好啦今天紐約時報出了一篇報導:【How Taiwan Plans to Stay (Mostly) Covid-Free】(台灣計畫要如何盡可能地沒有新冠病毒,作者很強調Mostly,大致上沒有啦),幾乎每個媒體都放錯重點啦!去肉搜記者是誰,以前在北京待過在華爾街日報待過,去罵甚麼新加坡有甚麼資格說台灣,去說美帝自己爛得要死,去說那個史丹佛教授如何如何,這些都不是重點啦,重點真正在報導中的兩個地方。
第一,2020年十月十日,著名的醫療期刊柳葉刀(或稱作刺胳針)刊出了由八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和陽明大學教授所聯名撰寫的一篇論文,針對了醫院中的一萬四千七百六十五名病患做了新冠病毒的檢測。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得出來的新冠肺炎輕症或是無症狀患者的確比例比各國都要低,但作者認為真正的確診者比政府所公布的數字要來得更高。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0)30041-9/fulltext#%20
至於高多少呢,這就不是我的專業了。我的專業是風險顧問,我強烈建議這八名醫師和教授趕快把自己家的祖墳藏起來,因為風險很高。上次彰化做了個血清檢測,主事者的祖墳差點被當作始皇陵挖開來翻了兩翻。大家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也難怪榮總這篇報告被Lancet收錄卻這麼低調,果然也是內行人【鼓掌】
第二,阿中部長面對紐約時報記者還真的比較誠實,比那些每天來我這邊洗版說甚麼十四天隔離之後就毫無傳染力的白痴側翼要好多了。讓我引述紐約時報的原文給各位看看順便翻譯:【Taiwan’s position has been that carriers of the virus who are asymptomatic after 14 days of isolation are not likely to be very infectious. Mr. Chen said he had no doubt that there had been some asymptomatic cases that never made it onto the government’s radar.】(台灣的立場是,那些無症狀的帶原者在經過十四天的隔離之後就不會有太強的感染力。陳部長說他毫不懷疑有一些無症狀的個案完全沒有顯示在政府的雷達上。)
【“But if those infections are not causing problems, then should I spend a lot of energy trying to find those people?” he said. “Or should I focus my efforts on infections that are already causing problems?”】(但如果這些感染者沒有造成問題,那麼我應該花很多精力找到這些人嗎?他說。或者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那些造成問題的傳染者?)
好啦,我要求不多,也就是希望那些白癡側翼不要一直來洗版說甚麼台灣數字好棒棒絕對沒有錯,你老闆都這樣講了好嗎?請你長出腦來不要糾結在這個問題上還來這邊洗版被我笑可以嗎?
紐時的報導最後是引述新加坡的看法認為鎖國只是短時間的爭取構築戰線的方法,不是長久之計。但我的看法是比指揮中心還要嚴格,鎖就鎖,反正我們有這些覺青的智障大內宣,根本不會有內部反彈!所以我認為冬季以來已經病毒有那麼多變種,我主張我國應該要將居家檢疫延長到二十一天,不要再搞甚麼半吊子的14+7,最後七天大家還跑去五月天演唱會這是有個屁用啦!要關就關二十一天,不要廢話!一直在那邊扭扭捏捏幹嘛,該鎖國就鎖國啊!
最後還是要講一下,到底哪些白癡農委會行政院官員跟你講說美豬開放之後市場台灣豬豬肉會降價的?一個新政策搞到全部的人都懷疑外國豬,當然台灣豬需求量會大增啊!有沒有去市場買過豬肉問過豬農啊?台灣去年口蹄疫才拔針,你也不要聽那些側翼財經白癡跟你講甚麼豬農外銷賺大錢了,所以國內台灣豬肉變少了,妳放屁!才拔針變成不是疫區根本外銷要重新談好嗎,幾個月就談好喔,你當其他國家口蹄疫預防跟農業部都跟你一樣豬腦嗎?
到處發台灣豬標章還跟人家簽甚麼契約要處罰,你覺得各大小吃店是不是只能用更多台灣豬,豬肉需求增加價格當然會上漲,所以之後便當店、炸排骨之類的都會因為台灣豬肉價格上漲而跟著漲價啦,更別提倒楣的鬍鬚張除了業績掉了10%之外,還得把三個月的西班牙豬肉庫存通通捐給公益團體,這就是經典的有政府會搞事,有政府會反商啦!北七!
【訂閱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萊克多巴人預購傳送門: https://reurl.cc/Ezx1Qn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口蹄疫症狀 在 【 志祺七七】「非洲豬瘟」是什麼?比「口蹄疫」還要可怕的 ... 的八卦

【 志祺七七】「非洲豬瘟」是什麼?比「 口蹄疫 」還要可怕的「豬界伊波拉」有賴你我共同抵抗! ... <看更多>
口蹄疫症狀 在 口蹄疫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對於人類,值得注意的是,該症狀與另外一種病毒疾病的症狀類似,其通常稱為「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相比,此病較頻繁地發生在人類身上,特別是幼兒;其是由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