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拔後感』
大家如果一直有follow 我,應該知道我去年的「九顆牙」背水一戰。化療後牙齒狀況不好,當時其實已經有發現這顆智齒,但我太害怕一直拖著不拔。🦷 牙醫建議拔智齒年齡為18歲到30歲,很明顯我已經超齡了。真沒想到一把年紀還跑去拔智齒🤦🏻♀️心理壓力真的非常大,連續推遲了三次。終於決定狠下心來一定要把這顆智齒拔掉 (主要是因為真的沒辦法,都蛆到旁邊的牙齒了)😓
今天是拔牙後的第四天,我已活蹦亂跳週圍趴趴走了!(果然是打不死的小強)💃🏻 雖然被拔牙的部位仍有腫痛的感覺,但比當天拔完回家那奄奄一息的狀況好了許多,也慶幸醫生技術好所以第二天沒有明顯的臉腫。頭48小時內我努力冷敷,第三天開始熱敷。食物方面吃軟質食物為主,傷口還是要非常小心的照護。
🙋🏻♂️有人問:
#做過化療放療的人可以拔牙嗎?
可以,但是要先看是哪一種癌症病患,放療位置在哪裡,而且不建議在化療期間做。因為化療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傷口比較難癒合。由於身體抵抗力、免疫力也低,很容易會造成感染。所以化療期間不能做任何侵入式的治療,舉凡拔牙、抽神經這些都不建議☝🏻。安全起見,如果可以拖一下,建議化療電療後1~2年再做處理。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先跟主治醫師和牙醫醫師溝通商量。如果真的沒辦法而決定要拔牙,會在拔牙之前抽血看白血球及其他指數。如果白血球低於2000以下,有可能就必須要延期拔牙了。
❗️另外,有專家表示,放療如果是在頭頸部腫瘤,例如鼻咽癌之類。放療後3年內盡量避免拔牙。因為放療會損傷唾液腺,使唾液分泌減少,酸度增加,細菌便於繁殖,易形成放射性齲齒、牙齦紅腫、齒槽溢膿。「口乾、腫脹、疼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多處口腔潰瘍、出血、化膿……」如果在放療後3年內拔牙,上述症狀有機會誘發頜骨骨髓炎,張口困難甚至有生命之憂。
#拔智齒後注意事項
🍀 拔完後,藥棉/折起來的消毒紗布要咬1或1.5小時以後再吐掉。但並不是咬愈久愈好!(可以的話每半小時更換一次)
🍀 拔完牙後24小時以內有些出血是正常現象,沒有關係。24小時內盡量不要漱口,不要刷牙,不要用吸管喝水。24小時過後進食完,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漱口水或鹽水漱口。
🍀口水增多是正常現象,可能會帶著血水。我知道聽起來感覺很噁心,但請不要把口水吐掉,就把自己當成一日吸血鬼囉🧛♀️🧛♂️
🍀 拔後48小時冰敷,48小時後就可以熱敷了。(每敷10分鐘,休息10分鐘直到感覺改善)
🍀 食物方面吃軟質食物為主,湯水、粥品類都是不錯的選擇。放涼一點再吃,必免太燙或刺激的食物。盡量用沒拔的那一邊吃,這樣食物不會那麼容易卡在傷口裡導致發炎。
💁🏻♀️最後,拔牙後如果出現發熱高燒,或是流血不止,一定!一定!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不要耽誤。
覺得有用記得分享給朋友看看唷❤我們關關難過關關過,繼續努力💪🏻
#Mon不茫 #乳癌
口腔潰瘍 照護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八卦
「克沙奇濕疹(Eczema Coxsackium)」
今天是中秋佳節,兒科急診中午來了一位2歲大的弟弟。
弟弟本身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幾天前,弟弟又被哥哥傳染了腸病毒。
結果就是
#克沙奇腸病毒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共舞
「因為克沙奇A6型腸病毒感染,弟弟全身起紅疹、發癢、長水泡」
所以弟弟除了口腔潰瘍外,全身也長滿滿的皮膚疹(圖),弟弟渾身不舒服😭!
「克沙奇濕疹(Eczema Coxsackium)」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因為皮膚障壁功能不足,造成病毒容易入侵。
當「克沙奇腸病毒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共舞時」,這類小孩重要的是皮膚的照護,需要爸爸媽媽一起用心照護,如果水泡和傷口面積較廣,必需要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的疹子,其症狀輕微,只須症狀治療即可。針對病患的症狀,給予退燒藥或者止癢的藥。少數的嚴重病例,才需要住院治療。
口腔潰瘍 照護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八卦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呂宜興先生來到空中,為各位朋友分享主題:《口腔潰傷》、《口腔黏膜炎》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因為自體免疫系統低下或嘴內遭割傷、咬傷而出現的症狀,免疫系統低下的原因如長期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等所引起;會出現口腔割傷的民眾,多半和飲食習慣有關,例如食用龍蝦、螃蟹等易造成割傷的食物,若已出現潰瘍,則在飲食上應選擇調味清淡、較軟濕潤的食物,大約一週即會痊癒,但若超過兩週都未癒合,建議民眾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因為有可能你已出現口腔癌的前兆。
◎口腔黏膜炎
癌症治療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有30~75%的患者會發生口腔黏膜炎,若同時進行化療與放療,如頭頸癌患者,則高達80~90%會發生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炎可分為4個等級,第一、二級會有紅、腫、痛與多處白斑出現,但患者仍可進食固體食物;若是第三、四級患者症狀加劇,由於黏膜潰瘍甚至出血,不僅難以進食,影響營養攝取,更增加感染風險,情況嚴重時,患者必須延遲甚至中斷化放療療程,導致降低腫瘤控制與反應率,提升癌症復發機率。且根據研究顯示,癌症病人體重每下降5%,便會降低3至5成存活率。
根據國健署公布癌症統計,2013年共99,143人新發癌症,平均每5分18秒就有一人罹癌,十年來更是加速1.5倍,可能你我身邊都有許多親友正努力對抗癌症,因此如何面對癌症、接受治療,並且透過良好的疾病照護以降低副作用的產生,讓患者擁有更好的治療品質,成為守護健康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