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我以前醫院的同事。文章很長,但很清楚的說明醫材問題醫界反對的癥結和貿然實施後對整個國家醫療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在下持台灣醫師執照,拿的專科是家醫科,證號0005758,目前執照仍有效。自去年十月起停止執業,全職照顧父母,一如花旗前董事長管國霖為了照顧父親提早從職場退下。
針對醫材政策的變革,我的處境就是一個百姓,而每個百姓都有可能生病,A科醫師掛了B科的號就成了病人,以後台灣的醫療環境變得如何,所有人得一起承擔。
很多人沒聽過什麼叫『好心做壞事』,不了解一個小的變革有可能造成什麼蝴蝶效應,一聞議題,望文生義,失焦討論,殊為可惜。
如果有人好奇我的『台灣價值』儲值的夠不夠,在下可以分享,蔡英文總統過去聲勢最低迷的時候,在下曾自掏腰包近一百萬,買下她兩台『小鷹號』腳踏車,以示支持。
近日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宣佈健保署將針對差額給付的醫材制定收費上限(簡稱天花板),引起軒然大波,舉國贊同與反對兩派對陣,煙硝濃厚。
衛福部長受到輿論跟長官壓力,倉卒間召開了會議,健保署副署長則頻頻放話搶攻新聞版面,健保署的小編在臉書上貼出許多說帖,但也隨即被嚴詞反駁。
先說結論:我最擔心的是,若此政策貿然執行,我老了若需開刀,想自費選擇原廠醫材,結果將被告知該醫材公司已放棄台灣市場,不在台灣販售,我只能選擇最便宜的幾種(如以健保署說帖為例,我可能就是選十五種中,最便宜的三種)。
我的命運被健保署宰制,他們說:現在就只剩健保給付這三種了,其他廠商評估利潤不夠,都退出市場,你就三選一吧。
我平常不玩錶,不玩車,不玩音響,這類花費是零,但如果有一天,我需要接受手術,我一定想自費買最好的醫材,我不想淪為只能三選一的窘境。
這個天花板將導致原廠醫材繼藥材之後退出台灣市場。追求頂尖技術的醫師們可能也因此沒意願留在台灣,因為沒辦法練新技術,(上述會議中,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轉述與會骨科醫師發言:『人工髖關節美國已經用到六代陶瓷,而台灣目前用最多是三代,四代價格不好推廣,再設上限可能就沒了?』)
最後這些頂尖技術者可能移民美、加一展長才,有醫療需求的台灣人怎麼辦?
這個政策根本為淵驅魚。白話翻譯是:水獺想捉魚吃,卻把魚趕到深淵裡去了。
我們的未來式,是印度的現在進行式。
台灣如果和印度施行同一種政策,猶如坐在同一艘列車,他先施行,好比坐第一車廂,你慢施行,好比坐第六車廂。你不必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窗外風景,你可以去問問第一車廂的乘客,他們看到什麼風景?如果天崩地裂,你當然得趕快下車。
醫學博士,心臟科醫師張勝南投書提及『印度實施心臟支架價格上限』,結果『歐美支架不敵低價支架傾銷,紛紛退出印度市場,到最後印度只剩下國產支架可用。想要加價使用好一點的支架也買不到。』
張醫師幽默的自我解嘲說,我們的命運會不會跟印度人一樣,只剩下印度支架可以用,『不會,我們還有中國製的!』
矛盾的台灣人怎麼不想想,如果對中國製口罩尚有疑慮,那你有多少信心接受中國醫材呢?
那場會議,醫勞盟直播錄影了半小時,使資訊讓全國人民同步知情,記者嚴云岑報導『現場不贊成聲音四起』,事實上我得到的現場實況不是四起,而是兩造。(聯合報記者羅真比較持平,她寫下:「有少數與會者反對直播」)
一位是滕小姐,另一位反對直播的是消基會代表。
消基會經常舉起『民眾應知』的大纛,怎麼這時候反對直播?(陳部長最終打圓場,雖然停止直播,但以逐字稿的型式還原現場。)
四年前,健保署大砍藥價,一堆原廠藥紛紛離開台灣市場,在中華民國學名藥網站的一篇文章上,消基會曾這麼表態:『過低的藥價,可能會讓藥廠難以生存,或是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這次消基會怎麼不擔心:『過低的醫材價,可能會讓醫材廠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三年前,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在臉書發文提及:『一位早期手術患者帶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術後功能恢復良好;另一位近期才手術的患者卻沒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為什麼沒有?因為健保願意給付的材料費太低,,導致廠商不願意賠錢再進貨或生產,,因此全台大缺貨!』
近日皮膚科醫師邱品齊的臉書發文提及『這幾年皮膚科原廠藥膏陸續都慢慢退出台灣市場』,羅列已經消失的皮膚科藥物。
這回健保署說有跟各醫學會溝通一年半才推動天花板政策,結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等三會聯合聲明表示過去開的會『並未針對差額自費上限訂定過程及程序進行實質討論』顯然健保署權力過大,專斷獨行,他們的權力必須被限縮,讓公正第三方取代他們的部分角色。否則看他們過往的表現,即使是善意,也一步一步把台灣推向地獄。
過去有幾位醫師立委,家中開的醫院沒人住院也請領健保給付。這種人我主張重罰,把既定的刑責都加倍更好。
但大多數在崗位上認真工作者,我們是不是該讓他們有一個安心執業的環境,有最精良的武器(醫材、藥材)可用,才能期待多贏局面。
緊事緩辦,我呼應兒科醫師錢建文投書說的:搶救健保,請即刻召開健康國是會議。
作者曾環球演講222場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為家醫科醫師,去年停止執業生涯,全職照顧父母(皆為慢性病患),空檔則勤加閱讀,撰寫推薦序,也以一己之力,每個月舉辦一場有獎徵閱讀心得活動,已超過五年。」
口罩支架康是美 在 康是美 Cosmed Facebook 八卦
天天戴口罩,皮膚也要顧!
敏感肌專家 舒特膚 健康美膚同好會
全新亞洲清爽版新上市 康是美搶先販售🛒 http://bit.ly/2uhp6Ud
舒特膚HA玻尿酸首創肌膚水支架💧
養成爆水肌就是這麼簡單👌🏻👌🏻
#小編送好禮
👉按讚+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TAG2位好友,並於貼文下方留言,「@___、@___,舒特膚亞洲清爽版HA玻尿酸在康是美搶先上市! 手刀衝去逛起來!」
👉就有機會獲得「舒特膚HA玻尿酸套組」乙套
👉3/6開獎,共抽出3名超級幸運兒!
(康是美保有活動變更之權利)
口罩支架康是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最新 23:00更新【出現第三起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晚間10點半證實,台灣新增一起死亡案例,為3月19日確診的第108案,40多歲男性。至今台灣總共三起死亡案例。
案108身份為3月5日至14日的奧地利捷克旅遊團領隊,與案61、72、104同團,3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
不過這起案例是否有慢性病或其他疾病、死亡時間,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手頭上沒有資料,也不知道死亡時間,只能證實是今日死亡,詳細資料明天下午2點記者會再說明。
目前這位死者是三例中年紀最輕的。前二例分別是第19例60多歲的白牌車司機,有糖尿病、B型肝炎,案27患有慢性病的80多歲老翁。死亡日期分別是2月15日、3月20日。(文/林慧貞、陳潔)
【今新增15例,含1例本土,遭居家檢疫親人感染;50歲本土重症者曾訪金山、烏來】
台灣今(29)日新增15例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病例,含14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案例,累計達298例。其中案284和昨日公布的案277,搭同班機自菲律賓返台,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兩人接觸時間短,雖搭同班機,但研判可能分別在菲律賓被感染。
今天另外有一例是從歐洲回來,正在居家檢疫中的先生確診,妻子在檢疫期間同住,也遭感染。指揮中心呼籲,檢疫期間一定要分房、不要共餐,需要交談時維持1公尺距離。
■菲律賓搭乘同班機確診
今天境外移入個案有9男5女,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4日至27日,發病日介於3月8日至3月25日;個案發病前分別有美、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土耳其、摩洛哥、突尼西亞、菲律賓及印尼活動史,出國目的以旅遊或工作為主。
其中案284長期在菲律賓工作,3月20日返國時,跟昨(28)公布的案277皆搭乘長榮BR-282,26日在居家檢疫期間,因身體不適,通知衛生單位就醫,今日確診;同住接觸者居家隔離中。
陳時中研判案277與284兩人可能分別在菲律賓被感染。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補充,兩人彼此認識,案284表示,曾在宿霧機場遇到案277,面對面打招呼,期間雙方均有配戴口罩。兩人在飛機上所坐位置要再確認,目前看起來不像是互相傳染。
BR-282該班機共72人,含56名台灣人,16名外國人。陳時中表示,針對案284的接觸者,已經匡列該航班空服員,也呼籲當天同班機旅客,在居家檢疫期間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請通知衛生單位安排就醫。
■今日本土個案,於親人居家檢疫期間遭傳染
今日新增個案中包括3起群聚事件。其中案289、293這對夫妻中的妻子為今日的唯一本土個案。先生(案293)在3月7日至16日跟團至西班牙及葡萄牙旅遊,返國後開始居家檢疫,3月23發病,妻子(案289)則是在3月22日發病。
由於妻子無出國史,指揮中心研判是因近距離接觸其先生,且未有適當防護而感染。其餘同住家人檢驗中。
但何謂「適當防護」?莊人祥強調,居家檢疫須單獨一室,不要共吃,如果要交談就戴口罩,隔一公尺左右,「愛他有多少就離他有多遠。」或者也可以請檢疫者去住防疫旅館,或是住家裡,然後家人去外面住旅館。
第二件群聚事件為案288,於3月10日至22日跟團赴摩洛哥旅遊,該旅遊團中有1人於3月26日確診(案250)。案288於3月23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經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及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該旅遊團截至目前共計2人確診。
第三件是為夫妻關係的案290及291,於3月10日至14日期間赴印尼自由行,返國後持續在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兩人皆於22日出現症狀,26日一同開車前往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相關接觸者均居家隔離中。
■50多歲重症本土病例已匡列449接觸者,仍在尋找感染源
至於昨天確診的2個本土案例268、269,目前還找不到感染源。案268是50多歲男性,屬於嚴重肺炎,指揮中心今表示,案268在27日已因血氧降低轉入加護病房,但未使用呼吸器,莊人祥表示,案268有高血壓、冠心症,曾置入血管支架,有抽菸史。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案268至公開場所的足跡,他曾於2月29日下午5點20分至6點54分,在金山老街和廟口肉羹,3月15日下午2點30至4點48分,到烏來老街旅遊,購買路邊小吃。
陳時中表示,案268已經匡列了449人,持續調查中,多半是和他到同一間診所就醫的病人、醫護人員,以及因為工作需要而接觸到的其他公司工作者。
而案269是桃園機場旅客中心員工,後來則查出接觸過案277(3月20日從菲律賓返台的20多歲男性)。莊人祥表示,案277在機場等車期間,曾和案269以及自己的父親一起喝咖啡約半小時,目前認為有相當大可能因此傳染病毒。
■2,800名機組員居家檢疫、隔離、自主健康管理
由於現在許多境外移入個案,引發外界擔憂航空公司機組員健康,目前已有4名本國籍機組員確診(2名機師、2名空服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截至昨天,2家國籍航空公司合起來,共有2,800名機組員在居家檢疫、隔離、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則強調,目前空服員確診沒有再增加,上述數字是因為每天境外移入個案多,所以機組員隔離人數也較多。
有媒體詢問,為何先前機組員確診時沒公佈職業別,未來是否公布高風險確診案例的職業,例如空服員、計程車司機等?但陳時中對此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以前沒有公布身份,是因為事情掌握得很清楚,完全沒必要講,現在案例多了,有些到小吃街,疫調較複雜,沒辦法一個一個去問。
是否要公布特定職業別,陳時中說:「在不影響個人隱私情況下,這個狀況會慢慢放寬。」
■華航類包機晚間起飛,預計9點50抵桃機
今天和明天晚上7點50分,華航總計有兩班機接回滯留湖北省的台灣人,預計晚間9點50抵達桃園機場。
先前預估有440個機位,至於最終有多少人登機,陳時中不願透露,僅表示「靜待今晚的佳音」,該做的事都會做,已經準備好了,希望順利回來、順利檢疫。(文/林慧貞 ; 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攝影/蔡耀徵)
#延伸閱讀
【我和病毒共處的50天──歷經鑽石公主號「海上隔離」,1名感染者的告白】https://bit.ly/2ycNUhS
【疫情下的陪病風暴/1天2千6仍找嘸看護,陳時中鬆口:全責照護擬納健保】https://bit.ly/2ybtR3p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報導者 #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