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版,給比較習慣閱讀的人】
哈囉我是阿滴,大家從標題應該就知道我今天想分享什麼了。我在猜會蠻多人有點驚訝,覺得阿滴怎麼會有憂鬱症?事業看起來蠻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而且還有妹妹,有什麼好憂鬱的~不過如果比較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會發現我在去年大概年底有消失了一陣子,阿滴日常停更,阿滴英文影片就是勉強一兩週更新一次,那段期間是我最嚴重的時候。
事實上,我從去年在紐時刊登廣告那一波忙完之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 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不過當時的我沒有太警覺說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因為YouTuber的職業一直以來就是蠻高壓的,我就想說繼續撐著繼續工作應該自然就會好了。
但是後續的幾個月又綜合的承受了接二連三龐大的壓力,我撐到大概9月這一切的壓力就在某次爆發了。那是一場在台南的演講,我在台上發現我喘不過氣,幾乎無法思考,也提不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出來,只能草草的結束趕回台北休息。那天晚上我對自己的處境陷入了很大的恐慌跟絕望,在床上發抖哭泣,我才發現我真的不太對勁了。
我是在9月底第一次去看身心科,醫生一開始診斷我為焦慮症並開藥,但一週後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後續回診時醫生開了抗憂鬱的藥給我。當時候的我很急著想要趕快好起來,所以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同步去別的診所進行心理諮商。還在朋友的介紹下嘗試rTMS治療,用磁力儀器去刺激被憂鬱症影響的腦部,反正現代醫學有的療法我幾乎都試過了。
那段日子真的很黑暗,我現在回想起來會用「行屍走肉」來形容。每一天都極度悲傷壓抑,陷入毀滅性思考的迴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後悔以前的各種決定、覺得未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想到腦子都發燙發麻也不能控制,恐慌到全身會不自主地發抖。喪失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躺著休息也不行、嘗試工作也不行,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
快轉到現在,將近一年後,大家應該看得出來我已經好很多很多了,甚至可以做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旅程。想做這支影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我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可能可以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人們,同時也想要推廣心理健康的重視,讓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疾病的可能。
✰✰✰不過我要先聲明,我不是心理醫師也不是諮商師。我分享的全部都是我主觀的經驗,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病患。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希望大家把這支影片當作參考就好,有需要的話還是要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主✰✰✰
首先我們來講針對憂鬱症,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憂鬱跟憂鬱症並不一樣
憂鬱只是情緒,憂鬱症則是一個大腦神經物質失調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難過的情緒,但是憂鬱跟憂鬱症不一樣,舉個例子,如果身邊的親人過世了,感到憂鬱是很正常的,當我們學會了在沒有那個人的世界繼續生活下去時,這樣的悲痛就會消失。但是憂鬱症是因為自我厭惡產生的悲痛,覺得糟糕的是自己,所以似乎沒有終點。憂鬱症引發的悲傷情緒是遠比一般水平強烈的,通常有幾個明確的指標,包含:心情超過兩週的持續悲傷、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對自我的無價值感與罪惡感、以及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
2. 憂鬱症病患並不是抗壓性差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這個敘述不完全正確。雖然這樣講有點自誇但是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抗壓性差的人,我過去很勇於承擔責任跟壓力跟輿論,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個性讓這些壓力不斷累積,到最後才爆掉了。所以很多憂鬱症的人在患病前其實都是承擔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創傷或是壓力,才會得到這個病。在得病之後自我厭惡的壓力就已經爆表了,就像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所以再多任何一點點壓力就會爆掉。
3. 憂鬱症病患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
在憂鬱症發時,我會無法自拔地陷入負面的反芻(rumination)思考,有點像是一般人的悲觀乘上好幾倍然後反覆的反覆的不斷往下繞圈圈。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會看起來很黑暗、沒希望,滿腦子充滿了荒謬的劇本:我會失去工作、付不出員工的薪水、朋友們都會離開我甚至會家破人亡等等。這種思考無法控制,也很難停止,真的不是想開一點就可以解決的事。同一個想法會卡在腦子裡面很久,會需要一些藥物輔助跟親友或專業諮商師大量的溝通跟排解。
4. 憂鬱症會讓患者變遲鈍
以前我一直都以為憂鬱症只是會影響心情,但是得到憂鬱症才發現它會直接影響你思考的速度還有記憶力。我嚴重時讀書讀到第二行就會忘記第一行在講什麼了。在錄影時就算有逐字稿,直接照稿一個字一個字讀也會做不太到。這件事真的造成我很大的恐慌,因為嚴重喪失工作能力,自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擊,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慢慢失智。但是這個並不是不可逆的,憂鬱症好轉後,我已經恢復大部分的思考速度跟記憶力。
5. 憂鬱症是有機會改善的
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網路上跟憂鬱症相關的文章有很多,但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我記得我在初期有看到一些說法是憂鬱症是終生不會好的疾病,讓我打擊非常大,陷入絕望跟無助甚至是自暴自棄。但是,憂鬱症其實是有機會治療的,也可以大幅度改善症狀,擁有這個信念對於康復的幫助非常大,對於自己的信念會很有幫助。
所以,接下來我想來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對我的恢復有幫助的事情:
1. 相信醫生說的話,按時吃藥
我一開始其實不是一個很聽話的病患,醫生開的藥或是講的話我都不是那麼信任,也會自己去Google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資訊,覺得自己應該要用網路上面說的方式解決憂鬱症。但是在換了好幾個診所跟醫生後我發現相信醫生專業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吃藥的時候就吃藥,需要換藥的時候就換藥,一直懷疑藥物或是療程是不是最正確的會延誤一些治療時間,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的想法會不斷的攻擊自己,自尊心自信心自我價值感都會相當低落。不過這樣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也不是一時半刻養成的,而是在得病前就已經形成的習慣。雖然病發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想辦法改變這個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我從書上看到的一個我覺得很有效的方法是在早上剛醒意識還有點模糊的時候,趁機對自己說或者是想很多正面的鼓勵的言語,像是「我愛自己」、「你是很棒的人」等等。大腦在這時候會比較能接受這些想法,慢慢養成習慣。我是在實施這個作法一週後就有感自己早上起床沒有這麼痛苦,一整天的想法也比較能夠放過自己。
3. 活在當下,不想過去跟未來
在發病的時候,我發現我會不斷的悔恨過去跟懼怕未來,沒有辦法好好的be present。所以後來我在狀況糟糕時,會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僅限於今天,盡量不去想過去跟未來的事,只要把今天過好就好了。靜坐冥想跟瑜伽也對於把我拉回當下很有幫助,我還會把每一天做了什麼事跟相對應的心情透過app記錄下來,讓我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一些trigger跟情緒的波動以及進步的幅度。
4. 有耐心,給予時間
我一直以來都是急性子,什麼事都想要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但是憂鬱症真的要慢慢恢復,就連憂鬱症的藥都是要服藥的大約一個月後才能感受到藥效。所以要有耐心,按照時間走必要的療程。尤其是在康復的路上不要急躁,帶著會慢慢好起來的希望,給自己的身體跟大腦時間恢復神經物質的平衡,找回自己的健康。
5. 找到生活中新的目標與成就感
最後,當你慢慢好起來,找回了一些動力跟精力後,我覺得就可以開始找尋生活中新的目標跟成就感了。我自己過去把大部分的成就感都架構在自己的工作上,但YouTuber的工作表現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這樣的成就感相當不穩定。我後來經過諮商師的建議找到了幾個其他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像是煮飯、健身,讓自己可以在這些事物上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找到自我價值感,這對憂鬱症的恢復很有幫助。
雖然現在講的輕鬆,但在過去這幾個月我真的是在憂鬱症當中苦苦掙扎了很久,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今天的篇幅有限,先分享到這邊,希望這些資訊對大家有些幫助。
我知道今天做了這支影片可能會被媒體報導,被貼上標籤,或是有網友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不過我想要最後分享一個在那段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實在是好痛苦,哭問我爸說,我到底為什麼要承受這樣的辛苦,生來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這個不能治好的疾病了,現在不只皮膚連腦子都病了。我爸回我說,他一直覺得我是活神農,因為有這些經歷,以後好起來才能夠幫助更多人。我當下只是覺得...
...幹你會不會安慰人!!!我都很痛苦了你還在跟我說要我去幫助其他人?
但是現在決定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爸說得對:如果因為我的這段經歷可以幫助有相同狀況的人好過一些、有希望一些,這一件事本身會賦予我的痛苦一些正面的意義。
最後,在這段時間我看了無數篇相關文章跟書籍,我會把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內容放在影片的更多資訊欄。希望在憂鬱症掙扎的你可以從當中找到一些方向跟力量,學習與憂鬱症共存的方式。
》書籍推薦
脫憂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6841
憂鬱症自救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801
禮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109
為自己活一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23
》相關文章
小鬱亂入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憂鬱症真的可以好嗎 https://bit.ly/2VwHmX2
自我價值是什麼 https://bit.ly/3hCN7v3
憂鬱患者生活方針 https://bit.ly/2VA3tfn
放下找回當下 https://bit.ly/3r0r44t
如何原諒自己 https://bit.ly/3yKMB3z
低潮時的決策 https://bit.ly/2TXDtKi
》其他資源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http://www.depression.org.tw/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依舊愛我)
生命線專線 1995 (要救救我)
張老師生命專線 1980(依舊幫你)
YouTube影片版本:https://youtu.be/vJanWrA_ZQM
志祺在這段期間幫助了我很多,他也做了一支影片:https://youtu.be/s2bMQRsnk_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前世回溯引導改編自米拉凱利所著的「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是2016年3月份出版的催眠書籍。米拉凱莉曾向布萊恩•魏斯博士學習回溯催眠(魏斯博士是「前世今生」這系列書籍的作者,曾經向OMNI催眠創辦人Gerald Kein學習催眠,並建立回溯催眠)以及向朵洛莉絲•侃南學習量子催眠,米拉凱莉結合了...
「反芻思考治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Facebook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Facebook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陷入《反芻思考》的迴圈,該如何脫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反芻思考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反芻思考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我到底需要什麼藥物治療 - 心理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反芻思考治療 在 同じ悩みを繰り返し考えてしまうのは病気ですか? 治療法は ... 的評價
反芻思考治療 在 Facebook 八卦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本我覺得很不錯的書,這本書定價$380 ,但我覺得價值$3000以上。
.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我去被做分析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治療師很常問一個問題:「你這個想法/感覺/行為,最早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其實就是圖片上的第二格)。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這個問句的時候,真的嚇了一跳!(當然真實的分析沒有辦法被一本書取代,但光是這個問句就值回票價了!)
.
例如,你對於很多事情總是黑白分明,只有對跟錯,沒有中間值,這個分類方法是誰教給你的?
又例如,在工作和生活當中你經常自我苛責、用責怪自己的方式來敦促自己進步,有沒有誰曾經對你做過類似的事?
.
當你開始回顧過去的人生經驗,你就會發現所有的自我概念,都是透過學習而來。可能讓你童年跟父母的互動、可能在你青少年時期和老師的對話、也可能在你開始談戀愛的時候,遇到一個辜負你的對象,這一切的種種,成為你現在對待自己的模樣。
.
可是,這些對自己負面的看法,並沒有辦法讓你過得更快樂,更多的時候,會讓你越來越討厭自己。那怎麼辦呢?這張圖提供了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流程,首先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3號格子):這樣對我有幫助嗎?
.
這個問題有點難,如果你無法想像「到底有沒有幫助」,可以問下一個問題:如果身邊的人對我說這樣的話,對現在的我會有幫助嗎?別人說一些什麼的時候,才能夠幫助到我呢?(第四個格子和第五個格子)
.
到目前為止,這幾個格子示範了「扭轉過去思考習慣」的一個開端,意思是說,過往你可能重複某一種和自己對話的方式,可是卻讓自己過得越來越不快樂,而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開始換另外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轉變就成為一種可能。
.
不過,如果想不到什麼樣的方式對我自己有幫助怎麼辦呢?習慣自我苛責的人,往往都會對自己比較嚴格,對別人比較寬容。所以我覺得作者在這裡用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就是第六格:如果我看到別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我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
由於習慣自我苛責的人,總是對其他人比較寬容,所以當其他人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可能會用一些關懷跟支持,甚至疼惜他的感受,所以這個轉換就變得讓我們更容易去思考,什麼樣的話語是有幫助的。再來就是這九個格子當中的重點:試著用你疼惜別人的方式來疼惜你自己,當你願意把自己放在手心,這樣的光芒會遍布你的心靈。
.
聽起來好玄,到底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嘗試輕輕的跟自己說下面這段話:「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全然是你的問題,你有一些不夠好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已經夠好的地方,你所擔心的事情,大多不會發生,就像過去很多你擔心會發生的事情,最後也沒有發生。人生本來就很多的痛苦跟無常,有些時候大便就是會發生,如果無法擁抱大便,就和大便保持一定的距離,輕輕的跟自己說,沒關係,歲月會代謝這些大便,你不需要因為一時的失落,而失去對自己的認同。」
.
當然,你也可以想一段讓自己感覺溫暖、自在、舒服的語言,或者是跟自己說一句能夠幫助到自己的話,然後慢慢地、重複地跟自己說五次,並且觀察自己的感受(第七和第八個格子),透過調整呼吸,讓情緒隨著時間,慢慢褪去(第九個格子)。
.
這本書我覺得比較採取的是認知行為治療的方式(CBT),裡面有許多像這樣的圖片,透過觀察你的身體狀態、情緒起伏,透過調整你的思考、改變動作和姿勢,來讓情緒有一個比較好的舒緩,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和自己的情緒和解。
.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要壓抑情緒」的觀點,也很喜歡裡面對於「鑽牛角尖」(反芻,rumination)的描述,一針見血地說明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越想會越痛苦、越嘗試把事情搞清楚,反而會越不清楚。
.
如果你也是一個腦袋總是很容易想很多的人,如果你經常在想清楚之前感到痛苦,但是想清楚之後更痛苦的話,那麼這本書會帶給你另外一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透過調整你的思考方式,帶來比較平靜和安穩的情緒。
.
我經常覺得,你思考的方向,會影響你情緒的重量,如果能夠透過這九個步驟轉換思維模式,我們就能夠用比較溫柔的方式,來對待心中那個已經很受傷的自己。用關懷的話語,來點亮心中那個幽暗的森林。
#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有些時候大便就是會發生
#分享給你身邊有很多大便的朋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779
反芻思考治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取自《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
……………………………………………………………..
各位朋友,晚安:
嚴格來說,「困境」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因為牽涉到我們怎麼定義困境?還有,後續如何因應?
譬如說,他人無心講的一句話,但我們一整天放在心上,那我們顯然把「困境」放大了。如果我們當時狀況好,說不定那句話,根本左耳進、右耳出。
還有,他人的表達,常常最主要是反映對方的感受與需要。至於我們內在因此的起伏波動,我們也可以連結到我們的需要,深一層來認識自己。
有些「困境」的類型,則似乎沒什麼模糊空間,心理再健康的人,也容易感受到衝擊。健康是其中之一,像是癌症。
「這本書的誕生,來自於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榮譽流行病學教授李明瑱。明瑱老師多年來鑽研癌症與營養生活習慣的關係,同時也是相關機構的義工,她接觸許多癌友,同理癌友面對的疼痛與哀傷,因而結合東西方哲學思考、設計完成並出版了《10堂愛與療癒的體驗課》一書,以期協助癌友面對悲傷、進而改善心靈。」~王正旭
我身邊有些癌症的朋友,包括老人家、中年人,他們的生命力驚人。作者之一是我的學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罹患淋巴癌,當初知道的時候相當驚訝,因為他身形比我壯碩,運動、體力都優於我許多。
我看的書多,印象中也看過癌友寫的書。當我們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生命的視野因此不同,更願意珍惜與把握時光,更勇於做自己。
「本書四位作者,各有心理、藝術、文字專業,他們在癌症病友、癌友家屬的角色經歷了人生的失去、傷悲,不過他們真正最大的共通點,是藉著從經歷及轉念、成長過程中,將癌化成愛,並且成為助人者。」~王正旭
我常提到「痛苦是禮物,別輕易剝奪」,因為痛苦常帶來成長,只要我們妥善應對。所以,痛苦是動態的,我們可以決定痛苦的意義,並在其中學會自愛愛人,如同這本書的四位作者。
「面臨失去、壓力、傷痛、挫折⋯⋯這些不僅是癌友的人生經歷,也是身而為人難以避免的情感記憶,甚至可能深深影響各人的生命樣貌。」~王正旭
人們的需要,常常大同小異。癌症所引發的心理狀態,大部分人都會經歷。所以這本書並不只適用癌友,更可以是每個人走在暗黑低谷的良伴。
書裡面有眼球先生的作品,色調溫暖如春,讓人心安。我們也可以跟著這本書的引導,寫下我們的省思,帶著我們向內走去,去認識不熟悉的自己。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文集》
最近常跟版面上的朋友們聊,當我們臣服與接納,只過當下的生活。每次只走一步路,每次只過一秒鐘,那我們便能好好跟過去道別,我們刻刻失去,時時擁有,又寧靜又好奇,眼前天地遼闊。
或許,這種過於飄渺的說法,難以掌握。但這本書的文字親切,好讀易懂能舒心。
祝願您,能看見新的苦悶,也能同時感受新的美好!
.
ps. 這本書在明天7/21(二)晚上8點會跟作者一起進行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劉惠敏, 周子勛, 葉北辰】
談了這麼多生活中的苦難、困境或惱人的狀況後,身邊的人們有時會出現一些安慰的說法。像是引用名人的名言,告訴你「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然後鼓勵我們要往好處想:
「這是你現在的人生功課之一,完成之後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好。」
「這些苦難是你生命中的養分,會讓你更茁壯。」
但人生一定要正能量嗎?
老實說,如果這些話是當事人自己的領悟,那非常有正向能量,但若是旁人鼓勵的話語,在受苦當下、情緒低落的聽者,多會覺得這些是「沒有意義的風涼話」。 正能量的金玉良言告訴我們,經歷了苦難、創傷後,就得要成長、茁壯……例如在癌症病友的成長團體中,當心理師提到「創傷後成長」這個概念時,有些病友很委屈地說,「為什麼一定要成長?難道我不能經歷癌症後沒有成長嗎?這樣壓力好大!」
其實,「創傷後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是我們要或不要的問題!就好像腳掌常常踩在地上承重,腳底會長繭;常常需要舉重物,肌肉就會變得比較有力氣;又或者身體在生病後,會學習及記憶、產生抗體後,再次面對時更能夠有效和快速的反應,抵禦外敵。這些都是在壓力事件之後,自然發生的成長。
▍自然而然的心情免疫力
不用懷疑,心理狀態一如生理機制,當我們面對高度挑戰性的生活危機時,人們會自然而然產生正向改變。這樣的改變有時會被說這是正能量,而在心理學上的用詞,則是「創傷後成長」:也就是在重大壓力後的真實改變。
面對生活中顯著的威脅時,我們會有重大的心理痛苦。所謂的「創傷」,不只是天然災害、意外或暴力事件等急性創傷,也包括重大傷病、關係決裂、被霸凌等形成的心靈創傷。
而經歷創傷後成長,主要的表現途徑包括:
■ 全面性地增加對生活的感恩(appreciation of life),例如很多人在經歷過自己或身邊親友的生死交關,變得更珍惜生命,並改變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
■ 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relating to others),與他人關係變得更溫暖、與他人更親密,例如父母、伴侶、子女……等親朋好友;
■ 對個人力量有更多的感知(personal strenth),覺得個人力量變強或更能掌握、自我價值感提升,像是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加堅強;
■ 新的可能性(new possibilities),更願意、積極拓展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及新的生命路徑;
■ 靈性轉變(Spiritual change),在靈性層面的發展或對存在的發問,以及更豐富的存在感受和靈性生活。
經歷生命中的苦難與創傷,有些人會持續感到無助、害怕、生氣等情緒壓力,但也有人可以從中獲得正向改變,讓生命更圓滿或幸福。
可能有人以為後者是天生的或運氣好,但心理學研究發現,創傷後的正面改變有幾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提醒我們更認真的思索個人特質、個人處理情緒痛苦的方式。
但也有些癌友常不由自主地想到癌症復發、擔心自己會不會死、反覆閃過治療或檢查時的痛苦畫面……猶如牛吃草的反覆咀嚼一般,有些人會「反芻」自己的負向經驗和負向念頭。
這樣的「負向反芻思考」,會降低人們的創傷後成長。並不是說不能想到這些,而是每天反覆地思索,是很痛苦的心理經驗。我們的情緒無法區分這是真實經歷,還是它只是腦中的一個念頭?
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我今天想到十次,就彷彿增加了十次的心理痛苦。我們並不需要否認那真實的情緒壓力,但要小心避免過度放大。
當人有機會藉由各種方式將這些擔憂或負向念頭表達出來,例如在自己的信仰中禱告、祈求,與家人或朋友分享,甚至向醫護人員訴苦,藉此獲得社會支持,便能夠有效避免「負向反芻思考」,減少創傷後成長的阻礙。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嘗試增進面對苦難後的正向改變,研究者發現個性比較外向的人,因為較能面對和接受新的經驗,就更有機會從創傷事件的後果中發現正向意義或行動。
無論自己是不是外向的人,如果願意練習做點不一樣的事,增加生活中新的經驗。 例如回家時換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參加從來沒有參加過的活動,更簡單的,花一點時間嘗試本書中的各類方案,都有機會促進自己的創傷後成長。
在面對困境時,愈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對困境的觀點,也會愈有機會促進創傷後成長。
當自己感到很受傷和困頓時,不妨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表達出來,也嘗試敘說自己對於苦難的想法。別擔心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對不對,光是表達出來(可能是找個適合的對象說一說,也可能是自己寫下來、畫出來)就會有效果。
當然,若能獲得家人或朋友等重要他人的建設性回應及情緒支持,也更讓我們能從苦難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然而,這些都要你願意嘗試,才有可能發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現在開始的第一小步會是什麼呢? 祝福你,也希望你能夠在遭遇的困境中,逐漸發現你的正向改變。
.
簽書會FB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49530538967306/
圓神FB的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ehopetw/posts/3130126710402637
《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bit.ly/S0100184-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反芻思考治療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的評價
這個前世回溯引導改編自米拉凱利所著的「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是2016年3月份出版的催眠書籍。米拉凱莉曾向布萊恩•魏斯博士學習回溯催眠(魏斯博士是「前世今生」這系列書籍的作者,曾經向OMNI催眠創辦人Gerald Kein學習催眠,並建立回溯催眠)以及向朵洛莉絲•侃南學習量子催眠,米拉凱莉結合了兩者之精華,而成為一名回溯治療師。回溯療法其實就是催眠。催眠師Clair欣柔根據自己執行超深度OMNI催眠與量子催眠之豐富經驗,將這個前世回溯引導詞做了些微調整,讓大家能夠更順利進入回溯過程。
請記得讓自己在精神充沛、心情放鬆的狀況下,在安靜的空間裡聆聽回溯引導。然後,信任自己、敞開自己、帶著好奇探索的心來接受你的潛意識與高我為你所做的回溯安排。
前世回溯引導大約20分鐘。請注意,千萬不要在開車或工作時聆聽。開始聆聽前,你可以準備好紙筆。結束後,請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消化回溯的經歷。並寫下任何感覺、想法、畫面與體悟。你也可以選擇去靜坐或散步,思考反芻一下回溯時的一切發生。
透過聆聽前世回溯的引導來進行回溯是一個便利的方式,但是,可能會因為每個人能夠放鬆與信任自己與否而有不同的效果。如果覺得自己聆聽錄音來做回溯,總是進不了狀況,那麼建議您可以多練習靜心冥想,或者可以尋找專業的催眠師來協助你進行完整的回溯療程喔!
我在這裡向大家說明一下 自己在家進行回溯 以及 讓專業催眠師協助你回溯 的差異:
自己在家進行回溯:
優點:便利,在家就可進行;不需費用。
缺點:會被家人或寵物打擾;可能會在過程中睡著;如果因為不夠放鬆就會比較難進入狀況;沒辦法對過程進行自我問答,是單向的回溯過程。回溯的引導屬於想像力引導,如果想像力不夠好的人,在沒有催眠師的協助下,可能不容易進入狀況。
專業催眠師協助回溯:
優點:確保你能放鬆;在過程中會觀察與陪伴你,透過不斷問答,可確保你不會睡著,而能順利進行回溯;在回溯過程中,可以即時針對畫面與場景做引導,有助於對過程更加清晰;可以透過催眠師的提問,不斷探索地更深,是互動式、雙向的回溯過程;過程中不會被家人或寵物打擾,可以確保過程順暢。催眠師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支持與協助,可讓回溯過程更豐富完整。催眠師會依據每個人容易放鬆與否的差異,給予專屬的引導方式。
缺點:無法在家裡就進行;需花錢(專業是需要費用的)。
好的,現在讓自己準備好聆聽前世回溯的引導,允許自己進入一段美好的旅程。我們開始吧!
註:「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由宇宙花園出版。本錄音只是為了與大家分享,沒有任何商業販售行為,如有需要書籍,請自行購買喔。謝謝~
靈魂心旅程工作室
量子催眠/超深度OMNI催眠/SRT療癒/合一覺醒
www.AsiaQHHT.com
臉書:靈魂心旅程工作室

反芻思考治療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快樂大學的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https://is.gd/BU3x93
明明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為什麼我會越休息越覺得累?
你可能無意中犯了大腦胡思亂想的毛病,無法達到真正的休息。
00:14 想太多的副作用
01:32 如何治療反芻思考?
03:30 如何訓練正念(冥想、專注力)?
04:30 如何實踐正念?(說書介紹)
更多學習成長影片別錯過
1.愛情自由:當局迷,旁觀清 https://is.gd/imvUwN
2.分手之後 https://is.gd/2UBlhO
3.焦慮革命:擺脫情緒勒索 https://is.gd/zskwzR
4.成功學,大祕辛 https://is.gd/NfmscU
5.Do it Smart:讓生命不卡卡 https://is.gd/SExkcb
6.職場攻略:別讓薪水限制你! https://is.gd/8K4ycx
7.快樂說書秀 https://is.gd/ga8wng
🌟想發問?有苦惱?
🌟追蹤IG|日常|問答|直播:mars.kuma
https://reurl.cc/oex7g
👤活動|文章|日常
👤追蹤臉書: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課程、影片、直播的最新消息,加入送免費電子書
✅官方LINE:@happinessuni
#最高休息法 #專注力 #快樂大學 #熊仁謙

反芻思考治療 在 我到底需要什麼藥物治療 - 心理板 | Dcard 的八卦
——《反芻思考》 - PanSci 泛科學. pansci.asia. 有考慮重除了藥物治療外搭配心理諮 ... ... <看更多>
反芻思考治療 在 同じ悩みを繰り返し考えてしまうのは病気ですか? 治療法は ... 的八卦
治療 法はありますか? 反芻思考について説明します. 前向きになる考え方, 精神医学, 精神科臨床を哲学してみた ... ... <看更多>
反芻思考治療 在 陷入《反芻思考》的迴圈,該如何脫困? - YouTube 的八卦
《 反芻思考 》 -李介文著你常常「想不開」嗎?這些讓你糾結的負面情緒,它的真面目就叫作「 反芻思考 」。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算沒有心理創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