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開始進入颱風季節~
雨:今天注意午後雷陣雨!鋒面稍近加上西南風偏強所以水氣增多,各地雲量增,不過陽光仍可露臉,紫外線還是過量到危險等級。上半天嘉義以南有短暫陣雨,主要還是午後降雨為主,今全台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下午後雷陣雨機會,山區及東北部雨較大。注意局部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
溫度:今還是炎熱,氣象局持續發布高溫資訊,今高溫北部33-36度、中部34-35度、南部32-34度、東半部33-35度。
預報:明天(週四)白天水氣仍多,除了上半天嘉義以南有短暫陣雨外,午後雷陣雨也明顯。週五高壓西伸增強,南部清晨雨減少較零星,午後雷陣雨範圍縮小但北部、東北部仍有局部大雨,週六、日高壓增強,晴朗炎熱,午後雷陣雨偏重山區~~~
#今年颱風正常偏少侵襲台灣約三到五個
#下半年反聖嬰現象海水溫度偏高颱風容易較近台灣形成
#今天出門要帶傘
#淑麗報氣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反聖嬰現象台灣降雨 在 Facebook 八卦
周五彩雲水氣接近南部 周末鋒面影響留意雨勢
從上周末開始連續幾天的降雨,今天可能是略少的一天,從梅雨鋒面上周六開始到周一,殘存的水氣配合午後熱對流發展也都延續到周三,今天水氣略減少一些,預計中午高溫會站上 33-36度以上,相當炎熱,山區仍有發展午後熱對流機會,但會比昨天略少一些,主要以北部山區,例如在新北市東南側與宜蘭交界的雪山山脈附近,也有機會延伸到平地。
彩雲颱風昨天穿越菲律賓的呂宋島,今天凌晨已到南海,位於呂宋島西側,在台灣南端約八百公里海面上,持續往北前進,預期動力上的發展條件不足,將逐漸轉為熱帶性低氣壓,持續北上過程中,經過巴士海峽到接近台灣,然後逐步消散。預期水氣仍會為南部帶來些雨勢,時間點可能在周五下午時間,南部要留意可能發展的熱對流,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會。
而這周六開始,另外一波滯留鋒面逐漸南下,全台灣從北到南將逐漸轉為不穩定天氣,這波很類似上周末那一波,有機會會帶來較大雨勢,尤其當中發展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要提防從台灣海峽發展的對流胞移入,尤其滯留鋒在台灣盤據,全台灣都是較不穩定的天氣,將會持續到下周一,提醒您這三天要留意一下,盡量待在家裡減少外出。
當然這波對於舒解旱象應該有相當的助益,也的確有類似上一波等級的雨量發展,中部是否能夠解除限水,就要看這波的雨量。但也提醒您,上一波在部分區域已經有積淹水的情形,離釀成災情只差一點點,這種中小尺度對流系統的預警時間常常只有兩三個小時,多數人會沒有警覺,可以趁這幾天務必要做好防汛的準備,尤其是居家位於低窪易淹水區域,農民朋友也要留意這一兩周,從高溫炎熱到連續下雨,旱澇急轉、溫度落差的情況,對於農作物或漁業的影響。
這波在下周一鋒面結構減弱,逐漸北抬後,由於西南季風在南海發展旺盛,台灣西南方的水氣較多,預期台灣也會進入多雨的一周,午後雷陣雨或陣雨有相當高的機會,接下來就是觀察之後的鋒面是否仍會接近,以及太平洋高壓重新西伸的程度,如果這幾個條件逐漸發展,有機會在下一個周末後逐步轉為典型的夏季天氣類型,不過這當中仍要留意東亞整個大氣環流的變動性。
影響今年上半年春雨偏少的關鍵是反聖嬰現象,終於宣布告一段落,走向正常,聖嬰反聖嬰對於颱風的型態有顯著差異,今年預期未來幾個月到年底,趨勢上海溫正常的機會較高,這也給颱風發展條件較趨近於典型的夏季型態機會較高,等到這波鋒面過後,六月下旬進入夏季,再來觀察颱風長期趨勢,會比較合適。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反聖嬰現象台灣降雨 在 Facebook 八卦
以這三個月的中期預測來看,顯著偏少的訊號仍在,尤其是四月及五月這兩個月!
---------------------------------------------------------------
十年前和楊之遠教授合寫的文章,換個日期情境很類似啊....
春雷不響 梅雨沒雨? 動起來 正視乾旱危機
【2011/04/17 聯合報】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台北市)
今年台灣的春雷,創下一甲子最晚的紀錄;過了幾個月,雖然有點冷,但卻風調雨順的天氣,未來可能又將面對乾旱的氣候異常隱憂,又浮上檯面。
國人通常以廿四節氣當中「驚蟄」打雷的時間為基準,在統計經驗上,如果在這期間打雷,則代表雨水充分,當年會豐收;如果晚了很久才來,代表雨水會非常缺乏,當年很有可能會發生乾旱,收成不佳。
在節氣中,「驚蟄」並非是天氣現象,而是一種「物候」特性,當三月初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過去,台灣多在三月開始有打雷現象,代表冷暖空氣開始在台灣附近交會,開始有春天對流性的降雨出現。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由於反聖嬰現象持續,亞洲大陸北方的高壓系統持續影響,冷空氣不斷南下,一直到四月上旬才出現明顯減弱,溫度才明顯的回溫。
雖然讓整個東亞有告別寒冬之勢,但很短暫的一周內,隨著這新一波高壓及鋒面勢力又再南下,明顯出現降溫;可惜的是,這波鋒面雲系水氣明顯較少,在中國南方有明顯的雷陣雨雨勢,但抵達台灣時的水氣相對之下仍偏少,期待最近能夠在台灣平地出現具規模打雷的機會,可能再度落空,未來兩周到四月底也不甚樂觀。
台灣在這兩個月,非常具體的展現反聖嬰春雨偏少的氣候特徵,中南部主要集水區,已有明顯旱象。展望未來梅雨季,由於這幾周,正處於一個轉換期,目前對能夠明顯解渴的梅雨季預測,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有相當高的機會是「沒雨」的「梅雨」,或是梅雨晚到及雨水偏少的情況,值得有關單位重視,必須做最壞打算。
若是在夏季前,反聖嬰現象減緩轉趨中性,這時颱風的狀況可能轉趨正常,像前幾年颱風數偏少情況恐不再現。因此,未來除積極抗旱之外,要留意乾旱持續的時間,恐將持續到六七月,這對國人日常生活及各行各業,都將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挑戰。隨後在七八月開始亦有面臨較多或較強颱風的趨勢,隨後的防颱措施,也必須提早演練。
今年,先天環境對水資源及農業管理,已經相當不利,恐須重新檢視過去數十年台灣面臨乾旱時的各項作法,各個單位必須齊心一起動起來,例如北水南運、水源調度管理、人造雨或各種節水的措施都必須早點進行。
---------------------------------------------------------------
抗旱 不能光靠逆轉勝
【聯合報╱彭啟明/電視氣象主播(台北市)】 2009.05.30
棒球賽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莫過是「逆轉勝」,球是圓的,最後的大逆轉都要等到九局結束才知道。兩隊如果比數相近,翻轉的機會就較大,如果體質不良,已經大幅落後,怎麼拚也是機率低,等待的悶與苦是很艱辛的過程。因此,棒球隊平時要有好的管理訓練以培養穩定性,光靠賭一把逆轉勝都不是長久之計。
今年的天氣也是如此,「馬上晴天多」,好天氣的確多,但相對的雨量也少,今年五月在許多地方也將破紀錄,以累積雨量和歷史同期相比,到今年五月底為止大約少掉三成雨量,就算未來逐漸恢復正常,也仍偏少,況且梅雨季或是颱風雖常帶來較多的雨量,但變動性也相對較高,近十年來也呈現時多時少不穩定的特性。
梅雨、颱風都只能說是可遇不可求,就算來了,也不見得直接反應到實質降雨上,目前從各種氣候預測趨勢來看也沒有樂觀的理由。而多數水庫的水量已偏低,雖然民生用水只占一小部分,但農業休耕或是減少供水,也是必須從國庫支應龐大費用,萬一啟動大規模限水或休耕,對於最近剛有起色的經濟發展將是沉重壓力,特別是目前還有新流感等問題存在。
今年是閏五月,水利官員認為五六月的梅雨季因此會延長半個月,還期待下一波的大雨,七月也進入颱風季,這恐怕會輸到連洗澡的水都沒有。陰曆是由地球和月亮的關係來計算,陰曆十二個月平均約有三五四日,幾年要輪流閏一個月。剛好閏到五月就會延長梅雨或是空梅,這是沒有根據也不科學的說法,因為梅雨季定義的計算都是用國曆來計算,如果用地球和月亮關係可解釋梅雨,這是很怪的理論,也無法將氣候變遷等因素考慮在內,最多是地球和太陽關係的「節氣」有些關係。
馬總統年初曾說「缺水的時候會很想死,水太多也會恨死」,競選政見特別提到國人應該開始每天用水二五○公升的使用上限,以節約用水。今年先天環境對水資源管理已經相當不利,也應該有明確的行動及作法,這是啟動全民節約用水最好時機。水利單位應再積極些,可效法去年能源價格高漲時,環保署大規模推動節能減碳運動,獲致良好成效,全民節約用水也是一樣,天氣本有一定變動及不可預測性,但仍可落實到風險管理,絕不能光靠賭一把的逆轉勝。
【2009/05/30 聯合報】
反聖嬰現象台灣降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今天北台灣從中午開始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尤其因為受到鋒面影響,今天上午在馬祖地區,氣象局也測到今年第一聲的春雷。不過,有氣象專家認為,受到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今年的春雨比較少,梅雨季也可能會延遲,甚至降雨量也不多,恐怕還是無法解決缺水的問題。
鋒面接近,對流旺盛,北台灣17號中午一度傾盆大雨,氣象局也針對北部和中南部山區,發布了大雨特報,入夜之後雖然北台灣雨勢會減緩,不過又有雨帶接近西半部,因此下雨的情況,將會持續到18號。
春雨綿綿,上午八點多氣象局終於在馬祖觀測到今年第一次的春雷,但是台灣本島還是沒有春雷出現,有氣象學者表示,原本春雷通常出現在24節氣中的"驚蟄"前後,但今年已經晚了一個多月,也創下歷年來最晚紀錄,主要是受到反聖嬰現象逐漸轉弱的影響,氣象學者也擔心,在氣候異常的狀況下,今年的梅雨季恐怕變得更難掌握,旱象難解。
目前台灣幾個主要水庫的蓄水量都偏低,像是石門水庫剩下36%,永和山水庫以及鯉魚潭水庫蓄水量都在45%,而從這個月一號開始,中部以北幾個縣市,已經開始實施第一階段限水作業,水利署表示將會視天氣情況,在各水庫進行人造雨,更提醒民眾,缺水危機還沒有解除,一定要節約用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ZxpvYFVGzQ/hqdefault.jpg)
反聖嬰現象台灣降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今年是反聖嬰現象後一年,二三月本該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卻不常下雨,五六月的梅雨季,氣象局和學者也認為,雨量恐怕也會偏少,夏季用水量肯定吃緊,中研院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降雨不但可能逐漸增加,而且會呈現兩極化。
研究團隊利用氣候模式預估,到了21世紀末,雨季的降雨量將增加15%,乾季也會減少15%之多,根據台灣過去30年的降雨資料也發現,中南部的降雨兩極化現象,相當嚴重。
學者以2009年高雄地區為例,如果不是莫拉克帶來超大雨量,當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但兩極化的降雨趨勢將在雨季帶來洪水和土石流,乾季則釀成旱災,學者建議政府應該盡早重新思考水資源策略,水庫興建不易,清淤效率低,或許可增加蓄水池,把水存下來,北水南送也可解決中南部缺水問題。記者陳姝君林國煌台北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ibPsl1bR6c/hqdefault.jpg)
反聖嬰現象台灣降雨 在 連續三年「反聖嬰」... 注意! 台灣「這區域」秋冬季節..豪大雨 ... 的八卦
今年是太平洋迎來的第3年 反聖嬰現象 ,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是繼1998 1999 2000 ... 就是碰到東北季風下來跟東風輻合,會在我們 台灣 東部增加一些 降雨 ,所以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