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蔚 Tiffany Yuen:// 過往既有簽署而DQ的案例,不簽署而入閘亦大有人在。事實已經證明,DQ本質上完全是一個人治的決定,並沒有固定的準則,任由政府官員演繹。
「確認書」的設立,就是為了令民主派的候選人們,就著這份虛無飄渺、本身就不存在的規章,相互分化爭執,浪費精力揣摩紅線,就著怎樣才能「入閘」進行沒有結果的爭論。//
【袁嘉蔚將不會簽署 #確認書】
初選過後,選戰旋即進入另一階段,「確認書」問題成為近日討論焦點。這些是我的答案。
1. 會否簽署所謂的「確認書」?
我的答案是:#我不會簽署確認書
大家應該瞭確,當政府手起刀落DQ港人的政治權利,簽署「確認書」與否根本並非規範,只有北京命令才能作準。過往既有簽署而DQ的案例,不簽署而入閘亦大有人在。事實已經證明,DQ本質上完全是一個人治的決定,並沒有固定的準則,任由政府官員演繹。
「確認書」的設立,就是為了令民主派的候選人們,就著這份虛無飄渺、本身就不存在的規章,相互分化爭執,浪費精力揣摩紅線,就著怎樣才能「入閘」進行沒有結果的爭論。
——————————
2. 既然「確認書」內容只是重覆提名表格的條文,為甚麼不索性簽署?
我的答案是:#不簽署是對初選結果的響應
剛剛提到,「確認書」跟DQ沒有必然關係,簽與不簽,其實對能否繼續選舉工程無足輕重。所以我最大的考慮,便是怎樣的決定,最能回應初選後的新形勢。
正如很多人已經指出,今次初選其實是民主運動路線的更新,香港人認同全面反抗,已是大勢所趨。在「確認書」問題上,作為參選人,我可以做的便是堅持指出「確認書」只是當局僭建的事實,盡可能阻止政權在法律上弄假成真,隨意劃下新的禁區。
即使政府最終仍可任意挑選候選人DQ,但愈多人企硬唔簽,至少可以嘗試令政權無法用「確認書」為籍口。我相信,只要講真話的人多,謊話斷不能取代真相。
——————————
3. 如果政權真的以「確認書」作為門檻,將所有不簽署的人全部DQ怎麼辦?
我的答案是:#若然如此就讓政權DQ最多的候選人
DQ不由我們選擇,而是政權的決定。今時今日,DQ 20人、30人,甚至取消整個選舉,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中。不過對中共以言,最好的情況,自然是只DQ一部份人,讓議事堂繼續「正常議政」的假像,維持著法治良好運作的門面。
對民主陣營而言,最好當然是團結更多人,「一齊踩紅線」,不能讓政府輕易以確認書作為手到拿來的籍口,DQ少數的候選人,從而避過DQ可能引起的政治風暴。
揭穿虛偽,創造破局,是我們的任務。
——————————
4. 已經有民主派候選人表態簽署確認書,你點睇?
我的答案是:#團結合作才是重點
正如我在上文不斷重覆,「確認書」本身不是一個重點,「確認書」的內容早已包含在提名表格之中。故此,簽與不簽,只是對策上的分歧,而不是原則上的差別。更何況,經歷這一年的抗爭運動之後,大家的意志,香港人有目共睹,無需拘泥於「確認書」的處理。
不論是簽署與否,可以肯定的是,民主陣營的候選人都是手足,必然會為迫近35+、創造議會過半奇蹟而盡己所能。「確認書」只是微枝末節,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面對政權的壓逼,定當砥礪同行、抗爭到底。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 http://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加入成為義工|https://bit.ly/Tiff_Volunteer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是說好跟宏輝「一起」嗎?智堅市長依然拒推囤房稅! 第二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我再次針對開徵囤房稅、實現居住正義的議題質詢市長。時代力量黨團認為新竹市應該要對非自用住宅課徵差別稅率,抑制建商炒作、投機客囤房的行為,讓空屋釋出,降低年輕人買房的壓力。 很遺憾,智堅市長回應表示台北市課徵囤房稅後,...
參選人候選人差別 在 袁嘉蔚 Tiffany Yuen Facebook 八卦
【袁嘉蔚將不會簽署 #確認書】
初選過後,選戰旋即進入另一階段,「確認書」問題成為近日討論焦點。這些是我的答案。
1. 會否簽署所謂的「確認書」?
我的答案是:#我不會簽署確認書
大家應該瞭確,當政府手起刀落DQ港人的政治權利,簽署「確認書」與否根本並非規範,只有北京命令才能作準。過往既有簽署而DQ的案例,不簽署而入閘亦大有人在。事實已經證明,DQ本質上完全是一個人治的決定,並沒有固定的準則,任由政府官員演繹。
「確認書」的設立,就是為了令民主派的候選人們,就著這份虛無飄渺、本身就不存在的規章,相互分化爭執,浪費精力揣摩紅線,就著怎樣才能「入閘」進行沒有結果的爭論。
——————————
2. 既然「確認書」內容只是重覆提名表格的條文,為甚麼不索性簽署?
我的答案是:#不簽署是對初選結果的響應
剛剛提到,「確認書」跟DQ沒有必然關係,簽與不簽,其實對能否繼續選舉工程無足輕重。所以我最大的考慮,便是怎樣的決定,最能回應初選後的新形勢。
正如很多人已經指出,今次初選其實是民主運動路線的更新,香港人認同全面反抗,已是大勢所趨。在「確認書」問題上,作為參選人,我可以做的便是堅持指出「確認書」只是當局僭建的事實,盡可能阻止政權在法律上弄假成真,隨意劃下新的禁區。
即使政府最終仍可任意挑選候選人DQ,但愈多人企硬唔簽,至少可以嘗試令政權無法用「確認書」為籍口。我相信,只要講真話的人多,謊話斷不能取代真相。
——————————
3. 如果政權真的以「確認書」作為門檻,將所有不簽署的人全部DQ怎麼辦?
我的答案是:#若然如此就讓政權DQ最多的候選人
DQ不由我們選擇,而是政權的決定。今時今日,DQ 20人、30人,甚至取消整個選舉,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中。不過對中共以言,最好的情況,自然是只DQ一部份人,讓議事堂繼續「正常議政」的假像,維持著法治良好運作的門面。
對民主陣營而言,最好當然是團結更多人,「一齊踩紅線」,不能讓政府輕易以確認書作為手到拿來的籍口,DQ少數的候選人,從而避過DQ可能引起的政治風暴。
揭穿虛偽,創造破局,是我們的任務。
——————————
4. 已經有民主派候選人表態簽署確認書,你點睇?
我的答案是:#團結合作才是重點
正如我在上文不斷重覆,「確認書」本身不是一個重點,「確認書」的內容早已包含在提名表格之中。故此,簽與不簽,只是對策上的分歧,而不是原則上的差別。更何況,經歷這一年的抗爭運動之後,大家的意志,香港人有目共睹,無需拘泥於「確認書」的處理。
不論是簽署與否,可以肯定的是,民主陣營的候選人都是手足,必然會為迫近35+、創造議會過半奇蹟而盡己所能。「確認書」只是微枝末節,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面對政權的壓逼,定當砥礪同行、抗爭到底。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 http://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加入成為義工|https://bit.ly/Tiff_Volunteer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參選人候選人差別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跳脫支持者的框架,理解台美關係】
⚠️ 文長注意,以下簡單重點整理
1️⃣ 回應近日對本站質疑
2️⃣ 台美關係應跨黨派經營
3️⃣ 本站共同創辦人最新登國際外交雜誌之作
川普和拜登誰當選才對台灣是最好的結果?這個議題最近在網路上很熱門,且的確是對台灣來說非常重要的討論。然而,許多台灣人會陷入二元思考:認為只有川普才會對台灣好,拜登當選台灣就完了;或者只要批評川普的任何「一個」政策,就是反川,接著滑坡到親中、中共同路人。
尤其是一直以來有些堅定的川普支持者認為這個專頁是民主黨側翼(事實上,我們之前也被說過是共和黨側翼),只會支持或反對特定候選人。就連「報導引述」幾位美國政治人物反對退出世衛的決定,都被講成「逢川必反」、為中國操控的世衛辯護。
我們認為,有不少批評的內容源自於誤會,尤其是基於對台美關係,或說美國外交政策的誤會。
對此,我們寫了一篇文章來談台美關係當中常見的迷思:〈台美關係當中常見的迷思:兼回應「唯川普能對抗中共」論點〉(https://pse.is/S5QW6)。
正好,我們也籍這個機會來討論,或者說是澄清一下近來許多川普支持者對本站的批評。
▍簡單來說,作為一個促進大眾了解台美關係的平台,以外交的立場來看,不管是官方或民間組織,在與美國的政治人物來往時,根本不可能只偏好任何一方!因為如果太過擁護特定的政治人物,往往就容易忽略了許多不同的觀點。
例如我們先前就已經報導過美國凍結世衛經費(https://pse.is/TLSV4)以及說要退出的理由(https://pse.is/TTUE4),也發了至少九篇文章(https://pse.is/S3XC8)談論世衛的各種失職。但就因為一篇文章點出外界對川普政策的質疑,就被熱情的川普支持者說,質疑川普就是在破壞台美關係。這其實是滿大的誤會。
最主要的誤會之一,是把「陳述事實」當做「意見評論」。
從我們的報導內容斷言,因為我們報導了什麼,所以就一定是「反川」,或者是支持某個特定政黨。像是在〈美國正式(提出)退出WHO〉(https://pse.is/S8RVK)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報導川普宣布一年後退出世衛,但卻被一些人批評「夾雜大量個人意見」、「意圖帶風向挺民主黨」。
其實這篇文章我們大多數篇幅是在引述別人反對美國退出世衛的意見,跟挺誰反誰不相關。例如,我們引述了三位政治人物的反對意見,分別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同時也是共和黨在眾議院所成立「中國工作小組」(China Task Force)主席的麥考爾(Michael McCaul),以及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說如果他當選之後要馬上再加入世衛。
接著我們報導說有幾百位專家簽了一封連署信,表示對美國退出世衛有疑慮。我們說:「外界擔心,一旦美國退出,不只失去了主導那些行政部門先前不斷批評『WHO需要改革』的機會,更可能會對美國自身的公衛造成負面影響。」然後我們說明美國目前駐WHO的人員狀況。我們說「將來美國將無法及時得到病毒處置、疫苗發展,以及下一波疫情爆發的相關資訊。」在這裡,我們下了一句主觀判斷:「簡單來說,就是變成台灣現在的處境。」最後結尾說:目前美國與斷絕WHO往來的做法,並未在國際上得到迴響。
這篇文章幾乎絕大多數的篇幅,都是陳述事實,而非個人的意見評論,而且這些對於政策的疑問是真實存在。沒錯,我們主要是引述了各方對於這個動作的反對意見。然而,在這篇沒有講述贊成意見的理由是,第一時間跳出來贊成的政治人物很少,而且先前我們就已經報導過美國凍結世衛經費以及說要退出的理由。也就是說,贊成方的意見,我們早已經報導過了。再者,我們引的來源人物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都有,而且共和黨這位還是跟中國相關法案協調工作的重要幹部,麥考爾議員顯然並不是許多批評本站鄉民口中的「反川」或是「親中」人士。
甚至,有些人進一步地認為本站就是「站在反川普、民主黨和左膠的立場上」,也有不少人質疑說本站是美國民主黨出錢的側翼,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事實上,本站是從g0v的獎助金專案,還有台美人在美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專案計劃起家。在過去,我們多次在各個媒體平台、實體場合揭露編輯群的身份,並舉辦過多次與觀眾見面的分享會,而現在更是有固定露面的podcast節目。許多對於觀測站幕後「黑手」的陰謀論,實在大可不必。
至於部分聲音質疑為何觀測站從一開始的報導國會,到後來在名稱中把「國會」二字拿掉之後,似乎出品內容即有了轉變(意即開始出現與川普政府政策逆風的報導),這其實也是誤會。
本站成立的目的,本來就不是要支持特定的政治人物,本來就有可能會贊成或反對一些不同的政策。
我們從2017年成立以來,雖然一開始以報導美國國會動態為主,但在過程中慢慢擴編團隊成員,後來「守備範圍」也愈來愈廣,從國會擴展到行政部門,進一步去分析台美關係以及美國政府對亞洲的相關動態,發文頻率也愈來愈高。例如我們從今年1月1日以來到7月10日為止,一共發了155篇文章,含各種報導或者分析;2019年一共發了303篇,2018~17就不計算了。在國會兩字從標題拿掉之前,我們的守備範圍早就超出國會很多了。
有些人只看了「一兩篇文章」就斷定我們這個專頁會「使台灣讀者對美國政治得出錯誤印象,繼而對台美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變成帶風向的洗腦文」,我們只能誠摯地邀請這些讀者們再看一下先前的文章,以及持續地給本站指教。
▍看先前文章有多重要呢?
舉個例子,最近有些人拿本站上述的美國退出世衛文章,指責說我們反對川普政策、一定是親中左派,而在批評的文章當中,有人花了很長的篇幅來敘述世衛是多麼地邪惡以及被中共操控。事實上,如果批評者願意稍微往本站前面的專頁滑一下,光是從年初到現在,我們就至少寫過九篇分析及報導:
在其中一篇,我們整理了很多對世衛的質疑(https://pse.is/UETMW),尤其是「CHO」的說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摘要了一篇英國衛報的長文,告訴大家世衛是如何從2000年初那個積極防疫的角色,演變成無為而治,甚至幫中國辯護。當川普宣布將暫停給予世衛的經費時(https://pse.is/TLSV4),我們說:世衛當然是必須要為全球疫情失控負責任,這是毫無疑義,但同時我們也整理了各方意見。
事實上,到底該如何運用多邊組織來處理國際事務,是一個重要的辯論議題,但這並不是二分法這麼簡單。共和黨內部也是有很多人認為必須要強力介入國際組織的改革,而不是退出,最主要的擔憂在於,中國更可以光明正大填補美國離開後的空缺。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世衛作為如何錯誤,以及美國該如何改正這些錯誤(是要直接退出,還是留在體制內去促成改革),這是不同的題目。認為世衛錯很大,跟美國要不要留下,這是兩個在邏輯上不一樣的論證。例如:認為要留下的人,也同時可以主張世衛錯很大,完全不衝突。
接著,我們也報導了國務院發起的推特聲援台灣行動(https://pse.is/UH9SR),重點放在美國如何質疑中國反對讓台灣加入世衛。後來的報導還包括川普推特提到台灣(https://pse.is/SMA67),質疑世衛爲何忽視台灣警告,而我們在這篇當中整理了川普歷次提到台灣的推特。
後來我們報導白宮新任發言人,以及她和川普如何大戰WHO(https://pse.is/UDY94)。在這篇文章中幫大家整理了世衛的爭議時間軸,以及白宮如何對世衛火力全開。
國會一直都是本站的主軸,所以國會通過決議案及法案(https://pse.is/QXB23),幫助台灣加入世衛,這樣的大事我們當然不會放過。我們報導了參院版本的提案人(兩大黨皆有)、台灣連線,以及法案的細節。後來的一則大新聞:美聯社披露(https://pse.is/TW52Q),世衛內部錄音檔顯示,中國隱匿重要疫情資訊。這篇當中我們再度整理了一次世衛的防疫爭議時間表。
我們是花了那麼多的時間以及篇幅去報導世衛的失責,實在不太懂「替世衛護航」的指控理據何在?只因為我們報導了反對美國退出世衛的意見?
希望這些來批評的人、川普的支持者們,肯稍微滑一下前面文章,不要看一篇文章就斷定本站只會反川。畢竟,如果本站的目的是要反川普,或是川普政府,那就不可能報導這麼多白宮和國務院的狀態了,也不需要一再重覆跟大家說世衛有多麼失職。
▍講到這裡,我們還看到很有趣的一個批評。
我們看到有人引述了一大段國務卿龐佩奧對世衛的發言和觀點,來證明我們的論點是錯的。然而,批評者所引的該段發言和觀點【我們全都報導過】(https://pse.is/UFTWM),也很同意那些說法。
也就是說,很多的批評都源自於不夠了解所產生的誤會。如果讀者們是以「一定要支持特定政治人物」的角度出發,那很可能就會像這樣子,沒辦法接受任何對該政治人物不利的報導或者意見,有時可能連反對意見都不願意去理解。
基本上所有國務院及白宮對台灣相關的動態,我們都不會錯過。可惜的是,有些人認定本站是川黑專頁,所以說本站「故意遮蔽川普及國務卿的發言,不給台灣讀者看」,實在很啼笑皆非。
最後要講的是,很感謝各位讀者們的支持與意見回饋。我們的編輯群當中,大家會有不同的觀點,意識型態也不盡相同,在國內議題和外交議題的看法更是很多元,編輯群們彼此關注的焦點和專長不同,所以也很享受互相學習(包括互相辯論)的過程。主要的目的當然就是要更了解台美關係以及美國的外交政策。
我們誠摯地邀請各位讀者們一起加入關注國際事務的行列!
=======太長了,分隔一下=======
▍最後來推薦兩篇本站共同創辦人的文章,英文投稿發表在《外交家》。
➤ 談拜登對台灣和中國的相關投票紀錄
Joe Biden’s Record on China and Taiwan:https://pse.is/UAU32
➤ 整理分析拜登團隊對中、對台政策(熱騰騰新出爐)
Team Biden’s Policies on China and Taiwan:https://pse.is/T9N7N
中文的新聞報導和摘要:https://pse.is/TQ2AX
放這兩篇文的重點是:我們看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必須要看總統團隊、幕僚群。
從拜登身邊的人看來,他們的主張很可能就是會走回傳統的一中政策、對台模糊的老路,然後對中國方面也是以高層溝通為主要模式,不是以強力手段要求中國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川普和拜登的團隊,對中國採取的手段和主張差別滿大的。 #住海編 認為:「儘管有了立場與語調的轉變,但現在要說民主黨菁英在中國政策上出現典範的轉移還早,希望拜登團隊能提出更多論點,說服選民與國際夥伴他們已準備好面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再次強調,這裡沒有要endorse哪個陣營,哪種模式比較好仍是辯論中的議題,讀者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內文都寫成這樣了,應該不會有人說以上這篇是在稱讚民主黨吧……)。
目前美國的輿論風向對台灣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兩大黨對中共的態度是趨於一致(美國一向有炮口一致向外的傳統,即使平常國內兩大黨吵翻天,這點來看是很令人羨慕的)。不過,台灣議題對美國來說其實仍然算不上是最「優先迫切」的議題。現階段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多了解各方的意見以及背後的脈絡,在社群媒體盛行的現在,也要避免隨意「出征」那些看起來沒這麼支持台灣,或者是看似親中的人們。
舉個例子,大家想想看如果我們到處講說「只有共和黨親台」、「反川就一定親中」。如果你是民主黨或者自由派的挺台人士,會不會覺得不開心?別人到底為什麼還要繼續支持台灣議題啊?
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我們到處講說共和黨全都反中、美國就是要消滅中共,那些極力維持中美關係的人們,例如大力吸引中國投資的地方官員,或者是在中國做生意的商人們,以及前線的外交人員和貿易談判代表們,很可能也只會給你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如果我們看到有些人對中國的看法太過天真的話,應該是要試圖去說服別人轉變看法,而不是去責罵別人看法不對。砲口是對中共政權,而不是不了解中國政治的人,這是對一般網路公民們(鄉民)來說最重要的原則。同時,我們真的非常有必要去了解美國各方不同觀點是什麼,才能夠針對他們的偏好,去做更有利台灣的論述。
#星期一勸世模式
#打完收工
#接下來休息外出取材一陣子好了
#寫完太累惹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 】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參選人候選人差別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評價
不是說好跟宏輝「一起」嗎?智堅市長依然拒推囤房稅!
第二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我再次針對開徵囤房稅、實現居住正義的議題質詢市長。時代力量黨團認為新竹市應該要對非自用住宅課徵差別稅率,抑制建商炒作、投機客囤房的行為,讓空屋釋出,降低年輕人買房的壓力。
很遺憾,智堅市長回應表示台北市課徵囤房稅後,並沒有實質的抑制房價,房價還是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他認為囤房稅不是一個最好的解方。這樣的回應凸顯市府對囤房稅沒有詳細的研究,因為實際上台北市在 2014 年開徵囤房稅後,不論新成屋或是中古屋的價格都有下降的趨勢。
民進黨的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鄭宏輝他在十月底於媒體後訪時表示,他贊成要對空屋課不同的稅率,尤其是有好幾套房子,應該要提差它的持有成本,讓房屋回歸居住用,而不是投資用的。然而,市長的回應完全打臉同黨的立委候選人,根本沒有要認真一起推動囤房稅,實踐居住正義。
市長這樣的回應,也讓我們相當懷疑鄭宏輝是不是只是喊喊口號,但未來進入到立法院之後,就會像現在的民進黨立院黨團一樣,選前喊一套,選後做不到。說好的不動產實價登錄 2.0 最後被閹割成實價登錄 0.5,讓建商依然能夠隨意炒作預售屋,價格依舊不透明。
時代力量一再強調,不要讓 2019 可以完成的事情,變成 2020 的選舉政見。如果鄭宏輝候選人有心要推動囤房稅,請盡快讓林智堅市府動起來,立即表態支持囤房稅,並在下個會期送《新竹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案進議會審議。
#囤房稅 #居住正義
#台灣不需要口號政治
市長不要再閃躲飄,唯有開徵囤房稅,青年才能安心宜居
https://reurl.cc/oDXje3

參選人候選人差別 在 選舉狂人段體佩參選是為了什麼?|是瘋子還是先知 ... - YouTube 的八卦

|爆紅看板花了上百萬!|本業到底是什麼!?|腳踩普丁&嘴砲蘇貞昌的男人|台中市北屯區參選人|台中候選 ... ... <看更多>
參選人候選人差別 在 [新聞] 徐巧芯:國民黨一大群人要沒收立委初選- 看板HatePolitics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