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 #砍掉 30%+10%+5%+1.5% 的利潤空間,只要你也 #把我們當夥伴看待!留言+1,取得產品透明化運動各類產品永久回購優惠及參與開發權利!(包含保養品、保健食品、消毒產品...)也請按讚 #分享,讓更多人看看我們如何用「理念」與「制度」,實踐服務民眾、扭轉市場、改造社會的理想吧!
產品透明化運動開始後,我們在近 10,000人 的參與下,打造出了科學實證、安全有效的產品「究是葉黃素」。感謝許多朋友的支持,目前看起來這產品應該是能活了。但商品的定價,實在是一門大學問。訂高了,消費者買不到實惠的好東西。訂低了,團隊可能會活不下去,也難以投入後續的研發。因此在訂價時,我們遇到了重大的掙扎。
「我們的初衷是什麼呢?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常會在不知道如何決策時問自己這個問題。
保健食品存在的意義,應該要 #有科學依據、#追求安全有效,而且 #盡力讓多數人都負擔得起。如果價格太高,那就很難幫助到需要它的人。但到底要怎麼把價格有效降低呢?我們決定從「理念」和「制度」兩個方向來下手。
理念上,產品透明化運動的意義,在於評估近萬名網友需求,並且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把各種選擇的優缺點完整呈現,讓大家理解如何判斷產品的好壞,更有機會挑到自己要的產品。也希望透明化的精神,能夠扭轉市場上多數產品不夠透明,民眾資訊嚴重不對等,根本無從挑選的現況。這在「美的好朋友共玩後勤研發中心」的設置下,我們正在實踐這項理念。
制度上,我們把產品透明化運動生產的產品與銷售,視為給 MedPartner 支持者的合作社看待。合作社的意義,不在於賺最多的錢,而在於服務更多的人。如果有足夠的人願意支持,我們就餓不死,甚至可能有更多能力產生更多正向循環。
因此如果把一項產品拆解開來看,研發、生產、功效及安全性檢驗、產品責任險、物流、逆物流、客服、通路費、廣告投放、代言...etc,再加上經營者需要的利潤,那就是最終的售價了。如果我們可以把和產品和新的「科學」、「安全」、「有效」之外,比較無關的元素拿掉,是否就可以有效降低售價呢?
因此,我們決定:
1. 使用一次性的群眾集資,貼補研發所需的成本
2.在自有平台上銷售,把百貨、藥妝店...等實體及網路通路費與上架費省掉(這通常會高達 20-40% 甚至更多...)
3.透過會員回購以及介紹的機制,把廣告行銷費用比率降到更低(我們預計省去 10%)
4.不找明星代言,直接省去代言費用(預計省去 5%)
5.透過會員信任機制,降低逆物流(退貨)成本。無故不領貨或亂退貨兩次取消會員資格(預計省去 1.5%)
透過上面的五個方式,我們可以有效將產品的最終售價降低足足 46.5%,更有機會服務更多人。但大家千萬也別覺得市面上賣得貴的產品是黑心,那不一定是黑心,只是他們的成本架構跟商業模式的選擇跟我們不同而已。
這些選擇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價值認同的差異,不必對他們進行攻擊,在市場上大家各自有存在空間與價值。我們只是希望透過消費者、生產者、研發者與銷售者之間的合作與信任,可以創造不一樣的選擇。
明天第一個產品 #究是葉黃素 就要嘖嘖平台上線了。集資的結果,是一個社會實驗,驗證一個科學、有效、安全、透明,而且兼具 C/P 值高的產品能不能在市場上活下來。坦白說,我們團隊的夥伴們都很緊張。但我們相信只要認真把事情做好,我們就有存在於社會的價值。
在這次葉黃素的開發、生產與銷售的過程中,MedPartner 與究是團隊有 3 大堅持:
1. 合理配方科學有效:堅持實證醫學,添加的成分證據力要高、並且添加足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只是揭露全成分與劑量,還要讓專家與消費者一起參與並監督開發的過程!
2. 逐批檢驗確保安全:逐批檢驗,每次生產的產品都完整把關。公布每一批完整檢驗報告,你看到的,就是你買到究是葉黃素的檢驗報告!
3. 專家完整諮詢服務:除了科學的配方,和高品質的保證,好產品也必須被正確使用才有意義。醫藥專家解答產品問題,也為我們的產品負起全責。
如果你有需要這類產品,究是葉黃素應該是你值得參考的選擇。
另外因為廣告投放跟 Line@ 的發送成本真的很高,在我們把利潤抓這麼低的狀況下,行銷預算實在有限。因此我們要懇請大家幫忙幾件事情:
1. 在這篇發文底下留言+1,日後可透過 messenger 持續收到透明化產品的第一手資訊優惠通知。當然我們也保證不會過度干擾。
2. 如果有人攻擊我們太便宜是爛貨時,把我們的全成分、劑量,還有我們的成本架構模式與別人不同,理性跟他們說明。
3. 邀請身邊的親友一起加入,一起支持透明化運動。
接下來的產品透明化運動,會逐步開始保養品、消毒產品...等醫療保健相關的產品開發。我們一樣會搜集大量參與者的具體需求,用理性與邏輯凝聚共識,並且以科學驗證安全有效,再用最實惠的價格回饋給參與者。建立一個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體系,打造真正科學有效的產品,並且把透明化的精神影響到醫療保健領域,讓台灣社會更有競爭力,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留言+1,讓夢想不只是夢想,如果你也覺得這個產業與社會需要改變,就讓我們一實現它吧!
▶︎ 加入 #產品透明化運動,與近 10,000 位夥伴一起參與產品開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41231789445218/
參與式預算優缺點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八卦
☕️『#妍選Monday』 每週一早上咖啡時間配上專論小文章。五分鐘一個觀點,深入思考新竹生活。
【0906主題】#大新竹合併:#你贊成還是反對?
今天早報頭條,林智堅市長接受自由時報專訪,宣布未來推動「大新竹合併」。對新竹的未來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佩服智堅市長的勇氣及政治智慧,以他的高度及影響力做此承諾,這個困難的政治改造工程,未來曙光已現。👍
大新竹合併的議題這幾年地方上一直有人討論,以我身邊來說,贊成的比反對的多。贊成的人,大多看到了這幾年縣市分治下治理的困難,例如:「#我們要喝乾淨水」議題、「#焚化爐興建垃圾處理」議題、「#大輕軌建設」交通議題、「#跨縣市就讀」教育資源議題、「#育兒托育」公共環境議題、「#土地及都計規劃」大區位架構議題...等等。每一個都無比重要,也每一個都因為分屬不同縣市政府的關係,造成溝通、做法上的不同調,讓每天在縣、市間往返、生活的新竹人,苦不堪言。
反對的意見,也有人說。擔心合併後資源過度集中,無法照顧偏鄉;擔心背負更多政府債務,擔心族群問題,擔心行政區域重劃造成不公平....等等。這些考量並非沒有道理,我認為,更多公開辯論跟資訊呈現,有助於新竹人了解關心我們的未來,進一步彙整出更多的共識。
我認同林智堅市長倡議的方向,#新竹早已經是個共同生活圈,要 #延續新竹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全球戰略地位,前瞻性的行政區劃的「大新竹合併」是一條早晚要走的路。
一、我支持大新竹合併。#一個生活圈只需要一個管理系統。這絕對可以提高效率解決重要地方議題(交通,環境,土地,教育資源等等),#提高新竹區域發展的能量。
二、要合併 #也要升格。「經濟巨人」新竹作為重要經濟跟戰略城市,未來往 #國際化、#高科技人才 發展,合併時應爭取以特案方式(台南經驗)(註一)升格,才有更多預算資源分配權及全國能見度(例如:參加行政院會)。
三、一個地方生活圈所屬政府的型態跟範圍,是為了 #符合這個生活圈內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在大新竹合併的議題上,我建議辦理「#公民投票」來傾聽民意。過程中,可以透過正反辯論,公開公平的列舉所有縣市合併的優缺點,讓所有新竹住民有思考、判斷、發聲、決定的機會,這樣更符合 #公民參與 的民主精神。過去台灣六都的升格多是由上位者主導,缺乏地方意見表述的機會。這一點,國際上有很多前例可以參考。(註二)
各位怎麼看待新竹縣市的未來呢🤔?兩地發展上又有什麼重點需要顧及呢🤔?歡迎留言,分享您對於大新竹未來的看法!
👉(註一)過去台南縣市合併時未滿200萬,僅略大於彰化、舊台中縣人口規模,被質疑升格實益不高。但由於台南具備古都文化發展的指標意義,以及 #預期南科即將帶來的經濟成長,仍 #特准升格。新竹縣市合併起來人口超過百萬,更有科學園區生活圈、台元與生醫園區、新竹工業區等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帶動,目前人口仍在高度成長,大量青少年人口與高素質民眾將帶來未來幾十年的 #人口紅利,從前瞻性與重要性來看「升格直轄市一定夠格」。
(註二)以有 #豐富市町合併經驗的日本 為例,不僅有密集的公聽會程序,公投上也不乏市民否決先例,反映市民在意的治理品質與在地歸屬感。而近年來,後工業化導致歐洲內部諸多城鎮吹起解編合併浪潮,#歐盟地方自治憲章更規定行政區合併須以公投決定,不能輕易由上領導,扼殺在地傳統。
參與式預算優缺點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八卦
上週四陪同父母完成了他們新屋買賣的交屋手續, 正式拿到了新家的鑰匙!
由於承接父母新屋的裝潢規劃工作, 所以在等待交屋期這一個月的時間, 我已經瘋狂蒐集所有資料和各項工程報價, 所以今天才能馬上請師傅動工, 其實這麼趕進度都是為了讓他們倆能盡早搬進新住處, 因為年底是裝潢師傅, 細清人員和搬家公司的旺季, 如果不趕快敲定這些人的時間, 很有可能一拖就得拖到明年初.
先交代一下過去這三十天我做了哪些事情?
1. 確立父母喜歡的風格
2. 到父母家記錄他們大部分的物品類別和數量
3. 詢問他們一定要帶哪些大型物品過去並且丈量尺寸
4. 請仲介帶我前往新屋做全室空間丈量
5. 畫新家各空間的初始構想圖
6. 評估甚麼要買現成, 甚麼要訂做
7. 與父母討論初步方案並且分配預算
8. 兩人的衣櫃/ 客廳/ 玄關/ 廚房 共改了N次手繪圖
9. 提供尺寸給系統廠商, 家具廠商, 廚具廠商報價
10. 與所有師傅溝通施工重點與細節, 敲檔期
11. 在台灣店家/工廠與淘寶之間選家具與比價
12. 跑廚具工廠選色, 跑五金零件行挑把手款式
13. 跑IKEA做玄關和衣櫃施作的規劃圖 (比價用)
14. 製作近乎完整的報價明細給父母
15. 跟父母報告每一種施工的價格與優缺點
16. 跟父母報告海外選品與台灣選品的樣式與價差
17. 兩家集運商比價與淘寶下單
18. 跑廚具壁板廠商拿樣品與報價
19. 逛家具店和網路看圖找靈感
20. 無時無刻滑手機找軟裝
站在一個整理顧問的立場, 我必須觀察他們現居的收納習慣和物品類別與數量來做空間規畫的判斷
站在一個女兒的立場, 我必須幫他們省預算, 最好要控制在他們總預算的九成以內, 而且還要盡可能替他們保留比較多的物品, 避免一次丟太多東西不適應
站在空間規劃(不能說師)的立場, 我必須把有限的空間發揮到最大效益, 盡量不要浪費畸零空間, 同時還要兼顧美感,然後一樣要挖東牆補西牆的堅守預算!
雖然整個過程都十分不容易,但最難的是去”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親!
其實這兩個月以來 (從擅作主張幫他們找房子開始), 我的情緒一直都很複雜, 而且長期處在高壓狀態! 隨著交屋和進入工程期的日子逼近, 我的壓力每天都接近引爆點, 更別提在這期間依然有協會的事務和自己的工作要處理. 結果就造成我生病一直好不了, 全身都覺得疼痛! (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
所以, 在和父母反覆溝通+不斷修改各項細節後, 我前幾天忍不住跟我爸發飆了兩次? 因為我真的太累了!
吵架的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但主要就是因為我站在收納和預算角度替他們做了很多不同選擇的規劃, 但我爸媽總會每隔幾天改一次決定, 然後不斷地拋出新想法給我, 讓我以為他們不信任我的專業! 所以才一再推翻我的建議.
但直到昨天, 我才知道事情並不是那樣...
昨日一早他們從中和來桃園接我, 然後我安排一起去青埔逛IKEA, 目的是讓他們找些靈感, 看看空間的可塑性, 還有就是親身體驗一下IKEA的系統櫃材質, 也許也能列入考慮!
在陪他們逛街的過程中, 我意外發現到, 我父母對於現場很多東西都感到好奇, 也覺得新奇, 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像第一次逛遊樂園的孩子, 充滿笑容, 然後覺得這個看起來很好, 那個看起來好像也不錯!
中午用餐的時候, 我爸才跟我說: [你以為我們不信任你才一直改設計, 其實不是的, 是因為我們之前都沒有涉略這些東西, 你之前說的臥榻, 廚房中島, 我們都不知道是甚麼, 是這一個月才上網查資料, 然後就一直看到新東西, 所以才會想提出討論]
原來如此啊~~我聽到這話瞬間鼻酸, 然後立刻跟我爸道歉, 他也笑著原諒我, 然後勸我要學習放鬆, 不要事事都追求完美, 會把身心都搞壞!
"理解, 永遠得排在溝通之前啊!"
哎呀~我怎麼對自己父母的事情就忘了這麼重要的關鍵呢?
應該是我太求好心切了! (或是因為快累瘋了)
在我過去的認知裡, 我以為父母甚麼都懂, 卻忘記他們距離上回買房子是40年前的事, 而這些年中, 這世界已經進步了多少?
我以為自己多操勞些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卻忘了他們也是滿懷喜悅地想要參與建立新家的過程!
我以為早已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父母, 應該很能適應這一個月的劇烈變化, 卻忘了即將面對新生活的他們, 可能也有覺得混亂的片刻.
他們正在用自己的節奏與方式, 決定未來的每一步, 而我卻太著急想要”幫忙”!
昨日與父親對話後, 我擁抱了他, 而且稍微停下腳步, 決定放手把主導權留給他們! 我建議他們在我家睡一晚, 今天一早可以跟我一起去新家開工, 反正我約了水電師傅, 鋁門窗廠商, 還有冷氣老闆全都同一天過來, 有甚麼疑問或是要求都可以直接跟他們討論, 順利的話就可以全部定案了! 結果他們接受我的提議, 今天也真的跟我一起去新居解決了所有事情, 我心中的大石頭也算是放下好幾顆了!
看他們站在新家門口可愛的模樣, 我忍不住拍下了這張合照, 話說此時,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們倆已回到老公寓附近的家具行, 不嫌累的正在挑選自己喜愛的窗簾呢, 也好, 我不用替他們從淘寶上訂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