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夏日京都的咒語|張維中⛩柏井壽《一個人的京都夏季遊》推薦序
至少有兩種人。在我身邊來過日本的朋友,至少有兩種人,在去過冬天的富士山或夏天的京都以後,總會嚷嚷著再也不要在那個季節去了,可是沒過幾年,卻常又傳來他們在同個季節二度重遊的消息。
富士山很美,但入山以後才會驚覺這座山根本沒有植被,只有一片光禿禿的岩礫風景,其實遠眺才美。山中不只難走,氧氣稀薄,冬天還冷峻到想讓人跳山,是不少朋友的共通感想。然而,真正愛登山的朋友恐怕是無懼的,因此就算是嘴上說再不去了,但對冬天攀爬富士山的刺激感,仍難以抗拒。
至於京都的夏天,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悶熱的火爐。高達九成的朋友,無論日本人或台灣人,在去過炎夏的京都以後,都會對外發表「再也不要夏天去京都」的宣言,可是結果呢,他們多半會食言。確實,誰喜歡在火爐裡玩耍呢?可是大家終究還是被夏天的京都給魅惑了。
我常想,這座千年古都的空氣中,肯定是充滿巫術的,即使盆地的夏天如此令人難耐,但是到訪過的人,不知不覺的又受到這座京城的召喚。
因此,當我開始翻閱柏井壽《一個人的京都夏季遊》這本書,讀到他開宗明義的寫道「夏天走在京都街頭,光想就覺得熱。從額頭滴落的汗水擦也擦不完,還會熱到頭昏眼花──這麼威脅各位應該不為過吧。雖然有點誇張,但我希望各位出發散步之前都能做好心理準備。」這一段落時,不免點頭如搗蒜。
夏天京都的氣候如此兇猛,可是喜歡京都的人,畢竟依舊愛去,我想那是因為京都的四季,每個季節都有無可替換的特色,而夏天也有著你非得這個季節來,才能感受到的風情。
日本人常喜歡說「僅此才有」這句話,顯露的不只是日本人在性格中,迷戀時間或地點講求「限定版」的特質,更表現出他們對於鄉土風情的自信與驕傲。這句「僅此才有」的話,從京都人的口中說出,當然更是當之無愧。夏天的京都,只有此時此刻才有的東西,別的城市怎麼拚也取代不了的獨家特色,就是令熱愛京都的旅人,即使揮汗如雨,也回味無窮想要再去的理由。
夏天是祭典的季節。一年之中,日本擁有最多祭典的季節正是夏天。如同在《一個人的京都夏季遊》這本書提到的,從祗園祭、七夕祭、御手洗祭到大文字五山送火,這些知名的京都祭典,早已成為日本夏天的代名詞之一。一輩子的日本旅行,要是沒體驗說一次夏日京都的盛典,可謂是沒來過日本的夏天。
夏天也是暢快吃喝的季節。從宇治金時的抹茶刨冰,到鴨川納涼床的各式料理,以及近年來頗受歐美人士鍾愛的「上七軒歌舞練場」夏季啤酒園,不得不說京都是邪惡的,總能使人忘卻正在節食這件事。
炙熱的夏天本來是會讓人食欲不振的。而且,若真要細究的話,坦白說夏日在當旬美食的豐富度上,恐怕是比不上秋天的收穫季。不過,京都的厲害之處,就是有辦法能配合著這地方獨一無二的環境、風情與節慶,把說穿了在其他季節也能吃到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京都夏日的美食印象。
京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許多京都人堅守的傳統,塑造出他們獨特的個性。在我身邊有很多日本人,常常都會打趣地說,京都人自成一國。
這兩年來,我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往返東京和京都,參與了一份協助京町家旅館的創業工作,讓我看見更多京都的潛規則。像是書中〈屋頂上的神明〉這篇提到的鬼瓦鍾馗像,令我想起,我參與工作的那間京町家旅館,其實都已經開幕了好幾個月,可是直到某一天,製作費時多日的鍾馗像終於安置到屋簷上以後,大家才覺得那一天,像是旅館正式「完整起來」的第一天。
正吻合了柏井壽說「這些儀式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我們仍不抱懷疑地將其傳承下去。歷經一千二百餘年,依舊沒有絲毫改變,這正是京都之所以為京都的原因。」如此的說法。
明知道夏天的京都,盆地中悶熱無風,讀著《一個人的京都夏季遊》時竟還是升起一股「啊,好想再去流一回汗」的念頭。
百鬼夜行的京都,一定是瀰漫著魔力的。一旦你觸動了夏日京都的咒語,有一天,你就會在夏天回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431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