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起科技防疫網
日前集結醫界及科技界的意見,呼籲「尋一條科技防疫的道路」的想法,得到一些回應與關注。學界、科技界期待整合運用資源,積極發展最新科技協助防疫,並且盼望從科技重鎮「新竹」出發。
在熱心產業界人士的奔走下,新竹縣政府將在蔡總統指示成立「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的基礎上,設置科技防疫網小組,並採納C-Tech的概念架構,邀請醫界、科技界及企業界等民間單位,加速打造新的防疫科技,築起科技防疫網,楊文科縣長也邀請我擔任小組的顧問之一,十分榮幸能盡點心力。
因應防疫而生的科技,我們稱它為C-Tech。C-Tech建立在一個5X5的初步架構,未來可以再擴充,大家可以從圖裡面簡易了解這個概念。C可以是COVID-19簡稱,也可以是Connection(連結)、Communication(溝通)、Community (社區)、Corporation(企業)的意思,放在左邊的欄位。上方的的欄位則分別是「預防」、「追蹤」、「隔離」、「治療」及「關懷」,互相對應。
簡言之,C-Tech的目的,在於建構科技防疫+全民防疫的安全網,來打破已經進入社區的(隱形)病毒傳播鏈,這需要擴大地方培力(empowerment),並利用科技防疫網加乘防疫效果,達成民眾7分自助2分互助1分公助,的721原則。在這個網裡,若有科技輔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減少迷惘。防疫不是只有中央的工作,強化地方政府與全民防疫,則能分擔中央繁重的防疫負擔。
試想運用科學技術,發展出一套可以在手機上使用的系統,將資訊整合在一起,每一個人都能用最便利的方式,在不同階段取得防疫所需的整合性資訊指引。其中包括預防知識、最新確診情形、熱區示警、追蹤足跡、篩檢站資訊、隔離資訊、醫療服務、疫苗資訊、實名制QRcode掃描、社區關懷、線上心理諮商等,都試整合在一個APP裡,那麼科技將成為協助我們防疫生活的重要工具,能更有效率、更聰明地協助我們回到安全、安心、安定的生活。
不止如此,我們甚至可以更大膽想像結合智慧醫療的可能性,例如血氧偵測和遠距醫療等。在顧全法規與個資問題的使用下,大數據所統計的訊息,也能協助疫調數位化,幫助政府更精準防疫,讓科技協助我們全面掌握正確資訊流,才能有效為個人、家庭、社區、機構、企業築起安全網,降低民眾在疫情急遽爆發時對未知的恐慌和傷害。
有人說,全世界的病毒加起來,可能是一個拳頭大小,這個如同原子彈威力的病毒,已破壞了世界秩序,也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甚至危及許多人的性命。因此,我們必須有更超前的思維、更強烈的企圖心來升級醫療能量、並加速創新科技發展,才能找到對應的方法,快速反應。當全世界都在尋找科技防疫的方法,台灣民間許多高手,也正投入相關研發。儘管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儘管可能必須經過漫長的實驗,但這卻是一條必須走的路。
科技防疫能從新竹出發具有相當的指標性。除了新竹是科學重鎮之外,地方政府在防疫上肩負重大責任,楊文科縣長曾任竹科及中科管理局局長,他特別提到,在蔡英文總統期待的「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架構下,希望能擴大推動科技防疫網。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守住竹科勞苦功高,苗栗縣徐耀昌縣長在京元電廠抗疫期間,也曾多次與我討論防疫的相關工作。地方政府在防疫上,竹竹苗若能進一步仰賴科技工具,將能帶來防疫上的重大突破。
我也將盡綿薄之力,推薦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這個防疫史上的重要時刻。讓我們不分彼此,團結防疫守台灣。
楊文科
林智堅
徐耀昌加油讚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r & Mrs G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會員按鈕】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UnInmOkrWN4gof9KlhNmQ/join 【出賣靈魂按鈕】https://goo.gl/VhzZeS 一個世紀以前,通古斯發生了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原子彈的1000倍,那究竟是什麼造成...
原子彈威力 在 Facebook 八卦
【在非洲地圖上尋找瓦干達 (feat. Elon Musk)】#葉郎電影徵信社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Black Panther 黑豹》架空了非洲的地理和歷史,憑空捏造了一個富含珍貴礦產泛金屬(Vibranium)的非洲先進大國瓦干達(Wakanda)。
真實世界的非洲國家難以像瓦干達那樣實施嚴格的鎖國政策,讓自己從地圖上完全消失。如何攔阻覬覦泛金屬的諸多外力,成為非洲史上一再出現的重複命題。
▉馬利帝國的黃金
「數百萬年前,一顆由宇宙最強物質——泛金屬所組成的隕石墜落非洲大陸,並深深影響週邊的生物。當人類這個物種到來以後,總計有五個部落落腳在其週邊,大家稱他們為瓦干達。」
電影《黑豹》的開場白提供了尋找瓦干達的第一個線索:珍貴礦產。
瓦干達國王帝查拉(T’Challa)因為控制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泛金屬,而成為史上最富有的超級英雄。根據漫畫設定,泛金屬每公克價值高達1萬美金,而瓦干達至少還有1萬公噸的泛金屬,使這些泛金屬的唯一主人帝查拉坐擁100萬億美元財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全球每年生產總額。
歷史上最富有的真實人物正好也出身非洲。2015年時代雜誌做了一次排名,14世紀非洲馬利帝國的曼薩穆薩一世(Mansa Musa I)被列為人類史上擁有最多財富的人。讓穆薩致富的物產是黃金。就像瓦干達週邊的多個部落藉由泛金屬的資源結盟,馬利帝國是藉由黃金和鹽等資源的交換,不費一兵一卒就就將各個部落結合成為一個大帝國。
1324年至1325年間,曼薩穆薩一世組織了一次讓他名揚世界的麥加朝聖之旅。據說因為他沿途大方致贈黃金給各地人士,意外促使金價暴跌,讓開羅花了12年才從經濟混亂中恢復。
穆薩這一趟朝聖之旅是非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馬利帝國和虛構的瓦干達的最大交集:
穆薩不僅沿途留下學校、醫院、清真寺等設施,也一路延攬各地學者、建築師等人才回去替他的帝國服務。他一手打造的大學城 Timbuktu 廷巴克圖直到現在都還是非洲學術和藝術文化的中心。幾乎像真實歷史的平行線一樣,瓦干達的帝查拉同樣善用泛金屬來進行外交工作,也在電影的結尾中在美國興建了一個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廷巴克圖清真寺獨樹一格的立柱式建築風格也暗示意味濃厚地出現在《黑豹》電影當中。
這趟招搖的朝聖之旅同時也是非洲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馬利帝國原本和瓦干達一樣低調不為人知。和瓦干達想盡辦法從地圖上消失的做法正好相反,曼薩穆薩一世等於用一趟旅行親手把自己畫進了世界地圖。中世紀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中,高舉金幣的穆薩本人就被畫在撒哈拉沙漠上頭。許多歐洲國家自此開始注意到馬利帝國和他們盛產的黃金。
只是還沒等到歐洲人現身,穆薩就已過世,他的帝國幾十年後就瓦解為原來各自獨立的部落。70年後,地理大發現的領航員——葡萄牙人才終於抵達馬利海岸。隨後被葡萄牙人擄走的馬利人成為大西洋奴隸販運的最早一批受害者。
馬利和瓦干達故事的平行線至此中斷。
▉被綁架的剛果人
尋找瓦干達的第二個線索來自1978年出刊的漫畫《黑豹》第七期中一段耐人尋味的聖經典故:
帝查拉有一個長年被放逐在外的同父異母弟弟 Jakarra ,總是趁哥哥不在瓦干達的時候密謀奪取王位。帝查拉的左右手 N’Gassi 怒叱 Jakarra 是受詛咒的子孫,並說從帝查拉的爸爸和第二個女子結合之後這個詛咒就永世存在。
《黑豹》的創作者 Stan Lee 和 Jack Kirby 有意識地引用聖經中的著名橋段:迦南的詛咒。舊約聖經記載了挪亞的小兒子含(Ham)進到父親的帳篷中看到因酒醉而赤身露體的父親。結果諾亞酒醒之後,怒氣沖沖地詛咒含的兒子迦南(Canaan):「迦南當受詛咒,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
千年來的聖經研究者對於帳篷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很多猜想。這些遠古的猜想有時候會帶來糟糕的週邊效應。比如有人認為含在帳篷中猥褻了自己的父親,並以此為由妄加推斷同性戀者應受永世詛咒。另一種更惡毒的猜想則說:含的兒子迦南是非洲黑人的先祖,所以非洲人理所當然必須承受迦南魔咒——「作閃的奴僕」。
實際上含的膚色一直到17世紀之後才被開始被「塗黑」,而且很可能是16~19世紀的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副產品,藉此作為奴役非洲人的神學依據。400年間有1200萬非洲人被運至美洲為奴,加計途中死亡的人數很可能會超過3000萬人。一切只因為小兒子在帳篷裡頭看到他老頭的裸體。
最一開始奴隸販子的交易標的還侷限於罪犯或戰犯,但貪婪很快就引發更手段更卑劣的掠奪。1514年剛果王國的國王 Afonso 就特地寫信給葡萄牙國王,指控葡萄牙奴隸販子綁架其子民。
研究者拿當年被掠奪的人數來與當今發展狀況做對比,發現被奴隸販子奪走最多人力資源的地方,也正是今日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國家。這些非洲國家更貧窮、更分裂、政治更不穩定、社會存在更多暴力騷亂。古詩說「人才那得如金銅」,實際上人才比黃金更能左右一個國家的長期命運。
另外一種人力掠奪形式是帝國主義殖民。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私人擁有的剛果自由邦就以虐待當地人來替他採礦而惡名昭彰,估計有800~1000萬剛果人因此死於非命。
非洲的泛金屬就是被綁架的3000萬非洲人。
跳過奴隸販運和帝國主義殖民,剛果或是其他非洲國家可能都有機會發展出堪比瓦干達的國力。而實際發生的歷史是:1960年剛果終於擺脫比利時而獨立的那一天,全國上下只有16個有大學學歷的人力資源。
▉伊隆馬斯克的鈷
瓦干達的泛金屬是漫威宇宙中最強大的超級材料。它可以吸收幾乎所有的震動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固。除了是美國隊長盾牌的原料之外,鋼鐵人的盔甲、幻視的身體和黑豹自己身上的裝備都含有泛金屬。
另外幾個超級英雄——驚奇四超人、綠巨人浩克和蜘蛛人的超能力來源都與放射線有關並不是巧合。兩位漫畫大師 Stan lee 和 Jack Kirby 都參加過二戰,這些戰後才登場的漫畫人物都是原子時代的直接產物。
改寫歷史的20世紀超級材料是鈾。1939年愛因斯坦寫給羅斯福總統提醒他切勿輕視原子彈威力時,就指名關鍵原料是比屬剛果所產的鈾礦。這封信正是尋找瓦干達的第三個線索。
事實上幾年後摧毀廣島的原子彈,裡頭的鈾就是來自世界最大鈾礦——剛果的 Shinkolobwe 礦場。1960年剛果獨立之後,覬覦鈾礦資源的美蘇兩大冷戰陣營甚至引不惜引發代理人戰爭,即是導致10萬人喪命的剛果危機。
我們能從瓦干達的虛構故事中學到最實用的一課是:豐富的物產資源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帝查拉的父親發現瓦干達富含泛金屬之後,隨即通令全國嚴格保密礦場位置並啟動鎖國機制,然後以出口少量泛金屬換得的外匯投入在國內教育上,使瓦干達得以發展成為科技大國。
做法最接近的真實非洲國家,是出產鑽石的波札那共和國:他們把鑽石的採礦權賣給De Beer的同時,從未放棄追求經濟收入的多樣化,以免被單一物產吞噬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力。此外波札那還將鑽石帶來的收入用於投資下個世代的教育計畫,比如設置鑽石大學,為本地人提供各種技術訓練課程。
剛果在冷戰時代搞砸了鈾的那一堂課,幸運地在21世紀有了另一次重補修的機會:
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鈷,成為新世紀的資源爭奪戰導火線。因為剛果民主共和國掌握了全球六成的鈷產量,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的中國以及美國商人伊隆馬斯克的電動車龍頭企業特斯拉都頻繁出入剛果,不計代價搶購鈷礦。非法礦場運用童工或強迫勞動來開採鈷的種種亂象層出不窮,使他們很快就被國際組織列為衝突礦產。
眼看剛果又要被另外一種泛金屬給吞噬,幾個月前事情突然有所轉折——剛果政府似乎決定傚法瓦干達經驗,企圖以新成立的國營事業來統整所有鈷礦,徹底整頓非法開採和外國勢力搶購的市場亂象。
現在就急著下定論說剛果終於藉著電動車熱潮走上瓦干達之路,或許還嫌太早。不過令人好奇的是,一直有「現實版鋼鐵人」稱號的伊隆馬斯克是否意識到自己意外客串了另外一個進展中的漫威故事線。
(原載於週刊編集 https://www.theaffairs.com/)
原子彈威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珍貴紀錄片:人類如何走上核子武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啟首輪核武競賽 美蘇競相研發製造一次能消滅對方25%到50%人口的核武 “確保相互摧毀”(MAD)的瘋狂競逐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中止】
人類統治地球已幾百萬年,但有自我毀滅的能力,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
1938年,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核裂變,並用愛因斯坦E = mc平方的公式,計算出每個裂變原子核,可以釋放出兩億電子伏特的驚人能量,「在光榮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必將勝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核裂變威力,製造殺傷性更強的武器研究,在各個大國間,展開競爭,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海森博格,主持德國的研究,英國制定「合金管」計劃,研發核武,美國則在1941年,制定了「曼哈頓」計劃,由人稱「原子彈之父」的,物理學家奧本海默負責,他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阿拉莫斯,主持一個研究室,找來一大批諾貝爾獎得主。
義大利人費米,是其中一員,他在1938年,拿到諾貝爾物理獎,因為娶了猶太妻子,為了逃避墨索里尼迫害,逃往美國,加入「曼哈頓」計劃,人稱「核反應堆之父」的費米,成了美國原子彈研發的關鍵人物。
自然界的鈾,主要有鈾235,和鈾238,鈾235可以直接拿來做核彈,但非常稀少,必須提純叫鈾濃縮,而常見的鈾238,必須在石墨或重水反應堆中,先轉化成鈽239,用鈽做的核彈,更輕便,1942年,費米以天然鈾為原料,通過可控列式核反應,為美國「曼哈頓」計劃,提供了武器級鈽239,與此同時,美國的對手,德國和日本的核武研究,卻不怎麼順利。
伊恩弗萊明,是英國007系列小說的作者,在成為暢銷作家前,是二戰時期的英國特工,他領導的30AU特工隊,專門尋找納粹德國的秘密武器,1943年,和挪威地下反抗組織,成功破壞德軍在當地的原子工廠,讓德國重水反應堆無法運行,而日本核武研發,也在秘密進行中,當時日相東條英機,批准日本物理學家仁科芳雄的方案,建立一百多人的原子實驗室,但這項計劃所在地,東京物理化學研究所,被美國B-29轟炸機炸毀,等於宣告退出這場原子競賽,而此時的日本並不知道,正籠罩在一場原子彈的陰影中。
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同年7月16號,波茨坦會議的前一天,與會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收到國內密電,「小孩子誕生了」,當天凌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首枚以鈽為材料的原子彈引爆,一些在掩體裡的科學家,因為忘了戴護目鏡,在目睹爆炸兩到三秒後,從此失明,爆炸巨大的威力,讓「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難以承受,「有人笑了,有人哭了,但大多數人都沉默了。」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1945年8月6號,美國飛行員蒂貝斯上校,架駛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當量20000噸,造成118661人死亡,「不久前,美軍飛機剛剛在廣島,投下一枚炸彈,摧毀了敵人的力量,這枚炸彈的威力相當於兩萬噸TNT,它是一枚原子彈,是宇宙中的終極力量,」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
8月9號 美軍又在長崎,投下代號「胖子」的第二顆原子彈,導致74000人死亡,當時,在杜魯門看來,原子彈是擺在常規武器架上,隨取隨用的武器,但美國的核壟斷 沒有維持太久,奧本海默曾預言,核子擴散 已無可避免,「我常被問到是否希望,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將一些知識保密,例如核彈的製作方法,但我恐怕已經沒有這樣的希望了,」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前蘇聯間諜科瓦爾,是打破美國核壟斷的關鍵人物,他進入美國原子實驗室,竊取機密,讓蘇聯在1949年8月29號,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而新一輪的核競賽,隨著冷戰,拉開序幕,「如果再發生全球性的戰爭,人類文明可能葬送,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盡我們所能,避免厄運,」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的擔憂,還是發生了。
「5 4 3 2 1 引爆」,1952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試爆第一枚氫彈,當量1000萬噸級,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500倍,而蘇聯在1957年,試射8000公里射程,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的,世界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取得火箭運載的領先地位,但美國在這方面,接連失敗。
「僅僅升空幾英呎後,三級,72英呎的火箭失去推力,回看錄像就能知道真相,」紀錄片片段。
美國在這場核賭局中落後,但氣勢上沒有示弱,核競賽白熱化的經典場景,是1959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和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在廚房展台,就有一場唇槍舌劍的「廚房辯論」。
「你們可能跑在我們前面,例如你們研發的火箭,和在外太空的衛星,但就在美國發明的,彩色電視機裡呈現出來,那麼我們都在,都在進步,(不是這樣),你不能視而不見,你們不比我們領先,你大錯特錯了,」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vs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被激到了,1961年,他下令製造一億噸級核彈,在22屆蘇共黨代會前引爆,以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於是,蘇聯科學家投入氫鈾彈研發,這是在氫彈外,再包一層鈾238,在氫彈爆炸後,再引爆外殼,相當於兩次核爆,當年10月,圖-95轟炸機,搭載這枚被稱為「沙皇」的氫鈾彈,進行空前絕後的空中試爆,爆炸讓4000公里內的通訊失靈,美軍在阿拉斯加的雷達無法操作,美國估計,如果這枚「沙皇炸彈」,投到華盛頓,將造成350萬人死亡。
「17年前,人類釋放了原子彈的能量,它脫離了人類道德的約束,成為一種自我毀滅的力量,」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
冷戰進入全盛時期,更大規模核競賽展開,1962年10月22號,由於赫魯雪夫,持續向古巴運送核導彈,引爆古巴導彈危機。
「戰爭似乎迫在眉睫,第一次打擊可能隨時發生,我對我自己說,如果古巴不幸遭到這樣的戰爭,我們將從地圖上消失,」古巴總統卡斯楚。
1962年10月26號,一架美國U2偵查機,在古巴遭蘇聯防空導彈擊落,卡斯楚立刻給赫魯雪夫發電報,要求蘇聯對美國,進行毀滅性的核打擊,古巴導彈危機,從當天深夜,到隔天上午,最後,蘇聯宣佈撤出核導彈,美國保證不進攻古巴而落幕,但危機過後,核競賽變本加厲,美國認為,維持和平的途徑,不在於擁有比蘇聯更多的核武,而是確保雙方都有能力,一次消滅對方25%到50%的人口,也就是「確保相互摧毀」,英文的縮寫,就是MAD,瘋狂。
「這不是瘋狂,確保相互摧毀是威懾政策的基石,如果你想要一個穩定的核世界,這個詞其實很諷刺,核世界那來的安全呢,安全的核世界需要雙方都有能力,確保對對方的威懾,」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進入1970年代,蘇聯洲際導彈有1398枚,超出美國344枚,美蘇核威懾達到飽和,但隨著全球反對核武的聲浪高漲,國際核戰略格局發生變化,1970年,國際核不擴散條約生效,奠定了核國家基本格局,美蘇英法中,成為僅有的五個,被核不擴散條約承認的擁核國家。
1972年5月,美蘇簽署第一階段裁減核彈頭條約,但這看來像個晃子,美國為了在核威懾戰略佔上風,1985年,批准反彈道防禦系統的計劃,這項計劃在外太空的雷射武器,就像是電影星際大戰的場景,因此被媒體稱為「星戰計劃」,但因耗資巨大,8年後終止,而蘇聯,在1991年解體,就這樣,在美蘇核武競賽的高潮中,冷戰,戛然而止,「S冷戰結束後 世界太平許多了,小國的領導人再也不用,對他們的內閣說,那兩個瘋狂的超級國家,想把我們捲入核戰,」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
核武器在二戰期間,以締造和平的角色出場,但和平到來後,卻露出猙獰的面目,成為美蘇兩國稱霸世界的工具,維持幾十年的恐怖平衡,而冷戰過後,核武器依然存在,且在擴散,恐懼仍在持續。
原子彈威力 在 Mr & Mrs Gao Youtube 的評價
【加入會員按鈕】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UnInmOkrWN4gof9KlhNmQ/join
【出賣靈魂按鈕】https://goo.gl/VhzZeS
一個世紀以前,通古斯發生了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原子彈的1000倍,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次大爆炸呢?
------------------------------------------------
相關鏈接:
【古代核戰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Y1PtudTEA
【通古斯】
https://www.google.co.jp/maps/place/60%C2%B033'00.0%22N+101%C2%B034'12.0%22E/@49.1336002,99.4653987,5892883m/data=!3m1!1e3!4m5!3m4!1s0x0:0x0!8m2!3d60.55!4d101.57?hl=zh-TW
------------------------------------------------
推薦播放列表:
【未來】https://goo.gl/Bq54h5
【都市傳說】https://goo.gl/CpmK2Y
【心理】https://goo.gl/wf5dp5
【奇趣】https://goo.gl/Tbpiuj
------------------------------------------------
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不要忘記訂閱哦,我們會每天更新有趣的內容。

原子彈威力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自熱武器發明以後,戰爭變得愈發血腥,兩次世界大戰直接死亡人數,超過了八千萬人。從最早期的滑膛槍,到威力驚人的原子彈,究竟是哪些武器,造就了這一瘋狂數字?又是哪些武器,殺傷力能超越排名第七的原子彈?本集不僅為您來個大盤點,還實際開箱軍火庫,更要帶您打靶體驗台灣之光無膛線槍的驚人威力!精彩內容記得鎖定風云軍事《宅軍事》喔~
https://www.facebook.com/Erich.S.W.SHIH/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 請大家也多多支持喔~
❗❗【字幕誤植更正】05:36 字幕應為:「因此它飛出去之後」,在此向宅迷們致歉(可開啟字幕選項觀看)
風云軍事《宅軍事》 重點看這裡
03:14 400發子彈斃傷200人 造就神狙擊手張桃芳的槍是?
04:43領先全球!曝光台灣"無膛線槍"近戰殺敵黑科技!
07:20更輕更神準!實際打靶體驗多邊形光膛槍管威力!
08:31寡婦製造機MG42!解密殺人如麻奧馬哈灘頭之獸!
14:41耐用又好組裝上手 AK47長槍之王殺戮史蒐秘!
17:16士兵最恐懼的聲音 連發槍王馬克沁收割千萬人命!
#台灣 #武器 #中國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原子彈威力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昨晚節目時間預算得不太好,結果太匆忙,完結得很急,未有時間講日本投降和用原子彈一事。這件事是這樣的。有人覺得第一次大戰完得不夠好,不能徹底解決德國的問題,於是羅斯福首先提出無條件投降。甚麼叫做無條件投降,那即是甚麼條件都不會有,我喜歡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其實無條件投降是很愚蠢的。對方投降的話,你加甚麼條件,對方都會接受的,因為他已經沒有武裝了。無條件投降是令對方覺得一定會抵抗到底,這是被無條件投降所限制了,所以德國戰敗幾個月,日本都不肯投降,就是因要無條件投降。其實日本已知道打下去也沒有希望。日本最厲害那兩艘戰艦,大和號和武藏號,他們駛往菲律賓迎戰的時候,也沒有燃料讓它們回頭,他們只是單程去,基本上是送死的,國家去到這地步,怎樣能打下去?無汽油、鋼鐵、橡膠,根本無法打下去。他們最初試探日本投降,提出了幾個條件,一個是一定不能廢除天皇制度,另外就希望不用駐兵在日本,但這點是做不到的。不駐兵怎知他會做甚麼事。其他人都願意接受這條件,但是日本陸軍堅決反對。當時的陸軍大臣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等人是堅決反對。最後杜魯門覺得沒辦法,決定要嚇日本。其實東京大轟炸,投燃燒彈時,因為當時的屋多是木屋,所以已經燒死十萬人。其實不需要用原子彈,但原子彈有震撼性,會一次死五萬七萬人,較有驚嚇威力。其實用其他方法,一樣會死那麼多人。我昨晚有講了這問題,但原子彈較不人道,即使殺不死。輻射後遺症仍會延續很長時間。廣島是很冤枉,其實考慮過幾個地方,因為天氣問題,所以投了在廣島。之後陸軍依然不肯投降,要講天皇的問題。當時蘇聯和日本簽了互不侵犯條約,美國慫恿蘇聯幫手打日本。其實日本已沒能力打,因為精銳關東軍已調走了,那時有的都是新兵。如果蘇聯打日本,日本是沒有抵抗能力。因為重型精銳部隊都已經調走了。蘇聯猶豫是不是要幫美國打日本,怎知日本又想透過蘇聯向美國求和。蘇聯覺得這是討便宜的一好機會,日本不表示投降,美國投下第二個原子彈。而蘇聯入侵,那麼日本當然是大勢已去。最後,天皇壓下陸軍,指非投降不可。去到那樣已再無不投降的的理由。天皇的位置也不是那麼重要,一定要投降。
我再講兩件有趣的事。其實天皇的錄音,日本人是聽不明白。天皇是講一些古雅斯文一些的日本話。不是市井的日本話。日本人都只能估到幾成而已。他們第一次聽天皇講話的「玉音」,大部分人都聽不明。陸軍又想搶天皇的錄音帶叛變,結果錄音被收起,找不到。
之後發生的是麥克阿瑟飛到日本,他很讚揚自己這件事,覺得自己很英雄。日本人很憎恨他,他去東京是不是會給人暗殺呢?他去日本,其實是安撫了天皇。天皇是去拜見麥克阿瑟,那是很大的屈辱。麥克阿瑟接受了日本人的看法,維持天皇系統,對安定是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日本有反戰情緒,左派很猖獗,他也怕日本變成左派。其實整件事用原子彈是這樣。投完第二個原子彈,日本很害怕,但美國其實已沒有第三個原子彈。美國只做了三個原子彈,一個在新墨西哥試爆,要等一段時間才做到另一批原子彈,但日本不知有多少個,於是便投降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原子彈威力 在 原子彈的威力有多「恐怖」?看完這十張照片就知道了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導讀:原子彈是第一代核武器,屬於核裂變武器,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 ... 氫彈的威力遠超原子彈,最可怕的是它的威力沒有上限,只要有足夠的 ... ... <看更多>
原子彈威力 在 長崎:歷經原爆過後「被遺忘」的城市- BBC News 中文 的相關結果
投在廣島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是一枚鈾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15000噸TNT炸藥。 投在長崎的原子彈代號為「胖子」,是一枚鈈原子彈,爆炸能量相當於 ... ... <看更多>
原子彈威力 在 廣島市原子彈爆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廣島市原子彈爆炸 · 目次 · 原子彈投下時編輯 · 威力編輯 · 後果編輯 · 評價編輯 · 紀念編輯 · 2017年諾貝爾和平獎編輯 · 參考文獻編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