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你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你意外的受害者】――給反同的父母的一篇文
我想我相當有資格寫這樣的議題。
我有兩個孩子,我年紀47,不老也不年輕,人生的歷練算可以,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我喜歡看佛書、身心靈成長書籍,運動,自己也教授瑜珈,有時轉到Good TV聽到有意思的佈道也會停下來看,我喜歡接觸一切可以讓生命更自在,更啟發我的人事物。
當然除了上述條件,我每年都會上身心靈療癒課程,之前也接受過心理諮商療癒我與父母的關係,所以我相當清楚父母是如何無意識的傷害孩子,我曾是受害者,也知道與父母關係的修復與緊密是如何支持孩子在生命的道路上走的安全安穩心中有愛。
我也知道大家沒時間或不想聽我廢話,但是你們可以抱著”我看你要說出個什麼屁來”的態度來姑且一看,反正你們也沒損失。
我支持同志團體、婚姻平權,與學校教育「兩性平等教育法」、「多元性別意識形態」有三大原因:
1. 為了我的同志朋友們的權利。
我身邊一直有同志朋友,他們實在太有趣聰明,對生命態度也有獨特的見解,我也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愛與對愛的學習,在沒看到反同人士的反對時,同志的存在對我說來很自然,幾個人裡沒有同志我反而覺得奇怪與無趣。
2.我哪知道我孩子長大後是不是同志?
這點很重要!台灣的同志比例,經過調查,100個孩子裡有4.5個孩子會是同志,這比例很高,我不希望等我老了我孩子跟我說他是同志時我才來為他拼命,我怕晚了。
如果我孩子是同志而他知道他的父母曾經在他這麼小時就先為他努力,無論我們多早離開他們(畢竟我們也有年紀才生的),他一輩子都會記得我們有多愛他。
如果他不是同志,當他知道他的父母為了別人的權利奮戰,他會很驕傲,也許會承接我們的精神繼續幫助別人,不過這是他的事了。
3.反校園霸凌。
這點更重要!!!我必須要提一個令父母傷痛萬分的例子,「玫瑰少年葉永誌事件」。
2000年4月就讀屏東高樹國中的葉同學被發現倒在學校廁所,送醫不治,校方沒有報案,逕自將廁所的血跡清洗破壞現場,自今死因仍是謎。
他氣質特殊,多次被同學圍住要他脫下褲子驗明正身(我相信很多男同志都經歷過這段的不堪),他在學校不敢上廁所,母親多次跟學校反應後,學校不是對霸凌他的同學加強輔導,而是訂定一個他上廁所的選項:1.下課前提前上。2.找要好的男同學陪(不過我不相信有男同學敢陪他,應該也會被連累。)3.上課後去女廁上廁所(真的是太污辱人了!)4.上教職員廁所。
學校的對策竟然是如此!
說真的如果是你的小孩遇到這樣的待遇我不知道愛他的你們會如何,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姑息施暴者的舉動,一般學校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來面對學生的不一樣,甚至有些反同的老師將自己的好惡用言語或教材變相引導孩子們"可以"歧視性向不同的孩子,可以壓迫霸凌他們,誰叫你要跟別人不一樣!
我們一直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我們很多學校的教育卻在壓迫這些獨特,強迫他們要長的一樣易於管理。
無論你孩子是不是不一樣,身為家長的你願意學校如此看待你的孩子嗎?壓成一樣的罐頭嗎?
如果同志在學校能被"授權"欺負,每個不同都有可能遭受如此對待,原住民、新住民、比較高比較矮、比較聰明比較笨、比較美的比較不美的………學校反而成為教孩子拳頭比大小的地方,就更別提教育了。
「兩性平等教育法」、「多元性別意識形態」,一來是要教育小孩人人平等,消彌歧視,杜絕霸凌,讓孩子學會同理心與正義感,並且接受自己獨特的一面。二來是要規範學校”必需”尊重與保護不同性向的孩子,讓他們安全的在學校學習,讓學校能真正發揮教育的功能。
接下來你一定要問有關性教育的問題!是的,這是我的另一個”大重點”。
性教育。
我們學校的性教育真是糟透了,我想父母大多也不知該如何教,總是逃避的多,但我們都曾經是那個青少年過,我們都非常知道如何找到管道去滿足我們對性的好奇與探索,雖然大部分都是很不恰當的”教材”,但是我們也沒其他方式,因為家庭與學校都不跟我們討論,我們只好胡搞瞎搞搞得自己對性觀念一團糟。
因為東方人總是很難面對性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性生活不良位居世界前幾名,如果父母都沒有真正了解性對我們的重要與影響,如何跟孩子們說。
當你一直說怕性解放,有壓抑才需要要解放,請問,我們為何要壓抑?我們還不夠壓抑嗎?台灣乳癌的比例是世界第一,對女性而言所有壓抑下來的情緒都會成為負面能量累積在她的性器官裡,子宮與乳房,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會轉成病症,我沒亂說,可以上網搜查資訊。
為什麼不選擇教育孩子了解性!?
我今年上了一個女性性能量的課程,自以為對性有某些程度了解了的我,上完課才發現我對性一無所知。
班上有一位女孩年近30依然是處女,她分享因為父母對性總是抱著不說不談不潔的態度,她交往的男性只要想親近她她就會嚇到僵掉無法接受,因為她被教育成性是不好的,所以她也整個人很僵硬,很容易緊張,當然也沒什麼女性特質。
性平衡的人能很有自信的展現他自己,性也影響你的創造力與活力、個人魅力,也攸關你是否能接受自己的缺點與黑暗面,是否能勇敢地說出NO!來保護自己。
性沒有錯,錯的是你如何對待它。
性就像食物,壓抑性就像減肥,長期減肥的人就知道,如果只靠不吃或吃很少來減肥,最後只會有兩種可能:1.當意志力薄弱時,就狂吃,然後變得更胖,然後此生再也不減肥了。2.變厭食症,對食物毫無興趣。
為何不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認識各種食物,什麼樣的食物適合什麼時期的你?你可以是肉食者,要吃素也沒人反對,去學會選擇食物帶給你身體與生命的不一樣,去賦予食物本身最高的意義,不是只有餵飽你,而是讓你活得更好。
最後囉嗦,「多元性別意識形態」教育是要教育孩子平等與尊重,而不是靠近同志就會變成同志,如果是我應該現在不會嫁個男人並且有兩個小屁孩。
當然無論你做任何選擇都希望你是清楚的知道你所選擇的原因是為了什麼,而不是因為被恐嚇了而做出傷害了別人的舉動,別忘了,每一個同志都是異性戀生下來活生生的生命,當然我們你們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成為你意外的受害者。
對我而言,身為父母最高的價值不是要孩子照我們的意識而活,而是接受、支持孩子們的不同,並且在裏頭學習成為更高規格的父母。
謝謝你的耐心。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FJ23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森亞希 #我們結婚吧 #748歧視掰 『我們的婚禮由花蓮各大同志夜店接連上秀演出!』 不用去泰國一樣超High~~ - - - - - ( 內 心 話 ) - - - - - 每個人都有自己相愛的難題,在原民社會裡,同性相愛一樣有許多不友善的眼光看著,不給予祝福,而亞森、亞希最後能得到家人...
原住民缺點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當初聽聞此項改編計畫時是相當忐忑的,無論經費充足與否,私以為台灣影壇當今的環境、技術、視野、劇本、敘事到商業定位,還不太足以撐起一部紮實的大河劇或是史詩劇集的格局,尤其《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的故事背景和族群組成又是那麼複雜,在終於觀賞了首二集〈海上的風〉與〈藍眼人〉之後,確實有感到極為驚艷之處,仍也有證實內心疑慮的地方。
⠀⠀⠀⠀⠀
總說台灣缺乏自己的歷史題材作品,過去有,但並不多,也還未連成氣候,因此導演曹瑞原的《斯卡羅》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值得關注,值得激發更多討論與思考,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拋磚引玉。眾所周知,此劇改編自作家陳耀昌 2016 年的作品《傀儡花》,他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建構出一部虛實交織的歷史小說,但無論何種形式,說故事本身就含有一定程度的虛構在其中,這部戲劇毫無疑問也是如此,劇組費了非常大的苦心盡其所能還原貼近當時台灣的生活樣貌。
⠀⠀⠀⠀⠀
場景,攝影,美術,以及語言,讓《斯卡羅》在第一時間教觀眾瞪大雙眼,1867 年發生在屏東瑯嶠地區的「羅妹號事件」就是一切的開端,當時人們口中的「生番」誤以為遭到入侵,在淺灘對受暴風摧殘的洋人船長夫婦與船員展開一場屠殺。此場開場戲拍得相當驚人,應是多少參考了電影《神鬼獵人》其中一段,但有些可惜這股磅礡氣勢戛然而止,因缺乏相輔的配樂,也因為了交待同時並進的其他故事支線。雖然各族群的介紹順序稍嫌混亂、零碎,難以短時間內帶領我們清楚認知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聯(無論再複雜、再龐大的故事都應做到這一點,否則就是敘事出了問題),然而,親耳聽到排灣族語、客語、閩南語以及英語同時紛飛在當時的屏東上空,仍深深地為之動容,唯有在人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話時,才能說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故事。
⠀⠀⠀⠀⠀
「我創造了『蝶妹』這個角色,既是串場,又代表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台灣是族群融合的大熔爐,本書背景之瑯嶠已是典型代表。經過蝶妹的串場,我才能把 1867 至 1868 年之間的台灣府 —— 打狗 —— 瑯嶠連結起來;也才能把當時台灣各族群(傀儡番、平埔、客家、福佬、洋人)與清國官府串連起來。」
⠀⠀⠀⠀⠀
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温貞菱 Wen Chen-Ling 飾演的蝶妹,為客家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的下一代,對作者而言,象徵著臺灣當時的現況與命運,更是各族群之間卸下成見與化解危機的可能。無庸置疑,這部影集的劇本改編必定難如登天,缺點也會更加顯著,但若想真正釐清劇情,唯一一條路就是好好翻閱《傀儡花》,當觀眾越清楚原著脈絡時,會越容易進入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影像世界裡。
⠀⠀⠀⠀⠀
《斯卡羅》的誕生得來不易,亦有諸多極了不起的大躍進,我們不但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也有機會為臺灣影視注入更多信心。
原住民缺點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八卦
文字,如酒,宜「品」。慢慢、細細,品讀。
讀完,帶著書來聊聊?
台北:08/16
屏東:08/22
台東:09/06
高雄:09/20
鄉親簽名趴踢、支持街坊書店:08/21,潮州獨家
———————————-
《大武山下》小說後記
......屏東在台灣的最南端。小鎮潮州孕育了這本書。
一個閩、客、原住民混居的五萬人小鎮,還是那種辦紅白事或選舉動員時要用塑膠布把街道圍起來的鄉下,滿載著人的單純與溫潤......
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唯一真實的是人物的精神,所以不必對號入座。只是下回走進任何一個鄉間小鎮,你知道,馬路上走著的、市場裡蹲著的、田裡頭跪著的,斗笠和包頭布蒙著的,皮膚黑到你分不出眉目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輕和重、痛和快,情感負荷的低迴和動盪。
......臉書上的十幾萬讀者,更是神奇。生活在四面八方各自的國度城鄉,奔馳在情境相異各自的生命軌道,卻因為文字的牽引而心靈時時有約,蜂因蜜而翹首。書成,跟他們默默的、樸素的文學陪伴有關。——龍應台
********
看一棵樹 2020/06/30 中國時報
龍應台
這個世界突然變得非常喧譁。語言成為辯論的工具,而且辯論的舞台,不熄燈,不謝幕,不關機。
在這無止盡的喧譁中,我坐在水一樣的溶溶月光裡,納悶:語言,怎麼只有一種用途呢?生命明明不是只有辯論。
月亮升到了山頂,夜露重了,草葉尖一顆露水滿盛月光的檸檬色,在微風裡搖搖欲墜。
貓頭鷹的叫聲,穿透桃花心木的層層樹葉,傳到夜空裡。小獼猴蜷曲在母猴的懷裡,母猴窩在相思樹凹下的樹杈中。
山豬用凸出的白牙撬開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頭,野兔驚慌一躍而起。
村莊外面的墳場,一片喜悅的蛙鳴;地下的白骨,曾經是肉身,情慾飽滿、愛念纏綿,肉身化為白骨灰燼,跟大武山的泉水淙淙同一個節奏。
小鎮住在廟旁的農人在半醒半夢時,看見自己死去的母親走進來,摘下包著花布的斗笠,在床角默默坐下。
每一片樹葉,都有正面和背面,正面光滑美麗,可是實質的葉脈都在背面。語言,怎麼不用在生命安靜而深邃的背面呢?
辯論一千次樹是什麼、樹應該是什麼,不如走進山中一次,看一棵樹。
人,直立起來走路,離開了大海,離開了森林,離開了獸群,也離開了星空。不再認識大海森林,不再理解蟲魚鳥獸,不再凝視星空以後,其實也離開了最初的自己。身體越走越遠,靈魂掉落在叢林裡。對細微如游絲的空、飄渺似銀河的光、沉浮於黎明邊界的空谷之音,不再有能力感應。
如果我停止辯論了,那是因為,我發現,一片枯葉的顏色所給我的感動,超過那許多偉大的、喧譁的、激動的舞台。
小說,不必辯論。
將近三年的大武山下生活,原來僅只是為了失智的母親,陪伴她走「最後一哩路」,卻意外讓我回到大海和森林,重新和蟲魚鳥獸連結,在星空下辨識回家的路。北大武、南大武兩座山峰巨大如天,卻有著極為溫潤的稜線,陽光把溫潤的線條映在土地上,農人就在那片被磅礴大山柔軟覆蓋的土地上,深深彎著腰。
●
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唯一真實的是人物的精神,所以不必對號入座。只是下回走進任何一個鄉間小鎮,你知道,馬路上走著的、市場裡蹲著的、田裡頭跪著的,斗笠和包頭布蒙著的,皮膚黑到你分不出眉目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輕和重、痛和快,情感負荷的低迴和動盪。
插圖也不是插圖,而是我寫作時邊查資料邊做的塗鴉筆記。譬如寫到食蟹獴──天哪,食蟹獴到底長什麼樣子?得仔細看,看了還不夠,得自己畫一遍,確切知道他的兩撇白鬍子長在臉上哪個部位,才算認識了。含羞草,人人都覺得太普通了,不值一顧,我卻要看個明白,才知道,四枝葉柄必須長在一起,仔細端詳,算算每一枝葉柄上的葉子是互生還是對生,總共有幾瓣葉片,含羞草的花,是哪一個濃度的粉紅?在想像一條狼狗身上有斑馬的黑白紋時,就隨手畫,手隨著想像走,畫出來了,我就認識了他。本來畫一條老狼狗,後來想想,小鬼小時候,家裡的張大頭應該還是個小貝比,所以改畫一隻貝比狼狗,斑馬紋。
檳榔樹──到處都是,每天看見,但是,我真的看見了嗎?總以為他的樹幹就是挺直的一根柱子,仔細看了,才發現,檳榔樹幹的粗細、色澤、紋路,葉苞從樹幹抽出來的地方,有無數的細節。塗鴉,補足了文字的不足。我的筆記本,因此充滿了做功課的線索斑斑:撿起的枯葉、貓咪的腳印、翻倒的咖啡、偶落的花瓣,還有無數亂七八糟的塗鴉。
手繪地圖,是因為在書寫時,左轉有天后宮、右轉有茄苳樹、東邊是毛豆田、西邊是香蕉園;員外住南邊、小鬼住北邊、製冰廠在前面、文具店在後面……轉來轉去自己都昏了頭。畫了地圖,小鎮就清晰而立體了。
至於小鎮地圖是真是假?讀者不妨帶著小說去旅行,按圖索驥走一趟文學行腳。
小說裡那麼多植物、動物? 動物植物原來是人類的叢林姐妹,我們把姐妹毒了、殺了、滅了、吃了,剩下少數的,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屑於知道。我承認,是的,我是帶著匍匐在地的謙卑和感恩在書寫他們的;他們,不是它們。
●
屏東在台灣的最南端。小鎮潮州孕育了這本書。
一個閩、客、原住民混居的五萬人小鎮,還是那種辦紅白事或選舉動員時要用塑膠布把街道圍起來的鄉下,滿載著人的單純與溫潤。
哥哥應達讓我無條件霸佔了他的家,感冒臥床時雅芬帶藥來探視。離鄉背井來自菲律賓的Emily每天早晨九點把美君帶到我書桌旁,留在我視線所及範圍內,我低頭工作,她餵美君喝牛奶。我的思緒進入了大武山的迷幻世界,但是一抬頭,看見媽媽坐在眼前,就覺得安心。
郵差從騎樓裡來電話,「你的包裹。」傾盆暴雨中,電話裡的聲音,聽起來混沌。我下樓,帶一罐凍頂烏龍,希望這全身濕透的人回家能喝杯熱茶。
劉日和夫婦帶了工具來,胼手胝足幫我建築了一個雞園。鐵絲網做成可以開關的籬笆門,好像五十年代家家清貧、戶戶養雞的時光,我開始每天有新鮮雞蛋可以當早點。
肇崇非常慷慨地贈我以時間,帶我到深山裡沒有路的地方看滿林紫斑蝶,看溪水最清澈的山的倒影。
在潮州常常接到包裹。米,是親自種稻的人碾的;鳳梨,是親自扎下「栽阿」 的人採的;蜜棗,是每天巡果園的人摘的,每次果園空了以後,他都「悵然若有所失」;芒果,是老是擔心炭疽病侵襲的那個人種的;蓮霧,是不斷在尋找新品種的人親手剪下來的;文心蘭,是一株一株花細細看的人精心培養的……
走過潮州的街道,一路要打招呼。走過花店,花店的老闆跟你說,女兒進了山地門的舞蹈團。走過屋簷下的蛋餅攤子,要停下腳聊一會兒天;邊揉麵,他邊告訴你,當年是怎麼跟一個東北老兵學了做餅,沒想到現在成為謀生的絕技。
買了六份蛋餅,帶去給按摩店的員工吃。要他們搶空檔趁熱吃,他們就在放了熱水、為客人浴足之前,到廚房裡把蛋餅給吃了。然後說,「是哪一家的,怎麼這麼好吃。」
按摩店那細細白白的女老闆,拿出一片編織,說,「你看,圍巾已經幫你打了一半,只剩下一點點毛線了。」
轉個彎經過飯湯店,愛讀書的老闆娘追出來說,「怎麼這麼久沒見到你,有新鮮竹筍,煮給你吃好不好?」
人在山林,城市裡的情義網絡仍舊讓我依靠。一稿粗成,交老友楊澤審閱。他永遠有辦法在不徹底擊潰你的前提下把致命的缺點誠實說出來,而他提醒的每一件事,都像一條細線必須找到的針眼。
稿成,開「第一讀者校對趴踢」,幾個資深文青、一疊厚厚稿紙、數杯淡淡甜酒,一頁一頁節次傳閱,這個閉門閱讀趴踢,一開就是好多個接力小時。啟蓓、文儀、齊湘、應平、逸群、信惠、筑鈞、如芳、狄沅、存柔、于瑤……
塗鴉的信手拈來,往往畫得不倫不類,性格如春風的貞懿就會溫柔救援,三兩下指點,原來東歪西倒的隨筆,看起來竟然也有點像插圖了。
臉書上的十幾萬讀者,更是神奇。生活在四面八方各自的國度城鄉,奔馳在情境相異各自的生命軌道,卻因為文字的牽引而心靈時時有約,蜂因蜜而翹首。書成,跟他們默默的、樸素的文學陪伴有關。
鄉間旅次,雲煙歲月,接受這麼多的人間「寵愛」,無法不覺慚愧。唯一能夠回報的,也只有我親手耕種的文字。
06/15/2020於屏東潮州
#大武山下龍應台
#大武山下
香港版:https://www.facebook.com/314769825735/posts/10157245787720736/?d=n
原住民缺點 在 FJ234 Youtube 的評價
#亞森亞希 #我們結婚吧 #748歧視掰
『我們的婚禮由花蓮各大同志夜店接連上秀演出!』
不用去泰國一樣超High~~
- - - - - ( 內 心 話 ) - - - - -
每個人都有自己相愛的難題,在原民社會裡,同性相愛一樣有許多不友善的眼光看著,不給予祝福,而亞森、亞希最後能得到家人的擁抱與祝福,也是用真愛堅持得來的。能有一位不管喜怒哀樂都一直守護在身邊的伴侶,相信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找到了彼此,『以後我要推著輪椅陪你慢慢度過人生!』這是一個想帶給大家希望的節目~相愛過程有風有雨,看見彼此缺點與優點,正因為願意真正地去包容與傾聽,兩顆真心才有機會緊緊結合,2 become 1。FJ也特別感謝『Kvision』『就是要玩蛋糕』的熱情支持,提供絕美婚紗照以及精緻美味的婚禮蛋糕,大擁抱,Now and Forever一起Happy Together!
『#Kvision』 https://www.pluskvision.com/
『#就是要玩蛋糕』 http://www.weddingcake.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k-zvWBZ1hM/hqdefault.jpg)
原住民缺點 在 布萊克薛薛 Youtube 的評價
上次亂聊天不小心聊到星座
有很多人敲碗說要聽
因為我跟阿拉斯都是天秤!
我們就來聊聊網路上說的是不是真的
(其實還是有點差別的吧😂)
#布萊克薛薛
#薛薛
#天秤座
❤️阿嘟主義👉https://bit.ly/2Udw2cW
❤️薛薛TALK👉http://bit.ly/2UiVJbg
❤️訂閱薛薛+按小鈴鐺👉https://bit.ly/2HKVYti
❤️薛薛一分鐘說故事👉https://ez2o.co/4JTFY
❤️薛薛炸廚房👉https://ez2o.co/3Jb98
❤️薛薛愛胡鬧👉https://ez2o.co/8JTYe
❤️Facebook👉https://ez2o.co/5JTxU
❤️IG👉https://www.instagram.com/k3oki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nAh8ghFxyc/hqdefault.jpg)
原住民缺點 在 漸覺 Youtube 的評價
22歲的我們羞澀對看 妳吃妳的草莓 我吃我的香草
23歲的我們熱戀乍到 妳黏著我肩旁 我纏著妳頭髮
24歲的我們互相鼓勵 妳努力耕耘自己 我不懈學業及工作
25歲的我們依依不捨 妳等著我的電話 我背著單戰為了打給妳
26歲的我們偶爾小吵 妳教訓我的缺點 我讚美妳的優點
27歲的我們結髮夫妻 妳開心的笑著 我身分證忘記帶了
不管幾歲的我們未完待續 我在前面摘著幸福給妳在後面品嚐 然後發福
#我們結婚了
#看怎麼樣的話
⬇️⬇️⬇️更多漸覺在這⬇️⬇️⬇️
按讚FB漸覺👍https://m.facebook.com/bununlung0625
追蹤IG漸覺🔍https://www.instagram.com/bununlung062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Kl-QzSQa-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