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的重要性應大於工程進度!】
營造業罹災率第一名這是常識,
依據105年度勞動檢查年報統計,
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比率為46%,
如果再細分各類工程,
以2016年統計營造業重大職災統計,
傷亡人次第一高是建築工程(73人次,41.24%),
其次則是拆除修繕補強作業(57人次,28.81%)。
可知建築工程的從業人員是罹災的高風險群,
災害主要類型即是墜落、滾落。
職災失能嚴重率指數,
營造業為615排名第三。(前兩名分別是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然氣供應業)
營造業罹災率的原因,
經常被歸納為不安全的行為、不安全的機具設備、不安全的環境及個人安全裝備不安全等,
其實都緊扣著工作場所工安管理的問題。
基層勞工經常有「因為命運艱苦所以從事危險工作」的宿命理論,
因此對自身安全的保障較為忽視。
但是,業者重視工作場所工安管理嗎?
還是從業主到承包廠商,都只著眼於工程進度,希望盡速完工?!
營造業一直反映,
丁類危險性工作場所施工安全評估的書審資料準備繁複,
希望政府能夠檢討書審制度(可以省去30日的作業時間),
而勞動部也在修正說明中提到,「考量目前事業單位安全評估能力及安全管理水準已明顯提升」、
「為協助事業單位強化自我評估危害能力」,
讓人不解,
究竟勞動部以何種數據、指標,認為可以放心把安全交由事業單位自行把關?
我們不禁要問危險評估的書審的價值是什麼?
如果是政府督導事業單位,施工前的危害風險評估是否有確實,
政府又怎能輕易地放寬標準,從原先樓高50公尺(約16樓以上)需書審,改為80公尺(約26樓以上)才需書審,
然後又宣稱,
會強化中型工程的勞動檢查,請問職業安全檢查人力有增加嗎?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未收受任何贊助,歡迎各方善心人士斗內※ 斗內連結:https://donate.pansci.asia/ 各節重點: -什麼是萊克多巴胺:1:02 -萊克多巴胺在國際上的安全標準:1:55 -萊克多巴胺台灣報告長這樣:3:34 -結論:4:33 把政治人物的立場放一旁,本片要來討論:...
危害風險評估 在 小安心 Facebook 八卦
「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自109年9月1日起實施進口及國內產製商品檢驗
嬰兒床商品,是嬰幼兒之主要活動區域,「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之安全性對嬰幼兒而言,至關重要。為確保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安全無虞的起居環境中平安長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公告「固定式側面嬰兒床」、「下拉及移動式側面嬰兒床」及「嬰兒折疊床」為應施檢驗商品,自109年9月1日起實施進口及國內產製商品檢驗。
標準檢驗局表示,「固定式側面嬰兒床」、「下拉及移動式側面嬰兒床」及「嬰兒折疊床」之檢驗方式,為驗證登錄或型式認可逐批檢驗雙軌並行,為應業者提早申請型式試驗之需求,自109年3月1日起,即可將前揭3項嬰兒床商品送至該局認可之指定試驗室測試,取得合格之型式試驗報告後,向該局申辦商品型式認可證書或驗證登錄證書,並自實施檢驗日起,進口及國內產製該3項商品,皆須完成檢驗程序,貼附商品檢驗標識後,始得進入國內市場上銷售。
標準檢驗局說明,市面上兒童用品種類繁多,為確保國家未來主人翁能有安全無虞的起居環境,截至108年底,已將「玩具」、「手推嬰幼兒車」、「滑溜板」、「輪式溜冰鞋」、「嬰幼兒學步車」、「車用兒童保護裝置」、「筆擦」、「兒童自行車」、「兒童用高腳椅」、「兒童雨衣」、「兒童用床邊護欄」及「供24個月以下或身高86cm以下之嬰幼兒穿著之服裝及服飾附屬品」等兒童用品,列為應施檢驗商品。該局表示將採滾動檢討商品安全性之方式,並針對社會關注之兒童用品,持續規劃辦理,如經依危害風險評估選定為具危害風險者,將公告列檢,請消費者及業者注意該局網站之公告訊息。
標準檢驗局呼籲,廠商應落實商品之安全性與標示正確性,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提醒消費者選購市售「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等應施檢驗嬰兒用品時,應購買有貼附「商品檢驗標識」(圖例如附)之商品,使用時應熟讀「使用說明書」之使用方法、警語、聲明及注意事項,有關各部分之操作應確實依使用說明書及警告事項執行。
標準檢驗局提醒,消費者對於所購買之商品多一些瞭解,商品使用時就有多一分安全保障,消費者可至該局網站「商品安全資訊網」(https://safety.bsmi.gov.tw/)項下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7123洽詢。
危害風險評估 在 臺灣意識 Facebook 八卦
【快來連署!】今年12月11日,「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即將上路,
環保署毒管處鬆綁了化學物質登錄資訊的要求。化學物質登錄時,將依照其進口噸數多寡,提交相關資料,包括特性、毒性和危害風險評估等。在歐盟,10噸以上的化學物質即須繳交「化學安全報告」,但臺灣的毒管處將需要繳交化學安全報告噸數放寬為歐盟的百倍之多,就表示絕大多數的化學物質,不需要提報更完整的危害和暴露評估資訊,只要提報一些基本資料就可以輕易入關。
在不清楚化學物質的危害性時,就輕易放行,如此一來,如何確保有危害性的化學物質不會成為下一個塑化劑。
立即連署,一人一信告訴環保署與毒管處: 我們要求一套可以提供足夠資訊保障民眾健康與環境安全的化學物質登錄辦法!
發起團體:
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和平、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共同發起
連署網頁
http://act.greenpeace.org/ea-action/action?ea.client.id=1853&ea.campaign.id=32813
危害風險評估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未收受任何贊助,歡迎各方善心人士斗內※
斗內連結:https://donate.pansci.asia/
各節重點:
-什麼是萊克多巴胺:1:02
-萊克多巴胺在國際上的安全標準:1:55
-萊克多巴胺台灣報告長這樣:3:34
-結論:4:33
把政治人物的立場放一旁,本片要來討論:人類吃了萊克多巴胺會怎樣?
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經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而後訂出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DI)與最大殘留容許量(MRL)。
而經過保守評估顯示,若進口牛、豬肉品中的萊克多巴胺含量均控制在 Codex 建議的 MRL 時,風險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另一方面,針對高風險族群、不想吃含有萊克多巴胺豬肉的民眾,如何標示豬肉來源則是政府必須處理的重要課題。
關於萊克多巴胺的泛科學文章:
2020 /
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台灣前該知道的那些事: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評估怎麼做?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2227
美豬來台!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出爐,數據一次看清楚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0788
2016 /
我們能說瘦肉精安全嗎?用什麼標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272
2012 /
培林的危害性:科學證據還是恐慌塑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358
其他迷思澄清:
真的能「零檢出」嗎?食品檢驗的四大迷思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9292
政府公開資料:
臺灣食藥署公告(發布日期:2020.09.05)
https://reurl.cc/4mWxDX
豬肉內臟及其他可食部位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
https://reurl.cc/9XRla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kK_FIpG0wI/hqdefault.jpg)
危害風險評估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評價
#苗博雅 #台北市 #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美牛 #美豬
00:40 瘦肉精是甚麼
01:42 臺灣美豬美牛進口時間軸
06:35 為什麼要開放美豬美牛進口
08:57 瘦肉精豬肉的三個艱困議題
瘦肉精美豬是藍綠累積的共業,講實話注定不討好,肯定是藍也罵、綠也不滿。
但還是要基於國家社會的最大利益,講點實話:
1⃣️ 瘦肉精肉品進口,不是藍/綠問題,而是執政/在野的問題。執政的都想開放,在野的都會反對。政客互罵「昨是今非」,本質就是政治攻防口水。
2⃣️ 這次不是「進口美豬」的問題。外國豬肉包括美豬早在2005年(扁執政)就全面開放進口。但不容許驗出瘦肉精殘留。
3⃣️ 這次也不是「進口瘦肉精」的問題。瘦肉精牛肉早在2012年(馬執政)開放進口。
當時馬政府制定進口牛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最高容許值10ppb。臺灣市面上的美牛,早已一部分含有瘦肉精,國人已經吃了八年。
4⃣️ 這次爭議,精確地說,是「制定進口豬肉殘留萊克多巴胺最高容許值」的問題。是允許進口萊牛八年後,是否進一步「允許進口萊豬」的問題。
5⃣️ 攝取多少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負面影響?會產生何種影響?至今科學界還有爭論。
2012年7月5日,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在美國提議表決之下,以69對67通過「牛肉、豬肉」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
但歐盟至今仍主張Codex制定的最高殘留量,還是不能排除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因此沒有跟進Codex標準。
6⃣️ 既然有爭議,為何臺灣要跟進Codex標準?
在WTO架構下,欠缺科學證據支持的食品安全或動植物檢疫,可能會被認定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引起與其他會員國的經貿紛爭。
如果拒絕接受國際組織制定的食安與檢疫標準(例如Codex的最高容許量),必須要提出更強力的科學證據,在經貿糾紛上要負擔很高的舉證責任。
而臺灣在2012年已跟進Codex的牛肉瘦肉精殘留標準。且至今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符合Codex標準的進口瘦肉精牛肉在台灣造成食安風險。
如果持續拒絕開放豬肉,很難自圓其說。除非可以提出「牛肉可以、豬肉不行」的科學證據,否則很可能被認定為「非關稅貿易障礙」,違反國際經貿應該遵守的準則。
而在美中貿易戰,世界供應鏈重組的時刻,背負著違反國際經貿準則的指責,對臺灣爭取國際貿易協定是不利的。
7⃣️ 2012年馬政府開放瘦肉精牛肉,有經立法院審議。蔡政府用「行政命令」,是不是故意繞過立法院?是不是拒絕國會監督?
這次能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開放萊豬進口,是因為2012年,馬政府為了開放萊牛,立法院修改《食品安全衛生法》,賦予行政機關以行政命令制訂最高容許殘留量的權力。
2012年立法院所審議的,並不是萊牛的最高容許值,而是要不要給行政機關以行政命令制訂容許值的權力。
2012修法通過後,馬政府開放萊牛的最高容許值,也是以行政命令規範。
8⃣️ 瘦肉精豬肉艱困議題之一:如何落實標示,保障人民選擇權?
「選擇權」是食安的核心訴求之一。
有些民眾「就是不想吃到」,政府說「在安全容許值內吃到不會怎樣」並沒有回應到人民「想擁有選擇權」的核心問題。
落實選擇權的前提,是「正確清楚標示」。沒有正確清楚的標示,選擇權都是空談。
但萊牛進口了八年,當時馬政府主打的「三管五卡」並沒有真正全面落實。牛肉產地標示仍然零零落落,稽查也不夠確實。
另外,公立學校、公立醫院、軍隊等機關的團膳,食用者無選擇權,政府怎麼把關?
我已經檢視許多採購契約,都沒有明定嚴厲的罰則,嚇阻力顯然不足。且查核也不積極。
如果萊豬的把關機制只有比照美牛,顯然不足以回應人民的憂慮。
9⃣️ 瘦肉精豬肉艱困議題之二:最高容許值如何制定?如何落實檢驗與食材溯源?
2012年民進黨反對豬肉解禁的原因之一,是「國人飲食習慣不同」。此原因至今沒有改變消失。
最高容許值的制定,是科學和食安問題。但現今的科學證據,多是以健康成人為實驗基礎。
脆弱族群如兒童、慢性病患、孕婦等,能比照健康成人的標準嗎?政府所做的科學實驗,訂出的容許值,是否足以保障脆弱族群?而國內的檢疫機制,以及食材溯源機制,是否足以確保食安?
|108年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
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0039
|107年美國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sid=225
🔟 瘦肉精豬肉的艱困議題之三:臺灣本土畜牧業的升級
臺灣肉品好吃、優質,毋庸置疑。但本土畜牧業的運輸、保存、販賣,急需現代化,才能為業者爭取更長遠的未來。
政府提出「百億基金」因應瘦肉精豬肉的衝擊,能否引入資源協助產業建立「冷鏈」,進一步提升國內食安品質,並建立以及肉品外銷的基礎建設?還是淪落為舊式撒幣補助,錢用完不留下痕跡?
上述三個議題,才是未來國會監督的重點所在。
針對大家關心的食安選擇權、產地標示等議題,我也會在臺北市議會繼續為市民監督把關。
勘誤:7:33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物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口誤為規定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鄭之毓 | 腳本、拍攝、剪輯、後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TyHc3znsm0/hqdefault.jpg)
危害風險評估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Promo 當我們暴露在危害物質中,該如何估算其中的健康風險呢?
此時,可以使用「健康風險評估」來進行推估,而健康風險評估主要分為危害辨識、暴露量評 估、毒性評估、風險特徵這 4 個步驟。
而在台灣,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就規定指定菸品必須在健康風險評估通過後,才能製造與輸入。不過尚未納入法案加以規範的各式新興菸品,到底該怎麼辦呢?
※本片由 臺灣吸菸者權益促進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延伸閱讀:
新式菸品與電子煙,伴隨更多的選擇和多元的管制|陳志寧、徐書磊
https://plainlaw.me/2020/08/30/vaperegulation/
電子煙怎麼管?談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蔡孟翰
https://plainlaw.me/2020/09/23/vape-2020/
【特輯】菸煙相報何時了:人類與菸品的愛恨情仇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897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3dlAWBRuaA/hqdefault.jpg)
危害風險評估 在 危害鑑別風險評估管理 的相關結果
危害 鑑別風險評估管理. 一、目的:針對教職員工生、利害相關者、工作場所環境所造成的安全衛生危害與風險,. 並以不可接受風險為準則,以安全衛生政策為核心,以落實 ... ... <看更多>
危害風險評估 在 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執行辦法 的相關結果
1、目的:為有效執行本校安全衛生管理工作,針對各項可能造成內外人員(包含承攬. 商)傷害或事故之作業程序與環境,透過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等. 手段,提高安全 ... ... <看更多>
危害風險評估 在 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的相關結果
風險評估 技術指引 · 檔案下載(或附件) · 附件檔案下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