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才是中國人發明的。
幹!我今天才知道,
從小讀到大的中國四大發明,全是騙人的。
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
這都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一、造紙術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發明了造紙術。英文paper的來源,最早就出自於莎草紙(papyrus)。從發明年代和使用範圍來說,埃及莎草紙更配得上造紙發明一說。
繪畫和寫字的古老莎草紙
莎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亞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所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古羅馬文和阿拉伯文等書寫的莎草紙文獻,數以十萬張計之多,莎草紙文獻上記載了大量古代法律、宗教銘文、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知識等珍貴歷史資料。
這種用莎草紙寫成的書籍,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中國古人製造的紙張差。那些說莎草紙不是紙的人完全是掙著眼睛說瞎話。中國漢代的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製造出纖維紙,但不能得出結論紙就是中國人最早發明。能夠書寫文字的紙,誰最早製作並使用誰就是發明者。改進並不是發明。
——埃及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至今仍留有許多謎團。開羅博物館首度展出一批古埃及公文日誌,其上記錄了4500年前的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工作日常,甚至還有飲食記錄。這些記錄是寫在莎草紙上,經歷了4500年的漫長歲月。
二、火藥
古羅馬人在公元前1世紀發明了火藥。
古代中國人發明的是「黑火藥」。
古羅馬人發明的是「黃火藥」。
事實上,「黑火藥」的用途、性能都非常有限,因為「黑火藥」大都是只能做炮竹,如果做武器的威力很小。不過,如果是「黃火藥」,它做成的就是炸藥了,其威力巨大,而且,關鍵是「黃火藥」比中國隋朝時發明的「黑火藥」早了一千多年。
我們現在的影視劇,春秋戰國時代炮火連天、炸藥橫飛,那是在穿越,或是在戲說,或者乾脆就是偽造歷史。真正導致軍事變革並對歷史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火藥是「黃火藥」,它大規模地用於工程和軍事,是整個近現代軍事工業的奠基石。
「黃火藥」跟「黑火藥」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可以說各自平行發展,但得承認,歐洲的「黃火藥」比中國的「黑火藥」出現得更早。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實際上是在誤導觀眾。
三、指南針
古希臘人發明了羅盤,這是最早的指南針。
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指南針最早發明於英國,不僅製造除了可以應用於航海的精密羅盤,而且詳細闡述了為什麼指南的原理。中國古代的指南技術只是模糊的使用,大多用來測量風水。而且中國自古以來航海就不發達,就算發達,司南也不可能在海運中充當羅盤的功能。
西方羅盤
古希臘人可是世界上航運最發達的民族,英國人也是海運發達民族。中國還有個傳說,說的是黃帝與蚩尤打仗發明了指南車。但至今無實證可以證實指南車與指南針是同一功能。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一個像車輛那麼大的磁石指南設備,而司南又與指南車不是一回事,與羅盤功能更不是一回事。
四、活字印刷
古波斯人發明。
【古波斯人】
中國最早的印刷實物全部都是佛教經書,而儒家、道家經典卻都是竹簡或帛書,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只能說明印刷術是從印度隨佛經傳進中國的。但印度也並不是印刷術的創造者。古代印度雖然有捺印技術,但活字印刷工藝也是從古代波斯傳進印度的。
古老的《古蘭經》活字印刷版本,也早於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活字印刷書籍。
宋代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並不是孤立的工藝技術,畢昇將梵文改進為漢字,但很不幸的是,畢昇版活字印刷術從來都不適用,此後中國的印刷依然是以雕版印刷術為主。
另外我們還必須承認,古登堡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完全是獨立發明的,這一點國際公認。雕版也好,還是無法運用的活字也好,全是手工印刷,而非機械印刷。
歷史發展到今天,連最好的膠版印刷機器和雷射印刷機器也要從國外進口,這對於一個號稱發明了印刷術的國家,不啻為極大的諷刺。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娶着個港女—港女瞞家人拍拖4年信埋伊斯蘭教 法男學廣東話追港女到香港 女義工戀印度男拖手都怕醜 「這種薄餅叫roti或chapati,用油烤的薄餅就叫paratha。」記者聽得一頭霧水,眼前這位包着頭巾,手中搓着麵糰的年輕女性方糖(化名)正在準備晚餐給巴基斯坦丈夫Sunny。方糖讀書時在便利店做暑...
「印度宗教飲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Facebook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果籽 Youtube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Taiwan Bar Youtube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夠維根Go Vegan Youtube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為什麼大多數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不吃豬?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印度飲食文化禁忌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基督教食物、宗教飲食文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印度宗教飲食 在 基督教食物、宗教飲食文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印度宗教飲食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我們常常會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就是有錢連鬼都可以收買啦。有錢可以買的東西真的太多了,我可能買不到青春,但至少可以去拉皮少兩條皺紋吧?我現在還沒去喔,我存起來過十年再用。
但這次肺炎疫情,我真的看到一個金錢沒法收買的,那就是COVID-19 。
紐約時報在前幾天就在頭版頭,刊登了這次在疫情中過世的人的人名,因為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跨過了十萬人,結果整個頭版頭整頁塞滿了人名。要知道現在確診人數跟死亡人數,飆到讓大家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就是號稱世界上醫療資源最完善、財富淹腳目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爆衝當中!我以前在美國住了快三十年,我真的滿頭問號,到底是在幹嘛?最有錢的是你、做最爛的也是你,就好像富二代成績竟然吊車尾一樣,現在想想,富二代吊車尾的還不少,總之這就讓我忍不住開始思考,有錢真的是防疫必需品嗎?
最近就有個小地方抓住了國際媒體目光,還被拿來跟美國做比較,就是印度西南方的「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面積3萬8,863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了一些,卻塞了3500萬人口;印度1月27日首個確診就是出現在喀拉拉邦,不過4個月過去,印度全國病例不斷爆增,至今已有超過14萬人確診,四千多人死亡,喀拉拉邦卻只有896例確診,7人喪命,情勢整個大逆轉,被稱作全印度唯一成功控制疫情的省分。
再拿來跟美國比一比,美國人均GDP達6.5萬美元,但Covid-19死亡率卻出奇高,達到5.8%;反觀以服務業為主的喀拉拉邦,人均GDP只有2900美元,失業率高達11.4%,但在這波疫情中,死亡率只有0.7%,怎麼看都狠狠打臉美國以及其他資源充足的大國。
包括英國BBC、衛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經濟學人,都大篇幅報導這個「喀拉拉現象」,以及他們採用的「喀拉拉模式」。
其實喀拉拉邦政府長期投入大量經費,加強公共衛生基礎建設,當地有2700多家政府醫療機構,平均每10萬人有330張床位,是全國最高,但要比醫療資源,美國更多啊,也沒比較厲害,我們就幫大家歸納出三項喀拉拉防疫秘訣。那第一項,就是跟台灣一樣的「超前部署」。
台灣17年前有SARS教訓,17年的萬全準備就等這一仗,喀拉拉邦在2018年也有「立百病毒」的前車之鑑,這個病毒也是由「果蝠」傳染的,當時一個月就奪走17條性命。
所以這次中國武漢傳出病情的時候,喀拉拉邦就立刻拉響防疫警報。1月就開始在四個國際機場對旅客進行體溫篩檢,追蹤並且隔離疑似個案;2月成立一個24人的防疫小組,3月10日就宣布關閉所有教育機構和娛樂中心,禁止大規模聚會,呼籲民眾不要前往宗教場館,兩天後進一步宣布封城令,比中央政府的全國封鎖令(3/24)早了將近兩週。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每一區都設立負責處理Covid-19的專門醫院,連飯店也變成隔離病房;曾經擔任過中學教師的喀拉拉邦衛生部長「夏拉賈」,兩年前就靠防疫一戰成名,故事還被翻拍成寶萊塢電影。這回更是專訪接不完,還被封為「Covid-19殺手」、「巨星衛生部長」。這次的防疫模範生,怎麼那麼剛好都是女性領導人呀!
我們再看到第二點,同時也是非常具有印度style的「人海戰術」。
大家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人怎麼那~麼多,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雖然人口密集往往會造成防疫困難,但喀拉拉邦反而把這項劣勢轉為優勢,號召民眾擔任防疫志工,結果短短一個月內就有30萬人加入!
喀拉拉邦把人海戰術運用在病例追蹤上,分為電訪和親訪,電訪中心運用地理標籤技術定位,志工再一一打電話詢問被監測的對象有沒有出現症狀,還有專門用來防疫的20萬個WhatsApp群組;當地還成立一支「追蹤部隊」,2萬6千名經過認證的社會衛生工作者和稽查員,挨家挨戶訪查隔離檢疫者,同時出動好幾千名警察,嚴格執行封鎖令,騎機車到處巡視,看民眾有沒有乖乖待在家。
但是喀拉拉邦的經濟,靠外邦和外國的日薪移工支撐,封城沒飯吃怎麼辦?當局也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把對人民的衝擊降到最低。
原來喀拉拉邦是由左派的共產政府當家,主張人人有飯吃,和印度中央和其他地區的右派種姓色彩大不同。相較其他省份的民眾因為封城挨餓,喀拉拉當局靠2萬個「社區廚房」,填飽30萬移工的肚子,有志工幫忙煮大鍋飯,民眾甚至能依據飲食喜好點餐,至今送出800萬份餐點;地方政府還免費向每個家庭發放15公斤白米、豆類和調味料,而且送貨到府,就算學校關閉,也會送營養午餐給學童,並且提供醫療和個人衛生用品給需要的民眾。
雖然「喀拉拉模式」目前看來很成功,但專家警告,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例如印度泰姬瑪哈陵的所在地,北部城市阿格拉(Agra),先前防疫模式被大力讚揚,結果4月初案例暴增,神話破滅!不過喀拉拉邦的表現,依然可以證明財富並不是政府防疫的絕對條件。
西方資本主義的理念向來是:財富能讓民主政府,在承平時期為公眾提供服務,並且在危難當頭時,保護公眾免於傷害,不過看看美國這次的表現,或許就是因為資源太多反而掉以輕心,螺絲不知道鬆了幾百顆,反觀喀拉拉邦這樣相對不寬裕的地方,或許正明白自己沒那個本錢,也就不敢去冒險。錢多有錢多的優勢,但沒錢也有沒錢的做法,你認為資源多寡跟防疫表現成正比嗎?
這周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喀拉拉模式 #窮無損防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印度宗教飲食 在 Facebook 八卦
【阿博說故事 – 第二篇印度India】
Part8 – 印度美食、左手右手傻傻分不清
https://youtu.be/WhqfSgWkXxQ
出了印度機場,一切都是全新的體驗,
為了省錢,我打算坐三輪車到飯店,
整排一眼望去,有一位長相慈祥叔叔的眼神和我對到,
就你了,我把行李搬上車,把地址給他看,
他自信地招了招手,說:「No problem!」
過了一陣子,騎到小巷,我問他說還有多久到,
他輕鬆地回:「5mins~」
騎車了巷口,他又問我一次地址,我發現不太妙,
然後他開始問其他三輪車、計程車的司機,
我每隔一陣子,問他大約在多久,他都會回:
「5mins~」
「just 5 mins~」
「no worry 5 mins~」
覺得自己好傻好天真,後來問路也是5分鐘,
基本上加起來,就是5+5+5+5+5+5的概念,
好啦!最後總算到了目的地,我也快餓壞了,
怕賽前吃壞肚子,我先找乾淨餐館的地方吃飯,
我對印度食物的印象,只有吃咖哩飯,
或是士林夜市帥氣的印度拉茶,
第一餐要在印度當地的吃飯,我是很期待又緊張的,
吃飯前,服務生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著一塊檸檬,
可千萬不能喝,這是用來洗手的,
看著menu,秘密麻麻的一堆字,我已快餓壞
【Thali 塔里】
可以說是印度的定食,thali是盤子的意思,將各式菜色放到大盤子上,大部份的組合會有菜泥、豆泥、燉菜、酸奶、馬鈴薯、烤餅、米飯、咖哩醬、甜點…等~約4~6種菜色,不同地區有不同風格,我很愛吃這道!
【Curry 咖哩】
南北印度至少有上百種調製方式,母醬是以肉汁為基底的蔬菜或肉類料理,
可分為番茄咖哩、焦化洋蔥咖哩、香草咖哩、椰奶咖哩、優格或鮮奶油咖哩等,香料配方有(香菜籽、小茴香、薑黃、小豆蔻、肉桂、月桂葉、丁香、紅蔥、優格、辣椒、大蒜、薑、黑芥菜籽…等),配上米飯或是餅,壓呼~!
【Biryani 布瑞雅尼飯】
以大量的香料為基底,通常以蔬菜、雞肉、羊肉為主角,配上香米、馬鈴薯、蕃茄、洋蔥…等食材香料,與長米一起燉煮,米粒口感鬆軟,有夠讚!
【Tandoori Chicken 坦都里烤雞】
先用香料醃製好的雞肉或食材放進爐烤,食材的汁液經過烘烤後滴在炭火上產生煙燻效果,有點微辣,配上綠色醬料與洋蔥,絕配!
【Palak Paneer 菠菜起士】
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起司,口味滑順,
也是北印度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Chapati 恰巴提】
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麵餅之一,嚼起来十分有勁,類似葱油餅做法,餅皮更為扁平,口感比較乾,北印度幾乎都以此為主食
【Masala】 在印度文中意思是综合的香料
吃飽後,服務生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給我咀嚼,
他們說是讓口中去味道用的,我都各抓一點放到嘴巴,
結果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味道說不出來的奇特,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飲食文化經過幾世紀的發展,
並融合了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料理多元而且非常豐富,
也會隨著地區或不同家庭傳統有所變化,
走道街上不同的小吃攤,我總是在一旁好奇看很久,
俐落的手法、快速的動作、完美的調味,
有時會用葉子或是報紙來盛食物,
每個攤都有自己獨門的大招,
【左右手的重要性!?】
看到有些當地人,會用右手來吃飯,
詢問才知道印度人認為用手指吃飯,
才能感受食物的溫度,避免燙著舌頭或者口腔,
在古印度時期,食物被視為是諸神及大自然的恩賜,
用手吃飯除了被視為是對神的尊敬
不只是印度,中東國家、巴基斯坦、印尼…等地方也有這樣的傳統
當地公共廁所比較難找,裡面只有一個水桶和水勺,
沒有衛生紙,是用左來來清洗用的,
所以在印度時,吃飯、握手、拿東西給人,都要用右手,表示尊重
回到飯店後,當地的印度選手和我聊天,
你好我叫偷米,結果…
我左撇子習慣性伸出手來握手……
慘惹,對方先是停頓,挑眉一下,
我失禮反應很快的趕緊順勢撥了一下頭髮換右手,
「抱歉我是左撇子,搜李,搜李!(sorry)」
對方大笑說不用緊,呼…還好度過尷尬危機…
大家去印度記得要用右手啊!右手!
右手!右手!右手!右手!右手!右手!
下一篇,和大家分享,大吉嶺,世界最好喝的紅茶
待續…
完整影片在這喔!
https://youtu.be/WhqfSgWkXxQ
#零下40度的勇氣
#印度
#咖哩
youtube影片頻道
(請大家多多支持,幫我按訂閱優 )
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印度宗教飲食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娶着個港女—港女瞞家人拍拖4年信埋伊斯蘭教 法男學廣東話追港女到香港 女義工戀印度男拖手都怕醜
「這種薄餅叫roti或chapati,用油烤的薄餅就叫paratha。」記者聽得一頭霧水,眼前這位包着頭巾,手中搓着麵糰的年輕女性方糖(化名)正在準備晚餐給巴基斯坦丈夫Sunny。方糖讀書時在便利店做暑期工,認識了當時來港旅行的Sunny,交換電話號碼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那並非人人一部智能電話的年代,方糖月花過千元買電話卡打給Sunny,電話不知不覺打足四年。「我們的對話內容多數是關於宗教,雙方對男女關係的看法,朋友都說這是神交!」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503/2SA3UH4DOCV6D7M5FKIOA4T5TE/
我們追看嫁到世界邊端的港女生活,我們好奇入贅異國的港男故事。香港人愛香港,但生存本能彷彿一直叫我們從這裏逃走。有班外國男生卻為了另一半,被愛情和責任驅使,住進這座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來自法國的Romain Jacquet-Lagrèze 10年前戀上港女吳讌廷(Ashbi),毅然來港,在陌生城市由零出發開始事業,成家立室。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024/2BYFFMHAN3AQHLP4HUAYVHS5LQ/
「第一次見他的時候,真的很討厭他。感覺他的眼神帶點不屑,又不理睬別人,很傲慢。」符菁華(Kirsten)哈哈大笑地說,她的丈夫Melville Pradhan則在旁靦腆微笑。他們很不一樣:一個是香港人,爽快活潑;一個是來自印度的尼泊爾裔人,溫文儒雅。迥異的人走在一起,最初惹來家人反對,但他們證明了,兩人在一起,需要的……就只有愛而已。Kirsten在付出愛這一點從不吝嗇:職業是白衣天使,助養過超過二十位小孩;為保護鯊魚,穿着造型服跑全馬。四年前,她遠赴印度貧民窟散播愛心的時候,遇上了屬於她的愛。Melville是當地宣明會的職員,二人在義工活動上相識。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1101/TKYUM4HKMQJN7PEYW5BMFTYPP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港女 #伊斯蘭教 #法國 #印度 #巴基斯坦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印度宗教飲食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黑啤南亞飛 #印度
你知道嗎?到印度旅遊時,
如果說要吃 #咖哩 #curry 🍛
恐怕會得到個印度人問號❓❓❓
或是印式白眼唷🙄🙄🙄
『因為 #咖哩 #curry,
只是個統稱的概念。』
對應到五花八門的香料料理,
在香料天堂的印度🇮🇳
#誰知道你要吃哪一種?
而且 curry 這個詞,
根本不是印度人發明的!
究竟 #咖哩 如何成為
這種黃黃稠稠食物的代名詞?🤔
最道地的咖哩,
又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快跟著黑啤一同前往古老的南亞大陸,
來一場探索之旅吧!✈️
_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黑啤南亞飛】
將用三集節目的時間,
透過 #神話 #咖裡 還有 #寶萊塢,
帶你認識既神秘又神奇的南亞大陸!
_
📚#延伸閱讀
由本次合作顧問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 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協助提供
◤印度香料一把抓
https://reurl.cc/5qLgl6
◤阿育吠陀式生活
https://reurl.cc/q8bD8p
_
🔖 #參考資料
▎莉琪.科林漢,《咖哩群像》,2008,財信出版。
▎陳牧民,《解讀印度,不確定的崛起強權》,2016。
▎弗朗索瓦.高堤耶,《誤解的印度大歷史:被忽視與不容忽視的文明國度》,2018。
▎湯瑪士‧特洛曼,《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2018。
▎鄧士瑋,《食貨誌》,2016,高寶書版集團。
▎陳建源,2003,〈Curry,カレー、咖哩:飲食與社會生活的轉換〉,臺灣大學國際發展所碩士論文
▎胡川安,〈來自印度的咖哩,如何歸化成日式國民料理?〉,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最後瀏覽日期2020/10/13。
_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印度宗教飲食 在 夠維根Go Vegan Youtube 的評價
大支來了!!暢談吃素歷程,動保歌曲背後的創作理念,「屠宰場之窗」、「最後的早晨」、知名饒舌歌手跨刀合作的「PEACE?」(熊仔/BR/韓森/Mc Hotdog/小人/大支)
還偷偷告訴我們...全宇宙最好吃的素燥飯!🍚
大支Dwagie為台灣最具話題性的饒舌音樂界人物之一,也是台灣唯一登上美國《時代雜誌》、CNN、英國路透社報導,並遠赴印度拜訪達賴喇嘛,創作歌曲〈人〉,將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理念寫入歌詞,憑藉饒舌音樂訴說社會議題的少見創作歌手。
👇更多系列影片歡迎參考播放清單👇
素食全攻略系列:https://bit.ly/2IXADhV
IG熱門美食系列:https://bit.ly/2VOWl9D
素食大胃王系列:https://bit.ly/2EXLhBk
城市必吃素食:https://bit.ly/2Uq9d5G
----------------------------------------------------------------------------------------------
提倡一種新的生活態度,透過影片影像宣導動權、環保、飲食健康!
→夠維根FB:https://www.facebook.com/GoVeganTW
→夠維跟IG:https://www.instagram.com/govegantw/
Patreon贊助:https://www.patreon.com/govegantw
白龍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Bailong
小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GoVegan小樹
攝影師: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kuang/?ref=bookmarks

印度宗教飲食 在 印度飲食文化禁忌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印度飲食 文化禁忌作者頭像. By. at 2020-06-09 23:39:13. 藏人不吃魚文:薯伯伯宗教要貼地,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再調整其教理。一位很好的西藏朋友跟我 ... ... <看更多>
印度宗教飲食 在 基督教食物、宗教飲食文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印度教飲食 文化突出表現在宗教祭儀頻繁、飲食忌諱甚多,以及信仰所鼓勵... 基督教是以基督耶酥為救世主的各教派之統稱,包括天主教(羅馬公教)、希臘 . ... <看更多>
印度宗教飲食 在 為什麼大多數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不吃豬? - YouTube 的八卦
你是不吃豬肉 的穆斯林?還是不吃牛肉 的 印度教 ?不管你是哪一種宗教信仰,在馬友友印度餐廳都可找到符合您口味的印度美食 Are you a Muslim wh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