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才會變厲害,不讀書就笨笨的。」在台灣基隆幫傭的印尼女子
Tantri以華語如是說。她所謂的「厲害」,就是改變人生、脫離貧窮。
兩年前,Tantri開始推廣台灣的印尼幫傭、勞工閱讀,她利用星期天休假,把募集來的印尼文書籍,裝在一個大皮箱裡,先拖到基隆車站,再搭火車到台北車站,在印尼人聚集的廣場,擺攤借書。她那個皮箱有如「行動圖書館」,雖然只有約一百本書。』
誰說一定要有錢才能幫助別人呢?
知識跟閱讀,是無形的財富,
錢能溫飽肚子,知識則是能壯大心智
『Tantri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改變年輕印尼幫傭、勞工的處境,她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實踐理念。』
這篇文章轉自曹銘宗先生臉書,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下呦
「讀書才會變厲害,不讀書就笨笨的。」在台灣基隆幫傭的印尼女子
Tantri(Tantri Sakhina Sakhina)以華語如是說。她所謂的「厲害」,就是改變人生、脫離貧窮。
兩年前,Tantri開始推廣台灣的印尼幫傭、勞工閱讀,她利用星期天休假,把募集來的印尼文書籍,裝在一個大皮箱裡,先拖到基隆車站,再搭火車到台北車站,在印尼人聚集的廣場,擺攤借書。她那個皮箱有如「行動圖書館」,雖然只有約一百本書。
幾天前,我看到常撰文、演講推廣閲讀的臉友張依心 Ingrid Chang,介紹了Tantri其人其事,我馬上問她如何聯絡Tantri,我想以「基隆厝邊」的身分前往致意。
Tantri的故事,讓我想起台灣早年也有人捐錢蓋圖書館或學校,因為他們相信「開卷有益」。
剛才,我在基隆公路局對面孝四路一棟老舊公寓的二樓,見到了Tantri,以及她所說的「印尼圖書室」。其實,這裡是一家台灣人開的印尼小雜貨店,樓下賣印尼食物和用品,二樓的房間讓印尼人唱卡拉OK(有冷氣,唱一首歌投幣10元),老闆把房間外面的角落免費借給Tantri當圖書室。當然,非常簡陋,像今天熱到恐怕連書都受不了。
我問Tantri有沒有請基隆市政府幫忙?她說,半年前就講了,但至今沒有下聞。我想,基隆文化中心(圖書館)應該可以撥個小空間給Tantri使用;麗星郵輪上有很多印尼員工,每星期停靠基隆港東二碼頭三次,而文化中心就在旁邊啊。
Tantri今年40歲已婚,在印尼有兩個孩子,她來台灣基隆幫傭已經六年,目前在照顧一位「阿公」。我約她在印尼圖書室見面,她只能利用中午空檔出來一下,連我想請她在附近喝杯咖啡都沒有時間。
她在印尼念到高中,19歲就開始工作貼補家用,做過文書、女工,還賣過便當,直到來台灣幫傭。幾年來,她學會講但不會看中文,就以一台平板電腦兼電話,幫助很多北台灣的印尼同鄉溝通協調、解決各種問題,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媽媽」。
她也用臉書,臉友大都在台印尼人,我們在交談時,她打開臉書給我看,有一位印尼年輕女傭告知被車撞傷,還附有照片。
Tantri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改變年輕印尼幫傭、勞工的處境,她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實踐理念。如果我還是記者,Tantri就是我認為最值得報導的「偉大的小人物」。
*樓下印尼小吃招牌上的印尼文,可以驗證我之前在臉書所說受福建話影響的印尼食物名,例如Kueh Tiow(粿條)、Mee(麵)、Tafu(豆腐)。
*目前台灣的印尼幫傭、勞工約有30萬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時今日開書店,在多數人眼中是一門蝕本生意;開一間書店放當地人讀不懂的書,在多數人眼中是瘋了。台北有一家書店,專門借書給外勞,讓在台外勞可以閱讀母語書籍。書店堅持不賣書、不設還書日期、不收租書費。這樣理想得幾乎不切實際的書店居然可以開業四年未倒閉,還動員所有到東南亞旅行公幹的台灣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
印尼文書籍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今時今日開書店,在多數人眼中是一門蝕本生意;開一間書店放當地人讀不懂的書,在多數人眼中是瘋了。台北有一家書店,專門借書給外勞,讓在台外勞可以閱讀母語書籍。書店堅持不賣書、不設還書日期、不收租書費。這樣理想得幾乎不切實際的書店居然可以開業四年未倒閉,還動員所有到東南亞旅行公幹的台灣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開東南亞主題書店,顧名思義是為東南亞人民提供服務。但張正卻說這家書店是為台灣而開:「你說我對越南特別有感情嗎?對印尼特別有感情嗎?也就還好。可是我希望台灣是一個比較好的地方。使用各種語言的人都可以得到比較公平的對待。」同樣地,「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也不只是為了讓外勞有書可看。他相信台灣有很多人願意對外籍勞工表達善意,只是他們不知道可以怎麼做,「我們想了一個表達善意的方法,大家都很樂意,因為他去東南亞玩就花了幾萬塊,再花幾百塊,他就變成一個好人,多好呢。」儘管現在網絡發達、資訊爆炸,但他仍然相信書包含其他媒介無法承載的智慧和深度,因此希望台灣社會所有人都有書可以看。
果籽 :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 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tBNL8NP5-H4 )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EYsm9v8VSvc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
#果籽 #台灣 #書店 #台北 #二手書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印尼文書籍 在 愁城 Youtube 的評價
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印尼等地的龐克相關紀錄片,除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議題更涵蓋DIY(自己搞)、集體主義、公社、無政府、性別、環境、動物權、政治參與......。且看1970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無政府龐克樂團駑鈍(Crass)如何於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貫徹「拒絕權威,自己做主」原則?日本的龐克社群在311福島核災後,又是如何以音樂與行動參與政治和社會?或者聆聽印尼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娓娓道來龐克啟蒙的經驗,並且直面場景內的性別與暴力議題。究竟龐克是一種「超越時尚與音樂、背後隱藏一種哲學」(語出《叢林裡的龐克》一片)?或者已如駑鈍樂團於40多年前所唱:「龐克淪為嬉皮,成為運動,但我們卻開始感到迷惘」(〈Punk is Dead〉)?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世界各地仍有為數眾多的龐克樂團與樂迷們,秉持DIY的精神,對此問題進行反覆辯證。
★★★★★【影片介紹】★★★★★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
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
除了性手槍(Sex Pistols)與衝擊樂團(The Clash),龐克還有駑鈍(Crass)!如果說1975年性手槍的組建與登台呻吟「沒有未來」,開啟了第一波的龐克浪潮、衝擊樂團被評論者視為龐克的良心,稍後成立的駑鈍,則為後續至今世界各地的龐克樂團與愛好者,指出一條可供實踐的道路。音樂上,駑鈍樂團對於成員加入持開放原則,並以集體方式創作生產,專輯封面標明「售價不高於...」,其視覺美學持續影響後繼者們。政治實踐方面,除了歌曲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批判,樂團成員也投入街頭塗鴉,甚至偽造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關於福克蘭戰爭之對話錄音帶,一時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即便樂團最終劃下句點,部分成員仍堅守艾賽克斯郡(Essex)的集體公屋「戴爾之屋」(Dial House),持續創作與實踐。
片名「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是樂團第五張專輯《Yes Sir, I Will》之最後一句歌詞,亦可濃縮樂團的政治思想。影片包括樂團成員的訪問與演出影像,除了講述駑鈍樂團的歷史,也介紹紀錄戴爾之屋的運作大小事。
片長:64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國亡之日】
The Day The Country Died
此片為作家/歷史學者/龐克音樂人Ian Glasper同名書籍對當事人的採訪與現場資料視頻,訪問Crass、Flux of Pink Indians、Subhumans、Chumbawamba與Conflict等眾多樂隊成員,追溯1980至1984年期間發生於英國的無政府主義龐克運動歷史: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反戰、反核、反同性戀歧視、反全球化,主張「DIY not EMI」;從無政府主義龐克開始,龐克不再是暴動與混亂,而是和平、自由與團結。
片長:92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叢林裡的龐克】
Punk Im Dschugel
時間回溯至2005年,跟隨德國龐克樂團Cluster Bomb Unit的腳步來到印尼,展開一段橫跨雅加達、日惹與婆羅洲的巡迴演出之旅,經歷彼時舞台下千人竄動的美好時刻。本片訪問當時印尼各地的龐克集合、活動籌畫者、樂迷以及行動者,講述印尼龐克場景如何萌發之歷史,也紀錄了當時各種蓬勃DIY的活動、刊物與行動。ㄧ如Cluster Bomb Unit團員滿意地說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床與廁所,就是天堂了!」
片長:84分鐘
語言:印尼語、德語、英語
字幕:中文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
Ini Scene Kami Juga!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人或社區沒有同理心,那麼你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龐克喜愛吵雜快速的演奏音樂、乖張的服飾與嚇人的刺青,藉以宣誓拒絕主流的姿態。本片訪問參與印尼龐克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回憶接觸龐克音樂與活動的因緣際會、龐克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此外更道出場景中成員們時常拒絕直面的各種問題:對女性成員的賤斥、性騷擾、暴力...等等,觀影者藉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驗與看法,將會意識到:次文化與所謂主流社會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片長:67分鐘
語言:印尼語
字幕:中文
【放射能行動者-福島後的日本抗爭行動】
Radioactivists – Protest in Japan since Fukushima
311福島核災後,日本面臨巨大的社會政治變動;之前,街頭抗爭在日本是罕見的畫面。就在災後的1個月,名為「素人之亂」的行動者們策劃日本自19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他們製作各種繽紛而語調活潑的標語、移動式的搖滾或電子音樂卡車,展示有別於傳統工會或運動團體動員的抗議行動之不同風貌。另一方面,一群龐克組成了名為「Human Recovery Porject」的行動團體,在音樂演出之外,共同思索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片長:72分鐘
語言:日語、英語
字幕:中文
♫♫♫♫♫【場次】♫♫♫♫♫
◆5/5(五)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愁城
與談:何東洪(文化研究者;「地下社會」共同創辦人)
◆5/10(三)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解放之聲
◆5/13(六)7:00PM 國亡之日@愁城
◆5/17(三)8:00PM 國亡之日@解放之聲
◆5/19(五)8:00PM 放射能行動者@半路咖啡
與談:楊子瑄(半路咖啡負責人;前諾努客成員)
◆5/26(五)8:00PM 叢林裡的龐克@愁城
◆5/31(三)8:00PM 叢林裡的龐克@解放之聲
◆6/2(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愁城
與談:邱珞筑(想和大家分享經驗與觀察的一名性/別相關議題研究同好)
◆6/4(日)3:00PM 放射能行動者@愁城
◆6/9(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半路咖啡
☛☛☛☛☛【地點】☚☚☚☚☚
▨愁城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518巷14弄17號(近捷運大直站)
低消100元附飲料
▨半路咖啡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一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或公館站)
低消飲料1杯,觀影後啤酒優惠價1杯50元
▨解放之聲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606號之6一樓(近捷運信義安和站)
低消100元附啤酒
⇨⇨⇨⇨⇨【主辦單位】⇦⇦⇦⇦⇦
愁城 Trapped Citizen
半路咖啡
Liberated Rhythms 解放之聲
影讀窟
☻☻☻☻☻【感謝】☻☻☻☻☻
Cluster Bomb Unit
Hungry Heart Project
吳庭寬
敵台
▨活動頁面:https://goo.gl/qJ5h1n
▨愁城粉專:https://goo.gl/MWJ8CH
▨愁城網站:https://goo.gl/0mO7Ct

印尼文書籍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評價
擁有45年歷史的知名酒店 -- 峇里島凱悅酒店在2018年12月20日重新開業,英文名從 Bali Hyatt 更改為 Hyatt Regency Bali。
http://www.mrlamsan.com/2018/12/Hyatt.html
新設計融合Bali Hyatt的舊元素,如舊客房的蠟染郵票
所有客房都有一個陽台,可以俯瞰著名的鬱鬱蔥蔥的花園或印度洋
所有363間客房均採用現代巴厘島設計風格,帶有一點日本風格的影響
Bali Hyatt 初建於1973年11月,是峇里島開設的首間國際酒店,同時也是印尼風格建築的先鋒。
該酒店曾經被認為是島上最豪華、最時尚的酒店,並耗費數百萬美元進行了大規模升級和現代化改造。峇里島凱悅酒店目標能像45年前一樣贏得客人的驚歎和贊美,同時保持最初非常受歡迎的峇里島美學。
總經理祖爾基-奧斯曼(Zulki Othman)表示:「在這麼久的大規模翻新之後,我們很激動能夠向大眾展示改進的全新峇里島凱悅酒店。我們期待迎接新的客人,同時也歡迎到訪過酒店的客人,我們相信他們會喜歡我們成功升級的所有建築和設施,以及我們同時保留的酒店最初的峇里島設計和精神。我們真的很幸運能夠坐擁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海濱位置,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能夠再次讓客人們盡情地享受,我們真的很開心。」
位置
離登巴薩努拉-萊伊國際機場(Ngurah Rai International Airport)僅22分鐘車程,占地面積達9公頃,峇里島凱悅酒店是沙努爾最大的酒店開發項目之一,以最初由著名熱帶景觀藝術家馬德-維賈亞(Made Wijaya)設計的花園而聞名於世。該酒店的花園有500多種植物,登上過多本園林書籍和大型畫冊。翻新期間,所有成熟的樹木和盡可能多的植物都被保留了下來。
此外,峇里島凱悅酒店面對著500米的海灘 -- 沙努爾最寬的海灘之一。
設計
整體設計延續 Bali Hyatt 的風格。例如,大廳幾乎和 Bali Hyatt 一樣,都有陶瓷磚、吊燈、雕像和樓梯。整個酒店,更清新的新環境融合 Bali Hyatt 的舊設計元素,放在入住辦理台後的雕刻品、舊客房的蠟染郵票被重新設計成藝術品,放在嘉賓軒休息室(Regency Club Lounge)。
客房
峇里島凱悅酒店擁有363間客房,面積從27平方米至81平方米不等,每間客房都有一個私人陽台,可以俯瞰鬱鬱蔥蔥的花園或印度洋。酒店還包括39間單臥室套房,陽台寬敞,面積達70平方米。這些套房配有獨立的客廳(可容納額外增加一張床)和另外一間帶淋浴的衛生間,是家庭和團體的理想之選。此外,預訂套房包括享用嘉賓軒休息室,提供私人禮賓和免費早餐、全天小吃、晚間雞尾酒和小吃。
#巴里島
#凱悅酒店
#峇里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