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台灣一樣,美國也有許多不同的原住民部落:美國印地安人. 但這兩個國家最大的差別是台灣的原住民非常歡迎各位近來他們的部落體驗和學習他們的文化,美國的原住民... 不太一樣哈哈!
大部分的美國人不敢靠近美國原住民的部落;危險,不好的環境和們都喝啤酒和賭博(這是大部分的部落,但是當然還有許多歡迎各位而非常禮貌的原住民)美國原住民跟其他美國人也很少會接觸,其實我一輩子只有一次遇到一個美國的原住民.
我覺得台灣非常特色部分就是台灣的原住民. 他們雖然接受了台灣人的生活方式,他們還是會保留他們的文化和習俗,他們也非常高興能改與大家一起分享和讓我們去體驗!
我最近另個月跑去很多地方體驗台灣原住民的文化:日月潭,梨山,台中,屏東,台東. 感覺非常榮幸能改學習到這個文化而感覺更榮幸收到各部落的歡迎!台灣的原住民真的非常 nice!
我最近去台中的山來體驗一個「原住民美食旅行」和挑戰變成認證的原味原住民廚師 - 我成功了!我一開始要學習如何打獵,種菜,烘培然後做晚餐!歡迎大家來看看這個影片,此影片包含很多有關原住民的美食和文化,很值得來學習!
https://youtu.be/NlaCKVnpft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Ánimo!運動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LB CUP Taiwan」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為推廣棒球運動,向下扎根的指標性比賽,賽事特色為參賽選手的年齡須在10歲以下,而桃園龜山國小也以堅強的實力,連兩年在此賽事拿下冠軍。 這次大聯盟特別邀請到前道奇隊投手「小小郭」郭泓志,以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捕手吉力吉撈‧鞏冠(Giljegiljaw ...
印地安人特色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微冷 各位讀者晚安。這次冷知識只有一句話:
日文五十音並不是字母(alphabet)而是音節文字(syllabary)喔!
耶,收工。晚安~晚安~我們下次見。by科宅編
_
呵呵。你怎麼還在呀?下去領便當。
不會有更多說明啦。
真的?
真的是假的。
好,語言學家主要把文字分為兩大類:表意文字(logogram)[注1] 和表音文字(phonogram)。
但是,因為人類發明口頭語言早於文字,於是幾乎沒有哪種書寫文字是純粹表達意義,而不牽涉發音的。漢字、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最初可能是緣起於表意記號,不過到後來三者仍都往「形音混合」的方向發展了,白話文就是:都是可以讀的。
所以,實務上應該說文字是分成「意音文字」(logosyllabic characters)和純表音文字兩種。例如漢字就是形、音、義兼具的一種「意音文字」系統。
另一大類就是表音文字,所謂表音,指的就是用符號一對一對應聲音。
自古至今的,人類超級有才有創意的發明了無數種語言,也許是一大群人從日常溝通中天然的製造,還是一小群興趣群眾人為的創造語言。像什麼小小兵語、多斯拉克語、精靈語、克林貢語、世界語、C++ (咦?)。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靠符號記載聲音的文字,分為幾大系統……咳咳~就是……
欸?先等等說,表音文字就表音文字,背起來就好,分系統有什麼用意嗎?
其實,如果我們把某種超古代未解語言當作「密碼」來處理,先搞懂這種「神祕文字」屬於哪種系統,就對破解很有幫助。當有某種未解文明的奇怪符號出土,語言學家會從下列幾大群已知的系統開始猜起,根據此基礎來慢慢推進後續破譯。
這些大類包括:
一、全音素文字(字母)
二、輔音音素文字
三、元音附標文字
四、音節文字
五、以及其他不好歸類、兼具多種特色的文字系統
日文的假名就是一種音節文字(syllabary)的典型,特色是除了標記鼻音的 ”ん” 和用來標記音節「節拍」的促音記號 ”っ”,其他都含有一個母音,或是一個子音接著母音 [注2],一個符號是一個音節,因此得名「音節」文字。
「元音附標文字」(abugida)和音節文字很像,但是不像日文假名,同一子音配上不同母音會用完全不同的符號表示,例如 か 行
——か(ka)、き(ki)、く(ku)、け(ke)、こ(ko)。
但元音附標文字如藏語中,是用 ka 的符號作為基準,在四周加上各種記號,表示需要換成其他母音,例如
—— ཀ (ka) 、 ཀི (ki)、 ཀུ (ku)、 ཀེ (ke)、 ཀོ (ko)
其實,中文用漢字也是一個字一個音節啊(日文則不見得),為什麼中文字不能算音節文字呢?
哼哼,那是因為,不同字可以念同一個音,再加上字音以外另外附帶有意義,這兩點不符特徵囉。你看,例如「逝、視、事、市、世、式、室、氏、釋、適、恃、柿……」。
音節文字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文字類型:日文假名以外,值得一提的音節文字還包括——邁錫尼線形文字B(寫下的是遠在希臘字母發明之前的古希臘語)、美洲印地安人的切羅基語,還有馬雅文字。
而剩下兩大類表音文字的系統都源遠流長,
輔音音素文字(abjad),就是只把語言的子音(輔音)寫出來的一類文字。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就是一種只寫子音的文字。[注3]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古代的埃及僧侶懶惰不寫,所以埃及語的母音就永遠丟失了。
因此,現代所有電影、遊戲中的「古埃及語」發音,都是一種半真半假的猜測,無法保證與古埃及人完全相同的喔。語言學家終歸只能復原子音而已。剩下只能靠猜測、或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則(特定位置填特定音,或特定母音的組合)模擬那些永遠消失的母音。
最後就是全音素文字,也就是字母表(alphabet)了。所謂全音素就是把母音加回去,而且永遠寫出來,就這麼簡單。
字母表的誕生,源於希臘人決定說:在我們的語言裡,母音影響話的意思(格位)很大,這下沒辦法投機取巧了,我們必須把母音寫出來。於是希臘人從腓尼基人那邊照單全收,抄襲走一整套代表子音的字母,再加上母音的記號就成了。
世界上現存所有字母表都來自於這一次創意。羅馬人抄希臘人,得到拉丁字母。俄羅斯人也抄希臘人,得到西里爾字母。民初章太炎參考字母的概念,從中文字型創造出ㄅㄆㄇㄈ。
隨著歐洲稱霸四方,「羅馬字」因為它的簡單,經過適當的擴充符號,就能近似表達非常多種的語音系統。眼看大有形成一種普世通用的拼音系統的野心。但是……舊的沒壞,又何必修理替代呢?在電腦系統的發達下,文字符號的構通傳達更是便利,有了UNICODE,想用哪套系統就用哪套——最近新版的UNICODE還增加了埃及聖書體呢。
最後,有一種文字實在太特別了,必須自己獨當一面,歸入第五類:它就是韓語的諺文,寫法不像以上任何一種,雖然組成元件包含全音素,卻不像字母一樣線性書寫,而是如漢字一樣組合成一個方塊一個音節。歷史證據證明,發明於十五世紀的諺文並不是受到歐洲字母的啟發,畢竟諺文發明的時候,哥倫布都還沒到美洲啊。
此外像國際音標IPA、或各種速寫(shorthand)系統,因為有太多特殊標記,也歸入美其名叫做「特徵文字」(Featural writing system)但其實就是「很難歸類的歸類」的一種歸類這樣子XD
解說完畢。是真的這次。
[注1]這邊我撒謊了,logogram 目前通行的譯名是「表語文字」,但這樣我就得多打個五百字解釋表意和表語,表達的內涵有何不同,這篇的焦點就飛了。請饒恕科宅編選了「表意文字」這個一看便懂,但不甚精確的「假專有名詞」。
[注2]母音:由聲帶的振動與口鼻腔共鳴,發出較長的聲音,不同母音的種類差別在共鳴的位置、以及組成的共振頻率成分。子音:在口腔發聲構造周圍,造成氣流堵塞或亂流,而產生的短促聲音。
[注3]埃及聖書體仍有一些純粹用形狀表達意義,而不是紀錄聲音的成分,但非常少。
印地安人特色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榜單】
『 2019 上半年,地下電影心中台灣院線的 10 大佳片。』
今年已過完一半,目前看完 173 部電影,雖不多,但藉機趁勢來整理『地下電影』2019 上半年前 10 大電影推薦給大家。這份榜單評選標準為「台灣上半年院線電影」,並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謝謝上半年有這些好電影陪我們一同走過,下半年大家也要用力看電影!
以下排名有照喜好順序:
💞1.《#寄生上流》Parasite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奪下今年坎城的金棕櫚大獎,成為首度抱回此獎的韓國導演,不僅如此,韓國票房至今也破 20 億台幣,證明此部片不僅深受評審青睞,對一般觀眾來說也能引起共鳴,兼顧商業與藝術的平衡。
《寄生上流》延續著奉俊昊一貫的「階級」命題,但奉俊昊揮別了跨國大製作,回到韓國本土後的創作視角更加犀利通徹,此作彷彿披著《小偷家族》的表皮,內藏《我們》的血骨,以喜劇方式大膽切入社會議題,底層社會的悲哀無奈全都建立在大量的黑色幽默之下,沒有過多《小偷家族》的溫情,卻同樣以「欺騙」(無論階級)解構出人、家庭、社會與國族中「生存」的無力之感。
而喬登皮爾透過地上、地下代表兩個世界的差異,奉俊昊則直接透過上下階層的互動,對韓國當代社會、甚至世界各地的貧富差距提出強烈的批判,高明的劇本以及台詞,讓觀眾入戲的當下,卻又能從喜劇中體悟到悲劇,後半段意想不到的劇情轉折,更把血淋淋的事實攤開,也把角色的美好幻想打碎。
導演在片中也透過不同的象徵符號凸顯階級的上與下,諸如山頂與水溝,半地下室氣窗以及落地窗的對比,豪宅中又藏的的地下室,此外,還有狗、蟑螂等生物跟人類求生本能的隱喻,印地安人階級與被掠奪的投射、韓國寄生於美帝主義等等,其中也透過或明或暗以及極具空間感的攝影掌握,呈現出富人與貧人的心理狀態。
有趣的是,導演在電影裡將嗅覺立體化,即便寄生於上流,卻擺脫不了無形的「窮味」,這如同階級般無法消除的窮味也成為電影裡的關鍵點,最精彩的一場戲,當然是那場「暴雨」,在精準的交叉剪輯中放大人性,更把階級無力之感的意象沖刷出來,如排山倒海般反覆衝擊人心。
《寄生上流》入俗,卻深富底蘊,以精心設計的劇情、環環相扣的連鎖反應,流暢的運鏡,精準的構圖,畫龍點睛的配樂,搭配演員極具張力的表演,終究對韓國社會完成了一則笑中帶淚的警世寓言,奉俊昊極具特色的作者印記,創造出自身的電影語言。
侯孝賢曾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寄生上流》就是這樣的電影。
‼️《寄生上流》完整長評解析預計下週刊登於『電影神搜』
💞2.《#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
此作表面抹上一層愛、善良與純真,但骨子裡包藏了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對義大利的哀愁,以聖潔的小寓言望向人類社會結構變遷上的巨大悲劇,其實更打破了文化隔閡的藩籬,跨越國族,這樣的故事或許存在於每個國家與階級中,且導演筆下的拉札洛實在令人討喜,拉扎洛或許象徵著使徒、英雄或是神祇,所以在結尾的死亡,才有了典型悲劇性的戲劇張力,流露出一股淡然的惆悵,這份惆悵並不令人討厭,卻教人鼻酸,甚至在觀者心中昇華成久久飄散不去的餘味。
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和人生,皆以餘味定輸贏。」在大銀幕上和拉札洛乘著時光機走過一遭,再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都曾經善良的活過,卻因時間、空間、社會的轉變漸漸忽略內心與拉札洛相同的那份特質:是聖潔的使徒、是偉大的英雄、是不朽的神祇,或者更精確地說那是「好人的氣味」,而艾莉絲羅爾瓦雀則將這樣的氣味,以及那些逝去的美麗與當代的哀愁,永存進影像中。
‼️影評全文:http://bit.ly/2FDpe2S
💞3.《#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波蘭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繼《依達的抉擇》後,再度將故事背景放在二次大戰後,且同樣精彩地以黑白影像映襯出人性,交出不愧於坎城最佳導演的作品。
此片在黑白影像的質地、音樂的更迭當中將大時代下的愛情一刀一刀鑿下,故事主人翁糾纏橫跨20年的愛情,當中國族、權力、藝術間的天秤拉扯也都能自然鋪陳且不過於生硬,而每一段過場時的黑幕則留給了影像呼吸的空間,威帕利科斯基深知如何用影像說故事,其力道能生猛有勁,卻又同時能柔情似水,尤其片尾男女主角起身走出景框之外,留下風吹草動的無畏,將全片的餘味保留下來,綿延不絕地縈繞心頭。
冷戰的題材容易生硬且落入俗套,但帕威帕利科斯基能掌握住自己的風格,以小人物的情愛唱出時代悲歌,此片是導演獻給父母、波蘭的匠心鉅作。
💞4.《#真寵》The Favourite
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在《真寵》中同樣發揮的相當自在,此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魚眼鏡頭,體現出女性身處深宮中的卑微與微渺,更以隱晦的方式點出人心扭曲的意象,人性置放於權力的傾軋中極其怪異,鏡頭語言大膽而精準,而藍西莫的電影更少不了性的闡述與動物的符號象徵,《真寵》延續了藍西莫創作的軌跡與作者印記,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與驚悚暴力的視角審視了權威中淒涼的悲哀,可說是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者導演之一。
全片在從鏡頭、演員、服裝、美術、場面調度等各面向皆揮灑自如,雖說藍西莫首次執導非自身撰寫的劇本,比起「非普通」系列力道稍嫌不足,但《真寵》揉合了商業與藝術,可視做尤格藍西莫拉近普世觀眾距離的誠意之作。
💞5.《#你的臉》Your Face
《你的臉》花了兩個月拍攝13張臉,最後剪輯成76分鐘的長片,此作品無法分類,它不是紀錄片也非劇情片,它就是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運用特寫鏡頭聚焦於臉部,透過大銀幕凝視著每張人臉,沒有任何表演,只是述說過往,在一張張臉與一段段陳舊往事中,閃現了人類的複雜情感,當你靜下心,這張臉已然是全世界。
這種體驗已然是屬於蔡明亮與電影院的行為藝術,透過鏡頭與場域,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同,任何記憶都將在這張臉中浮現,真實、虛幻、時間,在巨大的黑盒子中不斷交錯、解構與再造,最終浮現的,是生命之美,謝謝蔡明亮,每張臉都好美好美。
💞6.《#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
此片聚焦一代後印象派巨匠文森梵谷自殺前的最後時光,走進梵谷的心靈與世界。威廉達佛飾演的文森梵谷,早已在去年威尼斯影展就拿下影帝殊榮,今年更受到奧斯卡的青睞,搶進影帝入圍名單,角色詮釋上的難度不在話下,且在威廉達佛收放自如的演技中,達到賦予傳記人物再造與重現的可觀之處。
然而,《潛水鐘與蝴蝶》名導朱利安施納貝爾在此片的導演技法更是爐火純青,大膽張狂的手持韻鏡呼應著角色心境,沈穩內斂的色調替每顆鏡頭抹上不可置信的生命力,信手捻來皆是畫作、皆是梵谷的人生哲學,此片在這一導一演的相互輝映之下,達到了完成度極高的藝術成就。
💞7.《#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表面上瞄準了太陽花學運,但這部片不只講政治,更多時候,更大的重點是在講成長中的那些懷疑、酸甜與苦辣,是傅榆導演紀錄著自己、陳為廷與蔡博藝的青春,寫下帶著些許矛盾、些許莽撞、些許動人的生命篇章。
觀眾跟著傅榆的視角,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中看著那些大大小小的社運活動,諸如士林王家、反對大埔強拆、反旺中壟斷甚至是太陽花,多數紀錄社會運動的紀錄片多半聚焦在運動本身,但傅榆卻捕捉到另一層可貴的種種片段,傅榆從時代的巨輪中望向自身的微觀之處,談明星神話的破滅;談彼此脆弱的時刻;談人性勇敢的光輝,全片私密且誠懇,帶勁卻溫柔,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傅榆在金馬舞台上的那席話,再到今年上映所激出的漣漪,已然讓此片成為台灣近年不可或缺的電影之一。
💞8.《#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
這是一部很成功也很勇敢的續集電影,「為自己而活」一直是《玩具總動員》系列所刻意遺漏的,但這集給了玩具過往所沒見過的自覺,補足了缺陷,胡迪終將是胡迪該有的樣貌,不再附屬於誰,不用再害怕自己沒人要,不用再擔心孩子們長大遠離而去,第 4 集是胡迪勇敢做自己的啟蒙之旅。
然而,使你我落下淚的,是胡迪與那些老戰友們不捨的難分情誼,與每位朋友擁抱道別時,彷彿胡迪和巴斯才從阿薛家逃出來;彷彿胡迪和翠絲才一同從飛機場回家;彷彿那些你我共同經歷的冒險是昨日的記憶。《玩具總動員4》完整闡述了新的觀點,同時加入昔日的懷舊情懷,終究勾勒出如此撼動人心的結尾,有了第 4 集,玩具系列更加完整。
‼️影評全文:http://bit.ly/2ZV5OOM
💞9.《#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裡,導演以時空旅行作為逆轉一切的關鍵,讓英雄在拯救未來的同時,卻也修補他們各自過往的遺憾,索爾與母親的感人對話、東尼對父親的釋懷、隊長與心愛女孩的再次相遇,每個英雄都藉由彈指事件,得以拼湊自我。而那些經典台詞、熟悉場景的重現,帶我們細數過去11年來英雄的點點滴滴,名副其實的最終之作。
前半段導演細膩鋪陳英雄們的傷痛和絕望,聚焦角色歷經失敗後的各種模樣,有人找到家庭慰藉,有人仍為世界奮戰,也有人剩下仇恨殺戮,甚至是選擇自我放逐,不過當面對到逆轉局面的「第二次機會」,他們仍然勇敢上場,不計一切為宇宙奮戰。
羅素兄弟的群戲調度功力不用說,但此次劇情更顯沈穩,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主場時刻,也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最佳歸宿。「始於鋼鐵人,終於鋼鐵人。」最後一場鋼鐵人葬禮,集結所有重要角色,除了感受到鋼鐵人對 MCU 的不可取代,這場景同樣具承先啟後的意義,開山始祖即便退位,下一階段仍後繼有人。而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更驗證了鋼鐵人在我們心中的重量,愛你三千次,此片無論是幕前幕後所激起的火花與獨有的文化,應是這個世代不可忽視的系列之作。
💞10.《#我們》Us
相較喬登皮爾的處女作《逃出絕命鎮》,這次他的《我們》不再把焦點侷限於黑人或其他種族的歧視議題上,而是把野心放得更遠,透過被「自己」追殺,運用分身零的概念,延伸出社會族群的對立與隔閡。
作為恐怖電影來說,《我們》毛骨悚然的橋段也不少,令人壓迫的氣氛以及恰到好處的血腥,令人讚賞。但恐怖氛圍到了最高點時,導演又可拋出幾個幽默笑點,緩解氣氛,讓觀眾被電影節奏帶著走。另外,喬登皮爾熟稔於符號的把玩,電影裡1111、剪刀、兔子、紅色囚衣等元素運用自如,從各個角度都能咀嚼導演背後的意義。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與他者的界線也越趨模糊,最後的轉折更明確的指出「我們」就是「他們」,透露出自我認同的恐懼。無論純粹作為娛樂電影或當成一部警世寓言,《我們》都成功地把元素互相融合,並以喬登皮爾的語言呈現在大銀幕上。雖然劇情設定仍有瑕疵,但對於喬登皮爾敢於實現他的大膽以及野心,給予肯定。
印地安人特色 在 ¡Ánimo!運動吧 Youtube 的評價
「MLB CUP Taiwan」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為推廣棒球運動,向下扎根的指標性比賽,賽事特色為參賽選手的年齡須在10歲以下,而桃園龜山國小也以堅強的實力,連兩年在此賽事拿下冠軍。
這次大聯盟特別邀請到前道奇隊投手「小小郭」郭泓志,以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捕手吉力吉撈‧鞏冠(Giljegiljaw Kungkuan‧朱立人)特別前進校園擔任龜山國小棒球隊的一日講師,究竟兩位大聯盟選手遇到小朋友,會發生什麼樣的互動呢?而影片最後也幫大家獨家訪問到小小郭的近況,喜愛棒球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gG9c2F6ZEs/hqdefault.jpg)
印地安人特色 在 印第安人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印第安人 (American Indian),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 ... 河谷中發展出以村落為基礎的文化,特色是進步的農耕方法與複雜的宗教儀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