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聖誕節,交換禮物都會成為熱門活動。
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是在國小,班導師讓同學各自帶一項家裡不要的東西來交換。
於是我媽幫我準備了一個小紙袋,交代我到學校再打開。
隔天我才發現,紙袋裡裝的是我的牙刷,裡面還有張小紙條,上頭寫著「你就是我們家不要的東西」。
國中的時候,同班同學木兒邀請大家一起去她家交換禮物。
那天放學後,我用微薄的積蓄在文具店買了一盒文具套組,心情忐忑地到木兒家按門鈴。
「我……我有邀請你嗎?」木兒打開門,臉色迷惑。
「欸?妳昨天即時通狀態不是說大家一起來玩嗎?」我錯愕。
「哎呀,你怎麼這麼客氣,禮物到就好了,人來幹嘛?」
木兒一邊尷尬地笑,一邊迅速將門帶上。
那組文具套組其實挺實用,我用到高中還沒壞。
大學的時候,系上同學辦了一個金額上限三百元的交換禮物活動。
我實在不曉得要送什麼,於是斥資三百元買冰棒棍,然後用一周的時間手工打造了一棟殘破的聖誕小木屋模型。
當時抽到我的禮物的是安妮,我永遠忘不了她的臉有多臭。
「這個需要回收嗎?」這是她看見禮物後的唯一一句話。
歷經多次挫敗後,我再也沒有勇氣參加交換禮物。
因為我知道,交換禮物就像人生一樣,就算付出了很多,也可能什麼都換不回來。
直到力誠來找我。
力誠是我為數不多的忠實讀者之一,開朗的高中男孩。
力誠整天都跟電腦相處,鮮少與人類說話,因此十分珍惜與人交流的機會。
遺憾的是,願意跟力誠聊天的人不多,寂寞難耐的力誠只好跟網路上的人頭帳號聊天。
打開力誠line的好友名單,就是玲瑯滿目的詐騙集團列表,從汽車貸款、運彩分析到外送茶,應有盡有。
最近有個高中女生,因為父親生病住院,家裡被龐大的醫藥費壓得喘不過氣。
同情心氾濫的力誠毅然決然捐出辛苦打工的薪水,希望失學少女的爸爸可以順利康復。
這種雪中送炭的偉大精神也為他贏得了小鈴的電話。
「真的很謝謝你,我有時候忍不住會想,像你這麼善良的人,怎麼會沒有女朋友呢?」小玲感激地說道。
她的聲音好軟好甜,聽得力誠都戀愛了。
「我也不知道啊哈哈哈,不然妳當我女朋友啊?」力誠靦腆地笑著。
「討厭,你真愛開玩笑。」小鈴感慨地說道:「有了這些錢,我媽媽的病一定可以好起來的。」
「別客氣啦,你媽就像我媽一樣嘛,話說不是你爸生病嗎哈哈哈?」力誠被誇得心花怒放。
「痾,我爸媽都生病。」小鈴說。
「幹!妳怎麼可以這麼可憐!」力誠渾身一震,隨即又匯了幾千塊過去。
「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我想永遠記住你。」小鈴感動到聲音都在顫抖,怯怯地說道。
「大家都叫我力誠,力誠的力,力誠的誠,要修電腦可以找我。」力誠愉快地掛了電話。
路邊一個下身癱瘓的中年男子拉拉他的褲管,熟練地伸出手。
力誠莞爾,掏出口袋中僅剩的一百元鈔票,彎身放入男子掌心。
男子接過鈔票後,似乎受到了莫大的精神鼓舞,馬上用意志力克服先天殘疾,奮力站起身走進路邊的便利商店買了一包菸。
「先生,我的錢包不小心弄丟了,能不能借我五百塊坐車回家?」一個人拍了拍力誠的肩膀。
力誠回過頭,一個衣衫襤褸的大嬸正可憐兮兮地搓著手。
「阿姨,妳這個月已經弄丟第三次錢包了,以後能不能小心一點?」力誠苦著臉。
「年輕人,好心會有好報的。」大嬸雙手合十。
「我身上真的沒錢了。」力誠攤手。
大嬸伸手指著不遠處的提款機,眼神很堅定。
力誠嘆了口氣,走到提款機前領了一千塊交給大嬸。
大嬸喜孜孜地把千元鈔票收進口袋,還很有職業道德地找錢。
「收你一千,找你五百,謝謝你啦!」
力誠看著大嬸回找的五百塊,心中五味雜陳。
「阿姨,算我求妳了,妳趕快坐車回家吧。」他又嘆了口氣
大嬸不置可否地聳聳肩,走向下一條街,繼續籌她的車費。
力誠不是笨蛋,他是個好人。
只是很多時候想當好人就得先學會當個笨蛋,因為這年頭已經沒有聰明人願意當好人了。
至少他相信小鈴。
小鈴是力誠的精神支柱,是他繼續當好人的唯一動機。
力誠決定聖誕節邀小鈴一起出來吃飯,所以聯絡了我。
「為什麼要聯絡我?」我坐在咖啡廳裡寫稿,完全摸不著頭腦。
「第一次約女生出來就單獨吃飯我會緊張,想說乾脆辦一場交換禮物。」力誠抓抓頭:「師兄也知道我熟人不多,想說邀請你一下哈哈。」
「三個人是要換個屁,更何況我跟你也不熟。」我搖搖頭。
幫讀者把妹實在不屬於我的業務範圍,當然應付詐騙集團也不是。
「師兄,你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力誠突然問。
「相信啊,我上禮拜才跟他吃飯。」我隨口回答。
「真的假的!」力誠震驚。
「你是不是別人說什麼都會相信啊?」我皺眉。
「我媽告訴我,我的名字裡有一個誠字,就是希望我做人誠實一點。」
「不是每個人的名字裡都有個誠字。」我說。
「要當個好人,聖誕老人才會送你禮物喔。」力誠認真地說。
「我說力誠,你知道為什麼大家要辦交換禮物嗎?」我嘆氣。
「為什麼?」
「就是因為天底下沒有這麼好的事,不會有人憑空出現,無緣無故送你禮物,大家才只好隨便找個理由互相送禮物啊。」
「諾,聖誕快樂。」我拿出一本明年才要出版的書提早簽上名,希望這樣就能打發他。
「師兄,其實你的書沒有受歡迎到能拿來當作聖誕禮物。」力誠接過書,隨意塞進書包裡。
「誠實也是要看場合的,滾吧你。」我豎起中指。
「聖誕節當天,晚上六點,台南火車站集合啊!」力誠大聲說道。
「嗯,我不會去的。」我揮揮手與他道別。
我繼續在咖啡廳寫稿,等我的下一個讀者出現。
她的名字叫珮瑄,是位打扮時髦的年輕女生,我碩果僅存的女讀者。
我跟之所以和珮瑄認識,是因為她之前在銀行工作的時候,發現我的帳戶在網路購物平台重複扣款了五萬多塊,特別打電話來通知我,希望我到ATM前面操作解除設定。
不過肥宅我懶得出門,就放著沒管,反正我的戶頭裡也沒有那麼多錢可以扣。
這次珮瑄找我出來,是因為她最近跳槽到一間保險公司,有個很划算的保單想讓我參考。
「熱拿鐵謝謝。」珮瑄一坐下來就直接點餐,臉上寫滿了疲倦。
「妳有打算要認真介紹保單嗎?」
「我認真介紹你就有錢買嗎?」珮瑄不屑。
「我說妳啊,做詐騙也要講點誠意吧?」我調侃。
「我是服務業,不是他媽的慈善事業,陪肥宅聊天不在我的業務範疇。」珮瑄有氣無力地靠在椅背上。
珮萱交過很多男友,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借錢高手。
有朋友介紹股票投資的男友,也有家裡做生意缺錢周轉的男友,當然也少不了最後一次在地下錢莊欠債、保證這次還完就再也不會賭的男友。
於是受騙太多次的珮瑄終於被騙出了心得,立誓再也不會相信任何男人。
她決定吸取教訓,化危機為轉機,化被動為主動,從其他男人身上騙點錢回來。
然而迄今為止,她入行一年多,連最簡單的ATM詐騙都沒有成功過。
作為在事業上頻頻受挫的菜鳥,滿肚子鳥氣的她只是需要一個可以發洩的對象,我也樂得在報警抓她之前練習跟正妹聊天。
「跟妳說喔,我現在正在構思一個新故事,是一部跟賭博有關的武俠小說,聽起來很厲害齁?」我看著筆電螢幕。
「我不想聽,而且那個故事你都構思一年多了,是還要寫多久?」珮瑄揉揉疲倦的眼皮。
「妳這樣還算是我的讀者嗎?」我不滿。
「我有說過我是你的讀者嗎?」珮瑄。
我們兩人沒有再說話,我喀喀嚓嚓地敲著筆電鍵盤,珮瑄慢慢喝完了熱拿鐵。
「話說聖誕節快到了。」我伸了個懶腰。
「那又怎樣?」
「妳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我問。
「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珮瑄搖頭,輕聲說道:「沒有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不會有人憑空出現就對你好的。」
接著她又點了一份三明治,吃完後沒付帳就走了,算是成功從我這裡騙到了一餐。
聖誕節那天,我當然沒有去參加見鬼了的交換禮物,而是一個人到百貨公司吃燒肉。
不過我在經過火車站的時候,發現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正被一個壯漢糾纏。
從他們的言談中,我得知壯漢在外頭欠了點錢,想跟女孩借點資金周轉,女孩拒絕後,壯漢就開始動手動腳。
見義勇為的我很快就看不下去了,所以我別過頭假裝沒有看到。
就在這個時候,路邊衝出一名聖誕老人裝扮的年輕人,與壯漢激烈地扭打在一起。
壯漢人高馬大,很輕易地就把聖誕老人壓在地上狂揍,棉花黏成的假鬍鬚飄得到處都是。
聖誕老人大聲嘶吼著什麼,路邊一個雙腿殘疾的大叔突然撲上去抱住了壯漢,用手肘勾住壯漢的脖子。
一名總是沒錢搭車回家的大嬸也在此時蹲下身,抓著壯漢的小腿狂咬。
場面實在太過混亂,我很快就離開了。
上禮拜到咖啡廳跟我見面的變成了兩個人,分別是掛著熊貓眼的力誠,以及本名其實不叫小鈴也不叫珮瑄的女孩子奈奈。
「師兄,還是你說得對,這個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所以我們只好找個理由互相送禮物。」少了一顆門牙的力誠笑得很開心。
「我倒覺得,也許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也不一定。」奈奈看著我說。
「真的嗎?」力誠困惑。
「你是不是別人說什麼你都信啊?」奈奈敲了一下力誠的腦袋。
「我媽說,我的名字裡面有個誠字……」
我看著眼前的笨蛋情侶黨,內心賭爛不已。
他們在聖誕節的交換禮物中,分別抽中了男朋友跟女朋友。
我呢?
我只抽中了這個故事。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博識出版迷小說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我希望20歲時就知道的七件事
最近正是各大學的開學季,疫情後初次重返校園,相信大家都滿懷欣喜和對未來的憧憬。當我20歲的時候,也在大學裡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當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困惑、迷茫。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經歷,有找到一生所愛的欣喜,也有做錯事的失落,還有銘記至今的感動。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我希望自己在20歲時就知道這些。
一、“奇妙的錯位”,讓我找到人生熱愛
20歲時,我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文理學院。我當時不知道文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區別,我作為一個工程師卻在文理學院讀書。
但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錯位,讓我讀到了很多經典,學習到了許多在工程學院根本學不到的內容。這些人類智慧和文學知識豐富了我的讀寫能力,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實現了很多寫作和演講上的成就。
在那個年代,律師和醫生是大家最嚮往的職業。我本以為自己也會成為一名律師,所以最初學的是法律專業。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法律不太適合我。我經常上課睡著,而且成績也不好,對同學們都很喜歡的內容提不起興趣。
於是,20歲的我做了一個決定,轉去電腦專業,學習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最終找到了我一生所熱愛的事情。
作為一個年輕的工程師,電腦令我癡迷。我發現我十分擅長電腦科學,不用怎麼費勁就可以輕鬆拿到A。
電腦和人工智慧是很棒的學科,奠定了我職業發展的基礎。有一句名言說,“當你從事喜歡的工作時,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儒家有句話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其中蘊含著大智慧:當你從事喜歡的事情,睡覺、吃飯、洗澡你都會不自覺地去思考這件事;同樣,你會越來越擅長,更加喜歡它,形成良性迴圈。
二、“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去做”
從哥大畢業後,我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
那時的AI研究形勢並不好,雖然我的導師瑞迪教授(Raj Reddy,圖靈獎得主、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終身教授) 希望我採用“專家系統”,但我卻不是很認同。
我認為,機器學習應該讓電腦發揮長處,而不是跟著人的想法亦步亦趨。於是我鼓起勇氣,對瑞迪教授說“感謝您的指導,但我不想再繼續研究專家系統了,我希望用基於統計學的機器學習。”
我以為瑞迪教授會有些失望,沒想到他卻一點都沒有生氣。教授仔細聽我解釋完之後跟我說:
“開複,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
那一刻,我的感動無以倫比。這不僅僅是一種慷慨,也是對科研新人的尊重。不僅如此,他還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資料、設備和資金,對我最後取得博士學位幫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學研究的導師,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導師。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這句話我記了很久。在我進入企業界之後,每當同事們有不同意見時,我都會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自己的想法:當這個想法成功時,對他個人和對企業都會帶來益處;而當這種想法失敗時,這種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覺也會讓他們越挫越勇。
三、創新不重要,實用性創新才重要
畢業一段時間之後,我選擇去蘋果公司工作,也把這種語音辨識技術應用到了蘋果的產品中。現在Siri研發小組的成員,就有很多是我當年的同事。再後來我去了SGI公司。這家公司現在已經聲名不顯,但在當時的矽谷,SGI是一家和谷歌齊名的公司。
在SGI,我做的產品叫“3D流覽器”。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純粹是一群科學家的想法:在流覽器裡建一個3D世界,能夠導航,移動物體,和做非常酷炫的廣告。
我們當時已經做出了產品,並且運行得相當不錯了。我們盲目地相信,只要做出高科技的產品,就自然會有顧客和市場。然而事實是,沒人想購買和使用這個產品。
後來,SGI換了一個新的CEO,他為這個項目以及所耗費的公司資源感到失望。我告訴他,“這是世界上最好的VR技術,如果你不想留著,至少我們可以賣點錢。”
新CEO給了我一個期限,讓我尋找買家。我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最後還是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出去的。我感到十分內疚,自責當初就不應該組織這樣一個專案,看起來很酷,卻沒考慮實用性。
其實很多年輕人創業都會做出類似的決策,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再三考慮這些創新想法。創新不是最重要的,有實用性的創新才重要。
當你在設計一個技術、產品或創辦一家公司時,要想到你的投資者們正為此冒著巨大的風險。
四、如果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從SGI離開之後,我就回到了中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將其評為全球最熱門的電腦實驗室之一。當時研究院的主要成員,如今大都已成為中國知名科技企業的CTO或高管,像百度、阿裡巴巴等。
互聯網崛起之後,我對這個神秘的世界興趣日濃。當時最火的互聯網公司是谷歌,大家開玩笑說,如果你沒有得到谷歌的面試機會,就證明你不夠聰明。於是我給谷歌時任CEO埃裡克·施密特寫了封郵件,希望獲得面試機會。2005年,我正式加盟谷歌,擔任中國區總裁。
你們可能會問,你這麼資深還要自己寫信?他們不會直接聯繫到你,提供一個職位嗎?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另外一件事。其實當時谷歌和微軟正試圖達成人才競爭的約定,禁止主動挖對方牆腳。雖然這個約定沒有談成,但是當時要不是我的自薦,谷歌根本不會發現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工作機會。所以,如果你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五、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創業公司開始湧現,我意識到中國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就像當初蘋果、微軟等公司創立時一樣,北京很可能變成中國的矽谷。
我想起了史蒂夫·約伯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我們的人生由無數的節點構成,當你跟隨自己的內心,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會發現每一個節點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互相聯繫的。
你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但是要相信,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這些選擇都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0年左右,我給中國的大學生們寫了7封信,這也是追隨我的內心,幫助年輕人成長。我曾經為大約50萬名學生做過演講,出版了10本書,其中有5本都是寫給學生們的。
在微軟中國、SGI以及谷歌的工作,也讓我對科技瞭解頗多,所以我希望成為一名科技投資人,為初創科技公司提供幫助,創新工場的成立因此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這張圖是創新工場成立第一年的校招海報,上面寫著“加入你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讓年輕人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創新工場,通過技術創新得到資金支援,成為下一個成功公司的CEO。
這張海報中隨機挑出的八個人裡,有五個市值2億美元以上公司的CEO。所以我對於我們孵化創業公司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
當AI時代來臨,創新工場投資了幾十家AI公司,其中包括五家獨角獸,我們還創建了AI工程院,並從中培育出了AI賦能與技術方案公司創新奇智。這些節點串起了我的經歷,也串起了中國過往10年的創業歷程。
六、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回首過往,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算是一個工作狂,我因此取得了一些成就,獲得了團隊的支持和外界的稱讚,我認為這樣的自己非常幸運。
上面這張圖片是2000年拍的,那時我剛做完一個手術,不能下床,於是讓團隊幫我做了這樣一個架子,我可以躺在床上繼續看電腦和工作。
這份熱情持續到六年前,直到我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四期。擴散的癌細胞取代了我的野心,我不得不接受生命可能只剩下幾個月的現實。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
有一次,大師突然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
大師沉吟片刻後說:“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太狂妄了,也許只是貪婪的藉口。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無法反駁他,我的那些聽起來宏大的目標,其實只是貪婪和欲望的藉口。他送給我一句話,“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這句話讓我警醒,後來每當我覺得自己被欲望佔據時,都會想到這句話;每當我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時,我會讓自己思考,我這樣做究竟是不是為了追逐名利……
我學到這一課太晚了,之前的努力工作讓我錯失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我的父親去世了,我甚至沒能來得及告訴他我愛他;我的母親得了失智症,認不出我了;我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而我還不太瞭解她們……
我在化療期間讀了一本書,是Bronnie Ware所著的《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正如書裡所寫,在臨終之時,沒有人會因為沒有努力工作而後悔,絕大多數人最後悔的事情,都是未能花更多時間與所愛之人相處。
我從星雲大師和Bronnie Ware學到了很多。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母親去世前,我搬回家陪她度過了最後的時光;當孩子需要我時,我會把她們放在第一位,工作第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比如說出去旅行……
七、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這段人生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人生的意義應該是給予他人無條件的愛。在AI時代,這種愛更加難能可貴。
AI在做重複性工作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但將人類與AI區別開的,是愛與創造。不管科幻小說如何描述,AI終究是沒有感情的。AlphaGo不喜歡下棋,它贏了比賽不會覺得開心,輸掉比賽也不會難過,事實上,它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下棋。
AI承擔重複性的工作並不意味著人類沒有工作可做,需要人情味和愛的工作仍然只有人類才能從事,比如導遊、禮賓、護士、教師等。
長遠來看,我更願意相信30年之後,我們會覺得AI的出現是件幸事:它沒有搶走我們的工作,而是將人類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構建出人類與AI共存的美好藍圖。
這就是我在過往的人生歲月中學到的七件事。當我在SGI公司的項目失敗時,我知道了創新不能忽略實用性;當我面臨死亡時,我學到了要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One more thing -- 你看了這篇文章可能會發現我最重要的人生教訓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我的失敗。所以,請記住,你人生中的失敗,並不是對你做錯事的懲罰,而是一個學習人生課程的寶貴機會。
博識出版迷小說 在 Facebook 八卦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昨天是我主演的戒指流浪記的最終回,一趟如同飛行一般與眾人起起伏伏的旅程,終於也告一段落了。在最終的播出日,我也用去年廣告的A7C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張月亮攝影,檢視照片時心裡滿是感動,我知道自己迷上月亮了,我知道往後還會有千千萬萬張,就像一段故事結束之後,還會to be continued。謝謝戒指流浪記一起工作的所有演員、導演、工作夥伴們,讓我們一起to be continued。
明天是生日,同時也是原訂2021國際書展的開幕日,但因為疫情,連續第二年都在緊要關頭取消了,我以國際書展大使的身份,守護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也兩年了。書展取消之後,看到各界朋友的PO文與感嘆,我也消極了幾天,剛好碰上Ubisoft官網特賣,用半價左右的價格入手了「美麗新世界Anno 1800」跟全部的DLC,那是一款17、18世紀的經營遊戲,Ubisoft的遊戲總是會成功把我擊下馬,每天停不下來的經營將近8小時,加上閱讀的時間,大概總共10小時都在一個非現充的狀態,還好有跟牙醫與健身教練約定時間出門。
閱讀的方面,因為書展原定的朗讀,我重新看了部分的漫讀者出版社的「82年的金智英」,很巧地也收到博客來「試讀偵探」一月號大來賓的邀約,幸福地搶先看完了同為漫遊者文化出版、來自英國小說家麥特海格的「午夜圖書館」。因為生病而對時間非常敏感的作者,與總是有時差的我頻率也許有點相近,看完意猶未盡,1500字的心得總覺不夠寫,1/25-2/8如果各位在博客來指定網頁寫下200字簡單書評,然後#我是試讀偵探,便有機會得到100元閱讀金。
然後還看了長年旅居歐洲的時尚編輯許育華小姐的「戀物絮語」,處女座的她夢想是開博物館,愛物之情由此可見一斑;她鉅細靡遺地分享戀物的美好,愛物的哲理,以及永續的真諦,可以輕鬆地當作時尚書籍翻閱,也可以當哲學書來閱讀,甚至是旅遊指南也行...看完想起之前很紅但也被罵爆的「艾蜜莉在巴黎」,我很快就看完了,其實也挺喜歡,膚淺跟傻氣需要哲學跟勇氣,besides...看美好的人們走在美好的街頭,I have nothing to complaint。
讀畢許小姐的書,令我想起另一位致力於品味與美感的陳易鶴先生、好氏研究室室長,他用心良苦的「美感努力運動」,打開這本有香氣的書,裡面有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讓大家從多元面向檢視自己的想法,讓平凡的日常多了一個不同的生活角度。
接下來還想看因為不堪得獎隨之而來的名聲紛擾,跑去隱居砍柴的西班牙作者羅倫佐的新作「摩丑世代」,堪稱現代「湖濱散記」;還有「午夜圖書館」底下的相關推薦Ted Jiang的「呼吸」,前一本小說「妳一生的故事」改編的電影「異星入境」整體美感好好,配樂來自冰島已故配樂家,Jóhann Gunnar Jóhannsson。
寫了這麼多,無非是希望大家能夠時常找到自己喜歡的讀物,比起攝影跟打電動這些嗜之如命的喜好,我不敢說自己是top 1愛書人,但閱讀的魅力、美感與那無限的時空與意念延伸,是我由衷想推薦大家的。2021台北國際書展還是會有種線上活動推出,請大家stay tune、持續買書愛書,有機會多多交流,多給為了文化產業努力的人們一點支持與鼓勵。
台北國際書展
昨晚在家(非常不擅長出門就是)拍月亮的時候,雙眼看著月亮,思緒一頁一頁地翻過;個人的命運在更巨大的命運之前總是渺小而謙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戒指流浪記
#美麗新世界
#Anno1800
#2021台北國際書展
#82年的金智英
#漫遊者文化
#試讀偵探
#午夜圖書館
#MattHaig
#戀物絮語
#許育華
#陳易鶴先生
#好氏研究室
#美感努力運動
#艾蜜莉在巴黎
#摩丑世代
#姜峯楠
#月亮攝影
#時差意識
#遊目
#A7C
博識出版迷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pusqNrZbiI/hqdefault.jpg)
博識出版迷小說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看過小說覺得差很大?有看沒有懂?比較喜歡漫畫?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影集和漫畫其實是刻意做出差異,卻又各自強調了自己的特色!
🔥故事的『消失/回憶/奇幻』3大主軸,要怎麼看才會明白?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天橋上的魔術師》抽圖像版套書
myVideo每週六晚間9點同步首播:https://bit.ly/3s6Ngcx
完整楊雅喆專訪podcast:http://apple.co/2OWtoKP
我們在上週推出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前導解析,發現雖然大部分留言都說很期待看到更多,卻也有一些觀眾表示看不懂,或是擔心沒看過原著就影響了觀影的體驗。
我們自己因為很喜歡這個作品,除了有幸已經看完了全劇的十集之外,更將原著小說讀了兩遍,也拜讀了兩位漫畫家改編的轉譯圖像版。我們發現,這些不同的版本都緊扣著『消失』的主軸,但卻運用了自身媒介的優勢,特別將故事中的某個面向發揚光大。例如小說的文字精煉,詩一般的意境中藏有隱晦的線索,留給讀者解讀空間;漫畫則是天馬行空地呈現了奇幻的場景,具象地呈現了劇情中抽象的元素,同時還保留精煉的文字描述;而影集則是進一步延伸『消失』的主軸,以及轉化『奇幻』的精神,進而讓每個角色都變得更加地立體生動。
如果你對《天橋上的魔術師》這個IP完全不了解,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將會分享原作的三大主軸,來帶大家認識這個故事。而如果你已經看過小說或是漫畫,但對影集不太熟悉的話,我們也會分享三種形式的不同亮點。讓你觀影時更享受影集喔!
另外,感謝新經典文化出版社的贊助,我們準備了一套《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套書要送給大家,裡面還收錄了一篇作者吳明益創作的新故事,抽獎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喔!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套書(阮光民 卷+小莊 卷+別冊)
博客來:https://reurl.cc/rlbMYO
🎁留言抽《天橋上的魔術師》抽圖像版套書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3/14(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目前影集最大的疑問是什麼?
4. 我們會在3/15(一)抽出1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天橋上的魔術師》抽圖像版套書一套!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b101105002 TMU
更多與楊雅喆導演的對談: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MagicianOnTheSkywalk
#楊雅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gY7b9qFSAg/hqdefault.jpg)
博識出版迷小說 在 NanaQ Youtube 的評價
00:43 【極簡生活】
1.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 http://bit.ly/freed_up
2.簡單生活的選物提案 http://bit.ly/life_idea
3.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http://bit.ly/onedayonething
02:42 【健康減肥】
4.不減肥才能瘦 http://bit.ly/healthy_mind
03:16 【投資理財】
5. 6年存到300張股票 http://bit.ly/manage_finances
04:11 【社群行銷】
6. 小群效應 http://bit.ly/a_small_group
05:06 【心靈勵志】
7.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https://bit.ly/goodbye_to_u
—
👇【宅在家做什麼】 10 件不出門也不無聊的事
https://youtu.be/GuGK2SI7Z1Y
👇【極簡生活的迷思】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簡單越好|有意義的斷捨離
https://youtu.be/8dm8Oj7AFNY
👇【我一天吃什麼|Vlog】每餐吃飽飽也不會胖|戴口罩的日子
https://youtu.be/QZFQskaFeek
👇【提高生產力】10 個擺脫拖延症的方法|高效率付出更少獲得更多
https://youtu.be/qZ7bVtR10jY
👇【斷捨離難題】6個我捨不得丟的東西|極簡主義者碰到的困難
https://youtu.be/htaQibK5jAc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HVhCpCHH0c/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58DkQOn8A3f8U-aEf46Psjbir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