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 出身貧民窟的工人之女 憑藉努力與教育機會平等 進入常春藤名校成為受人景仰女性 致力推動’’ 讓戰火區的女孩學習’’計畫 讓每個女孩都有公平發展機會】
<紐約時報>說,"蜜雪兒歐巴馬 是一種","絕望世代裡 異乎尋常的正面力量"。
「我總向女兒們解釋,有些人可能殘忍而霸道,但不意味著,你可以一樣墮落,絕不可以,因為我們相信,當別人自甘墮落,我們要選擇向高處前行,」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說。
"當別人自甘墮落 我們要選擇向高處前行",蜜雪兒在美國大選前的這句話,讓她在選後,不斷被網友推舉為,2020年美國總統熱門人選。
蓋洛普民調,蜜雪兒支持率破6成,比柯林頓或,即將入主白宮的梅蘭妮還高,蜜雪兒甚至被部分專家高舉為,"戰火中的教育英雄"。
「美國政府最近發起了,全球女孩的教育計劃,Let Girls Learn(讓戰火區的女孩學習),這是美國和平任務的一環,我們和當地領袖,家庭並肩合作,還有當地的女孩們,希望能幫助女孩們上學,且留在學校裡。」蜜雪兒說。
2015年,她發起籌備多時的,"讓戰火區的女孩學習"(Let Girls Learn),同年11月,她在有"教育界諾貝爾獎"美譽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演說,被認為是"戳破大泡泡的見解",她直接面對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男女孩的教育","到了中等教育階段時 女孩開始處於落後"。
「在尼日,超過200名女孩,在學校宿舍被綁架,被博科聖地恐怖分子脅持,而且在全球許多國家,青春期女孩被騷擾,被性攻擊,或是在上學的路上,被迷藥迷昏,而且即使女孩們,順利完成中學學業,甚至完成了大學學業,在許多國家裡,她們畢業後卻發現,沒有地方給她們工作,」蜜雪兒說。
「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巧合,我們在基礎教育中,實現了性別平等,但在中等教育中卻沒有,因為當女孩們還小的時候,她們只被當作孩子看待,然而一旦她們進入了青春期,她們開始要成長為女人了,她們立刻突然得開始面對,周圍社會上的性別偏見,這也正是,她們在教育上落後的開端,所以沒錯,解決女子教育很危急,"資源"很重要,但關鍵更在"態度和信念",」蜜雪兒說。
毫不掩飾的鮮明女性立場,蜜雪兒直接批評,女孩教育的問題,不在資源短少,而在於對性別平等的態度,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強調,"女童教育"無法和,"消除女性歧視"切割開來。
「當我的母親,還是年輕妻子時,女性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辦理信用卡,她們需要得到丈夫的許可,」「事實上,就在50年前,很少有女性,能就讀哈佛法學院,有些教授甚至會辦所謂的"女性日",那一天,他們才會真的在課堂上有女學生,所以當我還是個女孩時,儘管我很聰明,我充滿好奇,我自己也有很多選擇,但人們還是只感興趣於,我的哥哥們說了什麼,但我很幸運,因為我的父母他們相信我,他們對我抱有夢想,他們對我說,別去理會那些懷疑你的人,他們說"努力工作 去證明他們是錯的",」蜜雪兒說。
「我認為,我們無法,單獨解決女孩的教育問題,除非我們去改變文化習俗,改變那些貶低女性智能的現實,因為這些事情,讓女性難以發聲,抑制她們的熱情,是的,我們需要給女孩提供,更安全的上學方式,但我們還應,直接挑戰文化習俗,那些造成女孩們不安全的東西,例如,被性侵的存活者可能是自願的,或是,男人性侵自己的妻子,是完全能被接受的,或是,遭到性攻擊的年輕女孩,就變成是壞掉的貨物,就不能再嫁人了,」蜜雪兒說。
(Let Girls Learn影片) 當我懷孕後,他們說"不行","妳不能去上學了",我被迫從高中輟學,當我8年級的時候,因為我懷孕了,所以我媽媽決定,不讓我去上學了,我不能去上學,因為我沒有錢,我的媽媽,去世了,我的爸爸也不讓我去上學,(全球約有6200萬名女孩 無法接受教育)。
「我們需要保證,她們的身體,是值得驕傲的,並非是痛苦和羞恥的代名詞,女子教育,工作平等,這些從來不是,也絕不是女性單獨的問題,所以今天,在場所有的男性,我很明確地說,我們需要你們,是的,我們需要你們,作為父親,作為丈夫,或是身為人類,這也是你們的困境,我們需要男性們挺身而出,反對那些傷害女性的法律和信念,」蜜雪兒說。
蜜雪兒最後,對在場所有男性和女性說,"將你們的眼光 看待每一位失學女孩","如同看待是自己的女兒","於是 你能用更堅持的態度","創造出真正符合需要的政策"。
一位父親是水廠工人,出身貧民區的女孩,以自己奮力求學,堅持申請長春藤名校的經歷,推動Let Girls Learn,矢志幫助全球50國女童上學,你看見,教育的力量了嗎?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否也將穆斯林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許多伊斯蘭教的極端組織,以「聖戰」為名展開許多的屠殺,讓大家誤解「聖戰」是「神聖的戰爭」,事實上「聖戰」對於穆斯林真正的意義是要跟自己心中的魔鬼以及私慾去奮戰,並非是要展開任何的戰爭。 在生活上穆斯林有許多的紀律,不論是飲食、穿著以及行為。穆斯林的食物只能吃Ha...
博科聖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高人氣第一夫人蜜雪兒 發起"讓女孩學習"讓她公平長大 呼籲第三世界女孩受教權 "以妳們的身體為傲" 教育的力量改變一生的命運】
「我總向女兒們解釋,有些人可能殘忍而霸道,但不意味著,你可以一樣墮落,絕不可以,因為我們相信,當別人自甘墮落,我們要選擇向高處前行,」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說。
「當別人自甘墮落 我們要選擇向高處前行」,蜜雪兒在美國大選前的這句話,讓她在選後,不斷被網友推舉為,2020年美國總統熱門人選。蓋洛普民調,蜜雪兒支持率破6成,比柯林頓或即將入主白宮的梅蘭妮還高,蜜雪兒甚至被部分專家高舉為,「戰火中的教育英雄」。
「美國政府最近發起了,全球女孩的教育計劃,Let Girls Learn(讓戰火區的女孩學習),這是美國和平任務的一環,我們和當地領袖、家庭並肩合作,還有當地的女孩們,希望能幫助女孩們上學,且留在學校裡,」蜜雪兒說。
2015年,她發起籌備多時的,「讓戰火區的女孩學習(Let Girls Learn)」,同年11月,她在有「教育界諾貝爾獎」美譽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演說,被認為是「戳破大泡泡的見解」,她直接面對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男女孩的教育,到了中等教育階段時,女孩開始處於落後」。
「在尼日,超過200名女孩,在學校宿舍被綁架,被博科聖地恐怖分子脅持,而且在全球許多國家,青春期女孩被騷擾,被性攻擊,或是在上學的路上,被迷藥迷昏,而且即使女孩們,順利完成中學學業,甚至完成了大學學業,在許多國家裡,她們畢業後卻發現,沒有地方給她們工作;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巧合,我們在基礎教育中,實現了性別平等,但在中等教育中卻沒有,因為當女孩們還小的時候,她們只被當作孩子看待,然而一旦她們進入了青春期,她們開始要成長為女人了,她們立刻突然得開始面對,周圍社會上的性別偏見,這也正是,她們在教育上落後的開端,所以沒錯,解決女子教育很危急,資源很重要,但關鍵更在態度和信念。」
毫不掩飾的鮮明女性立場,蜜雪兒直接批評,女孩教育的問題,不在資源短少,而在於對性別平等的態度,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強調,女童教育無法和消除女性歧視切割開來。「當我的母親,還是年輕妻子時,女性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辦理信用卡,她們需要得到丈夫的許可,事實上,就在50年前,很少有女性,能就讀哈佛法學院,有些教授甚至會辦所謂的女性日,那一天,他們才會真的在課堂上有女學生,所以當我還是個女孩時,儘管我很聰明,我充滿好奇,我自己也有很多選擇,但人們還是只感興趣於,我的哥哥們說了什麼,但我很幸運,因為我的父母他們相信我,他們對我抱有夢想,他們對我說,別去理會那些懷疑你的人,他們說努力工作去證明他們是錯的。」
「我們需要保證,她們的身體,是值得驕傲的,並非是痛苦和羞恥的代名詞,女子教育、工作平等,這些從來不是,也絕不是女性單獨的問題,所以今天,在場所有的男性,我很明確地說,我們需要你們,是的我們需要你們,作為父親、作為丈夫,或是身為人類,這也是你們的困境,我們需要男性們挺身而出,反對那些傷害女性的法律和信念。」
蜜雪兒最後,對在場所有男性和女性說,將你們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失學女孩,如同看待是自己的女兒,於是你能用更堅持的態度,創造出真正符合需要的政策。一位父親是水廠工人,出身貧民區的女孩,以自己奮力求學,堅持申請長春藤名校的經歷,推動Let Girls Learn,矢志幫助全球50國女童上學,你看見教育的力量了嗎?
博科聖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BBC》12/18 (東大寺、丘吉爾月黑風高雙主播)
* 法國總統馬克洪感染病毒確診,歐洲各國領袖立即紛紛自我隔離。
法國總統過去這段期間出席不少高峰會議,包括一場歐盟論壇。
The French president attended a number of high-profile events in recent days, including an EU summit.
*美國東北部暴風雪侵襲14州,影響六千萬人。賓州及紐約降下60公分厚的雪。
A powerful snowstorm is sweeping through the north-eastern US, with warnings in place for 14 states affecting more than 60 million people.
US snowstorm: Tens of millions on East Coast to be affected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5343207
*瑞典國王遺憾坦承當時群體免疫政策失敗,目前政府面對疫情仍過度鬆散,沒有挽回更多人的性命。
Sweden's king has said his country "failed" to save lives with its relatively relaxed approach to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Coronavirus: Swedish King Carl XVI Gustaf says coronavirus approach 'has failed'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47021
*號稱是聖戰組織的博科聖地公開影像,炫耀他們在上週綁架了三百位尼日的男孩。
Nigeria's Katsina school abduction: Boko Haram shows video 'of seized boys'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55353358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歡迎與英國首相的談判有進展,雙方對話將持續。但她與英國脫歐首相Boris Johnson 皆表示,在漁業協議上,要達成共識,非常具「挑戰性」。
Brexit trade talks: 'Big differences remain' - Ursula von der Leyen https://www.bbc.co.uk/news/uk-politics-55347723
*普丁每年年底皆舉行年度記者會,通常形式上都像俄羅斯記者追星會。今年他被國際記者詢問「是否該為新冷戰」負責?以及BBC俄羅斯特派挑戰他如何解釋異議人士在海外被毒死等事件。
Does Putin admit any responsibility for 'new Cold War'?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56699
* 美國著名已故金融家和性犯罪者Jeffrey Epstein逃亡的前同夥,已在法國被逮捕拘留中。
Jeffrey Epstein ex-associate Jean-Luc Brunel held over sex crime claims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52218
*法國法院判決一名伊斯蘭激進分子終身監禁,因他在2015年8月於法國高鐵上攻擊美國旅客。
A French court has sentenced an Islamist militant to life in jail over an August 2015 plot to attack Americans on a high-speed train.
Ayoub El-Khazzani: Gunman jailed for life over 2015 France train attack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51608
*西班牙通過安樂死。儘管反對聲浪高昂,西班牙的賈下議院通過法案,同意那些已無治癒希望且生活非常痛苦的病人,選擇安樂死。
The legislation allows those with "serious and incurable" diseases that cause "unbearable suffering" to choose to end their lives.
Spain moves closer to legalising euthanasia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55554
*另一個公衆人物示範施打疫苗接種。《 X戰警》和《指環王》電影的主角Sir Ian MaKellen現年已81歲,他在倫敦的瑪麗皇后大學醫院接種疫苗,感到“欣喜若狂”。
Sir Ian McKellen 'euphoric' to receive Covid-19 vaccine https://www.bbc.co.uk/news/entertainment-arts-55345131
US snowstorm: Tens of millions on East Coast to be affected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5343207
Emmanuel Macron: Positive test prompts European leaders to self-isolate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5347406
博科聖地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你是否也將穆斯林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許多伊斯蘭教的極端組織,以「聖戰」為名展開許多的屠殺,讓大家誤解「聖戰」是「神聖的戰爭」,事實上「聖戰」對於穆斯林真正的意義是要跟自己心中的魔鬼以及私慾去奮戰,並非是要展開任何的戰爭。
在生活上穆斯林有許多的紀律,不論是飲食、穿著以及行為。穆斯林的食物只能吃Halal Food,中文叫做伊斯蘭食品或清真食品,飲食上有許多的禁忌,豬肉、血類的製品、雜食性的動物和酒都不能吃。
全球有超過十六億的穆斯林,我們透過媒體所認識的並不能代表全部的穆斯林,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以和平和理性為主軸,他們和你我都一樣,希望受到尊重,並且努力的生活著。
博科聖地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博科聖地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翁P國際教室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美國霸權是否真的不霸了?然後連德國梅克爾也被阿富汗拖累了?撤軍阿富汗事件的警世錄
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告終,但是從撤軍阿富汗看到拜登的崩盤危機,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總統拜登在美國完成從 #阿富汗撤軍 ,結束長達20年戰爭後首度公開發表的談話中,宣稱阿富汗撤離行動驚人成功,從阿富汗撤軍符合美國的利益。拜登今天(8/31)在白宮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完成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空運行動。在歷史上,沒有國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只有美國有能力、有意志、有能耐做這樣的事。」他為撤軍的決定辯護說:「我們在阿富汗無限度的任務中,不再有明確目的。這是正確的決定,明智的決定,對美國來說最佳的決定。」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聯合新聞網是這樣說的,根據上月31日發布的一項摘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阿富汗前總統甘尼(Ashraf Ghani)之間的最後一次通話中,拜登表示「需要改變外界對神學士迅速發展的看法」。
「每日郵報」報導,在喀布爾淪陷的四個星期前,甘尼曾懇求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和金錢。路透社獲得的一份記錄顯示,兩位領導人對即將發生的災難「一無所知」。由此看出拜登的阿富汗撤軍工作小組完全失控…
而拜登的民調也因此崩盤,恐怕連任機會也提前關門?根據新頭殼在8/27報導指出,美國民調和數據分析公司 Echelon Insights 的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1% 的美國人不希望看到拜登競選連任,34% 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大部分民眾不贊成拜登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方式,還有一些批評者對拜登的工作能力表示擔憂。拜登的支持率直線下降,使民主黨人感到焦慮。目前民主黨在眾議院僅領先共和黨 7 個席位,而歷史趨勢顯示,共和黨有望在明年贏得多數席位。因此民主黨一直寄希望於拜登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讓他們保住微弱多數席位。
不僅如此美國是否在世界的霸權已不再呢?從季辛吉跟弗朗西斯·福山在經濟學人兩篇文章看出端倪。
(法蘭西斯·福山小檔案生於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舒華茲講座、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曾師從撒母耳·亨廷頓。)
季辛吉《美國搞不清自己在阿富汗的目標》是這樣說的,「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是如何解救滯留在阿富汗各地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應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自己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做出了巨大犧牲,而美國卻在未發出足夠警告和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擅自做出撤軍決定。美國還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間做出選擇。在開打治安戰的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也無法在美國政治進程中將這些目標持續結合起來。軍事目標過於絕對和難以實現,政治目標過於抽象和難以捉摸。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戰爭衝突中,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我們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無法團結一致…」
弗朗西斯·福山: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美國霸權的終結。 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絕望的阿富汗人竭力想要逃離喀布爾。隨著美國與世界漸行漸遠,阿富汗的這一恐怖畫面顯示出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捩點。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真相是,美國時代的終結提早到來了…」
而撤軍阿富汗不僅重創拜登,連 #梅克爾 路線也被阿富汗拖累,基民盟恐失主導權?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德國政府也認定,拜登倉促從阿富汗撤軍是西方政治和道德信譽的問題。梅克爾雖然沒有公開批評拜登,但她的可能繼任者、德國基民盟黨(CDU)主席拉謝特(Armin Laschet)直言,此次阿富汗撤軍是北約創立以來遭遇的最大潰敗。而且,在川普右翼主政美國時就已呼籲「靠自己爭取未來」的梅克爾還訪問了俄羅斯,向俄總統普亭求助,希望普亭與塔利班溝通,讓塔利班允許西方盟友在阿人員安全撤離。這對美國來說是莫大的諷刺。
除了美國撤軍阿富汗後續政治動盪之外,翁P還想跟大家聊聊非洲地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因為從美國在阿富汗的表現,恐怕讓非洲的恐怖組織蠢蠢欲動…
根據新頭殼報導,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綁架已成「日常」。2014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奈及利亞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挾持了位於該國東北部博爾諾州奇布克鎮中學中,267 名預備參與考試的女學生,且被綁架者多為 16 至 18 歲的基督徒。至今,僅有 50 多人脫逃與 100 餘人獲釋放,另 100 多人至今仍下落不明。此外,該恐怖組織光在 2016 年與 2017 年兩年間,就累積收到約 370 萬美元的贖金。
據統計,自去年 12 月起,光奈及利亞西北部地區已發生 10 多起大規模綁架學生案件,遭綁架的學生數高達上千人。雖然多數學生在當地政府與武裝分子談判且交付大量贖金後,即遭釋放。然而,綁架事件的頻繁也導致該地區多所公立學校被迫關閉。
再來要來看一份讓台派非常振奮的調查,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全美民眾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65%認同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還有57%的過半比例,支持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一份年度報告,其實從80年代就開始進行,只不過在2016年之前,美國民眾被問到如果中共侵犯台灣,美國應不應該協防,支持美國用行動挺台灣的比例一直無法突破3成。
但是呢,翁P直接突破盲腸的指出「台灣要思考的,是美國民眾到底是因為真心在乎台灣的利益,所以打算支持台灣,還是因為討厭中國,所以支持對手的對手?兩種心態的差別,在於前者會得到更全面的支持,而後者則會因為對於中國討厭程度的下降有所變化。」
翁P說了「藍綠政治人物或是支持者總是爭執美國來不來救援,但是雙方最該做的,其實是面對事實,讓民眾知道不管美國來不來支援,台灣都應該開始做準備!美國民調傳遞出來的訊息,是美國已經準備好面對台海最壞的情況,問題是,台灣自己準備好了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2:00 阿富汗撤軍事件 衝擊拜登
56:00 拜登民調因為阿富汗事件崩盤
01:01:00 討論季辛吉投書
01:08:00 民進黨政府疫苗施打順序邏輯與選票相關
01:19:00 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美國霸權不再?+拜登撤軍阿富汗拖累梅克爾
01:35:00 美國芝加哥商會民調: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博科聖地 在 博科聖地「魔王」被IS殺害?恐怖組織的改朝換代大屠殺 的相關結果
以無差別屠村、自爆、姦淫擄掠、與綁架少男少女聞名的西非頭號恐怖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近日突然快速崩潰。根據《法新社》6日取得內部 ... ... <看更多>
博科聖地 在 從單純異議份子變恐怖組織,一次看懂博科聖地的前世今生 的相關結果
MY最為人所知的理論即是「西方教育是罪惡」,因此,以他為首的群體便被冠以Boko Haram(音譯兼意譯為「博科聖地」)這個名稱。其實,該群體的正式名字是「 ... ... <看更多>
博科聖地 在 博科聖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博科聖地」(Boko Haram)是該組織發源地邁杜古里的居民對其的豪薩語稱呼,大意為「禁止西方教育」,這個名稱比起該組織先後使用的兩個正式名稱都更為外界常用。Boko在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