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第一張超大質量黑洞成像
The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 in human history!
(Photo credit: EHT Collaboration)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sinica #EHT #blackhole #universe
------
【謝謝持續探索宇宙秘密的研究人員及團隊成員】
賀曾樸博士 (中研院院士及天文所特聘研究員)
井上允博士 (中研院天文所訪問學者及前特聘研究員、EHT董事)
浅田圭一博士 (中研院副研究員)
中村雅德博士(客座專家)
Geoffrey Bower博士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及研究科學家、EHT科學委員會成員)
-----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什麼?
EHT係由 #8座散落全球各地的電波望遠鏡陣列組成,形成與地球一樣大的虛擬陣列望遠鏡,其中有 #3座(SMA、ALMA、JCMT)是由中研院支援。主要目標為成像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解析度高達 #20微角秒,相當於在巴黎咖啡館遠距閱讀一份在紐約的報紙。
📡哪八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PEX 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
#IRAM 30米望遠鏡
#JCMT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LMT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
#SMA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RO 次毫米波望遠鏡
#SPT 南極望遠鏡
📡黑洞這麼黑,怎麼拍?
的確,黑洞是極度壓縮的全暗物體,無法直接被拍攝,因此我們拍到的並非傳統攝影影像,而是 #黑洞陰影的成像。成像藉由8座望遠鏡的特長基線干涉技術觀測,收集波長1.3毫米的電波訊號,每座望遠鏡每日產生350TB數據,再送至高度特製化超級電腦計算處理。
📡黑洞在哪裡?
此次成像的黑洞位於 #M87星系 中心,與地球相距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從EHT觀察中可以學到什麼?
許多天文觀測已有充分間接證據證明黑洞存在,但目前為止,從未直接觀察到距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即接近事件視界之處,EHT可以填補我們經驗知識中這部分的空白。
📡與愛因斯坦的關係?
今年適逢日全食實驗印證廣義相對論滿100周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曾預測黑洞陰影,但過去從未有人見過。此次EHT也派員前往世界最高、最邊境的電波望遠鏡站點,再度檢驗人類對重力的理解。也是#對廣義相對論最終的科學驗證。
📡為什麼研究黑洞很重要?
目前還不了解如何創建普遍而單一的物理理論,可解釋黑洞物理學。此外,黑洞周圍的電漿物理學也還有許多細節未能完全理解。因此,除了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在黑洞的直接接觸外,EHT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熱氣體及其產生的輻射的發光電漿的性質和行為。
📡臺灣(中研院)的貢獻與下一步
EHT的合作計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中研院天文學家長期投入對黑洞的研究,參與 EHT 的觀測工作已經歷數年的時間。中研院除了參與8座中的3座觀測站,我們最新在北極建造的「格陵蘭望遠鏡」 已經在 2018 加入 EHT的觀測。目前觀測資料正在處理當中。我們預期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
#自然最美
#歡迎分享
#不是全黑的照片啦
#你的網速沒變慢
#請註明圖片來源EHTCollaboration
更多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
⭐補充資料:
黑洞問與答 https://reurl.cc/W0n7x
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
沒跟到直播,可以到中研院Youtube看重播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k594oZYMU4Eak7By5wHyQ
更多後續消息請鎖定中研院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ademiasinica_official/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今天我們公司普渡,一時之間行雷閃電大雨滂沱,但是我們還是順利普渡...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巴打台 Youtube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Re: 請問博士後研究之定義-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研究、教學vs. 實作》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 ... 的評價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八卦
人類史上第一張超大質量黑洞成像
The first image of a black hole in human history!
(Photo credit: EHT Collaboration)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sinica #EHT #blackhole #universe
-\-\-\-\-\-\
【謝謝持續探索宇宙秘密的研究人員及團隊成員】
賀曾樸博士 (中研院院士及天文所特聘研究員)
井上允博士 (中研院天文所訪問學者及前特聘研究員、EHT董事)
浅田圭一博士 (中研院副研究員)
中村雅德博士(客座專家)
Geoffrey Bower博士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及研究科學家、EHT科學委員會成員)
-\-\-\-\-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什麼?
EHT係由 #8座散落全球各地的電波望遠鏡陣列組成,形成與地球一樣大的虛擬陣列望遠鏡,其中有 #3座(SMA、ALMA、JCMT)是由中研院支援。主要目標為成像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解析度高達 #20微角秒,相當於在巴黎咖啡館遠距閱讀一份在紐約的報紙。
📡哪八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PEX 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
#IRAM 30米望遠鏡
#JCMT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LMT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
#SMA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RO 次毫米波望遠鏡
#SPT 南極望遠鏡
📡黑洞這麼黑,怎麼拍?
的確,黑洞是極度壓縮的全暗物體,無法直接被拍攝,因此我們拍到的並非傳統攝影影像,而是 #黑洞陰影的成像。成像藉由8座望遠鏡的特長基線干涉技術觀測,收集波長1.3毫米的電波訊號,每座望遠鏡每日產生350TB數據,再送至高度特製化超級電腦計算處理。
📡黑洞在哪裡?
此次成像的黑洞位於 #M87星系 中心,與地球相距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從EHT觀察中可以學到什麼?
許多天文觀測已有充分間接證據證明黑洞存在,但目前為止,從未直接觀察到距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即接近事件視界之處,EHT可以填補我們經驗知識中這部分的空白。
📡與愛因斯坦的關係?
今年適逢日全食實驗印證廣義相對論滿100周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曾預測黑洞陰影,但過去從未有人見過。此次EHT也派員前往世界最高、最邊境的電波望遠鏡站點,再度檢驗人類對重力的理解。也是#對廣義相對論最終的科學驗證。
📡為什麼研究黑洞很重要?
目前還不了解如何創建普遍而單一的物理理論,可解釋黑洞物理學。此外,黑洞周圍的電漿物理學也還有許多細節未能完全理解。因此,除了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在黑洞的直接接觸外,EHT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熱氣體及其產生的輻射的發光電漿的性質和行為。
📡臺灣(中研院)的貢獻與下一步
EHT的合作計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中研院天文學家長期投入對黑洞的研究,參與 EHT 的觀測工作已經歷數年的時間。中研院除了參與8座中的3座觀測站,我們最新在北極建造的「格陵蘭望遠鏡」 已經在 2018 加入 EHT的觀測。目前觀測資料正在處理當中。我們預期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
#自然最美
#歡迎分享
#不是全黑的照片啦
#你的網速沒變慢
#請註明圖片來源EHTCollaboration
更多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
⭐補充資料:
黑洞問與答 https://reurl.cc/W0n7x
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https://eventhorizontelescope.org/
-\-\-\-\-
沒跟到直播,可以到中研院Youtube看重播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k594oZYMU4Eak7By5wHyQ
更多後續消息請鎖定中研院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ademiasinica_official/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如何快速重建流行曲線與指揮中心公信力/從校正回歸之亂談起
5月19日我收到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劉玠暘醫師的電子郵件,他和我分享對台灣COVID-19疫情的關注、憂心與建言。劉醫師在就讀醫學系時,就對傳染病流行病學和防疫對策相當關心和投入,令我深感欽佩。我曾幫他寫推薦函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班,和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博士班深造。他得到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獎學金,在該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且攻讀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因為最近比較忙碌,我接到他的來信,只回給他一封短信。
沒想到5月26日又接到他的來信,並附上他的《蘋果日報》讀者投書的聯結:
▶如何快速重建流行曲線與指揮中心公信力/從「校正回歸」之亂談起 https://tinyurl.com/27hx4v2d
這真是一篇很重要的好文章,分析嚴謹而深入淺出,讓我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無限喜悅,特別與大家共享絕妙好文!從以下玠暘5/26的來信,更可看到他的用心:
Dear 陳副總統:
關於近幾日「校正回歸」引起的爭議,我撰文投稿蘋果日報,今天早上(台灣時間昨晚)獲得刊出。
首先,關於「面臨backlog問題時,如何重建流行曲線」,我提出三種我認為比較有效的處理方式(包括近日指揮中心的作法),這幾天各界多有零星討論建議,但沒有人像我一樣系統性的整理出來,並完整論述各做法之利弊得失。我認為,以台灣的情形,指揮中心可以考慮提供多種方案、多筆公開資料,越透明化,越能平息爭議。
另外,限於檢驗時間,對於最近幾日之新增確診數必定有所低估,若backlog多時問題會加劇,這就不是這三種方案能(完全)解決的。因此,我建議建立預測模型,每天提供民眾「當日確診數+預估追加數」。過去一年,指揮中心是以高度透明化來贏得民眾信任的。就是因為民眾信任政府所有決策都是根據最專業的分析評估、以人民福祉為最大考量而做出的,才會這麼配合政府政策(包括個人衛生、社交距離、自主隔離、疫調等等),也才有這麼完美的防疫成果。
坦白說,我認為上週指揮中心在發現有backlog的時候,就應該告訴民眾「目前確診數還沒有定下來,檢驗出爐後會事後追加」,而不是禮拜六再突然追加回溯。現在一般人的反應就是:你這些數字都不太準(公布之後,明天、後天、大後天又會一直再改)。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建議每天提供民眾「當日確診數+預估追加數」,因為政府越是坦然面對,越能取信於民(包括體制外的專家學者,甚至還會幫忙跟民眾溝通),藉機生事者也難以見縫插針。
今天也剛好是跟Dr. Heiss定期的導生視訊會議,我藉此和他討論了一下疫情。
關於智利的疫情,我提到我在媒體上看到的說法(英美,畢竟我不會西班牙文),要麼是說智利政府太早解封、要麼是民眾打了第一劑就出外互動。另外,我是有注意到其鄰國巴西(也是以Sinovax為主,但施打前疫情控制就比智利差了,且施打率也沒智利高)的epidemic curve形狀/趨勢與智利蠻像的,而其經濟部長在正式會議中明指「中國疫苗比美國疫苗差」,但我對巴西政治不了解,很難知道卸責的成分有多大。我之前看您的貼文時也有想過,會不會是大部分人才剛打完第一劑不久,保護力還太低,但現在智利已有40%人口接種兩劑了。
Dr. Heiss說到現在他還是對智利的情況相當困惑,且目前各界說法他都覺得不足以解釋。另外,他認為Sinopharm vaccine效果(efficacy 50.7%)和一般流感疫苗相當,若施打(roll out)有成,應該會明顯影響智利的疫情上升趨勢才對。
先向您報告以上,並寄出該文,敬請您予以批評指正。
敬祝 闔府健康平安!
學生 劉玠暘 敬上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今天我們公司普渡,一時之間行雷閃電大雨滂沱,但是我們還是順利普渡完成~~~~所以今天照樣提早直播,因為阿亮平常肚子就很早會餓,普渡這一天一定更餓吧~~~
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根據ettoday的報導:【國產 #高端疫苗 昨(23日)開打,不料今卻相繼爆出接種後疑似猝死案,繼桃園陸姓專欄作家後,新北市稍早也傳出死亡個案,家住蘆洲區信義路的39歲彭姓男子昨接種高端疫苗,今上午11時許被家人發現昏倒在浴室中,當場沒有呼吸,今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死亡。】
根據蘋果新聞網的報導:【高端疫苗昨天開打,一名陸姓作家昨天施打後,今天出現不適情況,到院前死亡。該名作家相當支持打疫苗,認為利大於弊,且支持國產高端疫苗,昨天一家三口一同去施打。他曾在臉書發文分享打疫苗的觀點,「萬一打了疫苗死了,也只能視為向病毒『獻祭』。」可用少數人的犧牲換取多數人的平安。作家之死究竟與高端是否相關,仍待調查。】這兩則新聞其實都很讓人注目,其中之一的原因是,陸姓作家真的是非常愛黨愛國,所以當下午引起討論的時候,陳時中馬上說據知是心肌梗塞,但兩個問題;第一這就是病患隱私,家屬同意公布了嗎?第二個,當初九把刀的岳母病逝時,記者會的第一時間陳時中說的是這不是公眾人物不評論,那為什麼想想論壇的陸姓作家就算是公眾人物,第一時間就要評論呢?這樣的標準是不是又是雙重標準了?
而且最近 #蘇貞昌 的狀況是不是不太好?又出現在海關飆罵的場景,是不是他情緒失控?而且同黨立委也不是全都贊成這樣的做法,他到底是在立威還是在宣洩?接下來這麼難熬要怎麼過呢,馬上就要公投和罷免了,陳柏惟的命運如何?
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 #美國撤軍阿富汗 和喀布爾機場出現逃難潮,是上周最令人震撼的新聞事件。金融時報(FT)23日以「台灣人相信美國爹,漠視對岸威脅」為題,報導台灣現況。即使軍機常態化繞行台灣,台灣軍機升空驅離和巡邏次數大增,但FT引述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對台灣的形容:「你看到的不是你以為會有的恐懼。」FT報導,蔡英文領導的政府經常向國際社會凸顯台灣困境,凸顯自己是中國大陸侵略的目標,但「對於強化國家抵禦北京攻擊,甚至為可能的戰爭做好準備,卻少有作為」。】阿亮對這則新聞特別有感,是不是美國爸爸認為台灣太不夠認真了,大家都說願意上戰場結果不願意買軍備,也不願意恢復徵兵制,事實上連金門的八二三紀念儀式,中央都沒有派人去,只是臉書發個文,是不是小編沒有打過仗覺得貓還比較重要呢?
另外,阿亮特別要提一件事情,根據中國新聞網的報導:【李魁文表示,上半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值2.21萬億元,同比增長34.6%。對美出口1.64萬億元,增長31.7%,其中機電產品出口1.01萬億元,增長34.2%,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722億元,增長24.1%。從具體產品看,電腦、手機、家電、服裝、塑膠製品、傢俱均保持增長。李魁文介紹,我國自美國進口5706.5億元,增長43.9%。其中機電產品進口2388.6億元,增長13.4%;農產品進口1360.1億元,增長120.8%。】可是中美貿易戰怎麼打成這樣還是持續有增加,打了一年ㄟ,這是怎麼搞得?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4:00 網路作家陸之駿 接種高端後猝逝
28:00 高端不良反應
37:00 輸掉桃園 綠就算輸 英辭黨主席
01:15:00 郭正亮:江湖瘋傳一份改組名單
01:26:00 解析罷免陳柏維
01:32:00 Financial Times Taiwanese shrug off China threat and place theirtrust in ‘Daddy America'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的評價
在過去這幾年間我蒐集了一些資料,關於在台灣發生的溺水案例,資料來源是台灣統計局、衛生福利部還有消防協會。我把這些資料打包後,寄給美國的公共衛生科學家 (就是我的爸爸),請他做分析。分析之後我們整理出一些關於在台灣溺水風險的資料。在這支影片內,我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得出的結論,還有溺水案例在過去年間是否有增減,以及不同的性別及年齡的溺水者,是否有任何可以歸納為高危族群的決定性成因。像是在怎麼樣的環境會面臨危險、如果身處這樣的環境,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建議來降低在台灣溺水的風險。
幫助我分析數據的科學家 (飛爸) 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博士跟博士後研究員,在公共衛生研究方面擁有40年的研究經驗。
數據:
https://tw.followxiaofei.com/post/taiwan-drowning-rate
跟著小飛玩
台灣黑熊衣這裏買: https://followxiaofei.com/stor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ollowxiaofei/
FB: https://www.facebook.com/followxiaofei/
募資平臺:https://www.patreon.com/xiaofei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followxiaofei
地圖部落格:https://tw.followxiaofei.com/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外星系主任 02 - 火星的生物 (國語)
https://youtu.be/1t6oZsv2PQ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火星生命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環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陸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學者對火星的興趣。
美國太空總署前首席研究員近日披露,早在40年前,火星探測器維京號,就在火星上的任務中發現生命跡象。
1976年,NASA將火星探測器維京號送上火星。《自由時報》報導,時任該團隊首席研究員的萊文, 10月10日在著名的《科學人》雜誌發表文章指出,當時維京號在火星表面上已發現生命存在的積極證據。
萊文以其特立獨行且積極的研究風格著稱,他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堅持認為「人類可以證實發現地球外生命」。
萊文說,維京號上搭載的探測器將營養物置入火星土壤樣本,結果發現「有東西將食物吃掉,並留下代謝的氣態痕跡」。
為證實這是生物反應,該團隊對土壤進行高溫處理後重複前述步驟,這次就完全沒有出現反應。
不過,NASA聲稱無法在實驗室中複製實驗結果,並將上述發現定調為仿生物的化學反應,而非真實的生命。
而且在此後的43年間,NASA再也沒有在任何一具火星探測器上,裝設生命探測工具來追蹤這些生命,這引起外界諸多猜測。
NASA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探索其實並未中斷,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部主任吉姆.格林博士在接受英媒採訪中表示,他相信NASA很快就會找到火星上的外星生命,並宣布消息。
格林對英國《電訊報》說:「這將是革命性的,就像哥白尼所說的,『不,我們繞著太陽轉。』徹底革命性的,它將開啟全新的思路。」
他同時也對此表示擔心,「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為此做好(心理)準備,還沒有。」
NASA計劃在2020年7月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希望它能成功地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尋找到外星生命。
去年1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選擇傑澤羅火山口(Jezero Crater)作為火星探測器的著陸點,預計它將在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這顆行星上,並展開探測活動。
萊文呼籲當局在2020年的火星探測器上加設生命探測裝置。
NASA的2020年火星任務將與歐洲航天局(ESA)旗下、將鑽探火星地表之下的「火星太空生物」探測計劃(ExoMars)合作。
2020年火星任務還包括蒐集火星物質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進行檢測。NASA指出,這將是首度展現取回這類樣本能力的任務。這些樣本可以為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的生命提供線索,並且它們很可能揭示出火星上某種生活形式。
ESA的探測計劃則將遵循類似軌跡,並朝火星岩石往下鑽約2米。格林認為,NASA和ESA的兩部火星探測車都很有機會找到外星生命的證據。
「當我們在90年代首次開始研究天體生物學時,便開始尋找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命。」格林補充說,「我們曾深入到地表以下2英里(3.2公里),亦曾進入像是核廢料池這種大家認為什麼也無法生存的環境,結果這些地方都充滿生命。最重要的是,有水就有生命。」
他認為,在像火星這樣的「極端環境」中,某些微生物為了生存會「鑽入岩石內」。
今天我們的課暫時完畢, 謝謝各位同學那麼用心聽課, 喜歡我們課堂的朋友, 請讚好, 和分享, 最重要是訂閱我們頻道, 還要點按旁邊的小叮噹, 我們有新影片出台, 各位便可以第一時間知道, 好吧, 現在下課吧!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博士後研究ptt、美國博士後研究薪水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 ... ... <看更多>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博士後研究ptt、美國博士後研究薪水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 ... ... <看更多>
博士後研究員是什麼 在 Re: 請問博士後研究之定義- 看板PhD 的八卦
我不大懂耶。
我以為博士後是一種職稱啊。
比如國科會,除了申請計畫,
如果要聘博士後,是要另外再多加申請文件的。
系上和所上的博士後名額,也是要特地申請的。
不是一個老師愛聘博士後就可以自己私底下聘,
我的意思是說,都是要通報給出錢的單位的,
而且還有可能申請沒過耶,
不是有申請就有過的。
那既然這樣,不就應該有個職稱麼?
不然我隨便去找一個教授朋友甚至親戚,
就可以假裝我有博士後經驗,
這樣不是有點扯。
而被聘顧後,職稱是什麼就是什麼。
是助理就是助理,博士後就是博士後,
如果不知道職稱是什麼,
一定有一個地方有紀錄,
就是你領錢的單位一定有紀錄,
(比如國科會或是系所上或是其他的)。
清清楚楚寫著這一筆錢是發給什麼職位的人用的。
並不是拿了博士,繼續待在學校做事或幫老師做事,
就是所謂的博士後研究吧?
我的認知是這樣的啦。
或許有誤。
不過我很好奇博士級助理是什麼?
恕我無知啊,
有沒有人可以跟我說?
那薪水又怎麼算?
我看國科會上薪資只寫到碩士級助理耶?
※ 引述《gunking (槍王)》之銘言:
: 最近聽到幾個案例:
: 博士畢業以後,在指導教授處擔任計畫的專任或兼任助理,履歷寫"博士後研究"
: 他們說這是拿到博士以後再做研究。
: 請問履歷這樣寫有沒有爭議?
: 在下翻了國科會和幾個求職網站,其中博士後研究的分類多為"研究助理"。
: 問了幾個人,他們對博士後研究的定義分別如下:
: 1.拿到博士以後再做研究,不管兼任、專任、有沒有拿到國科會、五年五百億....
: 只要博士以後在研究單位做研究,就是博士後。
: 所以,博士後研究是種狀態,而非職稱。
: 2.博士後是博士級的專任助理。
: 3.博士後必須要拿到計畫經費裡面有編博士後研究才算,博士級專任助理不算。
: 大家的定義都不一樣,好像認定範圍很廣。
: 請問各位前輩,到底"博士後研究"之定義為何?
: 國內外會開"博士後研究"的經歷證明嗎?
: 問了幾個人,他們講法都不一樣,所以上來請問各位前輩。謝謝大家。
: (問過老闆,他沒做過博士後,他也不知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73.1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