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佳節愉快 #大家今天有吃潤餅了嗎
今天是清明節,大家在返鄉掃墓的同時也時常會包潤餅來祭祖、享用,因為適逢春季,不少人會把潤餅稱作春捲,不過它們兩者真的是一樣的東西嗎?
老實說,潤餅與春捲都是用餅皮把餡料包成筒狀來食用,雖然內餡材料雷同,但製作方式及大小其實有差異,看外觀就能輕鬆分辨。
傳統習俗中,我們在清明節食用的其實是「潤餅」,會以軟餅皮包裹事先炒煮過的熟內餡,捲成白胖又飽滿的捲餅後直接享用;而「春捲」則多是包裹食材後再下鍋炸到金黃酥脆,除了一般小吃店會販售外,也是到餐廳喜慶宴客、辦桌時常見的菜色。
「南部口味」 vs 「北部口味」
台灣南北小吃口味差異不小,潤餅也在其中之一。兩者的蔬菜選擇差異不大,多是豆芽菜、韭菜、高麗菜和紅蘿蔔等,不過北部人習慣搭配的是「紅糟肉」,再撒上少許花生粉、蛋酥,口感濕潤、味道清爽,鹹而不膩。
在多數南部人的認知中,其實潤餅就是春捲,「炸春捲」則有別的稱呼。而南部潤餅做法也更講究,會把每一種配料都分開炒過,再搭配香腸、滷肉等肉品,甚至有些店家會加入油麵條增加飽足感,最後灑上厚厚的花生粉及糖粉,正符合南部人的嗜甜口味。
昭巖說了這麼多,不管春捲也好,潤餅也罷,不知道大家今天是否都有應景的吃一下呢?
#郭昭巖 #選立委 #中正萬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
南部春捲做法 在 郭昭巖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清明佳節愉快 #大家今天有吃潤餅了嗎
今天是清明節,大家在返鄉掃墓的同時也時常會包潤餅來祭祖、享用,因為適逢春季,不少人會把潤餅稱作春捲,不過它們兩者真的是一樣的東西嗎?
老實說,潤餅與春捲都是用餅皮把餡料包成筒狀來食用,雖然內餡材料雷同,但製作方式及大小其實有差異,看外觀就能輕鬆分辨。
傳統習俗中,我們在清明節食用的其實是「潤餅」,會以軟餅皮包裹事先炒煮過的熟內餡,捲成白胖又飽滿的捲餅後直接享用;而「春捲」則多是包裹食材後再下鍋炸到金黃酥脆,除了一般小吃店會販售外,也是到餐廳喜慶宴客、辦桌時常見的菜色。
「南部口味」 vs 「北部口味」
台灣南北小吃口味差異不小,潤餅也在其中之一。兩者的蔬菜選擇差異不大,多是豆芽菜、韭菜、高麗菜和紅蘿蔔等,不過北部人習慣搭配的是「紅糟肉」,再撒上少許花生粉、蛋酥,口感濕潤、味道清爽,鹹而不膩。
在多數南部人的認知中,其實潤餅就是春捲,「炸春捲」則有別的稱呼。而南部潤餅做法也更講究,會把每一種配料都分開炒過,再搭配香腸、滷肉等肉品,甚至有些店家會加入油麵條增加飽足感,最後灑上厚厚的花生粉及糖粉,正符合南部人的嗜甜口味。
昭巖說了這麼多,不管春捲也好,潤餅也罷,不知道大家今天是否都有應景的吃一下呢?
#郭昭巖 #選立委 #中正萬華
南部春捲做法 在 童書大集合 - 姚小鳳 Facebook 八卦
活到30幾年第一次看清楚五千多年來古人智慧、文明脈絡,在讀的過程中連結Q版漫畫心智圖,搭配詳細敘述勾起姍媽好奇心,一口氣讀完7本還意猶未盡,腦筋豁然開朗😏
原來傳統節日、神話故事、12生生肖、24節氣、百家姓跟我們的生活及信仰習習相關,每一個畫作、人物、跟主題都讓我一直發出「蛤!?自已到底以前在幹麻…居然這麼簡單🤦♀」
以前要是有這種圖解筆記,就不會只是片段被動的學習,背不起來還痛恨那些古人說話讓人聽不懂 (明明是自已不長進🙈 ),這些書早在小時後出現就好啦
就拿最簡單的天氣變化來說,春夏秋冬就有24個節氣,古人都是靠著農曆在耕作,藉由太陽跟月亮出沒在天空的時間知道時間、方位等週期性變化,會帶來的冷熱交替、晝夜變更、雨雪風霜、潮汐漲落…等自然現象
講這樣太複雜,直接看圖片
先翻開從2月、3月…到1月的大自然變化就秒懂天氣的轉換,再細看圖片有節日、農作、食物、詩詞意境,居然可以放在同一頁還有圖解食材做法、手作跟自然法則
2月是立春,最重要的節日是春節,天氣開始回暖,農夫要即時春耕,難怪每年回南部過年都看到有人在田裡下秧苗
古人也會在這天找人扮成春神用樹枝鞭打春牛,提醒大家「春耕」開始囉,所以也叫「鞭春」或「鞭春牛」
書上還寫了一段諺語,聽起來特別有趣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看完真的秒懂「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重要性,絕對不是像小時後只覺得過年可以開心玩樂領紅包而已😅
-
-
以為這樣就結束嗎?
最重要的是吃呀😆 立春這天要一口把春天的味道都咬下去,把裹著蔬菜的「春捲」吃在嘴裡,也叫做「咬春」
一直看古人會做什麼也很無趣,也融入了現代的作法在裡面,這也是姍媽很喜歡的部份,讓小孩更有認同感
春天也是野菜芽的季節,可以到田野裡尋野菜,簡直就像是去參加生態之旅或是體驗田園一樣阿
居然畫出一堆野菜來
馬齒莧、春筍、香椿、薤白、薺菜…說真的不特別畫,我還真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
-
除此之外,
書上還有畫一個大意境,有人在耕田、有2個小孩在池塘裡打水漂、水底有魚、水面上有鴨,池邊還開了許多黃色花,畫面看起來美
原來這畫面跟蘇軾的詞有關
【惠崇春江晚景 】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
-
天阿!!!!要是以前姍媽肯定會抱頭痛哭大喊放過我吧😭 現在居然可以讀完這些還覺得很有趣
然後還發現7本書內容環環相扣,一本接一本找細節,連結起中華文明大地圖在腦海裡
這Q版繪本已經是神人等級!!!!
推蔫家有5歲以上小孩可共讀,尤其是小學三年級更要看,先從書上搞懂完整脈絡,就不會以後學習時不知為何為學,小孩哀號媽媽也累
-
全套一共七個主題
📕我們的節日
📕我們的節氣
📕我們的神話
📕我們的生肖
📕我們的姓氏
📕我們的唐詩
📕我們的宋詞
每本訂價$350
--
姍媽特地找了一系列環環相扣的中華文化知識書,透過故事讓小孩更融入💓
一共六大系列,15本書
文化涵養透過立體藝術、Q版繪圖、生動故事,連3歲希妹都看得津津有味
✅直播:https://reurl.cc/5gL5kV
小鳳爭取到特別優惠
>>下單有1%回饋金
>>可分期零利率
>>再送社團分享禮
每本書平均不到$200,✅這裡下單:https://reurl.cc/XXrkVa
-
➰➰➰🙋♀️更多獨家好書分享加入 ➰➰➰
✦LINE: https://line.me/R/ti/p/%40xca4255p
✦點讀筆社團:https://goo.gl/inO4ZR
✦童書社團📚https://goo.gl/nQP4MZ
歡迎到門市玩✦姚小鳳育兒館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路101號 09:00~16:00 (周一~周五)
南部春捲做法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評價
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開始[來源請求],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台閩一帶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芸苔以滸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大多為家族成員食用,一般不會用來招待外人。但近來也出現潤餅專賣店、賣潤餅專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
傳說
相傳潤餅由明代福建泉州同安縣金門島才子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是蔡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3]。
故事版本眾多,姑取其中最盛行者如下[4]。
民間流傳,蔡復一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但身體殘缺得很厲害,獨眼、跛腳又駝背,但是他熟讀四書五經,不僅能作詩、賦、八股文;才華橫溢,兩手能同時寫字,在殿試上大出鋒頭,皇帝原本想點其為一甲(前三名),但蔡態度狂傲,皇帝又改其為二甲。不過放榜之後,皇帝憐才之意又起,常對蔡加以賞賜,四個奸臣於是過來消遣他,欲挫其銳氣。
四奸臣前來,第一人取笑他是獨眼龍,蔡說:「一眼觀天下。」第二人取笑他是瘸子,蔡回應:「一腳登龍門。」第三人取笑他是駝子,蔡回應:「一背藏千卷。」最後一人又質疑他兩手同時寫字是假的,蔡就回答「兩手作萬言。」立成一首詩。四個奸臣無趣而返,於是告訴皇帝,蔡復一說天下文書都抄寫得成,「兩手作萬言」,皇帝很生氣,覺得蔡太狂妄了,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如不從,將以「欺君」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只好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幾乎不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餅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正在抄寫的蔡復一,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用餐。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使命,他抄的文件足足放滿了九個櫃子。
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故大力提拔蔡,蔡後來作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五省經略。從此,蔡夫人做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