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波濤洶湧 挺國軍守護海疆】
國防部表示,中國連續兩天侵犯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昨天有30架次中共戰機及7艘次船艦在台灣西南方演訓,其中約21架次進入台灣ADIZ,距離台灣最近僅約90浬。此動作其背後的意涵,是意圖阻斷我國對東沙之馳援與制空的嘗試。國防部昨晚開了記者會,作為國際世界的一份子,台灣善盡海域之責任,在國際間告知台灣所觀測到的情報資訊。
中國正在南海海域嘗試各種演練的手法,比如戰機的各空域突穿,配合接近此區域的水面水下作戰,意圖阻斷台灣至東沙的運補路線,甚至直接突穿到巴士海峽。
其中,要留意就是位於台澎至東沙半路上,台灣灘的部分,這兩年大量中國民船的入侵,不能排除中國已在此處做了長期綿密的偵查,那些曾經嘲笑提醒台灣灘重要性的人,可能都不知不覺做了中共內應。
除了海戰、空戰之外,中國的陸基飛彈部隊與電戰部隊都加入演訓,根據美國國防部2019發布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中共陸射彈道、巡弋飛彈的總數,約莫1340~2740枚。另外,中國自俄羅斯引進了反艦飛彈,原本射程為220km(外銷版限制),而中國仿製後,對外宣告射程可增加三倍,以上這些對台灣、美國,印太區域、周邊國家都構成了威脅。面對這樣的狀況,日本也正在研發增加自製的飛彈射程,而台灣國防部則規劃從2021開始生產延長射程達250km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並正在測評測試中可達300km射程的超音速雄三飛彈增程型。
除了正統軍的動作,近年來,中國一直利用民船的灰色地帶,以海上民兵到台灣海域刻意衝撞、甚至投擲石塊和酒瓶。我認為這類衝突,已發生太多次,表面上是我國近海的盜取天然資源,因經濟利益產生民船碰撞,但不能視為單一特別事件,應視為別有用心的組織行為,很有可能會是台灣海域的一個破口,甚至作為滋擾我國海疆之藉口,我們有必要跨單位研擬出因應的SOP,並預先做好各種可能的準備。
#當資訊作為前導戰的武器
不只傳統武器的展示,這陣子中國透過幾個外宣管道,一直在放真假參半的軍情動態。收集回饋訊息反應,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類似A/B test,進而嘗試干擾我國與世界輿情。
中國的資訊作戰手法一直在進化,他們很細心地發現,留意追蹤軍情動態的媒體,或是對國防事務很有興趣的朋友,通常會在推特追蹤「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s),這個推特會發布飛機動態,可以看到美軍軍機在海域上的歷史行蹤。
所以中國也在推特創了一個SCSPI,雖然諷刺的是,在中國使用推特需要翻牆,但他們顯然不覺得這有什麼,而SCSPI是隸屬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近來常常發布美軍在台灣周遭甚至台灣境內的訊息,接著會有官媒如環球時報、各網路社群等跟進,多加無謂渲染,有意無意地挑弄國際緊張局勢,或影響台灣人民的情緒。比方前幾天,社群瘋傳SU-35被擊落的訊息,就是以多個帳號連動協作,並以聳動圖文進行攻擊。無奈的是,再怎麼澄清,謊言永遠跑得比真相更快。
假訊息很煩的地方,並不只在於「假」,而是漫天漫海的疲勞轟炸,增加篩選正確有用資訊的成本,癱瘓被針對的國家的資訊管道,混淆被針對的社會人民的耳目。
在衝突爆發時,共軍可能透過網路入侵、海空電子戰、各類實體誘餌、製造大量假訊息,配合資訊戰,再加上精準打擊,意圖從多管道癱瘓台灣的C4ISR系統。(C4ISR系統: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訊(communication)、電腦(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進而破壞我軍內部甚至與盟軍的協同作戰。
面對這樣的戰爭,在民間的層面,除了完備即時的消息查核系統,我們必須把中國外宣明確標記,並觀察每一次假消息後,台灣國內的各管道、協力者的反應與動作,明確了解上下結構、傳播的途徑,才能進行反情報戰。
#美國的角色
中國目前放出的訊息很矛盾,他們很愛散佈美國不會介入等訊息,而國內的第五縱隊、親中媒體、社群,密切配合散佈這樣的消息,甚至常見與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互相呼應的言論。
但這些說美國不會介入的訊息,卻又恰恰和中國大外宣SCSPI 徹底矛盾,這正是資訊戰中的分眾手法。讓畏戰的群眾,認定台灣孤立無援,美國不會介入;另又讓不畏戰的群眾,相信中國掌握美國軍事,因而心生恐慌。
目前美軍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海航戰力包含兩棲突擊艦(USS America LHA-6LHA-6)、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 CVN-76) 打擊群。目前正加入澳洲、日本、南韓等國艦艇行列,進行聯合演訓,在菲律賓海模執行跨國聯合作戰,以維護印太區域的穩定,但也可能中國趁美軍在遠離台海演訓挑起挑釁動作。
今年7、8月,美軍航艦打擊群已經兩度穿越南海演訓,而偵查兵力更長期在周邊活動,中國深知美軍的壓力增加,也不得不做出對抗動作。除了戰略意涵,更要進行大內宣騙騙自己的小粉紅們。
台灣位處第一島鏈重要戰略位置,中國為了成為區域霸權,突破第一島鏈一直是其野心,台灣和南海、東海其他更小島嶼,就是中國侵略目標。而為了對抗美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逐步建構「區域阻絕/反介入(Anti-access/Area-denial,A2/AD)」力量。機艦穿出第一島鏈,打擊美國特混艦隊,甚至對美軍第二/第三島鏈基地進行突襲,癱瘓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的力量,是中國要奪取第一島鏈領土所必須獲得的戰略投射能力。
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國際情勢
9日第10屆東盟(ASEAN)成員國外長會議以線上形式開幕,成為國際外交角力最新場域。中國外長王毅批評美國介入南海與海洋爭端,「搞亂南海」;美國國務卿龐佩奧則回嗆中國在南中國海上咄咄逼人,批判中國非法軍事擴張,並呼籲東盟國家「休讓中共凌駕我們之上」,再度強調印太地區戰略。在南海局勢詭譎之際,本次會議儼然成為美中兩國較量平台
當南海問題成為國際熱點之時,許多國際專家都認為,台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應與其他中等規模的國家集結成第三勢力,在南海爭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而10日印度與日本也簽署軍事供應與服務互助協定,為印度繼本年度六月與澳洲簽署類似協議—「後勤相互支援協定」後,再度加深與印太區域國家的夥伴關係。這些協議,都將強化包含美國在內的「四方夥伴關係」,以遏阻中國於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的劇本選擇
有人認為,打南海對中國是一步好棋。但我要說,南海大打對中國很不利。因為南海牽涉了太多方國家,且南海海域事實上被東南亞國家所包圍。在中國無法取得壓倒性海空優勢,並可支配菲律賓與越南之前,打南海會讓中國元氣大傷,有可能連中國南邊的島礁都會輸去,一但戰敗,中國海軍會被壓回三亞 - 東沙一線的內水以內,30年建軍毀於一旦,堪比薩諾斯的手指。
日本帝國能控制南洋的秘密,除了海空軍絕對優勢外,主要是因為日本同步派出地面部隊,進攻佔領越南和菲律賓,現況的中國能嗎?而台灣的軍力其實不弱,目前空軍對外釋放的照片,是從敵方軍機的側後方拍攝,其實代表我們在空戰上掌控了某種程度。
對中國來說,在南海最好的劇本,是持續累積力量,默默蠶食並離間,最好能爭取到2~3國中立不介入,再於灰色地帶製造局部衝突,製造既定事實,逐步控制南海,到最後讓美國願意退讓。
最壞劇本是引起美國、日本、台灣、印度,以及東協聯軍圍攻中國,那就是南海版本的八國聯軍了。清朝的圓明園毀於八國聯軍,而這次是否又將歷史重演?想必比歷史課本裡的三國,更能親身讓人了解,什麼是國際政治的戰場。
#為最前線的國軍戰士打氣
現在最辛苦的,就是在最前線的國軍官兵,他們要承受最多的壓力,在壓力之下,還得做出最精準的判斷。我們相信你們、祝福你們,也全力支持你們!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跟前線戰士站在一起,這是台灣最關鍵的歷史節點,我們為台灣最重要的戰士打氣!
南方區域的意涵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八卦
今逢霜降節氣 持續東北風天氣
今天10月24日剛好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這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下一個就是立冬了,在高緯度及中國北方,或是日本富士山在前天已經有下雪及結霜現象。台灣在平地是很難看到這種景象的,大概只有在火鍋店最為熟知。霜降這種霜從天而降的語詞,頗有氣氛,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指的是露水因天氣寒冷寒而結成霜,實際上和白露或寒露一樣,只是溫度不同而已。而霜的字義上,頗有感覺,許多古代小說中,『霜』是一種鋒利強大的冷兵器,霜降,急急如律令,萬物凋零或閉藏。風刀霜劍,風霜也有歲月的痕跡的意涵。
這幾天仍維持東北風的天氣,不過整體而言較為乾燥,只有迎風面的東北部靠山區仍有局部零星短暫陣雨,不過下半天開始,東北風會略增強一些,持續到這周末,東北部的北北基宜花雲量會增加,下短暫雨機會稍提高,降雨不算多,溫度上仍維持20-28度間,這是很舒適的溫度。中南部的背風面的天氣仍穩定,要留意空氣品質,白天溫度超過30度,早晚低溫約22度,溫差較大一些。
至於博羅依颱風則正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北上中,在日本東南方海面上轉彎,對日本天氣沒有直接影響。而未來西太平洋仍有擾動發展的跡象,但現在說何時會有颱風還太早,還不用太早操心。
大致上北方的大陸高壓系統,已經持續在醞釀,下周就可能有些較涼空氣抵達長江中下游區域,對台灣影響還不是很明顯,但會逐步南下,整個季節開始轉換中,但這不是立即的重大改變,是循序漸進的變化,但細心觀察環境的朋友,應該可以感覺最近的天氣開始有些不大相同。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WeatherRisk/ 彭啟明博士提供
南方區域的意涵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八卦
Eric Wolf在他影響力深遠的《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書中,指出在歐洲向外擴張的過程中,被殖民的地方如何在話語權上逐漸失去地位,而資源被歐洲資本主義重新定義,最後這些地方的人成為了現在世界史中「沒有」歷史的人。Edward Said 的《東方主義》也有著類似的論點,東方世界的定義是由西方決定的,東方的文化也是從西方的觀點來觀看、解釋,東方學也因此成為西方學術界的資產,東方人在其中的話語權完全被西方所壟斷。儘管在21世紀之後,全球化時代進入新的階段,有部分的學者如 Arjun Appadurai開始認為這類過去二分法的理解方式不適用於新的階段,因為當代全球化下人的移動頻繁使得界限逐漸模糊或混雜。同時,也有從宏觀結構來看新時代的全球化,認為過去的東方/西方、先進開發/落後待開發等描述不夠準確,而提出了「全球南方」的概念,來描述宏觀結構下全球區域資源與發展差異的問題。東亞近代史的「南方」歷史中,台灣與「全球南方」的關係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近期,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幕一展「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由長期關注「全球南方」與近代亞洲關係的策展人高森信男與館長林平共同策劃,主要展品呈現臺灣與「全球南方」國家們的戰後藝術交流史面貌,藉此重新正視臺灣與歷來「全球南方」各國的互動關係。而「全球南方」究竟在哪呢?
「全球南方」在地理上泛指位處南邊繫帶、一連串由開發中國家、前殖民地及非西方文化區所組成的地域,包含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拉丁美洲及太平洋群島等。自從「全球化」一詞被廣泛使用以後,大家開始意識到在世界主義的概念底下,仍然存在著許多經濟、資本、技術與知識上的不對等。於是在近二十年來,「南方」論述愈發彰顯;一方面是為了遠離主流的東、西方中心論,另外也透過在全球史的語境下,減少使用「第三世界」或「邊陲國家」等帶有明確位階意涵的指稱,來重新理解區域發展及其結盟關係的進程,認識相較過往更不同的觀點。
臺灣與世界曾有過許多文化與藝術的互動與交流,許多來自他國的藝術作品也因而被留下臺灣,收入於各大美術館或基金會的典藏之中,卻也因為長期缺乏系統性的脈絡整理及曝光機會,終日藏在庫房之中難見踪影。此次「秘密南方」的展出,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從庫房中整理出鮮少曝光、有關南方意識的作品,再結合其他館方與基金會的收藏一起同台展出。不僅讓大家得以一窺臺灣精彩的罕見典藏品,更邀請了不少當代藝術家參展對話。
在展覽的第三展區「秘密異域:冷戰與孤軍,1960 至 1980 年代」當中,由學院派出身的藝術家蔡草如,展出他於 1970 年應聘前往泰國徐氏宗祠製作民俗畫行程中,留下的幾幅寫生作品,如《曼谷大理石佛寺》、《泰國菩提寺》、《水鄉》,皆展現出遊歷泰國的地方之美。
然而,前往他國的經驗並不總是浪漫美好,同個展間、同個南方國家,由臺灣當代藝術家許家維所創作的「回莫村計畫」當中,卻訴說著冷戰時期遺留在泰北的國民黨老兵與難民困境,那些因為戰爭與政治而被迫滯留、始終無處安放的原鄉與他方議題。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secret-south-and-the-ruins-of-the-intelligence-bureau/
南方區域的意涵 在 高中地理_108課綱_龍騰版_高二上_L.6-1南方區域 - YouTube 的八卦
高中地理_108課綱_龍騰版_高二上_L.6-1 南方區域 _中南美洲part.2 南方區域 的定義與範圍. 287 views 1 month ago. 黃柏欽的線上地理教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