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山上野花園》
* 你是活了一萬多天,還是活了一天,重復了一萬多次?——佩索阿
* 你來友情客串,我卻傾情出演。—— 李宮俊 《李宮俊的詩》
*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沐發後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余光中
*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灕灕,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台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余光中
* 請記住,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只有把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才真正學有所獲。—-愛默生
* 好運只是個副產品,只有當你不帶任何私心雜念,單純地去做事情時,它才會降臨。——馬克·安德魯斯《許願池》
* 認清現實的殘酷,不容易開心,但是也不容易幻滅。——馮唐《成事》
*歐洲的傳統修道院通常也都有很專業的花園。花園不只是觀賞,修道院依靠這些植物生活,有些是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水果,有些是藥用植物,薰衣草、迷迭香、馬鞭草,有的舒緩情緒,有的安神,至今也還在歐洲人的生活裡有實際影響。
一個花園可以清楚看到後面管理經營者的用心。許多人知道現在仍帶領台東人登山、關心環境保護的歐思定修士(Brother Augustin Buchel),我沒有見到他,但走在他經營近六十年的花園裡,讓我看到他如花木一樣芬芳的生命情操。1963年,歐修士27歲,從瑞士來到台灣,不只在台東聖母醫院服務病患,也用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在台東種植研發各種花草樹木。我想稱這個花園為「歐斯定花園」,可是我想他只願意花園用來榮耀「聖母」,榮耀他心中的信仰。
花園有台灣民間習慣的三葉五加,煮茶可以活血通經絡,也有西方常用的馬鞭草,飯後可以舒緩神經。在花園走了一圈,感佩一個異鄉人用六十年時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踏實經驗。
花園有水池,水生植物如蓮花菱葉漂浮水上,這個季節,池邊正好鳶尾花盛放,粉紫嫩黃,水光瀲灩,讓我想起法國著名的吉凡尼的莫內花園,而歐斯定花園對我似乎更親切平實,近在身邊,可以一步一步走進去,認識一個深邃的心靈世界。—-蔣勳
* 一個人太順利、太成功的時候,就是準備摔跤的時候。一個典範人物的養成過程中,往往是一連串、而且是重大的挫折。沒有挫敗經歷的人,不只會過度自信,而且會恐懼失去權力。他很難置功名於度外,因而有機會成為典範人物。
三十九、四十歲時的邱吉爾剛好遇到這種順風牌太久準備摔跤的狀況。一次世界大戰時。四十歲的他求勝心切,沒有與陸軍部進行任何協同合作就開戰了。他下令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眼看著好像土耳其的軍隊無法還擊、勝卷在握的時候,有三艘大軍艦突然被擊中沉沒,接著第四艘也突然失去戰鬥力。
幾分鐘之內,強攻海峽的大英艦隊就損失一半。
邱吉爾是一個固執的人,他不相信情勢會就此大敗。一個人太順利就會不相信很多事,只相信自己。他非常氣惱的下令海軍繼續戰鬥,但是海軍部其他將領皆認為太荒唐,英國軍艦都已被擊毀一半以上,還進攻?邱吉爾瘋了!
這就是後來歷史上所謂的「邱吉爾方案」,意思嘲諷他想靠個人掌管的海軍、而非統合陸軍單獨改變戰爭,人們認為他的目的只是私心的想名垂戰史。
結果,英國海軍的下場非常悲慘,五週之後英國陸軍才參戰。
戰況悲慘到什麼地步?「邱吉爾方案」導致協約國總共投入將近五十萬的兵力,其中英國的官兵陣亡、被俘虜、下落不明或死於疾病的總共四萬七千人。
邱吉爾當然被批評得很慘, 各方強烈要求他「滾出」內閣, 尤其保守黨本來就很恨邱吉爾叛黨,於是執政的自由黨政府只好免除邱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以及戰時委員會成員資格, 只留個面子給他,保留了一個不管部門大臣名義。
這個挫敗對邱吉爾的人生衝擊很大。若看他後來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會發現他在二次大戰時又堅持另一次「巴爾幹戰略」,顯然他認為一次大戰的失敗只是偶然,他的戰略一定是對的,只是當時運氣不好,突然軍艦都被敵人打中了,否則本來已經勝利在望的。
總之,四十歲的邱吉爾成了英國最大的嘲笑對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從最榮耀的掌管世界最大軍隊的領導者,變成一次大戰中讓英國唯一差點戰敗的軍事領袖。—《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下午六點是英國歷史性的一刻,英國國王緊急召見邱吉爾。
那一年邱吉爾六十六歲,離他出道隔了四十年。
他曾如此意氣風發,也被冷凍那麼久。那一天,國王問他:「你知不知道我為什麼把你找來?」
那時候的邱吉爾真的學會了沉默,他知道喬治國王並不喜歡他,於是回答:「陛下,我想不出為什麼。」國王就告訴他: 「我想麻煩你組閣。」
邱吉爾一直渴望這個位子,也可能早就覺得自己應該坐上這個位子。但他非常謙虛,完全改變他年輕時的個性,向國王下跪,低頭欣然領命。
一位非常著名的英國政治家詹姆斯• 卡拉漢Leonard James Callaghan 說:「邱吉爾無論在任何挫折跟失敗的狀況下,都永遠是個強者,貴族的身分沒有使他成為一個隨時想要逃避、找權貴來保護自己的人。他善於鼓舞民眾,毫不妥協,敵視德國人,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在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
更了不起的是,邱吉爾當場接受後,立即告訴國王,他將要邀請不只保守黨(他那時是保守黨的國會議員),還有工黨、自由黨的議員共同組閣。他說,這不是分國內政黨的時刻,而是全國一心的時刻。他要組織一個五至六人、舉國一致的戰時內閣,而且就在當天午夜,他會完成組閣,交出名單。下午被約見, 幾個小時之後,邱吉爾交出內閣名單給國王。
你不得不佩服邱吉爾。—-《文茜説典範人物》
—-圖片:1&2我的鄰居。CN Flowers野花圓。今天種了一批美不勝收的花。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為與YAHOO TV合作的特別單元。 今年在金球獎上奪下電影戲劇類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風光入圍10項大獎的《1917》,是曾執導《007:空降危機》的英國籍導演-山姆曼德斯的最新電影作品。並網羅了馬克史壯、柯林佛斯、班尼狄克康柏拜區、里查麥登等英國知名演員演出。 ...
協約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庫德族存在數千年 履遭列強玩弄股掌間,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承諾建國 大筆一揮建國夢碎,庫德斯坦分屬四國爭獨立永無寧日。1988大屠殺,庫德族死逾18.2萬人,1991年伊戰 老布希鼓動庫德族反抗,2003年美伊戰爭,庫德族再助聯軍,直至海珊阿里相繼處死,才還庫德族人公道。如今美國撤軍敘利亞,土耳其趁勢攻擊當地的庫德族,美國總統川普不再顧及他的盟友,引美國共和黨的議員都抨擊了川普的外交政策,為大家介紹庫德族的悲情歷史】
{內文}
庫德族有句古老的諺語「庫德族沒朋友 只有山」,確實,這世界鮮少注意到這個民族,幾千幾百年過去,一個又一個征服者,把這群游牧民族趕到他們最愛的山上,他們的文化才得以保存,語言才得以保存,性命也才能得以保全。翻開庫德族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屢屢被列強玩弄於股掌間。庫德族第一次受到全世界關注,卻是出於一場暴君慘無人道地大規模毒殺。
(旁白)
有一名獨裁者名字叫做海珊,他的作為震驚了全世界,是海珊讓全世界每一個國家,不禁發出同一個疑問「誰是庫德族?」1988年3月,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丟下有毒的化武炸彈,數分鐘內近5000人死去,接下來幾天又有7000人死亡,Halabja不是唯一遭海珊化武轟炸的伊拉克庫德族城市,但卻是死傷最慘重的。
(庫德族高等教育部長/ Ali Saeed)
我們不是阿拉伯人,不是土耳其人也不是波斯人,我們是穆斯林,但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歷史
回顧庫德族在歷史上的足跡,要從數千年前說起,他們生活的區域被認為曾是伊甸園所在地,庫德族人在這裡留下最早的足跡,受到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滋養,考古學家認為在這文明的搖籃裡,庫德族祖先曾是農業 畜牧業的先驅,會織布 冶金 還會製陶。
公元前300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後來又被興起的鄂圖曼帝國取代,直到100年前,庫德族人第一次看到獨立建國的希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根據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協約國同意居住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以南的庫德人獨立建國,但是這個諾言最終沒有實現。
(旁白)
因為繼鄂圖曼帝國而起的土耳其共和國武力太過強大,而戰勝的英國與法國只在乎自身利益,想從鄂圖曼帝國撈些好處,根本不在乎庫德族建不建國這檔事。於是1923年又簽訂《洛桑條約》,此條約確定了現代中東各國的疆域,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建國夢碎
哪知英法大筆一揮,庫德斯坦國(Kurdistan)消失,他們被出賣了。
(旁白)
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劃進土耳其 伊朗和敘利亞,這三國是法國託管,其中一部分庫德斯坦劃入伊拉克,那裡是由英國控制
雖然建國夢碎,但是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是國際和土耳其官方首次承認庫德族人,也是迄今庫德民族主義分子要求獨立建國的根據,然而換來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的屠殺。
庫德族從未放棄過建國的夢想,尋求獨立建國的民族運動和革命,在土耳其 伊朗 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動,但沒有一次成功,最慘烈的戰場發生在伊拉克,1980年代伊拉克庫德族發動分離運動,海珊發起安法爾行動(Al-Anfal Campaign),造成十多萬庫德族平民死亡,並且鏟平了上百個庫德族村莊
這是庫德族最悲慘的一頁,前伊拉克強人海珊,為了懲罰庫德族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持伊朗,展開清剿庫德族行動,任命化武阿里擔任北部指揮官。
1988年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化武炸彈死逾5000人,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戰機在Halabja投擲芥子毒氣和神經毒氣,都是國際法律禁用的化武。
(化武阿里)(1988.4.15)
我會用化武把她們通通殺光,看誰能說些什麼,去他的國際社會和那些聽他們說話的人
(庫德族化武倖存者/Aisha Esmaeel Ali)(82歲)
我想念我所有的孩子,我想Ali 想Muhammad,想Zara 想Sabeeh,教我如何不想他們,我們在田地種小麥和棉花,只是這樣而已,我們的工作充滿樂趣,生活充滿歡笑,像盛開的花一樣,我真希望我跟他們一起死了,我沒別的想說了,我跟你說我發誓,我到死都沒辦法原諒那些人,我告訴你,無論誰問我,我都會這麼說,夜裡我想要睡,但你不會了解,要睡著有多難,我睡著的時候感覺心都死掉了,在我死的時候,我會等他們,有時他們會來夢中見我一面,我當然想他們啊...
這不是海珊唯一一次對庫德族人的屠殺。兩伊戰爭在持續八年後,簽署了停戰協議,海珊更可以專心對付庫德族。單是1988年8月最後一周,海珊就對70多個村莊發動毒氣攻擊。總計海珊的種族滅絕行動,一共造成18.2萬庫德族人死亡,超過4千個村子被摧毀。海珊決心一次解決伊拉克庫德族永絕後患,他發布了一分軍事指示,要「清空庫德族區域」,文中寫道"軍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殺光所有在這區域的人或動物","任何在這裡活著的人或動物","都是不允許存在的"。但是聯合國經查證後,竟沒有進一步的制裁。
1991年,在海珊揮軍入侵科威特之後,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和什葉派再次起義,有一部分原因是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鼓勵他們起身反抗海珊,反抗的代價,就是鎮壓。
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爆發,受到美國鼓動的庫德族,再次起來反抗海珊,結果就是數以萬計庫德族人,被迫在大雪紛飛的寒夜裡,越過土耳其邊境高山,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新聞片段)(1991)
光是這個山頭就有2萬多難民,尤其是孩子因為飢寒交迫而陷入困境,逃來這裡的人們感到被遺棄
死亡人數難以統計,每天早上都有新的屍體被抬出來,他們沒能熬過夜晚,這位80歲的老先生走了9天 粒米未進,好不容易走到了土耳其邊界,卻因盡疲力盡而亡。他的兒子肝腸寸斷看著他嚥氣。但是到了這裡不代表安全了,而且多數的人不會「安全」,土國軍方用擴音器及槍聲警告庫德族人待在原地,不得越界 否則就開槍。土耳其軍方堅決不讓難民越界,因為土國政府非常害怕,萬一讓他們進到土耳其來了,這個「暫時」的收容,將會成為「永久」的問題。
剛開始時美國不太願意幫助庫德人,抵禦海珊的報復攻擊,後來才與英法聯手,在伊拉克北部劃定禁航區,阻止伊拉克的戰機攻擊庫德族人。這塊以北緯36度以北為界,面積約占伊拉克1/5的禁航區,成了日後庫德族自治區的基礎,如今居住了300萬庫德族人。
2003年,英美聯軍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庫德族再度提供協助。這一次,庫德族人沒有再被血洗。2006年8月,海珊世紀大審展開,同年12月31日,他因違反人權罪定讞吊死,四年後,化武阿里也被處死,罪名就是種族屠殺庫德族人。如今散居各地的庫德族估計約有3000萬人,是全球未建立國家的族裔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即使遭受一次次的背叛與鎮壓,他們仍未放棄希望尋求獨立的目標。而此時,獨立的夢想,比任何時刻更接近成真。觸發這契機的,竟然是ISIS。
當美伊戰爭後,伊拉克陷入內戰之際,伊拉克的庫德族自治區蓬勃發展,因為那裡不受內戰騷擾,放眼望去都在建高樓,忙著建商場 建大學,外國政府在Erbil設領事館,Erbil是庫德斯坦的首都,原本伊拉克庫德族可以繼續發展經濟,但就在2014年,一個所謂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橫掃大半個伊拉克,甚至奪下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對鄰近的Erbil造成威脅。
驍勇善戰的「自由鬥士」Peshmerga,直譯「面對死亡的人」,這群戰士視死如歸,和伊拉克政府軍並肩作戰。這次庫德自由鬥士自東北方進攻庫德斯坦自治區,派出的是著名指揮官Sirwan Barzani,而南面則由伊拉克政府軍主導攻勢,巴格達當局派出Najm al-Juburi將軍領軍,這兩人是出了名的死對頭,但是在這特殊的情況下,與西方走到一起,形成ISIS包圍網,共同將ISIS趕出伊拉克。
庫德族趁勢奪下北部產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基爾庫克是庫德族人心心念念的歷史首都,這個古都淌流著的不是奶與蜜,而是黑金石油。今日庫德族自治區擁有的儲油量價值約4.5兆美元。
(Woodrow Wilson國際學者中心/Henri Barkey)
局勢分分秒秒出現變化,伊拉克庫德族成功的達成自治,至於在敘利亞,我們也看到敘利亞庫德族,在反攻ISIS方面也有進展,庫德族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在領土上都有很大的收穫
幾千年來,庫德族人在獨立建國的道路上,孤獨前進。一路上,備受異族欺凌,打壓,滅絕。而長久受壓迫後,這個民族也曾訴諸恐怖攻擊,在國際間被視為毒蛇猛獸。雖然,他們是趕走伊拉克ISIS的功臣,但是不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也全都反對庫德族獨立建國。盼了幾千年的建國大夢,僅剩咫尺之遙。
(旁白)
時至今日,你可以在我們庫德斯坦,看到教堂與清真寺相毗鄰,我們有基督徒我們有亞美尼亞人 我們有雅茲迪人 我們有穆斯林 我們有猶太人,我們有各種宗教和民族,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都和平共處,這顯示出庫德族的兼容並蓄
在庫德斯坦的城市裡,我們不會只看到庫德族人,還有阿拉伯人 土庫曼人 亞述人 亞美尼亞人 迦勒底人,還有什葉派 遜尼派全都和平共處,而他們原本即是如此,庫德斯坦始終是這樣的國度,早在伊拉克尚未立國以前已是如此。
協約國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耶路撒冷歷史回顧:1.耶路撒冷是三千年歷史古城,最早居住者為迦南人,並非猶太人 2.耶路撒冷為希伯來語 在11世紀前這裡有猶太人、基督徒及阿拉伯人。3.11世紀屠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是羅馬天主教皇發動的十字軍東征 。
【耶路撒冷有3000多年歷史 最早是由迦南人在此定居 之後猶太人逐漸在此居住 到了11世紀阿拉伯人統治區域大部分土地 阿拉伯與猶太人相安無事 也同時存在伊斯蘭教與猶太教 直到羅馬教皇十字軍東征入侵耶路撒冷 屠殺阿拉伯與猶太人 】
耶路撒冷,對某些人來說,這裡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帝的應許之地。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然而這裡卻是歷史上戰事最頻繁的地方。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發源於舊約,全都聲稱對耶路撒冷的權利。
這裡有1204座猶太會堂,158座教堂和73座清真寺。過去數百年,猶太人,基督徒與阿拉伯人,一次又一次在這裡掀起戰爭。然而多數時候,他們和平共處。
在1900年代初期,當時地中海東岸,現在稱為以色列巴勒坦斯的土地,已由鄂圖曼帝國統治數世紀之久,在這片土地上住了眾多穆斯林和基督徒,以及一小群的猶太人,當時眾人相處還算融洽,
真正導致耶路撒冷鮮血不斷的禍根,是在100年前埋下的。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
當時早就有越來越多猶太人,倡導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即猶太教不該僅止於宗教,應該成立一個民族之家,猶太人理應有自己的國家。
因此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上萬名猶太人從歐洲移居回巴勒斯坦。不過點下第一把火的,是英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英國國王,在沒有徵求任何住民意見的情況下,擅自致函猶太復國主義者,表達支持猶太人在當地建立民族之家的想法。這是英國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第一份公開保證,短短67字的宣言,禍害一世紀。
然後,發生二戰的猶太人大屠殺,大批的猶太人從歐洲逃往英屬巴勒斯坦,並且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同情支持,1947年,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升高,聯合國通過一個英屬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一個是猶太人的國家,亦即以色列,一個是阿拉伯人的國家,亦即巴勒斯坦,至於猶太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則保留為由聯合國管轄的特別中立地帶。
可惜聯合國提出的分治方案,未獲阿拉伯國家接受。
1948年5月15日,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25年的託管統治,等不及的以色列,在前一天宣佈獨立建國。
以色列建國不到24小時,便迫不及待的在15日英國撤走當天,展開「清場」。
「一位住在Haifa的巴勒斯坦詩人,早在以色列建國前,將女兒送到貝魯特的美國大學讀書,當這一切發生後,她回不了家了,她寫信給她的父親,"別忘記給我的茉莉花澆水",她的詩人父親回了信,他說,"我用眼淚 澆著妳的花",」希伯來大學教授Nadera Shalhoub-Kevorkian。
以色列的舉動令阿拉伯國家為之震怒,組成聯軍向以色列宣戰。
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果是以色列大敗阿拉伯聯軍,以色列不但守住聯合國181號決議案,所劃定的以色列國領土,從此原巴勒斯坦的領土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約旦管轄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以及由埃及占領的加薩,至於打勝仗的以色列,更是一舉拿下原本巴勒斯坦78%領土,其中就包括西耶路撒冷。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便一分為二的耶路撒冷,在20年後,以巴勒斯坦人最不願見到的形式,重新統一。
1967年的「6日戰爭」,阿拉伯世界稱之為「Naksa」,亦即「重挫」,6日戰爭也開啟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薩和敘利亞戈蘭高地長達50年殖民。
1967年5月16日,埃及總統要求在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撤離,接著在5月22日關閉蒂朗海峽(Tiran Strait),禁止船隻進入以色列港口,以聲援軍機遭以色列擊落的敘利亞。
當時埃及舉國上下和阿拉伯世界,都在大讚埃及總統Nassor的英勇表現,但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以色列軍隊戰備精良,而且已經做好開戰準備。
一場先發制人的攻擊,就此打響。
出乎所有人意料,1967年6月5日 早上7:45,早就演練過無數次的以色列發動空襲,名為「焦點行動」(Operation Focus),當天以色列出動約200架戰機,轟炸了18個埃及空軍基地,摧毀80%埃及空軍戰力,埃及戰機甚至連起飛的機會都沒有,哪知開羅政府居然發布假新聞,聲稱埃及軍方大獲全勝,號召阿拉伯鄰國一同參戰,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響應號召,正準備要出動空軍參戰,轟炸以色列目標之際,但是當日以色列搶先一步,炸毀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獲得了絕對的制空權。
僅僅6天的戰爭,留下了極其屈辱的傷亡數字。以色列折損不到1000名士兵,阿拉伯聯軍卻有逾2萬人死亡或失蹤。
這一戰,Nassor丟掉了總統大位,但是巴勒斯坦人丟掉了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永遠的首都。
原巴勒斯坦剩下的領土,完全被以色列據為己有。
以色列以武力拿下原本由約旦所控制的東耶路薩冷,奪回了哭牆,即使不為國際社會所承認,但是仍在1980年,立法認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遠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接著以色列開始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建立屯墾區。
直至今日,這仍是以巴衝突的癥結,以色列說耶路撒冷都是他們的首都,包括1967年占領的東耶路撒冷在內,但是巴勒斯坦堅稱,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
「任何來到耶路撒冷的人都會感到,這裡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活在兩個世界,而他們都不能理解另一邊過的是什麼生活,」以色列親巴勒斯坦運動人士Yehuda HaKohen(聲音來源) 。
「那是世界之軸,所有的苦痛掙扎都濃縮在Silwan,我們可以說,這裡就是火山口,」塵世的耶路撒冷(NGO)主席Daniel Seidemann。
「我當然有權挑起衝突,我當然有權動手,因為我的家園被人占領了,」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中東從此再無寧日。
以色列的占領提供了巴解組織養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成立主旨,就是從以色列國解放巴勒斯坦,不計任何代價。
以巴之間的衝突,在1993年出現轉機。
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和當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正式簽署了《奧斯陸協議》。
根據協議,以色列政府首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巴解組織也承認了以色列。
隔年(1994)身為外長的裴瑞茲,和以色列總理拉賓,以及當時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共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和平並沒有因此到來。
因為以色列是以武力強取聖城,國際社會大多不予承認,紛紛將使館設於台拉維夫,但美國算是例外,美國向來支持猶太人,1995年,共和黨參議員凱爾(Jon Kyl)草擬《耶路撒冷大使館法 》,明定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且要在耶路撒冷興建大使館,否則美國國會將削減國務院海外經費。
《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最終在參眾兩院通過,但通過的版本加入總統豁免權,允許總統可以因「國家利益」,向國會通知要延遲執行半年。
時任總統的柯林頓為避免與國會關係鬧僵,所以沒有否決,但是自柯林頓以降,包括小布希與歐巴馬,都以每半年暫緩執行法案的方式拖延此事。怎知川普並不講蕭規曹隨這一套。
巴勒斯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無論是美國將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或是只要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都堅決難以接受,其他地區領袖也表達強烈反對,其中一項考量,是這個已經有百年衝突歷史的古城,現在最好是讓它成為和平之都,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說,他們渴望和平,但是時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分裂更甚以往。
「你知道,這事情十分複雜,卻有相當簡單,只要以色列終止占領,我們就不再丟石頭,我能保證我們巴勒斯坦人,死也不會離開這片土地,」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基本上已經可以對分治方案說拜拜了,這是永遠不會實現的,我們(猶太人)會繼續搬進這個區域,我們會在這裡建立更多猶太社區,更多的以色列電力,更多以色列路,以色列稅,然後最終,這裡會變成我們以色列的,一句希臘哲學家曾說過,"在戰亂之時 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和平之際 是黑髮人送白髮人",」以色列國家電台記者Yishai Fleisher。
和平,仍未降臨中東,依舊是白髮人,在送黑髮人。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協約國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為與YAHOO TV合作的特別單元。
今年在金球獎上奪下電影戲劇類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風光入圍10項大獎的《1917》,是曾執導《007:空降危機》的英國籍導演-山姆曼德斯的最新電影作品。並網羅了馬克史壯、柯林佛斯、班尼狄克康柏拜區、里查麥登等英國知名演員演出。
電影描述1917年4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兩位英軍士兵必須穿越危險的無人區,深入絕境,向友軍傳達「取消攻擊」的任務。
電影採用非常驚人的一鏡到底方式,真實呈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況,讓觀眾體驗了一場如煉獄般的戰場巡禮。
當然,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相信在過去的歷史課本上並沒有太多的詳細介紹。
就讓我們用這部影片,來好好回顧一下《1917》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191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重要事件,讓你在看電影之前,對電影的歷史背景有更深一層認識唷!
你已經看過最新的《1917》了嗎?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解說 #電影 #娛樂
協約國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我難過的是放棄你,放棄愛,皇帝的夢被打碎,忍住悲哀~
勘誤:日方1915年提出21條要求。當時中國「尚未」加入協約國的陣營,特此更正。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袁世凱如何成為北洋第一帥▶ https://youtu.be/ykaniqwZhog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袁世凱
#孫中山
#武昌起義
協約國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評價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協約國 在 一戰風雲: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 YouTube 的八卦
一戰風雲: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協約國 和同盟國倆大軍事集團 ... 帝国选择加入同盟国。1915年4月,意大利倒戈,加入 协约国 ,向同盟国宣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