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太難》
我參加了一次關於愛的測試,我還是交了白卷。
什麼是愛的測試?
愛,不只是愛情,不只是親情。愛的內含及對象太廣濶,它甚至包括愛使你傷心的人,包括愛可能損及妳生活利益的人。
通常我們不把這個現象稱之為「愛」,我們稱之為「寛容」。
但寛容從何而生?
又為何要給?
真的仔細推敲,它的源頭還是「愛」,而且不是一般吹噓的「愛別人」,而是為了「愛自己」。
因為愛的對立面是恨。
恨傷害你的親人,情人,恨父母、恨背叛欺騙拋棄你的情人,恨傷害你的朋友、陌生人⋯⋯活在恨中的人,看到的陽光是刺眼的,花苞是不夠綻放的,風景是提醒你曾經的謊言,然後感嘆:為什麼辜負?為什麼拋棄?
但恨一個陌生人,一下子發個火,就忘了!
偏偏你恨的人愈靠近你,你愈苦。
為什麼?
因為對於親近的人你會先有一個假設,並且因此假設而產生渴望,你渴望得到他們的愛。
尢其親人之愛,好似天經地義。但實情是:這個世界上,可能有百分之一的小孩因為父母的處境,私下決定在他的生命誕生之前,不得已先「處理掉」它。
他或是她,連生下來的機會都沒有。
接著才是撫養。
現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面對父母離異,你跟著其中之一,然後與另一角色漸行漸遠。
即使家庭不離異,這個世界上可能有一半的父母,不夠成熟,不知道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他們的孩子在各種爭吵、利害盤算、勢利、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下,痛苦自卑又沒有自信地長大。
如果用一個普通的計算機一算,這個世界上擁有完整父母之愛的,可能只是少數人。
但這些少數人中出現了不起的文豪,寫下「背影」「目送」⋯⋯成為傳統道德謳歌的對象,而且編輯在給每一個不同處境的小朋友必須閱讀觀看的教科書。
它是美德教育?
還是道德綁架?
它是教人感恩?還是感嘆?它是定義幸福?還是逼著狀態不同的人,體會永不可得的自卑之心?
所以我説:多數人在愛,交了白卷。
因為當我們在歌頌某種愛時,並沒有體會那些黑暗角落無語、且可能是相當多數人,正在受傷的哭泣。
恨,也由此而生。
恨的人,永遠不會快樂。你以為自己恨的是他人,過不去的其實是自己。
心磨著,深夜裡也孤單著。
張愛玲逃到香港,見著時髦派的母親,她得到的「目送」是:妳的衣服領口是破的:她沒有「背影」,母親直接口説:「我,養不起妳。」她以才華洋溢的文字,寫下對所有家人的感受:「所謂祖先,就是躺在我的血液𥚃,等我死了,再死一次。」
這時,死亡的意念對她是痛快的,那是弱勢的她,對渴望親情最悲壯的報復。
死吧!大家一起死!再死一次!我要你們再死一回,透過我的死。
所有的人都知道,恨緣自於愛之不可得。張愛玲傳奇一生,孤獨一生。她沒有半生緣,她什麼都趕不上,什麼都得不到:連一半親情也沒有。
除了她自己可以掌握的才華。
我在17歲時失去了外婆,那一年這個世界上惟一愛我的人,永遠離開了。
我也曾尋覓,曾受傷,曾怨過我的母親、父親⋯⋯然後從各種理智中,平復了自己。
我的方法不是寛容,而是告訴自己:「當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愛你時,你更要愛自己。」
「如果連好好愛自己都學不會,你為什麼覺得别人懂得如何愛你?包括那個别人的名字叫做:母親?父親?」
我所謂的愛自己,絕對不是只在乎自己。而是珍惜自己,珍惜生命的不容易。
想辦法遠離得不到、受損害,不快樂的事物,這些命運給你的考試。
如果你渴望的愛,不可得,轉個念,你比孤兒好,你比被墮胎的胎盤好⋯⋯你比飢荒中的人們好,你比戰亂時期的人好。
走到山林,風拂吹你的臉,它沒有偏心:走向海灘,浪潮永遠依約一波波問候你,它也沒有遺棄你。街邊的小野花從無人搭理,它照常綻放。
當你下定決心,不求他人,並讓真正的愛,一寸一寸進入你的靈魂時,你賜予了自己快樂。
當你以美的心,裝飾生活中的色彩,不依賴他人,動人的背影就是你自己。當你用你的生命、善良、耐心、喜樂和慷慨照亮他人的道路,你是燈,你是別人的星星:更是自己的救星。
當你把最好的善意給人,你也把最好的暖意留給了自己。
當你攻克自己的創傷,獲致內在的平靜,內心深處自然會響起音樂,此時快樂頌就是你。
受苦、委屈了,選擇原諒。
你祝福的不是他,諒解的不是別人,而是讓自己釋懷。
這是一堂愛的測驗,六十多年來,我考了許多次,曾經交白卷,後來補考,以為過關了。但這堂測驗太難了,每經歷一波不同的難關,我才知道自己的白卷,只完成了一小題答案,其他仍然空白。
幾十年了,漸漸地,我明白我們必須不斷的修為自己:最終,才能學會了「愛」這門課。
它,太難。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arc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機動部隊》是國內首部講述PTU機動部隊的警匪劇,由林峯、蔡卓妍、方中信領銜主演。講述了警方臥底高家聲(林峯 飾)在成功搗毀黑幫後,重返警局成為了PTU隊員,與PTU女沙展何慧玲(蔡卓妍 飾)在隊長劉建暉(方中信 飾)的帶領下一起除暴安良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劇都是實地拍攝,只為給觀眾帶來最...
半生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語錄.格聶神山》
* 緣份一至,水到渠成,凡有些微勉強,不如稍候。—-亦舒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時候說散就散。年輕時念舊的我,常為此傷感。中年後逐漸明白所謂緣分是計量的,份額滿了,緣即滿了,需要結束了。學學蒲公英的智慧,風吹即飄揚,風平則靜安,不用感傷,不需言盡,一切隨緣。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生命的無意義,迫使人去創造自己的意義。不管黑暗多麼廣闊無邊,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光明。
—Stanley Kubrick
* 任何決定都有錯誤的風險,所以一個人做決定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願意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願意承受錯誤的決定所帶來的所有後果,不怨天尤人,還有就是要有能力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
—-卡倫・霍妮 《我們內心的衝突》
* 隨著我長大,我不斷重讀一些詩人,而在他們的詩中,我自己曾作為被選中的聆聽者,扮演了重要角色。親密的,誘惑的,往往是幽暗的、秘密的。不是那些站在露天競技場上的詩人。不是那些自說自話的人。—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Louise Glück
*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艾米麗·狄金森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你也是無名之輩嗎?
那我們就是一對了——別聲張!
他們會把我們趕走,你知道。
成為有名人物,多麼可怕!
多麼乏味啊,像只青蛙,
整日把你的名字
向那仰慕你的泥沼念誦!
*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行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這個世界一般。——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 人人都有慾望。所謂清高,不過是他的慾望更遠更高。—-丁墨《你和我的傾城時光》
*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
* 曾以為走不出的日子,現在都回不去了。—-村上春樹
* 誓言用來拴騷動的心,終就拴住了虛空。山林不向四季起誓,榮枯隨緣。海洋不需對沙岸承諾,遇合盡興。連語言都應該捨棄,你我之間,只有乾乾淨淨的緘默,與存在。 —-簡禎《海誓》
* 人若願意的話,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長,一生貞靜自守。——里爾克《蘋果園》
* 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張愛玲《半生緣》
* 離別與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戲。習慣了,也就不再悲愴。—-張小嫻
* 正由於我抱著與你相見的希望,我才永遠認為最崎嶇的路是最好的路。——紀德《窄門》
—-圖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格聶神山。神山座落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為沙魯里山脈最高峰,同時也是藏傳佛教24座神山之一。主峰海拔6204公尺,被稱為「殊勝的清淨修禪之聖地」。在格聶有一條全程60公里的徒步路線,軌跡呈「V」字形,深入格聶腹地。
貢嘎山、格聶之眼、冷古寺、熱梯河谷、哈措納……跟著攝影師HarleyTung 的鏡頭,領略這「殊勝之地」的遼闊與壯美。
半生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語錄·墮落的星期六宵夜》
* 說到人生,不管誰都是業餘新手啊。 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參加,人生這種事沒有什麼專業老手。—伊阪幸太郎《華麗人生》
* 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余光中《寫給未來的孩子》
* 人的理想和成就之間有一段距離,只有靠他的熱情才能跨越。——紀伯倫《沙與沫》
* 不論你想要怎樣,說給自己聽即可。真相會讓你得到自由。再不然就會給你當頭一棒。繼續過當下這種生活對你來說就意味著撒謊,撒謊會腐蝕你的靈魂,所以從謊言中暫時脫身出來吧,哪怕只有一分鐘也好。—-尼克·霍恩比
* 成熟的愛情,敬意、忠心並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狄更斯
*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亞當•史密斯
* 一個人越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那麼他的處境就越好。因為孤獨是幸福、安樂的源泉,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從一切事物當中體會自身的人才是處境最妙的人。—叔本華
* 我不怕黑。可我怕躲在黑暗中的人。
——尼爾·蓋曼 《美國眾神》
* 歲月這東西,總是要按時帶走它要帶走的部分。—-村上春樹
* 清醒了豈能再昏睡,覺知了豈能再愚昧,當華美的葉片落盡時,生命的脈絡便曆曆可見。—-徐志摩
*《月下待杜鵑不來》—徐志摩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
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
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月兒,你休學新娘羞
把錦被掩蓋你光艷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聽她允許今夜來否
聽遠村寺塔的鐘聲
象夢里的輕濤吐復收
省心海念潮的漲歇
依稀漂泊踉蹌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
風颼颼,柳飄飄,榆錢鬥鬥
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 活著是世界上最罕見的事,大多數人只是存在,僅此而已。—王爾德
*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魯迅
*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周國平《把心安頓好》
* 時尚就是一種醜陋,因為醜得太難容忍,所以我們每半年就要換一撥。—王爾德
* 如今我不再如醉如痴,也不再想將遠方的美麗及自己的快樂和愛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 我的心已是夏天。我比當年更優雅,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也更心存感激。我孤獨,但不為寂寞所苦,我別無所求。我樂於讓陽光曬熟。我的眼光滿足於所見事物,我學會了看,世界變美了。——赫曼.赫塞《堤契諾之歌》
*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張愛玲《半生緣》
* 你深愛一個人,不忍捨棄,不是因為他獨一無二,而是因為你的愛才讓他變得獨一無二。—《自由在高處》
*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卡爾維諾
—-圖片:聆聽震憾的陳毓襄&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演奏Rachmaninoff 3,還有交響曲,在衛武營三樓餐廳宵夜。
15年來的第一個星期六,屏息於陳毓襄的演出,尤其Rachmaninoff 3最後段落琴狂45秒鋼琴演奏,⋯⋯結束後她站起來,扶著鋼琴,好似一名墮落於Rachmaninoff 3的天使,她的雙手如羽翼,為完成音符🎵而斷裂。曲罷那一瞬間,她雙手彈至低音,一揮,空間凝結,狂琴難了。
陳毓襄形容自己彈奏此曲的心情:這一首協奏曲用了上百種的鋼琴功夫,常常都不知道彈完自己還會不會「活著」。Rach 3’s deadly 45 seconds拉三的45秒生死關。
這一首鋼琴協奏曲長達45分鐘。拉三的音樂熱情、澎湃、念舊。技巧用了上百種的鋼琴功夫,聲部/和聲/構造/速度都相當的複雜,但是只有演奏過這一首曲子的人才知道它有一段45秒的生死關。當協奏曲進入第40分鐘,體力上已經經過了一山比一山高的挑戰,它將面臨最後一關-大聲又快的八度,瘋狂的跳45秒。在這已經大聲又快的八度大跳,還得繼續加快音量和速度。鋼琴家必須要在理智中彈出瘋狂的音樂。很多鋼琴家就是在這兩頁的時候失控到崩潰,彈不完這個曲子。如果能過這一關,就會到達終點站- Coda(最後兩頁的結尾),勝利的結束在D 大調! 
*音樂會之後我們接受高雄市立交響樂團的邀請參與宵夜,毓襄之前代問我吃什麼?我正忙,隨之回:和妳一樣,結果平生第一次點素菜,而且不在佛光山,在衛武營。
半生緣 在 Marc TV Youtube 的評價
《機動部隊》是國內首部講述PTU機動部隊的警匪劇,由林峯、蔡卓妍、方中信領銜主演。講述了警方臥底高家聲(林峯 飾)在成功搗毀黑幫後,重返警局成為了PTU隊員,與PTU女沙展何慧玲(蔡卓妍 飾)在隊長劉建暉(方中信 飾)的帶領下一起除暴安良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劇都是實地拍攝,只為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視覺體驗。
從劇情設定上符合近兩年港劇經典警匪劇,人物內心豐富,敘事轉場有設計感,節奏明快,沒有強行插入內地元素,也沒有塞進去幾個內地演員來迎合觀眾,真正回歸港劇表現手法和水準的作品反而贏得了觀眾青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pIIhrFO6aA/hqdefault.jpg)
半生緣 在 老天鵝娛樂 Youtube 的評價
老鵝特搜#446 陳正祺/蘇貞昌/FOX體育台/張愛玲
▶️ 次長眼神迷因爆紅 拍攝者不救
- 政治迷因素材 不斷橫空出世
- 靠眼珠的運轉 綻放他的眼技
- 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在這裡
▶️ 52.8億的防疫準備金 蘇揆稱不是私房錢
- 賴姓稽查員上工 預算審查開始
- 不是你看錯 52.8億的幸福 細金欸
- 在野黨被當成金光黨 主計長出來護駕
- 我們政府真有錢 偶的帳戶真可憐
▶️ FOX體育台將退出台灣 節目好球帶播最終回
- 體育頻道持續燒錢
- 看棒球的精華好朋友
- 體育好朋友-1 謝謝10年來的陪伴
▶️ 張愛玲插畫版上Google首頁 紀念百歲誕辰
- 上海四大才女
- 傾城之戀半生緣 沒看過也有聽過
▶️ 鋼鐵鵝粉現正募集中!👉https://lihi1.cc/cGDGe
「老鵝特搜」每週一到五晚間九點出刊 趕快訂閱YT頻道
廣告合作請洽:omgoose_case@carry.live
#陳正祺 #蘇貞昌 #FOX體育台 #張愛玲
#電競 #新北市政府 #Esports
★幾天幾摳贊助老鵝【http://bit.ly/31xsPcF 】
▶老天鵝娛樂FB【 http://bit.ly/2zL5tWv 】
▶加LINE 抽禮物【http://bit.ly/2zVuuyD 】
▶追蹤老天鵝IG【http://bit.ly/2No6dTE 】
▶老天鵝社團秘密抽【 http://bit.ly/2NkLkbO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rThHfCjUo/hqdefault.jpg)
半生緣 在 Oh!特爽Alter song Youtube 的評價
右邊那位:最近看到莫文蔚新單曲【半生缘】舉辦MV自製賽,想嘗試看看,我根據歌曲的氛圍做了個詭異的版本,我覺得莫文蔚看到會無言。
► 你訂閱Oh!特爽了嗎? →https://goo.gl/uCSC8w
► Oh!特爽是誰?→https://goo.gl/FJbxoN
-----------------------------------------------------------------------------------------------
【Oh!特爽 的人氣影片】
►【100位歌手】不負責任的模仿 → https://goo.gl/ewUtTK
► 【44位歌手】不負責任的模仿 → https://goo.gl/TGCFjE
-----------------------------------------------------------------------------------------------
【追蹤Oh!特爽】
► Facebook https://goo.gl/Px4ooT
► Instagram https://goo.gl/xpoL3L
► YouTube https://goo.gl/uCSC8w
► E-mail yuhsi1986@gmail.com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qHJWrQzbe8/hqdefault.jpg)
半生緣 在 [心得] 半生緣-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28歲,已寫出《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心經》
、《封鎖》、《紅玫瑰與白玫瑰》、《花凋》等曠世經典中短篇的張愛
玲,首次嘗試創作長篇。年輕祖師奶奶一出手,就是經典,《半生緣》
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張作。
無數讀者讀《十八春》(改寫前的《半生緣》,連載於當時的上海《
亦報》)讀得如醉如癡,常對書中人物真假不辨。當讀到曼楨被姐夫
污辱,所有人無不義憤填膺,不但為曼楨一掬同情之淚,也狠命詛咒
曼璐和鴻才。甚至很多人在連載期間寫信給張愛玲,認為非把這對狗
男女槍斃不可(Orz.…),他們不忍看到曼楨的悲劇再發展下去。
《半生緣》撼動人心的力量近乎迷幻,最經典的一幕—男女主角各自
婚嫁之後中年再度重逢,彼此還沒見面前就發現一股電流襲來,那曾經
心靈相通的兩個人,歷盡滄桑之後的前緣再敘,令人讀到顫抖,難以
置信感情能被寫到那樣的境界。而對比於年輕時的兩人,張則用溫柔
敦厚的筆,將他們之間澄澈的愛寫得美到極致,如此溫潤純美直到萬箭
穿心、痛徹心扉的一刻,凝聚成相對無語唯有淚千行的悲,讓看倌們
再也無法自情節中抽離。
雖然覺得所有張愛玲作品當中《秧歌》寫得最好,但讀了這首部長篇,
不禁覺得,《半生緣》是張寫作歷程一個重要的轉折。 她中短篇時期
的華麗精煉,在初試長篇架構時,便胸有成竹地將之捨棄了(冰雪聰明
的選擇),前半部緩緩地舖墊那看似清淡、味之彌甘的綿長情意,然後
劇情急轉直下,突掀高潮、帶出張力,讀者心中於是留下難以磨滅的
烙印。較之張早期作品總是處處透著世故老練,冷靜得不近人情—《金
鎖記》之冰冷壓抑、《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冷漠倦怠、《殷寶灧送花樓
會》之辛辣嘲諷等,幾乎都是繁複堆砌的,《半生緣》裡初次登場溫暖
樸實的寫法,可說是顛峰作《秧歌》的暖身習作(不過即使名為習作,
還是教人一再重讀、鉅著級的不朽經典啊)。
有人認為《半生緣》是通俗的言情小說,這當然是該打屁股的評論。
曼楨雖然陷入最悲慘的境遇,卻不該誤解成騙取眼淚的廉價手法。姊姊
曼璐的手段是毒辣,卻和家族共業、舊社會婦女處境有關,誇張的哥特
式劇情則可理解為,以戲劇的荒謬和寫實,控訴父權社會的宰制,事實
上有不少讀者甚至會同情曼璐的瘋狂與獰厲吧!再說言情小說的痴戀
氛圍,看看開篇的一段話:曼楨問世鈞甚麼時候開始愛她,世鈞說從第
一眼。接下來這段情話便被戳穿,其實他們第一次見面根本沒有甚麼
印象,甚至世鈞有兩次去找叔惠也沒有注意到曼楨—典型張愛玲對人生
熱情的荒謬之諷喻,以此作為開鏡畫面,會"言情"嗎?
說到底,《半生緣》為何如此令人震動呢?摘錄一段《深艷:藝術的
張愛玲》的資訊:
張愛玲寫《十八春》時年齡已經三十出頭,導演桑弧比她還大四歲,
想必他家裡早就勸他成婚了,尤其是在得知他有與張愛玲好的危險的
情況下,催促得可能會更緊吧?張愛玲的作品向來不是近乎讖語就是
折射她的現實生活,《十八春》說的其實就是一個有情人難成眷屬的
故事,儘管書中人物命運與她和桑弧的緣故不同。《十八春》連載完了
,她與他的友情也定了格—就在這一年,桑弧與一位圈外女士戴琪結了
婚。後來張愛玲又在《亦報》上連載長篇小說《小艾》,就再也不見
桑弧的評介文章了。
原來有可能是張自身的生命經驗,難怪深刻。不過,光是這段經歷,充
其量只能寫出富有宿命意涵的愛情故事吧!曼楨和世鈞之間溫柔敦厚的
纏綿,亦即牽動全書的靈魂,是怎麼揣摩出的呢?話說《十八春》開始
創作時,距離與胡蘭成離婚僅一年的時光,不免…使人猜想胡張的情緣
,應該也滲透在作品當中。若翻過胡蘭成《今生今世》裡兩者的戀人
絮語《民國女子》,真會讀到讀到呆掉。遍讀名家對張的研究,沒人
寫得過胡蘭成!他真是太懂張愛玲了,難怪張說,只要喜歡一個人,
永遠覺得他是好的。她寫在門外悄悄偷看胡蘭成:"他一人坐在沙發上
,房裡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寧靜"而胡蘭成更甚,說張的臉像"平原緬邈,
山河浩蕩",意指永遠親吻得不夠。幾段旖旎的文字,真的很難不讓人
把《十八春》的前半部和胡蘭成做聯想。
美得讓人驚嘆惋惜的愛,因無法永恆而有點惆悵,如毛姆所說:The
love that lasts longest is the love that is never returned.
轉過身,永遠不能也不會再見的半生緣,是要教人牽掛一生的。不過
這結局其實是光明的,曾經行屍走肉,甚至下嫁祝鴻才的曼楨,一句
悲涼的「回不去了」,接受自己是「寂寞慣了的人」,勇敢地往前走,
多麼苦也多麼好!蒼涼的意味,只留在回首的剎那。
--
★ 我的部落格:https://blog.sina.com.tw/cathysheu
★ 我的書櫃:https://www.anobii.com/cathyshe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30.162.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07077849.A.F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