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前進鳳凰城】台積電美國5奈米廠完成首批250名招募
其實,台積電今年(2021)已對內部展開徵才,初期至少需要300名,最終預計由台灣招募800至1,000人赴美國廠工作,給予優惠條件包括本薪加倍,一次簽約需簽四年,而且在美國提供房子與汽車的補助,以及在美國所有的健康保險等配套福利。
據了解,一直以來,台積公司針對國內轉職或外派員工皆提供相對的配套措施,以鼓勵國內轉職員工長期跨區域工作,或確保海外派駐人員的發展並維持外派生活品質。...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科技產業資訊室 Facebook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你懂製程嗎?台積電製程工程師的一天!必備技能薪資待遇未來 ... 的評價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製程工程師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2023 製程設備比較ptt - narenisona.site 的評價
- 關於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2023 製程設備比較ptt - kodhaber.online 的評價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轉貼自 邱顯智 為人民辯護
【緊急!馬政府擬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業
台灣高科技業面臨全面掏空!】
這兩個禮拜,我們收到許多來自新竹產業界、和第一線工程師的訊息,對馬政府將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業」,表示憂慮。
事件的引爆點,是11月底,經濟部長鄧振中在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訪問時,投下震撼彈,希望在「任期結束前」撤銷中國投資台灣半導體設計(IC設計)的產業禁令。
而馬政府搶在下台前的最後一波「對中開放」,將會全盤扭轉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命運。影響重大。
究竟為什麼這麼嚴重?我們針對幾個基本問題,做了下列整理。邀請各位共同關注:
--
Q1:IC設計業為什麼如此重要?馬政府現在到底想搞什麼?
A1:
IC設計產業,被稱作是台灣的「鎮國之寶」。目前台灣的IC設計產業在全球排名第二,占全球產值的22%。僅次於美國。
中國近年亟力追趕,砸重本投資半導體業。同時虎視眈眈,希望併購台灣廠商。上個月,以中國國家資本成立的「中國紫光公司」才大肆放話說要併購台灣最重要的IC設計廠商聯發科。
但由於產業本身高度仰賴人才與技術的保護,台灣政府過去一向限制中資投資。
這樣的保護,卻在兩週前突然轉向。經濟部無預警宣布,為了「提升競爭力」,將研議開放中國投資、或結盟台灣IC設計業。中國紫光集團更隨即跟進,表示將積極洽談。
馬政府這樣的開放,也被視作是為「紫光入股聯發科案」服務。
參考連結:
與紅潮結盟?政院擬開放IC設計中國參股 http://goo.gl/elqu8a
陸資入股 IC設計 經長:卸任前拚解禁 http://goo.gl/86lI8i
不是傳言!中國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表態併購聯發科 http://goo.gl/fCbzt9
聯發科引中資 買一送多? http://goo.gl/3HMZTw
--
Q2:如果真的開放,對IC產業會造成什麼影響?
A2:
簡單來說,若真的開放,將會急遽地加速台灣IC設計業的技術外移、人才外移,最後導致產業整體的掏空。連帶地也將使台灣經濟受到重擊。
因為台灣大型IC設計公司的股權極為分散,即使公司高層,所持有的股份也不過平均3%左右。若中資真的入股,即使只持有10-15%的少數股份,也等同實質握有公司的控制權。
中國紫光要併購台廠,目標非常清楚:要獲得他們未能掌握的關鍵技術。
若中資控制公司,屆時關鍵的技術、高階製程、最先進研發、上下游客戶長期關係,全都會輕易且合法地被中資學走、搬走,移至中國建立他們自己的產業供應鏈。
這其中,許多園區工程師將會受重大衝擊。首先,中資將可以任意調度公司人力,把台灣高階工程師團隊派往北京、上海,協助訓練當地工程師,工程師將被迫前往中國工作;接著,在中國本地工程師逐漸上手後,開始把最先進技術製程、研發重心移轉到中國;最後,中國將連台灣的人才也不需要,未來台灣工程師若要從事最前沿的研發工作,將不得不前往中國。
此外,產業的掏空也將連帶使台灣GDP下降、稅收減少、股市下挫。後果不堪設想。
過去這段時間,包括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及中經院院長吳中書,都已經表達過相同立場。
--
Q3:為什麼美國、韓國政府拒絕中國紫光的併購?其中的潛藏怎樣的「資訊安全」、「國家安全」危機?
A3:
中國紫光在2015年7月嘗試併購美國的美光科技(Micron),但美國國安單位介入所以破局;11月,韓國SK Hynix也拒絕中國紫光的53億美元入股案。
兩國政府拒絕的理由,就是「國家安全」、與「資訊安全」。
IC設計業,是兩者的關鍵。
目前生活中常見的電子產品都有使用IC,包含汽車、電冰箱、冷氣機等,往後智慧城市、智慧家電都將使用更多的IC。而IC重要性在於「物物相連」,未來監控照護應用將更普遍,優點是能改善治安與居家照護;然而,卻也更有利國家監控。
中國可以透過併購IC設計公司,取得IC內部資訊,進一步設定間諜功能。甚至連最敏感的先進武器,也內涵精密的IC零組件。若這些研發、製程遭中國全面掌握,不但將使台灣陷入遭「全面監控」的時代,也遑論維持國防安全。
相關新聞:
IC設計業者:開放中資參股 政府居心叵測 http://goo.gl/mIOMVD
觀點投書:紅色併購狂潮下 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競合 http://www.storm.mg/article/75308
《星期專訪》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 :IC設計
http://goo.gl/UuklmC
半導體產業引進中資 不只是國安問題 http://goo.gl/CBfXQa
半導體業開大門 學者︰自斷生路 http://goo.gl/5PwUld
【島嶼邊緣】全民公敵:台灣IC設計絕對不能被中國設計 http://goo.gl/asguRZ
--
Q4:如果不開放中資入股,聯發科就無法生存下去嗎?
A4:
目前所看到支持開放的理由,主要是這有助增加資金、打開市場。
但第一,事實上,台灣的IC設計業根本不缺資金。如同前面提到,台灣IC業的產值是全球第二,且IC設計公司不需要太多資本投入,主要的資產就是人和各種專利技術(IP)和上下游產業鏈的客戶長期合作關係。
第二,台灣IC產業早已吃下大半中國市場。根據麥肯錫估計,全球半導體需求約有45%來自中國。中國的半導體又有超過9成依賴進口。目前中國從全球各地的進口來源,台灣就占了大半比重。
事實上,台灣IC設計業者在過去一、二十年就是在與各國業這競爭中,逐步吃下中國的大半市場。站穩全球第二大廠商的地位。
不缺資金、也已佔有大半市場,聯發科為何還想爭取中資入股?
原因無非是想進一步與中國廠商結盟,開發更大的中國市場、甚至與中國廠商共同參與中國特有的規格設定,與全球IC設計業龍頭高通爭霸。
但這樣的策略,或許短期之內有助於聯發科股東、公司經營階層的獲利,長期而言,卻會造成基層工程師與台灣整體社會的生存危機。
相關新聞:
中資入股? 聯發科起舞 http://goo.gl/weqj0i
--
Q5:所以,我們主張什麼?
A5:
如同美、韓政府的作法,當產業涉及整體國家安全,政府有義務介入監管。
我們要求馬政府立刻停止這項解禁計畫。
--
Q6:現在進行到哪裡?經濟部有配套措施嗎?下一步該怎麼做?
A6:
11月底,經濟部長鄧振中透漏將計畫開放。但未說明具體開放時間,並強調會有完整配套及舉行公聽會後才開放。鄧振中提出開放的「四條件」,包括:
1、技術是否被不當轉移到中國
2、陸廠是否竊取商業機密
3、不當挖角
4、避免造成廠商外移。
但事實上,當中資入股台廠,實質控制公司,也就沒有所謂「竊取」、「挖角」的問題。那都是公司內部的正常調度。經濟部提出的條件,事實上都只是假議題。
今天(12月10日)上午,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要求經濟部、國安局、科技部、勞動部、陸委會等單位針對開放中資入股IC產業進行專案報告。
--
情勢危急。雖然2016年大選,看似大致底定。但大選結束,到520馬英九下任前的這段時間,卻是馬英九是否暴衝、擴大傾中的關鍵時刻。而這樣的開放一旦實施,就很難逆轉。
邀請各位共同關注!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單則精選>
人才是當前科技競爭下,各國都在競逐的戰場,而美中科技戰下,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投資,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移,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過去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社會更有排外的氣氛,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親上火線,為一項「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做政策遊說,這項計劃只有500個名額,瞄準高科技專才,滿足條件的就給予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的機會,李顯龍說,這能為新加坡創造新的就業 並鞏固科技樞紐地位。
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佈結構性調薪20% 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
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 ,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內文}
美中科技戰下的世局動盪,讓政治立場相對中立的新加坡迎來機會,為規避華府與北京間的交鋒,動輒脫鉤 制裁或禁運的風險,不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高科技,近來紛紛加大在新加坡的投資,而面對這波產業鏈的轉新加坡也做好了準備。
(海峽時報視頻新聞主播)
明年1月 (新加坡)將有新的工作准證制度,提供給外國頂尖技術專業人員,憑此通行證,他們可以在新加坡開設公司並經營業務,或者在本地成為其他公司的股東或投資者,因就業市場向外國人開放引發反對黨的指責,讓近來新加坡在政策上有所緊縮,但在高端人力的引進上仍不遺餘力,這次更瞄準高科技,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的計畫,即過去一年最低月薪兩萬(新加坡幣),5年的科技企業領導職位,或曾主導科技產品研發,三項要件只要滿足兩項,就可留在新加坡創業或任職,名額雖然只有500人,但星國經濟發展局預計,這將吸引全球頂尖的科技專才加入,更可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就業。
(李顯龍/新加坡總理)
非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時,必須努力適應工作和社交,而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是新加坡如何創造新工作,和更多就業的方式,且必須確保他們受到公平對待,不會受到歧視,並在工作和晉升方面有公平的機會,他們必須看到科技公司,帶來了構建行業和能力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樣我們自己的員工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提升自己並最終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庫
面對國內排外的氣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週在一場論壇上,為「科技准證」的政策辯護,而爭取科技人才舉世皆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的台積電,宣布結構性調薪20%,創下歷年最高漲幅,顯然也是為了留住人才,同時應對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上,積極高薪挖角的挑戰。而半導體正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特別是對華為的禁運之下,凸顯中國在這領域的短板,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已連續三年都超過3000億美金,金額比進口原油還要多。
(魏少軍/大陸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很長時間以後,到了2000年有一個小高潮,後面呢就10多年的時間,其實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是非常少的,而同期全球的平均投資額,每年的平均投資額大概在500億美元左右,我們國家的投資,我們開玩笑說是叫,在人家的投資的統計誤差範圍之內,就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忽略不計的,那麼沒有投資,市場或者企業又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那麼這個過程當中,你的產業發展就是非常艱苦
過去的「中國製造」技術靠外援,零件全進口,只求代工賺快錢,缺少研發投入的結果,在轉型升級路上,就遇上被外國人「卡脖子」的瓶頸,這狀況在半導體產業最為凸出。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我們之前談到所謂「紅色供應鏈」,就是之前台灣公司到大陸設廠,做什麼製造,世界工廠,那大陸後來崛起,基本上台灣人做的,大陸都學會了,因為大陸有市場,他可以砸錢 有人工,所以從零件 組裝 DRAM 面板都做會了,唯一一個大陸學不會的就是半導體,那這個東西因為投入太深了,那大陸對於這點可能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就賺錢為主,可能上市啊 資本市場,這類有想過做,後來忽略就沒有了
曾被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評選為亞洲科技硬體分析師第一名的楊應超說,
中國忽略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如果最核心的晶片全面斷供,整個「中國製造」將完全崩潰,也因此,中國近來訴求「自力更生」,要以傾國之力打造「中國芯」,但楊應超認為這並不容易。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半導體有三個很大的門檻,大陸一直沒有辦法跨越,第一個門檻就是所謂的IC設計
IC設計就像台灣的聯發科,就者一批工程師 去設計 晶片設計,這個其實沒那麼難,
因為只要花錢把人搶來就可以了,難的地方是設計的那個軟體,只有三家公司做這個軟體,都是美國公司
(羅斯/美國商務部長)5月20日,我們發布了一項命令,這次規則限縮就明確表明,使用任何美國軟體或使用美國製造設備的產品,為華為生產產品,這將被禁止,並且需要獲得許可
美國商務部在5月的禁令修改了「外國直接生產規則」(FDPR),這恐怕讓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停擺,因為設計晶片必備的軟體幾乎全是美國公司,包括益華設計系統(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 Ansys,及德國的明導(Mentor Graphics)這4大巨頭,幾乎都受制於美國的禁令。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第二個門檻就是器材,所謂的半導體器材,從台積電來講好了,他拿一個wafer就是晶圓,從無到有,兩個月的時間 要300個過程,要做300道手續才能把晶圓做出來,然後他要很多機器來做,最重要的機器就叫Lithography,中文好像叫光刻,就是光去刻那個東西,只有一家可以做,就是ASML,荷蘭的公司 對,就那一家做的出來
,這家重要的程度就是說,連台積電 連三星都要去求他們去買機器 去搶機器,他們機器訂的話,一年以後才拿的到,而且他們都入股那個公司了,因為要拿那個機器,所以沒有那個機器,後面就免做了,所以大陸拿不到機器的話,這個機器是不能替代的 就沒有了
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EUV是晶片製程的設備,這和傳統底片曝光類似,以雷射對幾何圖像曝光,然後對矽晶圓進行刻蝕,利用極短波長的特殊光源,把轉印到半導體上的電路線寬,縮小到7奈米以下,目前能製造光刻機的有日本佳能與尼康等企業,但能生產紫外線光刻機並且量產的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一家,這壟斷了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台灣的台積電就是艾司摩爾的客戶之一,而受制於「瓦聖納協議」的科技管制,艾司摩爾出售光刻機給中國,都需要荷蘭政府的許可,過去往往因為等待審批,錯失獲得先進製程的時機。
(楊應超/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最難的第三道,就是怎麼做出來,像餐館好了,餐館廚房給我做,器材都在,叫我去炒,我炒不出來,因為我不會炒,就是,你軟體也給你,器材給你。你怎麼做,這個就是know how,工程師多年經驗才做得出來,所以半導你你常聽到一個名詞,叫yield rate (良率),就是同樣的晶片,有人做出來可能是90%的yield rate(良率),通常90%以上,有人做出來可能1%或0%,就你晶片做了半天,那麼複雜做出來是爛的東西,就所謂的yield rate(良率),中芯半導體設立是2000年初,那時候我去看過,在上海外面嘛,那個時候沒有中美貿易戰,那時候基本上他要什麼有什麼,他有軟體 有硬體,20年做不出來,就我剛才講的第三部份,就經驗所謂的recipe(秘訣),怎麼做yield rate(良率),(就不會炒菜),對 不會炒,所以他20年的時間全部給你還做不出來
楊應超認為,從設計 製程設備到人才,這半導體的三道門檻,是中國難以跨越的鴻溝,而這正是所有科技產業的最核心,如同美國逼迫當年的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以貿易手段摧毀日本半導體產業,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和挑戰,當前美國也正全面壓制中國的科技創新,窒息技術的取得和人才的流動,而這恐怕並非中國
喊出「自立更生」就能突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6WUB1Msow
【完整版】2020.11.2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DkX0DhDWg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製程工程師 - Dcard 的八卦
與製程工程師有關的話題. ... 實際工作內容應該是一知半解,因此這篇文要來,淺談製程工程師。《聲明️:我個人只有半導體製程工程師一年多的經驗,所以. 愛心 哈哈 跪. ... <看更多>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2023 製程設備比較ptt - narenisona.site 的八卦
EE設備工程師/ AE助理工程師/ PE製程工程師背景本人背景112碩在南科某企業 ... 所謂【製程能力】就是「製程」在固定生產條件並在穩定管制下的產品生產 ... ... <看更多>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條件 在 你懂製程嗎?台積電製程工程師的一天!必備技能薪資待遇未來 ... 的八卦
這個系列已經一年沒有更新新的影片但是我看滿多人都有在之前的影片底下留言或是用IG 私訊我想要暸解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在今天的影片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