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宇宙爆發 》
梨梨在巴黎上學轉眼一週。
究竟這段適應期要多久,我實在也說不一個準。
還記得幾年前剛到東京唸書時,為了調適自己的適應力,閱讀過一個日本的數據研究。20歲以上的成年人,到了新的環境生活,最少需要3個月以上的適應期;30歲以上的成人,則需要半年至1年的適應期;3歲的孩童適應新環境的時間,約莫在2週至1個月之間。
簡單來說,吃了幾十年的白米,必須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適應每天啃法國麵包的生活,甚至在異鄉聞到醬油香還會紅了眼眶。然而對於才來到這世上一千多個日子,學會走路不到兩年的孩子來說,適應環境這件事,本質上與大人的狀況有著極大的差異和起點。
當我們嘀咕著怎麼到了十五還沒月圓?她還在疑惑為何月亮會掛在天上。
所以我不太擔心,哪怕她情緒多了些許不同的起伏。
但直到我老媽憂心忡忡地傳來一封簡訊,還有許多好友投來越洋的打氣留言,使我不得不想,難道是我太老神在在了?
一個人說前面有蛇,你不信;當十個人跟你說前面有蛇的時候,我不但相信,還認為應該不只一條蛇。
於是我帶著內心那條不斷在擴張變形的巨蛇,加快了腳步,急忙趕到學校接梨梨小姐。走進教室之後,我刻意躲了起來,隱蔽在角落裡,遠遠地注視著她,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
她一個人跳著舞,不停地旋轉著身軀,完全沒有跟其他孩子互動;她從教室的中間慢慢移動腳步,來到一個櫃子的前面,好奇地打開來又關上,接著走向旁邊的教具,伸出小手撥弄著,嘴巴念念有詞。
「媽咪~~~~」
她非常開心看到我,小跑步朝著我飛奔而來,然後不斷地大笑,很刻意地大笑,像是電影裡黑山怪姥姥要陷害某人之前,故意仰天長笑的誇張模樣,頓時間每個孩子都望向她。
她雖然尚未能用言語表達,但也依然不甘寂寞,渴望眾人的目光。
我問了老師:「她今天都還好嗎?」
「就像你剛剛看到的,她跟其他孩子沒什麼太多互動,但是會一起做美勞,一同參與團體活動,還需要一點時間融入,但是⋯⋯」
「但是什麼?」我心急地問。
「但是她今天開口說法文囉。她說了 je veux pas (我不想要),就這麼一句。」
我笑了出來,我不要,這句話根本是孩子們語言學習的排行榜冠軍!
回家的路上她像是連環機關槍,停不下來似地不斷跟我對話。彷彿噤聲了三天三夜之後,終於可以暢所欲言。晚飯她吃了整整一大碗,見底之後又要求追加穀類早餐,晚上很早就睏了,想必她這一天很奮力地在爆發著小宇宙。
經過這幾天下來,梨梨小姐交了一位新朋友,同樣跟她說中文的小男孩。老師說,他們倆變成了班對,走到哪都一起行動。
她的手上多了一條刮痕,據她所說是被一位黑人小女孩給弄傷的。今早她指認出那個孩子,於是我和主任老師反應了這件事情,學校處理的態度很積極。
她開始願意和老師們打招呼說Bonjour,會和主任老師玩躲貓貓,最大的改變是,她開始趕我出教室:「媽媽你可以去上班了,下課再來接我!」
衷心感謝那位會說中文的小王子,他的出現讓梨梨小姐覺得學校生活不孤單,多了幾分期待。
這一段適應期,似乎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逐漸接近尾聲。
然而我內心的那條變形巨蛇,已經被梨梨小姐的黑山姥姥大笑絕招給碎屍萬段。
老媽,一切安好,只會更好,因為生命自有出路。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
十穀米是哪十穀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懷鄉文集《靠岸》-\-\第八章 心中的山
山說 雲動鳥動人動
總要有些什麼不動
才會讓旋轉飛舞的你們
找得到家
~隱地・山說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一座山。一座可以標的的山;一座可以仰望的山;一座可以依靠的山;一座可以指引回家之路的山。
那怕跋山涉水,攀山越嶺,那怕背山帶水,迴山轉路,那是座心中的山,矗立在故鄉的那一端,無論你離了多遠,回頭仍能望見那疊嶺層巒的蒼翠;無論你離了多久,它仍能在夢裡回到眼前,一如你未曾遠離。
那麼,對父親來說,一個在17歲時,隨著國軍從大陳島撤退到台灣的漁民之子,那座仍時時在夢裡呼喚的不動之山在哪呢?那座可以指引返鄉之路的山,究竟是什麼樣的山呢?在那段天翻地覆、顚沛流離的戰亂年代,豈止是雲動、鳥動、人動,除了不動的島和遺留的記憶,整個世界都在移動,年少的父親,只能帶著滿腔的愁苦,揮別了他的出生地-大陳島,飄洋過海,隨軍來到台灣,重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光陰如白馬過隙,一甲子的歲月,倏忽而逝,垂垂老矣的父親,不知何故,經常在夢裡回到那座出生之島,慈祥的曾祖母、操作船帆的祖父、背他上學的長工、通風報信的海盜、私塾的老師、青梅竹馬的玩伴,一一在夢境裡迴旋流轉;而壯闊的落日景色、夜空的滿天星斗、海面的皎潔月光、波光粼粼的海上如搖籃般輕輕飄盪的竹筏舢船,一幕幕、一景景,竟格外清晰地在每晚的夢境呈現,父親在山嶺、林間、溪徑、海濱,以及狂風呼嘯的風裡,奮力奔跑、盡情跳躍,最後,他遠遠望見一處山崖上,有棟二層建築的樓房,在落日的餘暉中,映出悠長的影子,那正是父親的家,無論雲動、鳥動、人動,無論天搖地動、地裂山崩,那個家始終紋風不動,夜夜在父親的夢裡,靜靜與父親對望著,人世的滄海,歲月的桑田,都被摒除到夢境之外了。
原來,那個家,正是父親心中的那座山。
父親在上大陳島的家,就座落靠海的小山崖上,推開向南的前門,在眼前展開的,是一片碧藍的海洋,雲朵悠閒地飄過,浪花拍擊著海岸,千帆點點,海風陣陣,帶著鹹味的空氣,隨著呼吸,充填在父親的胸臆之間,時不時挑動著父親思鄉的情懷。
站在山崖往前眺望,與上大陳島僅一水之隔的下大陳島,以臥龍之姿,橫陳在藍色的海面上,披覆一身蒼鬱的林木,呑吐著日月的風華。散佈在周圍大大小小的島礁,日復一日數落著潮汐,發出喧騰的聲音,獨獨這島,卻像入定之僧,又像沈睡了千年的龍,無論朝代多少更迭,抑或人事如何變遷,總也喚不醒,這座從天上遺落人間的仙島。
「那是一間二層樓、石牆瓦頂的獨棟樓房,以台灣的算法,一層大約有八十坪吧!二層就差不多一百六十坪。當初改建時,很多木料和花崗石,都還是從大陸專程運來的。」父親回憶說:「我們家門前還有一塊很大的曬穀場,不論是曬穀、醃魚、曬鰻魚乾、做大陳年糕,一年四季,總見長輩和長工們,在這塊地上穿梭忙碌。」
在當時的上大陳島,像這樣二層樓的房子,以現代人的評價,可謂是超級「豪宅」了,因為大部分居民住的都是石頭堆砌、茅草覆頂的簡陋平房,絕少有蓋到二層樓的房子。然而這座在當時人眼中的大宅邸,全家人所分配到的住居空間,卻不寬綽,不只是因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親以及父親三個姊妹、四個弟弟,一家十來口都住在裡面;而宅內大半空間,還得要用來堆放草穀、各種農漁具、搗米的石臼、釀酒的罈子、醃製的魚菜等等;尤當國共戰事緊迫時,羅家這棟踞高面海的二層樓房,更成了後來國軍借住、設指揮所的最佳選擇。
「剛開始是游擊隊,也就是反共救國軍來我們家借住。」父親說。
1949年前後,國民黨戰事失利,國民政府撤遷台灣,部分國軍兵力佈署於舟山群島、大陳列島等江浙沿岸島嶼,有一些地方的游擊隊組織,配合國軍軍事活動,襲擾共軍。
祖父羅啓明和一些游擊隊的頭目熟識,每當他們來大陳島進行補給休整時,熱情好客的祖父,便主動邀請他們暫住在家中,祖父總是把一樓的客廳讓出來,十多位游擊隊員便在客廳打地鋪,並且由祖母負責打理他們的飲食起居。
1950年4月,海南島淪陷,5月,中共第三野戰軍對浙江舟山群島發動總攻,在喪失制空權的12萬國軍被迫撤離舟山群島,而其中一部分的軍隊,就轉進到大陳島。
此時的大陳島,成了國軍在浙江沿海的唯一據點,戰略位置更為突顯。1951年6月,胡宗南被派來大陳島,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翌年,國民政府在大陳島設立「浙江省政府」,胡宗南親任省長,國軍正規軍第67軍也調防大陳島,於是這個總面積僅1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島,軍民合計人口竟達36000人之譜,幾乎是1:1的比例。由於軍營宿舍不足,島上家家戶戶,幾乎都分配軍士官兵借住,整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都架起砲台、拉起鐵絲網、構築防禦工事,在可能被搶灘的海岸,甚至還埋下地雷,處處皆見荷槍實彈的士兵巡邏守衛,一股戰爭即將爆發的肅殺氛圍,籠罩了整個大陳島。
自從國軍主導了整個大陳島的防務,羅家的「豪宅」再次被相中徵用。
「游擊隊每次來家裡,也只借住一樓的客廳,一樓的房間還是我們使用,而且為時不久,國軍則把整個一樓都佔用了,包括我在一樓的房間也讓出來,全家人都被趕到二樓住。」父親說:「但和游擊隊十幾個人在家裡打地鋪不同的是,國軍進駐家裡的,只有五、六個似乎是重要軍職的軍官,他們還在一樓做了簡易的隔間,既充當宿合,也當做辦公廳使用。」
父親因當時正值年少,眼見家裡被軍官長期佔用一事,非常氣憤,加上一家十來個人擠在二樓,生活起居難免會發生聲響,而小孩子打鬧嘻笑,也會發出擾人噪音,住一樓的軍官若覺吵雜,還會生氣罵人。有一次,父親實在氣不過,便把二樓的樓板撬開了一個洞,故意把二樓的灰塵與垃圾掃進洞裡,弄得一樓烏煙瘴氣。
「你幹什麼這樣?」樓下的一位軍官被父親的舉動惹惱,大聲喝斥。
「那你幹什麼佔我們的家?」父親反嗆回去。
那位軍官大概不想和小孩子計較,也就沒多說什麼,只是氣呼呼地走到房外抽菸去了。
其實軍官佔住家門的日子,也不全然只有衝突面,一來住久了也就熟了;二來,不高興也不能怎麼樣,只能彼此包容,努力和平共處。
於是隨著共處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父親漸漸調適自己的心態,開始能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家被佔用的事。
「有幾位軍官對我其實也不錯,他們住進家裡來以後,也帶來了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許多東西,像我這種封閉在小島上的小土包子,一輩子都沒看過。」父親說。
有位軍官就在他的房間裡放了一台留聲機,經常播放優美的音樂,或者男音、女音唱著流行歌曲,父親對這個「會自己唱歌」的機器,感到驚奇不已,他想破了腦袋,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轉盤,放進一張圓片,然後讓一根針札著這個轉動的圓盤,盒頂上釀了金屬大喇叭花的東西,就會唱出好聽的歌。
那位軍官曾經耐心地向父親說明留聲機會唱歌的原理,但不管怎麼解釋,父親就像鴨子聽雷一樣,完全無法理解,只當這台機器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多年以後,父親到了台灣,曾有一段時間,他到台北打了三年的零工,雖然沒存多少錢,卻硬生生買了一台留聲機,日日把玩觀賞,這幾近他人生中最奢侈的出手,就是少年時對留聲機存在的新奇印象,有很大的關連。
而另一樣讓父親覺得像是外星球產物的,就是腳踏車。
「叔叔,這是什麼東西?」父親第一次見到停在家門的腳踏車時,忍不住好奇心,詢問一旁的軍官。
「這是腳踏車,可以騎著它到處走!像騎馬一樣!」軍官笑答。
「你騙我,這東西只有二個輪子,一坐上去就會倒,立都立不直,怎麼可能騎著它到處走?」父親不相信軍官的話。
「那我騎給你看吧!」家門口是一個偌大的曬穀場,軍官立刻跨上腳踏車,在曬穀場繞起圈子。
父親看得瞠目結舌,他不明白,是怎麼樣的機械原理,讓只有二個輪子的車保持平衡?這種驚訝的心情,等同於我們現今若在路上遇見變型金鋼一樣的驚異吧!
軍官本想讓父親學騎看看,但年少的父親,根本就不敢碰觸這個像機械怪獸的東西,直到後來去了台灣,才終於學會騎腳踏車。
「還有一次,我在削地瓜時,不小心把手指上的一大片肉削去了,當場血流如注,痛得不得了,當時住在家裡的醫務官,立刻用碘酒幫我消毒包紮!」父親歷數記憶中的往事:「那時候,不只國軍來到島上,也來了一些美軍。他們開山挖路,協助國軍構築防禦工事。」
在當時,美國確實有以「西方公司」的名義,協防大陳島。在上大陳島,美軍駕駛開山機到處挖山開路,羅家有一大片田,從山頂到海邊,是一梯一層的梯形田,那是曾祖父羅洪亮費了多年心力開墾出來的,美軍開山機在山頂拓路時,大堆大堆的爛泥亂石都往山下推落,一整個壓壞了這片從曾祖父時代就開墾出來的農田,後來家裡再無人力進行整田,只能任其荒廢。
「不像台灣現在,什麼事都可以抗議,什麼事都要求補償,那時候,田地被壓壞會很心疼,也很生氣,但淳樸的民眾,也只能默不作聲地概括承受。」父親嘆息。
美軍有時還會駕駛運補機在島上空投白米、彈藥、醫療用品等物資,其實當時海上運補並沒有問題,這些空投任務,可能只是為了訓練所需,只是空投的物資滿天飛拋,時而壓毀農作物、砸壞室外的生活器具以及民家的屋頂,像羅家的屋頂,就曾被美軍的空投箱子,砸破一個大洞,嚇壞一屋子的人。
不過,這些空投的物資,帶來給島上居民的,並非全是壞事,父親的兩個弟弟,有一次就檢到一整箱機關槍子彈,二個人把整箱彈藥抬到美軍基地,換了一堆糖果回來,開心極了。
有時候,小朋友非常調皮,撿到子彈並沒有送還,而是把子彈的彈頭拔出,將火藥倒在地上,累聚成小塔狀,點火看它轟然爆燒,像過年放煙火一樣。也有一些米糧在空投時括破了包裝,白米散落一地,看到的老百姓會一擁而上,爭相撿拾地上米粒,回家熬粥,一家人吃一頓噴香的米飯,在當時窮困的大陳島,可是件奢華的事。
父親娓娓道來和大陳島駐軍互動的往事,說到興起,雙手不斷在空中比劃飛舞,而他左手食指上,一個隆起的疤瘤清晰可見,那正是當年父親在削地瓜削傷的手指,醫務官幫他止血包紮後,仍留下終生的疤痕。
這個在父親左手食指上隆起疤痕,約莫一公分長寬,像顆時光膠囊一樣,依附著父親的手指,每當父親打開這顆膠囊,年少的回憶如江河湧出,恍如昨日般,歷歷在目,點滴心頭。
這幾位軍官在羅家一直住到1955年2月大陳島撤退。
「他們終於離開了這個家,只是,我們也離開了。」父親說。
「那棟二層樓房的家,後來怎麼樣了?」我問父親。
「不知道,我沒回去大陳島過,但聽曾回去的老鄉說,那房子已經被拆掉,什麼都沒留下了。」父親落寞地說。
樓房雖然拆了,記憶仍在;人雖然離了,島卻屹立不搖,而父親的心中之山,猶然佇立上大陳島的那片山崖上,並時時在父親的夢裡呼喚著,指引回鄉的路。
十穀米是哪十穀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懷鄉文集《靠岸》--第八章 心中的山
山說 雲動鳥動人動
總要有些什麼不動
才會讓旋轉飛舞的你們
找得到家
~隱地・山說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一座山。一座可以標的的山;一座可以仰望的山;一座可以依靠的山;一座可以指引回家之路的山。
那怕跋山涉水,攀山越嶺,那怕背山帶水,迴山轉路,那是座心中的山,矗立在故鄉的那一端,無論你離了多遠,回頭仍能望見那疊嶺層巒的蒼翠;無論你離了多久,它仍能在夢裡回到眼前,一如你未曾遠離。
那麼,對父親來說,一個在17歲時,隨著國軍從大陳島撤退到台灣的漁民之子,那座仍時時在夢裡呼喚的不動之山在哪呢?那座可以指引返鄉之路的山,究竟是什麼樣的山呢?在那段天翻地覆、顚沛流離的戰亂年代,豈止是雲動、鳥動、人動,除了不動的島和遺留的記憶,整個世界都在移動,年少的父親,只能帶著滿腔的愁苦,揮別了他的出生地-大陳島,飄洋過海,隨軍來到台灣,重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光陰如白馬過隙,一甲子的歲月,倏忽而逝,垂垂老矣的父親,不知何故,經常在夢裡回到那座出生之島,慈祥的曾祖母、操作船帆的祖父、背他上學的長工、通風報信的海盜、私塾的老師、青梅竹馬的玩伴,一一在夢境裡迴旋流轉;而壯闊的落日景色、夜空的滿天星斗、海面的皎潔月光、波光粼粼的海上如搖籃般輕輕飄盪的竹筏舢船,一幕幕、一景景,竟格外清晰地在每晚的夢境呈現,父親在山嶺、林間、溪徑、海濱,以及狂風呼嘯的風裡,奮力奔跑、盡情跳躍,最後,他遠遠望見一處山崖上,有棟二層建築的樓房,在落日的餘暉中,映出悠長的影子,那正是父親的家,無論雲動、鳥動、人動,無論天搖地動、地裂山崩,那個家始終紋風不動,夜夜在父親的夢裡,靜靜與父親對望著,人世的滄海,歲月的桑田,都被摒除到夢境之外了。
原來,那個家,正是父親心中的那座山。
父親在上大陳島的家,就座落靠海的小山崖上,推開向南的前門,在眼前展開的,是一片碧藍的海洋,雲朵悠閒地飄過,浪花拍擊著海岸,千帆點點,海風陣陣,帶著鹹味的空氣,隨著呼吸,充填在父親的胸臆之間,時不時挑動著父親思鄉的情懷。
站在山崖往前眺望,與上大陳島僅一水之隔的下大陳島,以臥龍之姿,橫陳在藍色的海面上,披覆一身蒼鬱的林木,呑吐著日月的風華。散佈在周圍大大小小的島礁,日復一日數落著潮汐,發出喧騰的聲音,獨獨這島,卻像入定之僧,又像沈睡了千年的龍,無論朝代多少更迭,抑或人事如何變遷,總也喚不醒,這座從天上遺落人間的仙島。
「那是一間二層樓、石牆瓦頂的獨棟樓房,以台灣的算法,一層大約有八十坪吧!二層就差不多一百六十坪。當初改建時,很多木料和花崗石,都還是從大陸專程運來的。」父親回憶說:「我們家門前還有一塊很大的曬穀場,不論是曬穀、醃魚、曬鰻魚乾、做大陳年糕,一年四季,總見長輩和長工們,在這塊地上穿梭忙碌。」
在當時的上大陳島,像這樣二層樓的房子,以現代人的評價,可謂是超級「豪宅」了,因為大部分居民住的都是石頭堆砌、茅草覆頂的簡陋平房,絕少有蓋到二層樓的房子。然而這座在當時人眼中的大宅邸,全家人所分配到的住居空間,卻不寬綽,不只是因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親以及父親三個姊妹、四個弟弟,一家十來口都住在裡面;而宅內大半空間,還得要用來堆放草穀、各種農漁具、搗米的石臼、釀酒的罈子、醃製的魚菜等等;尤當國共戰事緊迫時,羅家這棟踞高面海的二層樓房,更成了後來國軍借住、設指揮所的最佳選擇。
「剛開始是游擊隊,也就是反共救國軍來我們家借住。」父親說。
1949年前後,國民黨戰事失利,國民政府撤遷台灣,部分國軍兵力佈署於舟山群島、大陳列島等江浙沿岸島嶼,有一些地方的游擊隊組織,配合國軍軍事活動,襲擾共軍。
祖父羅啓明和一些游擊隊的頭目熟識,每當他們來大陳島進行補給休整時,熱情好客的祖父,便主動邀請他們暫住在家中,祖父總是把一樓的客廳讓出來,十多位游擊隊員便在客廳打地鋪,並且由祖母負責打理他們的飲食起居。
1950年4月,海南島淪陷,5月,中共第三野戰軍對浙江舟山群島發動總攻,在喪失制空權的12萬國軍被迫撤離舟山群島,而其中一部分的軍隊,就轉進到大陳島。
此時的大陳島,成了國軍在浙江沿海的唯一據點,戰略位置更為突顯。1951年6月,胡宗南被派來大陳島,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翌年,國民政府在大陳島設立「浙江省政府」,胡宗南親任省長,國軍正規軍第67軍也調防大陳島,於是這個總面積僅1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島,軍民合計人口竟達36000人之譜,幾乎是1:1的比例。由於軍營宿舍不足,島上家家戶戶,幾乎都分配軍士官兵借住,整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都架起砲台、拉起鐵絲網、構築防禦工事,在可能被搶灘的海岸,甚至還埋下地雷,處處皆見荷槍實彈的士兵巡邏守衛,一股戰爭即將爆發的肅殺氛圍,籠罩了整個大陳島。
自從國軍主導了整個大陳島的防務,羅家的「豪宅」再次被相中徵用。
「游擊隊每次來家裡,也只借住一樓的客廳,一樓的房間還是我們使用,而且為時不久,國軍則把整個一樓都佔用了,包括我在一樓的房間也讓出來,全家人都被趕到二樓住。」父親說:「但和游擊隊十幾個人在家裡打地鋪不同的是,國軍進駐家裡的,只有五、六個似乎是重要軍職的軍官,他們還在一樓做了簡易的隔間,既充當宿合,也當做辦公廳使用。」
父親因當時正值年少,眼見家裡被軍官長期佔用一事,非常氣憤,加上一家十來個人擠在二樓,生活起居難免會發生聲響,而小孩子打鬧嘻笑,也會發出擾人噪音,住一樓的軍官若覺吵雜,還會生氣罵人。有一次,父親實在氣不過,便把二樓的樓板撬開了一個洞,故意把二樓的灰塵與垃圾掃進洞裡,弄得一樓烏煙瘴氣。
「你幹什麼這樣?」樓下的一位軍官被父親的舉動惹惱,大聲喝斥。
「那你幹什麼佔我們的家?」父親反嗆回去。
那位軍官大概不想和小孩子計較,也就沒多說什麼,只是氣呼呼地走到房外抽菸去了。
其實軍官佔住家門的日子,也不全然只有衝突面,一來住久了也就熟了;二來,不高興也不能怎麼樣,只能彼此包容,努力和平共處。
於是隨著共處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父親漸漸調適自己的心態,開始能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家被佔用的事。
「有幾位軍官對我其實也不錯,他們住進家裡來以後,也帶來了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許多東西,像我這種封閉在小島上的小土包子,一輩子都沒看過。」父親說。
有位軍官就在他的房間裡放了一台留聲機,經常播放優美的音樂,或者男音、女音唱著流行歌曲,父親對這個「會自己唱歌」的機器,感到驚奇不已,他想破了腦袋,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轉盤,放進一張圓片,然後讓一根針札著這個轉動的圓盤,盒頂上釀了金屬大喇叭花的東西,就會唱出好聽的歌。
那位軍官曾經耐心地向父親說明留聲機會唱歌的原理,但不管怎麼解釋,父親就像鴨子聽雷一樣,完全無法理解,只當這台機器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多年以後,父親到了台灣,曾有一段時間,他到台北打了三年的零工,雖然沒存多少錢,卻硬生生買了一台留聲機,日日把玩觀賞,這幾近他人生中最奢侈的出手,就是少年時對留聲機存在的新奇印象,有很大的關連。
而另一樣讓父親覺得像是外星球產物的,就是腳踏車。
「叔叔,這是什麼東西?」父親第一次見到停在家門的腳踏車時,忍不住好奇心,詢問一旁的軍官。
「這是腳踏車,可以騎著它到處走!像騎馬一樣!」軍官笑答。
「你騙我,這東西只有二個輪子,一坐上去就會倒,立都立不直,怎麼可能騎著它到處走?」父親不相信軍官的話。
「那我騎給你看吧!」家門口是一個偌大的曬穀場,軍官立刻跨上腳踏車,在曬穀場繞起圈子。
父親看得瞠目結舌,他不明白,是怎麼樣的機械原理,讓只有二個輪子的車保持平衡?這種驚訝的心情,等同於我們現今若在路上遇見變型金鋼一樣的驚異吧!
軍官本想讓父親學騎看看,但年少的父親,根本就不敢碰觸這個像機械怪獸的東西,直到後來去了台灣,才終於學會騎腳踏車。
「還有一次,我在削地瓜時,不小心把手指上的一大片肉削去了,當場血流如注,痛得不得了,當時住在家裡的醫務官,立刻用碘酒幫我消毒包紮!」父親歷數記憶中的往事:「那時候,不只國軍來到島上,也來了一些美軍。他們開山挖路,協助國軍構築防禦工事。」
在當時,美國確實有以「西方公司」的名義,協防大陳島。在上大陳島,美軍駕駛開山機到處挖山開路,羅家有一大片田,從山頂到海邊,是一梯一層的梯形田,那是曾祖父羅洪亮費了多年心力開墾出來的,美軍開山機在山頂拓路時,大堆大堆的爛泥亂石都往山下推落,一整個壓壞了這片從曾祖父時代就開墾出來的農田,後來家裡再無人力進行整田,只能任其荒廢。
「不像台灣現在,什麼事都可以抗議,什麼事都要求補償,那時候,田地被壓壞會很心疼,也很生氣,但淳樸的民眾,也只能默不作聲地概括承受。」父親嘆息。
美軍有時還會駕駛運補機在島上空投白米、彈藥、醫療用品等物資,其實當時海上運補並沒有問題,這些空投任務,可能只是為了訓練所需,只是空投的物資滿天飛拋,時而壓毀農作物、砸壞室外的生活器具以及民家的屋頂,像羅家的屋頂,就曾被美軍的空投箱子,砸破一個大洞,嚇壞一屋子的人。
不過,這些空投的物資,帶來給島上居民的,並非全是壞事,父親的兩個弟弟,有一次就檢到一整箱機關槍子彈,二個人把整箱彈藥抬到美軍基地,換了一堆糖果回來,開心極了。
有時候,小朋友非常調皮,撿到子彈並沒有送還,而是把子彈的彈頭拔出,將火藥倒在地上,累聚成小塔狀,點火看它轟然爆燒,像過年放煙火一樣。也有一些米糧在空投時括破了包裝,白米散落一地,看到的老百姓會一擁而上,爭相撿拾地上米粒,回家熬粥,一家人吃一頓噴香的米飯,在當時窮困的大陳島,可是件奢華的事。
父親娓娓道來和大陳島駐軍互動的往事,說到興起,雙手不斷在空中比劃飛舞,而他左手食指上,一個隆起的疤瘤清晰可見,那正是當年父親在削地瓜削傷的手指,醫務官幫他止血包紮後,仍留下終生的疤痕。
這個在父親左手食指上隆起疤痕,約莫一公分長寬,像顆時光膠囊一樣,依附著父親的手指,每當父親打開這顆膠囊,年少的回憶如江河湧出,恍如昨日般,歷歷在目,點滴心頭。
這幾位軍官在羅家一直住到1955年2月大陳島撤退。
「他們終於離開了這個家,只是,我們也離開了。」父親說。
「那棟二層樓房的家,後來怎麼樣了?」我問父親。
「不知道,我沒回去大陳島過,但聽曾回去的老鄉說,那房子已經被拆掉,什麼都沒留下了。」父親落寞地說。
樓房雖然拆了,記憶仍在;人雖然離了,島卻屹立不搖,而父親的心中之山,猶然佇立上大陳島的那片山崖上,並時時在父親的夢裡呼喚著,指引回鄉的路。
十穀米是哪十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十穀米是哪十穀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評價
(下面有整理全部美食店家與景點的地址喔)
蔡阿嘎食尚玩嘎全記錄:http://ppt.cc/,UHt
蔡阿嘎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懶人旅遊書好評熱賣中:http://ppt.cc/2jZF
博客來:http://ppt.cc/nSjd
誠品:http://ppt.cc/qhly
金石堂:http://ppt.cc/6tdN
Yahoo奇摩:http://ppt.cc/iYoJ
[宜蘭放空天MV]
主唱:蔡阿嘎
填詞:大頭佛
原曲:五月天-第一天
夏天到了想去哪玩 真令人期待
東北方向 嘿 到蘭陽平原放空會玩得很愉快
就是這樣踏上宜蘭旅行不空白
嘴饞的我 愛 麻醬和沙茶麵在地小吃很實在
你說設治逛逛文學晃晃 北津磚窯來找彩虹磚
我說我餓了不能再忍耐 懷念手扒雞咬一塊
第一站 球場旁 台式漢堡香雞排
小店老店和黑店 懷念米粉羹魚酥麵
第二站 社福館 盪鞦韆像飛起來
百香檸檬再一碗 道地的棗餅糕渣西魯肉是宴客必備桌菜
你很搞笑 你很文青 金馬在這頒
黃昏時候 你 漫步在巷弄裡懷舊社區很可愛
趕快過來無人海灘玩沙兼看海
海那麼藍 我 又好想吃一盤新鮮熱炒飛魚卵
玩的是梅花湖林業園區 三清宮的夜景很浪漫
北城天主堂豆腐岬海岸 流浪 冬山站的月台
第一站 稻穀倉 三星田邊老車站
肉捲能當國宴菜 紅豆湯圓冷熱都讚
第二站 吃一串 刈包肉粽當晚餐
燒餅叭噗吐司男 噶瑪蘭的周休二日它就是
永遠 那麼 燦爛
永遠 那麼 精采
永遠 那麼 爽快
[回顧蔡阿嘎食尚玩嘎系列]
食尚玩嘎全記錄:http://ppt.cc/,UHt
01.花蓮篇 http://youtu.be/CIWsC9xuipE
02.北投篇 http://youtu.be/RtlXMjRJ82M?hd=1
03.義大篇 http://youtu.be/j-jsi7TPECo?hd=1
04.嘉義篇 http://youtu.be/HJrJ2-GYlU0?hd=1
05.馬祖篇 http://youtu.be/N7tqA-5n0O0?hd=1
06.苗栗篇 http://youtu.be/PVzDA_GWQu0?hd=1
07.台南篇 http://youtu.be/eLTdRQkPFnM?hd=1
08.雲林篇 http://youtu.be/gTC9fYqPruU?hd=1
09.板橋篇 http://youtu.be/dsSuTu28Ckw?hd=1
10.澎湖篇 http://youtu.be/Bxl_MPRfqkg?hd=1
11.新竹篇 http://youtu.be/SP-5C-T6Kpk?hd=1
12.金門篇 http://youtu.be/tCLmUFU7KHk?hd=1
13.屏東篇 http://youtu.be/GG7LaEC0lvI?hd=1
14.臺中篇 http://youtu.be/BGyoXP-Mf9k?hd=1
15.宜蘭篇 http://youtu.be/ca0miicGLrw?hd=1
【影片景點詳細資料】
[宜蘭市]
大麵章 (宜蘭市新民路139-1號)
王品豆花 (宜蘭市新民路121號)
台式漢堡 (宜蘭橋與環河路交叉口)
香雞城 (宜蘭市聖後街7號)
懷念米粉羹 (宜蘭市新興路203號)
鋒木號魚酥羹 (宜蘭市新民路141號)
天一小館 (宜蘭市東港路13-50號)
30年檸檬愛玉 (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56號)
黑店冰品 (宜蘭市神農路二段63號)
賣捌所 (宜蘭市康樂路38號)
宜蘭設治館 (宜蘭市舊城南路力行3巷3號)
宜蘭文學館 (宜蘭市舊城南路縣府2巷
社會福利館津梅棧道 (宜蘭市同慶街95號)
鄂王社區 (宜蘭市舊城西路光大巷一帶)
北津磚窯社區 (宜蘭市北津里津梅路3巷)
[羅東]
肉羹番 (羅東鎮民權路185-1號)
一串心 (羅東鎮公園路97號對面7-11前)
可口點心刈包 (羅東鎮大同路1號)
碳烤燒餅 (羅東鎮南門路32號)
肉粽李 (羅東鎮中山路三段147號)
紅豆湯圓 (羅東鎮中山路三段180號)
羅東文化工場 (羅東鎮純精路一段96號)
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北成天主堂 (羅東鎮北成街14-1號)
[冬山]
梅花湖 (冬山鄉大埤路1號)
冬山火車站 (冬山鄉冬山村中正路1號)
小熊書房民宿 (冬山鄉大埤二路123巷22號)
三清宮夜景 (冬山鄉得安村三清路123號)
[南方澳]
南安國中前內埤海灘 (蘇澳鎮學府路117號)
南安國小 (蘇澳鎮學府路122號)
真鱻海鮮 (蘇澳鎮南方澳江夏路1號)
[蘇澳]
豆腐岬 (蘇澳鎮造船路47號)
涼意叭噗 (蘇澳鎮中山路一段98-2號)
義珍香鮮奶吐司 (蘇澳鎮中山路一段98-1號)
[五結]
二結穀倉 (五結鄉三興村復興中路22號)
二結車站 (五結鄉三興村復興中路37號)
[三星]
天送埤車站 (三星鄉天福村橫巷27-41號)
蔡阿嘎愛台灣FB 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蔡阿嘎公益FB https://www.facebook.com/PublicWelfareSoEasy
歐屁FB http://www.facebook.com/OFiLoveTaiwan
阿格列博士FB http://www.facebook.com/Mr.Ugly.Love.Taiwan
蔡阿嘎俱樂部 http://www.facebook.com/agaclub

十穀米是哪十穀 在 夠維根Go Vegan Youtube 的評價
蔬食報報第二期來啦!全家竟推出50樣蔬食商品
萊爾富、摩斯、路易莎、台北捷運、春水堂...都推出蔬食品項🌱
最新台灣品牌燕麥奶🔥是否能贏過進口植物奶呢?
十一月發生了哪些蔬食大事呢?
☑本期完整PDF文字檔:
https://reurl.cc/pyeVX8
VeganHug ─『全植物蔬食料理包』五大特色
🌿 採用全植物健康食材,無添加味精、防腐劑、人工色素
🌿 每道料理皆含主食、主廚特製醬料包,另附贈冷凍鮮蔬包
🌿 只用一個鍋子、3分鐘,就能輕鬆享用五星級料理!
🌿 台北台中五大蔬食品牌共同聯名
🌿 五位主廚共同研發,五種餐廳級料理組
內含五道料理:
🍲墨西哥燉黑豆燴飯
🍛椒香麻婆豆腐燒飯
🍝煙燻紅椒義大利麵
🍜藥膳麻油猴菇拉麵
🥟咖哩味噌植物肉湯餃
我們試吃過超驚豔,除了主食本身、連飯、麵的料理包都準備好,還有蔬菜包可
自行添加,完整呈現在餐廳吃到的口感與風味,也顛覆對冷凍料理包新鮮度不高
的印象(很新鮮!),而且可以一次吃到五款異國風味真的很幸福!募資期間,用
不到一半的價格就能吃到主廚級料理,真的很划算!
募資計畫連結👉https://reurl.cc/9XmynV
PS:前1000名贊助可搶先獲得限量好禮呦!
=====連鎖品牌=====
■全家 X 惟根小鎮
推出一整櫃的全素商品,包含素食乾貨、植物奶、醬料、零食等約 50 樣。
★上架門市資訊:
全家京盛店: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 56-1 號 1 樓
全家陽鑫店: 台北市內湖區瑞湖街 80 巷 1 樓 R3, R4
全家淡水海都店: 新北市淡水區新市五路三段 312 號
全家台大醫院店: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7 號
★上架品項:
Voelkel德國demeter天然果汁
Voelkel德國-無麩質燕麥飲
SPROUD瑞典-超驕傲未來植物艿系列
Califia Farms-植物艿系列
Byodo德國天然醬料
Naturata德國demeter天然醬料
台灣天貝天貝醬系列
回家吃飯-天貝XO醬&蔬肉燥系列
好好善食國際-食尚醬料系列
翔鶴佳-天貝拌醬&堅果棒系列
烘培客-Vegan餅乾系列
優穀美身全榖餅乾系列
Hoya植物肉干系列
綠源寶植物肉干系列
吳獨麵天然拌麵系列
德緣純素大瑪酸辣粉
源順沒麥乾拌麵系列
=====蔬食新品=====
■萊爾富 X 寬心園
金黃蔥油(vegan 五辛) 刀削寬浪麵
清香烏醋(全素)勁 Q 拉麵
川香椒麻(全素)刀削寬浪麵
4 入裝售價 298 元,12 /15 前嚐鮮價只要 198 元(萊爾富門市)
■隨緣 X 熱浪島 – 南洋風味泡麵
泰式酸辣湯麵 (全素) $39
南洋叻沙拌麵 (全素) $39
■摩斯
柚子鹽拉麵 (vegan 含五辛、酒) $150 / 2 入
■OmniPork
OmniPork 新餐肉 (全素)定價$209
OmniPork 新肉絲 (全素)定價$169
★ 購買通路:
微風超市、City Super、JASONS Market Place、SOGO Fresh Mart忠孝館、家樂福限定門市、大潤發限定門市、棉花田限定門市、有機緣地、樂膳
自然無毒蔬食超市、玩饗食庫、唯素主義。(每間價格都略有不同)
官網連結👉https://omnipork.co/zh
■台北捷運 X 捷客鮮
經典營養紫米餐 (全素) $100
211 健康瘦身餐 (全素) $100
★目前僅台北捷運象山站、101/世貿站提供,一~五的午餐時段 & 晚餐時段
★ 點餐辦法:下載「台北捷運 GO」App → 點選 Metro Taste 捷客鮮,即可預約訂單取餐。亦可現場購買,依當日準備數量為準。
=====連鎖飲料=====
■路易莎 – 免費升級燕麥奶
所有加鮮奶(含冰奶泡)的飲品,12 月底前皆可免費升級燕麥奶(小農系列除外)。
★ 炊米堡系列
義式羅勒野菇 $80 (全素)
墨西哥辣椒 $80 (全素)
★ 果醬貝果
草莓貝果$45 (全素)
藍莓貝果$45 (全素)
脆粒花生$45 (全素)
★ 軟歐貝果
紅麴蔓越莓貝果$38 (全素)
可可杏仁角貝果$35 (全素)
相思知心紅豆泥$50 (全素)
甜菜根洋蔥貝果$38 (Vegan 五辛)
墨西哥辣香貝果$35 (Vegan 五辛)
★ 輕食系列 (不加醬或換花生醬)
蔬菜貝果$60 (Vegan 五辛)
蔬菜佛卡夏$60 (Vegan 五辛)
蔬菜全麥三明治$45 (Vegan 五辛)
蔬菜風味三明治$50 (Vegan 五辛)
★ 飲品系列 - 11.04~12.31 免費升級燕麥奶
⚠英式奶茶、黑糖雪點奶茶、鴛鴦咖啡、路易莎特調皆含有奶精粉 (奶素)
⚠餐點部份,各分店微波爐、烤箱等,仍有共用情況,請自行斟酌。
■春水堂
鐵觀音燕麥奶 -北桃竹 S $125/M $240,中南 S $115/M $220
頂級烏瓦燕麥奶 - 北桃竹 S $125/M $240,中南 S $115/M $220
★餐點 (皆為全素)
手工麻香麵線 $85
五香素麵 $85
精燉藥膳湯 $145
古早味地瓜葉 $80
金菇豆皮 $80
塔香杏鮑菇 $80
滷四季豆 $80
三沾小麻吉 $70 (其中一款沾醬為鮮奶油-奶素,點餐時請告知去除)
■植人藍圖 –燕麥奶
咖啡師用燕麥奶 946ml 定價$160
購買連結👉https://plantersdrink.com/
=====即將結業=====
■台灣素
已確定最後營業日為 12/08 (二)。
台北松江南京站附近,台灣素是一間以健康為取向的蔬食店,選用有機、自然農法、履歷透明的食材,老闆年紀大了想要歇業了。好消息是,預計之後會以網購素食水餃的方式跟大家再次見面,敬請期待,歇業前有機會可以再去嚐看看。
Google Map 位置👉https://reurl.cc/WLKWzx
=====蔬食新書=====
★ 全食物蔬食料理 (提供電子書)
由素食營養師與元禾食堂的前主廚蕭煜達(阿 Q)聯合撰寫!
共有 60 道全素食譜,加專業營養的專業知識解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 D、B12 等等...不僅可以對營養知識提升、還能知道如何料理的更健康,吃素必備書之一!
博客來購買網址👉https://reurl.cc/MdKDWm
★ Vegan Bakery 純植物烘焙 (提供電子書)
最愛的台北純素烘培甜點店 – 綠帶,老闆 Isabella 之作,完全不藏私將製作
食譜公開。不管你是想嘗試做甜點,或者你原本就有做甜點的習慣,一定要去了解無奶蛋甜點製作的秘方,因為這絕對是未來趨勢!
博客來購買網址👉https://reurl.cc/9Xmy08
★ 找蔬食 Traveggo 無肉全植簡單提案 (提供電子書)
隔壁棚蔬食頻道,在 11 月初也出書啦!包含 90 道 Vegan 料理,常備的醬料、果昔、自製植物奶、自製植物排...等等,還有 Hao、Yang 的素食&極簡生活的故事。
喜歡他們的千萬別錯過。
博客來購買網址👉https://reurl.cc/zznXOV
=====議題討論=====
近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發起了一個連署活動,「終止清境農場綿羊秀表演」,在活動頁面中有綿羊秀公開的表演圖片、影片,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麼感覺?(詳細請看本期影片)
連署網址👉https://reurl.cc/A8vDpd
#蔬食報報 #十一月消息 #素食
▬ ▬ ▬ ▬ ▬ ▬ ▬ ▬ ▬ ▬ ▬ ▬ ▬
🍃 *精 選 系 列*
吃到飽系列:https://bit.ly/2GJT8pU
高效備餐系列:https://bit.ly/36mfHtG
素食友善系列:https://bit.ly/2U8rmqj
城市素食全攻略:https://bit.ly/3levUHC
With Eng Subtitle:https://bit.ly/32u5VVa
Vegan 美食× 開箱 ×備餐 × 環保 × 零殘忍🌱
提倡一種新的生活態度,透過影片宣導動權、環保、飲食健康!
🍃 *Follow me*
FB:https://www.facebook.com/GoVegan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govegantw/
Patreon贊助:https://www.patreon.com/govegantw
🍃 *周 邊 商 品*
T-shirt、帽子、環保袋 https://bit.ly/3nf67jb
聯名Line貼圖 https://bit.ly/38zEFrY
🍃 *近期團購優惠*
https://campsite.bio/govegantw
⟜ 設 備
Sony 6400(廣角鏡) / Lumix G85(變焦鏡)
無線麥克風、SHURE-VP83F(指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