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極端氣候系列報導
【極端氣候對許多人來說已成常態 近期歐洲迎來大風暴 許多風力發電設備.電塔都被攔腰折斷 美國則面臨“炸彈氣旋” 佛州與德州這些過去不常下雪的地方 都降下厚厚積雪 航班也因大風雪而大亂 超過4000個班次被迫取消】
2018跨年的歡樂氣氛難以延續,因為冬季風暴艾里諾,正以每小時160公里風速橫掃歐洲,英國多個港口堤防被吹跨,街道因海水倒灌慘遭淹沒,「大約15 20分鐘,我們就聽到狂風,比先前造訪過的任何風暴都還要強很多,然後就有東西粉碎了,」英國當地居民Trevor Greene。
整個西歐都沒能倖免,巴黎街頭鷹架倒塌,釀成至少20萬戶斷電,且空中交通全面停擺,知名地標巴黎鐵塔被迫關閉,而德國街道也因狂風肆虐滿目瘡痍,不少巨木砸毀車輛,消防人員疲於奔命。
幾乎從一時間,極地渦旋入侵也讓北美宛若極地,噴泉一接觸到雕像,立刻讓她穿上雪白大衣,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般場景竟出現在美國東岸,最南端的佛羅里達,美國國家氣象局稱,這是源自於冰風暴格雷森,近期橫掃美東南北1500英里,釀成陽光之州佛羅里達,自1989年後30年來首次降雪,氣溫更是近四年最低,「我從來沒有看過雪,這是第一次,真的很不一樣,超級超級冷的,」佛州居民Gissella Hernandez。
美國人將之稱為"末日暴雪",不只位於美加邊境的尼加拉瀑布,罕見冰封,美東的新英格蘭沿岸,短短一周內也有3隻鯊魚,因為海水太冷瞬間休克,記者在暴雪中倒出滾燙熱水,也當下化為大片雪花,對美國人來說,2018初始,就面臨一場酷寒震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測得攝氏零下29度,創當地130年來新低,南達科他州的亞伯丁,低溫也降至攝氏零下36度,改寫了1919年紀錄,「這是因為低氣壓在24小時內快速發展,且爆炸性增強意味著,它會變得真的很強大,而且移動速度很快,」氣象主播。
氣象專家說,北美正遭遇一波波「炸彈氣旋」,情況彷若一個冷氣團和暖氣團相撞,讓中緯度地區的氣旋迅速加劇,且冷空氣在低壓環境中,所有雪,冰,洪水和強風,都猶如發生強勁爆炸般呈現,故被稱為爆炸性氣旋,正因如此,接下來紐約,波士頓和新罕布夏州,恐將迎來比火星還冷的氣溫,而先前少見此景的,佛州,喬治亞州和北卡羅萊納州,也已紛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官員們拉高分貝,要民眾留意低溫和路面結冰,「好消息是這個風暴移動快速,應該在周四夜晚就會離開,但壞消息是,我們將迎來不尋常的低溫且會持續好幾天,這樣寒冷的溫度尤其對那些可能在風暴中停電的人構成危險,」北卡羅萊納州州長Roy Cooper。
無獨有偶,中國北方,近期也迎來入冬最強雨雪,包括陝西中南部,河南,湖北北部,及蘇皖北部等23省,近4千萬平方公里面積,均遭暴雪覆蓋,累積降雪量逼近同期歷史極值,河南九成以上高速公路關閉,連接周邊省分的鐵路,受暴雪影響拖班延誤,至於機場則因不具起飛條件,暫時關閉,中國氣象局分析,歐美和中國雖然位處三地,但開春以來北半球多地酷寒,卻都源自北極,「這個我們就是從北極的極頂看我們北半球,如果從上往下看的話,這個地區有許多比較深的低槽,在這些出現深低槽的地方,都出現了特別強的降雪天氣,那麼我們國家就處在這個地方,這就是北美加拿大美國,對於加拿大美國來講,它這一次冷空氣的影響,跟我們有一點不一樣,它是從極地一個極渦斷裂下來,也就是說極地最冷的冷空氣直接南下,壓了下來,所以它的天氣出現,除掉有明顯的降雪以外,它的大風天氣和明顯的降溫幅度,都要強於對於我國的影響,對於歐洲來講,也是處在一個低槽裡面,所以在這個低槽的影響之下,依然有極地冷空氣南下,影響了當地,」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朱定真。
美國羅格斯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中心,近期發表的報告也證實了這項說法,認為北極的快速暖化正嚴重影響大氣模式,擾亂了高速氣流路徑,增加了極端氣候發生頻率,他們發現,過去20年,已有更多極地高速氣流劇烈起伏,而不是在相對較直的路徑上流動,這使得通常被困於極地渦旋中的,細長冷空氣槽,不斷向下延伸到中緯度地區,釀成北美和歐洲近期頻繁出現的,暴風雪與寒冷天氣,而這道理就像心律不整的心電圖,高速氣流模式更持久,所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也就越嚴重。
報告稱,北極在過去20年,是全球升溫最快的地方,北極海冰30年來下降幅度更已近6成,雖然目前仍難斷定,北極對溫度變化比低緯度地區更敏感,但可以預見的是,所謂北極的放大效應,正釀成全球一連串的極端天氣,且會從酷寒的冬天,一路延伸到滾燙的夏季。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北卡羅萊納州氣候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美國大選最新狀況【拜登當選機會大,川普發起法律攻勢阻止拜登勝出】
第59屆美國總統大選在美國時間11月4日凌晨3點(台北時間4日下午4點),代表共和黨尋求連任的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發表即將勝選演說後,票數統計的狀況讓川普的選情急轉直下。
鐵鏽區威斯康辛(10張選舉人票)、密西根(16張選舉人票)2個搖擺州原本由川普領先,郵寄投票陸續開出,被代表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翻盤,使拜登所累積的選舉人票數來到253張。但川普對這2州的選舉結果有質疑,一方面透過法律訴訟要求在威州重新計票,並要求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停止計算郵寄選票。
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總共538張的選舉人票中,候選人必須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才得以勝選。根據《美聯社》(AP)與《紐約時報》的最新數據,目前50州裡有44州開票結果抵定。尚未正式開出票數的6州是:內華達州(6張)、賓州(20張)、北卡羅萊納州(15張)、喬治亞州(16張)、阿拉斯加州(3張)與亞利桑那州(11票);其中亞利桑那州是否確定被拜登拿下,美國各家媒體仍有歧異,《美聯社》認為拜登拿下亞利桑那州,但《紐時》則持保守態度,尚未確定誰勝出此州。在台北時間5日下午1點為止,拜登與川普分別拿下253張、214張選舉人票。拜登的票數距離270過半數的當選門檻,只差17張。
雖然拜登沒有直接宣告勝選,但人在德拉瓦州威明頓的他在台北時間5日早上表示很清楚自己會達到270張選舉人票,「我在此不是要宣告我們已經贏了,而是向各位報告當計票完成之時,我相信我們會是贏家。」
■史無前例的大量郵寄選票,讓選情不確定性延長
台北時間昨晚原本不少人預測川普很有機會連任,但此次大選的不確定性像延長賽,由於史無前例的高比例郵寄選票,以及1908年以來最高的投票率(預計將破67%),使得計票時間拉長,特別不少州的郵寄投票開得晚,以至於兩黨選情持續焦著。尤其在威斯康辛州和密西根州,川普原本領先後被翻盤,使得他的陣營祭出進一步的行動。
由於威斯康辛州的法令規定,兩位候選人的得票差距若小於1個百分點(目前拜登以0.6個百分點領先,差距票數是2萬多張),可要求重新計票。川普陣營表示,他們要求重新計票。此外,川普更在推特上批評郵寄投票的混亂(Absentee ballot counting chaos),他宣稱,密西根州在計算郵寄投票時,選務人員遮住窗戶,不允許他們的觀察員進駐;川普要求最高法院讓他們派駐觀察員,在那之前選務人員必須先停止計票。
根據《紐時》報導,川普陣營特別重視的是位在密西根州的底特律TCF計票中心所發生的現場情況。目前有170萬張的郵寄選票還在此計票中,川普的支持者在外頭高喊著:「停止計票。」現場有些對峙,但沒有暴力發生。支持者抗議底特律官方阻止了他們成為觀察員。在TCF裡頭有900位政府的計票工作者,85位觀察員,但場外仍有數十個觀察員想進去。
川普競選總幹事史泰平(Bill Stepien)指出,他們未被提供計票地點的有意義資訊,無法透明觀察開票程序。
此外,在有20位選舉人票的賓州,原本川普一路贏了高達8個百分點,但賓州州務卿在開票夜表示,還有140萬的郵寄選票尚未計算。由於郵寄選票的主力是民主黨支持者,拜登在選舉開票至凌晨後,就耐心等待開票結果。目前川普的律師要求聯邦最高法院介入賓州最高法院裁定延長計票時間的裁決。
■搖擺州北卡、喬治亞今天應有結果,賓州也將會明朗化
在尚未計票完成的州裡,親自投票(in-person)的數目大致開完,主要是郵寄投票(mail-in)還在開票中。目前尚未正式宣布結果、仍在計算的普選票數如下:賓州有78萬張、北卡州29萬張、喬治亞26萬、內華達州19萬、阿拉斯加州12萬張、亞歷桑那州46萬張。
目前開票至86%的內華達州被部分媒體視為選戰關鍵,拜登得票率(49.3%)暫時領先川普(48.7%)0.6個百分點,但內華達州宣布下次更新計票數字是當地時間5日上午9時(台灣時間6日凌晨1時),將拉長計票時間。
■發起法律攻勢的延長戰,2000年小布希與高爾困局可能再度上演
根據U.S. election project的統計,此次合格選民將近2.4億人,全國的投票率接近67%,超過了1908年的65.7%。而拜登的普選票票數,也超過了歐巴馬在2008年的6,949萬的美國歷史上最高得票紀錄。截至台灣時間5日中午12時30分,拜登拿下的普選票數為7,190萬,川普為6,830萬票,兩人票數也相當接近。
兩黨候選人得票數接近的狀況,在美國的歷史上並非頭一遭。
2000年第43屆美國總統選舉中,代表共和黨的小布希(George W. Bush)與民主黨的高爾(Al Gore)都沒有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當時握有25張關鍵選舉人票的搖擺州佛羅里達州的票數相當接近,雙方多次要求重新計票,並訴諸司法。當時佛州最高法院做出有利高爾的判決之後,小布希不服告上聯邦最高法院。
因為佛州當時出現人工點票與機器點票混合的狀況,聯邦法院最後以5比4的票數裁決人工點票無效,讓小布希最後以不到2,000票的差距拿下佛州的25張選舉人票。兩方的法律攻防戰也在選舉日後的36天才定案,最後高爾承認小布希勝選。
2000年的高爾、2016年的希拉蕊都在普選票佔多數,但因輸了選舉人票而敗選。2020年的情況目前看來,普選票上拜登取得的數量仍多於川普。
目前川普的戰術是選後的延長戰,針對民主黨在搖擺州發起大規模法律攻勢,來阻止拜登當選。
■拜登陣營的後冷戰思維 vs. 川普陣營的新冷戰思維
若是拜登當選,台灣最關心的是拜登的對台關係,以及他是否會延續或改變川普所塑立的美中新冷戰局勢?
川普上任來,以攻勢進逼中國,視中國為美國主要競爭對手,所以在產業、經濟上與中國持續脫勾;川普也打破過去30多年來美國總統低調處理台美關係的態度,透過單邊主義的惠台法案、軍售案等政策,壓制中國,甚至進一步發展出各以美、中為核心擴散出去的全球式兩集團的對抗。川普的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7月23日曾在加州公開演講強調:「身為世界上自由國家的一員,必須以更加有創意和自信的方式,促使中國共產黨改變其行為,因為北京的作為威脅了我們的人民與繁榮⋯⋯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
蓬佩奧在8月12日拜訪捷克時曾公開表示:「此刻發生的並非冷戰的2.0版。在抵禦中國共產黨的威脅上,某些方面上,其挑戰甚至更嚴峻。」(What’s happening now isn’t Cold War 2.0. The challenge of resisting the CCP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reat is in some ways worse.)
川普的說法可以理解為新冷戰思維對待崛起的中國強權,全力施壓中國,同步把台灣當做籌碼,但也使台灣也在美中博弈過程,於世界上獲得相當高的能見度。
但在政壇將50年,擔任歐巴馬兩屆8年的副總統,目前77歲的拜登,其想法較像是延續後冷戰的思惟。雖然拜登所屬民主黨近來也強調走抗中策略,他甚至在選前曾投書在美發行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表示,在當選美國總統後,會深化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我們是一個太平洋強國,將與盟友並肩,增進我們在亞太地區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這其中就包括深化與台灣這個居領先地位的民主政體、主要經濟體,以及科技重鎮的關係。台灣也是開放社會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閃亮典範。」
只是在國家利益上的優先排序,拜登更重視的是對俄羅斯的防堵。10月25日,拜登在美國電視台《CBS》節目《60分鐘》裡曾被主持人問到:「哪一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拜登的回覆是:「俄國是最有可能摧毀美國國家安全與離間盟邦的國家;其次,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I think the biggest threat to America right now in terms of breaking up our security and our alliances is Russia. Secondly, I think that the biggest competitor is China.)
■若拜登當選,台灣的能見度是否被稀釋?
長期研究美國政治、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分析,,過去因為川普是單邊主義,單獨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日本等等,在對中國單邊處理下,台灣的能見度就會提高,也會有實質的成果,如軍售、友台法案等。但之後若拜登當選總統,應該會回到多邊主義;基本上美國仍會持續經營亞太,但會以多邊、找同盟的模式進行,亞太地區應會首要重建與澳洲、日本、韓國的關係,而台灣能見度的確可能被稀釋。
卞中佩指出,美國對於俄、中的比重則是另一個大的國際戰略議題,拜登政府可能會放心力在俄國上面,對中國則會是以多邊體制進行互動,策略會傾向有拉有打,風格會不同於川普的重拳出擊,台灣必須在民主黨可能在乎的國際議題上找空間,如人權、氣候變遷等。(文/李雪莉、楊智強 ;資料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美國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 #拜登 #開票 #共和黨 #民主黨
北卡羅萊納州氣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極端氣候肆虐 極地渦旋肆虐歐亞大陸 但同時北極卻遭受鮮見’’暖冬’’現象 下週又有一波新極地渦旋將至 氣象專家警告英德兩國要及早預防】
2017初始,整個歐洲像裝進了大冰庫,莫斯科迎來了,120年最冷的東正教耶誕節,氣溫降至攝氏零下30度,事實上,俄羅斯從11月底開始,就已經遭遇50年來最大降雪,且因氣候異常,俄羅斯6個聯邦區的18個地區,早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但戰鬥民族似乎早已習慣這種酷寒,不少人手插進口袋,仍要跑去冰砌成的溜滑梯,享受極速快感。「對莫斯科來說,可能不太尋常,但對我來說還好,因為我來自塞爾維亞,那裡12月底就已經降至零下攝氏37度,」企業家Anastasia Tsykunova說。
場景換到塞爾維亞,這波急凍酷寒,卻讓人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首都貝爾格勒低溫降至零下20度,卻有約1500名中東難民,冒雪排隊等候免費食物,宛若二戰期間戰俘營重現,且由於人數過多,老弱婦孺優先,青壯男性被迫住進荒廢倉庫,焚燒塑膠垃圾取暖,「我們實在太冷了,這裡現在已經攝氏零下16-17度,你可以看我的處境,我睡覺的地方狀況極差,卻無別處可去,邊境關閉了,我試了六七次但無功而返,我們希望和平,」阿富汗移民Mahmoud說。
這波持續近一周的極地寒流,從莫斯科一路橫掃阿爾卑斯山脈,其中又以東歐情況最慘,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波蘭自11月以來已經有55起凍死案件,這星期連三天低溫降至攝氏零下20度,官方統計又傳2起不幸,擔心無家可歸的街友能否避寒,警方還首次派出救難犬到處蒐尋,協助安置,「我們會去無家可歸的人,歇腳或可能出現的地方進行巡邏,跟他們交流,必要情況下提供緊急救助,有時也會把他們送到,流浪人員收容中心,」波蘭國家警察總部中尉馬齊尼亞克說。
一場場暴雪侵襲羅馬尼亞,也讓公路車輛無法行駛,時速超過90公里的風,嚴重阻礙救援,還迫使一名孕婦在大雪中產子,包括保加利亞,科索沃,整個中歐放眼望去白茫一片,對外交通中斷更已奪走數條人命,「突然降下暴雪,我們24小時工作,全天候不間斷幫助民眾,因為小村莊都被雪封住了,」鏟雪車駕駛說。
鄰近的土耳其也遭受強烈暴風雪侵襲,向來航運繁忙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罕見因能見度太低,關閉水道,連接伊斯坦堡歐亞兩側的渡輪也因而停駛,由於積雪厚度高達40公分,道路難行,土耳其首度開放地鐵及電纜車,24小時加班疏運,主要聯外的國際機場阿塔圖克機場,則已經連續三天都有數百航班取消,「當然下雪很好,但如果下在伊斯坦堡,生活就完全停頓了,路面狀況很差,尤其是小路交通變得更糟,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但大路仍舊交通壅塞,」土耳其婦女說。
而這波超強冰雪寒流,連相對溫暖的南歐也無法倖免,零下六度低溫來襲,義大利最大人工瀑布旁的灌木,多處結滿冰柱,而希臘北部氣溫降至零下18度,部分積雪甚至超過兩公尺,但穿著薄衣的難民們依舊咬牙苦撐,畢竟再艱困的環境,他們都熬過來了,「飢寒刺骨,但沒問題的,一切會沒事的,我已經來這裡四個月了,」希臘難民說。
不只歐洲,來自北極的極地渦旋,也讓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從德州到維吉尼亞州普遍降下暴雪,紐約大雪10小時,曼哈頓積雪就高達10公分,長島和南部沿海一帶,積雪深度還超過30公分,不過由於美國南部城市,普遍缺乏對暴雪天氣的精準預測,除雪設備也不足,北卡災情也比預期相對嚴重,「截至今天清晨(7號)6點為止,在北卡羅萊納州共發生260起交通事故,公路巡警隊接到462個報警電話其中大部分是人們(的汽車),在路上拋錨或受困路上,」北卡羅萊納州長羅伊庫柏。
歐洲氣象學家提醒,看似逃過一劫的英國,其實是極地渦旋下一個攻擊目標,且下周報到的另一波寒流,將使德國出現,罕見攝氏零下20度的超低溫這將是極端氣候,對人類的再次考驗。
北卡羅萊納州氣候 在 落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6個主要原因(CC字幕)|2020年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