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訪問🇬🇧】BBC的個人訪問十分長篇,也十分formal。有趣的是,同樣的內容,在《蘋果日報》訪問標題是「一國兩制是騙局」,BBC就是「一國兩制不要再退」,其實對大多數朋友而言,口號都是其次,真正需要的生活模式,甚麼時候是最好,心裏有數。
BBC開宗明義的主題,據說是希望向國際讀者,介紹「香港中間派學者的覺醒」,前文後理都用這角度為主軸;每次回看自己既訪問,都會問,「那真的是我嗎」?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好時機,反思一下每一個人的人生。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是香港少有擁有20多萬臉書粉絲的「網紅學者」,他身兼多職,是大學教授、報章專欄作家,當過商界的國際副總裁,也成立公司作諮詢、研究、交流等工作。
「反送中」風波前,他是「中間派」的代表,以年輕學者的身份,得到政治光譜左中右的認同;在這場運動中,他成為一個「和理非」、支持雙普選的學者。
他在多家報章撰文、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分享對香港示威的看法。他的公司以大數據方式研究示威者經常使用的「連登討論區」,曾舉辦研討會邀請不同學者分析「黃色經濟圈」。他用鋼琴彈奏被視為示威者歌曲的《願榮光歸香港》並上載到互聯網,可算是一種政治「出櫃」宣言。
「以前我挺一國兩制」
沈旭暉一直堅持以評論國際事務為主,但在「反送中」爭議中,他更常評論香港的風波,轉折點是7月21日發生元朗白衣人事件。
當天晚上,一群白衣人在地鐵站持棍傷人,但警方延後30多分鐘才到場。沈旭暉見到認識的人在現場被打, 他與一些溫和派學者,把事件稱為「恐怖襲擊」。
而他的中學「皇仁書院」師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而備受批評。皇仁書院一眾校友發起登報聯署批評何君堯,很少參與聯署的沈旭暉也有留名。
「相當震撼,香港竟然變成這樣,那晚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成長的香港,常理之外發生的事情,」他說,「傳統上香港人不是很政治,都是很理智,但過去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覺得到了一個不能回頭的點,當你情感被勾起,你會發覺對此地充滿感情,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
元朗白衣人襲擊途人後的這一幕引發了爭議。
「過去六個月發生的事情,都超越了我們很多人的底線,很多原本不關心政治、或比較少行動的朋友,都在這場運動以不同身份積極參與。」
他認為,一般國家面對這種群眾示威,都會透過官員下台及調查機制去疏導民怨,但港府立場強硬,令整個運動持續多時,亦讓大家看到「一國兩制」急速被蠶食,不單是「看得見的警暴」,還包括商業機構受到壓力,員工、老師、普通人言論自由受到打壓,這是一種「白色恐怖」。
他曾經撰文形容一國兩制分為1.0、2.0、3.0的階段,主權移交初期,北京比較放手的1.0階段,到後來明顯影響香港內政,加強提倡國民身份認同的2.0,發展到一國兩制3.0,警察具高度爭議性、疑有政治考量的執法、各行各業出現政治審查、甚至有疑似「黑社會」介入政治議題等等。
他說,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離地中產」的專業人士,以往甚少參與政治,但目前香港社會出現「白色恐怖」的氣氛,市民不敢隨便就政治表態,擔心會影響工作等等。
「對比起警暴、無民主、無樓住,這嚴重一百倍,這不是下一代可以生活的地方,」他說。
他相信這場運動發展至今,很多人除了爭取「五大訴求」,也是希望「一國兩制」不要再退下去,能夠回到主權移交初期般,中國政府比較放手的階段。
「以前沒有人會知道誰是中聯辦主任,一般人不會記得他的名字,那時是挺真的一國兩制,而那時沒有人談港獨,也沒有人會說外國勢力……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高,《蘋果日報》頭條是『我們嬴了』,2009年我是去中國國慶60週年的代表團團員,我當時沒有包袱,覺得很開心。」
作為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過往經常對外強調,自己是全球公民,希望擁有遊走國際的能力,也能用國際視野看待本土問題。
這場運動強化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他自己也感覺到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我不希望中國和香港利益有衝突,我會先盡力讓兩者利益可以走在同一線上,但如果真的有衝突,我會站在香港人那邊。」
學者與政府的關係
沈旭暉說,以往政府尊重學者的意見,在發表重大政策前會有一些閉門會議,邀請學者或專業人士去「試水溫」,但現在這個渠道已不復存在,政府聽到的意見不像以前多元。
「《逃犯條例》就是一個好例子,它有諮詢過什麼人?應該找一些懂商界、懂國際關係的人、熟悉內地的學者或是一些民意的代表,其實不難預先知道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反映制度有問題,學者本身是有功能,可以作出預警。」
他又舉例,香港的一名官員近期高調批評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有關催淚彈的文章,「這在學者眼中是不可想象的,你可以不認同該份報告,你便寫一篇同樣水平的文章反駁,但你現在是用官威去壓他。」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希望檢討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示威者要求更全面、具有法定效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沈旭暉獲邀加入檢討委員會,但他拒絶加入,原因是不覺得能有所作為,「不想被人擺上台面,你想要誠實的意見,我都歡迎,但你要拿學者來消費或做政治工作,這只會適得其反。」
他指出,香港政府在「一國兩制」被蠶食的情況下,難以控制自己的政策, 有時候政府聘請學者等做研究,「適用的便採用,不合用就裝作看不見」。
「美國智庫蓬勃是因為要通過研究達成某些事,中國比較不涉及政治的議題,智庫同樣做到事情,全國會用大數據去研究農業、氣候,可以很科學化,但香港是先有結論,而不是按研究去作出決定,」他說,「港英年代沒有民主,但仍然尊重傳統精英,現在政府不再理會他們的專業,哪怕是醫護、法律,這些人不是因為專業而受到尊重,而是政治的效忠來得到信任。」
被調侃的中間派
沈旭暉母親在《大公報》英文版工作,《大公報》英文版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少數對外的英文溝通渠道。他走入國際關係研究,或多或少受母親熏陶。他的父親是立場傾向傳統民主派的香港學者沈俊明。 沈旭暉在揉合不同政治光譜的家庭下成長
他的家族跟民國時代《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淵源頗深。沈旭暉本人曾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學士,再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政治及國際關係博士。
「有些人因為我家人《大公報》的淵源而認為我是紅底,但在大陸人眼中,我這種人好西方,先天夾在中間,」他說,「我本身家庭內,都有很多不同意見,從小到大的訓練,知道在什麼時候說什麼,不會反面,無論多對立的聲音,我也覺得可以溝通的。」
沈旭暉在2013年舉行的婚禮,是香港近年少有讓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人共聚一堂,時任特首梁振英、學運領袖黃之鋒、李嘉誠兒子李澤階等左中右人物都有出席。
「網民經常也抽水(調侃)我的婚禮,但那個時候仍然是可以聊天,」沈旭暉說,「我不主張對立,我覺得幾難頂(難溝通)的人,也會找到共通點去聊天,這是我從小到大的訓練。」
精英共識向對抗模式的演變
沈旭暉2003年回到香港後,成立了一個名為「Roundtable」的團體,目標是讓政見不同的人,能夠聚在一起交流。
他認為,香港傳統精英主導的體制,一向是「閂埋門講掂數(閉門談判就好)」,多年來,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彼此溝通,在鏡頭後可以談笑風生,大家以謀求共識為最大公因數,但2012年的特首選舉,一改政治、官場生態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沈旭暉說,2012年的特首選戰改變了官場文化,一度令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
這場特首選舉中,兩個主要候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個人和團隊,均被揭發不同類型的「黑材料」醜聞,公眾把目光投向這些「黑材料」,而不是論政。
當年,沈旭暉以學者身份,向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發表公開信,指這場選舉道德規範被打破,選舉不再是「君子之爭」,無論誰當選也很難施政。
「我當時有參加過他們的活動,聊過天,親身觀察中,以那時候來說,我算是接觸到類權力核心最年輕的一群人,但見完他們之後你很不舒服,你預測的未來就是這樣,你讀到了背後某個結構。」
他說當年也因為一些文章,而遭到直接人身威嚇。
「以前比較講道理的北京或政府的朋友,都開始被邊緣化,強硬的聲音開始出現,鬥爭模式主導,」他說,「本身的內部矛盾,以動員抹黑、篤灰(告密、告發)等很多這些手法,把人性好多負能量釋放出來,香港從一個精英共識的模式,變成對抗式模式,一開始了便回不了頭,激進的聲音取代了本身想有共識的聲音。」
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令主權移交後,香港的利益集團有所變化,一批在大陸有更大利益的人,發現香港傳統精英「不完全是自己人」,希望扭轉權力和利益分佈,打散原本的權力結構。
當年這場選舉讓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開始轉向專注建立自己的海外事業和置業,他說,這不是逃避或是擔心出事,而是預測到香港的發展方向,要凖備後備方案。
但在「反送中」爭議爆發後,他放棄了與一些大陸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希望自己可以暢所欲言下不影響他人。
香港示威者呼籲多光顧支持示威的「黃店」,希望建立「黃色經濟圈」,但做法引發爭議。
《大公報》最近點名批評沈旭暉舉行一個有關「黃色經濟圈」的研討會,形容他變成了香港「本土派」的先鋒。沈旭暉強調自己不是「黃色經濟圈」的專家,但有很多有心人希望研究這一課題,值得學術界去討論。
「你覺得很正常、很理性、很平和、沒有煽動性的東西,在一個上綱上線的時代也會有人不滿。這十年來感覺越來越多紅線,想又不行、說又不行,這樣下去就不是一個大都會……香港不應該這樣,不應該在思想、言論、行為上受到制限,大家就是喜歡這個地方有百花齊放的自由。」
他說以平常心看待被親中媒體點名,不會太過擔心,「我們不喜歡上綱上線,所以也不可以對它們太過重視,我們要加強抗壓能力,平常心 ……香港此刻要捍衛自己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好像平時般說平時能說的話,不要被白色恐怖嚇怕。家人總是擔心這樣那樣,正是多年來白色恐怖的產品,我深信,下一代絶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我們必須改變。」
「有些激進聲音想取代爭取共識的聲音,為何社會會有激化的現象,是某個利益集團想得到一些東西,多了批評學者的聲音,是因為有些人不想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路線,希望破壞他們的關係,令你們不想再聊下去。」
他說,無論立場如何南轅北轍,都可以溝通到,社會愈分裂愈要珍惜以前建立的信任,否則會正中他人下懷。
展望未來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街頭衝突這幾個月來暴力升級,黑衣人「裝修」(破壞)被指親中的企業以及「私了」(私下暴力對待)不同意見人士。
沈旭暉認為,事件發生至今,也令很多「和理非」積極參與運動。要有效解決街頭衝突,需要由處理制度暴力開始。
「一個運動能否持續不是看街頭有多少勇武、多少交通燈被破壞,還是是否再有一百萬人參與遊行,運動是可以歷時幾年、或者幾十年……香港這半年來形成了一個機制,就是政府做具爭議性的事情,人們是有機制去抵抗,這個機制已經完善建立,是一個持久戰的基礎。」
他坦言,沒有人願意看到任何形式暴力,也不相信有人為了暴力而暴力,但也希望前線示威者理解,如果衝擊和升級不合符比例,可能會引來「散水」(令人離開運動)。
他認為2022年的特首選舉,將會是一場「終極之戰(end game)」,希望有一個能夠認同「五大訴求」的人參選特首。
目前香港特首由一個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提名及投票產生。隨著民主派在剛過去的區議會獲得壓倒性勝利,預料新一屆選委會的1200人中,有約500人是親民主派。
沈旭暉指出,民主派人士擔任選委的數字會更高,有望在特首選舉中有更大的話語權,而開明商界和溫和建制派也希望有所變革,「這可能是最後希望」。
他憧憬說,只要這方陣營能夠勝出,那麼將來香港是可以透過內部立法實現「普選立法會」,亦可以不經中央通過下決定如何組成「選舉委員會」,「那時候,立法會全面直選、選委會能反映民意選出特首,就是『真‧一國兩制』的時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北京奧運爭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唐聖捷 Facebook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Re: [閒聊] 北京奧運爭議整理- 看板Olympics_IS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雪不夠邀美籍選手歸化不環保北京奧運爭議多-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的評價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北京奧運爭議的分享,YOUTUBE、PTT和網 ... - 運動情報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北京奧運爭議的分享,YOUTUBE、PTT和網 ... - 運動情報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北京奧運爭議、北京奧運轉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北京奧運爭議 在 北京奧運爭議、北京奧運轉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北京奧運爭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Forbes》5/4主播:史特勞斯
* 【美國喬治亞州州長宣佈復工五天後,核電站至少171人感染……】美國佐治亞州州長坎普宣佈復工僅五天後,該州正在建設的最大工程項目瓦格特爾核電站出現集中感染,參與建設的七千多名工人中有至少171人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
* 【美國伊利諾伊州長談抗疫:白宮沒用】5月3日,美國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茨克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白宮提供的指導大多毫無用處。他認為,是州長們在應對疫情的挑戰,「我們需要白宮領導《國防生產法》來幫助我們獲得檢測拭子、病毒運輸介質和試劑,但基本上沒有」。他還透露,各州之間不得不互相競爭醫療物資,「我真希望白宮有早點採取行動」。
* 【撂倒、扇耳光、猛擊頭部…紐約警察逮捕違反社交距離者影片瘋傳】5月2日,美國紐約,數名警察在大街上對2名違反社交距離者實施逮捕。此時,另一名男子試圖介入。一未戴口罩的便衣警察立馬拿電槍指著他,要求他退後。兩人一番對峙後,警察迅速將男子撂倒在地,並猛擊其頭部、狂扇耳光,引得路人一片尖叫聲。視頻在社交媒體瘋傳後,引發極大爭議,警方稱將展開調查,其中一名當事警察已被調整職務。
* 【日本百家企業因疫情破產 大批飯店錯失奧運面臨倒閉: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日本國內已有超過百家企業因疫情而宣告破產。其中接連錯失櫻花季、黃金周與奧運會的飯店類企業成為最大輸家,佔比超過兩成。有專家預測,日本酒店行業要實現觸底反彈,或將需要長達18個月的時間。而過長的週期,將讓此前瞄准奧運特需而舉債擴建的酒店大批倒閉。儘管日本政府宣佈將向受災嚴重的企業提供最多200萬日元的補助金以及為期一年的賦稅優惠,但也只是杯水車薪。酒店行業紛紛向自助化、公益化轉型,節流開源以謀求自救。
* 【為避免哄抬物價,美國7州將採購50億美元醫療用品: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今天早上5點3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115萬,達到115萬4621例。自從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州在市場上搶購醫療物資的事情就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從中扮演統一協調的作用。這讓各州的抗疫形勢更加嚴峻。在3日的發佈會上,紐約州州長科莫表示,將成立一個地區性物資採購團,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等7個州將聯合採購價值50億美元的醫療用品,避免出現哄抬物價的局面。
* 【歐美股指跌幅擴大 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4.4%】歐美股指跌幅擴大,道指期貨下跌1.5%,標準普爾500期貨下跌1.3%,納斯達克期貨下跌1.1%。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4.4%,法國CAC 40指數跌4.6%,德國DAX指數跌3.8%,西班牙IBEX指數跌3.5%。
* 【2020年杜拜世博會推遲至2021年10月舉行】當地時間4日,杜拜國際展覽局表示,2020年杜拜世博會將推遲到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舉行,目前該動議已經獲得了三分之二世博局大會的投票。世博局遠程投票從4月24日開始,將到5月29日結束,儘管投票還沒有結束,但是由於推遲杜邦世博會的動議已經獲得三分之二投票,基本可以確定此次推遲已成定局。
北京奧運爭議 在 唐聖捷 Facebook 八卦
一個從小聽話認份的選手,覺醒改革的內心話。
我是唐聖捷,是一位前游泳國手。我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乖小孩,所以我從來沒想過我會為了我最愛的體育,開始對抗體制,走上改革、抗爭這條路。一年多前,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我加入了體育改革聯會,那時候還沒有想到我的人生會因此開始改變。
╴
在選手生涯的過程裡,我代表過台灣出戰過亞運、世界盃、亞洲等等許多國際賽事,原本以為可以再更往上一階,站上所有運動員夢想中的最高殿堂-奧運。以我當時的成績和表現:16歲入選杜哈亞運國家代表隊、全國紀錄保持人、台灣第一位400公尺自由式游進4分鐘內的選手,沒人會懷疑我不能參加奧運2008年的北京奧運。可惜,因為一場泳協輕忽、低級的疏失,毀了我的奧運夢。
在一場亞洲分齡游泳錦標賽,我的藥檢報告疑慮,但我在合法申訴期間完全沒有收到泳協任何通知,唯一一次通知就是直接被亞洲游泳協會、因為沒有收到台灣的回覆說而被裁判禁賽。我天生睪固酮偏高,第一次藥檢若有誤判,第二次檢驗都可以釐清疑問。這對我的選手生涯的影響是致命的,我人生中最大的夢想,奧運夢,就這樣破滅了。最後也沒有一個任何正式的公文,告知我這件事情是怎麼樣結束的,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又恢復的選手的身分可以比賽,協會和泳界好像當作沒發生這件事情一樣,我就這樣被貼上這個莫須有的罪名,連累我的家人、教練、隊友、同學,我就這樣帶著遺憾結束我的運動選手生涯。
╴
為了推動國體法修法,我們跑遍了許多立委辦公室、行政機關、拜訪重要體壇前輩、民主前輩,進行了無數次的溝通協調,去年世大運風光落幕之際,政府也正式通過國體法修法。去年十月,我帶著戒慎恐懼的心情,第一個宣布參選運動選手理事的選手,原以為這會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沒想到這一路改選的過程裡充滿了黑箱與爭議,處處看到協會舊勢力反抗改革的反撲力量。
我們蒐集各種作弊事證,向體育署檢舉、向媒體舉發、請求立委發聲,用行政裁決跟凍結預算,我甚至投書到平面媒體,用盡各種方式,就是希望在這些黑箱爭議的弊端還沒調查清楚前,能夠暫停改選,希望政府跟體育署能夠給我們一個真正民主的體育改革。但是體育消極不作為,終究我們敵不過這長久腐敗的體制,三月初,我們大家收到泳協寄出的選票。
我心中知道,大勢已去。這場體育改革勢必是以這樣如此讓人失望又痛心的方式走向終點,連我們卑微企盼的公平正義都沒有了。而這過程裡該承擔違規、不法的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被究責。
╴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參選,但在參與體育改革之後,我發現「體育改革不只跟運動員有關,而是跟你和我,跟整個社會風氣有關。跟『誠實』有關。」
我發現體育改革就像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像是個照妖鏡,照出多少讓人難過生氣的不堪現實。掌控台灣體育已久的舊勢力,為了掌控權力和利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做出各種不公不義的舞弊事端。 我在泳協改選的過程中,勇敢改變是我最主要的訴求跟精神,我想要透過我的參選,有熱忱、有專業的年輕人,想要貢獻自己的專長,為所熱愛的環境付出心力。
我們用盡了所有方式,卻還是只能在制度外抗議,看見這樣的假改革,不禁讓人萬念俱灰,我開始在思考,如何用其他的方式,用更有用的位置,來推動改革。
╴
住在林口5年多的時間裡,周末的時候,會在家裡附近的運動公園慢跑、帶著狗狗運動,看到許多家長會帶著小朋友到公園裡玩耍、運動,看到這畫面,讓我想起我以前當選手的時候,我的爸媽也是會這樣帶我到戶外運動,我很慶幸自己是在這個畸形制度下的倖存者,在自己的運動生涯裡,能夠有幸為台灣游出一點點代表性的成績。
╴
我從小選手出身,一路接受很嚴格的訓練,過程雖然很辛苦,但也得到很多,我深刻感受,體育運動對每一個人的身心成長都非常重要,尤其台灣長久不重視體育的社會,我們的孩子,失去太多健康、正常體育教育的機會,體育就是國力,我們長久忽略輕視體育教育的重要,就是傷害國家的競爭力。
╴
在經歷這次充滿黑箱的體育改革之後,我發現「誠實並不容易,且需要勇氣,更要勇敢面對。尤其是整個社會都不期望有人說真話的時候,誠實就變得格外刺眼。」
雖然這次體育改革辜負全民的期待,但我們不想放棄這個好不容易才有的改革希望,現在我將從我住的地方,新北市出發,更勇敢地繼續一步一步努力向前走,改變台灣體育環境和體育教育,從地方開始改變,讓公平公正扎根,讓年輕世代看見未來。
我是唐聖捷,我將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北市第二選區(新莊、泰山、五股、林口)市議員!請跟我一起繼續這段未竟的改革之路!
💪和小捷一起泳敢改變!志工團隊招募中!https://goo.gl/3ex75T
💪和小捷一起泳敢改變!物資募集中!
https://goo.gl/rW4yn2
形象攝影 / 深夜名堂
視覺設計統籌 / 黃梵真
#來吧新世代 #新北市第二選區 #新莊泰山五股林口
北京奧運爭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北京奧運爭議 在 雪不夠邀美籍選手歸化不環保北京奧運爭議多-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的八卦

訂閱【李四端的雲端世界】https://bit.ly/33n6IXd雪不夠邀美籍選手歸化不環保 北京奧運爭議 多#冬奧#北京奧運#環保. ... <看更多>
北京奧運爭議 在 北京奧運爭議、北京奧運轉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北京奧運爭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anzkow也提到再延2年?東京奧運延期至2022 奧組會多名委員同意陳俐君2020年3月17日下午3:27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 ... ... <看更多>
北京奧運爭議 在 Re: [閒聊] 北京奧運爭議整理- 看板Olympics_IS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phoebeco (bubububu)》之銘言:
: 再繼續附加幾點:
: 楊沛宜mm沒能上台的原因,根本不是簡單的外貌或者箍牙問題,
: 實際上楊mm才是領導心儀的第一主角,林妙可是最後才定下的,是後備人選。
: 那麼楊mm沒有上台的原因是什麼?張藝謀在夸獎林妙可的時候說的很清楚:
: 小林很大方。CCTV說的也很清楚,小姑娘雖然年紀小,但是很有膽識,敢唱敢說。
: 兩個小姑娘之前都錄了自己唱的,林妙可上台的時候也一直認為聲音放的是自己的。
: 再補一個:有鄉民說體操跳水可以找年輕沒經驗又大膽的孩子,怎麼奧運會開幕式
: 不可以?
我覺得很糟糕的一點,就是中國太重視「完美」。
可是完美到了某個地步,就顯的很假。
最近重看雅典奧運開幕,
那個站在紙船上的小男孩顯然很緊張,
笑容很不自然。
如果是張導,大概開場前就換他下來了。
可是這種不完美的表現,是否反而讓人覺得更親切、更有真實感?
無論是用漢族代替少數民族兒童、林妙可的歌聲、還是動畫事件,
不就是太求完美而顯的很假的例子?
有點缺陷有什麼不好?
如果林妙可的膽識真的這麼值得導演青睞,就放她的歌聲嘛!
歌聲差點又怎麼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67.239
※ 編輯: orion 來自: 220.132.167.239 (08/17 15: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