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應捷運局之邀,到北投會館和一群來自花東的小三、小四生對談,他們約莫9、10歲左右,接這個活動,起初有點惶恐,因自家小孩已經脫離這種年紀很久了, 實在不知道該講些什麼,於是從網路上找到一則統計小學生最關心的十項議題, 把它們綜合整理一下,不外乎是有關自身健康、高科技3C產品和社群網站的交友問題, 於是拿這個當基礎,寫了一些power point 當上課題材,寫的都是自己心中想到的,也希望他們能帶回家鄉和其他同學分享:
• 顧好眼睛,不要整天掛在手機上,手機只是聯絡用
• 不要挑食
• 避免發胖
• 好好唸書,別說不喜歡念書, 因為你現在接受的是國民基本義務教育
• 認真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情
• 要多涉獵教室外的活動,不是只唸教科書上的知識, 多和人對談, 多聽別人演講,培養發表自己看法的勇氣
那次的活動,參與者多來自花東偏鄉,其中有許多父母忙於工作, 學校的聯絡簿都是由牧師代勞簽名的,這讓我想到了許多兒子念小學時的糗事…
兒子念小學那年,正好碰上「九年一貫」第一年, 先生常問我什麼是「九年一貫」, 難道以前的教材小學到國中就沒有一貫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只記得當時有很多特殊的教材和教法,像「建構式數學」最困擾家長,它的作法是從前面算到後面, 跟我們過去從個位數往前累進的觀念不一樣,相信老師也很困擾,一段時間後連老師都不再要求學生用「建構式數學」列出計算式了。
我是個職業婦女,假日和兒子一起做功課,剛開始是覺得苦差事一樁,後來倒也樂在其中,因為自己也能從裡頭穫益良多。
某學期,學校要求學生製作動物專題海報,以便自然課要上台報告,記得那時我帶兒子去木柵動物園看無尾熊,當時的無尾熊可是應景的當紅炸子雞,可比現在的圓仔和圓寶一樣, 依稀記得無尾熊和貓熊一樣體酯很薄,只能靠拉長睡眠時間來減少能量消耗,我是小兒科醫生,看到無尾熊攀爬尤加利樹的萌樣, 就像我的小病人看到醫生時,會把媽媽當尤加利樹來爬一樣, 希望早點爬離醫生的「魔掌」。
說到簽聯絡簿,這讓我想到了一件趣事…
有一次看完夜診10點多回到家裡,想當然爾,他的老爸還沒回家,兒子看到我,立刻衝到我跟前跟我說, 老師要他們觀察一種動物, 看看它們在一段時間內都做些什麼,然後寫在聯絡簿上。看到這個,當場傻眼,家裡也不養寵物, 這麼晚了,到哪裡去觀察動物啊, 又不想叫兒子瞎掰應付老師,正在苦思解決之道時,恰巧他老爸從醫院回來了,當天還算早的,於是靈機一動:「兒子啊, 會動的動物回來了, 你觀察一下他短時間內做了什麼事吧!」 想也知道一定是吃飯、喝水、看電視,兒子不依, 他認為老師要他們觀察的應是像動物園內的那種可愛動物才是, 老爸算哪根蔥啊,當下沒辦法,只好半夜帶著兒子到外面找動物去, 最後在一家已打烊的麵店前, 看到一隻慵懶的老土狗, 半瞇著眼睛快睡著了,於是叫兒子勉為其難, 就把牠當觀察對象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窩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實驗動物在日常中被犧牲,實驗動物們沈默地為著人類的生活福祉作出犧牲與貢獻。然而,究竟有哪些動物被使用於實驗?牠們又在哪些領域被犧牲?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有沒有受到保障?不得不承認,我們其實對實驗動物——十分陌生。 線上閱讀專題:https://wuo-wuo.com/topics/...
動物專題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八卦
多數人自行捕捉綠鬣蜥之後,為了不讓動物逃脫會使用膠帶綑綁方式固定。
但根據學者表示,長時間使用膠帶綑綁、將大量綠鬣蜥疊放同一籠中、拖延過久才執行人道處置等,都是讓動物承受極大痛苦、緊迫、不符合動物福利的錯誤移除方式。
只是想生存的牠們,如何成為人類眼中惡名昭彰的存在?
為了捍衛生態的任務,如何變調為污名化動物的殺戮行動?
移除可能不殺牠嗎?持續拿取生命的手段,有沒有結束的一天?
“ Man is the cruel-est animal. ” ——Friedrich Nietzsche
「人類就是最殘酷的動物。」哲學家尼采一句話,彷彿映照出外來種移除議題中,人性最醜惡的一面。
當全球貿易蓬勃發展,動物們有機會跟隨人們四處旅行,卻因為人類疏於管理,抑或惡意遺棄,陰錯陽差地置身在不屬於牠們的自然環境。
生存是動物的天性,外來動物們也不例外,努力繁殖、擴散,卻可能與原生動物們競爭食物、棲身之所,甚至直接將之掠食,導致原生動物們逐漸瀕危、消失。又為了遏止生態危機,人類挺身而出,「移除」成了不得不的必要之惡。
移除,意味著奪取生命,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課題,必須兼顧科學、生命倫理與動物福利。而臺灣,顯然這一課還不及格。
2021年3月英國衛報報導臺灣民眾大舉殘忍攻擊外來入侵種綠鬣蜥,一隻隻中箭後的綠鬣蜥任其掛在樹頭逐漸死亡;一群幼年的綠鬣蜥遭鞭炮一起被膠帶綑綁著,遭殘忍虐殺,至今,上述情況還在我們身邊真實地上演著。
《被誤解的動物——外來入侵種移除物語》專題,窩編採訪了第一線的移除人員、專家學者、主管單位,抽絲剝繭,嘗試釐清移除的同時能否兼具動物福利,給予牠們最友善的對待。
移除外來種並非絕對的正義,卻是目前科學已知的唯一選擇。
而我們更需要回頭反思的是,當人類對動物生命的尊重蕩然無存,無知的惡已悄悄蔓延,甚至讓移除任務更加艱鉅⋯⋯
人類,可以是最殘酷的動物,也可以是最有智慧與能力幫助牠們的動物。
專題上架中,第一篇搶先看(已優先寄給訂戶):https://wuo.pros.is/3hpzc7
訂閱窩窩,支持透過深度報導解析爭議動保事件,促進對話與溝通:https://wuo-wuo.com/subscribe
圖片來源:綠獵蜥情報局社團
動物專題 在 果籽 Facebook 八卦
主人Phibee同佢丈夫CK,一直都希望與狗遊世界,留下家庭回憶。一年前,佢哋二人為咗及時圓夢,決定辭去高薪厚職,花逾過百萬同患有腎衰竭嘅毛孩綠豆遊歷成個日本。 bit.ly/2TJuARZ
#毛孩難忘回憶
==============
🍎 一個價錢盡覽全部內容!
每日只需HK$1.68,立即訂閱: bit.ly/2yOgnHP
==============
📣 召集有心人!半價贊助學生全年睇蘋果
我要撐學生 / 我是學生: bit.ly/2PB9WTB
動物專題 在 窩窩 Youtube 的評價
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實驗動物在日常中被犧牲,實驗動物們沈默地為著人類的生活福祉作出犧牲與貢獻。然而,究竟有哪些動物被使用於實驗?牠們又在哪些領域被犧牲?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有沒有受到保障?不得不承認,我們其實對實驗動物——十分陌生。
線上閱讀專題:https://wuo-wuo.com/topics/experiment-animals/experiment-animal-and-their-living
動物專題 在 窩窩 Youtube 的評價
你知道實驗動物在進入實驗程序之前,都有一群默默守護牠們的飼育員嗎?多數實驗動物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倒數生命,逐步走向死亡,面對一手拉拔長大的動物們,終將邁向生死關卡,飼育員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照顧牠們的?
閱讀專題全文:https://wuo-wuo.com/topics/experiment-animals/experiment-animal-and-their-living/1077-experiment-animals-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