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雖然我不是最優秀的,但一直以來我珍惜每一天,每一次機會和每一個相遇,對人、生活、家庭、事業、包括課業。我用認真來回報。以前忙著顧三餐,沒能把書讀完,感謝世新大學給我機會學習,讓我能更懂行銷傳播的相關理論與新科技媒體知識⋯等,因而才有機會從幕前著手參與幕後電影的監製和製作的工作,有更多元的發展。
論文會選擇「技術報告」用自身有30年經驗和自己本身在做的事,是最擅長也會有最多資源,同時對自己最有幫助也最有意義,所以當然是鎖定演藝圈的範疇,但一想,以誰為案例都會擔心說錯寫錯就不好意思了 ,所以在指導教授同意下,覺得寫自己,一來資料蒐集取得較完整,二來論文對大眾對此主題的瞭解以及對自己的自我檢視,也才真正有價值,畢竟研究後的結論,自己也可以跟進去優化自己現有的計畫,研究報告除了研究盡可能追求完整,若還能有建設性分享,進而還能延伸有優化的後續,對我來說就是一份有意義的論文。
上課學習許多市場理論以及實務案例的過程中,我常會有”原來我和團隊之前做過的決策和創意不是只是憑藉直覺,而是經驗值累積的專業應對,和學到的理論不謀而合”的驚嘆!恍然大悟之餘,也充滿熱情想將更多精闢的市場概念學以致用,套用在自己的職場實戰中。
這也就是我一開始會選擇以自身經歷為起點來著手論文的動機。能學以致用、和自己的職場經驗相結合、融會貫通,正是我希望在攻讀學位時能夠達成的目標,不是學問歸學問而已。
寫一份論文非常不容易!頭髮都白了🤣(有興趣踏入演藝圈的朋友們,找時間可以去看看姊很用心寫的論文做為參考)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4qbx5
要先加入會員才能登入,若是會員,按電子全文就可看到👍
若沒有世新教授老師們的指導,我可能也會不是那麼清楚「技術報告」和「學術論文」的分別,所以我可以理解某些人的誤解,沒關係的😊 一般碩士論文是以「學術論文」為主,若比較偏實務應用或個案或作品,也可以選擇用「技術報告」的方式和格式撰寫 👍 以下附上我的碩導許安琪老師的說明,讓大家可以一起了解(免費的,請認真一下🤣)
指導教授許安琪聲明表示:
一、著作係屬技術報告。有關徐若瑄所著之「互聯網時代藝人轉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係為碩士學位技術報告。徐若瑄為藝術類之從業人士,依據學位授予法之規定,其撰寫技術報告以取得碩士學位。技術報告強調實務應用之價值,非同於一般碩士論文強調理論之創新,兩者有本質之不同。
二、個案挑選之代表性。徐若瑄之著作旨在提供藝人轉型之策略參考,以其於演藝圈發展的多元化且深耕超過30年,實具有研究之選樣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採自述法(Self-narrative research)。「自述法(Self-narrative research)是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又稱為「自我敘說」或「自我敘事」的研究。許多碩士在職班的論文以研究者自身所處之機構(公司或企業)或場域為研究主體(以某某企業或品牌為例),即為此例。徐若瑄之著作係以「徐若瑄」此一品牌IP做為研究標的,論述此品牌轉型策略之歷程。為求嚴謹,兼以深度訪談法,邀訪參與此品牌轉型過程之老協珍和Bio-essence的專業經理人,足見徐若瑄之著作符合技術報告之研究規範。
撰寫論文過程中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時間不夠用!雖然拿到學位得到所有家人的支持與祝福,但是需要高頻度台灣、新加坡、上海三地飛,兼顧家庭、工作與學業,對身為媽媽的我來說,真的是精神跟體力的雙重考驗!但就算長期睡眠不足體力透支,加上各方面都希望做到最滿意的好強個性,鋼鐵V拼了也要圓夢💪~ 因此論文完成的時候,我的心情不是如釋重負(是甜蜜的負荷),和無限感恩,因為這個過程中得到太多人的體諒、幫助跟加油打氣了。
特別感謝我的碩導許安琪老師💆🏻♀️辛苦您了❤️
#許安琪老師 #世新大學 #世新上海碩專班
#我世新來的
學無止境,各位同學,無論你幾歲,若想更深入了解、學習的,歡迎大家來當我的學弟妹🥰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山料聊聊】由「一件襯衫」出品,黃山料主持之對談式節目,於2020年04月30日首播,第一季於12月31日前播畢25集。 【山料聊聊】試播集 - 柯佳嬿 https://youtu.be/f-_Q3a6sffE 【山料聊聊】第1集 - 韋禮安 https://youtu.be/3vgMbzkj4u...
「動機式訪談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徐若瑄 Vivian Hsu Facebook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葉揚 Facebook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張之豪 Facebook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長笛玩家鄭宇泰 Youtube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討論] 賴清德回應林智堅論文案看法- 看板HatePolitics 的評價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動機式訪談法面談【執屋】解碼 謝家和博士 Motivational ... 的評價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動機式訪談法謝家和博士廣東話示範(目標:執屋) 社工 輔導員 ... 的評價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動機式晤談提供訊息(或建議)三步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動機式訪談法 在 Mobile01: 首頁 的評價
動機式訪談法 在 葉揚 Facebook 八卦
跟大家分享一個老天爺聽到我的祈禱的實際案例,
這件事可以列為今年令我最興奮的一件。
我在很多場合說過,
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是艾加‧凱磊,
他是大名鼎鼎以色列的短篇小說家,
寫過<忽然一陣敲門聲>,
<再讓我說個故事好不好>等等暢銷書,
最近新出版的<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終於讓我等到了。
艾加‧凱磊的短篇小說有一種能力,
是能夠用開頭的一句話,
就把你帶到另一個地方去,
比如說有一篇,<爸爸配馬鈴薯泥>,
是在講爸爸莫名其妙變成一隻兔子的事情。
"媽媽馬上說我們不可以養他,
因為他在屋裡四處大便。
史黛拉努力把話講得盡可能婉轉,
說這隻兔子其實是爸爸,
媽媽頓時氣得叫她別說了,
因為現在難道還不夠苦嗎,
說完就哭起來......"
對我來說,艾加就像超級房仲一樣,
當我不想待在真實的世界時,
他便瀟灑地出現,拿著好幾把鑰匙,
帶我去看別人的房子。
某月某日我接到出版社寫來的一封信,
標題是:
(寂寞來信) 邀約葉揚老師跨海專訪艾加‧凱磊。
"知悉葉揚是艾加‧凱磊的忠實粉絲......”
我像捧著一個出生的孩子那樣捧著我的手機,
把信件給彼得看,
我: 你看你看~~~我要去訪問艾加‧凱磊了!
彼得很困惑地說:
什麼叫做寂寞來信?
哎呦,你發神經自己寫信給自己嗎!!!
#人家是寂寞出版社
#但外星人怎麼可能知道這個呢
以下,是我們用email往返整理完成的跨海訪談。
1.
問:
請用五個句子介紹自己。
艾加:
嗨,我的名字叫艾加,
我個子小,喜歡寫短小的故事,
因為我的專注力只能維持短短的時間。
問:
可以請您就以下三個圖,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嗎?
(我放了一個寶寶的圖案,一個人工智慧的標誌,還有一個紙箱)
艾加:
他們的第一個AI寶寶裝在箱子裡送來了。
送貨員來的時候沒人在家,
所以他把箱子留在門口就走了。
夫妻倆回家打開箱子的時候,
感覺就像在門口撿到了可愛的小孤兒。
寶寶本身非常美好,但是兩歲時他開口說的第一個詞是德文的「謝謝」(Danke),之後就堅持只說夫妻倆都不懂的德文。
AI公司的技術人員解釋說,如果要切換語言,就必須把寶寶的系統重新啟動,但過程中伴隨著退化風險,寶寶可能又會開始尿尿在自己身上。
於是夫妻倆決定,要是又得重新經歷包尿布的混亂,還不如他們用線上課程學德文還簡單一點。
結果這孩子長到十五歲,又改成講印地語(Hindi),他帶著一個小包包,打包好自己的充電線就走出了家門。
夫妻倆不禁想,要是他們懂印地語就好了,
這樣至少還知道孩子去了哪裡。
#我陶醉在這個故事裡 #真作家
2.
問:
請談談作家生涯中,曾經做過最重要的決定。
艾加:
我最重大、也是完全出於直覺的決定,就是我在藝術的圈子裡,願意扛下在「真實」世界絕對不敢承受的風險。
於是,我就這樣在零經驗的情況下開始執導電影,還嘗試拍舞蹈影片,又拍了一部法文影集(而且我根本不會講法文!)。
我覺得藝術是一個安全的所在,在這個地方,即使情況糟到不能再糟,那也不過就是我寫了個無聊的故事、拍了部爛片,這比起一個土木工程師造了爛橋結果橋斷了、有人死掉,壓力不是小多了嗎?
就這樣,我把自己的藝術家生涯當作在情緒與腦力的遊樂場玩耍,這個決定讓我的創作過程沒了壓力,變得真誠許多。
3.
問:
如果可以改變您工作相關的產業環境,
您想改變的一件事?
艾加:
我想改變出版和電影圈的一件事,就是打造一個平台,讓藝術家能用比以往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和觀眾互動溝通。
網路和社群媒體其實很有幫助,但我仍衷心盼望這世界上有更多更多的平台能夠發表、閱讀短篇故事和詩。
4.
問:
可不可以談一下您的家庭生活,
關於日常中和太太與兒子的互動? 你們喜歡做些什麼?
艾加:
我很愛跟太太和兒子聊各式各樣的話題。
我們家離海灘很近,走路就會到,一家三口常常一起去游泳。泡在海水裡就是最完美的家庭對話場景,在水中會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加上耳邊聽著舒緩的海浪聲,會讓你比較不分心,更專注於當下的對話。
另外,艾加也提到,如果要創業,他想要做的事--
太太和我有一個夢想,要一起開一間兒童繪本出版社,專門出那種傳統童書出版社絕對不會推出的瘋狂繪本。
我並不覺得我們真的會開成,但如果美夢成真,這家出版社可以叫做「小字附註」(The Small Print),廣告文案就寫「小字附註務必要讀」(Always Read the Small Print)。
6.
問:
您是否曾經為了寫作而承擔過風險?
艾加:
我不確定這答案是否適切,但我想用一個從未公開分享過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但如果對答案不滿意,歡迎寫信請我重新作答:
二十七年前,我曾經隨著一群以色列律師造訪加薩走廊。
當時他們是想幫助遭到以色列軍隊和情報局凌虐至殘障的巴勒斯坦人打官司爭取賠償金。其中有個年輕的巴勒斯坦人,個子很高,長得又帥,他告訴我們,在情報局嚴刑拷問之後,他連下面都被割了。
這位年輕人對律師說,他在乎的不是賠償,而是想讓這位殘忍的審問者行跡曝光,被媒體公諸於世,但律師向他解釋,軍方的言論審查絕不可能容許一個情報特務的名字公開在媒體上。
年輕人聽了這話,沮喪得哭了起來。
那次我從加薩走廊返家之後,寫了一個名為〈加薩藍調〉的故事。故事裡的審問者痛打一名巴勒斯坦俘虜,手法和虐待那位年輕人的方式如出一轍。
我在故事裡用了那個審問者的真實姓名,在一份日報上公開發表。因為我寫的是小說,所以從未經過審查。報紙刊出後,我寄了一份給律師,請他轉寄給那位巴勒斯坦年輕人,希望他看到施虐者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心裡會舒坦一點點。
#本篇中我最愛的一段 #正義必勝
7.
問: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中的〈窗〉這則短篇故事,
一個失去記憶的男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裡,
那個房間有用APP設定的窗戶,
某天,男人從窗戶裡看到了一個女人,
故事就這樣開展。
請問您創作這個故事時,心裡在想些什麼?
艾加:
這個故事探討的是主觀的感知,以及我們每個人是如何感覺自己就像人生這場「電影」裡的主角。
然而,若是把生命的鏡頭拉遠,其實我們或許還比較像個居家用品。
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故事從一部洗衣機的獨白展開,它自以為主宰了這個世界,但是寫著寫著,這個好笑的點子發展成了更黑暗,也更誠摯的故事。
8.
問:
談談另一則故事。
〈倒數第二次當砲彈〉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射中目標以後,趕快起身回到舞台,面帶笑容,跟觀眾鞠躬。假如,嗯,要是哪裡會痛,或是什麼東西斷了,也要假裝沒事,不能讓觀眾看出來。」
這是你身為作家的心聲嗎?
艾加:
身為一個作家,你會發現筆下寫的經常是自己心中最大的痛苦、恐懼和羞愧,而讀者看了會笑出來或是拍手叫好。
寫作這件事就是這麼「賊」(shifty):你藉由分享自己的痛苦而得到安慰,但是在此同時,激發故事靈感的那場創傷仍存在於你內心深處。
9.
問:
寫作生涯中,
是否經常遇上沒有明確解決方式的困難?
艾加:
這麼說很奇怪,但我不太記得作家生涯中真的遇過什麼困難或問題。如果生命就像在遊樂園裡玩碰碰車,你會不斷撞上一些東西,那麼對我來說,寫作就像是坐在負責開碰碰車的故事旁邊。寫故事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是自己在決定要往哪裡去,而是故事去哪裡,我就跟隨。
10.
問:
身為如此傑出的作家,
您曾經幫過誰培訓專業寫作技巧嗎?
如果有個小孩對你說,長大後想成為超級酷的作家,
您有什麼建議?
艾加: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學著享受「寫作」這件事。
如果寫作帶給你快樂,你就會永遠一直寫下去。然而,如果你是為了外在的動機而寫,像是被別人讚賞、獲得成功,或甚至是為了改變世界,那麼寫作很快就會變成一份苦差事。
我衷心建議,把寫作當成嗜好,而不是一份職業或自己的天命。
11.
問:
假設有一天,
發現自己之前出的書都賣得很差,怎麼辦?
艾加:
我的書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們有人愛,又成功。
不過呢,我其實從來不認為一本書的成功主要取決於銷量。
我自己特別在意個別讀者的反應,對我而言最大的讚美,就是我的故事啟發了另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創作出美好的新事物。
身為一個作家,我這輩子最驕傲的時刻,就是看到筆下的故事被改編成很棒的電影或舞台劇,或是有人告訴我那篇故事大大影響了他或她的人生。
12.
還有一些不相關的,快問快答題。
問:
快問快答,
如果有兩個職業給您選,
您要當治療師還是建築師?
艾加:
治療師。我喜歡接觸人、和人溝通,
如果有能力的話,我也想幫助人。
治療師感覺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問:
想要擁有什麼超能力?
艾加:
能夠用文字描述這世界上的所有感覺、情緒和體驗。
問:
最不喜歡訪談者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艾加:
就是現在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一場訪談中,
對話的驅動力(引擎)來自於訪問者對你的好奇。
當訪問者把他的好奇心「外包」給我,
要我自己訪問自己,我就會覺得有一點點無聊。
問:
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原因是?
艾加:
我記得是在看一個手機公司的廣告。
可悲的是,我通常會因為一些愚蠢的事情而哭,
結果到了真正心痛的關頭,我又哭不出來了。
13.
特別列出這題,
覺得艾加的回答的方式很美。
問:
如果有機會能夠重來,
您想要改變童年的哪一件事?
艾加:
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在童年時可以好好做自己,追求我想要的事物。但小時候的我其實也有一種焦慮和罪惡感,因為我總是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會告訴童年的自己說,「做自己/走自己的路」是完全沒關係的,你不需要為此感到害怕。
14.
問:
這是最後一個問題,可能有點呆,
不過我讀過好幾本您的書,
經常有個配角的名字叫做羅比,
請問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兒子也叫做羅比.......)
艾加:
「羅比」這名字在以色列非常罕見,我小時候只有遇過一個叫羅比的男孩。當時我十歲,只見過他幾次面,但這位羅比就這樣留在我心上了。
在《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書中的〈爸爸配馬鈴薯泥〉和《忽然一陣敲門聲》收錄的〈謊言之地〉,主角都叫羅比,我創作時就是想像著,他和我小時候認識的羅比有著同樣的靈魂。
最後我用信件跟艾加說,
我曾經在一次雜誌專訪說過,
最喜歡的作家是艾加凱磊,
我很怕比他早死,
這樣我就看不到他後面出的書了,
所以我要運動跟注重飲食。
艾加如此回覆:
謝謝葉揚,
這是我做過最有想像力和原創性的越洋專訪。
請別擔心你會因為缺乏運動和飲食失衡而比我早死,
因為我個人肢體相當笨拙,應該很快就會被公車撞上。
我實在好愛這個作家,
也歡迎大家去看看艾加的新書<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G0200040
博客來 https://bit.ly/G0200040-B
誠 品 https://bit.ly/G0200040-E
金石堂 https://bit.ly/G0200040-K
後記:
編輯傳來艾加的回信,裡面寫著:
I hope that one day I'll get to meet Yeh Yang in person (and maybe Robbie too).
我傻笑了一天。
我在想,不管外面下著多大的雨,
我是不是應該去龍山寺買束鮮花謝謝老天爺。
動機式訪談法 在 張之豪 Facebook 八卦
在天與地之間,你會選哪一個?
你有一雙天使翅膀,可以往最高的天際飛翔,你會繼續飛,還是會給其它的孩子一雙翅膀,讓他們也變成天使,也敢飛,也能飛?
小戴把她職業生涯最精華的時刻,獻給了我們。
2017,戴資穎,23歲,達到她羽球職業生涯前所未有的巔峰。
2006,她才12歲,就打到台灣全國乙組冠軍,成為甲組國手,征服國際賽事,到了2016-2017左右,她達到最巔峰,各國舉辦的頂級超級賽,印尼、丹麥、香港、世羽聯、全英羽、馬來西亞、新加坡、亞錦賽,四處征戰,四處奪冠,到哪裡都所向披靡、一路連莊。
白目的外行人,會問白目的問題。
2018年,小戴得到亞運金牌後,一名中国記者提問,「妳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這個比賽前,還沒拿到大賽冠軍證明自己。你心急嗎?你覺得這是對全世界球迷、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嗎?」
小戴說「沒有什麼需不需要證明,就是這樣子比賽,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
小戴不需要再更多的頭銜證明什麼,在頂尖運動員的世界裡,她的對手,就是寥寥數人,我們在重大賽事裡,看到前八強、前四強的,就這些人。
冠亞軍,對最頂尖的選手來說,就是當天的狀況是不是最佳的問題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奧運裡的各國國手,為何對對手總是充滿敬意,因為,在他們的頂尖世界裡,華山論劍,就是這幾大高手的對決,彼此都是可敬的對手,也是學習的對象,洪七公一次比式輸給了歐陽鋒,不表示洪七公不是絕世高手。
高手彼此之間是尊重,圍觀的人怎麼看,就是國民素質問題,大家心理有數。
但離開了頂級運動員的世界,那個庸俗的「大賽冠軍證明」的標準,仍然是看熱鬧的外人才看懂的東西。
大賽,指的是什麼?
在羽球界,所謂大賽,就是羽球界唯二的一級賽事,「世錦賽」與「奧運」。
世錦賽攸關積分,拿下世錦賽冠軍,就是「大賽冠軍的證明」。
小戴最巔峰的2017年,她確實曾經可以參加世錦賽,也最有機會拿下冠軍,要這些外行人閉嘴。
但小戴沒有。
為什麼?
因為 2017 的同時間,台灣在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也就是「世大運」。
「世錦賽」與「世大運」,兩個賽事撞期,一個是高額積分、高額獎金,個人羽球生涯的最高成就,一個是把榮耀留在主場台灣。
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個比較,根本不用思考,一定是世錦賽。
請注意,只為自己著想,並沒有錯,每個人都該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尤其職業選手生涯只有短短幾年的運動員。
當時甚至有一個泛藍的名嘴說,戴資穎捨棄世錦賽,去打世大運,根本就是叫李遠哲去背九九乘法表。
但是,小戴的心裡想的,不只是她自己。
針對選擇世大運,放棄世錦賽,小戴說:
「台灣很難得辦一個大型運動賽會,我覺得我一定要留下來,跟著大家,跟著其他選手,一起去支持這個比賽,希望可以把最好的成績留在台灣。」
「在台灣比賽,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會有很多人來看,而且會有很多人,去支持,然後看到所有選手,可以在台灣的場上發揮,我覺得任何的單項,都是非常需要被支持的。」
在台灣難得主辦的大型運動賽事,小戴身為台灣出身的羽球世界冠軍,她要把獎盃留在台灣。在這個多數人看熱鬧,體育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各種條件都不利的台灣,她希望透過她的參與,讓更多台灣人,看見台灣的頂尖運動選手,在各個單項運動裡,展現出最好的自我。
到國外去征戰,得到的是羽球圈內人的關注與肯定。
留在台灣,參加世大運,是讓所有的台灣人參與在其中,讓台灣人看到。
在台灣的孩子心中,種下一顆顆的種籽,不論是啟發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啟發她拾起球拍,或是穿上柔道服,或是踏上田徑場,或是穿上拳擊手套,或是踏上投手丘。
甚或是啟發我們政治人物、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更去實質投身台灣體育改革。
這些,都是那個選擇放棄世錦賽,投入世大運的小戴,所應該掀起的漣漪。
前天是李登輝前總統的辭世週年,台灣體育界的改革與被重視,正是從李前總統把體育政務,從體育司,提升為體委會開始的。
李前總統也在晚年,提出了「我不是我的我」這個概念,一言蔽之,就是在「個人私利」之上,「給自己更高層次的動機」之意。
小戴在23歲那一年,在自己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刻,選擇了台灣,就是這個更高層次的動機。
今年,小戴已經27歲,在職業運動員的生涯裡,已經在與時間賽跑。天才型的新人輩出,甚至這次的女單羽球冠軍,中国的陳雨菲,幾乎就是以戴資穎為唯一假想敵在訓練自我。
這次奧運,小戴征戰奧運金牌,為了她自己嗎?這就像世錦賽一樣,小戴不需要證明什麼。
但為台灣多拿下一面奧運金牌,卻是在理當最平等的國際賽事裡,卻仍必須被稱為「Chinese Taipei」的台灣,很需要的。
我輩的台灣政治人,不需要因此己願他力,把什麼政治的重擔放在小戴身上,但小戴確實不曾在這些訪談裡,說她要最好的成績留在「中華台北」,是吧?
對小戴昨晚的比賽,再說什麼誰失誤太多,這些都是很多餘的,難道小戴十幾年的職業羽球生涯裡,是靠我們這些羽球外行人來幫忙出什麼偉大的見解而成為羽球女帝的嗎?
英文裡有一句話說,我沒有教你怎麼做你的工作,也請你不要來教我怎麼做我的工作。
如果我們要以小戴作為一個故事,我們該傳頌的,是台灣曾經有個世界頂級的人,在她最可能接觸到天空的時候,把溫暖留給了這塊土地,讓每個孩子,都勇敢作夢。
無須,也不要,再加諸什麼期待與壓力在小戴身上,從小戴身上,我們該看到的是,她為台灣做了這麼多,那麼,我們每個人,又能為台灣做什麼?
小戴接下來要不要、該不該繼續征戰下屆的奧運,那是她的決定。
我們該做的,是不論如何,都全力、毫無保留地,支持她。
小戴加油,我們永遠支持你。
照片來源: 戴資穎/ Tai Tzu Ying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動機式訪談法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評價
山料聊聊】由「一件襯衫」出品,黃山料主持之對談式節目,於2020年04月30日首播,第一季於12月31日前播畢25集。
【山料聊聊】試播集 - 柯佳嬿
https://youtu.be/f-_Q3a6sffE
【山料聊聊】第1集 - 韋禮安
https://youtu.be/3vgMbzkj4us
【山料聊聊】第2集-小燈泡媽媽王婉諭
https://youtu.be/9APzWkmbfXM
【山料聊聊】第3集 - 白癡公主
https://youtu.be/RloIMZ5HcZ0
【山料聊聊】第4集 - 周興哲
https://youtu.be/XPChp11064U
【山料聊聊】第5集 - 楊丞琳
https://youtu.be/thrX5KBRmcY
【山料聊聊】第6集 - 山料媽媽
https://youtu.be/gQdCGA0pMcI
【山料聊聊】第7集 - 吳姍儒Sandy Wu
https://youtu.be/fYk1EqEd3VY
【山料聊聊】第8集 - 阿翰PO影片
https://youtu.be/KMFTFHkOpVs
【山料聊聊】第9集 - Peter Su
https://youtu.be/EC8TbwxZTTU
【山料聊聊】第10集 - 薔薔
https://youtu.be/9LzG0ejHpq0
【山料聊聊】第11集 - 徐若瑄
https://youtu.be/R0fbztwW7TI
-
出品方:一件襯衫
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me...
主持人:黃山料
https://www.facebook.com/shanliaohuang/
錄影場地:I Met You Cafe
https://www.facebook.com/imetyoucafe?locale=tw_TW
-
【 採訪後記 】
撰文者: 宋家耘、王怡文、黃山料
謝盈萱,曾想過 30 歲進入婚姻;如今年過40歲,對於婚姻,她灑脫笑著:用更年期來區分女人可悲程度,社會真是荒謬!
當女孩的青春爛漫隨歲月逝去
世界看到你的眼光從愛慕轉為憐憫。
40歲的女人,她擁有一股魄力,可以脫下高跟鞋,敲碎一雙雙同情的眼神。魅力,是經過時間歷練熬出之成熟,不一味想「找到真愛」,成熟的女人了解,人生有比找到真愛更重要的東西。
謝盈萱說:
「我相信真愛,但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成熟的女人,不是悲觀而是謹慎,她們可以精準的演算賀爾蒙消散的時機,不再憑著衝動陷入一段關係,她們把自己打理的完整,不需要對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自己能承擔「一個人的寂寞」與「兩個人的風險」。
成熟女人的理性穩重,不是失去悸動,
而是她們明白關於愛情的殘忍真相。
「一件襯衫」透過謝盈萱與黃山料的訪談,整理出5項,「關於愛情的真相」給那些迷航在愛情海裡的少男少女們,也告訴那些大齡女子們,妳們並不孤單。
一、愛情的本質,不是拯救。
過去我們都希望,能被一個人救贖,被一段愛情完整你心裡的空缺,但自己都處理不好的問題,怎能妄想一個人能帶給你解脫,就算愛情的靈藥可以帶你逃離現實的殘酷,但自己人生的爛帳,別寄望一段愛情可以替你還清,唯有自己才能治癒自己。
二、愛情的輪廓,會隨時間消失!
愛情的輪廓若只是外型,它總會隨著時間漸漸模糊,腹肌顏值隨著歲月消逝,但腦子裡的東西卻被時間歷練的豐富,外型可以靠訓練,但人與人之間的溫柔對待,是重訓、醫美都換不來的善良本質。
三、每段關係,註定都會分離。
人與人之間最微妙的,就是有一天註定會分離,不管是生命或是緣分都有盡頭,但每段分離的遺憾,都是往後會心一笑的美好,分離是下段故事美好的開始,應該秉持著祝褔,相信美好結局的存在,只是結局的主角不是彼此。
四、真愛是存在的,但不一定是愛情。
人生最大的幸運,是能遇到一個人,在複雜冰冷的世界裡面帶給你一點平靜溫暖,但愛情有太多的前提和條件,真愛不一定是愛情,他是超越性別、年齡、時間、距離的限制,只要他是能在混亂世界裡讓你感到溫暖的人,就算不是戀人,依然是真愛。
五、那些「遇見真愛的秘訣」都是屁話!
小女孩聽信網路上的「秘訣」來尋找愛情,成熟女人根據人生經驗來分辨關係。關於「遇見真愛」有個說法,就是把自己活成100%的自己,「那個他」就會出現,但完成自己價值感的動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
不管那個人有沒有出現,你的人生絕對有一個存在的原因,關於遇見真愛的秘訣,都只是屁話,把人生活得精彩完整,不是為了遇見真愛,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情沒有秘訣,只有真相,人生有太多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值得追求,那些可以被衡量的事物,歲數、美貌、感情,都是虛假的數值,退出這場比漂亮的遊戲吧!我的漂亮,與你無關!

動機式訪談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動機式訪談法 在 長笛玩家鄭宇泰 Youtube 的評價
|長笛四重奏全部自己吹|
One Man Band
#樂曲解說
Beatbox flute 絕技長笛曲目《不可思議的任務》是由長笛玩家鄭宇泰為了開發音樂家們肢體語言以及納入有趣的絕技長笛演奏法而特別為 beatbox 長笛四重奏所創作的曲子,曲中使用了極具舞台效果和互動性質的身體打擊樂(body percussion)還有廣泛流行於歐美間的酷炫 beatbox flute 演奏法,將這首曲目的律動推至最高峰。
作曲家試圖以模仿、回應和即興等最原始的創作動機將聲音層層疊起,甚至加入了邊唱邊吹的吟唱技巧使長笛發出類似電吉他的聲響,使用野性的聲音將主旋律大方的炫耀出來,瘋狂祭典般的儀式突然間聽見了薩提(Satie)靜謐、毫無遮掩的第一號裸體歌舞,深沈的音樂灑進了原本活力四射的空間,喧囂過後的寧靜如此漫長與沈重,經歷了突然之間不可思議的轉變後,野人們再次重新舞動了起來,集體昇華至另一波更為激進的世界!
”Mission Incredible“ for flute quartet, composed by flutist Yu-Tai Cheng . This piece uses almost all the flute family such as: beatbox flute (piccolo), flute in C, alto flute and bass flute.
This is the best flute piece so far for developing the groove of the performers’ bodi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ded techniques such as: body percussion, aeolian sound, harmonic, singing and playing, and the most powerful and fascinating technique in the world - beatbox flute!
In this work, the performers use the most primitive technique for creations such as: imitation, respond & improvisation. All the flutists will widely spread out the main melody by singing and playing like the electric guitar player in a rock band! Then suddenly, we hear Satie’s “Gymnopédies No.1” comes into our world - quietly, without any hidden - lonely and lengthy in the middle of the sacre creative moments. After this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 people again circle around, dancing, singing and playing, then elevated to a whole new level of world!
#目錄
0:00 Intro music
0:14 Speaking sound
0:24 Clapping
0:33 Beatbox
0:39 Body percussion
1:05 🄰 Alto flute Intro
1:16 Flute
1:26 🄱 Piccolo
2:00 🄲 Erik Satie: Gymnopédie No.1
3:11 🄳 Presto
《不可思議的任務》給絕技長笛四重奏
"Mission Incredible" for beatbox flute quartet
作曲 / 演奏 Composer / Flutists:鄭宇泰 Yu-Tai
錄音 / 錄影 Audio recording / Video tapping:鄭宇泰 Yu-Tai / 官官
混音 / 影像剪輯 Mixing / Video Editor:鄭宇泰 Yu-Tai
Download Full Score:
https://myrflute.com/product/s-missionincredible-en/
#精彩影片回顧
第一集 循環呼吸攻略 https://bit.ly/cscbreathing1
第二集 3分鐘循環呼吸跟著練 https://bit.ly/cscbreathing2
第三集 循環呼吸不為人知的秘密 https://bit.ly/cscbreathing3
第四集 3分鐘同步練習 https://bit.ly/cscbreathing4
.吹長笛超帥氣!家長、學生親身體驗現身說法
https://youtu.be/_nJHJocGEIQ
.Beatbox Flute 為什麼這麼夯? 訪談
https://youtu.be/rCjFOvEMNTU
.Greg Pattillo Beatbox Flute《Crazy Hotel》
https://youtu.be/tcM9uDd1DDs
.長笛玩家作品《Beat Beats》
https://youtu.be/-2Sb_yn79-c
▬▬▬▬▬▬▬▬▬▬▬▬▬▬▬▬▬▬▬▬▬▬▬▬▬▬▬▬
CONNECT WITH ME ON SOCIAL MEDIA
#長笛玩家工作室 #FluteGamerStudio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FluteGamer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rflute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flutegamer
▸ Website: https://myrflute.com
▸ TikTok: https://tiktok.com/@flutegamer (NOT my main account)
▸ E-mail: flutegamer@myrflute.com

動機式訪談法 在 動機式訪談法面談【執屋】解碼 謝家和博士 Motivational ... 的八卦

動機式訪談法 是一實證為本的輔導手法,講求語言的運用。這一片段以《 動機式訪談法 治療忠實度》編碼手冊的框架進行編碼,以展示 動機式訪談法 對輔導員 ... ... <看更多>
動機式訪談法 在 動機式訪談法謝家和博士廣東話示範(目標:執屋) 社工 輔導員 ... 的八卦

動機式訪談法 謝家和博士廣東話示範(目標:執屋)│社工│輔導員│成癮及精神健康研究員│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Helping People Change. Dr. Nick Tse ... ... <看更多>
動機式訪談法 在 [討論] 賴清德回應林智堅論文案看法- 看板HatePolitics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