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啊
最近在跟家長們演練,該如何面對孩子超出家庭預算的物質要求。孩子大了,尤其是接近青少年,常有的語句是「誰誰誰的家裡都有」,或者「每一個同學的父母都會讓他們的孩子買,就我不行!」
尤其孩子要求的高價手機,一支就差不多一個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對於一個還沒有賺錢能力的學生來說,實在不合理,而且很有可能衍生後續失竊毀損的種種問題。要溝通這種事,就是試著溫和而堅定地,重申父母的想法,坦誠討論家庭收支,還有父母的顧慮。
有一位家長提出來討論:「那可以對孩子說,『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啊』這句話嗎?」
這是一句很常見的話,只是我盡可能不這麼說。這句在某些狀況下,之所以可以讓孩子閉嘴,是傷到他們的情感了。這句話的潛台詞可能是,「不滿意你可以離開啊」、「我不稀罕有你這個孩子」…,有些比較敏感或低自尊的孩子,更可能視這句話為對他個人的否定。
所以,如果我們沒這樣的意思,就別這樣說。很多時候,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像這種話很容易會有這樣的效果。
我會說:「你覺得當我們家小孩,有點委屈嗎?我們家沒那麼有錢,但也不會餓死,收入普通,跟一般家庭差不多。如果要滿足你,就是要犧牲我們其他人,這對大家不公平。」
也許,就事論事,只討論客觀事實,沒辦法很快讓孩子閉嘴,比較花時間。但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跟孩子互動的機會,讓我們能藉此多說明我們的價值觀,這其實是潛移默化很重要的過程。把心情與事情都討論了,雙方都有清楚的共識,情緒性字眼就不必說了。因為情緒性字眼常引來更多的情緒,在情緒當下,比這句話更難聽的字眼都可能說出口。
如果事情暫告一個段落,我會說:「謝謝你當我的小孩,讓你覺得這麼委屈,還是沒有離開這個家,不管你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我常覺得,尊重是互相的。這道理實在不需要我多說,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我們不尊重孩子,不尊重親子之間的關係,通常孩子就是有樣學樣。只要相互不尊重,關係的基礎薄弱,將來更難溝通,因為中間卡了很多負面情緒。
就像是「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啊」這句話之後,我聽過孩子如此回應,「你以為我不想嗎?」。明明是摯愛的雙方,講起話來就在比誰更不在意這段關係,實在讓旁觀者的我痛心。
不管是哪種關係,每次衝突之後,雙方就會默默地在心底,評量維持這段關係的必要性。如果我們真的對關係還在意,那就如實地表達我們的心意。與其為了自己的面子,保持曖昧模糊,讓對方有會錯意的空間,不如坦承內在真實的感受,除了會讓自己內在比較輕鬆之外,不管結果如何,也可以少一點遺憾。
有些家長會說,在情緒當下,怎麼可能說出這麼冷靜的話?所以,平常就要多練習啊!像是很多情緒管理的功夫,是平常就要進行,等情緒滿了才開始想要管理它,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我是拳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拳叔,道蓮家對於麻倉葉的攻擊還沒有停止,這次派出姐姐道潤過來幫忙。而道潤的持有靈竟然是消失了17年的小山田萬太的偶像,功夫明星李白龍。 接著木刀之龍拜阿葉為老大,希望也可以做一個通靈人,同時新的通靈人轟隆轟隆也出現了,他究竟是敵是友呢? 題外話: 本期視頻製作期間,拳叔帶娃回外婆家,高速...
功夫台詞有多高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國立臺灣大學109學年度畢業典禮 致詞代表 資訊工程學系韓哈斯】
Student Addre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2021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th Austin Harding from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校長、教授、以及在螢幕前的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感謝臺大給我這個機會。我是韓哈斯,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我會以自身的真實經驗出發,來跟大家分享臺大帶給我的收穫。
我當初為什麼選擇來台灣求學呢?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武打片,然後我十歲的時候去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功夫熊貓」。這部電影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電影,主角「阿波」的故事跟我的故事很像。我看完了之後就決定要開始學功夫,所以去了「美國武術學院」。那個時候我每天都聽旁邊的人講中文,到了高中我就決定開始學中文。當時我遇到了一位貴人,她是從台北到美國來教書的中文老師,她教的課是我當時最喜歡的課,我每天去她的教室跟好朋友練習。到了高中畢業時,我是全高中中文最好的非母語人士。同時,我第二喜歡的課程是電腦科學,那時候我是程式能力數一數二的學生。後來在成功錄取夢寐以求的學校:臺灣大學之後,我感到雀躍不已,因為我既可以繼續學習中文,也可以持續在世界頂尖的學府中,往電腦科學的方向精進自我。
不過老實說,當我回顧大一的時期,我也曾迷失自我。雖然我修了很多很多的中文課,但是我那時只聽得懂大概一半的課程內容。跟大家對美國人的印象不同,我其實很害羞,也很害怕舉手提問,我甚至不太敢參與社交,所以當時朋友也很少。我開始想家,也變得有一點憂鬱。那時籃球是我唯一的紓壓方式。
但更不幸的是,我在打籃球時弄傷了我的前十字韌帶,做了兩次手術,需要一年半才能恢復。許多的負面情緒壓得我喘不過氣。我被困在人生的低谷,不知如何是好。我覺得我的中文不夠好,我也被診斷出失眠跟ADHD,另外,美國高中的數學太簡單了,來這邊不夠用。種種壓力讓我足不出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後來,我向臺大心輔中心以及我的心理醫師尋求協助,然後我也開始跟系上有更多互動。有一位教授叫徐宏民跟我說,"Never give up",雖然那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太過於簡化了我的問題,不過,在我仔細思考了一個禮拜之後,我下定決心,發誓不讓自己被這些事擊敗。我決定要克盡全力,認真做好每件事。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我開始變得異常自律。當時廖世偉教授和洪士灝系主任帶我進入它們的研究室鑽研學術。這重燃了我對資訊工程的熱忱,提醒了我當初會愛上這個領域的原因。我開始研究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也開始跟其他系上同學交朋友,一起成立臺大人工智慧應用社NTUAI。NTUAI現在是校內頗具規模的技術研究社團,致力於推廣人工智慧給任何對該領域有熱忱的學生。歡迎加入NTUAI,可以掃描我們的QR CODE。
最近,由於疫情的緣故,我已經一年半沒回美國了。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已經找到了我第二個家。我很愛臺大,以及台灣的人事物。雖然我經歷了人生的低潮,但這裡的一切總是給我滿滿的祝福與協助。最後,我想送給大家「功夫熊貓」裡的一句台詞: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只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就有能力改變自己,甚至改變身旁所愛的人。就像阿波的父親說的,"心誠則靈,只要你相信,點石就能成金。根本沒有什麼秘笈。只有你。"謝謝大家。
.
==============================
.
President, professors, and classmates, I'm very honored to be here. Thank you to NTU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My name's Seth Austin Harding, and I'm from the D.C. metropolitan area. I'm going to tell a real story that's personal but that's relatable and what I see as the real me.
What motivated and guided me to take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Taiwan? When I was very young, I really loved watching kung fu movies, and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I went to the theater to watch "Kung Fu Panda". This became my favorite movie as I felt like the story of the main character Po was one to which I could very much relate.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I decided that I wanted to start learning kung fu, so I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Wushu Academy. At the time, I began hearing Mandarin on a daily basis, so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decided to begin formally studying Chinese. It ended up being my Chinese teacher from Taipei who was my favorite teacher who taught my favorite class, so I decided I'd hang out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every day and practice lots. By the time graduation came around, I had attained the highest proficiency in Chinese among any non-native speaker in my school. My second favorite class was computer science, and I ended up attaining among the best coding skills in my school. After getting accepted to the school of my dreams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I felt honored, humbled, and excited; I could now spend time at among the world's finest universities studying Chinese and at the same time advancing my knowledge of computer science.
But when I look back at my freshman year, to be honest with you, I didn't know what I was doing. Despite having taken very many Chinese classes, when I went to the NTU lectures, I understood only about half of what the teachers were saying. Contrary to most people's impressions of an American, I was actually too shy to raise my hand, to ask questions, or to even meet with teachers after class, so I had very few friends at the time. I started to become homesick and depressed. At that time, I found that basketball was the only way I knew of relieving my stress. However, while playing basketball, I had torn my ACL and it would take two surgeries and a year and a half in time to fully recover. At this point, I felt 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In fact, this was the lowest point of my life,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I felt like my Chinese wasn't good enough, I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insomnia and ADHD, and I felt like the math taught in America was too simple to allow for me to keep up with my classmates. I was under immense pressure, and at this time, I lost any sense of purpose or direction. Later on, I went to seek help from NTU counseling, from my psychiatrist, and from my department. I reached out to Professor Winston Hsu from CSIE, and he told me this: "Never give up"; it was such an oversimplified way to approach such a complex series of problems, I had thought. However, I pondered these words intensely for one week, and by the end of that week, I had made a firm decision. This would NOT be another example of me giving up. I decided to go all out, to work diligently and passionately on all tasks at hand. This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I started to discipline myself to a very high degree. At this time, I met my then-to-become advisors Professor Shih-Wei Liao and Professor Shih-Hao Hung and entered their labs to begin research. Finally, the passion that I had for computer science that I had previously held in high school was kindled again, and I was finally reminded why I loved this field. I began my research life in blockchain and AI, and at the time I entered the lab, I also began creating NTUAI. NTUAI is now a large and highly successful NTU club that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AI. Welcome one and all to join us; please scan our QR code here.
For a year and a half I haven't returned to America because of covid. But not to worry; I have found my second home, away from home. I love it here in NTU and I cherish all of the things I've had the privilege to experience in Taiwan. I've gone through the most difficult of struggles in my life here, but I've also had the most fortunate and blessed of experiences. To conclude, I'd like to quote a line from "Kung Fu Panda":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As long as you are willing to adopt an optimistic attitude in facing challenges and hardships, you may become a positive force in changing the lives of those around you as well as your own life. It all depends on how you view it; just like what Po's father says,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It's just you." Thank you, everyone.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NTUCommencement/posts/2718185771805180
.
#臺灣大學 #畢業典禮 #NTUCommencement2021 #學生致詞代表 #臺大資訊工程學系 #韓哈斯 #SethAustinHarding
功夫台詞有多高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最近在跟家長們演練,該如何面對孩子超出家庭預算的物質要求。孩子大了,尤其是接近青少年,常有的語句是「誰誰誰的家裡都有」,或者「每一個同學的父母都會讓他們的孩子買,就我不行!」
尤其孩子要求的高價手機,一支就差不多一個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對於一個還沒有賺錢能力的學生來說,實在不合理,而且很有可能衍生後續失竊毀損的種種問題。要溝通這種事,就是試著溫和而堅定地,重申父母的想法,坦誠討論家庭收支,還有父母的顧慮。
有一位家長提出來討論:「那可以對孩子說,『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啊』這句話嗎?」
這是一句很常見的話,只是我盡可能不這麼說。這句在某些狀況下,之所以可以讓孩子閉嘴,是傷到他們的情感了。這句話的潛台詞可能是,「不滿意你可以離開啊」、「我不稀罕有你這個孩子」…,有些比較敏感或低自尊的孩子,更可能視這句話為對他個人的否定。
所以,如果我們沒這樣的意思,就別這樣說。很多時候,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像這種話很容易會有這樣的效果。
我會說:「你覺得當我們家小孩,有點委屈嗎?我們家沒那麼有錢,但也不會餓死,收入普通,跟一般家庭差不多。如果要滿足你,就是要犧牲我們其他人,這對大家不公平。」
也許,就事論事,只討論客觀事實,沒辦法很快讓孩子閉嘴,比較花時間。但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跟孩子互動的機會,讓我們能藉此多說明我們的價值觀,這其實是潛移默化很重要的過程。把心情與事情都討論了,雙方都有清楚的共識,情緒性字眼就不必說了。因為情緒性字眼常引來更多的情緒,在情緒當下,比這句話更難聽的字眼都可能說出口。
如果事情暫告一個段落,我會說:「謝謝你當我的小孩,讓你覺得這麼委屈,還是沒有離開這個家,不管你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我常覺得,尊重是互相的。這道理實在不需要我多說,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我們不尊重孩子,不尊重親子之間的關係,通常孩子就是有樣學樣,可能對我們以牙還牙。只要相互不尊重,關係的基礎薄弱,將來更難溝通,因為中間卡了很多負面情緒。
就像是「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啊」這句話之後,我聽過孩子如此回應,「你以為我不想嗎?」。明明是摯愛的雙方,講起話來就在比誰更不在意這段關係,實在讓旁觀者的我痛心。
不管是哪種關係,每次衝突之後,雙方就會默默地在心底,評量維持這段關係的必要性。如果我們真的對關係還在意,那就如實地表達我們的心意。與其為了自己的面子,保持曖昧模糊,讓對方有會錯意的空間,不如坦承內在真實的感受,除了會讓自己的內在比較輕鬆之外,不管結果如何,也可以少一點遺憾。
關係常常不只是因為小事本身而決裂的,而是雙方如何處理小事的背後態度,有時讓人感覺寒心而難以承受。
有些家長會說,在情緒當下,怎麼可能說出這麼冷靜的話?所以,平常就要多練習啊!像是很多情緒管理的功夫,是平常就要進行,等情緒滿了才開始想要管理它,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
改編自《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限量作者簽名書衣已送完):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
功夫台詞有多高 在 我是拳叔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好我是拳叔,道蓮家對於麻倉葉的攻擊還沒有停止,這次派出姐姐道潤過來幫忙。而道潤的持有靈竟然是消失了17年的小山田萬太的偶像,功夫明星李白龍。
接著木刀之龍拜阿葉為老大,希望也可以做一個通靈人,同時新的通靈人轟隆轟隆也出現了,他究竟是敵是友呢?
題外話:
本期視頻製作期間,拳叔帶娃回外婆家,高速路上來回跑了九百多公里,所以聲音錄制的時候有點疲憊請見諒
另外就是阿龍拜師麻倉葉那段,原本準備的文稿是這樣的
————————————————
在別人眼中他就是個沒出息的人
在社會上也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跟同樣處境的朋友一起玩耍
變成自己唯一的快樂
但他也時常會想到一件事情
自己從何處來又要徬徨到哪裡去
本以為只要往前衝就能達到終點
結果卻彷彿踏上了沒有終點的高速公路
——————————————————
中學時期這段話對拳叔感觸良多,再加上我這幾天剛好在高速路上,思來想去這段台詞最終還是被我給改了。
長大之後再看通靈王才發現,原來他對我當時的一些觀念影響還是蠻深遠的。
#通靈王
#通靈童子
很高興認識你們
👉Youtube官方頻道:http://mrw.so/4LOUJu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362076
🔥 快速通道👇
🚃《數碼寶貝》系列 播放列表:http://mrw.so/51BDJX
🐲《龍珠》系列 播放列表:http://mrw.so/4EiQt5
🏀《灌籃高手》系列 播放列表:http://mrw.so/52EgBB
👩🦲《拳叔漫談》系列 播放列表:http://mrw.so/5oahui
今後還會有更多精彩的動漫視頻回顧
求個訂閱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tended. All rights to clips and music belong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his channel is only used to recommending anime, comics and games. All the videos are not intending to against copyright law, only to assisting commentary and recommendation. If it cause any lost of yours, please contact me immediately.
Email:[email protected]
功夫台詞有多高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公司又要我哋開新嘅節目,係咁OT我畀埋條命你好冇……」粉絲聚會中,大夥兒手執印有保錡樣子的面罩,在餐廳合唱《ERROR自肥企画》的主題曲,旁邊食客笑不攏嘴。ERROR和「無制限OT編集團」製作的節目令港人着迷,除了ERROR四子風格搞笑、人前人後同樣真誠坦蕩蕩,偶像和粉絲的關係,亦由神與人之間的距離變成朋友般的存在。ERROR中的郭嘉駿(193)和吳保錡出名錫粉絲,到底「老婆」和「Pokimon」眼中的偶像,有多貼地、有多入屋?
還未到集合時間,周日的銅鑼灣街頭已聚集幾百人,有一家大細,也有大叔拿着應援物獨個兒站着,大家都響應193 Fans Club的號召,參加這天的雪糕車應援活動,宣傳193推出首支派台歌《睡到三點》。個個大汗淋漓,口罩下難掩興奮,一邊排隊拎雪糕,一邊跟雪糕車旁的「33豬」易拉架瘋狂合照,沿途粉絲向路人派發不同款式應援物,繼上次「姜濤灣」引起的風暴,今天再有193這位「接近完美」的男子,令港人再次上街追星。
跟193的老婆(193粉絲的統稱)Sushi和Haha約在銅記,她們忙着疏導聚在SOGO門外的人群,Sushi打趣道:「這是個偶像勵志故事,193由一開始寂寂無聞,到現在真的紅起來,今天人多得我有點怕。」游學修說過,如果MIRROR是個奇蹟,ERROR一定是個神蹟,這天大家再次見證,這神蹟並不是幾百部電視機的收視率能定義的。
男友變情夫 TG陪偶像傾心事
「我當大家係老婆」是193三年前在TG中說出的知名台詞,粉絲們把11月4日定為結婚紀念日,自此叫他做「老公」。正印是193,男朋友變成情夫,難道不介意嗎?「有點無奈,不理他了!我把追星當是娛樂是興趣,難道我不給他看AV?」做了三年郭太的Sushi甜滋滋講出老婆們的心聲。
兼職當插畫師的Sushi自《全民造星1》看過193唱《大懶堂》後,就愛上這位舞姿怪異又五音不全的騎呢參賽者。2018年開始,全民造星不少參賽者也開了Telegram跟粉絲交流,193亦不例外,群組現有二萬多人,193至今仍會間中上水跟粉絲聊天互動。
「《花姐ERROR遊》日本回來那程機,193叫我們不要去機場找他,因為12點已很夜,但我們堅持去接機。193出來時就緊皺眉頭,我心想死了,他不喜歡嗎?怎知他一來就說:『都叫你哋唔好嚟,又唔聽話』嘩!你感覺到那種震撼嗎?」就是因為這句甜到漏的說話,令曾迷上w-inds.、BIGBANG等外地明星的Sushi再次追星,「我曾以為再沒一位港星值得追,但只要跟33相處過,都會被他所吸引。他跟fans的互動貼地、反應快,那種快樂是其他星畀唔到我的。」以前遙不可及的明星由天堂落入凡間,這對粉絲而言也是種神蹟。
要支持騎呢偶像,老婆們也用最騎呢方式應援。例如曾在Chill Club頒獎禮門口跳Pixel快閃舞給193看;拍MV翻唱193參賽歌曲《大懶堂》哄老公;接機接船,跟193聊天至凌晨兩三點。平日設計不同應援物為老公宣傳,每次都會留一份給193及奶奶(郭母),最窩心是得到193回禮,「我們常笑說為他應援像返工但冇糧出,於是他送我們『工資袋』,裏面有他的自拍照、好老婆證、名牌等,上面印了老婆賤人、老公嘉駿等字。」193每次出埠後,亦不忘買手信給到機場接機的粉絲,堪稱「愛妻號」。
老夫老妻唔使見 留機會畀新娘子
身為193的「大婆」,Sushi跟一班初代粉絲現在採取佛系應援,說大家已是老夫老妻,見不見到真人都沒所謂,寧願將機會留給新入門的老婆,「193之前有段時間少工作,當時ERROR中三人都有工作,只有他沒有,他很難過和負面,就在TG跟我們訴苦傾通宵。這些事跟朋友說可能難開口, 亦難明白,我們算是陪他一路走來的人,他願意分享心事,我們就一起想辦法鼓勵他。」
早前193在訪問中談到粉絲,平日嬉皮笑臉的他激動落淚,鏡頭前真情感謝一直支持他的同行者。Sushi說193鏡頭前真情流露的演出,背後花了不少努力,會看不同綜藝節目研究幕前演繹,希望觀眾欣賞他直率敢言之餘,也多留意他的作品,「33一開始覺得自己沒才華,會自卑,但仍有班儍更更粉絲支持他,我看到他哭自己也流淚,因他記得我們為他做過的事,今天他真的做到了,我們能大聲說:『我哋係193老婆,知我咩料啦!』」
染了一頭金黃短髮,身穿保錡品牌tee及行山帽的Wing,說話爽快直接,無論外表或談吐,都有點保錡的影子。「可能太喜歡他,外形不自覺會模仿了,偶像嘛!」保錡的粉絲自稱Pokimon,會稱呼保錡做大佬,緣於經常在TG跟粉絲談心的他說了一句「一世人兩兄妹,有你有我」,家人冇得揀,叫妹妹給人感覺更親。
Wing播放着保錡Telegram對話中的唱歌錄音和合照,回想起跟大佬過電的一剎那,只因一個IG動態,「我第一次接觸保錡是在IG看見他有個post說自己在減肥,我第一次回覆這些story,說希望你減肥成功,外形更好看,沒想過他很快回覆我:一定會!他現在的確成功瘦多了。」因為這三個字,令30歲人從沒試過崇拜一人的Wing驚喜萬分,翻看他所有節目,聽他創作的歌,更成為了保錡Telegram及fans club的admin。
音樂能力被看低 初心未變
「保錡對音樂的熱誠真的很瘋狂,每晚收工做音樂至3、4點,但翌日8點要工作, 為了夢想去到盡。」外形MK搞笑的保錡以獨立音樂人身份出道多年,自己編曲填詞,自資買器材拍MV,然而網上歌曲點擊率不高,能力常被看低。Wing說從未接觸過保錡創作的音樂類別,故尤其喜愛《ikigai》、《秋冬4U》、《Get A Real Life》等拍子和旋律都引人入勝的作品,「很多歌都由音樂人JNY監製, 為更了解大佬的歌,我就去了JNY的studio學整beat。」保錡知道Wing這舉動,提議Wing製作一隻beat,更承諾親自為她編曲和填詞,令中學時也夾過樂隊的Wing更有動力重新玩音樂。
保錡說如果要玩音樂,首先要買器材學習製作,不可以紙上談兵。由網友變成朋友的JNY跟保錡合作做過不少歌,深知他不想被人界定為搞笑藝人,因為初心是當音樂人,「他諗旋律很強,亦很有毅力,錄音即使聲沙了,都要錄到滿意才離開,平日一有新想法就不停問我意見。我們很夾,初次見面jam了幾小時,就寫出《ikigai》。」Wing在旁補充:「他們以前每月能出一首歌,很癲,都是沒錢賺的。去年6月至12月是保錡的低潮期,你聽他的歌就知他的心路歷程。」
學音樂轉工 「人生冇起跌冇意義」
雖然保錡最近因工作繁忙,加上音樂事務都需經公司批准,暫時不能兌現為Wing編曲填詞的承諾,但他對夢想的堅持,令Wing當頭棒喝。Wing成長於小康之家,體育系畢業後再修讀教育課程,當時她對生活毫無想法,也沒有想做的工作,最後選擇回家打理家族生意,家人退休了,她沒有生活負擔,別人以為她過得無憂無慮,她卻形容這些日子似條鹹魚,「未試過跌,也未試過很成功,就像一條平線,好冇意義。但保錡的人生給了很多啟發我,令我想改變、進步。」
保錡家境清貧,15歲輟學開始打工,茶餐廳、售貨員、髮型屋等都做過,課金追音樂夢,卻挫敗連連;早前曾因負面新聞、粗口罵粉絲事件惹起不少誤會,支持他至今的Pokimon為他申冤:「因大佬太直腸直肚不懂修飾,常被人誤解。」為了令保錡進步,Wing笑指偶爾也會給予偶像一些提點,指他開始時較我行我素,現在多了思考反省,願意接納別人意見,也是種進步。保錡在《自肥》成功被Mike導團隊「打救」,熱淚盈眶找回熱血初心,高低起伏的人生本來已夠勵志,「因為大佬,我也想感受吓高低起伏,今年轉工後發現職場果然很陰險,工作不順利令人沮喪,但我真的get a real life了。」Wing今年把心一橫去轉工,重投教育事業,現職教授社交禮儀成人證書班,更會在堂上播保錡的歌和片,以他的經歷鼓勵學生。
生於錯誤的時代,ERROR的出現好像我們凡人自身,岩岩巉巉,甩皮甩骨,但卻勇於擁抱缺陷與失敗,不斷嘗試,至死方休。因為沒有偶像光環,這種自由奔放堅持真我的態度,反而引起大眾的共鳴,連結了那些一直還在堅持的人。
粉絲×193搞笑互動
1. 派糧贈墨寶
193偶爾「派糧」給老婆,例如贈墨寶,在月曆寫上老婆生日日期,亦曾恥笑老婆身高創新低,更為粉絲們改名字。193為Sushi起名為阿屎,圖中則畫了嚿壽司給她。
2. 同老婆自拍
193太愛跟粉絲聊天,有時給經理人催趕也不願離開。例如有次出席金像獎走過紅地毯,他竟走回頭跟老婆自拍,最後給老婆大聲趕走。
3. 「對唔住老公」
MIRROR演唱會193做完表演嘉賓後出去找fans,去了吃飯的老婆立即衝回去「跪地」說「對唔住老公」,哄得193邊笑邊叫黐線。
4. 家用工資袋
老婆常笑說為193應援像返工,193就送出了「工資袋」,裏面有他的自拍照、好老婆證和名牌等,十分窩心。
5. 貪佢夠靚仔
在餐廳碰見193跟花姐和MIRROR同場,Sushi走過去叫老公,再問准花姐能否跟193合照。花姐說:「你咪影囉, 到底你鍾意193啲乜?」Sushi說:「靚仔。」
6. 真老婆no way
會否幻想成為193真老婆?Sushi耍手擰頭:不要了,佢太煩!她重申老婆很多瘋狂應援行為都是為搞笑,潛規則是絕不影響偶像私生活,也不能有任何身體接觸。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ERROR #193 #保錡 #Mirror #郭嘉駿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功夫台詞有多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