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好老師不容易,人生中有個老師令我特別感念。
我國小時就是個想法特多的小孩,爸爸因為怕我學壞,早早就把我送進私立天主教聖心女中,住校。不過敝人當時正值青春年少,假鬼假怪,雖沒重大惡行,上課卻從不安分,課本底下always藏著金庸小說。
印象最深就是住校時,半夜會在床上用枕頭堆假人蒙騙巡房老師,少女我本人已搬個板凳,溜進有燈的淋浴間看鹿鼎記,當年可謂是逍遙自在又特立獨行,老師多半拿我沒轍。
這是我的少女時代,當時沒有iphone,卻有很多很多的讀物陪伴我度過倉皇無助的叛逆時光。猶記自己喜歡幻想、畫畫、彈琴作曲,但是功課爆爛不唸書,班上40幾個人我永遠40幾名。
十四歲,在一群安靜乖巧的女校學生中,老師總愛點名我,教官愛抓我,戴著粉紅色粗框眼鏡的短髮少女,還沒找到自己活在世上的生存之道。
我印象很深的是因為討厭數學,有一次上課乾脆背對老師,跟後面同學聊天畫畫,頭也不抬起來瞧老師一眼,現在回想起來,當然是超無禮又白目的行為 (老師對不起QQ~~~)
在恬靜善良有如一群綿羊的同學之間,我應該是老師眼中突兀又討人厭的存在。
但就是有一個老師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改變我的人生,她是我國二的國文老師,吳怡蓓老師。
當時她大學畢業不久,留著清爽如廣末涼子的短髮,戴著春風暖陽的笑容,就像個毫無距離的大姊姊。某次課堂上她神秘兮兮跟全班同學說,班上有同學作文比賽得獎了,寫得很好,我要朗讀給大家聽。妳們猜猜是誰?
「劉佳怡」、「一定是班長劉佳怡」小朋友們議論紛紛,目光紛紛投向品學兼優又年年當班長的劉佳怡,我也記得她總是綁個馬尾,臉上有些青春痘的資優生模樣,這種漫畫中才有的好學生典範,我很羨慕她。
「不是,是張宇。」老師說,之後同學紛紛露出驚訝的眼光,射向我。霎那間身為一個常被貼標籤的叛逆少女,我竟手足無措起來, 後來因為常參加作文與演講、作曲比賽、伴奏、英文話劇女主角跟投稿,老師點名我當學藝股長,不過用意並非我怎樣厲害,而是她想透過把我拉入「官方體系」來「馴化」我。
擔任幹部確實讓少女稍微收斂了一點點,但功課還是一樣的爆爛,不念書又愛頂嘴,常常讓老師失望。
其他老師應該是認為「這個小孩就這樣吧!」我也跟爸爸說,我高中想去念職校,因為我喜歡藝術,結果被臭罵一頓:「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妳何曾為自己努力過?認真唸過一天書?」父女對話不歡而散。
想不到這一切的一切,老師都看在眼裡。有天我收到吳怡蓓老師的一封信,印象中她的字跡很娟秀,就像所有的國文老師那樣充滿詩意,但是內容句句震撼我。她在稿紙似的樸實信紙上,寫下她這段時間對我的觀察,她說看見一個有天分的小孩,不應該蹉跎光陰,不應該放棄自己,應該為自己努力一次。
這封信我一直記得,到高中、到大學、到出社會、到當主播,到現在已為人母,我都會記得自己在徬徨無助的國中時光中,遇過一位懂得賞識我的老師,她看得見一個孩子的本質。
是的,後來一切的社會化與世故,都是後天的學習。我從來不是個“乖”小孩,但因為老師的耐心,願意「多管閒事」,我也不會知道「書,其實要為自己讀。」也不會知道,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開創。
老師謝謝妳,教師節快樂。
很抱歉我一直到15年後才寫下這些,其實我一直都記得。
圖/期許自己也像當年的老師
可以看到孩子的本質
#獻給老師們
#不要以為付出孩子都看不見
#好老師的影響力長達一輩子
劉巧兮國小 在 張宇 Facebook 八卦
遇到好老師不容易,人生中有個老師令我特別感念。
我國小時就是個想法特多的小孩,爸爸因為怕我學壞,早早就把我送進私立天主教聖心女中,住校。不過敝人當時正值青春年少,假鬼假怪,雖沒重大惡行,上課卻從不安分,課本底下always藏著金庸小說。
印象最深就是住校時,半夜會在床上用枕頭堆假人蒙騙巡房老師,少女我本人已搬個板凳,溜進有燈的淋浴間看鹿鼎記,當年可謂是逍遙自在又特立獨行,老師多半拿我沒轍。
這是我的少女時代,當時沒有iphone,卻有很多很多的讀物陪伴我度過倉皇無助的叛逆時光。猶記自己喜歡幻想、畫畫、彈琴作曲,但是功課爆爛不唸書,班上40幾個人我永遠40幾名。
十四歲,在一群安靜乖巧的女校學生中,老師總愛點名我,教官愛抓我,戴著粉紅色粗框眼鏡的短髮少女,還沒找到自己活在世上的生存之道。
我印象很深的是因為討厭數學,有一次上課乾脆背對老師,跟後面同學聊天畫畫,頭也不抬起來瞧老師一眼,現在回想起來,當然是超無禮又白目的行為 (老師對不起QQ~~~)
在恬靜善良有如一群綿羊的同學之間,我應該是老師眼中突兀又討人厭的存在。
但就是有一個老師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改變我的人生,她是我國二的國文老師,吳怡蓓老師。
當時她大學畢業不久,留著清爽如廣末涼子的短髮,戴著春風暖陽的笑容,就像個毫無距離的大姊姊。某次課堂上她神秘兮兮跟全班同學說,班上有同學作文比賽得獎了,寫得很好,我要朗讀給大家聽。妳們猜猜是誰?
「劉佳怡」、「一定是班長劉佳怡」小朋友們議論紛紛,目光紛紛投向品學兼優又年年當班長的劉佳怡,我也記得她總是綁個馬尾,臉上有些青春痘的資優生模樣,這種漫畫中才有的好學生典範,我很羨慕她。
「不是,是張宇。」老師說,之後同學紛紛露出驚訝的眼光,射向我。霎那間身為一個常被貼標籤的叛逆少女,我竟手足無措起來, 後來因為常參加作文與演講、作曲比賽、伴奏、英文話劇女主角跟投稿,老師點名我當學藝股長,不過用意並非我怎樣厲害,而是她想透過把我拉入「官方體系」來「馴化」我。
擔任幹部確實讓少女稍微收斂了一點點,但功課還是一樣的爆爛,不念書又愛頂嘴,常常讓老師失望。
其他老師應該是認為「這個小孩就這樣吧!」我也跟爸爸說,我高中想去念職校,因為我喜歡藝術,結果被臭罵一頓:「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妳何曾為自己努力過?認真唸過一天書?」父女對話不歡而散。
想不到這一切的一切,老師都看在眼裡。有天我收到吳怡蓓老師的一封信,印象中她的字跡很娟秀,就像所有的國文老師那樣充滿詩意,但是內容句句震撼我。她在稿紙似的樸實信紙上,寫下她這段時間對我的觀察,她說看見一個有天分的小孩,不應該蹉跎光陰,不應該放棄自己,應該為自己努力一次。
這封信我一直記得,到高中、到大學、到出社會、到當主播,到現在已為人母,我都會記得自己在徬徨無助的國中時光中,遇過一位懂得賞識我的老師,她看得見一個孩子的本質。
是的,後來一切的社會化與世故,都是後天的學習。我從來不是個“乖”小孩,但因為老師的耐心,願意「多管閒事」,我也不會知道「書,其實要為自己讀。」也不會知道,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開創。
老師謝謝妳,教師節快樂。
很抱歉我一直到15年後才寫下這些,其實我一直都記得。
圖/期許自己也像當年的老師
可以看到孩子的本質
#獻給老師們
#不要以為付出孩子都看不見
#好老師的影響力長達一輩子
劉巧兮國小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誰的暑假需要變成三週?】
聽到教育部要縮短暑假為三星期試辦中小學第三學期制度,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樣當下錯愕,而孩子也緊張兮兮地頻頻追問:這是真的嗎?為什麼要縮短呢?下次暑假就這樣辦了嗎?
然而,我並沒有立即的火冒三丈,反而在腦海裡跳出了兩個始終難忘的景象。
第一幅是宜蘭縣深山裡的南山國小。
數年前,我們全家曾跟著老公的公司愛心團隊至該校幫忙漆油漆。那是一所全校學生僅三十人的原住民學校,滿眼望去青翠山岡,視野開闊,不過礙於經費,校舍教室卻破舊不堪,處處拮据,連校舍油漆費都是一筆負擔。
我在找洗手間之餘竟發現校園裡有一間教室燈火通明,於是好奇的一探究竟。
裡面有十數位年齡不一的學生,甚至還有國中生,另外還有一位年輕的老師,孩子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玩撲克牌,有的在操作益智玩具,我不禁和老師聊了起來。
原來這裡的孩子,很多都是單親、隔代教養,要不然父母也忙於生計,根本無暇陪伴孩子,於是周末孩子乾脆也賴在學校裡,畢竟教室裡有書有玩具有同學,比家裡豐富有趣又熱鬧得多。
而願意走入偏鄉的年輕老師放假也無處可去,乾脆來教室陪伴孩子。於是,他教過的孩子、他正在教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弟弟妹妹們,齊聚一堂,都擠在小教室裡。
第二個湧現在我腦際的畫面是高雄茂林鄉的一間小教堂。
為了一睹茂林鄉紫斑蝶大遷徙的壯觀畫面,去年寒假全家特別至此一遊,在細雨霏霏中,我在魯凱族的一個小村落裡巧遇一間別緻的小教堂。
我探頭一望,二十多個個頭不一的孩子安靜端坐,講台上有一位生動活潑、口齒清晰的講者,以及不斷變換畫面的投影螢幕。
我在門外駐足良久,才發現講台上是一位繪本老師,螢幕上正投影著一本精彩的繪本畫面。
原來,這裡的魯凱族小朋友寒假也沒地方去,當時才大年初六,也寧願擠在小教堂裡聽老師說故事。
我這才明白,不論是一間教室,或是一間小教堂,對偏鄉的小朋友而言,不只是一個可以收容他們的小空間,而是家的延伸,是取暖的窩巢,是豐富心靈的世界。
而對被經濟重擔壓得別無選擇的父母祖父母而言,那是他們可以全然放心的托育中心,也是他們唯一可以倚重的教養資源。
如今政府願意投注資源在暑假開辦系統性的多元課程,我打從心裡為這些偏鄉開心激動起來,他們確實無力負擔學科之外更多的學習,他們的家庭確實功能不全、資源不足,他們在放學之後以及漫漫長假中確實乏人照顧,更遑論充實精進。
從此以後,他們來到教室,不只是為了遮風避雨,而是能獲得如同都會區孩子用盡各種資源裝備自己的豐富學習。
對於偏鄉實行第三學期,我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然而,都會區裡仍然有很多父母為了生存而奔波,我知道每到寒暑假,許多雙薪父母都為了孩子的照顧與去處而傷透腦筋,一筆龐大的安親費自是省不了,而如果要安排更豐富的活動,則還要撥出更多的預算。
我相信不少雙薪家庭聽到縮短暑假來開辦第三學期是樂見其成的,這個繁忙的現代社會中,有不同的匱乏與需求,所有的制度與規劃,都得按著實際的狀況不斷調整與修正。
然而,我對於開辦第三學期此方案也確實有免不了的抱憾與疑慮,比如,孩子實在有過多的學習,過少的家庭生活;過多的被安排,過少的自我體驗等。
我在每一個暑假三個孩子都能盡其開展自我的過程中,深深體認到:
孩子是知道自我學習的,也享受自我學習,更需要充分的自我學習,才能獲致全然的自我認識與開發。
因此,暑假若真的必須被切短,真的不是進步的教育方向:
我有幾個憋不住一定要抒發的意見:
1.別再把孩子關在教室裡:
如張大春先生所說,孩子被關在教室的時間已經夠多了。如果暑假的學習是繼續關在教室裡,必須聽鐘聲上課,然後下課十分鐘之後再按表操課,那麼,這種第三學期的課程就可免了,只會製造更缺乏創造力與活力的下一代!因為學校以外有太多機構早已能開辦更多元、更活潑、更符合實際需求的豐富課程。
2.讓孩子有時間好好睡飽:
我們的中小學生在學期中每天早出晚歸,每一個孩子都在睡眼惺忪中趕著上學,在繁忙的課業中匆匆闔眼。暑假,就讓他們睡得飽飽,長得好好吧!
3.孩子需要感受家庭、學習家庭:
我們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幾乎都快外包完畢,暑假,正是他們好好體驗完整家庭生活,享受家庭愛與溫暖、學習為家庭付出的大好時光。
能待在家的孩子,可以學習做各類大小家事、進廚房烹煮、訓練生活能力,可以到鄉下陪伴阿公阿嬤。家庭堅實凝聚的情感,是孩子幸福度過一生的最扎實的根基。暑假,實在是孩子在家庭學習、學習愛家的最人性規畫!
4.不是人人都要當十項全能的菁英:
台灣的孩子各類學習時數加總起來已名列世界前茅,世界在變化,知識的實用價值、知識的取得方式與學習模式也在變化。然而,我們每一科的領導教學者,在研擬政策時是不是能暫時離開自己科目的本位主義,以全面性的眼光來看待台灣孩子的學習與發展?
如國文也不能放,數學也不能少,本土語不能犧牲,那麼,人才就會特別多,特別好用嗎?
請問文學家前輩,你們的數學就好嗎?你們的文學造詣高,完全是因為學校教育出來的嗎?
請問數學先進,增加數學時數,對數學沒有興趣天分的人就會忽然愛上數學嗎?
請問本土語專家,台語不輪轉就代表不愛台灣嗎?不認識台灣嗎?能不能請每一個以為自己領域最偉大的先進們,站在高處看看可憐的台灣超人學生們?你們也來這樣發了瘋的學習好嗎?你們受得了嗎?那麼先做給我們看吧!
不是人人都得作一名全方位的菁英分子,十項全能的通才也不會對社會有巨大貢獻。只要師傅能引進門,修行確實在個人,人人依據自己的天賦、興趣、能力來發展優勢,就已足夠,也足以為國家創造專業人才。
5.如真要實施第三學期,請拜託各學校,特別是所謂都會明星學校,絕不能掛羊頭賣狗肉,以發展多元課程為名,實為強化學科訓練考試之實。市面上有不實的黑心商品,總不能教育事業也是圖文不符。
6.任何學習都比不上品格教育來得重要。八里雙屍命案兇嫌謝依涵曾經是創意企劃高手,殺警案女犯劉芯彤寫起作文「需要與想要」寫得頭頭是道,但骨子裡卻是一名拜金女。學識能力再高超,如果忽略最根本的品德教育,那麼再多的時數也只是為國家製造敗類。
教育,真的,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