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後真相時代:林鄭月娥如何偽造國際歷史,真曼德拉究竟說過甚麼?🇿🇦】
1. 自稱年年考第一、強調自己讀社會學的林鄭月娥,在記招為歷史教育爭議護航時,引述「南非總統曼德拉名言」:「教育的崩潰就是一個國家的崩潰 (The collapse of education is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
2. 但翻查曼德拉語錄,他雖然有大量關於教育的論述,卻從沒有說過這一句話。這句話的中文版,明顯是互聯網「名人金句系列」隨便按上一個名人、配一句句子的那類fake news。
3. 而首個出現這句「曼德拉名言」的媒體,是《文匯報》,反映林鄭月娥與國情接軌、在全球面前偽造真相的攬炒決心,異常堅定。
(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FinanceFellow/photos/a.112035443472580/257190475623742/)
4. 這句說話的出處,根據可查證資訊,據稱來自南非一名學者,據稱後來出現在南非大學入口,但似乎又是fake news,目前可查證其正門名言,並未見見這句。感謝不同網友鍥而不捨查證,以下為相對可靠的信息來源:
https://easternmirrornagaland.com/collapse-of-education-is-the-collapse-of-nation-nvco/
無論出自誰,前文後理很清楚,同樣與林鄭月娥的意思背道而馳,例如孟加拉報紙於此引述:"Collapsing any nation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atomic bombs or the use of long-range missiles. It only requires lowe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allowing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 by the students”. 也就是說,像新香港這樣,把教育質素降低、容許考試作弊,樂崩禮壞,就足以毀滅一個國家。
(https://www.thedailystar.net/lifestyle/perspective/why-collapse-education-the-collapse-nation-1549213)
5. 究竟「真曼德拉」點睇教育?最出名係以下呢句,來自1997年,曼德拉為 Education Africa Presidential and Premier Education Awards 的發言:
//The power of education extends beyond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we need for economic success. It can contribute to nation-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Our previous system emphasized the physical and other differences of South Africans with devastating effects. We are steadily but surely introducing education that enables our children to exploi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common goals, while appreciating the strength in their diversity.//
(http://www.mandela.gov.za/mandela_speeches/1997/971122_educ.htm)
由此可見,真曼德拉深信教育的目的,並非機械性的把學生變成唯命是從、絕對服從、絕對忠誠、沒有討論空間的賺錢機器,更不是強調怎樣才是政治正確的南非種族主義教育可比。他認為教育對建立文明國家(特別是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具有重要功用,因為能令不同立場的人在開放、多元的社會無所畏懼地討論,不受文革式批鬥影響,明白社會和而不同的重要性,不但是教育釋放創造力的宗旨,也能促進大和解,令社會真正再出發。
6. 至於曼德拉的個人理念,明顯也是林鄭月娥代表的價值觀的對立面。1964年,他被種族隔離政權審判時,有以下名言《我準備獻身》:“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奧巴馬在曼德拉逝世後的悼詞,也有引述這句話。泉下有知,得知自己一生的精神,居然被林鄭月娥抽水,不知有何感想?
7. 林鄭月娥的教育「哲學」,和杜撰出來的「曼德拉教育語錄」,都屬於由上而下的國家主義式觀念,更接近曼德拉批判的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式教育,和曼德拉本人的教育理念、人生信仰,根本完全相反。
8. 根據林鄭月娥「邏輯」,曲解曼德拉精神,在南非應該「沒有討論空間」。而在沒有民主、也沒有自由的新香港,林鄭月娥剛表示要「認真研究如何監察網上假消息」,但散播假消息的,原來是她自己。
這就是後真相,這就是新香港。
▶️「香港文革2.0」批鬥歷史試題,與「中國文革1.0」批鬥海瑞罷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J-zgGp0Gk
同時也有8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Yale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看Selena的影片👉🏻 https://bit.ly/2Nl3Xfu 訂閱Selena的頻道👉🏻 https://bit.ly/2P7Jb4v 訂閱我的頻道 👉🏻 https://bit.ly/2GGmQpT 本影片邀請到一位嘉賓 Ms. Selena。我們個分享了8個被動收入來源。有一些是我...
創造力 來源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創造力 來源 在 洪秀柱 Facebook 八卦
【柱姐上菜-就是實在!】
以臺灣精神開創臺灣經濟新局
.
這十多年來,臺灣經濟出現成長遲緩、就業情況不振,甚至薪資停滯的現象,讓許多人憂心忡忡,對臺灣的未來也失去信心。歸根究柢,臺灣經濟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有些來自於國際經貿環境,有些來自於鄰近地區與國家的競爭,有些則是我們內部經濟結構的問題。我認為,有三個非常關鍵的課題需要克服:
.
一、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進度緩慢
.
世界各國多年來致力於洽簽各種自由貿易協定 (FTA),形成不同的自由貿易區域。在亞洲,東協早已是一個自由貿易區;過去十年內,東協更分別與中國大陸、韓國、澳紐及印度簽署了 FTA。此外,兩個更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也正在成形中,一個是以東協及中國大陸為主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另一個是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而我國都不是這些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之一。截至目前,我國僅與南美洲五國,以及亞洲的新加坡、紐西蘭簽署 FTA;反觀我國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除了與美國、歐盟之間都有 FTA,更在最近 (6月1日) 與中國大陸簽署了 FTA。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度緩慢,使我國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龐大的競爭壓力。
.
二、國際供應鏈地位面臨挑戰
.
過去許多產業的國際供應鏈體系,是以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為主要技術來源,由臺灣進行中間財製造,再出口至中國大陸、東協等國家進行加工組裝,最後將成品銷往世界各地。然而,隨著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持續發展,他們本地的產品逐漸取代我國的出口,甚至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我國產品的競爭對手,使臺灣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也削弱了我們的出口動能。
.
三、產業發展模式遭遇瓶頸
.
臺灣以製造業起家,我們習慣投入大量的實體資本,衝高總產量和產值;這種模式的確創造了 GDP 成長和就業機會。在生產過程中,我國廠商往往能在製程效率與群聚效益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早期的個人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後來的DRAM 和太陽能光電板等,都具有這樣的生產特性。然而,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包括從我國外移的廠商)複製,甚至威脅到我國產業的生存。這十多年來,我們亟欲擺脫這種產業發展困境,但因為無法建立(或掌握)關鍵技術,以致產業無法順利轉型,也一直面臨被淘汰的壓力。
.
這三個課題,相信許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甚至能倒背如流。我始終認為,找問題不難,難的是提出對策,難的是落實執行。就像我的參選宣言「為中華民國確立一條正確的道路」,我的總體經濟戰略也很明確,我會從三個方向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正面迎戰來自全球的競爭:
.
(1)、開放環境
臺灣從來就是一個不畏競爭的社會。過去我們的中小企業敢於「一卡皮箱走全球」,如今許多人卻在心態上變得封閉而且畏懼競爭,在經濟活動上主張更多的市場保護與設限。我認為,在網路時代,全球化與國際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保護與設限是絕對無法解決我們的困境,唯有與國際同步追求開放,強化競爭能力才是最好的回應。
.
我所說的開放,是面向全球、與國際制度接軌的開放。臺灣有許多法規,是由過去製造業的思維而來,未能與國際接軌,導致外國來臺投資的意願很低,新創企業也受到阻礙。所以我主張,要積極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規環境,使資金與人才更容易進入臺灣,同時展現我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在追求開放的同時,我們也要確保開放的利益能為全民所共享,使開放成為經濟進步的來源。我們尤其要強調,開放不是個兩岸議題。我們的經濟越國際化,就會有更多國家願意和臺灣連結,將臺灣列為投資選項;當臺灣的選擇變多,經濟前途才不會被兩岸關係所束縛。
(2)、公平競爭
過去大家都講自由競爭,但我認為,競爭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否則很容易讓原本具有優勢的人得利,多數人卻可能因此受害。所以,前述的「開放環境」必須和「公平競爭」連結,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
我所說的公平競爭,是指建立於公平機制和公開資訊上的競爭。我們應該建立良好的法規環境,確保中小企業、新創企業都有和大型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也讓國內企業和跨國企業能夠公平競爭,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會向少數大企業傾斜。這個公平機制,必須以政府資訊透明公開為基礎,使政府成為公平環境的維護者,讓企業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充分發揮生產力和創造力。我認為,公平競爭將是臺灣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基礎。
.
(3)、產業創新
我所說的「產業創新」,是指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經濟(產業)發展模式,它包含以下三層意義:
.
第一,由廣大新創企業帶動的創新。在當前物聯網與共享經濟的時代,不僅產業本身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型態也和以往大不相同。我們要設法讓更多的新創企業出現,創造產品和生活上的新革命,塑造產業的新模式與新風貌。
.
第二,由現存企業所發展的創新。過去我國製造業因為缺少關鍵技術,已經在國際競爭中吃足苦頭,所以一定要持續推動技術、製程和產品的創新,形成關鍵技術,使產業命脈不再受制於人。除此之外,服務模式本身的創新,尤其是結合製造業優勢的軟(系統,模式)硬(硬體,元件)整合,都應該是發展重點。我認為,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整合與創新,也將成為臺灣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的來源。
.
第三,產業結構的調整。除了生產結構之外,我們也應該調整輸出結構,提升服務輸出的比重。因為,能輸出的服務業,必然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也通常是高附加價值的現代服務業。我認為,若能將臺灣長期以來培育的高素質人力導入金融服務、資訊服務、工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不但能擺脫傳統服務業低薪的宿命,也將改變臺灣經濟結構,為臺灣經濟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
開放、競爭和創新是臺灣過去創造經濟奇蹟的三大精神要素,也因為這三大要素的弱化,造成臺灣經濟遲遲無法突破困境。面對來自外在環境與內在結構的挑戰,我希望能夠重建臺灣經濟這三大精神要素,塑造一個制度與國際接軌、企業公平競爭、適合產業創新發展的經濟環境,讓民間與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開創臺灣經濟新局。
#洪秀柱 #道路 #TheWay #經濟 #正面迎戰 #開放環境 #公平競爭 #產業創新
創造力 來源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評價
來看Selena的影片👉🏻 https://bit.ly/2Nl3Xfu
訂閱Selena的頻道👉🏻 https://bit.ly/2P7Jb4v
訂閱我的頻道 👉🏻 https://bit.ly/2GGmQpT
本影片邀請到一位嘉賓 Ms. Selena。我們個分享了8個被動收入來源。有一些是我們自己的被動收入,有一些是我們身邊的朋友的被動收入。希望可以啟發大家去做出行動來投資股票啊,或是購買資產啊,讓自己的資產幫你創造更多財富。
影片中提到的短線交易課程:https://bit.ly/2Q49N7z
那為什麼要建造被動收入呢?
如果你沒有被動收入,你不可能有退休的那一天。你需要工作到你離開人世,因為沒有被動收入,你不工作就不能過生活。
那為什麼要多一點被動收入呢?
第一,被動收入不是永久收入,他有一天可能會停止。你要經營多重被動收入來源,不要把所有的蛋都放到同一個籃子裡。
第二,大部分的人口,每天都在擔憂說怎麼繳房租/房貸,電費,怎麼樣有錢可以填飽肚子,當你這樣生活時,有很多的創造力都因為「錢」而遺失了。當你的被動收入可以幫你賺很多錢時,你可以不用每天「擔憂錢」,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這裡追蹤我:
👨🏻💻👩🏻💻FB: http://bit.ly/1otSo9C
👨🏻💻👩🏻💻IG: https://instagram.com/theyalechen
廠商合作請聯繫:neonbombteam2015@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E6rwJklScs/hqdefault.jpg)
創造力 來源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v9OhgS99t8/hqdefault.jpg)
創造力 來源 在 Onityan Youtube 的評價
好久沒玩積木樂高了,以前非常喜歡呢,這次就把它裝飾在鍵盤上吧
🔰【訂閱鬼鬼】https://goo.gl/KhBmC1
🔰【更多開箱】https://goo.gl/XW0XzT
🔰【抽獎連結】https://fb.me/RelaxOnity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鬼鬼FB】https://fb.me/RelaxOnityan
👻【部落格】http://onityan.blogspot.com
👻【常見問題】http://onityan.blogspot.tw/p/ask.html
🛑【紅石口袋】https://fb.me/RedStone.Pok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次獎品由i-Rocks贊助提供
積木鍵盤:IRK23W
發光滑鼠墊:IRC13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錄影設備】CX450
🌀【後製軟體】PowerDirector
🎵【音樂來源】無料素材
📝【CC字幕募集中】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video?ref=share&v=4alpN9TUMU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下訂閱💌與鈴鐺🛎,成為鬼鬼最專業的粉絲吧💯
「鬼鬼的御宅生活」好評連載中:https://goo.gl/atQq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alpN9TUMU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