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世界各國都在推動許多吸引外籍優秀人才到國內創業的簽證制度,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智利、歐洲的英國、愛爾蘭及亞洲的新加坡等國,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及增加就業機會。臺灣在去年七月底推出「創業家簽證」,讓外籍創業家在符合一定條件下留在臺灣創業的資格。每年預計核發2000張為目標,但到今天為止,總共只有35人申請,26人獲得許可。
檢視申請創業家簽證的要件,其中就「獲得國內外創投或政府認定的募資平台投資新台幣200萬元」或「進駐政府認定的創新創業園區或育成機構」,文義不難理解,但實務運作上,何謂「政府認定」的創投或募資平台,定義不清,造成申請者無所適從。
另外,許多外籍創業家向我反應,當他們尋求台灣專業人士協助申請作業時,許多律師、會計師對「創業家簽證」制度非常陌生,也不清楚申請法令規定。這不僅表示政府在宣傳上做得不夠,也凸顯政府並沒有推動創業家簽證的決心。此外,創業家簽證的相關配套並不完善,例如:外籍創業家來臺灣後,對於其配偶和孩子的居留及工作權益並沒有一併考量。
相較於新加坡在過去五年發出了 2 萬多張創業家簽證,我們目前審核通過的26張創業家簽證和當初設定的2000張目標有極大的差距。我認為除了創業家簽證的申請資格與條件規範必須更明確外,政府更應儘速解開台灣整體創業和投資環境的束縛(法規限制),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外籍優秀人才申請創業家簽證來台發展,促進台灣產業轉型並增加就業機會。
#相關報導
中時電子報:「『創業家簽證』目標1年2000張 首年才發出26張」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17000351-260102
#創業家簽證 #吸引外國創業人才 #鬆綁法規
創業家簽證工作許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17年是全球人工智慧爆發年 據合理評估未來全世界會淘汰3-4億個工作機會 但也會創造8-9億個“人機共存”職缺 例如能撰寫程式語言.具有創意.情感的跨領域人才 各國無不在法規鬆綁與教育政策上進行改變 美中日加都朝向人工智慧與互聯網經濟轉型 法國總統馬克洪也承襲歐蘭德作法 希望藉由發展人工智慧解決年輕人高失業問題 有“法國矽谷”之稱的南特 在政府與民間努力下 Station F成為下世代經濟的新創基地】
32歲的羅伯施皮諾,2016年離開舊金山,和妻小移居法國,重新落腳開展事業的所在,選擇西岸的中型城市,南特。
他是耶魯大學畢業的創業家,擔任過谷歌產品經理,兩家新創企業的發起人,其中一家公司2010年時,以五千萬美元被谷歌併購。
南特是法國第六大城,以中世紀城堡聞名,2004年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歐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施皮諾認為這裡具有成為,小型矽谷的潛力,生活品質是他考量的重點,「我喜歡南特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質感很好生活品質很好的城市,它凝聚所有法國的偉大之處,民眾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生活的品質,並以有趣的方式慶祝它,同時就創造能量,經濟活動來說,它真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城市。」
隨著創投不斷在歐洲投下大筆資金,新創公司開展的可能性,也不只有倫敦,巴黎和柏林,這三個常見的大都市,像南特這樣一個匯聚學校,研究中心,與文化氣息的組合,也相當吸引投資人的目光,這家專門客製化嬰兒出生和婚禮邀請的,網路公司三年前從巴黎搬到南特,預計三年後會重返巴黎,南特要和巴黎正面競爭新創事業大城,雖然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巴黎地區2017上半年,吸引了四分之三的創投資金,南特只有不到3%,但這也可以說明,法國各城市遍地開花,全力重返科技大國的行列。
「歡迎各位前來法國,這是各位的國家,我們喜歡創新,我們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我們需要聚焦在應對全球暖化,能源,永續再生,和新科技的人才,法國是你們的國家,謝謝,」具體例證之一是在2017年六月,全世界最大的新創中心「Station F」開幕,火車站改建的園區,重新規劃為三層空間,兩邊的月臺改造成辦公區域,屋頂大量採光照進寬敞中庭,原本的站體被劃分成三個不同區域,「分享區」,「創業區」,及「休閒區」。
目前有23個新創育成單位,進駐辦公,超過3000個座位,每單位月租金195歐元,24小時開放 全年無休,各個國際或法國企業及學校,在這裡開展自己的創業專案,法國以積極開放態度吸引各國人才,總統馬克洪宣布啟動「科技簽證」,國外創業投資者只要符合標準,就可優先獲得四年「人才護照」居留許可,法國政府為了刺激新創產業的整體發展,從2013年就推出「La French Tech」計畫,協助私人加速器發展,在國際上大力宣傳法國新創,藉由「La French Tech」。
「你可以為自己提供成功的各種方法,你可以改變世界,你甚至可以成為另一隻,獨角獸公司(估值十億美元),就像其它的先行者,」每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法國專區不斷擴大規模,尤其法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更是深具實力與潛力。
機器人之父,人工智慧機器人大師,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學榮譽教授,Rodney Brooks 2014年前接受「文茜的世界周報」節目主持人訪問時,就相當推崇法國在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的研發能力,很多人都以為開發出「Pepper」的,是日本人,其實它最先說的是法語,由法國的機器人,研製先驅公司Aldebaran Robotics開發,後來才被軟體銀行孫正義併購,這家法國公司的創辦人Bruno Maisonnier,還發展出比Pepper更類似人形,具有高階人工智慧功能,可以執行複雜肢體動作的機器人Nao。
「對其他人來說,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但對我們而言,未來就是「Nao」(現在),」「Nao」機器人系列中的成員「Zora」,可以使用19國語言,具有老人照顧,復健指導,與娛樂效果等擬人化功能,甚至首度被法國養老院引入使用。
「在養老院裡,年長者發現「ZORA」非常具有娛樂效果,「ZORA」可以示範體操練習動作,它的動力技能,是機器人系統中的一大躍進,使得它可以應用在每個領域部門,「ZORA」在特殊學校裡也很受小孩歡迎,它可以講故事或者教導孩童如何舞蹈,即使你很孤單,「ZORA」也可以做為陪伴你的好友,或者是玩伴,這是世上第一個照護型機器人,「ZORA」。」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創業家簽證工作許可 在 許毓仁 Facebook 八卦
【我讓新創聲音走入政治,也讓新創人才洄游臺灣!】
還記得上月底,我和副總統參選人張善政、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與眾多臺灣新創圈佼佼者的會談嗎?
我的好友-YouTube影音平台共同創辦人陳士駿(Steve Chen)-是第一張國發會就業金卡(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證合一的個人准證)的持有人,當時這可是歷史的重大一步,但也看出我們與國際的差距多遠。
2016年我去參加一場陳士駿在臺灣的演講,正巧他的父親就坐在我旁邊,幾番寒暄後,給了我陳士駿的email與一個拜訪他的機會。隔年我就利用參訪矽谷的契機,造訪了陳士駿在加州的家,我們一拍即合,這是我們長久友誼的開端,也是我不斷遊說他搬回臺灣為國內新創圈帶來矽谷能量的濫觴。
2017年在國發會、許多立委與我的推動下,通過了《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目標讓臺灣成為高階人才的寶島,而在許多有力人士辛苦地奔波下,陳士駿則成為了第一張國發會就業金卡的持有人。
在協助陳士駿回臺就業的過程中,我認為臺灣在吸引外籍人才上還有以下問題尚待解決:
1|政府機構間資訊流通並不透明
陳士駿決定舉家遷居台灣後,想弄清楚小孩教育問題以及配偶的工作問題,但他到了舊金山領事館,館員卻對相關問題一問三不知,就業簽證相關法規也是過時的。我認為臺灣政府可參考紐西蘭的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或是澳洲的Global Talent Visa,這都是一站式簡易申請窗口,給予外國創業家準國民待遇的彈性攬才方案。
2|對母語非中文人士不夠友善
陳士駿8歲就離開台灣,能以中文對話,但閱讀仍有困難。為了辦理遷居來台手續,有許多法規和租屋合約都只有中文版本,讓他一個頭兩個大。他為此在臺灣聘請一位中英雙語的秘書,幫他處理辦理文件、找房子等事情,我認為如果政府更重視外語人員聘用,方是這問題的解決之道。
3|政府態度不夠積極
臺灣政府在面對吸引高階人才上一直處於牛步狀態,但其他國家可都用打仗的心態在面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在矽谷有辦公室,年輕的公務員經常會與矽谷新創往來,極力吸引人才到新加坡創業,非常積極。
人才是重要的資源,獵才是世界盃比賽,臺灣政府吸引人才應該要用企業獵人頭的思維,希望在陳士駿洄游臺灣後,海外高階人才鮭魚返鄉的路途能更簡潔順遂。打造海外新創歸鄉的路雖然辛苦,卻也持續在臺灣歷史上寫下美麗篇章。
完整報導:
天下雜誌👉 https://reurl.cc/8lb63o
創業家簽證工作許可 在 Start Up Visa in Japan來日創業,只需一份計劃書!就能拿經營 ... 的八卦
Transcript · 怎麼才算高度人材, 工作 同時 創業 兩不誤??!! · 完全不了解日本便來成立公司風險太高,體驗日本生活除了留學簽還有『文化活動』簽証!? · 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