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很好,但為何不直接建交呢?】
🌎 此篇同步發表在 鳴人堂 ,詳情見文末
在討論台灣、美國與中國之間關係時,許多人都會問:為什麼美國不和我國建交呢?有些人是出於真心不瞭解台美關係的互動,有些人則是以「疑美」的角度,甚至常在各種討論當中放出大絕招「講這麼多幹嘛?有種就建交啊!不建交就是假的!」尤其,近期中共再度連續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本文將中華民國視為台灣的正式國名,因此兩者是同義詞,以下行文不再另外解釋),美國國會雖有「台北法」的提出,行政部門也有回應(亞太副助卿說要訪台),但還是有很多人立刻反問:「美國自己都沒跟台灣建交,又如何幫助台灣防止斷交?」
➤ 台北法:https://pse.is/LLXMD
➤ 副助卿訪台:https://pse.is/LUH2Y
先講我們的論點: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台美可以建交,那是台美關係繼續發展下去的一大里程碑,但是這並不是「現階段」的優先重點。
▍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的中國政策和台灣政策是什麼。美國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有所謂的「一中政策」,其係由《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三公報、雷根六項保證等核心法律和文件,以及其他行政單位不對外公開之相關文件(前陣子解密文件告訴大家,雷根總統對內還簽了一個重要的備忘錄但書:對台軍售必須要維持可以跟中共軍力發展相抗的程度,而且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當中永久有效的原則)所組成,在這些文件當中大致上說明,美國「認識到」中國對台灣的立場,但美國不會主動催促兩岸協商處理一中問題。
➤ 美國一中政策:https://pse.is/JRV5J
➤ 白宮解密文件:https://pse.is/KLCTN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他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但這不代表台灣失去國際地位,因為同時美國已利用《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其中,明文規定台灣適用一切和其他國家相同的法律義務,只是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簡單來說,就是「實際上」國與國的關係,但「法律上」則是「準」國與國的關係。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一中政策」的框架,其實還沒有到達需要砍掉重練的急迫性,尤其是在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之前。華府智庫政策圈、以及不少學術專家們的觀點很類似,大多數的人基本上覺得,本來就沒必要隨便把一個使用了四十年之久的框架砍掉。而且正是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彈性(例如對台灣的待遇部份),使這個政策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揮灑空間,因此不見得需要動到大框架,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
▍建交的成本與風險
再說,若美國真的放棄其「一中政策」而與台灣建交,大家可能要認真思考這項舉動所帶來的後果。目前雖然美中之間有貿易戰,但目的其實是美國為了跟中國談判出一個更全面性的貿易協定,尤其是要逼迫中國做更多自由化的開放措施;然而與此同時,雙方交往程度還是非常深,不僅是官方交流,民間交流包括經濟、學術、文化等都很頻繁。以中國「流氓政權」(語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 Morgan Ortagus)的特性,若美國今天真的與台灣建交,中國勢必會開始採取激烈報復行動,例如隨意拘捕境內美國人、想辦法迫害境內的美國企業等等。一旦雙邊關係全面潰決,美國政府要怎麼和美國人民交代這巨大的社會、商業損失?
➤ 美稱中國流氓政權:https://pse.is/LEDJD
即使美國現在的行政部門主要由「強硬派」掌權,認定和中共是「競爭關係」為主,且認為必須用強硬手段逼迫他們改革,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智庫和政策界的菁英們不太喜歡太過強硬的手段,而認為應該用各種外交手段來讓中共融入世界體系。既然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那當然也得考量國內各方意見。現在的美國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開始具有野心地向外擴張,也漸漸影響到自由秩序,但人們對於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擴張野心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台灣外交政策的考量
回到外交承認和邦交國這件事。事實上,外交絕對不是只有要維繫邦交國的數量,也不是只有「官方」之間的交流而已。檢視外交活動的依據應該看我們跟他國政府互動的「層級」(level)和「本質」(nature)。大家可以想想看,雖然美國和中國、俄羅斯也有建交,但這就代表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好嗎?美國和中國現在打貿易戰的交流「層級」超高,但這種交流的「本質」卻是有競爭、有敵意的。再者,台灣雖然邦交國數目只有15個,卻有超過110個免簽國家,可以直接持護照入境而不需簽證;中國雖有將近180個邦交國,卻只有11個免簽國。所以,台灣的主權在國際上並不是靠邦交國數目來決定的。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最主要考量可以兩大面向切入。
第一,在外交關係方面,現階段有待突破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例如:兩國之間的事務能不能做到由官方直接接觸、官方人物能不能直接公開見面、軍售能不能透過正常國家管道、外交人員的待遇是否等同於他國的外交人員、簽訂貿易協定……等等。要推動這麼多的議題,當然要想辦法用美國的行政部門、國會、智庫政策圈最能夠接受的切入方式。我們認為,現在台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爭取國家待遇的「正常化」,而我們也的確看到許多事情都在朝正常國家的軌道移動,像是今年以來的許多筆的軍售案,已經漸漸成為美國國防部「外國軍事銷售」計劃(Foreign Military Sales, FMS)的常態夥伴;雙方行政部門官員可以公開會面、拍照打卡,甚至和他國官員公開同台,這些都是正常化的表徵。
➤ 台美官員公開同台:https://pse.is/J94GF
第二個面向則是國格問題(見下段)。
▍懸而未解的國格問題:台灣或中華民國?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最重大的問題有待解決: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
美國當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1978),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的意思。在當時,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而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國會的研究報告還特別標示/ren si/),不是「承認」(recognize),而且上面說的是中國人立場,多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年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組織提出正式聲明說我們代表整個中國(雖然馬英九總統時期常在各種場合用口頭講,後來就會成為總統府新聞稿內容)。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這個中華民國的性質顯然跟當年1979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很不一樣了(想想看,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一個主要國家,有可能會承認中華民國代表正統中國?就連我們的邦交國很多也直接稱呼我們為台灣,而非中國)。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對自己的「國格」做一個正式的釐清。如果現在美國與「我國」建交,那要用什麼名義?會不會影響(中國)政府承認的性質?這樣會變成兩個中國嗎?又或者是一中一台?不要說釐清了,連相關的討論都還很少,但這會是建交時必須面對的國際法上重要問題。
要知道的是,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就幾乎很少在官方文件裡提到中華民國,反而是不斷提到「台灣」,《台灣關係法》就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
➤ 美移民局台灣人規劃規定:https://pse.is/LTV3W
話說回來,事實上在1960年代末期,美國就已經提出「雙重代表權」的建議,認為可以讓兩個中國同時存在聯合國,但當時被蔣介石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理由拒絕了,直到1971年才改變態度「不反對」這個提案,但一切都太遲了(當年在聯合國表決輸掉,保不住會籍,因此自行宣布退出)。如果當時他早一點接受雙重代表權的話,現在或許就不會有台灣的問題了,主流思想大概會變成所謂的「華獨」或「華統」吧!
說也奇怪,當年中共不讓我們當中國,強迫我們讓出中國的代表權;現在,當我們漸漸地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的時候,中國卻又不准我們說自己不是中國!撇開中國因素不談,台灣人自己總得對自己的國格有一個明確選擇吧!用模糊的策略可沒辦法模糊到永遠。
▍未來展望
我們並不是不期待和美國建交,大部份的人當然都非常期待。但有些人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用「有種就建交啊」的態度,對於促進台美建交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聽起來反倒是單純為質疑美國而質疑的成份居多。我們認為,台美關係繼續地「正常化」,最終目的就是會走向建交這個最好的結果。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還是要再強調一遍,正常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確保這個過程是持續的。現在的世界局勢是中國和美國開始走向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不要捲入強權之爭、最好維持等距,甚至有人主張「回歸兩岸關係」,這些說法根本沒搞清楚國際關係的本質,台灣哪有本錢和實力在兩大強權之間維持等距?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和整個歷史發展,注定會在中美之爭的最前線。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的對美政策和美國的對中政策,台灣問題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之一。對兩大強權來說,台灣的地位都很重要,台灣哪來的可能性置於中美之爭之外?
況且,1950年代以來我們就一直是在美國這一邊、靠美國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及市場開放而達到經濟發展,與另一邊明白說要使用武力侵略我們的中共政權呈現明顯對比。我們知道各國外交政策都是以自我利益為最大考量,美國也不可能全為台灣著想,但是,從整個歷史發展和中國與美國兩個政權的本質來看,台灣要靠哪邊近一點,這個難道還需要考慮嗎?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變成國際上許多相同理念國家的可靠夥伴,而不是去質疑美國,更不是去不斷鼓吹轉向中國!
---
🔺 本文完整版本刊載於鳴人堂
https://pse.is/J6ZP2
推薦大家可以閱讀這個版本,因為這有經過超認真編輯的修正建議,以及會有一些超連結以及圖片補充。
當然,留言區必定會有很多「不同溫層」的看法。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iana Wang 王詩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賦音樂 #FUMUSIC #王詩安 #DianaWang #一步成詩 #明天 #徠卡味 賦音樂 X 王詩安 X 徠卡味 作曲Composed by :Diana Wang 王詩安, Derrick Sepnio, Fergus Chow, Khalil Fong 方大同 作詞Lyrics by...
利用同義詞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不推動台美建交】
最近台灣有兩個人上了「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PR是許多美國人開車時會聽的廣播頻道,收聽率超過20%):一個是戰貓蕭美琴大使,談的是台灣處理疫情的成功經驗;另一位是吳釗燮部長(JW),而他講的內容似乎引起了不少討論(https://pse.is/v5ffl),包括:
.
1、「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2、「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
.
以上兩點重要發言,我們來提供一些背景脈絡供大家思考。
.
首先我們來談建交的部份。
.
由於近期有許多台美關係的良好進展,讓很多人開始討論雙方建交的可能性,但JW部長這樣子講,是不是在潑冷水呢???
.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先前已經寫過專文了,而且這個問題從觀測站成立以來已經被問過到爛啦!所以我們在這邊就把之前寫的東西再拿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並針對目前的狀況稍微改一下內容。
.
➤ 先前貼文請看這邊:https://pse.is/w5als
➤ 完整版在 鳴人堂 :https://pse.is/J6ZP2
.
之前我們那篇下的標題,幾乎和近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問的問題一模一樣:
「台美關係很好,但為何不直接推動建交呢?」
.
通常問這個問題的人有兩類:有些人是出於真心不瞭解台美關係的互動,所以提問;有些人則是以「疑美」(或者是要否定台灣政府作為)的角度,在各種討論當中放大絕「講這麼多幹嘛?有種就建交啊!不建交就是假的!」來反問。
.
尤其,近兩三年來,中共連續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本文將中華民國視為台灣的正式國名,因此兩者是同義詞,以下行文不再另外解釋),美國國會雖有「台北法」的提出,行政部門也有回應,但還是有很多人立刻反問:「美國自己都沒跟台灣建交,又如何幫助台灣防止斷交?」
.
先講我們的論點: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台美可以建交,那是台美關係繼續發展下去的一大里程碑,但是這並不是「現階段」的優先重點。
.
▍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的中國政策和台灣政策是什麼。美國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有所謂的「一中政策」,其係由《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三公報、雷根六項保證等核心法律和文件,以及其他行政單位不對外公開之相關文件(前陣子解密文件告訴大家,雷根總統對內還簽了一個重要的備忘錄但書:對台軍售必須要維持可以跟中共軍力發展相抗的程度,而且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當中永久有效的原則)所組成,在這些文件當中大致上說明,美國「認識到」中國對台灣的立場,但美國不會主動催促兩岸協商處理一中問題,也不會明確承諾當中共動用武力的時候,美國會如何應對,僅說會嚴正關切。
.
➤ 美國一中政策:https://pse.is/JRV5J
➤ 白宮解密文件:https://pse.is/KLCTN
.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他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但這不代表台灣失去國際地位,因為同時美國已利用《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其中,明文規定台灣適用一切和其他國家相同的法律義務,只是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簡單來說,就是「實際上」國與國的關係,但「法律上」則是「準」國與國的關係。
.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一中政策」的框架,其實還沒有到達需要砍掉重練的急迫性,尤其是在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之前。華府智庫政策圈、以及不少學術專家們的觀點很類似,大多數的人基本上覺得,本來就沒必要隨便把一個使用了四十年之久的框架砍掉。而且正是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彈性(例如對台灣的待遇部份),使這個政策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揮灑空間,因此不見得需要動到大框架,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
.
▍建交的成本與風險
.
⚠️ ↓↓↓ 這邊是我們先前寫的版本,但這一年多以來,情況可能已經有所不同了,我們在後面補充
.
再說,若美國真的放棄其「一中政策」而與台灣建交,大家可能要認真思考這項舉動所帶來的後果。目前雖然美中之間有貿易戰,但目的其實是美國為了跟中國談判出一個更全面性的貿易協定,尤其是要逼迫中國做更多自由化的開放措施;然而與此同時,雙方交往程度還是非常深,不僅是官方交流,民間交流包括經濟、學術、文化等都很頻繁。以中國「流氓政權」(語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 Morgan Ortagus)的特性,若美國今天真的與台灣建交,中國勢必會開始採取激烈報復行動,例如隨意拘捕境內美國人、想辦法迫害境內的美國企業等等。一旦雙邊關係全面潰決,美國政府要怎麼和美國人民交代這巨大的社會、商業損失?
.
➤ 美稱中國流氓政權:https://pse.is/LEDJD
.
即使美國現在的行政部門主要由「強硬派」掌權,認定和中共是「競爭關係」為主,且認為必須用強硬手段逼迫他們改革,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智庫和政策界的菁英們不太喜歡太過強硬的手段,而認為應該用各種外交手段來讓中共融入世界體系。既然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那當然也得考量國內各方意見。現在的美國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開始具有野心地向外擴張,也漸漸影響到自由秩序,但人們對於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擴張野心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
⚠️ ↓↓↓ 這邊是我們針對現在的情勢所做的補充
.
這篇當中提到的絕大多數論點,放到今天仍然都適用。唯一有需要更新的部份是在美國的「建交的成本與風險」這段,在這一年多以來,狀況有一點點的不同。
.
先前提到,美國仍然在辯論說到底該不該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政策,但這一年多以來行政部門已經不斷地採用強硬政策來制裁中國。而最近在美國政策界與智庫圈興起一陣討論「戰略模糊」的盛況,其中,許多人最擔心的事情是:如果美國和台灣建交,或者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有可能會讓中國「豁出去」,而直接造成武力衝突。另一方面,戰略模糊其實也是要約束台灣的領導者,不要走到與美方所希望的路徑太遠之處(例:推動法理台獨)。這是目前美國政治菁英在考慮的重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建交並不是優先的選項,討論到的聲量也非常小。
.
▍台灣外交政策的考量
.
回到外交承認和邦交國這件事。事實上,外交絕對不是只有要維繫邦交國的數量,也不是只有「官方」之間的交流而已。檢視外交活動的依據應該看我們跟他國政府互動的「層級」(level)和「本質」(nature)。大家可以想想看,雖然美國和中國、俄羅斯也有建交,但這就代表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好嗎?美國和中國現在打貿易戰的交流「層級」超高,但這種交流的「本質」卻是有競爭、有敵意的。再者,台灣雖然邦交國數目只有15個,卻有超過110個免簽國家,可以直接持護照入境而不需簽證;中國雖有將近180個邦交國,卻只有11個免簽國。所以,台灣的主權在國際上並不是靠邦交國數目來決定的。
.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最主要考量可以兩大面向切入。
.
第一,在外交關係方面,現階段有待突破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例如:兩國之間的事務能不能做到由官方直接接觸、官方人物能不能直接公開見面、軍售能不能透過正常國家管道、外交人員的待遇是否等同於他國的外交人員、簽訂貿易協定……等等。要推動這麼多的議題,當然要想辦法用美國的行政部門、國會、智庫政策圈最能夠接受的切入方式。我們認為,現在台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爭取國家待遇的「正常化」,而我們也的確看到許多事情都在朝正常國家的軌道移動,像是這兩年以來的許多筆的軍售案,已經漸漸成為美國國防部「外國軍事銷售」計劃(Foreign Military Sales, FMS)的常態夥伴;雙方行政部門官員可以公開會面、拍照打卡,甚至和他國官員公開同台,這些都是正常化的表徵。
.
第二個面向則是國格問題,我們在下一節詳述。
.
▍懸而未解的國格問題:台灣或中華民國?
.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最重大的問題有待解決: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
.
美國當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1978),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的意思。在當時,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而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
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國會的研究報告還特別標示/ren si/),不是「承認」(recognize),而且上面說的是中國人立場,多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年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組織提出正式聲明說我們代表整個中國(雖然馬英九總統時期常在各種場合用口頭講,後來就會成為總統府新聞稿內容)。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這個中華民國的性質顯然跟當年1979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很不一樣了(想想看,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一個主要國家,有可能會承認中華民國代表正統中國?就連我們的邦交國很多也直接稱呼我們為台灣,而非中國)。
.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對自己的「國格」做一個正式的釐清。如果現在美國與「我國」建交,那要用什麼名義?會不會影響(中國)政府承認的性質?這樣會變成兩個中國嗎?又或者是一中一台?不要說釐清了,連相關的討論都還很少,但這會是建交時必須面對的國際法上重要問題。
.
要知道的是,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就幾乎很少在官方文件裡提到中華民國,反而是不斷提到「台灣」,《台灣關係法》就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
.
➤ 美移民局台灣人規劃規定:https://pse.is/LTV3W
.
話說回來,事實上在1960年代末期,美國就已經提出「雙重代表權」的建議,認為可以讓兩個中國同時存在聯合國,但當時被蔣介石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理由拒絕了,直到1971年才改變態度「不反對」這個提案,但一切都太遲了(當年在聯合國表決輸掉,保不住會籍,因此自行宣布退出)。如果當時他早一點接受雙重代表權的話,現在或許就不會有台灣的問題了,主流思想大概會變成所謂的「華獨」或「華統」吧!
.
說也奇怪,當年中共不讓我們當中國,強迫我們讓出中國的代表權;現在,當我們漸漸地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的時候,中國卻又不准我們說自己不是中國!撇開中國因素不談,台灣人自己總得對自己的國格有一個明確選擇吧!用模糊的策略可沒辦法模糊到永遠。
.
▍未來展望
.
我們並不是不期待和美國建交,大部份的人當然都非常期待。但有些人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用「有種就建交啊」的態度,對於促進台美建交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聽起來反倒是單純為質疑美國而質疑的成份居多。我們認為,台美關係繼續地「正常化」,最終目的就是會走向建交這個最好的結果。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還是要再強調一遍,正常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確保這個過程是持續的。現在的世界局勢是中國和美國開始走向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不要捲入強權之爭、最好維持等距,甚至有人主張「回歸兩岸關係」,這些說法根本沒搞清楚國際關係的本質,台灣哪有本錢和實力在兩大強權之間維持等距?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和整個歷史發展,注定會在中美之爭的最前線。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的對美政策和美國的對中政策,台灣問題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之一。對兩大強權來說,台灣的地位都很重要,台灣哪來的可能性置於中美之爭之外?
.
況且,1950年代以來我們就一直是在美國這一邊、靠美國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及市場開放而達到經濟發展,與另一邊明白說要使用武力侵略我們的中共政權呈現明顯對比。我們知道各國外交政策都是以自我利益為最大考量,美國也不可能全為台灣著想,但是,從整個歷史發展和中國與美國兩個政權的本質來看,台灣要靠哪邊近一點,這個難道還需要考慮嗎?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變成國際上許多相同理念國家的可靠夥伴,而不是去質疑美國,更不是去不斷鼓吹轉向中國!
.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跟大家分析近來美國政策界對於戰略模糊的論辯。如果我們能夠更清楚美國政策圈的人們現在在想什麼、吵什麼,我們會看得更清楚,建交並不是目前美國政界的主流想法,我們要推動的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及要在美國推動的新政經戰略網絡當中佔到一個好位置。請待下回分解。
.
(註:續集已經出了喔!https://pse.is/v49xl)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利用同義詞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英國名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民主是最糟糕的政治制度…除了那些我們早已試過不管用的制度」
是的,民主代議制度並不完美。它的本質就是一種妥協:犧牲效率來防止權力的暴走。立法院議事規則裡面的每一個繁文縟節,都有它背後的理由。例如說政黨協商制度,很多人都對那個「喬來喬去」的過程感到厭煩,但是它的實際作用,是保障小黨在立院的發言權。
有這麼多的細節,就要有能夠駕馭細節,因勢利導,利用各種手段,不計毀譽,達成大目標的人。柯建銘就是這樣的人。
做事的過程中,難免要碰觸到利益衝突的深水區。政治就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中間的拿捏,是藝術,不是純粹理性可以解決的課題。
因此真正做事的人,未必能譽滿天下,但是謗滿天下是一定的。逼得狠一點,對手會全力反撲你;放得鬆一點,豬隊友會說你幹嘛不直接碾壓過去。代議政治的現實,是凡事都是「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同義詞,就是「大家都不甚滿意」。
我們常看到一種人,佔住了道德高度,什麼事情都拿道德大旗來壓人,不照他講的走就是渾球王八蛋。
在媒體的推送之下,這種人常常被民眾看做「勇氣」的典範。這種人才是最沒有勇氣的。他沒有勇氣去面對世界的謗譽,所以只好唱高調,讓自己一直端坐在神壇上,接受粉絲的膜拜。
這種人仙氣十足、身段優雅、睿智聰明。問題是,你幾曾看過大羅金仙下凡來拯救萬民的?解決問題的,都是肯弄髒手的凡人。
利用同義詞 在 Diana Wang 王詩安 Youtube 的評價
#賦音樂 #FUMUSIC #王詩安 #DianaWang #一步成詩 #明天 #徠卡味
賦音樂 X 王詩安 X 徠卡味
作曲Composed by :Diana Wang 王詩安, Derrick Sepnio, Fergus Chow, Khalil Fong 方大同
作詞Lyrics by :C君
🎵 最新主打『徠卡味』:https://dianawang.lnk.to/Leica
🎵 全專輯數位發行:https://dianawang.lnk.to/poem
賦音樂、王詩安、徠卡味
「徠卡味」在攝影愛好者心中就是百年不敗的經典同義詞,也被廣泛運用到生活上去形容各種有品味、有美感的美好事物。當詩安將攝影領域的概念轉化成音符,談的是種更換鏡頭濾鏡便能轉換心境去面對各種人事物的生活態度,即使是同一個被拍攝對象,從不同角度、距離與聚焦點、快門時間去捕捉畫面,再包括到後製沖印成像的方式,都能產生不同的美感。有了品味,眼光便懂得捕捉事物最美的樣貌,心情都能跟著美麗起來。除了共同作曲,方大同還親自為這首歌擔任 MV 導演、並由詩安動手剪接,前往雲南大理取景拍攝,力求將畫面中的光影色調與音樂詞曲意境達成最完整平衡的呈現。
Director: Khalil Fong 方大同
Editor/colorist: Diana Wang 王詩安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Nathan Wong
Focus Puller: Chiu Law
Camera Assistant: Dion Chou
Gaffer: The Sun
Makeup/hair: 王俊凱
Crew: Fu Music Team
短短的焦距 看眼前人
淺淺景深 親一吻
慢慢的快門 留住時針 一秒 一分 huh
(Woo) 生活有點難度
(不) 如換個新角度
把痛苦 變焦到遠處
變模糊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今天的心情陰陰沉沉
好好利用白平衡
用對的色溫 趕走煩悶 改變 氣氛
(Woo) 生活有點難度
(不) 如換個新角度
把幸福 主體的構圖
看清楚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聽聞 鏡頭是從來都不沈悶
也可能沈悶的只是人
想這一生 色彩繽紛
快來按下快門
生活 帶點徠卡味
怎麼 都不會乏味
天灰灰點點雨水讓底片都浪費
實在沒 甚麼好讚美
等天黑黑夜幕低垂稍微再看一回
有機會 看到最 唯美 心的花蕊
Produced by Khalil Fong@JTW, Derrick Sepnio@JTW and Fergus Chow@JTW
Arranged by Derrick Sepnio@JTW and Fergus Chow@JTW
Recorded at Fu Music Studio by Derrick Sepnio and Jeff Li
All Instruments by Derrick Sepnio and Fergus Chow
Additional Programming by Khalil Fong
Vocal Arrangements by Diana Wang and Fergus Chow
All digital editing by Khalil Fong, Derrick Sepnio and Jeff Li
Mixed by Richard Furch
Diana Wang王詩安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ianaWang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ianawangofficial/
微博:http://tw.weibo.com/dianawangshia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_dianawang
賦音樂Fu Musi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musicas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umusicasia/
微博:https://www.weibo.com/fumusicasia
Twitter: https://twitter.com/fumusicasi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Fux-Lfu2Vk/hqdefault.jpg)
利用同義詞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早午餐」本是晚起者兩餐併做一餐的飲食;而能晚起的條件,當然得是個不用掛心工作的早晨。因此,對現代人來說,能享受一頓豐盛的早午餐與假日的悠閒,常常是情境上的同義詞,也是很多年輕人在一週的工作拼命之後,期待一覺醒來給自己的美味犒賞。咖啡、果汁、優格或麵包這些飲料與主食自不必多提,盤中那份色、香、味俱全的主菜,才是早午餐的焦點。
√ 快來訂閱 Vogue 頻道:http://bit.ly/2eoVk7R
【燕麥鮮菇蛋捲】
澱粉有柔化蛋白質的功能,但與其直接在蛋中加玉米粉或太白粉,不如在蛋液中加入熟燕麥粥,既能增加口感,又能增加份量。
材料:
雞高湯、蕃茄、蛋、即食燕麥片、菇類2-3種、洋蔥。
作法:
1.把洋蔥切丁炒香後,放入蕃茄丁,加入鹽與義大利香料煮成濃醬。
2.把燕麥片用雞高湯煮成稠粥狀待用〈也可以直接用水煮〉。
3.把兩顆全蛋打散後再與燕麥糊調勻,加鹽與胡椒粉調味 。
4.利用平底鍋的鍋底與鍋壁之間的弧度,順序前進,慢慢整出蛋捲如杏仁般的實體狀。
5.在盤中放上香煎鮮菇、蛋捲,淋上自己煮的新鮮蕃茄醬 。
√ 快來訂閱 Vogue 頻道:http://bit.ly/2eoVk7R
-------------------------------------------------------------
⊙ VOGUE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qo9tkf
⊙ VOGUE 官網影音專區:http://www.vogue.com.tw/live/
⊙ The Scene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pdjxq0
⊙ GQ 官網:http://www.gq.com.tw/
⊙ GQ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3dtiaQ71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NaAQO-9aSbxLEftK-p_32nyAdvw)
利用同義詞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評價
上隻影片提到 @林薇 以非營利組織推廣月經教育,
接著由 @九典建築師事務所 張清華分享建築師如何整合環境與設計,
改變氣候變遷。
張清華設計出許多台灣經典的公共綠建築,
幾乎是台灣「公共綠建築」的同義詞。
從北投圖書館、松山健康公宅、成大負壓隔離病房,
她列出每一項建築規劃的碳足跡;
同時思考,建材如何回收再利用,讓循環經濟在綠建築間發生。
曾有人告訴張清華, #比綠能更重要的是節能,
她認為建築師是整合者,決定從人類不可或缺的建築,
面對氣候變遷的困境。
文化、環境、社會、美學、經濟,九典如何在建築中整合不同領域,
達到零碳排目標?
對了,@未來城市FutureCity 曾經也寫過一篇張清華的爆文專訪《別只讓陳時中在累!建築師如何揪建築國家隊, 3天蓋出移動負壓病房?》https://bit.ly/3g33Xmo
★ 加入未來永續行動 Future SDGs社團,觀賞更多精彩對談
★SDGs2021國際論壇現場精華: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936
★ 一次看懂SDGs:https://bit.ly/2021Future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1SDGs國際論壇
#未來城市 #CSR在天下
#ECCT #LCI #SDGs
#2021地球呼吸行動
#九典建築師
#節能 #綠建築
#公共綠建築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CSR@天下FB https://www.facebook.com/CSR.cw/
◎未來城市:https://futurecity.cw.com.tw
◎未來城市FB: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Citytw/
◎換日線:https://crossing.cw.com.tw
◎換日線FB: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8eId7AxtPU/hqdefault.jpg)
利用同義詞 在 利用近義詞,利用同義詞,利用的相似詞查詢 - 三度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利用 相似詞 ... ⒈ 利於發揮效用。 例充分利用。 利用廢料。 英use; utilize; make use of;. ⒉ 設法為己所用。 例利用矛盾。 英take advantage of; exploit;. 欺騙: 用虛偽 ... ... <看更多>
利用同義詞 在 利用的近義詞 - 名言佳句 的相關結果
利用 的近義詞 ; (1)操縱:控制;支配:操縱市場|遠距離操縱|為他人所操縱。 ; (2)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你這番話哄騙不了人。 ; (3)使用:使人或器物等為某種目的 ... ... <看更多>
利用同義詞 在 利用的相似詞,利用的近義詞,利用的同義詞 - 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利用 的相似詞:操縱,詐騙,哄騙,行使,運用,愚弄,詐欺,誑騙,使用,欺騙,應用,期騙。 · 操縱: 《操縱》是2004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郎咸平。 · 詐騙: 訛詐騙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