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
印象中我小時候並不愛哭,恰恰相反,我幾乎沒有哭過,媽媽說我是一個很容易的嬰兒,心理學所說的’easy baby’,幾乎不需要特別的照料,就這樣靜靜的不哭不鬧,還會經常笑。幼稚園到小學時期,倒是有許多覺得委屈、覺得被欺負的時候,偶爾也想鬧彆扭,但試過一次在商場大哭然後被媽媽狠狠地罵之後,我就再也不敢也沒有哭過了。
真正對電影及文學著迷,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的我開始對所有事物,特別是世間的各種悲歡離合,心生巨大的同理心,或許是因為父親離世的緣故。記得看許多電影我都會感動到哭,書與音樂也一樣,有時候看著一些抽象畫,比如Turner的畫,也有一種心被強烈震動的感覺,呼吸被停住了,視線也有點模糊。
大概也是因為想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每當有人跟我分享一部電影,然後告訴我那部電影很感人的時候,我總會像條件反射似的問他們:「那你有哭嗎?」在我這個隨意的統計中,我發現男生似乎都很少因為看電影會哭,極其量也不過是「有一點想哭」或者「眼眶有點濕」之類的答案。同樣的問題,我也有問過他,他說他能深深的感受到電影帶給他的震撼,心好像在吶喊一樣,比如看《Cold War》的時候,然而他卻從來沒有真的哭出來,我當時並沒有很理解。
年初三是我爸爸的死忌,那時候疫情還沒那麼嚴峻,我們愉快平靜的一起在家度過,並沒有刻意提起爸爸,也沒有刻意迴避這個話題。睡覺的時候,他問我:「今天有想爸爸嗎?」我說還是有的,然後跟他分享了一些爸爸死前一天,也就是當年年初二,我經歷的一些神奇的事,大概這就是別離的預感吧?
他抱著我說:「以後讓我來照顧你吧」,語氣很平淡也很溫柔。每個字我都聽得很清楚,這句話也好像回音般在我腦裡一直重複著,我張開口,卻說不出話;想哭,卻哭不出來,那是從未有過的感覺啊,好像有什麼走到我心裡去似的,或許是一股暖流吧,原來深深的被感動會如此措手不及,最後嘴巴只說出了「謝謝」兩個字。
就這樣,我終於明白他所說的很感動但沒有哭的感覺,記得那晚睡得很好,真的,謝謝你。
“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r, everywhere and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 Cold War
點播Bruno Major的Nothing:https://youtu.be/ucRVDoFkcxc
別離的預感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八卦
別離的預感
昨天想起爸爸,想起十年前他突然過世時我的心情,感覺十年有點遙遠,他有點陌生,一切有點模糊,所以想把我還記得的一些小事記錄下來,關於三位親人的離去的三則靈異事件,我都歷歷在目。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大約八十歲的爺爺跟奶奶被親戚送進兩間相隔頗遠的老人院,還記得爸爸當時極力反對,但卻沒人聽。不捨得他們孤單,爸爸幾乎每星期都往來兩間老人院,堅持要看看他們,也帶他們去喝喝茶。那時候爺爺的身體已經開始變得有點弱,不久之後就進了醫院,不久之後他就離開了,而那時奶奶還在她的那家老人院,爸爸去探望她時,還在猶豫該如何告訴她這個壞消息,然而在他準備開口之際,奶奶說:「我知道,昨晚夢見他,他說他要走了」。
中學五年級的年初三的凌晨,收到爸爸同事的電話說他突然心臟病發,正送他到醫院,我跟媽媽趕到醫院時爸爸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了,我看著他的樣子,跟平常熟睡時沒有兩樣;我抓著他的手,還是暖暖軟軟的。警察把一袋爸爸的個人物品,包括他的手機,交給媽媽,我們就這樣回家了,一聲不發。回到家時大概凌晨四時,家裡電話突然響起,我媽叫我去接,說或許那是爸爸來電呢,我接了。但另一邊卻沒有任何聲音,印象中媽媽拿走了電話,跟另一端說了好多好多話。幾個星期後.收到最後一張爸爸的流動電訊帳單,看著夾附的通話紀錄,才知道原來那天凌晨的那通電話,是由他手機撥出的。
兩年多前外婆也去世了,我跟媽媽收到消息就馬上買機票飛到寧波,在收棺前五分鐘趕到靈堂,看著外婆的遺容,依然覺得她好美。失去了外婆的外公性格變得很反常,讓媽媽好心煩,一天早上媽媽一邊跟她姐姐抱怨外公一邊哭,突然她說她腦袋一片空白什麼都不記得,我以為她說笑,沒想到她真的什麼都忘了,包括自己在哪裡,包括她已經換了新工作單位,包括外婆的離去。可那時候的媽媽性格特別開朗,一直挽著外公的手臂跟他到處逛,一直說讓他開心的話,一直笑。
迷信的大陸親戚都說媽媽可能是撞邪了,請來了懂術數的鄰居,要媽媽喝符水,說睡一覺就會好。媽媽一覺醒來我們已經在寧波機場準備回香港了,她果然什麼都記起來了,卻忘記自己曾經失憶。回來香港沒幾天外公也了進醫院,媽媽再回去時他已經沒什麼意識,幾天後也跟著外婆走了。我想,媽媽當時之所以會突然對外公那麼好,會不會是外婆的心思啊,讓外公在最後一次出門時留下美好回憶。
這些靈異體驗對我來說是窩心的,記得有位前輩曾經說過:「鬼哪可怕啊,人才可怕」。
推介最喜歡的鬼片The Sixth Sense,點播鄧麗君的《別離的預感》,我想這個世界真的有比海還深,比天更藍,超越生死的愛。
《別離的預感》:https://youtu.be/fNJlnBsaKqo
別離的預感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八卦
一碗淡豆漿
這幾天重讀《最後的貴族(往事並不如煙)》,想起許多關於外公外婆的往事。
外公本來是上海某銀行的公子,小時候家裡家裏有許多傭人,幫他洗臉、換衣服,伺候他吃飯,還能學英語,可以說是不愁衣食。然而上海不久就爆發戰爭,家裡年紀稍長的人都逃到國外去,就剩下小小的他,被送到附近小小的村子去。
日子肯定不及以前寬裕,但也足夠生活,跟外婆一起建立一個小小的家,養著五個小孩,直到文革爆發前。
大資本家的後代、會講英語的知識分子,當然逃不過被鬥的命運,好不容易把上海老家的珍貴事物藏好,卻沒能逃得過肉體跟心靈上的糟蹋,被遊街、被關進勞改營,不知道他是忘了還是不想再提了,他常說比起許多人的下場,自己已經算幸運了。然而,除了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之外,我也似乎沒聽過他講其他英文句子或單詞了。
外公很愛外婆,幾十年如一日的幫她買早點,外婆吃素包子、淡豆漿,無肉不歡的他當然要吃肉包子、鹹豆漿。每次回去看他們,我都會跟外婆聊天聊到深夜,外婆有時候會委屈的說外公怎樣待她不好,大部分情況是撒嬌,真的受委屈的情況也是有的,一個被服侍慣的公子哥兒,有點大男人也無可口非吧?
外婆去世後,外公每晚睡覺都會不自覺的嚷著外婆的名字,聲音好虛弱也好淒涼。明明健步如飛的外公,就在那時候忽然變得蒼老、衰老。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村上春樹
外婆離開的第四十九天,我們又回鄉做法事,外公的精神已經大不如前了。我們陪他去那家包子店吃早餐,點餐後發現淡豆漿變成了甜豆漿,外公大怒,罵了老闆一頓:「我要的是淡豆漿!」媽媽覺得外公好失禮,道歉後就連忙陪他回家。
那是外公最後一次吃那家包子了,也是我們三個最後一頓一起吃的早餐。其後的兩星期間,外公急病進了醫院,然後走了,走之前跟媽媽說:「我去找你媽媽了。」
看著章詒和描述康有為女兒康同璧老太太的言行,我總會想起外公,一個固執、可愛、饞嘴,卻帶點脾氣的善良老人。大概那天他之所以如此生氣,是因為有人搞錯了他親愛的妻子每天必喝的淡豆漿,也是因為他感受到這世界上已再沒有篤定的事,或許他甚至已經有別離的預感。
我總說外婆是我見過最美最善良的人,然而外公又何嘗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呢,今天寫這篇,還他一個公道,希望他不要再吃外婆的醋。
每次看Up我都會大哭,大概是因為電影中的老伯伯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都好有外公的影子。
點播《奇妙能力歌》:https://youtu.be/p0GPJbdKh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