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影片內容的簡單總結:
1. 歡呼聲不是真音
2. 歡呼聲連接到講話的聲音不代表音色連貫
3. 歡呼聲連接到講話的聲音不代表音域拓寬
4. 林俊傑的高音不是歡呼聲
5. Adele聲帶受傷不是因為唱假音
6. Adele的混聲比某老師和她的學生都要好
7. 發聲技巧好不一定代表聲帶不會受傷
-
以下是嘎老師回復的簡單總結:
1. 混聲區不是一種音色
2. 真假音是一種音色描述
3. 我有很多學生從歡呼聲慢慢練到了扎實的高音
4. 小賴跟我學了三個月高音唱得很好
5. Adele受傷沒人能百分百確定原因
6. 我對混聲的定義不一樣
7. 我對事不對人
8. 我們非常在乎教學品質
9. 我要辦講座
=======分割線=======
還沒有看過嘎老師完整回復的朋友,建議先到影片的留言區去看一下,再回來看我的回復哦。好的,以下是我的詳細回復:
1. Email我有收到,也有回復,我有詢問對方需要「當面交流」的內容會是什麼,為的是避免特別約了個時間出來碰面之後,結果聊的全都是雞湯,不過讀完回復之後,嗯... 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
2. “不希望造成在公開平台好像是在吵架、對立的感覺”,我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好奇問一下,如果這一大篇的回復,您直接email給我的話,會不會更「私下」一點呢?不過沒關係,公開的我也可以接受,畢竟這次是為了粉絲,怎麼能讓粉絲失望呢?懂的。
只是我個人有個小小的建議啦,就是... 這段話啊,你們選在我的影片下面表態,會不會... 稍微... 有那麼一點... 表錯情呢?因為... 這裡好像沒幾個喜歡妳的粉絲?我覺得啦,還不如直接轉發我的影片,然後再把這段話打在上面,這樣,您的粉絲又可以看到,而且還能達到教學效果,一舉兩得。你們覺得呢?
-
3. “我認爲歌唱教學的觀念或方法到今天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句話本身不就是一個「明確的觀念」嗎?所以當您言之鑿鑿地說:「唱歌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唱歌要跟講話一樣」的時候,您不是在說一個明確的觀念?還有當您一臉誠懇地說:「正確的唱法應該是這樣」,然後示範給別人聽的時候,難道不是在給出一個「明確的方法」?
您在影片或上課的時候,在針對某一個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的時候,難道不是基於您對於這個問題,是有一個「事實層面」的,「明確的」理解,您「才」有信心那樣子告訴學生嗎?那不然您是基於什麼在教學的呢?
而且現在也沒有人要討論,「教•學•觀•念」,這個如此“宏~大~”的題目,到底要「應該」怎樣「明確」的定義吧?我認為我影片的訊息蠻簡單的,就是... you facts are WRONG。Period。
就算市面上每個人說的不一樣,教的也不一樣,so...? 在這堆「不一樣」的說法和教法裡面,你不可否認,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吹牛頂呱呱,吧?所以你不能簡單說句“沒有明確的答案”,就想要試圖把「事實」與「非事實」之間的界限模糊掉啊。拒絕承認這件事情,是故意把房間裡面的大象視而不見而已。市場上的百家爭鳴,不應該是一個人可以隨意胡編濫造的藉口吧?大家覺得呢?
-
4. “所以關於海文老師影片裡的想法我們完全尊重” Well,no...! 我如果說得不對,你們又怎麼能尊重呢?不對的事情怎麼能被尊重呢?大家應該要尊重的是事實,我如果說的不符合事實,大家是不應該尊重的,同樣的標準放在您的身上也是如此。
-
5. “在我的頻道裡所說的「混聲區」 並不是一般坊間所認知的是一種「音色」,我所說的混聲區是一個「音高的範圍」”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林俊傑的歌之所以難唱,是因為他的key定得比較高。Well... thank you very much, 這個信息量有點大,大到我突然間都不知道要回什麼了。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哦,就是... 有人在問,為什麼在游泳池裡面游泳還蠻順的,可是到海裡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辦法呢?請問這要怎麼解決?回答:「因為海裡面浪比較大。」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有沒有頓時覺得原來如此的感覺?
您說“不是一般『坊間』所認知的是一種「音色」” 看來要想法跟您一致的,才能算得上是「名門正派」,想法跟您不一致的,就都是「一般坊間」。好吧,那我接受我就是一般坊間。不過我們還是來看看您影片裡面的原話是怎麼說的吧。
您說:「通常大部分的人會把聲音分成真音和假音,是因為這兩種『音色』非常明顯的不一樣。唱高音的時候和唱低音的時候『音色』一樣扎實的是真音,而和唱低音的時候『音色』有明顯不同,聲音比較虛、氣音比較多的是假音,如果唱歌的時候有聽到這兩種『音色』切換,坊間會說這叫做『真假音轉換』」1:37
接著您在2:19的時候說:「當你混聲區混得好的時候,事實上你從高音到低音,或是從低音到高音的時候,不會聽到中間有聲音的轉換,而會是連貫的同一個『音色』,因此,也不會聽到有所謂的“真假音轉換”才對。所以其實真假音轉換(也就是坊間說的兩種『音色』的切換),是在你混聲區(某一個音高範圍)還沒有練好的時候才會出現的現象,當你混聲區(某一個音高範圍)練得好的時候,你從胸聲區經過混聲區一直到頭聲區,聽起來都會是同樣的一個『音色』。也就是聽起來都是『真音』。」
這不是很明顯就是在講音色嗎?還是我的理解有什麼問題?
即便你影片不是在講音色,and then? 跟我影片說的有什麼關係?歡呼聲不是真音啊。林俊傑的高音也不是歡呼聲啊。歡呼聲能連接到講話的聲音,不代表你的音域就真的拓寬了啊,也不代表你就能因此唱出像林俊傑那樣扎實而有力度的高音啊。嗯?你的這個說明到底釐清了什麼?我是有看沒有懂誒。
再來,當你說一個人的「混聲區」混得好的時候,不就已經預設了一種「音色的結果」了嗎?你不就已經預設了一個人的「聲音」必須要在「混聲區」這個「音高範圍」裡面,符合特定的規範,才會有「音色」的連貫性可言不是嗎?你現在又怎麼能偷換概念說,當你在說「混聲區」的時候,你其實沒有在特定形容任何一種音色呢?
你在示範「頭聲區」的時候,不也有明確說明,必須是「這個聲音」,而不能是「那個聲音」嗎?所以你說的那三個「聲區」,事實上在你心中就是有一個標準模樣的啊,如果沒有你提出來幹嘛呢?既然每個「聲區」都有著它各自標準的模樣的話,那就代表當你提起任何一個聲區的時候,you’re also implying a tonal quality。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吧?
那你現在又想要改變說法說,當你在說「混聲區」的時候,你完全沒有在隱射任何一種技巧,也沒有在預設任何一種聲音的結果,純粹就是為了方便形容E4~G4而提出來的?Seriously? 這不但沒有回應到我在影片裡面所反對的任何一個點,你還在這些原本就很複雜的概念上面,多加了一項需要另外特別解釋的東西,你是覺得你的學生還不夠懵逼嗎?
-
6. “在我的頻道裡我說的「真假音」並不是一般坊間所認知的這部分,其實在我關於真假音的下集影片就有說明,我所說的真音和假音代表的不是低音和高音,他是一種音色的描述”
一、坊間的認知什麼時候又變成真假音是低音和高音了?您在第一集不是才剛說完,坊間對於真假音的理解,是兩種『音色』的切換嗎?這自我打臉的速度會不會來得有點太快啊?二、您在第二集裡面對於假音音色的描述跟示範,跟坊間的認知有任何差別嗎?我想唯一的認知差別就是,您認為您的歡呼聲不是假音,我們認為您的歡呼聲也是假音。But even though... what’s your point?
-
7. “關於無法從歡呼的聲音練出林俊傑的聲音:事實上我的學生非常多人都是從歡呼的聲音一步一步練到扎實的高音(類似林俊傑的高音)”
歐嗚~!!! We would LOVE to see them!!! 大家應該會很想知道,這個非常多人是有多多人。大家也應該會非常的想要看一下,這些人能夠給我們這些來自坊間的人來示範一下,他們是怎麼樣用歡呼聲來唱出林俊傑的那種扎實的高音來的。我第一個敲碗,趕快!!
再來,你說這句話本身就是在偷換概念。我影片說的是你就算可以做到像我示範的那種聲區連接,(從歡呼聲連接到低音),你依然沒有辦法唱出林俊傑那種扎實而且有力度的高音來的,因為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發聲方式」。現在你把概念偷換成是,有人曾經從A一步一步慢慢練到B過。咦?這不是廢話嗎?按照你的這個說法,A可以是任何一種發聲方式不是嗎?A可以是用力喊到破音啊。然後一步一步從破音開始,慢慢練著練著高音就上去了,難道我可以說,你只要可以做到把聲音喊破,你就可以唱出扎實而且有力道的高音來嗎?這不是扯淡扯大了嗎老師?這不叫釐清概念吧?
況且,學生真正想要知道的是,歡呼聲跟扎實的高音之間的direct correlation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cause扎實高音這個effect的,而你的回答是你曾經有學生從音色A練到音色B過。(我都要中指推眉心了) 而且在你貼出來的那兩支影片裡面,你明明就是試圖想要讓人家以為,林俊傑那種扎實的高音的cause,是從歡呼聲連接到講話的聲音來的。This is exactly what I am refuting。拜託大家去看看小賴第一堂課的影片,看看他是在努力地想要把聲音唱得很像歡呼聲呢,還是他在努力的想要把聲音唱得不要像歡呼聲。
-
8. “而且如果很認真練的話,這個過程可以很快速,例如以下這個影片就是只花了3個月改造的聲音” 翻譯一下就是,「你們那些覺得我教的沒有用的,看看人家光花三個月就能夠練成這樣了,與其來質疑我,還不如質疑你們自己有沒有好好練。」我相信大家都是明事理的人,你們就自己品吧。
最後,小賴,唱得真棒!我是真心認為的。而且只學了三個月,居然就能夠唱得比自己的老師要好那麼多,這是非常難得的人才。我想假如再多跟一些不同的老師精進一下教學方法的話,完全可以考慮自立門戶。我是誠心建議的,小賴你如果有看到的話,可以認真考慮一下,這一行需要天分,而你很有天分,而且我覺得你唱起來更像一位老師。
-
9. “事實上關於Adele的聲帶受損的原因,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確定是因為什麼,只能「推斷」可能的原因,因為沒有人在他唱歌的時候一直照他聲帶的內視鏡”
你那也算不上是一種「推斷」啊,因為推斷是綜合考慮多方面疊加的事實,而做出的符合邏輯的推測,你那完全沒有。而且在我影片裡面所提出的資訊,一點都不難找,稍微google一下就有了。
在您的影片裡面,當你提到影響聲帶健康之後立馬所提出的證明案例,就是Adele唱假音,接著就說人家聲帶受傷的事情了。老師,這不叫「推斷」,這叫特別為了證明自己 got a point,而刻意把人家的遭遇強加進去的。而且您影片製作的時間,又剛好是在Adele取消tour的那段時間,也是網路上一大堆“老師”正在熱烈討論她的技巧如何不好的那段時間。嗯... 我相信這應該只是個巧合而已啦,你應該真的沒有想過要蹭這個話題的熱度的意思,對吧?
而且你說:“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確定是因為什麼,因為沒有人在他唱歌的時候一直照他聲帶的內視鏡”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種說法到底有多麼的不專業。
一位廟祝李大媽,她很常到處跟別人說,女生月經來的時候去不要去拜拜,因為她的鄰居張大媽上個月中風住院了,就是因為張大媽去年二月,月經來的時候去拜拜了,結果就變這樣。直到張大媽的老公出來說,張大媽原本就有三高,而且很常熬夜打麻將,而且還有抽煙喝酒吃宵夜的習慣。然後有人把這些拿去問李大媽,李大媽就說:「我也只是推測而已啦!畢竟也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她到底是什麼原因中風的啊!所以她還是有可能是因為拜拜啊!」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有沒有頓時覺得原來如此的感覺?
世界上沒有多少事情是要等到百分之百的確定之後,再來下判斷的。你每天出門之前,有百分之百的確定你不會被車撞死才出門的嗎?而且Adele的遭遇,你根本不需要百分之百的確定,你只要動動手指,稍微google一下,你基本上就可以99%的確定,你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10. “關於Adele混聲沒練好:首先這邊海文老師的「混聲」跟我的定義不太一樣(上面影片趕快複習一下)同一個音高本來就會有輕柔或扎實的唱法,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所以我影片裡說的只是Adele習慣「選擇」唱假音”
你影片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在2011年她已經因為聲帶長息肉動過一次手術了,在上個月也就是2017年7月,她又因為聲帶受損不得不取消她的演唱會,(關鍵字)『因為』她太習慣遇到高音的時候唱假音了」老師,這跟您在這邊的說法是完全是兩回事餒?而且您說的“太習慣遇到高音的時候唱假音”,很明顯是在呼應你前面提出的第一個點,“一遇到混聲區就都唱假音,混聲區會建立不起來”。跟您現在說的,“同一個音高本來就會有輕柔或扎實的唱法,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根本是兩個版本誒。
再者,你不是說「混聲區」只是一個特定的「音高的範圍」而已嗎?如果當你說「混聲區」的時候,你只不過是在說「(女)A4~C5」而已,你完全沒有預設某種唱法或音色的話,又何來「建立」混聲區一說呢?
-
11. “關於說Adele應該怎麼唱:我的影片跟大家分享的觀點從來都不是為了要攻擊或抹黑任何一位歌手,只是出自跟大家分享怎麼比較好練,怎麼唱對你的演出或聲帶比較好,我是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
那我們再來看看你影片的原話是怎麼說的吧:「或是剛剛《Hello》原唱的唱法變成講話就是 (示範) ......嗯......是不是有股想賞我耳光的衝動呢?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講這些歌詞的時候不會有音色的轉換,那唱歌的時候這樣唱不是『很奇怪』嗎?所以你『應該』唱(示範)」
你先說人家那樣很奇怪,然後再示範一個您認為「應該」的版本,然後現在又跳出來跟大家說,你那樣做是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大家自己細品吧,看你們自己覺得,那樣是諷刺意味比較重,還是誠心分享的意味比較重。
-
12. “我認為大家都在各自為歌唱教學做努力,無論是不是「最對」的教學方式或觀念,學生能從中有所收穫才是最重要!” 翻譯一下就是,你有你教,我有我教,幹嘛糾正人家的錯誤?有些資訊不正確?不重要~ 示範不好聽?不重要~ 反正現在有人覺得我好,反正現在有人喜歡我,反正現在有人覺得跟我學獲益良多。好吧,也行,這點我反駁不了。
-
13. “如果後續我們又要繼續回應,這樣一來一往也會讓大家變成在關注我跟海文老師的互動,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歌唱學習上。” 翻譯一下就是,大家不要再繼續關注這件事了,因為已經有很多人來問了,你們再繼續這樣關注下去,我的練習生都要來質疑我了。
-
14. 關於最後貼講座的事情啊,我是真的很好奇,這到底是老師您的idea呢?還是您的公關Joey的idea呢?還是你們全體員工在校完稿之後,上下一致的idea?To be honest? It’s a REALLY bad move。我完全可以理解你們想要扳回一城的感覺,但不要忽略了,這個視頻不但有很多同行的人有在關注,還有很多音樂圈的人也在關注,還有那些還在遲疑到底要相信你還是想我的其他民眾,也在關注你到底會怎麼回復。然而你們的這個舉動,徹底地消滅了那些人心中對您還存留的一絲尊重跟期望,也更徹底地加深了那些原本就沒有很喜歡你的人對你的分歧,更加地確定了他們心中對於你的想法是對的。It’s a lose-lose decision。
當我收到Joey的email的時候,我還跟我的朋友稱讚他說:「嗯!這個公關有點意思。」因為要是公開回應吧?有點小題大做,甚至還有可能會越描越黑。但要是不去回應吧?又有一大堆人在問。似乎最得體的處理方式,就是來找我私下解決。而我當時就有跟我朋友說:「你看,我如果去見面吧,哪怕觀念最後還是不合,一張合照加一行字,冰釋前嫌,那我第二支影片是不是力道就要縮小了?我如果不去見面吧,那他們就有可能拿email的事情出來回應說,他們其實很想跟我私下討教,只是我不願意而已。」你看,我猜對了吧?我只是沒有猜到這篇回復,會發表在我的第二支影片出來之前而已。
好了,我的回復結束。
最後不得不說,Joey真是個人才,看來老師請你請對了。聽說前陣子有一批員工集體離職,但你沒有,看來,要嘛感情很好,要嘛待遇很好,希望嘎老師可以好好珍惜你。
-
#從前有個人我是吳海文
#歌唱教學
#歌唱迷思
#嘎老師回應
#回應嘎老師
別熬了這5件事告訴你離職吧 在 洪雪珍 Facebook 八卦
【老闆說,勞基法又沒規定要給年終獎金,為什麼我要給!】
這是我在捷運上,聽到的兩名年輕人對話。
A:「你們公司今年發幾個月年終?」
B:「沒發。」
A:「不可思議,現在還有不發年終獎金的公司!是因為沒賺錢嗎?」
B:「應該有吧!老闆最近搬到新房子,也換了新車子。」
A:「那麼,為什麼不發年終獎金?」
B:「哪裡知道?老闆就是不發,我們不能怎樣啊!」
A:「要是我,就不幹了!」
B:「是啊,很多同事都提辭呈了,過完年假應該都走光了吧!」
今天我在辦公室講了這一段對話,同事跟我說,光是今天有四名老闆或老闆娘告訴他,他們沒在發年終獎金的。我同事再問,不發年終獎金,會不會至少發一個紅包?結果,這些老闆或老闆娘異口同聲,幾乎是用發怒的口氣回答以下這句話:
「勞基法又沒有規定非發年終獎金不可,為什麼我一定要給?!」
另一名同事也來插花,提到納豆他開的燒肉店沒賺錢,所年沒發年終獎金,有些員工做一年就離職他去,現在又有員工爆料,今年可能也領不到年終獎金,媒體問就來訪問納豆,納豆不直接回應,而是兩手一攤,完全推給店長,他說:
「薪水是店長在發,有問題不跟店長反映,而向媒體爆料,未免太奇怪了!」
由這些老闆的回應看來,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到底企業能不能不發年終獎金?依照勞基法第29條,用白話來說,假使公司有盈餘,到年底應該發給紅利或獎金給員工,所以結論有以下兩點:
1. 前面四位老闆或老闆娘的說法錯誤
--勞基法明文規定,當公司有賺錢,卻沒發年終獎金,是違法行為。除非公司舉證,證明當年沒有任何盈餘,並向員工做充分溝通。
2. 納豆沒有違法
--就法論法,公司不賺錢,沒發年終獎金並不違法,但是納豆的反應失當,做老闆要有擔當,不能拿店長當擋箭牌,說話內容也不宜傷害員工的感情。
問題來了,很多公司有沒有盈餘,只有老闆或老闆娘知道,其他員工並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沒有年終獎金,這個年就難過了,小朋友的壓歲錢發不出來,長輩的紅包給不了,當別人問起今年公司發幾個月,只能苦著臉搖頭,心裡泛著一陣一陣的酸楚。而且,此時此刻才只是年頭,讓人有種看不到盡頭的悽涼,怎麼為公司一路打拚到年尾?
沒有發年終獎金,老闆最常解釋成景氣不好、經營不佳、公司沒賺錢,要員工共體時艱;可是你知道嗎?站在員工的角度,並不會把這件事看成是公司營運不善的問題。
是的,員工沒有在想高大上的經營問題,他們的想法單純到不行,兢兢業業一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年終獎金像是老闆給員工拍拍肩膀說:「謝謝你,辛苦了!」是一種和員工站在同一陣線所表達出來的體恤、認同與感恩。如果一毛錢都未給,豈不是表示:
「我這一年做得很差,所以老闆不給我年終獎金。」
「我這一年做的,老闆都看不到,所以老闆不給我年終獎金。」
這麼一想,奇蒙子當然差到不行,就會認為老闆刻薄小器、無血無淚、不仁不義。尤其老闆買了新房、添了新車、一家大小出國旅遊,就會更落人口實,一口咬定公司賺的錢都進了老闆一人口袋裡,連骨頭都不願意吐出來和員工分享利潤,這不是壓榨員工的貢獻,又是什麼呢?
所以無論如何,年終獎金是一定要給的,給多給少是另一回事,而且會做人的老闆還要對著員工深深一鞠躬,感謝他們這一年的努力付出。
翟神(翟本喬)創辦的和沛科技2017年初裁員,引起嘩然,被資遣員工近日在fb貼出翟神的一封來信,除了表達感謝之意,主要是來補2016年給不起的年終獎金,足足有一個月,2月5日入帳,讓網友大讚翟神好溫馨。
很多老闆沒有翟神的好記性,經營不善時,要員工共體時艱,減薪、資遣、扣發獎金等,無所不來;一旦營運轉好時,通通都忘了,減掉的薪水忘記加回來、扣發的獎金也忘記補回來、被資遣的員工更是忘記找回來。像翟神這樣做就對了,花錢買人心,留下來和他一起打拚的員工就會死忠到底。
最後我想要給上班族的建議是,除非你和老闆是換帖的,或是家裡不缺錢用,或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百分之百鋼定相信,有朝一日老闆發了,會讓你吃魚吃肉,而不是連湯都喝不上,或是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在原公司繼續苦熬,那麼只要公司沒發年終獎金,何妨理性地思考以下這兩點:
1. 公司沒賺錢,所以不發年終獎金
--這樣經營不善的公司,再留下去,發展性令人存疑,你是不是要另擇良木而棲?
2. 公司有賺錢,但是不發年終獎金
--這樣涼薄的老闆,不關心你的家人這個年好不好過,也不在意你的面子與感受,你還要跟他圖遙遠的未來嗎?
年終獎金在一般上班族的心裡,不是老闆的定義,也不是勞基法的定義,它是薪資的一部分,也是福利的一部分,如果少了年終獎金,就等於薪資低、福利差,員工的心情只有一個,就是逃!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
別熬了這5件事告訴你離職吧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八卦
一個空姐的心路歷程,
這一路走來,碰到的點點滴滴,
他們不是公主⋯⋯
想法:
1. 花5分鐘看一段7年的經過,很划算!
2.長榮公司可以花錢請公關下業配,
工會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媒體⋯⋯
只好幫忙推囉!
3.有時候站對邊很重要,
像律師如果站在公司那邊,
12天下來,每天by hour算錢,多爽!
工會律師只能吃土,
所以我對我朋友丁律師,總是抱持一個敬意,
不過該虧的還是虧他一下好了~
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念舊,以及比較容易感傷的人。
那天把公司帶回來的東西都unpack,看著我塞好塞滿的大黑與小黑還有軟包,這是我最後一次使用它們,想到這,我又難過了起來。
但我還是有很多東西沒有帶回來,移交配備的當天還帶著行李箱去搬,因為我的Locker不是普通的滿。
身為資深港片咖的我,昨天打開電視又再看了一次《最佳損友闖情關》,裡面阿貴的叔公說:如果在公司放很多私人物品的話,表示這個員工對公司有向心力及歸屬感,會做的長長久久。
我的私人東西真的是非常多,多到可以在公司住半個月沒問題。我很愛我的工作,因此我總是會帶很多能讓自己在飛行及飯店裡能過的很舒適的各種東西。雖然我總是嚷嚷要離職,但卻把公司當家一樣堆滿自己的東西,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很不真實,我沒有想過我真的會離職。
以下又是超級長文一篇,記錄這幾年自己的心境與回憶。
—
最後這一年來我都在想同一件事,到底要離職,還是要繼續飛。
要離開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其實非常的緊張,再三個月就滿七年了,對於這個佔據我1/4人生的地方,我還是不捨在裡面遇見的人、去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
在一腳踏離前,其實我沒有什麼準備,甚至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舉動,像是去查資料或是問怎麼離職的事之類的。
突然有一天,我一如往常的去找醫生報到,醫生說我身心狀況不好,最好住院觀察,於是我默默的去辦了留職停薪。
直到前幾個月回來工作後,我才真的體悟到我已經不再想待在這裡了。
我熱愛我的工作,但我無法熱愛我的公司。我不想上班前總是不斷的發抖,不想進公司後對每個經過的地勤內勤空勤所有內部陌生人微笑點頭,不想在社群網站上失去言論自由⋯等。
關於言論自由這點,嗯簡單來說就是2018年時,有天待命我突然被廣播叫去管理課,然後管理課說:「妳知道公司嚴禁副業嗎?有人檢舉妳賣面膜。」我完全沒意料到這種展開,我一臉茫然的問:「蛤?賣面膜?」接著,公司拿出我2017年在instagram 上發的文章,這文章連著照片被公司以A4紙印下,推到我面前跟我確認是否是我本人發的。
這個發文主要內容是我在分享當趟有客人想買面膜,問我某款面膜好用嗎?我說我不知道,後來她買了那款面膜,並拿三小包送我要我試試,這樣以後比較好跟乘客介紹,我試完覺得超喜歡,並且自己也在機上購買了。
(如下:https://www.instagram.com/p/BVys92pHEJr/?igshid=za1weuc5z3l6 )
我完全沒有抓到賣面膜的點在哪。於是又疑惑又茫然的說:「對啊是我沒錯。」
正當我覺得「怎麼了嗎?」的時候,十行紙瞬間出現在我眼前,公司要我說明為何我要分享機上免稅雜誌裡的商品,還說如果公司要打廣告會自己打,不需要我來分享。並要求我撤下版面及保證以後不會有類似發文出現,而會不會有懲處還要再評估。
像這樣的事情,都要出動懲處評估,真的很難以置信。
—
我知道還是有很多人想進來,想做這份工作,我不會叫妳們不要來,反而我非常希望妳們來,來體驗看看這麼多人的覺得的公主是長什麼樣子,來吧!
我進來之前,跟大家一樣覺得這公司飛安及形象良好,爸媽甚至也說我只能來這家公司飛,不然他們不放心。
那時我認為在這邊工作不會飛一飛就掉下去往生、不成立工會也還好、學姊學妹制是能有多嚴重、公司是能有多兇,一定是那些草莓族撐不下去或腦子不好在亂說話,不就端端盤子而已嗎?不就嘴甜一點就好了嗎?不就背一堆都全長兩分鐘的全英文口訣就好了嗎?誰不會啊!
進來之後,才知道這個曾經在我眼裡可以到處出國玩的爽工作,原來付出的不只是不斷老化的體力、不斷退化的腦力(大量吃錫箔及保鮮膜加熱的餐食及熬夜);原來飛出去後是用補眠休息的時間在跑行程,不是年輕不懂事的我以為的可以悠閒、開心的到處玩;原來時差會讓人累到躺下卻無法睡著,我從來不覺得有一天我會睡不著覺,連在大學時,常常被朋友說:「欸Isis人呢?」其他人:「肯定還在睡啦!」的我,竟然也會得到嚴重的睡眠障礙,不吃安眠藥無法入睡。
這些年在這個高風險、高工時及高壓的工作中,我身體徹底崩盤。同事都以為我天生身體弱、底子不好,很多學姊妹每次看到我都會問:「最近身體好多了嗎?」甚至會在我的mail box放一些國外買的保健食品送我。
但其實在大學畢業前,我的身體非常健康,不太感冒,也不太生病,那時朋友還說這份工作根本是為我這個好入眠又好健康的人設計的。
壓力、時差及無法規律的作息,讓我在第一年三叉神經上長了帶狀皰疹,第二年腿部長了小血瘤,第三年小中風住院,第四年整年都沒來生理期,並開始下巴爛痘不斷,第五年胃潰瘍整整半年,每天都吐好幾次,甚至到現在時不時都還要去吐一下,而第六年重鬱症被醫生要求住院觀察一個月,直到現在我也還在吃藥。
其實我從來也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過勞,因為我都覺得我還不累,我也從來都沒考慮過我的心理是否到達臨界點,因為我覺得我還能笑,那好像就沒事,但真的不是這樣。
昨天2019年7月1日,我正式離職生效,每個同事都說「恭喜啊」、「好羨慕」或是「要不是⋯,不然我也好想走啊」,沒有一個人說公司這麼好為何不留下,真的沒有半個。
我很開心我做了這個決定,卻也不捨要離開這片與世界相連的天空。
—
馬雲說過:「員工離職原因只有兩點,一是錢給不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畢竟對公司而言,我是免洗筷,反正也不會有人在乎我離職的原因不光只是身體狀況不好。
今年是2019年。
2017那年,正好在公司全面更換新款制服之前,那時我已經受訓完副事務長DP,也已經實習完了,接下來就等paper work更改職稱、領新制服,但遲遲沒有後續。
在2018年初,公司打電話來,向我們三個梯次受訓完DP的員工說:「抱歉,2018年職位空缺都飽和了,所以沒有辦法晉升了。」
yep, just like that. 說是打來道歉,但我心中只覺得可笑,原來我們基層就只是一通電話就能打發的;原來花了五天受訓,再花了五天上機實習,然後一句抱歉就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五天的受訓期間沒有飛,就等於沒有飛時可以進袋,然後一句抱歉,不但那五天沒有飛時數,更被告知要再晉升還要重新看考績、出缺勤、重新受訓、重新實習。
對公司而言,我們只是大批序列裡的一串數字,所以有通知已經算是尊重我們了。
所有人都說公司有人事權,我也知道,所以這也不是什麼能抗爭的事,各大企業可能也都有相同的事。因為對公司來說,這只是件在2017年發生的一件人事缺額評估錯誤,僅此而已。
因此,大家反應無果後,都接受了。
—
我還記得在DP受訓完後,教官對我們喊話說:「妳們接下來就要開始練習發號施令、學著如何恩威並施,不要只是自己埋頭苦做,要點出學妹做的好與需要加強的地方,需要開始練習抬起頭看看大家在做什麼,並給予指導及分配,而不是低著頭什麼都不管的搶事情做。」
而在機上實習完第一段餐,準備去匯報工作進度及準備輪休時,我從未看過任何事務長在認識我之前,就擺出一副「辛苦嘍!」這樣信任的臉。
她把我拉到一旁,問我今天的學妹工作認真嗎?她們有微笑嗎?對同事尊敬嗎?對乘客好嗎?⋯等等的問題,並跟我說要我放輕鬆,因為看起來很緊張的話,會被學妹、被乘客欺負這類的經驗談,我當時覺得一個職級的轉變,談天居然能備受尊重,而非長久以來一貫的懷疑態度。
然而這些都在那通電話後,一切歸零,沒有什麼要發號施令、恩威並施的了,有的只是繼續埋頭搶事情做。
在2018、19年,常常被同事問:「妳怎麼還沒升DP?工作效率不好還是請假咖?我記得妳們期大多都升了不是嗎」、「姊妳怎麼沒升?我同學都升了耶!」這類的問題。
一開始都會解釋我之前生病留停過,加上不能留停又不被公司允許上班的日子上請的病假比較多⋯等等。(關於這些,我2018年初打過一篇文長慎入的文章,有蠻仔細的講述),(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599630824/posts/10155045402820825?s=599630824&v=i&sfns=mo )
但到後來都乾脆說:「對啊!我請假咖,請好請滿」,因為懶得再多做解釋。
其實很多人都說,晉升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因為錢沒有領更多,甚至因為長班少了,所以薪水比我們領的還少,但要擔的責任卻多的多了。
其實我也不是真的非常想升遷,因為目前的工作真的很上手,花時間重新研讀新職掌,其實是很累的,但我就是想要接受新挑戰。
DP同事們都說:「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才不想升DP!做AP才好呢!好羨慕妳,做完自己的事就可以休息了。」嗯,如果我是DP,我也會抬著下巴講一樣的話,但反正我不是。
更不用說,因為我已經到達目前職級薪資限制的天花板頂端了,看到別人加薪只能羨慕,卻也只能繼續抱著自己不變的碗及不變的職級。
—
2018年,帶我父母出國的時候,我開了公司提供一年一張的免費票,但最後我依舊沒搭上飛機,因為大家都覺得很羨慕的便宜機票,是後補票。
但都查好資料並預估自己能候補上的我,最後沒搭上飛機,因為去程我的免費票,被一個用一折票的員工一家三口上去了。
用公司的候補票是先比票種,後比職級,也就是說免費票因為一年只有一張,所以是最高等級的票。
但她插了我的隊後(我知道她是一折票,她也知道我是免費票,我們有小聊一下,所以她說她要去問地勤機位時,我毫無防備的讓她過去),我不知道她跟地勤講了什麼,但她拿到票後,連一眼都不看我的就拉著老公、小孩走了,我甚至大喊學姊順飛,但她還是沒有回頭。
我媽這時就發現不對勁了。
於是推我走上前,但地勤哥堅持不拿我的護照,我說:「我是免費票,剛剛的學姊是一折票。」他說:「反正今天這班就是滿了,沒位子了。」
我不敢置信的張大眼睛消化他剛說的話,接著冷靜下來想說可能有什麼我不知道的方式可以比我先上機吧,接著我說:「⋯嗯,那可以至少幫我on下午的班機嗎?」
他說沒辦法,接著他旁邊的地勤姊姊說:「可以啊!為什麼沒辦法?護照拿來,我幫妳。」接著這個地勤哥在地勤姊姊耳邊講了悄悄話後,地勤姊姊把護照還給我,說很不好意思可能要等半個小時,妳再拿給我幫妳改⋯。
⋯⋯大家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
(補充:有人一直問我到底發生什麼事以及怎麼可能免費票會輸,一定是妳不會用。
當妳時間到卻沒報到,當然就是給下個priority 的人上去。我剛才翻出當天跟友人的訊息來看,那天,我把這件事告訴我同期的朋友,她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告訴她當班的事務長,她當班的事務長說從沒聽過這種事,比我還要生氣的去問她的地勤友人,得到的答覆是資料被砍了,幫查的地勤友人說應該是怕被後續懲處,就把資料全砍了,她的地勤友人也非常生氣,覺得不能這樣。但事情已經發生,飛機也飛走了。有人說為何我不上呈,現在離職要來抱怨,因為我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個性,我都已經沒搭上了,上呈我還是搭不上啊!以及這是離職心得,我六月初就打好這段了,噢不對,事件發生我就打好了,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離職才可以講出來,一直到離職生效我才敢發文,被綠色恐怖的心情我無法言喻,我只求不信的人進來當空服員感受看看)
(補充:有人問說我怎麼不自己手機改票,還要麻煩地勤改。因為當天有三班,我上述是在第二班。第一班空位少,我不確定上不上的去,所以我等看看,結果沒上去,有上去的都是免費票的學姊們,地勤直接說幫我on第二班,因為當時她們人很好跟我說:「因為這是免費票,一年只有一張,妳自己用要刪掉整筆再重新on list,如果妳搞錯的話可能免費票就作廢了,我們可以不用刪掉整筆就on 好下一班,所以我幫妳比較快」就直接幫我改好(真的覺得長榮地勤非常貼心,連對員工都很好❤️)。所以我才下意識覺得他們可以幫忙,我當然可以自己改,因為我之後就是自己改的)
而回程我也是晚了一天才回來。
而這次我輸的是職級,搭上飛機的都是DP以上的職級,甚至進公司比我晚幾年的公司同仁因為空地職級算法不同,也上去了,20個人都上機了,只有我,又硬生生的在日本多待了兩天。
從那次經驗之後,我再也不使用公司的票。
—
每個人都知道只要是工作,就有責任要擔,副事務長這個職級,對這個泥淖來說,也只是說話開始可以被聽見一點點聲音,以及真的比較能使用上公司票。
仔細想想,我想要的就是不再總是一(ㄗㄞˋ)貫(ㄐㄧㄢˇ)的(ㄅㄠˋ)被(ㄕˋ)懷(ㄅㄟˋ)疑(ㄨㄣˋ)能(ㄨㄣˋ)力(ㄊㄧˊ),還有可以比較順利的搭上飛機吧!
噢對啦,主要其實是我太喜歡粉紅色(DP制服)了。
—
上上個月教官跟飛時,問我是哪一期的,我有點緊張的說:「12,教官,怎麼了?」因為通常被問期數,不是做得極差就是極好,而我因為留職停薪剛回職,所以非常緊張教官這句話的意思。
她說:「哦難怪,我本來想說如果是14、15的話我就要大力的誇獎妳。」我說:「哈哈哈,12是應該的哄!」她說:「對呀!如果12還不能做到這樣,那真的是白做這麼多年。」接著告訴我,在停滯兩年後,又要開始招空服員了,所以最快年底、最慢明年,就會開始晉升DP了。
我聳了聳肩,告訴她之前發生的事。
她拍拍我的背說:「可以升了⋯⋯」
但,我已經完完全全失去這個想望了。
—
我一直記得剛上線第二年,商務艙有一個客人很美、很溫柔、很優雅的買了一堆海洋拉娜。
銀貨兩訖之後,她對我說,很久以前她也是長榮空服員,後來她趁年輕出來自己創業,現在可以用自己賺來的錢買商務艙票,不用再可憐巴巴的為了免費票、折扣票而把自己關在這個籠子裡,不用再可憐巴巴的拍公司、學姊的馬屁。
她說她有時會對一些願意聽她說話的空服員說自己的經歷,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如果可以,不要一輩子待在這裡。
我每次下不了決心離開的時候,都會想到她把手放在著我的手臂上對我說話時,那張誠摯的臉及堅定的眼神。
就拿玩遊戲來說,我總要玩到破關或者等級達到近乎無人之巔才願意刪遊戲,工作也是一樣,想要爬到看到所有風景才離開,但真的是這樣嗎?
真的得這樣嗎?
—
2015年蘇迪勒颱風,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是8月8日,是我從7/20開班表發現與姊妹Pauline Wang同飛後,就期待著的阿姆斯特丹。
那天凌晨三點我就起來了,一直check手機有沒有收到改報到時間的簡訊,我看著外面的風雨打去公司,希望能得到改時間的回應,但公司只說按時來報到。
於是凌晨五點我撐著傘、穿著雨衣及靴子,試圖走去上班,下樓時管理員還說:「颱風那麼大不要出去啊!」我苦笑著回答:「公司沒有發佈任何通知,還是得去⋯」
20分鐘腳程的途中大雨滂礡,風大到傘根本是一個拿著還嫌麻煩的裝飾品,途中樹枝、樹葉、招牌散落一地,路上一台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大的誇張的風雨,及一窪一窪的雨水。
費盡千辛萬苦、落湯雞似的到了公司後,發現sign in處竟然有一個主管用手擋著sign in的機器說不能sign!不讓這些冒著風雨來的員工打卡。
一大早是最多班機的時候,整個公司一樓完全擠滿了冒著風雨來的同事們,全都不能sign in,不讓我們開始計算工時。
我向來都不是一個會自己爭取權益的人,我就只是默默的跟著自己要飛的班機組員進入簡報室,一起在簡報室裡等著消息,我已經記不得到底等了多久,反正最後有人通知我們可以回家待命,或去訓練大樓房間待命,所以我又冒著狂風暴雨走回了租屋處,回去後我洗了個澡,但我不敢卸妝,我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卻不敢睡著,就這樣一直等到下午,才通知我們要再冒著風雨去服勤,快起飛時已經晚上七點半,飛抵曼谷時已經是凌晨一點了。
隔天一早,我拖著疲憊的身體起床,洗漱化妝完,我下去一樓Lobby準備搭車去機場,才發現大家聚在一起窸窸窣窣的在講話,我湊過去問CP:「學姊怎麼了?」CP說:「公司打來要我們飛倫敦,說原本飛倫敦的那組凌晨三點才到,比我們晚兩小時到曼谷,所以她們休時不夠不能飛,但倫敦現在就馬上得飛,不然會來不及在半夜關起降前降落⋯」
公司在電話那頭還說拒絕服勤倫敦的話,每個人都會被懲處。就這樣,大夥兒帶著前一天幾近24小時沒睡,然後只睡短短6小時疲憊不堪、根本起不了床的身軀,以及帶著歐元,去了使用英鎊的國家⋯。
這就是我選擇的公司,我必須服從,我也只能服從。
—
張曼娟女士說過:「一個人如果不能做自己,不管擁有多少別人羨慕的東西,不管爬到多高的地位,都不會快樂,因為那不屬於你,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於是,回首人生只感到空虛。」
如今,離開公司,我心裡並沒有多大的波瀾,反而覺得如釋重負。
歸還配備時,我弄丟了好多配備以及講義,著實覺得苦惱,因為要賠錢,但Chaochen Lin在我旁邊穩穩淡淡的說:「東西丟了沒關係,妳沒有弄丟的是妳自己。」
是的,我還在,我還活著,我還有自己想做的事,這遠比那些東西都還珍貴。
六月十一日去提離職時,我還不知道二十日將會有一場風暴。
在公司的最後幾天碰上歷史性的罷工,而滯留在倫敦,最後沒有執勤回來,而是搭華航的班機回來,所以一開始罷工我沒有跟大家一起經歷,只能每天在倫敦滑手機關注到半夜,終於回來的隔天,我去公司移交配備完,我靜靜的坐在罷工現場後方,真的好熱,我本來以為我會有什麼特殊的情感或想法在這裡乍現,但沒有,只有好熱,沒有別的形容詞,待了六個小時多,甚至還不到大家的輪班時間,我就離開了,回家後洗了個澡,我沒有辦法想像這幾天大家是怎麼度過的,看著大家滿身大汗邊哭邊喊口號,真的無法忘懷。
就是最後的這幾天,更讓我看清楚公司對我們是多麼的不在乎、不尊重,消弭我最後一點對公司曾經有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現在的離開,我唯一覺得有點悲傷的竟然是不能再以「會員」身份參與工會的罷工,但,我真心的期盼這場台灣最長罷工,最後可以圓滿落幕。
能不能看到大家破涕為笑我不知道,但真的希望能夠看到一個更好的長榮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這個世界。
雖然⋯⋯好像⋯,嗯⋯還是要抱持希望。
最後我所能做的,就是訂製了粉紅別針要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堅持住,並保護著彼此,加油💪🏻
祝福我美麗的前同事們❤️
我先畢業了🎓
別熬了這5件事告訴你離職吧 在 要辭職的我,有話要說 -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我曾跟帶我的同事聊這事,她說我現在做的都是最簡單的工作,如果現在就 ... 早早離職吧~ 影響課業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今年大一去年五月開始打工,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