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 就算去年底選戰最激烈的時候, 我也沒放下門診病人, 請假跑去做自己的事, 今天是我在有門診公務的情況下, 第一次向醫院請假…
今早出席這個官司唯一一次的辯論庭,對於該節目指稱我們財產申報不實, 財產來源不明一事,我已經把這些錢的來源,用報稅憑證和基金股票賣出所得的存摺影本,逐筆向法院交代了!
就我個人的司法認知,監察院陽光法案是規定夫妻應合併申報,先生之前也多次在媒體表示, 家中一半以上,近2/3 的財產是太太賺來的,他也說結婚第一天, 就把印章存摺交給太太管理, 往後理財、報稅跟財務支出也是太太處理, 我也當庭承認,先生兩次競選市長,向中選會登記參選的申報財產,和擔任市長後數次向監察院陽光法案的財產申報, 都是我上網填寫的,包括申報書上詳載之備註欄,也全是我寫的。
我們常掛在嘴邊說,公眾人物的一切,包括財產是可受公評的, 我在庭上也回覆,我百分之百同意他們的看法,但可受公評, 不代表可受污衊, 既然對方法務代表也都堅持可受公評,那就該回到這節目所講的這些是否為事實, 而不是糾結在配偶是否有權提告,或「我們在講柯文哲不是在講陳佩琪」,這種枝微末節上。
一個節目製播出去, 應該想成潛在所有人都看的到 ,除按一般人的觀念,想想主打的題目是否符合社會邏輯外,理當要事前詳細查證, 特別是主持人是有財經背景,來賓也有檢察官和律師身分,更當如此, 若經查證後尚有疑問, 應向當事人求證,但我知道這位主持人是我上她臉書抗議後,她才半夜發簡訊,說她要給我充分時間,邀我上她節目講清楚, 來賓曾先生也是我發存證信函後,才匆忙向中選會申請他節目講的2015年那份申報不實的財產之前的申報資料(2014年9月向中選會繳交的)。
就社會觀感, 我們夫妻在醫院工作將近30年,夫妻名下有2200萬現金,是很離譜的事嗎?還是柯文哲是台灣政務官裏頭,財產來源最不清楚,申報最離譜的一個?所以這節目才刻意拿我們來批判?我真的不知道。
他們在節目中所講的那份2015年3月的監察院財產申報書, 他們是否上網看過, 我無從得知(中選會的要具名申請,監察院的上網就查得到) , 但我強烈懷疑他們根本沒看, 否則來賓為何把申報後的支出,講成申報前的支出, 然後說我們的財產不該有這麼多,我不知道這些人是看不懂財報,還是刻意扭曲?
我也跟法官說明,我們這種年紀的醫師,當初進入公家醫院服務時,大多考過公務人員高等考試, 所以我們都具有公務人員資格,先生後來是轉當政務官, 但不論是公務員或政務官,若有財產來源不明 ,應該都是很重的罪名,有證據就應該去告,或去監察院檢舉就好了,這些人不思此途徑, 卻利用政論節目,每天對我們按三餐侍候,有時還嫌不夠,偶爾再加送「飯後甜點」和睡前消夜,真的是含沙影射, 殺傷力最強。
這節目說我們2015年3月申報有問題,很納悶此份申報書當年6月就由監察院公布了, 要告財產不明或要做節目汙蔑, 當時為何不為,偏偏要等到3年後(2018年5月25)才做這節目?我曾在法院詢問對方這些問題 ,不過因當事人沒出庭, 法官問出席代表他們委託人的學經歷和大致財產狀況, 代理人都回答不出來了,所以開完庭後, 我的疑問仍是無解!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高人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都說 #民進黨 派系鬥爭最厲害了,這次讓人大開眼界,簡直跟偵探小說一樣,讓我來好好的分析分析~~~~ 一場好的網路攻擊,必須要隱藏發動者的身分,又要能夠引起全面性的輿論討論,這點不是專...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Facebook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蘿倫LAUREN Youtube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律師來說說】車禍初判表怎麼看?申請流程是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現在初判表出來了,想請問雙方這樣大約佔多少責任 - Mobile01 的評價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Facebook 八卦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1979那些年那些人的青春歲月
#這一年沒有民進黨也沒有選舉
近日,韓國瑜接受韓天假新聞台訪問時表示:「我這一輩子第一次投票,我才22歲,我投的是民進黨欸。」這席謊話,很快就被拆穿,韓國瑜22歲時,沒有民進黨,更沒有選舉可投。
然而,韓國瑜22歲的那一年,1979年,確實對台灣、對高雄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在四十年後的今天,或許當事人的印象已經薄弱,或許已從有志青年搖身一變成說謊大王,我們要從幾個人的生命故事,帶大家回到關鍵的那一年。
#那一年我只是個正常倫
這年六月才滿18歲的立倫,是建中高三的考生,忙於準備聯考的他,對於國內外風起雲湧的局勢,大概沒心思認真注意。他的父親是五十多歲的退伍上校,在立倫聯考這年,已經是事業有成的在地建商。立倫在夏天的大考也沒漏氣,順利考上台大商學院。
今天,說到立倫的家族,大家往往會想到他曾任省議長、台南縣長的丈人高育仁。然而,卻往往忽略了他的父親也是擔任三屆縣議員和第二屆國大的政壇老鳥。
和立倫一樣,他們父子都有挑老婆的眼光,娶得與板橋林家同族,桃園林家的大小姐,家族有礦山、茶園、商號,還有幾位當鎮長、議員的男丁,對於立倫回憶中「俸祿不多」的父親退伍從商,母親這邊給了不少幫助。
1979年,距離父親從政選上議員還有三年,在殷實的家族支持下,立倫開始了新鮮人的生活,政治對他來說,還不是這麼急迫的事情。
#那一年我以為我會是個學者
和立倫生命軌跡最接近的,其實是他的老對手英文。
1979這年,她已經從台大法律系畢業,負笈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法律碩士,據她所說,選擇來到位在紐約的康乃爾大學,是為了過「革命性的生活」。然而,在平靜的小城綺色佳,蔡英文大多過著認真唸書的日子,兩年取得碩士,隔年考到美國律師執照,接著跨洋到倫敦三年取得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學位。幾乎都按著事業有成的父親期待而行。
1979年,在新英格蘭寒冷的冬天裡,蔡英文得知了美麗島事件的消息。已經習慣英美人權觀點的蔡英文,所受的衝擊,和現在一樣,深深的埋在心中。
#那一年我站上台灣學子之巔
身為竹中第一名畢業生的文哲,在家族的期望下,心中只有一間學校、一個志願可念。
然而,前一年的聯考數學特別難,文哲第一題不會寫,緊張起來,竟然導致大失常,最後,只考上第二志願陽明醫學系。當時,陽明只成立3年,連圖書館都還沒蓋好。初次來到這所唭哩岸山坡的學校,文哲搭計程車時,司機居然不知道路,讓文哲大嘆這學校「無名」。
每天看著山下台北的燈火,讓文哲鬱悶的心情無處發洩,雖然家人安慰他讀哪所學校以後都一樣是醫生,但他暗暗燃起再次挑戰的念頭。這年,弟弟聯考,他也堅持一起報名,而且志願卡只填一格。
終於,1979年9月,文哲踏進了羅斯福路上的大門,他,終於站上台灣學子之巔了! 時隔30年,文哲還會做聯考失利的惡夢,1979那年,對他的記憶而言,應該僅有失利後甜美的勝利。
#那一年大家已經叫我郭董
1979年,鴻海工業仍然是家位在板橋中山路上,生產各種電視塑膠零組件的小企業,然而,幾十位員工口中的「郭董」,已經頗具老闆的氣勢,跑業務、收貨款、跑三點半,忙得不可開交。隨著事業漸上軌道,這位老闆的第二位孩子也已滿週歲。
對於這位五專時就加入中國國民黨的郭董而言,拼經濟,搞好政商關係最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有事找得到長官、委員幫忙就好,其餘的,他忙著想錢的事,沒有管太多。
#那一年愛交朋友的上尉
1979年開春,軍中的氣氛,比起學界、商界都還要緊張一點,前一年底,美國宣布與共匪建交,1979年1月1日,正式與中華民國斷交,也終止軍事合作關係,這對日漸孤立的反共基地,當然不是好消息。前一年的立委增額選舉,被緊急中斷,而1979年,自然也沒有任何票可投。
所幸,當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保障軍售等對台關係,也成了往後四十年台美互動的基礎。
面對風雨飄搖的局勢,這時在軍中官拜上尉的國瑜,倒還算自在,根據他的回憶,他在軍中積極和各行各業的人來往,也努力尋找退伍後的發展方向。終於,兩年後,靠著退伍軍人加分福利,這位過去逃學翹課、打撞球、打架樣樣來的上尉考上了東吳大學。
根據好友描述,剛回到校園的國瑜給人「油條」、「男性荷爾蒙過剩」的感覺,這和他後來自己回憶的「叛逆不拘」形象,似乎有點描述角度上的差異。
無論如何,國瑜的人生中,從始至終,都很難專心做ㄧ件事超過兩三年,1979年,無論有沒有票可以投,確實來到他人生中又一個轉捩點。
#1979年的高雄
1979年的高雄,是仍在快速擴張中的城市。
一輕、二輕、三輕,以及仁武、大社、大發、林園工業區.....已經從南到北,包圍起高雄市區,成為塑膠王國台灣的生產後盾。然而同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四輕延後投產,石化業是否繼續擴張,在一些官僚心中,已有不同想法。
當年,在出口導向工業和重工業的帶動下,高雄市人口已在兩年前就突破百萬。1979年7月一日,正式合併設有機場與臨海工業區的小港鄉,升格為院轄市。
然而,和首善之都台北相比,高雄的基礎建設落後甚多,升格之初,連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也沒有,文教、金融商貿等機能均遠遜台北。同時,新竹科學園區已在興建,隔年開始投產,高雄繁榮的表象以外,卻有看得到的嚴重污染與看不到的無數隱憂。
在經濟發展之外,高雄的政治意識也逐漸成長。1979年1月,當時的前高雄縣長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被政府指稱涉及「匪諜吳泰安事件」遭情治單位逮捕,重判八年。實則是打擊黨外人士串連的手法。於是黨外人士在橋頭發起抗爭,是戒嚴時期台灣第一次街頭遊行。但遊行後中國黨政府將參與的桃園縣長許信良解職,也引發又一波民主抗爭,成了美麗島事件爆發原因之一。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在大統百貨對面的扶輪(中央)公園,預計舉辦「慶祝世界人權日三十一週年」活動,但得知消息的中國黨政府,緊急舉行「冬令宵禁演習」,調派鎮暴部隊進駐,在「未暴先鎮」下,挑起美麗島事件。
事件後,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均在國際矚目的大審中被判重刑,林義雄的家人更是在審判中,在特務監視下,被不明凶嫌殘忍殺害。前面這五位日子相對平靜的年輕人,均是從間接資訊了解這些事件,看黨國媒體的三位至今仍是堅貞黨員,自稱最「叛逆」的那位,也只覺得林義雄可憐,絲毫沒有反省黨國惡行。心中只有考試那位,對這些事件越來越無感。反倒是,看美國報導的那位接下了民主運動的衣缽。
事件過後的高雄,大家繼續過生活,然而,一種無形的恐懼,瀰漫在經歷事件後的那輩人身上(當今55歲以上者),而1980年代的高雄,黨政體系對經濟的介入(石化等)也擴大,政府也減緩了對南部轉型發展的投資。這些,留待我們之後再完整說明!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高人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都說 #民進黨 派系鬥爭最厲害了,這次讓人大開眼界,簡直跟偵探小說一樣,讓我來好好的分析分析~~~~
一場好的網路攻擊,必須要隱藏發動者的身分,又要能夠引起全面性的輿論討論,這點不是專業人士做不到的。而這次的【趙家人事件】攻擊發起就是專業人士處理的,但妙的是,放消息的人大概知道是誰,但出錢的幕後影武者是誰卻不容易找到。
故事最開始其實是件很奇怪的狀況, #趙介佑 第一次在主流媒體上登場,其實是個受害者。他是被開槍,不是開人槍。
事件發生在今年的四月十號,根據聯合報的報導【今年4月10日綽號「楊鷲」的楊姓男子和「大郭」郭男駕駛瑪莎拉蒂,至中央北路上的台北市媽祖文化協會找人,但屋內無人竟在對朝北連堂口連開三槍示警逃逸,警方專案小組追緝19天,持拘票一無所獲,最終策動與趙介佑有過節的楊鷲出面】,【據悉,警方掌握的開槍原因,與民進黨台北市黨部評委召集人趙映光之子趙介佑有關,楊鷲旗下一名罹患癌症的小弟,與趙介佑認識,疑似在一場聚會同歡時,趙涉嫌轉讓毒品給小弟施用,事後小弟身亡過世。楊鷲對於「餵毒」行為不能諒解,出面盼趙介佑能慰問家屬,不料,趙甩鍋稱與他無關,楊鷲因此至堂口找人,氣憤開槍示威。】
但趙介佑真正在網路上曝光最早是在PTT,但當時是隱藏在松山事件裡面,用警紀不彰來包裝,所以初期主要關注度還是在北投分局上。只是當風傳媒四月二十七日這篇獨家之後,接著一切就爆炸啦;【獨家》民進黨北市黨部高層兒販毒遭收押 當事人竟神通廣大向北投分局「問罪」】。因為這則新聞明顯指涉黑道與權力之間的關係,於是各黨各派開始介入~~~但請注意,這篇裡面開始隱隱然把 #黃承國 牽扯了進來,【檢警從去年底查獲「小蜜蜂」後,溯源追查毒品來源;4月20日一早,大批人馬到民進黨台北市黨部評委召集人 #趙映光 北投家中搜索。趙映光與民進黨中常委、國策顧問黃承國關係良好。據了解,黃承國和趙映光雖然關係好,但對於趙映光的家事不甚了解,更並未過問。】雖然最後加了一句話,但後面一大篇都在介紹黃承國啊,是不是這麼巧合!這主線明明是趙介佑和趙映光,配角黃承國幹嘛給那麼多篇幅!
而且這篇報導出現的時間點跟PTT上的爆料時間點都有一個巧合,都是趙介佑四月二十號被收押之後爆料,而且是單方面的屠殺,他的臉書跟ig通通脫光光在那邊隨便人家翻,連危機處理都沒辦法。所以中間還有時代力量邱顯智、國民黨徐巧芯參加這場大屠殺,但資料來源都是PTT。
最重要的是,PTT四月二十九號更追殺了另一篇貼文,【吳怡農參選主委的幕後大推手-趙氏家族】連整個趙家人在台北市黨部所有的位置都分析出來,連中央社發的照片都有,吳怡農登記的時候身邊跟著兩個人就是趙心瑜跟趙映光。這之前誰知道民進黨北市黨部執行長趙心瑜這個職務跟位置?我他媽那麼注意吳怡農,連我都不知道他報到登記的身邊兩個人是誰,是誰暗戀他到這種地步啦!
更重要的是這篇貼文還做了很深的調查,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原PO進一步翻出趙介佑所推舉的市黨部代表,其中2位黃姓與詹姓男子,學經歷都只寫「媽祖志工」,政見也都是離譜的「用心愛台灣」、「台灣正名」、「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Google搜尋後更發現這2人一樣前科累累、侵占、傷害、竊盜與毀損判決滿滿一整頁。】這資料如果不是存很久,誰能夠找到這些資料,這資料如果不是民進黨內部派系,誰能夠存這種死亡筆記本這麼久?
但接下來趙家人以為是之前鬧翻的綠色友誼連線發動的攻擊,所以趙映光反咬綠色友誼連線少主何志偉和吳子嘉董事長好友陳勝宏,何志偉一怒之下就回擊黃承國和趙映光,整個戰爭陷入超級大亂鬥的局面。
但這才是背後動手者真正高明的地方,要藏一隻鳥要藏在樹林哩,要藏水滴就要藏在海裡面,記不記得湯姆克魯斯有一部改編電影,改自小說Jack Reacher系列,劇中的狙擊手目標只有兩個人,但他一傢伙打死六個人,還栽贓給一個退役榮民狙擊手,導致整個案件陷入停滯,因為沒有動機就變成隨機殺人。這次的狀況也是一樣,因為這一次發動的攻擊牽連到太多人,從趙家人,到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到國策顧問黃承國,甚至到重用黃承國和吳怡農的蔡英文。結果吳怡農又因為實在太無能,連開鍘危機止血都開不了,導致最高層直接震怒要求加班開革趙介佑,讓農農變成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所以這一局在昨天之前要分析,只能看到底在這一波大亂鬥中到底誰沒受傷。蘇系沒有,新潮流沒有,正國會沒有,其他英系、綠色友誼連線幾乎全都受傷。那麼到底這場攻擊是誰發動的,又是為了甚麼原因呢?
結果昨天新潮流系的 #段宜康 發動了連續技的中段浮空攻擊:【8年過去了,大家已經不大記得(或者不想記得)這個教訓。所以最近民進黨又改規定:入黨1年就可以投票了!聽說某些縣市在規章修改前後,就已經湧進大批入黨申請書…】
原來一路掃蕩攻擊,甚至不惜牽連到那麼多人的真正目標不是人,是這個入黨規定,它會影響到後續所有的提名跟選舉,這才是真正的目標所在!
不過本案還沒有結束呢!讓我們走著瞧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hi44E43_GY/hqdefault.jpg)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蘿倫LAUREN Youtube 的評價
【請閱讀資訊欄】
關於2016年底十二位美妝youtuber聖誕交換禮物事件,
今天想要把所有事實以及這段日子的經過都說出來,
我第一次這麼懇切,真心請求大家能夠把這篇文章讀完。
基本上這是我想說了很久的心裡話,但直到現在才有勇氣說出來,
希望我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理解我對這件事情處理的誠意。
—————————————
【關於交換禮物事件被玖分飽提告的結果是,我是不起訴的】
我在開庭的時候,有把我跟月月的【所有對話紀錄&語音紀錄】全部交給檢察官。
在我跑了兩次法院,把證據都交給檢察官之後,
在2017年12月7日,我收到了因玖分飽撤告而不起訴的通知。
我知道有部分的人是因為交換禮物的事情才知道我,
也因為這件事我受到了很多惡意攻擊。
在走完法律程序之後,我想要說明關於這整件事情,
以及我以前所遭遇到的事情,我都會一一地說出來。
事隔一年,相信可能會有網友質疑我為什麼現在才說
我原本並不想回覆的,到現在才回應的原因是因為,
但在事情發生以來,我一直收到很多不理性網友的私訊,
包括我的ig、臉書、youtube都被他們私訊+留言
罵我殺人、踩著別人屍體往上爬等等...都是很可怕的威脅訊息。
後來玖分飽在2017/1/9的時候對我提告,所以我覺得如果等法律程序都走完,
有了不起訴的結果之後,再來一次完整還原事情的經過,
這樣大家說明整件事情的原委,會比較理性也比較清楚一點。
—————————————
首先我想先說交換禮物的事情,
關於玖分飽在聲明中指向我改月月的聲明,
這部分完完全全是個誤會,
我跟月月的【所有對話紀錄以及語音對話】都有交給檢察官,
所以完全沒有作假的問題。
在2016年底事情發生時,我三天沒睡跟當時遠在法國的月月討論如何解決這件事,
原本我以為整件事情沒事之後,一月底我就突然收到通知,
說我被玖分飽提告,因為這件事讓我還要跑兩次法院,
說真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從一開始的莫名抹黑文章,到後來說我改聲明,完全都是不實的指控。
我從事情發生過後,常常不太想拍影片,
所以為什麼在去年我消失了一陣子,
雖然我沒有去醫院,但我知道自己有憂鬱的症狀,
去做了憂鬱測量是重度,而且很常白天把自己關在房間,
我一直都是很樂觀的人,也一直覺得自己不太在意別人看法。
直到2017一月底,有很多網友來私訊我各個平台,
罵我殺人,罵我踩著別人屍體往上爬,罵我辦活動出人命,
我開始害怕,開始覺得不敢置信,
為什麼這些人不是當事人卻好像自己親眼看到一樣,
為什麼這些人可以這麼理所當然的對我說出這麼過分的指控?
後來我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好幾次之後,
我趕快找我好朋友們聊天,之後上了教會、上了心靈課程,
直到現在我才好了一點,也比較有勇氣再回來拍影片,
我承認我現在還是有一點委屈,我覺得我什麼事情都沒有做,
但為什麼是我被傷害,為什麼是我要被罵,
我會這麼受傷是因為我曾經對網路有很深的陰影。
—————————————
在三年前,我曾經被襲胸
當時是系上球隊去台中比賽,回程路上客運delay
所以凌晨十二點半才到台北,
學妹一個人回學校宿舍我不放心,
為了陪她,我們從捷運站走回學校,
在零點十七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背後有壓迫感,
一轉身,正對著變態那個讓我一輩子都沒辦法忘記的噁心笑臉,
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之後我上了警局做了筆錄,
還在ptt發文、和學校學務處聯絡,把色狼特徵po出來,
因為就在校門口發生,我不希望學校有跟我一樣第二個受害者出現,
那陣子我真的快崩潰了,因為我一個人上台北唸書,
我不敢跟爸媽說,我怕他們擔心,
即使隔天他們看到學務處發聲明還特地打給我要我小心,
我也只能忍著眼淚說好,不敢說那個受害者就是我,
直到抓到犯人後,我才跟我爸媽說出口。
因為我覺得爸爸媽媽平常都很忙,
我想把全部事情處理完再跟他們報備,
我曾經講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可以很平淡地說出口了,
直到那天我跟爸媽坦承,才講第一句話我就開始不能控制的大哭,
我才知道原來這件事情的陰影對我有多深。
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害怕黑暗,很害怕晚上回家的路上,
直到過了三年,有一次傍晚在熱鬧的街上,
一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不知道我發生這件事,
在路上看到我的背影認出我很興奮跑過來找我,
我一聽到背後傳來腳步聲我就忍不住全身發抖忍不住掉下眼淚,
我才發現我還是好怕。
一直到事情過了半年以後,我以為我快好起來的時候,
一篇新聞出現在ptt的熱門文章上,
我看了標題,點進去 發現 這篇新聞在說的不是我嗎,
但是從來沒有記者採訪過我啊,我只有被世新大學校內新聞採訪過啊,
然後我發現標題跟內容完全都是不實的。
玩太晚回家?搓胸旋轉?D奶校花?然後配上了一張很像A片截圖的巨乳照。
這些「完全跟我不相關」的字詞,沒發生過的事情,竟然就這樣出現在各大新聞上?
【撰寫這些文章的記者,沒有一個採訪過我,也沒有看過我本人】
我愣了一會兒開始往下滑,下面果然出現很多嘲弄的字眼
後來我忍不住上ptt回文,我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真相
以下是我當初回的原文(卡提諾有轉載):
遭露鳥狼搓奶還旋轉?被害女生現身怒打臉:記者出來面對!
https://ck101.com/thread-3213003-1-1....
我當初接受【世新大學校內成報新聞】的採訪
(也是【真實還原】事發經過的唯一一篇報導):
http://mycpnews.blogspot.tw/2014/10/b...
多家新聞用煽腥色的標題、內文報導(這些記者從沒採訪過我、也沒看過我本人):
ETTODAY
世新正妹玩到半夜回宿舍 遭露鳥慣犯尾隨襲D奶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115...
自由時報
世新襲胸狼 搓胸又轉奶判刑4月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
nownews
牛排店廚師襲胸女大生 搓奶還旋轉判刑4個月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50316...
Yahoo奇摩新聞
牛排店廚師襲胸女大生 搓奶還旋轉判刑4個月
https://tw.news.yahoo.com/牛排店廚師襲胸女大生-...
現在打到一半又有點生氣,再強調一次,
【撰寫這些文章的記者,沒有一個採訪過我,也沒有看過我本人】
那時候我才發現網路的力量有多可怕,
這件事情,在心理上給我的壓力遠遠超過於當時事發的那瞬間,
我不敢相信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可以用這麼無所謂的字眼嘲笑一個被害者。
所以交換禮物的事情一發生,我也選擇這樣處理,
「我就只是想要大家知道真相,因為我是無辜的」
我自己也很清楚為什麼去年我會被酸這麼慘,因為匿名不用負責。
但其實就算到現在,我也只在乎大家是不是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已。
最後想說,
我其實很謝謝上天讓我遇到這件事情,
我知道這件事情祂幫了我很多,幫我過濾了很多不理性讀者,
因為我相信真正明理的人都能夠了解我想表達的。
至於那些從沒瞭解過我也不認識我本人,就去討厭我的人,
我又何必在乎呢?
如果一心想要酸我討厭我,那就隨它去,
我已經不想跟這種沒思考能力的人計較了。
我真的鼓起很大的勇氣來發這篇,
事情過這麼久了,我還是忍不住會想,
不知道那些罵我殺人的網友會不會看到這篇,
不知道那些嘲笑我被襲胸的鄉民會不會記得這件事。
但其實對現在的我來說,有沒有看到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現在說出來了,
這兩件事情在我心中終於可以放下了,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要走出去這兩段對我來說最深的陰影。
至於為什麼我要發這篇文章,
因為我發現,性騷擾還有匿名網路霸凌的問題遠遠比我預想的嚴重許多,
從我發生這兩件事情以來,已經收到很多私訊以及身旁朋友的分享說他們也發生過。
這兩件事情對我的傷害已經造成了,雖然沒辦法讓時間重來,
但至少我還能站出來分享我的經驗,讓大家知道,
【如果妳遇到這種事情,妳可以選擇站出來】
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卻傻傻的被罵、被攻擊、被嘲笑,
這條路真的很漫長,也真的很痛,我也走了好久才走出陰影,
如果妳也像我一樣遇到,請妳鼓起勇氣好好跟朋友家人抒發,
不要自己悶著像我之前一樣,憂鬱到真的好幾次想不開。
—————————————
我知道有一些長輩或者是親戚會看我facebook跟頻道,
我也知道長輩們比較希望這種事情要低調,
但我想跟您們說,我覺得我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就算我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如果有影響到哪怕是一個人,
這個社會都有可能會改變,為什麼我會這樣說,
因為我被襲胸後,警方抓到犯人跟我說「這人已經犯下七次但都沒抓到」
我就在想,如果上一個人鼓起勇氣去抓他,是不是今天我就不會遇到?
如果我今天站出來分享我的經驗,是不是以後有類似事情發生,
就可以阻止下一個人被攻擊或被騷擾...
—————————————
如果還是有網友想攻擊我,說我這樣沒用,網路就是這樣,
我會很無奈沒錯,但我會相信我自己站出來至少能改變一點什麼,
哪怕是一個人,我都會感謝鼓起勇氣說出來的自己。
我寫出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要你們去攻擊誰,
我不會對玖分飽提告,也從來沒想過。
只是希望【在法律程序走完之後,這篇聲明能讓大家知道整件事情的詳細經過】
不管那些討厭我的人相不相信,我心裡早就原諒了
月月或者是玖分飽,我都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算因為這篇文章再度被惡意攻擊,被酸言酸語,
我相信我都不會後悔我今天終於說出來這些。
今天想說的就到這裡,如果你很認真看完了,
我想說我真的很謝謝你,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希望我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曾經跟我一樣遭遇的讀者。
這篇文章,我刪刪打打了整整一年
還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在吃年夜飯的時候
有好幾個網友私訊我各大平台一直痛罵
好像我真的殺人了、好像我真的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大事
我好怕又回到那天醒來被匿名攻擊的那天
我真的好怕又有人照三餐私訊我罵我殺人
一直直到最近收到不起訴通知才又鼓起勇氣繼續打這篇
最常是在失眠的時候,有時候是白天
但共同點都是打一打總是會淚崩
然後想著如果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 我會怎麼離開
平時我從來不說這些心裡話總是裝沒事過日子
不過真的心裡很悶,悶了一年多到現在
我希望這篇文章發出去之後,我可以解脫了...
Lauren 2018/02/24
BG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DAl...
🎵「小人-兇手不只一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gJZxmu9SO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QfN3bKhpbe40fraV9gIqQAG7s0A)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軍中訂報恐成滲透破口
金防部位於前線作戰位置,辦公室接獲民眾陳情金防部有訂閱《金門時報》,但經查閱,金門時報的報導內容和圖片,簡直就是統戰的滲透破口,像《金門時報》9 月 8 日的報導,引用自「中國台灣網」,而「中國台灣網」是「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管理的新聞網站,去年「中國台灣網」也被國安局列為「常見爭議資訊來源」,其發文內容也被國安單位監控。同日另一則報導則來自「中青網」,而中青網全稱「中國青少年計算機信息服務網」,是由中國共青團中央主辦、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的網站。
前線官兵作戰壓力已經不小,訂閱這類經常引用統媒訊息的報紙,閱讀這些統戰訊息,對部隊官兵毫無增加閱報的興致與知識。這類訊息在地方上影響輿情,我們已抱持高度的疑慮,再帶進軍中我很難接受。
我們一直說,除了平時的訓練之外,還要強化國軍的「心防」,但卻有這類直接轉載中國官媒新聞的「傳聲筒」報紙,還是說這是訂來「研究敵情」的?若是研究敵情,那怎麼只有金門單位訂閱,應該全台灣各軍種都來訂閱研究一下。
我請單位必須全面通盤檢討這樣的狀況,並掌握訂閱的理由,是否是有心人刻意為之,或者只是沒有留意到而做出的決定。單位回覆我,會即刻通盤檢討,並做出合理的處置。
色弱者軍中服役與升遷
辦公室接獲國軍官兵陳情,表示現已任職下士,也到了可以升中士的時間、單位也有職缺可以晉升,但因為本身有「色弱」的問題,導致體位判定標準不符無法晉升。當事人質疑,為何當初可以晉任士官階,卻無法在士官階內再升。
像這樣個案狀況,簡章雖然有明文規定,但國防部相關單位在甄選志願士兵時,是否有充分告知、弭平雙方的資訊落差?此外,可以當下士但不能當士官,這件事情本身是否存在衝突跟矛盾?
當初我們在招募志願士兵的時候,確實色弱、色盲是可以進來的,但是軍官士官,就不能有色弱或色盲,如果說進入軍官士官,有色弱或色盲就只能保留位階。希望可以重新檢討,比如色弱或色盲者,需要在招募時說明清楚,只能做志願役士兵,再確認願意與否。再來是否考慮色弱、色盲者的錄取資格。第三就是已錄取進來的色弱者,佔比率大概是百分之四,這些已進來的人,可找出未來有沒有適合的工作,盡量減少影響。
立法委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特例變通例,碰到這樣的案例,我們該修正辦法與規定,讓他回到他該有的位置,這些都是為了整個制度,去建立更完善的系統。相關單位允諾我會持續了解、溝通並改善。
要塞堡壘地帶法進度如何
再提到要塞堡壘地帶法,前次修正已經是 2002 年,在 2015 年發生航特部 601 旅「阿帕契事件」,引發營區究竟算不算「軍事要塞」的爭議,因此行政院院會也曾在 2015 年 11 月通過修正案,擬將《要塞堡壘地帶法》改名為《戰略要域管制法》。今年 3 月國防部亦曾預告修正《要塞堡壘地帶法》版本。
據我們了解,像是民眾飛到金門不能夠拍軍區照片、近年也常見民眾於軍事設備、區域周遭遭驅趕,卻因法規無明確規範而引起爭議。而考量近期國際局勢發展,中國擴張意圖顯著、科技進步等因素,現行《要塞堡壘地帶法》相關法規,包含執行狀況、規範、劃設範圍是否周延等,實在有重新檢討、盡速修訂的必要。希望能盡快開啟討論,給大家更詳盡且明確的規範,也請相關單位保持聯繫並給辦公室答覆。
軍隊職務意外慰助補償
一個禮拜前國軍 205 兵工廠閃燃意外發生後,我們就接到家屬的來訊,大致是表示該政戰主任及長官們其實很認真,國防部長也親自到現場訪視慰問,然而也有一些需要再被釐清的地方,希望趁這次跟軍備局來進一步了解。
像這次閃燃意外,裡面有兩個是軍人身份,其中還有一個是聘僱人員,我們有哪一些補償的規定?哪些保護措施?除了保險之外,國軍還會做哪一些盡量讓家屬安心?這些都該主動跟家屬說明,以安家屬惶惶不安的心。
相關單位回覆我,會另外請業管部門,親自到家屬講解後續關懷照顧的做法,以及該有的權益。
此外,這次事發的單位職務是裝填飛彈推進燃料,當然單位認為它有沒有危險加給,這是單位的專業判斷,但我希望不要老是出事了才加給,這也呼應我在院會總質詢裡面提到,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做一次通盤的檢討,包含高風險、外島、第一線接戰人員,這些因情勢緊張或情勢需要,在戰訓勤務增加的情況下,除了用加班費的方式,他們本身的勤務專業加給,是不是有檢討的空間?希望相關單位能通盤檢討並報告。要激勵國軍士氣、留任、招聘人才,就需要靠相應的誘因,一起討論努力, 3Q。
2020-12-16,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國防部 張哲平副部長,陸軍司令部 陳忠文參謀長,國防部法律事務司 沈世偉司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HxwwyeFb_0/hqdefault.jpg)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八卦
車禍初判表全稱為「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是警察在車禍事故現場, ... 但是,因為這是警察在事故現場的第一手蒐證分析的紀錄,所以在後續的 ... 當事人 ... ... <看更多>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 - Dcard 的八卦
不好意思,因為也是第一次出車禍,近期拿到了初判表,但上面有一條我這邊的肇事原因寫著「未依標示行駛」就是說我違規左轉,但那個路段是限定時間不 ... ... <看更多>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 在 初判表第一當事人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八卦
車禍初判表全稱為「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是警察在車禍事故現場, ... 但是,因為這是警察在事故現場的第一手蒐證分析的紀錄,所以在後續的 ... 當事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