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產品企劃與執行人員】
新店溪上連結台北與永和的川端橋,經歷數次拓寬、整修,在此已逾80歲月,是今日台北市僅存的日治時期橋樑。每日上萬車輛、行人往來兩地,少有人注意它美麗的橋墩及歷史意義,幸運地2015年列為歷史建築,將拆除增建的部分,重現日治時期樣貌。
並不是每一件文化資產都那麼幸運。昨日開幕的「新新北投車站」,位置、材料、工法、形式都與新北投車站有所差異。晚幾天開幕的台南林百貨早已是古蹟,而台灣第一間、建築結構保存完好的菊元百貨卻僅是歷史建築,隨時面臨拆除的命運。與川端橋同列為日治時期台北四大橋的明治橋,被拆卸為435塊,十幾年來躺在基隆河畔。
凌宗魁老師說:「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
歡迎加入台北城市散步,一起謙卑地學習,讓更多台北人認識且珍惜自己的文化資產,期待有一天,我們能自信地說出自己的名字。
==========
【徵求 產品企劃與執行人員】
工作內容
● 台北街區主題導覽路線規劃與文案發想撰寫
● 文獻資料搜集、時事議題整理
● 地方店家訪談及文字紀錄
● 導覽隨團等事務性工作
● 展覽規劃、異業合作等其他相關活動發想
必要條件
● 具備活動企劃、文字編輯或社區營造相關工作經驗
● 愛台灣,不是口號,以熱情展開實際行動
● 長期關注及尊重台灣多元文化、社會現狀、歷史脈絡等相關議題
● 自我時間管理,能獨立完成專案
● 需配合週末導覽活動排班,週間補休
● 能忍受與臭臉老闆一起工作
加分條件
● 熟悉網路社群媒體操作,如Facebook、Instagram、Line等
● 歷史、地理、都市計畫、人類學、建築、社會社工、設計等相關科系背景
● 出生居住地或工作經驗,在台北市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等
● 參加過台北城市散步導覽活動,請於履歷中註明參加場次
● 英語或日語能力
工作時間
● 月休八日,週末需配合排班、週間補休
● 週間上午10點上班
● 五月中開始上班日
薪資福利
● 依工作經驗面議,享勞健保、年終及業績獎金
● 每月一天員工旅遊,已去過宜蘭、新竹、九份、大溪、三峽、彰化、鹿港、花蓮、苗栗、桃園、坪林.....
● 上班期間可隨時出門採買你需要的精神糧食,例如:手搖杯、咖啡因、演唱會門票...
● 農曆春節長假2016年14天、2017年10天,依年度狀況而定
【兩階段面試】
第一階段:邀請參與簡報4月24日(週一)晚上1900-2100
● 接到履歷後發出邀約,如未收到邀約,即是未通過第一階段
● 簡報-台北城市散步簡介及未來發展,於公司辦公室,必須參加這個簡報說明
● 簡報後,應試者可衡量自己是否適合此份工作,依照各位提供的文字心得,篩選進入第二階段面試。
第二階段:2017年4月底~5月中,各別約定時間進行1對1面試
請將工作履歷、語言能力、企劃書等資料email至service@taipei-walkingtour.tw,如未收到回覆邀約,即是您的條件未符合需求,請見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臺北建築的影像──凌宗魁 凌宗魁簡介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
凌宗魁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廢墟 ◎陳強華
我們看見,
隨手拋出去的紙屑果皮;
又輾轉回來,凌亂擺放在
木板床、洗手間,
書桌上、衣櫃裏……
菸蒂甚至在滾熱的咖啡中沸騰。
我們喊不出聲音來,
四方也響不出聲音來。
青菜葉顯得薄弱,蟻群稀疏
乾瘠的毛蟲停滯在緩慢的成長。
蛻變的毛蟲啊毛蟲,
我們不曾歡呼,孩子不曾
蝴蝶也不曾飛來。
蝴蝶再也不曾飛來,
我們看見,汽車呼出的黑煙
又流轉回來。
瀰漫整個城市,和村鎮。
縱橫的阡陌,魚苗泯滅
白鷺鷥匆匆驚離,
紛紛墜下頹喪的羽毛
在農業的風中飛揚……
我們從來不習慣嘆噓,或者惋惜
溝壑裏的蒸氣不斷上昇;
我們銅壁般的情懷逐日暗黑了。
空氣濃稠,沿著河堤荒蕪堆積的殘柱;
有人縱燒電線,
蜥蜴焚斷尾巴逃命了。
我們懶於思考,
我們要休憩,回到
最隱密的居所,做愛,睡眠。
那岌岌的樓房在風中樹立,
恐嚇著我們的光芒啊,
霓虹燈在喊些甚麼呢?
掙開擠腫的人羣,
走進充斥著檳榔渣的地下道。
我們要回到最隱密的居所,
在棉被裏做愛,
擦精液的衛生紙散舖滿地;
彷彿是在垃圾堆裏繁衍後代。
啊,終於,終於我們發現
我們生活在自己設置的廢墟上。
--
◎作者簡介
陳強華(1960-2014),1960年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州大山腳鎮,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後,返回檳城日新獨立中學任教,曾任韓江學院文化館館長及中文系系主任。
1991年創辦「魔鬼俱樂部」詩社,發行《魔鬼俱樂部》詩雜志(1994年9月)。並曾主編《金石詩刊》,參與編輯《馬華當代詩選》(陳大為主編,1996年),1997年創辦《向日葵》人文雜志,培育許多馬華詩人、影響馬華文壇甚鉅。
--
◎小編 #三進 賞析:
在談詩作之前,先岔題聊一下背景。
誰是第一個喊出「生態詩」呢?這個過程可能很緩慢,新聞詩、自然詩、環境汙染詩、環境生態詩......「生態」與「詩」兩組字走到一起,經歷了漫長的歷程。
在紙本報刊出版品為王的年代,報紙副刊的定調,始終起到指標性的作用。1981年,在蕭蕭與李魁賢的策畫下,《台灣時報》詩學月誌推出「生態‧自然的呼喚」專號;其後,1984年,時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向陽策畫了長達兩個月「生態詩‧攝影展」,邀集了多達22位詩人參與發表了24首詩。
此時生態詩已被作為一種明確的類別,得到詩人們挹注關注、共同定義的機會。
雖然每位詩人關注的面向各不同,有人關注環境汙染、有人細細觀察生態、有人田園詩、有人詠物,但在看似分散的面向上,生態詩的特質已經漸漸得到聚焦。
今日分享陳強華的〈廢墟〉,便是1984年7月2日發表於《自立晚報》「生態詩‧攝影展」的詩作。陳強華為馬華重要詩人,來台求學後返回馬來西亞擔任中學教師,並積極籌辦文學報刊,從校園及文學圈兩方面影響著馬華文壇。
從陳強華參與《自立晚報》生態詩專題,不難看到他當時活躍的程度。〈廢墟〉一詩觸及的面向,幾乎盤點了生態詩面臨的各種問題,不妨藉由陳強華的眼睛,窺看一九八O年代生態詩成型時,眾人的目光落在何處。
雖然後來陳強華爆發了抄襲事件,多數人都無法置信,寫作三十餘年的馬華宗師級人物會發生這樣的失誤。黄錦樹曾撰〈他在詩理生了病〉一文,對這件事發表了推論與判斷。不過讓我們回到〈廢墟〉一詩,透過它,讓我們回到了1984年,那時候創作力方興未艾的青年陳強華,熱情正昂揚、向世界綻發著才華與企圖的光芒。
*延伸閱讀:〈他在詩裡生了病〉黄錦樹
http://freesor.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3553.html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陳強華 #馬華詩人 #廢墟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8.html
凌宗魁簡介 在 Sangpuy 桑布伊 Facebook 八卦
【桑布伊雲門演唱會表演團體介紹第二波】
接下來介紹的是將會在8月4日下午與桑布伊一起合作一小段演出的玩弦四度 Interestring Quartet弦樂四重奏!玩弦四度挑選了數首桑布伊的專輯歌曲重新改編,將在演唱會裡與桑布伊一起給歌曲新的詮釋!
桑布伊演唱時間:15:30開始 (雲門劇場室內)
【玩弦四度簡介】
#華人地區第一組爵士弦樂四重奏
♫第26屆金曲獎「最佳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演奏錄音專輯」四項入圍
♫第26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專輯」入圍
♫第六屆金音創作獎「最佳爵士專輯獎」得主
♫第八屆金音創作獎「最佳爵士單曲獎」得主
2014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玩弦四度』即讓台灣演奏樂壇驚豔不已,團長暨第一小提琴黃偉駿,協同第二小提琴劉洧忻、中提琴葉棣綺及大提琴葉俊麟,以華人地區首組爵士弦樂四重奏之姿態現身,音樂融合爵士、流行、R&B、藍調、鄉村、世界音樂等現代音樂元素,把玩弦樂於節拍之間,超越大眾對於弦樂四重奏之定義與想像,更獲國內重要演奏類音樂獎項之全數入圍,及第六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獎」之獲獎肯定。
2015年,受美國爵士音樂家Andy Jaffe邀請,與他的六重奏一起於台北爵士音樂節共同演出,並參與專輯《Andy Jaffe Nonet +4: Arc》的錄製。
2016年「玩弦四度」受「世界軌跡」樂團邀請,參與《探親》Legacy音樂會演出,並參與「絲竹空爵士樂團」《手牽手》專輯錄製。 同年更接受兩廳院委託創作,與鋼琴家黃裕翔、歌手舒米恩以及泰雅學堂合作《和你在一起》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年底發行的玩弦第二張全創作專輯《Miraculous》,真實的記錄了玩弦成軍以來每位團員於樂團中的成長與滋養的呈現,以弦樂四重奏為基本核心,思考四把弦樂所能揮灑的新音樂世界,更延伸弦四與不同器樂的編制合作,弦四加人聲、弦四加打擊、弦四加低音提琴、弦四加鋼琴三重奏加人聲等配置,如同觸發不同支點而蔓延出新生的網絡畫面,而每一次的合作觸發,總激盪出許多奇幻的轉瞬時刻,在那樣的音樂當下,讓玩弦的世界,更加豐富動人。
2017年中,受邀於日本關西一帶神戶、池田、大阪、和歌山等地巡迴演出。同年,與台灣博物館專案規劃師、建築專家凌宗魁先生合作,共同企劃「古厝新聲」講座音樂會,於全台八個城市巡迴演出。年底,專輯「奇幻旅程」榮獲第八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單曲獎」肯定。
2018年,參與爵士鋼琴家許郁瑛「波傑克特三」專輯錄製,並即將於八月與原住民歌手桑布伊合作演出於淡水雲門劇場。
凌宗魁簡介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老臺北建築的影像──凌宗魁
凌宗魁簡介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簽名版)
作者: 凌宗魁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繪者: 鄭培哲
出版社:遠足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8/05/30
語言:繁體中文
梁實秋故居
106 台北市
雲和街11號
02 2363 4598
故居星期一二三公休(但可接受團體導覽報名)開設課程與活動讓大家在故居的空間裡交流與學習。
參觀費用:50元(附贈明信片或棉襪)憑殘障手冊免費,身心障礙者憑証含陪伴者ㄧ人免費
課程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