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再见妈妈
撰写:冯以量
曾经在生命里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再见妈妈。
那一个早上,我在菜市场购买当天要准备的食材。选好菜,抬起头,我居然看见我的“妈妈”站在我的对面选着蔬菜!
那是一个和我已逝多年的母亲相似度有八、九成的女性,不论高度、发型、轮廓、神情及气质等,都很像。
心里好惊讶怎么会有一个女性和我的母亲长得这么像?!
触景难免会伤情。
何况是看见一个像足妈妈的女性站立在眼前。我站在那里挣扎着;到底要不要走向前,握手去认识这位看来已有四十多岁的女性。
结果,我不敢。
倒是很“反常”地跟踪这位女性,看着她走在菜市场里购买食材;一直到她开车离开为止。幸好,她没有察觉到我怪异的跟踪行为。
事后,我为自己的举动而觉得自己很“变态”。 我询问了亲友:“要是你们在生活上遇见了一个很像你们已经去世多年的家人,你们会怎么样?”
亲友给了我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些选择会上前握手、认识对方,甚至会拿电话号码。有些人选择不做任何回应。有些人说会因思念,回家大哭一场。有些人说会拍照留念,诚实告诉对方她很像自己的家人等等。
我有一位亲友倒是问回我:“如果这个真的是你的妈妈的话,而老天爷给你有一次的机会和妈妈重逢,你会和妈妈说些什么?”
我很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会走前去,和妈妈说:‘妈妈,这么多年你不在的日子,我活得很好。请放心,我活得很好。’”说完了,我看着这位亲友,眼眶都红了。
嗯。是的,妈妈,#我活得很好。
那一年你因患癌去世,我只有 17岁。如今,你不在的日子,都长达三十多年了。那天因为看见一位很像你的女性,让我又掉入哀伤的漩涡里。
这些日子以来,我已经可以接受哀伤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没有抗拒悲伤了。我也没有因悲伤而觉得生命很消极、生命很沮丧。
我知道往后的日子我依然会有哀伤陪着我,是因为我心中还有爱。而你给我的爱足够让我活下来。我可以接受失去你的悲伤是永远都走不出来的,可是我可以让自己活得好好的。
妈妈,请放心,我会让自己活得很好。我想,你也希望我活得好好的。嗯,妈妈,这是我可以给你我最大的孝顺。
长大后,没有办法在妈妈面前说这一番话,实属遗憾之一。所以,写在这里,让大家知道我是多么地爱着我的母亲,而我的母亲曾经也是多么地爱着我。
老妈子,母亲节快乐。
以量 祝福妈妈、祝福自己。
#母亲节书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30的網紅Leaf Channel 林丽叶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eaf Channel 林丽叶频道》脸书独家直播电访 https://www.facebook.com/LeafChannelLiveAudio/ 9月7日(周四晚)九点,«Leaf & Friends 林丽叶和她的朋友» 脸书独家直播电访,大马临终关怀推动者兼著名写作人,冯以量。 #忧...
冯以量 在 Facebook 八卦
成長不是回顧原生家庭,
發現問題,
然後為自己找一個藉口,
把責任推卸給父母。
成長不是一直把知識往頭腦塞,
然後把知識轉化為權威,
要孩子服從。
成長更不是繼續扮演受害者,
要每一個人為你現在的生命而負責,
要每一個人為你而做出改變。
要是這樣可以讓你的女兒成長,
我稱之為「 #傷害的成長」。
對我而言,
成長是回顧原生家庭,
發現問題;
不找藉口,
重新創造自己。
成長是不斷求知,
把知識運用在自己的身上;
去蕪存菁後,
才散發給別人。
成長更是拒絕再扮演受害者,
決意為自己的生命而負責,
做出改變。
這種成長,
我把它稱為「 #愛的成長」。
所以,
媽媽,
你到底選擇了傷害,
還是愛?
.
以上文字摘錄自《#允許自己選擇愛》
作者:馮以量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上面這段話,是作者寫給一位單親媽媽,她似乎要透過扮演受害者的方式,要兩個女兒負責她心中的所有傷害。扮演受害者也是一種控制對方的策略,藉此要對方順從。
如果用這種方式對孩子,孩子也有可能成長。但我很感謝作者短短幾句話,把這種成長的本質寫得清清楚楚。
還有另一種成長方式,是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這種方式能創造自己,扶持他人。這種方式,不只讓人內在能量更豐沛,還能在親密關係中有更深的連結。
當我們回顧原生家庭,責怪只是個暫時的狀態。最終,至少我們期待能走向療癒,活在愛。
如果一直活在責怪,那實在浪費生命。還不如把時間精力,拿來讓自己圓滿。
祝願您,能在愛中成長,邁向新生!
.
ps.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99597741921842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允許自己選擇愛》
博客來:https://reurl.cc/Gdm0mp
金石堂:https://reurl.cc/v5qNql
誠品:https://reurl.cc/e9EYmM
讀冊:https://reurl.cc/NXrepn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冯以量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冯以量 在 Facebook 八卦
拒絕自己成為一名受害者。
太多人一面埋怨別人如何傷害他,
而一面自憐、自艾、自怨。
受害者被過去的生命故事緊緊綑綁著,
動彈不得。
這受害狀態倒是有不少好處:
別人會投以憐憫的眼光、
良善的協助、
伸出溫暖的援手,
導致受害的你繼續「享受」此援助。
受害者,
對於掌權有著非常濃烈的慾望,
因為他們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
他們需要外在的肯定與成就
來鞏固自己的內在價值。
如果你能夠看清楚,
很多受害者的眼淚、埋怨,
甚至是一些「可憐我吧」的言語,
都是變相的權力,
試圖要掌控身邊每一個人,
來引發身邊每個人對他產生愧疚感。
要懂得愛惜自己、欣賞自己、尊敬自己。
如果你喜歡自己,你的受害情緒就不會這麼多。
那些悲慘的過去無法定義你生命的全部,
也不能阻止你可以好好地活著。
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的生命。
當你感受到那美好,
你也會同樣地去祝福別人值得擁有同等美好的生命。
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的、被愛的。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你必須學習尊重自己、愛你自己。
我不要做一個受害者,
他人不需要為我的生命負責。
我的生命,我負責。
.
以上文字摘錄自《#允許自己選擇愛》
作者:馮以量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無意識地扮演受害者,是不少人正在做的事。想用這種方式來獲得愛、獲得幸福,真的很困難,但沒有覺察,就停不下來。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書,看見自己是一直辛苦地在向外索愛,還是能學著自愛!
.
ps.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99597741921842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允許自己選擇愛》
博客來:https://reurl.cc/Gdm0mp
金石堂:https://reurl.cc/v5qNql
誠品:https://reurl.cc/e9EYmM
讀冊:https://reurl.cc/NXrepn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冯以量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冯以量 在 Leaf Channel 林丽叶频道 Youtube 的評價
《Leaf Channel 林丽叶频道》脸书独家直播电访
https://www.facebook.com/LeafChannelLiveAudio/
9月7日(周四晚)九点,«Leaf & Friends 林丽叶和她的朋友» 脸书独家直播电访,大马临终关怀推动者兼著名写作人,冯以量。
#忧郁青少年没有想象中脆弱
#怎样倾听有心灵危机的人
#谁可温暖以量已亮的心
(欢迎逢周一及周四晚9点,在脸书专页:Leaf Channel 林丽叶频道与嘉宾同步互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G7f4hczKJ4/hqdefault.jpg)
冯以量 在 《品》4周年号人物专访特辑:冯以量- 《品PIN Prestige》 in ... 的八卦
Mar 21, 2022 - 临终美事 面对死亡来给别人临终关怀——冯以量实践[战胜怕死心理]。 Text 丁俊勇 主图造型FENDI眼镜DUNHILL灯芯绒大衣衬衫生离死别,俨然是冯以量Fong ... ... <看更多>